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能弘法師:2010年4月嶺南靜修筆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04月嶺南靜修筆記

今次到廣東(揭陽、廣州),對於調整心態、開闊視野甚有助益,也增進了次第圓頓互即思想的更進一步成熟,可說不虛此行。

縱觀南北地域經濟文化的不同,南方物質經濟明顯領先幾十年,不論城鄉都處於高度發展狀態,但南北方同樣的是人心道德的危機有待解決。可以看到南方、北方一些受佛教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向故去者的哀思表達用獻菊花、獻燈、點燈的儀式。佛教對拯救社會人心,促使道德人格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

2010年4月於嶺南悟出——無上圓滿的觀修理念(重要又重要):

次第即圓頓,圓頓即次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當下即十方,十方即當下;一念即無量劫,無量劫即一念。

即:

一、修行不一定是次第的方式,可以是圓頓的方式,因為迷惑與覺悟只是一念間,問題是根機不同,但不能絕對肯定某種方式是必然的。

二、圓頓與次第平等,每一個次第的當下都可以是圓頓,相有差別,性是不

二,每個差別相的當下就是本性,每個次第的當體就是空性的圓頓。法界就是法身,一真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真,而每一個動點當下顯現的都是宇宙的全體。供養一朵花就是供養全宇宙的花,禮一佛,念一佛,就是禮宇宙所有的佛、拜宇宙所有的佛,這是華嚴的境界。當你有了華嚴的思想,你就可以做華嚴的觀修,成就華嚴的境界。

三、如何使一個圓滿的易於受持的修行體系讓現代人去落實而收效殊勝?次

第即是圓頓的思想,禮一佛即禮一切佛的觀修,修一法即是修一切法的圓滿——無上圓滿全體法界的觀修理念:每一個人都平等,每一個眾生都平等,每一個修法都平等,當下即是空性,舉一法即是法界全體,絕對平等。宏觀微觀平等,互相圓融。當下即是全世界、全宇宙,不論是正覺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皆包容無余。一花、一葉、一塵皆華嚴世界全體。

四、行一法即是行一切法,當下即是般若空性,也是法界全體,即華嚴世界,理事無礙,法法皆如。

教法之思想要領:一、了解次第、了解圓頓;二、以次第為基,以圓頓為本(次第是圓頓之基礎,圓頓是次第之飛躍,互成);三、次第即圓頓,圓頓即次第(互即)。

舉一法即一切法,因為每一法當體即空,一切法當體亦空,故一切法當體空即是全法界一體,即是法身。法身即一真如即法界全體,所以法界相當體即是法界性,那麼隨舉一法為當體即是遍法界,因一法與一切法當體即空,毫無差別,故此,修一法即是修一切法,用此無上圓滿頓悟的觀修法修,即止觀雙運之最究竟教法,易之又易,頓之又頓,圓之又圓,當下立地成佛、法法皆妙,所謂“隨拈一莖草即是丈六金身”,日常生活,舉手投足皆是海印放光,只要當下具此無上觀修法,當下即是佛,迷悟只是一念間。凡夫、佛只是轉念間,觀修法也只是當下,故此,當下具此無上圓滿觀修正見乃是修行之關鍵,能夠如是信入,如是落實至關重要。生活當下,即是無上觀修,即是圓頓成佛。隨你供佛、念佛、打坐、誦經,乃至日常生活、工作具此無上圓滿頓悟觀修正見即是圓頓成佛之道,任隨手所作,次第即是圓頓。當然,忘失此正見、正念,則當下任修一法,日常生活皆非此無上圓滿頓悟觀修之道。

一剎那即是無量劫,無量劫即是一剎那,一花一葉即是佛法全體,舉手投足即是法界全體,最為平常也最是圓滿。無量劫資糧當生圓滿,當下即是華嚴全體,即佛境量;當下即是全體的大悲、大智;當下即心是佛,即眾生是佛。

華嚴即法界涵蓋一切經典教義,華嚴即法界,一切經不離華嚴,故華嚴稱經中王又王。

下士道至中士道至上士道般若、瑜伽,再至無上圓頓——教法之次第。

以華嚴之無上圓頓,關注未來的佛教的發展,架構在高知識文化、高尖端科技發展(微波、粒子)高信息頻率,如何提供最簡易有效的修行方法?即以最無上圓頓的理念,確立無上圓頓的觀修方法。隨舉一法,皆無上圓頓之觀修法,一禮、一供、一念,皆無上圓頓。

讓每一個生命都如花般綻放出本質的芬芳。法法皆妙,平等圓滿是華嚴的境界。

文摘:華嚴就是法身,包括一切法門,所有的密法都是法身的流露,所有密教的經典都是華嚴的眷屬經典。

如果以持戒、正見、發菩提心為前提,那麼《早晚課誦》的教法就是圓滿修法。依之而修,具足福慧二種資糧,圓融顯密教法,是忏罪積資的最好教材,殊勝不可思議。依之修行,功德、福德不可思議。

修行首先要完善人格,健全心理狀態,不然容易出偏。

健全人格、心理,這是修行的第一步。所以調整世間的人品、擁有健全的人格、心理,乃是修行的首要問題。

佛表性德,菩薩表修德,這是大乘佛法經典的特質。以方便接引眾生。原始教典則是樸素的展現已成就的佛陀和弟子日常的對話、行持。

其實大乘佛法可理解為每個眾生的性德和修德,則很親切;而原始教典也是日常中的所知所行,兩個都是生活化。

越圓滿越偉大的佛法越生活化。

佛法是生命的學問,是生命的實踐,而不是沒有生命的理論。

佛法即是圓融處理一切事情的智慧,在世間不為世間困擾。原則固然重要,但彈性同樣重要。

佛法在世間,為什麼?因為世間一切皆是空性,具此正見,以正見導實踐,在當下正觀世間一切,事事皆空性無住,世間即出世間。

活著的佛法!讓你當下綻放生命芬芳的佛法!

對佛法的信樂不同,而修法不同,得果不同。

兩件小事:一、加油站服務員幫助叫出租車。二、公交(樓巴)上,阿姨幫助把菜拾起。事雖小,卻有愛心的美、服務的美。

如果我們能隨手做些好事,當是很美的一件事。

無需求名求利,如果我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修養,名利不求自得,也最為妥當。成就不是爭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每一次超越都是重生,努力的奮斗,精進的人生,只因為不願意處於固陋。重生有死去的蛻變,生命將更加燦爛。雖然奮斗的過程也許有痛苦,但掙扎是為了更加幸福。

人我得失真的放下,生命更輕松開闊。

簡單的生活、適當的生活,無損於大事的成就,往往反而更加理智、清醒。

當繁華過分而躁動時,當回歸淡泊修行,穩步前進,動靜有度;當過緊張時應放松。

認識自己的不足,完善奮斗,才是腳踏實地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強大。

成功與失敗平等,美麗與丑陋平等。都是人,都需吃飯、生活。

定即是平穩、平靜、平常的心態。

有名的人不一定有實,無名的人不一定無實。有名有實,無名無實,有名無實,無名有實,名實之於人不外乎這幾種,自己需要什麼應當非常清楚。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不一定完全重復與模仿別人的方式,別人的方式可參考,而探索自己的需求和方式,讓自己過得心安理得,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你的風格就是你的性德的覺露。

人生完全可以覺醒,但覺醒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抉擇適合自己的思想理念,更深入地以適合的方式深入探索真理是一個智慧的決定。因為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把時間花費在憂慮、猶疑上,無疑是浪費生命,活出自己的生命品質,就是本質、性德流露的最美。

凡事看得破、想得開、放得下、不計較就是覺悟,就是佛法,如此才能保持平靜、清淨、平穩的心態;凡事想不開,學佛很多年,也是一堆煩惱,毫無解脫之益。

自信比金錢還重要,自信、能力加上機緣就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由自己創造和努力,通過別人的欣賞和協助而展現。

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距離,我們既要有理想,也要了解現實;理想而忘記現實往往跌的很慘,現實而沒有理想往往會變成行屍走肉。

好書能夠醫治人的心靈,也能夠培養人的風度、成就人的修養。

了解世間《讀者》和《青年文摘》時事:

健全的人格:一、個人道德的遵循與公共道德遵循;二、心理的正常健康;三、確立正確的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四、人性良心具足;五、良好的人際關系。

修行的資糧:一、健全的人格、心態,包括向上心;二、出離心是看清楚世間而不執著;三、探索究竟之道。

人格不健全,心理扭曲,必須先矯正,以下士道配合世間為人處事的良好引導為基礎,這樣才能正常的生活和修行。因為這些都是心魔,如果不先醫治這些問題,上面修行再好都會出問題,如百丈高樓,地基未穩。

學佛要學會關心自己心靈的成長,人格、道德的完善,極具生命活力的佛教。

一切因為正義和真理引生的沖突都是人的問題,而與正義和真理無關。

當每一個人都執著自己而否定別人時,沖突就開始了;當一個人回歸到修證的當下的時候,沖突還有什麼意義!

對自己負責即是對因果負責,對眾生負責即是對自己負責,對三寶負責即是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負責。

承認自己也許有錯,有時更易於溝通。指責別人往往會加大沖突、不滿。

彌陀院暨各分院指導暨管理條則

總部:彌陀院

分院:隆華寺、楞嚴講堂、般若學院、五祖寺

管理原則:總部統一思想指導、統一管理規范,派出分院負責管理者,以一年至幾年為考察,能力強、賢德者連任。總部與分院不屬個人財產,屬本系僧團,乃至十方僧團共有。管理不能勝任者,則免職或調職。

思想指導:六大(思想)體系,二谛圓融,三學並重,圓融頓漸。依道次第,以持戒念佛為方便,以徹悟佛心為究竟,通過培養前行、助行而修正行,最後證成佛果。

管理模式:結合戒律及叢林規矩,彌陀院制訂各項規章。

管理人員:總部設大和尚,統理各分院;大和尚外出,由阿阇梨代理。總部及各分院設當家、知客、僧值、維那、香燈等具體負責各分院事物。

主輔和合:大和尚(阿阇梨)為主,各分院負責人為輔,互相配合,大局為重,個人為小,如此才符合自然規律,成就個人福德功德。佛陀之家業乃為眾人所共同成就,非某個人之所能完全承擔,找好位子,發揮賢能,配合大局,乃能成就抱負,達成理想。

高知識、高文化,全新的佛教面孔。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四谛?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