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明法師:禅修的主要途徑 二 打坐坐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打坐坐法

(一)禅坐的環境

    因為到禅堂,沒辦法跟你們講打坐的環境要求,所以我還是在這裡先講。

    第一,打坐的時候,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南方都很潮濕,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南華寺就很潮濕。以前老一代的老和尚,環境條件特別差。打坐的時候,就是上來兩條腿一盤,沒有照顧好、保護好自己的腿。所以到老年後,很多人的腿腳都有毛病。如果打坐的時候,兩條腿沒有找個東西蓋著,還有後背、兩個肩膀,都容易傷風。因為在打坐的時候,就像睡覺一樣,全身毛孔是張開的,風很容易吹進去。如果你沒有保護好,出來就會風濕、酸痛。這是用藥也很難治療好的,只有靠打坐慢慢調過來。

    第二,在危險地方不能打坐。比如,我不太主張打坐時用禅凳。因為坐在禅凳上面,當八觸等覺受生起來以後,身體會跳,也會動。很多人不能自控,就可能會摔下去,一摔下去也許就砸到地板上,砸傷了。還有地板不平穩不能坐。有些人在山林中、巖洞或者水邊打坐,都很危險,要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坐在石板上,不要因為天氣熱,覺得地板很陰涼,然後就直接坐在地板上。

    其實打坐用木地板很好。我到過日本,日本也是很潮濕的,他們一般把房子地基奠高到一米高左右,然後有三個台階上去,室內鋪著木地板,這就把濕氣排掉了。木地板通過科學處理,可以防蛀蟲,還可以防潮、防腐蝕。木地板一定要好。

    第三是坐墊。我們現在這個禅堂裡的裝備實際上也不太理想。坐墊要備兩個。一個大的,四方的,一米乘一米,或者九十乘九十,六十乘六十就夠了。這個墊是隔離潮濕的,當然也要舒服一點、棉軟一點。不然你的踝骨放在上面,一下子就會磕到,很容易疼,就坐不久。所以要有一個大坐墊。

    還要有一個小坐墊。如果你可以雙盤,不要小墊子沒關系;但如做不到雙盤,要單盤,肯定要有一個小坐墊。以前講的蒲團都是圓的,不是我們現在用的小長方型。長方型不好用。為什麼說不好用呢?因為就那種長方形來講,你這麼一坐的話,兩個大腿就被卡在兩個角上,一卡,兩個大動脈就容易麻痺。所以古代的蒲團是圓的,它剛好會卡在臀部凹的地方,不會卡在你的大腿上。這個圓坐墊,你只要適當墊實就夠了。然後保持平衡,坐穩就行了。坐墊的高度一定要夠,要兩寸到三寸左右,甚至還要再偏高些。這個因人需要,可以隨意調整。事實上,我們的蒲團一般都不夠高。所以你看很多出家人打坐都是彎腰駝背的,這個坐姿不大對,就是因為工具不太好。這是一個竅門,很多人沒有談到這個問題。現在的流弊太多了,因為流傳久了,大家沒有去反思,就這樣積非成是了。

    我自己曾經請人做過蒲團。裡面用的填料最好是天然物。可以用荞麥皮、米糠、谷糠或者豆糠。冬天可以用太空棉,有彈性一點。這個蒲團做完以後要是圓的,而且還能再塞東西進去。因為蒲團一坐久了,就會被壓扁了,不夠高。你還可以再塞調整,變成一個靈活的,可以隨時調到跟你的高度正合適,打坐就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咱們的脊椎骨本來是一節一節串柱著,一節跟一節相互關連在一起的,如果坐墊不夠高,沒坐好挺直,那麼脊椎骨就會駝了下來,壓住了我們內在的五髒六腑。很多出家人經常犯這樣不該犯的毛病,尤其是一些禅合子。他們跑香也跑得不太對,經常是搖頭擺尾,低著頭,身體偏右斜傾,左摔右擺的,跑完以後是這個樣子(做手勢),很失威儀。這也是要糾正的地方。

    第四,禅坐的環境要通風,但風不能直接吹到身上。這在古代是完全沒有條件做到的,現代可以做到了。比如我們南普陀的禅堂,是南懷謹老先生找人出錢建的。當時他請人設計的禅堂,是讓禅堂的風從上面透進來的,這樣就不會直接吹到你身上。但禅堂通風又透氣,采光也好,相當清涼,不用空調。

    第五,禅堂裡面除了防潮濕,同時也要調燈光。光線不能夠強烈,也不能太黑暗。光線太強烈的話,容易刺眼,不容易安定下來;太暗容易昏沉。所以可以用燈來調節,調得很柔和。

    現代的禅堂還應該可以調溫。比如調到25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不然你坐在那裡也不舒服,這樣也有利於打坐。現在完全可以做到這個樣子,我自己也在計劃建一個理想的好禅堂。

    禅堂以前設有幾個堂主。由於出家人來的程度不一樣,就像我們學校,你是哪個程度的,就安置在哪個堂口。十幾個人由一個人帶管著,這就是以前堂主的作用。不是象我們現在的大禅堂,可以容納五百人之多那麼大。因為人太多了,師資根本就沒那個時間精力指導,因此才專門設了各個堂主來分散管理指導。

    像你們這麼多人在那裡打坐,我哪裡有辦法逐個指導?因為一個禅師或者一個指導的人要知道你的背景,了解你的心理、行為,你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他才能給你適當的調整和引導。不然絕對是管不過來的。

    我們現在的這種教育,大概是一種西式的教育模式,感覺有點像加工廠。招了一批學生,制定了一定的課程,規定了幾年學制,然後畢業了就給你蓋個合格畢業證,推出去,不管質量,只管數量。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這樣。但是以前的大叢林不是這個樣子的,師父帶弟子是手把手地帶出來的,不離開老師的身邊。哪怕是弟子已經開悟了,十年八年還是在老師的目光下。他關注你的行為,知道你哪個走偏了,就指導你一下,或者警惕你一下。弟子都要在這個環境裡成長,這樣出來的人才能頂天立地,才是真正能走得出去的人,是有真工夫、有真料、有本事的人。現在出去的都有點像粉刷的,雨一打淋,就唏哩嘩啦的掉下來了。

    第六,有一些人打坐喜歡點香。點香可以,兩種香可以點。一種是沉香,沉香太貴了,一般點不起。沉香的作用是凝神靜氣,對治掉舉用的。佛教對這些物質都有研究,它對你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幫助,能對治你哪方面的問題,是有用的、有益的……這些在經典上都有些記載。所以沉香是對治掉舉用的,起到鎮靜、凝神的作用。我今天實在太散亂了,點一個沉香,但是要在沒有臭穢的地方。點一點點沉香在房間裡面,那個香氣跟社會上的香水是不一樣的。社會上的香水會激發某些身體化學反應,令人想入非非。佛教裡點香不是這個意思,完全是考慮到對你修道是否有助益而使用的。另一種是檀香,檀香是對治昏沉用的。

    第七,打坐的時候,不能穿戴緊身的東西。像手表、耳環、戒指、眼鏡、腰帶、女士們的胸衣等,不要有拘束。你們去打坐,最好穿寬松一點。在禅堂不要穿高跟鞋,走在地板上哐哐的響,也不要穿裙子,盤腿不雅觀。

(二)毗盧遮那七支坐法

    關於七支坐法,等到禅堂再跟你們講,現在不講。因為有些動作要示范,當場要給你們調整。

(三)凡夫的心理特點

    我們打坐的時候為什麼要有所緣境?現在我們要先來分析一下凡夫的心理特點。

    第一是能所對立。我們凡夫的活動,離不開心的參與。哪怕是心裡有種意象,或者有一種概念、一種符號、一種影象,都有一種對象對應著的,你離不開。離開了,你的心就沒法活動,所以它是能所對立的。這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所緣境,選擇一個目標,正是基於凡夫的這種特點。但不是所有的目標、對象都可以作為所緣境,它是有限制、有原則的。就是找一個能夠生起功德的、減弱你執著的對象,來做為你的所緣境。

    凡夫心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斷的更換對象,流動、散亂、跳躍。就像電視換頻道,要麼中央一套、中央二套、韶關第幾套……等等,不斷變換。凡夫心也不例外。我們雖然有專注力,但這種專注力實在太弱了。據說,人的專注力大概只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集中,然後就開始馬上流散而去。但這也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像現在,你看,我對面底下,面前的這小和尚長得特別清瘦。但很精神,蠻清秀莊嚴的,看上去像一尊佛……一會兒,又轉移到旁邊的那個小伙子去了。看著他手托著下額,做沉思狀,戴著一副眼鏡挺斯文的……我們的心就是這樣不斷地流動、流散,這就叫散亂。

    我們人無論干什麼事情,如果心裡不能安定下來,干什麼都不行。像讀書的話,也要專注,用心去模擬、感受、領會,甚至能夠讀到忘我。我們做事業也一樣,沒有堅定的意志也不行,這也是成就事業所具備的素質之一。修禅定就是要你專注、集中。訓練你的心,使你能夠控制它,不斷地增強意志力。

    凡夫心的第三個特點是單向性、局限性,只看到一面,而且范圍非常小。比如,我們只能看到前面一面,其他的方面都看不到。所以走到馬路上,就看不到後面,有人就會被車撞死。有人調侃說,為什麼不把另一個眼睛長到後腦勺去呢?一個看前面,一個看後面,這樣前後兼顧就安全了,車過來我們都觀顧得到。可這是業力所成,也是沒辦法如人所願的。要是只有一個人如此,在世人眼中豈不成了怪物了?

    我們的凡夫心經常就是一種單向的、直線性的。看得到眼前的,就看不到周圍的其它東西,因此也就相當的局限性。

    凡夫心的第四個特點是無根和無主的。有時候,你會哎呀一聲,我怎麼會突然冒出一個這樣的念頭來呢?就象天外飛人般,無所來由。它完全是一個突發孤起的念頭,要來就來,要去就去,你自己控制不了。還有一類念頭就是密近細滑的,如果體會深刻,你會發現都無法到達心的最深層次,只是飄浮在上面的微波小泡,這個就叫無根、無主。

    我們對於自心的妄念,經常是無法控制的。因此有人說一個聖者是征服自己,而一個將軍是征服天下。一個是對內的,一個是向外的。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就是你要征服自己。佛教修禅定,目的也在於這裡。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妄想攀緣,減緩這種意識流的快速流動,這樣才能夠相對減少很多粗重的煩惱。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為什麼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禅?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的調和性體現在哪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