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明法師:禅修的主要途徑 一 定入:教下通用廣行教法,交替輪番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定入:教下通用廣行教法,交替輪番修

    禅修有從定入的,這叫事修——事相的修法,它是有所緣境的。還有一個,就是禅宗采用的慧入——靠禅師來奪所。我們的認識基礎是如何建立的呢?是通過我們的感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在對象——色、聲、香、味、觸、法。然後通過意識來判別,就這樣建立起我們的認識基礎。那麼禅宗的慧入,就是直接把你的這個所——對象,給拆開,就像拿一張紙“嚓”一下撕開了。在“禅宗公案”部分,我再跟你們談這個問題。

    那麼這是兩條路。一個是從事相上修,叫漸修,一般叫鈍根;一個是從智慧上修,叫頓根利器。

    像神秀大師所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個就是事相修。他的偈頌我覺得更適合現代人,千萬不要去比高低。因為這個偈頌是講工夫的,講你怎麼修行。是開悟之前,密教裡所謂的前行,我們漢傳佛教裡面講的資糧位與加行位。資糧的意思,就是說你要去旅游,就要准備衣服、干糧等,要做一些准備工作。這個前行,事實上就是漸修。同時,你的方向是要朝向契入空性的,目標是真理實相。無論修何法,只要想開悟,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前進。

    六祖那個偈頌是講見地的。見地的話,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一物是什麼?就是一切法沒有自性。真理是無有形相的,是無所不相的,它是一切法的共相。你開悟了以後,保任,或者斷除你的煩惱習氣,還是要靠漸修,靠“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個偈頌來護持保養。

    六祖這個偈頌是講見地的,神秀那個偈頌是講功夫的。兩個結合才是圓滿的,千萬不要比高低。一個是禅宗工夫,一個是見地,這兩種不一樣。但是禅宗裡面考驗別人,是不論禅定解脫,就是要論你的見地。見地高了,這個人是一個超格的人。所以禅宗裡面很重視一個人的正見,比持戒還要重視。如果將二者比較來說,持戒破戒的話,罪過只如芥子一樣的小豆豆那麼大,因為你是自身破戒。但是像我今天在這裡講見的問題,如果我講錯了,就有如須彌山一樣大的過錯。因為你們每個人聽完,接受我的說法,回去以後按我這個知見去指導你的人生。如果我講錯了,就完蛋了,像非典一樣,一粘,你們都傳染上了。這個禍害是比破戒還要大的,因為見的錯誤,涉及到很多人,不僅我一個人。因此,佛教裡,判斷犯戒與否是根據對眾生的傷害度大小而定的,這是非常合理的一個判法。

    定入是教下通用的廣行教法。是通過修禅定,讓我們的心變得明淨。我們的心本來是亂糟糟的,是妄想紛紛的。太粗重了!太粗亂了!你看不到你內心深處到底是怎麼活動的。事實上,我們的心是從細的開始慢慢滾動。跟滾雪球一樣,滾到最後,你才會意識到了。這時已經很粗了,已經是它的結果了。通過禅定,你可以清除這些粗亂的、粗重的妄想,讓心更加純淨,更加干淨,更加明淨。你就能夠看到你內在是怎麼樣的。就像水,如果是渾濁不清的,就看不到底下是不是有石頭、有沙子、有游魚可數。如果是澄淨的,像鏡子一樣,就能倒映月亮,映現山河大地,這才可以談到觀。

    所以通過定,把心變得純淨以後,心的那種狀態,現量赤裸顯現以後,要用你學過的正見來印證它到底對不對。不然你的見學去干嘛?

    我打個比方。比如你們今天在座的,如果沒人介紹,都不懂我叫傳明法師。可是如果你以前在網絡上或在哪裡聽說過閩南佛學院,就問“你們那裡有沒有學的比較好的,具備正見的,而且有實修經驗的人,我想跟他學。”然後有人給你介紹,“哦,有位法師叫傳明法師,是閩南佛學院的教務長。長得1米65,眼睛細細的,嘴巴大大的,然後耳朵怎麼樣,身材怎麼樣……”完全給你介紹了。這就像是學習正見的過程,你認識的過程。要是哪一天我們兩個人見面,如果沒有人給你介紹,你能認出我嗎?不能。然後有人說:“我帶你去見他吧!這就是傳明法師,我給你介紹過的。”你以前學過的,描繪介紹過的傳明法師就在腦中開始浮現。你把眼前看到的,跟它對照。講的是不是有點道理:嘴巴蠻大的,眼睛小小的像一線天,嘿!額頭還有幾條深深的皺紋——這皺紋我從小就有的。這幾天,好幾年沒見過的老朋友,一見面就說:“我發現你這幾條皺紋變深了,代表什麼?說明什麼呢?”我說:“象征智慧啊!”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不可當真。

    所以你學會了正見後,要跟修禅定裡面出現的現量去印證。佛教稱作毗婆捨那,就是觀。觀是在這個地方,不對的排除。印證以後沒有錯的,你的心態就可以一直往這個方向走了。你要驗證一下哦!見就是為了驗證你心裡面出現的那種現量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就是見和修一定要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合在一起的話,很多人學完見,不知道怎麼用。學了一輩子,為別人數錢,不能用在自己的身上,這是很可悲的。

    禅宗裡面講“心心相印”。很多人都用到男女關系上去了。什麼“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兩個心心相應”……事實上,這個詞來自於禅宗,不是來自於你們情人之間的。只是被情人間借用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那種親密互通的關系,也算是最高境界了。

    禅宗裡,師徒關系的心心相印,就是把我明白的、證悟到的智慧和看法跟你講,你能明白。不管在見上、心行上,所證都是一樣,沒有差別,這叫心心相應。禅宗裡面師徒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稱作“道侶”。你們有情侶,出家人有道侶。

    上面所說的這就叫輪番修。

    輪番修,是說修定是要專注於所緣境。但是當你要起心作觀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定境就要動、散亂。那麼你覺得定境將要散亂的時候,就回過頭來修定,修完以後再來修觀。這種輪番修,修一回止作一回觀,不斷交替進行,止完以後修觀,觀亂以後又來修止……成功率不是很高。它要利用的是禅定的余勢——就是我們進入禅定後,出定的時候,定力不是一下子就散掉的,它是慢慢散掉的。比如射箭,射到這個地方,它要掉下來時,還有一種余勢。做毗婆捨那就要靠這一段余勢未盡來做觀。禅定越深,這種余勢的力量越大、越延長,你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毗婆捨那,即觀。但是在散心的時候是很難完成的。

    這個是說教下的輪番修的過程。我今天把這要點跟你們講了。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的簡易性體現在哪裡?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為什麼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