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明法師: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提心

修行人應立志:不做弘法利生之菩薩,則示現坐脫立亡、來去自如之聖賢,此乃真發心也!

真發大菩提心乃開大智慧之引因。

不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應小心謹慎,不可惱害眾生,不然讓眾生不得安樂,也讓自己造無數罪業。障礙別人安樂,也是自己受苦的原因也!

時刻想著眾生的安危,隨時反省自己,不要惱害眾生,說話做事怎麼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這是人生最大的學問了!如何平等的去關愛一切眾生,這是一個人一生所要學習的學問。

一個平凡的人,要有一顆偉大的心;

一個偉大的人,要有一顆平凡的心。

本來無我,眾生妄執有我,故輪回不得解脫!

只要有“我”,即有生死苦惱,無我生死苦惱安在?破我執(乃至法執)乃是覺悟的根本。有“我”即有惑,起惑造業,必受生死苦惱,“伏惑往生”(這裡的“惑”指見思惑: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貪、嗔、癡、慢、疑),即信願具足,一心念佛。令見思二惑種子不現行,當下一心不亂、如入禅定、心不顛倒、清楚分明,彌陀本願現前,蒙佛接引,即得往生,獲大安樂。此是仗佛加持、自他信願無差之功德,故此並沒有斷惑證真,還須極樂修行,直至親證無生,於諸佛法了然無差,不退成佛乃為究竟。故此說是以究竟佛果、悲心、信願所起方便也。故經曰:三輩往生,皆須發菩提心,此“伏惑往生”之論符合“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的從果覺起妙用的智慧抉擇。若捨菩提心、大悲心於不顧,方便即非究竟的智慧了,那樣,方便即下流,百病叢生矣!說法者焉可不知?當然,若能斷惑證真,則往生更是殊勝。伏惑、斷惑乃在戒定慧力,發菩提心,真信切願則是前提。

菩提心是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發菩提心即為諸佛種子,如是因必成如是果,大悲乃諸佛之秘藏,乃是無量妙用、德行之流露,方便善巧不離究竟空性一味。若能體悟實證空性,才明菩提心充滿法界,本來圓滿,與諸佛無二無別、平等一味,體性無二、大慈大悲即在體證菩提心中圓滿流露,這是本來具足,無須做作的。然當實證菩提心,見本來面目後,還應實踐願行,直至平常心是道,毗盧頂上行方是究竟!

活在這個世界,能為這個世界做一點奉獻,又何曾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平時多存慈悲善念,引導自他斷惡修善、淨化身心,人生沒有空過,不是很好嗎?默默地奉獻,並不一定要以某種名義或形式進行,流於表面的文章,有時弊多於利,反而弄巧成拙,也種下了很多不妙的種子,故此應該謹慎、省思!做真實的、深刻的有利於眾生的事,不要虛偽、自欺欺人,坦誠、正直的面對自己的心,以純潔、無邪的心給予這個世界最純潔、無邪的慈悲,充滿深刻智慧地省思,不要盲目感性的做事!

要經常思惟,世間的一切苦惱只因貪嗔癡的原故,為了自己乃至一切眾生的究竟安樂,我們應該如何戰勝自己的弱點?不患無名,唯患無德。省吃儉用,弘法利生。持戒修行,一門精進。

即使發菩提心度眾生的修道者,也應首先具足堅固的出離心作為基礎,如果總是涉入世俗人的糾纏不清中,卻沒有具足清醒地了知世俗的過患的話,菩提心苗也不能長久!缺乏慈悲喜捨的人會活得比別人痛苦!因為他的心境將是狹隘、虛偽、昏暗,缺乏陽光的!

當你還不能堅定強烈地體認到眾生確實是我們無始以來的六親眷屬(父母、兒女、兄弟、姐妹)時,那就是因為你對因果輪回的正見還不深刻堅定,你內心裡面還有邪見(不信因果輪回)在作怪,它隨時障礙你的悲心與智慧,自私無明的業力習氣就是如此現前的!

當你具足了因果輪回的正見時,你就可以反思:天下蒼生、茫茫苦海中都是我們應該救度的六親眷屬,他們皆是無始以來的父母、兒女、兄弟、姐妹,如果你還沒生起這份大悲無盡的心,那是否是你還沒有提起因果輪回的正見?是否心裡還是有邪見、我執的障礙呢?

發菩提心,應首先做到徹底明白眾生確是我歷劫父母,不是“把眾生當成父母”,也不是“眾生可能是我父母”,而是本來如此,輪回真相谛實不虛,眾生就是我父母,毫不含糊,萬分肯定,毫無疑問,就是如此。這樣才是於因果正見堅固明白者所存心矣!有此因果輪回正見才可能斷惡修善,乃至發出離心、菩提心矣!

中華多大乘根器,但若於因果正見、出離心、菩提心毫不明白者,怎可稱修行人呢?說道者多,行道者少,乃是於三士道毫不清楚,或內心相續【注42】中根本就沒有堅固的三士道修法,而且多斷滅、常見【注43】之流,故此難免空言大語,流弊叢生矣!

善巧方便應該是建立在引導眾生朝了生脫死的正道上邁進,這樣才是菩提心的內涵,決不是同流合污而迷失了自己(修道者)的方向!隨緣並不是跟著別人造惡業而忘失了正見正念,而是內心保持常有不變的正見、正念而隨順機緣引度眾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保持如如不動的定力、明了不迷的覺醒,所謂不被境轉而能轉境也!故此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它決不是造作輪回業力的借口!否則,完全違背了因果,自欺不得!

贊歎自己,诋毀別人,乃是犯罪的行為,不是發菩提心的人所應為。覺悟因果不壞,發廣大菩提心者應修行自宗、贊歎他宗!

遠離盲修和空談,以正見為指引,走在正道的修行本身就是應該祝福的,即使還沒得成正果,但這種修行的過程又何曾不是一種應該贊賞的努力呢?此生不成,祈願來生,乃至盡未來際,整個身心奉獻給佛陀與眾生,為了正法的久住與自他的覺悟努力,永不放棄的具足出離心和菩提心,前進!修行人應該有這種決心!

做好事,但卻帶著妒忌、傲慢和嗔恨,那只是阿修羅的引因而已!天人未斷我執,但卻以五戒十善而謹慎言行、心念,故此不落三惡道,也不往阿修羅道!在五戒十善的謹慎中,發起出離輪回生死之心,誓斷我執,破除不正見及貪嗔癡慢疑,修三十七道品,通達十二因緣,斷無明,逆生死流,如此,才是出離三界證涅槃之聖因也!在出離心的基礎上,憐憫無始劫歷代父母眾生,誓求無上佛道,度無始劫來一切父母眾生,如此發菩提心乃成佛之正因也!既發菩提心,當受菩薩戒,明白諸佛空性之妙理,誓行菩薩道,才可能證無上菩提矣!發菩提心,任修一契機大乘法門,如理如法實修,於實修中有諸疑難,當親近善知識討教,如此則可成就佛道!

慈悲並不是放縱罪惡,而是看清罪惡的危害,引度罪惡者,斷惡修善,獲得解脫!

對瘋子的慈悲,並不是放任其胡作非為,而是充滿憐憫和同情,不計較他(她)的狀況,及時注意其動態,防止其傷害到他(她)本身和別人。重要是出發點正確,方式只要有效即可!

對於小孩的慈悲並不是盲目的以情感的溺愛去滿足其欲望的發展,應該以善引導,也非壓制,疏通其心理的障礙,讓他(她)明白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在智慧的求索和交往中學會為人處世的謙虛、自信、勇敢和承擔。

當一位發菩提心的行者被蚊子所叮咬時,會祝福說:願此鮮血供養之勝緣,讓您皈依三寶,不下三惡道,早日念佛成佛!這裡面遠離了嗔心的苦惱!

對別人的敵意就是對自己的懲罰,嗔恨心越重,刑期就越長。何以故?自他一體無別故!願我真正的歡喜、快樂、解脫、自在、微笑,願所有的一切眾生真正的歡喜、快樂、解脫、自在、微笑……

回歸原始佛教的簡樸生活精神,救治浮華、功利、奢靡、墮落的社會人心!

從世俗中淡出,才能徹底地觀照世俗的缺陷和偽妄。無為於世,才能更好地救度於世;有為造作,終是利弊相生的。

給人適當的物質(錢、衣、食、住……)於其困難時,能救助一時的困難;良善的教育能救人一生;解脫的教育能救人生生世世。佛法是主張三者並重而不只是一時、一世的教育的,乃是倡導一時、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救度一切眾生。假如還有一個眾生是您所討厭的,證明您的菩提心還沒有修行圓滿!


菩薩道不共解脫道的是具足菩提心,與解脫道共同的是出離心和空性見。菩薩入世並非不願出離生死,而是菩薩已了知輪回的過患具足強烈的出離心,但菩薩因為發起大菩提心,具足願行,不畏生死苦,而勇猛深入苦海度眾生。菩薩因為具足出離心,故雖入世而不為世間所染污,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菩薩發菩提心還必須具足空性見,這樣才能讓世俗菩提心【注44】提升為勝義菩提心【注45】,這樣才能終究圓滿菩提心,雖入塵勞而大做夢中佛事,卻無礙無得。

五乘佛法的共同處是皈依三寶、明信因果、斷惡修善;不同之處是解脫道、菩薩道都具備出離心、空性見,而人天乘並沒有。修持何種法門是一種方便,但衡量是否能出生死苦,則看是否有出離心;衡量是否屬於大乘法,則看是否具足菩提心!

弘法利生時,不可忘出離生死之心,不然,則易落入名利煩惱之中。靜修隱居者,應當有普度眾生之志,否則,將成為自了枯寂之士。明白者則進退自如,皆契合佛陀本心也!對如母有情的大慈悲心乃建立在面對因果業報、生死輪回地恐怖中而發起出離心的自覺上,然後反觀無始以來,眾生皆與我是六親眷屬,即對輪回生死中的每一個眾生都生起如對母親般的感恩、恭敬和救度之心。假如對每一個人乃至每一只動物還無法做到毫無造作、自然而然的如對母親般的心,那麼證明大悲心還沒有修持圓滿。對於凡夫來說:開始發大悲心時,必須根據輪回業報、眾生如母的教義有所造作、時常觀照、提起正念的修持大悲心,直到無所造作,自然而然的大悲心(在任何時空中都如此時)現前不退才算成功了。然菩提心則是上求無我空慧而以大悲心利益眾生也!

我執是一切衰損之門,利他是一切功德之本。信夫哉!一切修行皆以破我執為根本,皆為轉變業力的慣性,利他是破我執證無我空性、成就一切功德之方便。

自他本來無別,我執而生死懸隔,一真法界平等性空、一體無二,一切業障皆由我執所生,利他的菩提心假如真正的發出,一切業障自然消除!

世俗人說“不要出家”,意思是:“跟著我輪回吧!”很少是真讓你悲憫輪回的苦難、拯救自他出離苦海的悲心。執著於寧靜本身也是痛苦,無常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唯有真正的放下了執取,涅槃清涼才現前了。唯有真正地退出了這個世俗的游戲,才能更好地救度這個世界!保重自己就是送給親朋的最好禮物!

自己被拯救也拯救了別人,拯救了別人也拯救了自己。

一個人受人尊敬必有其受人尊敬的地方,一個人不受人尊敬必有其不受人尊敬的地方。

 

 

上一篇:曾琦雲居士:佛教文化與電腦
下一篇:曾琦雲居士:生活禅淺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