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
法清
閩南佛學

  佛教的信徒在世尊時代則有在家二眾與出家五眾,總稱七眾弟子。在家是優婆塞(居士男)、優婆夷(居士女),他們皈依三寶攝持五戒。住在家裹同常人一樣經商,務農、婚嫁。出家五眾是比丘(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受五百戒)、式叉摩那(將進入比丘尼的學法女)。沙彌(受十戒)、沙彌尼(受十戒)。這五眾都必須剃發、單身、住寺。此事從古至今在中國皆是如此。然而在近代閩南佛教史上,添了一種---“菜姑”。菜姑則帶著頭發住於寺廟中過著同出家者的生活、長素食、單身。她們在社會上同是被人們尊為出家人,受到百姓的尊重。但是這對於外地的佛教徒則難解其義。因在佛教信徒史上從未見過有菜姑之名。時下閩南這種萊姑本應該會引起外界佛教研究的熱門題,但遺憾的是至今甚少有人問津,就是編地方志者都惜墨如金。筆者做為一個初學的青年教徒對此抱著極大的好奇。佛教常道:世間萬事萬物的產生必有其因緣法,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自然形成。所以菜姑產生一定有其因緣,我走訪了泉州,廈門、南安等地,企圖是要通過一些老菜姑和老居士給我提供資料,但結局是盡興而去掃興而歸,唯一是她們口口相傳的回憶錄。現在我只能根據她們的口述和一些有關此事的資料整理於下,希望能做為拋引玉,讓大德法師們對此問題的注意,免得後人對此深感遺憾。


  一、來源
  “菜姑”是閩南的俗語,她的原名是“齋姑”。為何稱齋姑?這有許多含義,“齋”在中國古漢語中亦有整潔之意。佛教中有“齋戒”,即是整潔身心。出家吃素叫“吃齋”。以此便知齋姑就是品行端正常素食的姑娘。所謂姑娘即單身的女子。由於她們長素食,而“素”與“菜”有關,後人就把她們稱為“菜姑”。“菜”。在閩南語中比“齋姑”的語音更為順口,故此就取代了齋姑。
  菜姑的來源基本上可分為三個方面:
  1.先天教演化而來
  我訪問了泉州、南安的一些老菜姑,她們都是說:閩南最早有菜姑住廟是南安五塔巖珠姑首創。但珠姑是何時因何事而住五塔巖成為菜姑?她們都未知其事。不過最後到泉州莫西寺與—位老菜姑的交談總算有些頭緒。老姑今年已經九十六歲,她十二歲到五塔巖出家,當時珠姑已經四十多歲(老姑無法回憶她確切歲數),珠姑是三十多歲到五塔巖。那麽老姑的九十六減去出家前的十二歲即等於等於八十四歲,再加上珠姑比她先出家十多年就等於珠姑出家到現在(1992)是壹佰左右年。也正是清朝宣統年間。老姑又說:她未到五塔巖前,就是貞女,和父親相依為命。她經常去聽“老萊母”講說道理。後來五塔巖。性明和尚往生,巖裹無人,經鄉親介紹她就去住五塔巖。以此便知珠姑住巖的原因除巖裹無人外更主要一點是受。“老菜母”的影響方有離俗之念。老菜母是先天教的傳教士。凡信仰者必須要拜菜母,做她的干女兒。菜母稱信徒為“嗓子”。珠姑是由先天教而轉入佛教,她的皈依師何人無法知曉。在五塔巖唯—能看到與她有關的文字記載是祖堂一個牌位:“重興五塔巖貞女士法名西意字珠姑許氏長生祿位”。在此牌的兩邊分別是第二代的帖姑和第三代水姑。帖姑姓陳,法名方德;水姑姓蘇,法名本根,皈依會泉老法師。泉州南安又有許多老居士及老姑都認為菜姑大都是從先天教演化而來。在此或許有人要間廈門的菜姑又是如何產生呢?我所調查到的廈門的菜姑亦多數是由先天、龍華、金童等三教而來。
  先天教在清末民初,分雖從福州、莆田傳入廈門。在各地建立組織。許多庵堂都由先天所建.如熟肉巷慶福堂,由先天建堂高珊瑚住持。抗日時高珊瑚遷往江頭廣福寺住。時由其女陳少華住持慶福堂。建國後少華姑明了自己所奉並非正教,於是棄邪歸正。但還是存在不見男人的邪見(此是根據柳正松居士編寫的《廈門佛教志》)。
  先天教與佛教有許多相似處,如單身、素食。她們所拜的是老母娘娘。在民間對老母娘娘的信仰與觀音是無別。所以在群眾的信仰上即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也似晉朝時佛教輿道教的合並都是因有相似處使俗人難以辨清。於是乎先天教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就成為佛教。
  先天有許多規矩,其老母殿是極為神聖的地方。一般人是無資格踏人,只有在她們所規定下持誦幾萬遍《心經》(是佛教的經典),方可在老母殿前領一個道。若有領道者才能到殿前搞衛生或是燒香、磕頭。她們平素不與外人來往,尤其是男人。不見男人是先天教的最大特色。這一思想的產生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由於長期受儒家思想控制,人們存在“男尊女卑真”。儒家認為“婦女不嫁二夫”。丈夫若死就要:“噴泉路上為夫伴”。如此便是盡“忠”、“盡”“孝”。如若改嫁則大逆不道,將會受到社會的歧視。然而男人不但妻死可以重娶,而且在同時可以三妻六妾,有錢有勢者又何止此敷。儒家甚至將婦女看成則與小人同等,如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最為難養。婦女長期受到政治歧視和經濟壓迫,苦難重重,其中不少婦女悲觀厭世,走投無路。常言道:“什麼地方有壓迫,什麼地方就有反抗。”所以先天教不見男人的思想也可說是封建社會婦人對男人的—種反抗。她們根據民間的觀音信仰而塑造起老母娘娘。其實老母娘娘也是觀音的替身,她們有意從佛教中區分開來。雖然借用佛教的菩薩(觀音),經典(心經),形式(素食、單身),卻接受不了佛教出家者的身份”圓領方袍。“所以她們的倫落人民間多數與中國傳統封建迷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先天教的門檻往往是巫婆出入的埸所。能進入先天教的亦有許多是由巫婆的卜卦牽引來的。一些父母生下女孩就深感不吉利,請巫婆為孩子算過去的命運是否輿家裹有克星。十個讓巫婆看前世及卜卦算。“生辰八字”的,九個是要夭折或克死父母。沒有知識的父母信以為真,不惜—切代價請求巫婆為孩子“通運”。最後巫婆便成為命運的裁判者,把這“克星”送到庵堂。有些父母問巫婆如何才能得到男孩,巫婆便會為她分憂,把女兒送給“聖母”做女兒。聖母若高興便能得到男孩。曾記得有—家連生三個女孩,當第三女兒出生不久,她母親就去請巫婆間“家運”,巫婆很細心的算了—番,最後告訴她:你的命中注定第三個是紅花(巫婆將男孩叫紅花,女孩叫白花)但是由於紅花要來時到半途遇到狐狸精,被她奪去當兒子,送她的女兒來投生.所以你現在的三女兒是狐狸精的女兒。等她十六歲時先吃父親,十八歲便吃母親,二十歲即吃你的第一,二女兒。到二十二歲狐狸精就將她收回。這個母親聽這番話毛骨悚然,聲淚俱下,泣跪在巫婆腳下,請求開恩,為她一家人“改運”。於是巫婆為好出主意,將小狐狸精燒死,但她狠心不足,只將她投入河裹。被好心人救起送到庵堂去。
  先天教盛行的時期也正是處於封建王朝瓦解之際。到民國十五年以後,先天教逐步歸順於佛教。這項不可思議的事跡,會泉老法師有最大的功績。會公於民國十年就開始在閩南各縣的庵堂寺巖倡導禅淨雙修,農禅並重。當時泉州南安的慶蓮寺、五塔巖,觀音閣、朵蓮寺等等都是在他鼓勵下而立此芳規。廈門信先天教的庵堂由會公教化而皈依佛門者比比皆是,如功德寺、三實佛、淨蓮堂等等。   
  民國年間閩南許多小寺巖多是信先天教等,現就廈門例一些供參考。
  (1)信先天教的:
  佛頂寺一廈禾路後江埭706號
  進明寺一曾厝安溪頭下村-
  海印寺一草埔尾16號後遷至佑福路32號
  廣福寺一禾山江頭鎮
  功德寺——溪岸街2號
  蓮遠寺一--公園東路114號
  印月堂一原李仔山仙園路十二號之一,後遷到溪岸路162號
  習德堂一原打索埕後遷頂井巷19號二樓
  福和堂一—束澳頂澳仔巷4號
  (2)信龍華教的:   
  修德堂——美仁前社95號
  修德古堂——佑福路40號心德堂——鍾樓腳出米巖35號
  源德堂——盬街7號龍華新堂——妙釋北路4號
  先天教等三種邪教是從福州和莆田傳來。但至於他們是如何產生輿佛教究竟有何關系,目前筆者還很難確切的說明,有待探究。
  2、與齋教有關
  根據中國社會史叢書《中國秘密社會》一書載:齋教從源流上說,系白蓮教的一支。是以奉吃齋誦經而得名。齋教在福建古田活動,據說是由一個叫劉祥興的江西人傳人。組織了菜會,劉祥興通過鼓吹素食,在世時廣修善因泛積陰德,死後就可以脫離世間進人天國。天國沒有壓迫也沒有苦難,在天國享受無窮無盡的歡樂。一切都是美妙無比。利用這種教義吸收大量的信徒。菜會禁止殺害生靈;不許吃肉喝酒,吸煙和抽鴉片。他們有秘密的暗語和人會儀式。菜會的信徒大多是下層的貧苦民眾,信教的目的有的純出於信仰,有的則是為了現實原因,如戒抽鴉片等。菜會和其他秘密結社—樣。也是個體現互助精神的民間秘密團體。他們在古田以社十五公裹山上的廣善寺建立主要集合會點。1895年菜會在古田舉行一次有歷史意義的反基督教會事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格局中,它的發展從側面折射出教會勢力的不斷擴大,據統計到1895年古田地區有三四千人信奉基督教,同時教會勢力的發展又輿清地方統治的削弱密切聯系。在古田事件發生之前,菜會一教會———地方官府之間的矛盾沖突已展開,菜會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壯大的。教士的報告表明,1895年初,古田輿毗鄰屏南縣至少有三千個齋教徒。
  1895年7月,由於古田形勢的發展,清方調遣軍隊開進古田,准備鎮壓齋教徒。7月31日,菜會各地約三百名信徒集會,決定焚燒、搶劫和殺死所有外國人,劫來的財物歸公共所有,打出的旗幟“—定要戰勝洋人的上帝”乘夜色由劉祥興率領,向古田花山教會進發。次日晨,菜會沖進花山的傳教士住宅,殺死11名英國人。
  菜會的反基督教活動僅僅是8月1日的事件,此外,各地並沒有反基督教會活動發生。時對該事件的審判結論:菜會與基督教會的沖突,古田屠殺事件發生後,帝國主義的炮艦開入福州,在英美領事的壓力下,清地方官對參與該事件的齋教徒二十六人處於死刑,六十六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
  菜會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反帝國主義的教會,遭到清政府的鎮壓。然而宗教不會因統治者的鎮壓而消失,它同樣能從不同的面目或角度進行它的活動,所以我們推論閩南的菜姑與此菜會一定會有關系。此事有待後日研究。
  3、由居士轉化而來
  由於居士住家清修而演成菜姑。清修與貞修閩南菜姑至目前對此問題還分不清。所謂清修是有經家庭後,立誓修持佛法。貞修:即沒有出嫁,立誓修持佛法。有結過婚的叫清修,沒結遇婚叫貞修.廈門普願堂原是向勤姑(當今主持)的母親在家裹清修,她自幼隨母持素奉佛,自誓為貞修,慢慢地形成,佛教活動場所——“願蓮堂”。
  民國年間廈門有一些寺廟。本是住僧人,後來僧人離去由其女徒管理,如紫雲巖本是僧靜通住持,靜通離去由其女徒管理。碧山巖自明代(1368)年間建至抗日戰爭前皆是由僧人住持,從抗日戰爭時住持傳載遷住南普陀,由清智女徒黃淑珍管理。寺廟無僧只有女居士,這居士就自然而然成為廟主,做為廟主理當是出家人,所以她們無形當中成為菜姑了。姑的來源大體是以上三種,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菜姑的形成不是單純的。而是帶有社會錯綜復雜的關系。天教、齋教是社會的秘密組織,他們為了反抗異族的統治和抵制帝囯主義教會的侵入,他們當時雖是失敗,但卻給後人留下了典范。由居士而演化為菜姑卻是教內因素,當時許多大德法師不贊成女子出家剃發。憎人主持寺廟由於沒有足夠的出家人為助手,寺廟諸事往往須仗皈依信徒辦理,久而久之,居士在廟中就有一定的地位,當家的又把居士當為親信,已是司空見慣。特殊的環境,獨特的地位,就會產生特別的“教人員”。
  菜姑無論是如何的產生,時下我們所見到的她們除服裝頭發輿出家人不同外,一切的生活起居,思想動態,皆與僧人無別。  


  二、地位
  “菜姑”佛陀時代所制定的七眾弟子中任何一種都不像,若說在家二眾中的優婆夷,她卻超越優婆夷的范圍,長住於寺廟裹遇著僧尼般的生活.若說她是出家眾,卻不符合“發染衣”典范.不過有一些對戒律略有所知,而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佛教徒,把萊姑歸為“學法女”法女是七眾中的式叉摩那。式叉摩那將要進入比丘尼的階段是在沙彌尼之上,她必須是剃發。姑是帶發,憑何而說是學法女?事我請教了當代律學巨匠圓拙老法師。圓老說:菜姑應稱為:“家優婆夷”從戒律上雖沒有此名,但處於閩南這風俗習慣也只有如此的稱呼。佛陀制戒常人不得以改,然而在特殊的情況還是會因地制宜,並非墨守成規。
  出家優婆夷輿在家優婆夷有何區別,一般人都會這樣問。可以從戒律來區別,在家優婆夷受的是《優婆塞戒》;這是由於善生長者的求佛問法而由佛陀親口說出的。共有七卷二十八品。這是為投合在家人乃至當時外道的根器而說的。這是一部很好的經典,從一個初信佛的俗人直至成佛的歷程都有詳細的指引。但從受戒得戒因緣上說,這是最最難受難得的一種大乘戒(見聖嚴法師《戒律學網要》)。出家優婆夷受的是《梵網菩薩戒》。分為在家與出家戒其標志YIN戒,優婆塞戒邪YIN,因為俗家人是很難以斷YIN.所謂戒邪YIN即俗家居士受此戒後除夫妻外不得輿他人行YIN。聖嚴法師對此有段話:。根據菩薩成的精神而言,凡是菩薩都該斷除YIN欲,雖或方便髒而可有其YIN欲的行為,但卻不得存有YIN念。小乘重在戒行,菩薩重在戒心。聖位的在家菩薩是為悲心度生而不妨行YIN、絕不同於凡夫是貪戀YIN樂而行YIN。所以菩薩戒的根本精神是斷YIN的,既然斷YIN,在家出家的分別,也僅是化現的形相不同而已。但在六種菩薩成本之中,由於各別所對機宜不同,故有在家出家及偏輕偏重的分別”。
  六種菩薩的分別:《璎珞戒》一十重(沒有輕戒)
  《梵網戒》——十重四十八軽
  《瑜伽菩薩成》一四重四十三輕
  《菩薩地持經》 一四重四十三輕       
  《菩薩善戒經戒》一八重四十六輕
  《菩薩優婆塞經戒》——六重二十八輕
  這六種菩薩戒本來是出家輿在家都可以受,但是在家優婆夷若受出家菩薩戒在於現實生活中有諸多的不方便,故此佛陀開設方便大門為在家居士說優婆塞戒。家優婆夷住寺巖庵堂遇單身的生活從形體上看不像出家,從性質上即與出家無二,所以她們必受出家菩薩戒。
  一位佛教徒的身份地位往往是能在於衣著而顯示,如比丘輿沙彌的分別是前者著三衣(大衣,七衣、三衣),後者著缦衣(沒有條)。那麽出家優婆夷(菜姑)應該著何種衣。三衣是佛陀為比丘尼而制定的三種衣,每一種都有分格是表示此類人能令眾生種大福田。就連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都是沒有資格披此衣。然而時下卻有些受優婆塞戒的居士披起五衣,這豈不使人贻笑大方。若是戒律規定受優婆塞戒的居士是不能夠披衣,只有受梵網菩薩戒方可披缦衣。受優婆塞戒的優婆夷若長期住於寺廟也是不能稱為“姑”亦不能披缦衣,只能說是住寺的近事(優婆夷的華意)。目前有一部分在家信徒到中年或晚年時因家庭不和或為追求寺廟的清淨生活,或是為何因由來到寺廟。由於住家時,或住廟以後受過優婆塞戒,便自稱是菜姑,披起五衣,對於青年菜姑即有“老之威”此實為可悲也。菜姑在閩南佛教上是一大特色,其產生有著特殊的情況,但被尊為菜姑者亦要有許多條件,最主要的是必須是貞女,受梵網菩薩戒。若受優婆塞戒或是結遇婚只能稱為近事女,不得有菜姑的尊號。菜姑在閩南的人們心目中是以和尚、尼姑—樣的神聖。非隨便的阿婆住在廟裹就可稱菜姑.
  閩南菜姑的形成是得到教內許多大德法師的認可。如名聞遐迩的弘一律師初至阖地見到閩教女子帶發修行贊歎不已,說道:如此更為如法。(此是采訪圓拙老法師的綠音)弘老為何要說“如此更為如法。呢?圓老接著說:在明清比丘尼還俗者甚多。比丘尼還俗,從佛教戒律上是允許,無罪,若自己覺得守不住戒律,向大僧說明即捨棄歸俗。此乃世尊許可。但是一個尼姑的還俗會引起眾多的俗人對佛法的譏嫌,給佛教帶來不良的影響。再者佛經常言:說僧過者當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一個比丘尼還俗本是無罪,但給佛教造成不良影響。使眾生造口業,這豈非無過耶:所以過去老一輩的師父是非常贊歎女子出家,帶發,她們如果覺得不能單身生活即回家,不會引起俗人的譏嫌。若過慣單身帶發住寺也是一樣的修行。
  圓老又說:菜姑受《梵網菩薩戒》,若想還俗即捨去YIN戒,改持不邪YIN即不犯戒,沒有任何罪報,回家當優婆夷同樣可以修行。弘老所說“更爲如法”也就以上說的比丘尼還俗使世人譏嫌,再加上比丘尼戒—般女子都是無法持嚴,戒律不嚴,住於比丘尼位,這不及帶發修持更有功德.
  菜姑在閩南被尊是出家人,聖嚴法師卻不同意,他在《戒律學綱要》關於式叉摩尼的問題上說:有人以為在寺中従小帶發修行的女子便是式叉摩尼(那的異譯)。其實雙是不對的,未落發也未改裝的女子,僅是居士女的一種,居士爲在家輿在寺的男女四種;在家的男女居士,稱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在寺的男女居士稱為近住男與近住女。所以,住於寺中帶發修行的貞女,乃屬近住女的一種,她們是居士的四眾之一,尚未進入出家五眾身份的階段。中國現有許多女子,住於寺院而仍帶發俗裝者,自以為是出家人,那是她們不懂佛教制所致,實則她們還是俗人的身份。。當然菜姑若在佛陀制戒時代是不能稱為出家人,但是佛陀制戒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印度,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下的制度。佛戒雖不能更改,但也不能墨守成規,生搬硬套,有一些戒律在中國根本就沒有用。比如《比丘戒》中的。不得手把散飯食應當學”。印度的習慣,吃飯用手把飯搏成一團,然後送到嘴裏。佛制比丘不能吃散開的飯。此中國人拾是相反,我國吃飯(漠族地方)都是用筷把散飯送到嘴裹。如果我國僧原原本本—點不漏的按佛陀所制的戒去行持,也同樣用於搏飯丸而食,那人們能夠接受嗎?又如:“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印度人不穿內褲,比丘只是穿著外裙,凡是大小便必須蹲著。但在中國一個正常男人如果蹲著小便,人們會以為是斷根人。所以從戒律上雖沒有記載菜姑為出家人,然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民間習俗而產生的菜姑。人們公認為是出家人,而我們僧人為何不能容忍呢?佛陀沒有制定的我們都不能做嗎?若是如此佛陀當時並沒有規定寺廟放功德箱。收門票,給信徒講價錢超度祖先,而中國和尚為何又違背佛陀呢:由此看來中國和尚並非食古不化,都懂根據中國的情況而制定—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治教方針.故此佛教制七眾弟子在我們今天的中國應該是八衆,分別是:(1)比丘、(2)比丘尼、(3)沙彌、(4)式叉摩尼、(5)沙彌尼、(6)出家優婆夷、(7)優婆塞、(8)在家優婆夷.為菜姑立牌應為:“家優婆夷XX蓮位”。


  三、價值   
  菜姑能在閩地生存這麼長的時間,又是有著龐大的隊伍(凡女子出家者百分之九十五是帶發的),一定有她的價值,否則面對著現代文明必會被淘汰.那麽菜姑究竟有什麼價值呢?逭首先我們得從現代人間佛教的發揚談起。人間佛教首倡是太虛大師,他說:叫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想要成佛就先要做好人,自己的人格品德能夠高尚即是去佛不遠。把以往被視為深不可測的佛法變成生活化,使人容易接受。大師當時的“人生佛教”想沒有引起佛教同仁的重視,直到中國佛教協會四屆二次會議,趙樣初會長才大力提出:提倡人間佛教思想是解決當今中國佛教向何處去的基本途徑。這一思想對當前的佛教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理論意義。人間佛教的內容是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的思想、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群眾。普渡眾生利益有情向來是佛徒作為准繩的前提。僧人的職責是以。弘法為家務,利生是事業”,但是面對著不同的時代,就必須改變不同的方式,車子《理或論》說:“不必孔丘之言,藥不必扁鵲之方,合義者從,愈病者良”。不論任何思想它的生存價值是決定在對世人是否有益,人們是否能接受它。所以一個理論系統要隨著時代的更遷又能讓人接受它,就有必要不斷地修改。故此推廣人間佛教也是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的機宜。那麽又將如何有效地推廣人間佛教呢?我們不妨可以說組織菜姑是最有效的方法。為何要這樣說?當今佛教在中國似乎是最為盛行的一種宗教,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廟宇林立,真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香信徒之數是他教無可比擬。但若問其人,則多為不知教理,不知佛是何名、僧是何物,就連自身為何要到寺廟來禮佛都不甚了了。然而基督教則不同,它的傳教對象多是機關、單位、學校的人,基督教能使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信仰,並不是他的教理見長而是他的宣傳方式方便,他們利用以常人同樣的身份進入到各個單位進行傳教,他們的方式使人感到親切,不會有任何隔閡.在傳教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阻礙,例如一個牧師和一個和尚同時進入—個單位傳教,僅管和尚的理論勝過牧師幾百倍。但最後牧師成功而和尚失敗。原因很簡單,是和尚的裝束讓人—見就意識到他是代表著佛教。還沒有講話時人們已經在提防廣“這是佛教徒要小心”有的甚至會敬而遠之,避免麻煩。否則被領導發現—定倒楣不是扣工資。就是加強思想教育。人們為了生活都會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事。所以在和尚還未發言前,他們都已經抱有成見,那和尚的傳教能成功嗎?再者和尚進入機關、單位主管人員就開始監視著,若有所舉動即加以阻止,深怕宗教思想的滲透.基督徒的身份與常人無別,他可以同他們—起工作,使人對他們沒有戒備之心。那他的傳教當然是能夠徹酬的進行。所以要推廣人間佛教,閩南地帶佛協會應積極的組織菜姑隊伍,把她們規范化的進行管理、配合僧尼為她們舉辦專門培訓班,使他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提高。培養成就後讓她們到各機關單位去工作,以她們的身份容易接近民眾,從中為他們講授佛理。但這並不是進行一些不利於國家的封建理論滲透,而是通過這個橋梁向民眾解釋,真正的佛法不是人們意識中的“迷信”,佛教同樣的要破除封建迷信。佛教的宗旨是要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人必須熱愛自己的國家,擁護政府領導,做個安分守已的公民。若是要搗亂社會,反對領導的都不是佛教的思想。佛教在中國長期蒙受著不白之冤,佛法的生存是為了要利益社會,為人類做貢獻,維護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卻被人視為社會的寄生蟲,有損人民思想健康的封建思想。此事釋迦若知定會珠淚沾襟,悲歎末運的眾生與真理無緣。
  利益人類是佛教的要領。在當今社會人們非常著重於眼前的事物。那如何讓人承認佛教確實是在利益群眾呢?只有通過福利事業,如幼兒院、孤兒院、施診所、醫院、義務導游等等.然而做這些工作僧尼都是極其不便,如果能組織輿培養好菜姑隊伍。這些事情由她們來承擔是恰到好處。菜姑做這些事比起居士可說勝過百倍。因為菜姑沒有家庭的負擔。能夠專心的投入佛教事業。佛教這幾年雖辦了不少福利事業。但是缺乏專業人才,沒有完善組織機構,所做的一切令人感到不算很成功,若果能組織培養好—批既是出家人又是在家身份的菜姑隊伍,我想人間佛教的旗幟將是樹遍社會各個角落。那時人間就會減少許多為非作歹的人,可以為國家省下一大批養警察,建造監獄的資金。這豈不造福人類,安定社會嗎?


 

 

上一篇:周叔迦居士:唯識研究 第二十章 三學
下一篇:周叔迦居士:唯識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