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義孝居士: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卄三 八功德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卄三) 八功德水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⑧,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⑨,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辄還復
   (這是說八功德水資用隨意)
   七寶池中的八功德水,還可隨人之意而增減。極樂世界的菩薩或阿羅漢,在寶池中沐浴,欲腳沒入水中,水即沒足;欲水至膝,水即至膝;欲水至腰,水即至腰;欲水至頸,水即至頸;欲水灌浴全身,自然灌浴全身;如要它復原,水即恢復原狀。
◎注釋
⑧沒足 水高過腳面。
⑨灌身 灌浴全身,這裡是說水高過頭部。

調和冷暖①,自然隨意。開神悅體②,蕩除心垢③。清明澄潔④,淨若無形⑤。寶沙映徹⑥,無深不照⑦。微瀾回流⑧,轉相灌注⑨,安祥徐逝⑩,不遲不疾(11)。
   八功德水還能隨人之意而自然調和其冷暖,沐浴其中,你心想它冷一點,它就冷一點,要它暖一點,它就暖一點,總之令人精神爽朗,身體舒暢,完全洗掉心中之塵垢煩惱。池水澄清潔淨,猶如虛空,沒有形狀。由於池水澄清,池底的寶沙都能清晰地映現出來,無論多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寶池裡的微波,來回交流,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輾轉互相灌注,不慢不快,顯得十分的安祥與和諧!
◎注釋
①調和冷暖 這裡是說池水能隨人之意而或冷或暖。
②開神悅體 “開神”是精神爽朗,“悅體”是身體舒暢。
③心垢 心中之垢染煩惱。
④清明澄潔 指池水很澄清潔淨。
⑤淨若無形 指水清見底,猶如虛空,沒有形狀。
⑥寶沙映徹 指水清澄,池底的寶沙都能清晰的映現出來。
⑦無深不照 無論多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⑧微瀾回流 “微瀾”即微波,“回流”即來回交流。
⑨轉相灌注 指水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輾轉互相灌注。
⑩安祥徐逝 指流水不快不慢,顯得很安祥、和諧。
(11)不遲不疾 不慢不快。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①,莫不聞者。或聞佛聲②,或聞法聲③,或聞僧聲④,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⑩,不共法(11)聲,諸通慧(12)聲,無所作(13)聲,不起滅(14)聲,無生忍(15)聲,乃至甘露灌頂(16),眾妙法(17)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18),歡喜無量
   (這是說波揚妙聲)
   其波能演放無量微妙的音聲,其聲廣宣法音,使聞者各各聽到自己所欲聽聞之佛法,諸如聽到令人自然皆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的音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以及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通慧、無所作、不生不滅、無生法忍,乃至甘露灌頂,一切妙法之音聲。這些音聲,都適合聽者的根性,所以聽了之後,人人法喜充滿,歡喜無量!
附記:以上幾段經文所說,乃釋尊贊歎彌陀依本願所成就的淨土的依正莊嚴及其妙用,諸如眾生的正報,身體如佛端正莊嚴,智慧亦如佛無量無邊;至於依報,極樂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勝妙無比,令人六根常合道,六識皆清淨,一切煩惱習氣皆不起,令人如比丘入滅盡定。像這裡所說的“波揚無量自然妙聲”,能使聞者各各聽到自己所欲聽聞之佛法,或聞佛法僧三寶聲,或聞四無量、六波羅蜜,乃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聲,此乃是極樂世界六塵中聲塵所起的妙用,能令人當下明心見性、返璞歸真。為什麼其六塵有如斯之妙用?因它正如《楞嚴經》之所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聲塵如是,其他五塵亦復如是。
◎注釋
①隨其所應 這裡是指所說佛法,正是他所想要聽的。
②佛聲 聽了就想念佛的聲音。
③法聲 聽了就想念法的音聲。
④僧聲 聽了就想念僧的音聲。
⑤寂靜聲 “寂”是寂滅一切煩惱,“靜”是靜止一切苦患。寂靜即涅槃的境界,演說涅槃之境界的音聲,叫做“寂靜聲”。
⑥空無我聲 演說空、無我的音聲。空者,萬法緣起性空;無我者,我由五蘊所組成,離開了五蘊,根本就沒有我。
⑦大慈悲聲 演說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音聲。慈者與樂的心,悲者拔苦的心,喜者見人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捨者捨棄怨親分別的心。
⑧波羅蜜聲 演說六波羅蜜的音聲。六波羅蜜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
⑨十力 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三、知諸禅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禅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普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六、 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一切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即於一切妄惑余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⑩無畏 指佛四無畏,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泰然無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乃一切智人而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惑業是障礙佛道之法而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戒定慧等是斷盡諸苦之正道而無所畏。
(11)不共法 即十八不共法,只限於佛所有的十八種功德法,因為只限於佛,不與三乘共有,故名“不共法”。一、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和慈悲以修其身,由於功德圓滿,一切煩惱皆盡,是名“身無失”;二、口無失,佛具無量智慧辯才,從佛金口所說的話,字字句句,契合真理,是名“”口無失;三、念無失,佛具無上深妙禅定,心不散亂,常在定中,對一切法,心無所住,故名“念無失”;四、無異想,佛對眾生,平等普度,心無分別,是名“無異想”;五、無不定心,佛於行住坐臥,不離甚深禅定,是名“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己捨,佛說法度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未有了知一法而不捨者,是名“無不知己捨”;七、欲無減,佛悲愍眾生,欲度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佛以救度眾生為己任,故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是名“精進無減”;九、念無減,佛於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圓滿,無有退轉,是名“念無減”;十、慧無減,佛具一切智慧,無量無際不可盡,故名“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執著,具二種解脫,一者有為解脫(即與無漏智慧相應之解脫)、二者無為解脫(即一切煩惱淨盡而無余),是名“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佛於一切解脫中,知見明了,分別無礙,是名“解脫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身之所作,皆以智慧為前導,故無不充滿智慧,是名“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口之所言,亦皆以智慧前導,故無不充滿智慧,是名“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心之所思,亦皆以智慧先行,故無不充滿智慧,是名“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以智慧照見過去世一切法,悉能遍知而無障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以智慧照見未來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障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以智慧照見現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障礙,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12)通慧聲 演說神通和智慧的音聲,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為體,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
(13)無所作聲 演說離因緣造作之法的音聲。無作亦即無為。
(14)不起滅聲 演說不生不滅涅槃之理的音聲。
(15)無生忍聲 演說無生法忍的音聲。
(16)甘露灌頂聲 演說甘露灌頂密法的音聲。“灌頂”二字,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上義,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能使人功德圓滿之意。在佛教諸宗中,密宗特別注重灌頂。
(17)眾妙法聲 演說眾多妙法的音聲。
(18)稱其所聞 很適合聞法者的根性。

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
   (這是說聞聲能生善樂)
   於是,人人都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如、實相之義;隨順三寶、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奉行之道。
附記1:“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則能生涅槃寂靜常樂我淨之樂;“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則能生無上菩提心和無上佛果之樂;“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則能生三乘聖賢之樂。這三句經文,可以作為修行人的座右銘,若隨之順之,必獲大利。
附記2:隨順與隨緣不同,隨順是隨著人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心而作,順著菩提心而行,其中有悲有智,純淨無染,契合無上之正覺;隨緣則不同,所隨之緣有染、淨、違、逆、邪、正、迷、覺等等,善惡雜陳、看似善緣,卻是惡緣,往往令人感到混淆不清,難以取捨。
附記3:“隨順三寶”一句,是指我們開始時先皈依住持三寶。住持三寶者,佛入涅槃後住於世上保持佛法的三寶,如木雕泥塑紙畫的佛像,即住持佛寶;三藏經典,即住持法寶;一切的出家人,即住持僧寶。接著隨順別體三寶,這有大小乘之別,大乘以佛三身(法、報、應)為佛寶,六度為法寶,十聖(十地位上的菩薩)為僧寶;小乘則以丈六應身為佛寶,四谛十二因緣為法寶,聲聞緣覺為僧寶。最後則親證一體三寶,便是成佛。一體三寶者,又名同體三寶,或同相三寶,意謂三寶中的每一寶都圓具三寶之義,即:佛中含覺照義,是佛寶,含軌則義,是法寶,無違诤過,是僧寶;法系佛法身,是佛寶,憑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寶,依法修行,是僧寶;僧具觀智,是佛寶,具軌則,是法寶,具和敬,是僧寶。

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
   (這是結歎勝妙的六塵能使人背塵合覺)
 由於極樂世界的六塵,勝妙無比,能使人背塵合覺,返璞歸真,根本沒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一切自然之快樂,所以其國,叫做安樂。
附記:極樂世界有無比勝妙的六塵,如:在蓮花中化生令人離粗得妙、音聲令人背塵合覺、香氣令人離垢得淨、味塵令人無穢香潔、觸塵令人離苦得樂、法塵令人捨妄歸真。所以極樂世界“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這是本願中第16“無諸不善願”、第27“無盡莊嚴願”和第32“國土嚴飾願”等功德所成就的。
 

上一篇:陳義孝居士: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卄二 七寶浴池
下一篇:陳義孝居士: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卄四 受用具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