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李富華教授:《中華佛典集成》簡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華佛典集成》簡介

《中華佛典集成》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經過數年的整理研究編輯而成。其目的是為熱心於宏揚佛教文化,開展佛教研究及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佛學界、學術界朋友們提供一部必備的佛典資料,當然,這部書對一切有興趣於佛教史的廣大讀者也將提供方便。

中國佛教典籍的匯編總集——大藏經是經歷了自南北朝至清代初年長達千余年積累和整理的過程。從北宋初年的我國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經《開寶藏》問世,到清朝初年編輯雕印《龍藏》時止,我國歷代編印的大藏經,有實物資料存世的就有18種之多,被刊人佛教大藏經中的各種佛教典籍約在2400種左右。近代以來,日本先後刊行的《卍字續藏經》、《大正藏》;我國鉛印的《頻伽大藏經》、《普慧大藏經》等,又使相當數量的自唐、五代以來流落海外而國內失傳的重要典籍重新面世;再加上埋沒於敦煌石室中,直至近代才被發現的唐、五代時的寫經,其數量就是十分可觀了。據中華大藏經編輯局統計,其總數約有4200余種,23000余卷。如此宏大規模的佛教典籍,可謂“浩如湮海”,一個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通讀一遍。誠然,大藏經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寶庫,它不僅是佛教研究取之不盡的資料源泉,也同時涉及哲學、歷史、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算、醫藥、建築等許多領域,為這些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然而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在這部包羅宏富的資料寶庫中,各篇章水平參差不齊,重復的也不少,因此,不分青紅皂白,不問內容是否重復,而欲從頭到尾地去閱讀大藏經也實在是沒有必要。   

實際上,漢文佛教典籍在一千多年的長期積累過程中,同是一種佛經的重復翻譯,同是一種內容的重復撰述是大量存在的。這種歷史的存在又往往得到歷代佛教學者的認可,同時被收錄在《大藏經》中。這裡舉幾個佛教學術界都熟悉的例子,如《般若經》,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經典,收入《大藏經》中的這類典籍,依據大家常見的日本《大正藏》,其所錄共43種。其中《金剛經》的不同譯本8種,《心經》的不同譯本7種,《大品般若經》的不同譯本3種,《小品般若經》的不同譯本4種。而它們又分別是《大般若經》第九會、第二會、第四會內容的單譯本。又如《華嚴經》,先後有晉代翻譯的六十卷(又作五十卷)本,唐代翻譯的八十卷本和四十卷本3種,而先此譯出的《兜沙經》、《菩薩本業經》、《菩薩十住經》等近30種小經又都是《華嚴經》部分內容的節譯本,它們也均被收入《大藏經》中。其他像《大寶積經》、《大集經》、《涅檠經》、《法華經》等都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在佛典分類中的所謂“阿含部”、“般若部”、“華嚴部”等等,都不過是一類經典的初譯、再譯,或單譯、重譯本的匯集。

中國佛教撰述亦有類似的情況。如大家熟悉的中國禅宗的經典性著作《壇經》,收入《大藏經》中的至少有4種不同的版本。又如,在宋代,曾先後問世了5種以記載語錄為主的所謂燈錄體禅宗史書,即《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每種30卷。至南宋淳佑年間(1252年前後),因五種燈錄“為書浩博”,內容重合,靈隱寺僧普濟等又作《五燈會元》一書。此後,此種燈錄體著作不斷續出,諸如《續傳燈錄》、《祖燈大統》、《五燈嚴統》、《繼燈錄》、《五燈全書》等等,總數有幾十種,它們雖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內容重疊雷同。這種內容的重復還突出地反映在各種主要經典的注疏類著作中。比如對中國佛教有較大影響的《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心經》、《楞嚴經》幾種經書的注疏著作都在50種以上。其他如《華嚴經》、《涅檠經》、《維摩诘所說經》、《金光明經》、《圓覺經》等,它們的注疏也都有幾十種之多。僅以《心經》為例,其經文不過268字,而歷代注釋《心經》的文字加起來何止於經文的幾千倍。這類注疏的書,一般都是後代抄前代,再略加發揮,雖說不是千篇一律,但往往大同小異。還應指出的是,在收入《大藏經》的經籍中,屬於密教部分的經典,以咒術、儀軌和世俗信仰為其特征,正如我國著名佛教學家呂澂先生所說:“密教開始於第七世紀,到第八世紀以後,性質逐漸同印度教相接近”。(《印度佛學源流略講》251頁)。密教典籍在整個佛教典籍中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僅據《大正藏》所錄就有618部,966卷。

由此可見,在研讀浩如湮海的佛教典籍中,其選擇性是極大的。正是由於這種原因,選編一部為學術研究所必備,又為廣大讀者了解佛教基本知識所必讀的佛教典籍的選集就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我們編輯本書的初衷和所要達到的目的。

《中華佛典集成》選編的原則有這樣三條:一是必選的一定不可少,即主要的,為學術研究所必需的佛教經籍不可遺漏;二是避免重復的內容,即選擇要精,可選可不選的一定不選;三是全書的規模要適當。根據這三條原則,我們在數千種佛教經籍中選錄了135種,總計1500余卷,並附錄了幾十幅圖像。

全書分漢譯佛典和中國佛典兩部分,稱上編和下編。上編包括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華嚴部、法華涅檠部、寶積部、秘密部、戒律部、大乘論部、小乘論部共十部,總錄佛教經、律、論三藏典籍54種,775卷;下編包括史傳部、事匯部、忏儀法事部、論著部、諸宗部及山志部。諸宗部部下列三論宗、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禅宗和淨土宗六部,加起來共十二部,總錄各種典籍81種,788卷。中國佛教史上有“八宗”之說,八宗,即上述六宗再加上律宗、密宗。後兩宗的主要理論可在秘密部和戒律部的經典中得到反映,他們的撰述也多為上述經典的注疏,故不再單列。此外,要特別指出的還有兩點:一、本書專列了《山志部》,收錄了以記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史跡為主要內容的幾部山志。這是因為四大名山及其所反映的菩薩信仰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是中國佛教最具廣泛影響的特色之一。二、在漢譯佛典中,收錄了兩種在學術界尚有真偽之爭的典籍,即《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和《大乘起信論》。這不只是因為它們自唐代始,就被佛經目錄學家勘為《人藏錄》的內容,從而無一例外的被歷代《大藏經》所載錄,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兩種典籍對中國佛教思想的形成曾產生過難以磨滅的影響,受到佛學界的普遍重視。

本書為避免排印的錯誤,一律采用影印的辦法,其底本選自各種《大藏經》。(李富華)

 

上一篇:李富華教授:禅的真谛的體悟
下一篇:李富華教授:大迦葉與中國佛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