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州迴水庵2010年農歷十月念佛七法會
仁煥法師開示
(農歷二十一日下午) 理事圓融
在修道的過程中,很多祖師大德都談到理事圓融。於理上指導事,說到做到就叫做理事圓融。光說不會做,這個理不成立。說得很好聽,不願把事情做好,這種理叫做廢話。
毛澤東有一句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說以理論來指導實踐,以實踐來證明理論。有其事才有其理,有其理必定有其事。我們只懂得念經,不懂得依經文的道理去完善自己,有用嗎?如果有用,那我們光念飯不用吃飯不是更輕松嗎?
念經誦經是為了用經,一切經典都是理事圓融的理論。比如佛教所講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不用去念,要去做。怎麼做呢?見到困難了能幫助就幫助,見到痛苦人能救渡就救渡。救渡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自己的能力直接救渡,一個是間接性的救渡。間接性的救渡,比如現在有人在這裡得病了,我們都不是醫師,但是我們有電話,馬上請120急救車來,這就是間接救渡了,這個也是慈悲啊。達到救人的目的都算慈悲。
當然,佛教也有能念就起作用的法,特別是剛學佛的人,做什麼都靈感,但是學佛時間長以後找不到靈感了。未吃過辣椒的人,第一次吃絕對很“靈感”,忍不住要流淚,如果長期吃就沒有“靈感”了。我是當過醫師的,人長期用藥也容易有耐藥性。所以學佛時間長以後找不到靈感,原因是什麼呢?心中感覺太平常了,變成麻木了,所以就沒有靈感出來了。
為什麼要講修養和修行?學佛的目的最關鍵就是要做到不給災難發生,當災難發生以後你挽救災難難度就大了,所以佛教有這麼一句話:菩薩怕因,眾生畏果。菩薩怕造一切因,我們凡夫什麼都不怕,什麼都可以做,結果果報來了,反過來去問別人為什麼會這樣,還說自己是一個很老實的人。難道這個世間非常不公平,災難專門找老實人,都不找惡人?
我們人的起心動念大都是造惡的,受到果報是應該的。為什麼應該呢?果報來是提醒你下一次不要再犯。
佛菩薩頭部為什麼有光圈呢?心中無私就有無量光了。我們有私心,所以我們都是黑暗的,沒有光的。而且菩薩不但是無私,最關鍵他還有奉獻,奉獻就是慈悲了,他心中的觀念是:不求人家滿足自己,滿意自己,但自己一定要做到滿足別人,滿意別人。正因為他有這種心量,所以沒有一點東西能擋住他的發心,所以他才一片光明。因為我們這個東西又想要,那個東西又想要,想要就擋住光了。心中有私,起心動念都有罪過,就是這個“私”搞鬼,讓我們不自在啊。
為什麼彌勒菩薩開口常笑呢?他在笑我們拜來拜去目的還是為自己,私心沒有去掉。過去彌勒菩薩背著一個布袋,那個布袋表達什麼——垃圾桶。我們生死凡夫,人人都是像那個布袋一樣。
有私心是凡夫的本性,但是如果把心量轉化成普利十方就是成為菩薩了。
菩薩與佛之間,在修養的層次上有差別。佛的心量是整體觀,不管有情無情一律平等,所以佛是不著相。菩薩雖然慈悲,往往有局部觀,因為這一帶跟我有緣我就渡這一帶。佛的整體觀是十方法界一律平等,一樣對待。《六祖壇經》講悟分有頓悟和漸悟,頓悟就是佛了,漸悟就是菩薩了。如果你都不悟,那就是凡夫了。漸悟是菩薩地,所以菩薩才分有一地到十地,一層一層的悟。因為佛的心量是整體觀,當下一片光明,所以大徹大悟。悟道才能引導眾生走上光明之路。
人做事就是靠心量,靠肚量。如果我們沒有一點善根,實在沒有緣份進入這個門,能進入這個門說明我們生生世世種有無上的善根。如果這種善根我們不珍惜,最後就變成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佛教的所有道理都是理事圓融的道理。理事圓融就是一個道理——叫我們把事情做出來,不是叫我們只念不做。如果不用做事,那我們就不用生活了。六祖說的最經典: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佛門三個大綱:慈悲教育,智慧教育,覺悟教育。這三個教育就是叫我們把事情做出來,不是念慈悲,念智慧,念覺悟。慈悲是奉獻,智慧是做一個沒有障礙的人,覺悟是有障礙了可以改良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