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劉嘉誠博士:e化世界與佛化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e化世界與佛化人生

劉嘉誠

資訊科技的高度發達開啟了e世代的來臨,電腦已成為人們的新寵,網路則是網友們的最愛,e化正全面地占據現代人的生活,君不見e-Mail, e-News, e-Marketing,e-Learning, e-Commerce, e-Government……正每天與你糾纏不清,似乎沒有人可以自外於電子化生活。

e化可帶來的效應是資料的大量集存,資訊的快速傳遞,以及知識不斷地累積與擴散,以無形的知識資產為本位的經濟型態,造就了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然而另一方面e化也帶來了某些負面效應,諸如人機共處的冰冷與僵化,人的互動減少,促使疏離感加深,人的思想生命大量地被符號化與數位化,虛擬的世界走進每一個家庭,螢幕浮現的是更加幻化的人生,世俗的誘惑透過電子化的傳輸,無孔不入地腐蝕著人心,加速道德的淪喪。

易言之,e化具有正反兩面的效應,如何發揮正面功效並減少負面因素,是e世代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筆者以為,在e化的過程中融入佛法的智慧,從e化世界中提升為佛化人生,是一條以簡馭繁、以智導情的康莊「中道」。

站在科技的角度,e化提供了高效率的統計與歸納功能,使資料(data)轉化為資訊(information),資訊轉化為知識(knowledge),然而知識的系統化並不保證人們可以從中轉化成為智慧(wisdom),除非透過宗教與哲學的淬鍊。若從佛教的二谛而言,e化只能系統地建構世界知識,必須透過佛的教化才能超越世俗智而獲得第一義的出世間智。

從佛教的歷史來看,佛教並不排斥知識,佛世時即講求五明,其中內明固然是登入第一義的要徑,其余四明卻是作為第一義基礎的世間知識。用e世代眼光來檢視五明,五明經典與文獻需要e化,它可以系統化教內外的知識體系,有效建立宗教教義的知識管理,然而宗教文獻的e化並不確保眾生的無明得以去除,除非透過佛法智慧的修持。

佛法的智慧可以徹見e化的迷思與盲點。人們何必害怕e化所建構的虛擬世界與螢幕上幻化的人生呢?佛法的空性智豈不是早就告訴我們緣起的諸法原就是虛幻不實的世間嗎?人們又何必擔心冰冷的視訊機器會疏離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帶來自我與本位呢?佛教的慈悲、布施與愛語不正可以用來化導網路家族的自私與冷漠嗎?人們也不必疑慮文字、圖式與符號制約了人的生命活水,佛法不是早就指出語言世界的無限擴充只是戲論的無盡蔓延,只有不執著於符號名相的分別才能進入止滅戲論的涅槃嗎?人們更不必憂慮世俗的誘惑可以透過e化來腐敗道德人心,佛法的三增上學不正可以淨化人心,以智導情,確保世出世間道德嗎?

總之,e化世界與佛化人生並不沖突,兩者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成。也就是說,e化可以有效管理知識(包含宗教知識),提高效率,創造高效能生產與 服務的世界;佛法的教化則能夠將e化的知識淬鍊成智慧,洞見e化的迷思,以簡馭繁,以智導情,開創自在而圓滿的人生。

 

上一篇:仁煥法師:寺廟的管理和作用
下一篇:劉嘉誠博士:新速實簡─都會佛教的時代變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