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三講
我們現在所居的生活世界、空間,它都叫做現象界的生命,何為現象呢?有比較具體的形象存在,包括生滅,開始和終了,都有它的形象存在,所以稱作現象界的生命狀態,那我們現象界的生命狀態,它不是法身,稱為業報之身。那到底什麼是業報之身?所謂的業報身,就是你的習慣的思想和行為的一種延續而所產生的一種作用,那就稱為業報身受用,我們為什麼稱為業報身呢,因為眾生的心啊,比較執著於某一點,某一個界限當中,它不會全面的圓滿的去看待任何問題,所以對待自己的受用,就有所缺陷。
從現象中我們可以分析,可以看得到,生活中有句俗話講“隔行如隔山”,為什麼稱作“隔行如隔山”呢?因為你這個每一行都有習慣的東西,習慣受用的東西。你一旦說你的思維、信念,定性以後,你很難去突破,甚至是不可能突破,所以說就導致什麼,就導致你看待問題呢,這種角度啊,就有所執著和局限性,你看,我們看待一個問題,首先是帶著一種成見,何為成見呢?就是說我認為這個事情會怎麼樣?同樣的一件事,兩個人看的角度截然不同,所得的結果和受用也截然不同。
為什叫結果和受用呢?因為你對這個東西的看法,對這個事的看法,以及對這個人的看法,決定了你跟他的關系和態度,因為你跟他的關系和態度沒有擺正的話,它就會導致什麼,導致受用全無啊。啥叫受用全無?你本來可以跟那人保持很好的關系,因為你有一種看法,對他有一種認識,就把你跟他的關系,善的因緣就阻擋住了,相反的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帶有成見的話,就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
你如果明白體悟到法身真理了,法身真理是什麼?是絕對的狀態,它是不存在這些所謂現象的障礙的。現象的障礙在我們的身心世界裡是比比皆是,但是法身真理呢,就是絕對的生命狀態是不存在這些現象界的障礙,它整個的生命形式是完美無缺的,那我們自己生活在被障礙住的生活空間和世界裡頭,所以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包括所有的生命形式,它都有一個想法,要尋求一種解脫。
它解脫的是什麼?這個我們要清楚,每一種信仰也好,每一種宗教也好,它都在尋求一種解脫,而這種解脫呢,恰恰也就是說,對我們現有的生命形式的一種闡釋,一種解釋,我們通過修學佛法的般若思想核心的理念呢,對於我們自己現有的生命狀態,能達到最好的究竟圓滿的一種解脫。為什麼稱作究竟圓滿?因為在佛的教法當中,是不分概念,沒有高低的概念,沒有根器的概念,所有的眾生依它的教法統統都可以得到所要的利益,而且是圓滿的。
佛在《法華經》裡有一個比喻,就說天上下雨,山川萬物都要接受雨的滋潤,你樹也好,草木也好,樹有它的容受量,它也吸圓滿接受雨的滋潤啊,得到圓滿受用。小草呢,也得到圓滿的受用,從事相上我們會觀察到,小草它所得到的雨量跟樹肯定沒法比,但是它都叫圓滿。對於這場雨來說,你站到那場雨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它是有分別心嗎?它沒有分別心,是絕對平等的,那為什麼所對的境界不一樣呢?那樹接受的雨量跟草接受的雨量現象上還是有差異,是吧?這就是種性的問題。
但是種性問題對你的本性來說,它是不分別的,知道嗎?種性問題對你的真心來說是不分別的,通通是平等的。那你怎麼看待這種角度的問題呢,對我們學般若思想的人,你想學真正佛法,你應該從哪個角度看待這個現象呢?看待什麼現象呢?看待你的真如自性跟你所處的生活世界空間怎麼一個角度問題。你應該怎麼去看待?你有正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你就會得到生命的正受。正受是什麼?就是我們決定不會有任何的錯誤的行為發生,這叫圓滿報身的受用。那什麼是法身呢?在這兩個相對現象的中間所有的一切運行就是法身。
聽懂了?什麼是法身?雨下來滋潤萬物,整個作用這是法身。“雨”是圓滿報身,雨所澆灌的對象是千百億化身,這是三身之間的關系啊。而那報身和化身呢,它是什麼,它是法身的運行形式,就是通過現象來運行的一種軌跡,因為你明白這個以後,你就明白你自己的生命現象,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現象裡頭,怎麼去看待法身、化身和報身,怎麼去觀察到這三個作用,就是我們的生命在這三個方面是怎麼作用的。
在我們這個生命現象中,什麼是法身呢?具體到我們生命個體當中,什麼是法身?有沒有想過?我們要具體到我們如何能感受到它才行,要從相對的不自在進入絕對的自在,那樣的話才叫現證啊。什麼叫當下即成菩提?這個菩提不是說經過這樣那樣證出來的,你去反觀啊,用你的智慧之光去觀察你的生命現象當中什麼是法身?什麼是不生不滅?咱們都知道法身是不生不滅的,你的生命現象中哪個是不生不滅的呢?你觀察到認識到法身的作用力和現象的時候,我告訴你,那你就叫所謂解脫了,從那一剎起你就叫解脫了,法身見到,圓滿報身自然成就。聽懂嗎?千百億化身就無量顯現啊。
什麼叫千百億化身自然顯現?因為你觸及到法身這個概念,咱先不要說證入不證入,你能夠從意識心上去明白什麼叫法身,那跟你有緣的那些眾生就得解脫了。怎麼叫得解脫了?跟你有緣的人,借助某個機緣,你就可以幫助他。這個力度可能稍小一點在夢裡面就會展現很多因緣。就會出現很多所謂的夢兆,這叫理性的法身證入。
從理體上的法身算證入了,那事相上的法身如何證入呢?今天就觸及到這個問題。事相上的法身怎麼去證入?這個是關鍵。所以我們修行的根本要清楚。你不明白法身的時候,就像你不明白這個東西從哪來一樣。你只是看到它現象的生滅,再深一步的人,能看到它的具體作用,就是比較有智慧的人。能意識到它的作用,對不對?這還不是它的究竟,我們要探究它的究竟,它的究竟就是法身處。所以我們要明白法身意,當我們明白法身意的時候,告訴你,那你就一切平等了,自然而然你想不平等都不可能。你想生妄念都不可能。換句話說,你想不解脫,都不可能。
那是絕對的力量,在這個裡頭,哪是不生不滅的?從來不生就沒有形象,既然不生,不生何來的形象?不生不滅,只有不生才能不滅嘛。你想想哪不生?何為不滅呢?順著剛才我講的那個雨啊那個思路去想去,去觀察不生不滅的東西。咱就說那個雨吧,滋潤萬物,我問你,雨從何來?萬物又從何來?這兩個都是眾緣和合而生,是不是?這兩個都帶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沒有?它絕對帶有啊。所以說這兩個東西的緣起處就是法身。因為他是共通的,它是在法身的那種包容下,法身的本體當中完成這個過程的。
同樣這個東西也是啊,它從何而來?它從礦石提煉出來,模子弄成這個樣子,這叫因緣和合,經過水火煅煉,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是生滅相,它所具有的作用叫做報身相,它這個東西是化身相。這兩個加在一塊那是它的法身相。它從哪作用的,你要觀察,甭管這個東西從哪來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這兩種現象是在一個狀態中進行的,那個狀態是不生不滅的。聽不懂,我再解釋一遍,我們一大屋子的人到這來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起啊,就是因緣嗎,不管是什麼因緣我們到這裡來,這個屋子來承載我們,這兩個作用現象是不是在一種作用體裡進行的?它不是兩種作用體,是不是?它必須在一共同體裡進行出來的吧?那個玩意,如何見到那個東西呢,你就觀察一切現象的平等性,就見到它了,就認識到絕對平等的法身。
你得站在第三方角度去思維,而不是說你陷在境界當中,你得站在第三方絕對的角度去看待現象的發生,那你就證入法身了。這是一個現象,這是一個拳頭(左),這是一個拳頭(右),我問你它兩個是獨立的嗎?你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它絕對不是獨立的,哪個角度,你從這個整個虛空看它是不是獨立的?它都在這裡頭進行,對不對?這個東西從來不生啊,也從來不滅,生滅的是他倆啊,是不是?我們的心情也是如此,你好的心情壞的心情都要變滅,能覺察好壞的心情這叫報身啊,這叫圓滿的報身受用啊,別管好壞,它是平等的,在哪它都是一樣的作用,是吧?所以好和壞,能覺察好壞的東西,外面還有一個,你憑什麼能覺察好壞?對不對?那個東西是,你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現象的發生,那你就念念證入法身了。
在這裡頭也不存在念的問題,這個念,也不存在這個問題,不要把這個念還認為你那個妄念啊什麼,這裡頭不存在妄真,妄身同二妄,它不存在虛妄真實,沒有。你在這個生命作用體裡,它是絕對平等的,因為它本不生嗎,所以不滅。它不生是指的什麼呢,是指它那個作用體從來不生,作用本體那個力量從來不會減,你沒法讓他衰退,是不是?所以佛祖給你推論一個話出來,就是眾生界老不減,佛界不增,你不要以為,有一個人成佛了,則佛的境界裡頭會多一個佛,眾生界減了個眾生,告訴你,不可能。因為它本身一體啊。一體無二相啊。你這個虛空裡的任何東西,你說對虛空來說。它增減過沒有?它能增減嗎?不可能增減的,可以現象轉化,但是它究竟不會增減,這跟現代科學不謀而合啊,現代科學告訴你物質守恆定律麼,這叫究竟之處,法身之理。
你站在這個角度去觀察問題,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你就會發現,你太自在了。為啥,統統的輕而易舉搞定。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你不會被它所障礙住了。你不被它障礙了,自然它那種力量在你的生命現象中,它就相對來說,隨著你認識法身的觀念力度的加深,它那種現象對你的作用力就淡漠了,你最後完全證入法身的時候,他現象那個生命作用力對你來說就徹底如夢如幻了,你就根本看一切萬物就是夢中事。不是光看法這樣,而是親身的經歷,如夢如幻。那你就可以達到所謂的大自在境界。
從哪個角度去證入吶,我剛才給你講的很清楚,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把能覺和所覺都拋開,我就看到能覺和所覺外面還有一個。沒有能所二境了,那我問你,你說能所二境消除了,是不是一切法空啊。一切法空那不是究竟處嗎?其實我們念念之間都是這樣啊。我們念念沒有離開過它,對不對?那為什麼我們不趁早去觀察它?這就是所謂的清淨法身。我們唱《三寶偈》的時候,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為啥叫清淨法身呢?你去想想,甭管是能覺心所對境它再熱鬧,你那個東西從來不管它。它是離開能所二境的。你能覺心和所對境在沒發生作用以前,就是在緣起沒建立以前,它就存在了。它要不存在的話,你沒辦法去展現這個生命的現象。你去想是不是?你的生命軌跡從哪發生出來的?就在你的法身當中受用起來的。你現在從師父給你講的這個觀點,你去觀察,省力不?並不費勁吧?能想的明白嗎?
這句話在禅宗公案裡講,“山窮水盡疑無路”,什麼叫“山窮水盡”?能所二境全完了嘛,“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就講到這裡來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窮、水盡,能所二境全部到頭了,你把能所二境究竟到極處是什麼?離開能所二境了,它就徹底入法身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原來還有個作用在那呢。祖師爺不是講嗎:“打斷你念頭,死去你法身佛”。
你這裡頭是不存在一念的,因為它不生嘛,你不需要生嘛,你不生它滅不滅?你只有這樣的認識為因,才能感召如來境界的不生滅果。你總認為你那樣的修行是因,你那叫生滅心,是不是?生滅心怎麼能感召不生滅的果?那是不可能的。你想不生不滅究竟成就圓滿的功德,你必須得認識到法身絕對的真理。你認識到它以後,順著這個道理去觀修。
什麼叫觀修?觀念和行為絕對統一到這上面來。圓滿報身就成就了。因為你這個真理是遍一切處的。是在你生活的空間裡頭每一個角落,都起作用,別管你意識到意識不到,它都在起作用,你意識到也好意識不到也好,這只是你意識層面的作用,它不是法身的作用。它還在法身裡頭,你離開這個意識層面,還有個作用存在啊。肯定有個作用能繼續下去啊,不然的話你就可以就此駕鶴西游去了,這就是生命的跡象。這個肯定饒騰得很厲害,饒騰,但是很好,為啥?你能饒騰出來就行了,就跳出了觀察。這屬於跳躍性的東西。
你能認識到這一步,才會聽得懂這句話叫“威儀寂淨分”。你認識不到這一步,你就甭想說清淨啊咋的,你不可能清淨啊,你想,你天天能所二境不覺啊,你能清淨嗎?如果你發現能所二境還在你那個心裡頭呢,你住在那個心裡頭,那能所二境對你來說,就是如幻的。所以說你那個心不就清淨了嘛。不就是所謂的清淨法身啊。你有清淨的心,自然有清淨的身,身心是統一不二,一如境界。你那個心不清淨,身體自然不清淨啊。
你想想,為啥呢,我今天特別煩惱啊或者特別高興啊,你那身體一定有反映,對不對?所謂樂極生悲,哀從怨來。你的悲哀是從哪來的?這就解釋到福禍從哪來,哀從怨來,悲哀從哪來,從你心不平怨恨心來。怨恨心啊,啥叫怨氣啊?我看別人這樣,我不這樣,我心裡難受。你有這種怨心,你悲哀的事情就要發生了。你去想想吧,是不是?我們為什麼會發生種種事,包括XX說他干活不發財,為什麼不發財啊?你也有種怨恨心。怨啊,不平心啊,為什麼我就不發財呢?發財和不發財有多種原因的。
除了你能看到的因素外,還有你看不到的因素啊。那我們為什麼要去求,包括現在很多人,一旦碰到這種境界以後,就要干嗎?就要去求神求鬼求仙啊,有聰明的人求個菩薩求個佛,你求得不對了,還麻煩呢。你說是不是哀從怨來啊?你就發生悲哀的事了。投入了又不產出,投入了很辛苦,一天天的就沒什麼收獲。這不就是哀從怨來嗎?你包括那些當官的,他一定要積極的去爭取啊,去送禮啊,結果突然有一天宣布他沒干上。哎呀,開始哭了,哈哈。甚至有的氣得病半個月。是不是悲哀從怨氣來嗎?你越是怨氣大,你悲哀的事越多。這是我們的心要平啊。
你認識到平等的道理以後,那你會發生什麼事?哎,挺好。你會發現事事順你心啊,不錯,今天又有好事了。你的心慢慢就寂靜下來了。一下子你就寂靜下來了,為什麼?這就叫“威儀寂淨”。它的福德威神力量和它端莊的儀表形態,你看那人就那麼安靜,那麼舒適。你一看這個人呢,毛毛躁躁的,有句俗話叫“有福的人不用忙,無福的跑斷腸”,越沒福氣的人,你看躥騰急得很。人家有那福氣的人,人家坐在那穩穩當當的,看人就那麼惬意,老百姓講話安逸,怎麼看人家就那麼潇灑。為什麼?人家那叫威儀寂靜。你那威儀從哪來,從你的真正的智慧心生出來的,由這一步你就又可以打破一個觀念,有福的人和沒福的人,不是人長的樣分別出來的。咱從一般人角度看這個人長的福相啊,但是我告訴你,真正的福報從哪來?是從你智慧心裡生出來的。
這個智慧心怎麼理解呢?不是世間的聰明。是什麼呢,是你對生命真實價值的理解。那叫智慧心。對你生命現象的感受和把握,那叫智慧心。你有這種智慧心呢,對你的生命現象就會有正確的處理方法,駕馭和受用。除了這些,別的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威儀寂淨從何而來。寂是什麼,是寂滅快樂,淨是什麼,你所處的境界安靜清淨。這個安靜啊,不是說你的外界環境好安靜,是你的心安靜。心如何安靜啊,你事事順心,順你的心意,你說你的心安靜不安靜。事事都順意了人當然就過得安靜了,自然就沒事了。事事不順你的意,沒事你還自己找事呢。一想,我今天真倒霉干了一天,一毛錢沒賺著,還賠了點,更氣得慌。這叫什麼?威儀不寂靜啊。
你那個不寂靜有沒有威儀啊?過去人家說,光看佛祖那個像,你心裡就靜下來了,我們一看佛像,顯得那麼清淨莊嚴。那只是像還不是他本人呢,光那像歷朝歷代皇帝也好啊,達觀貴人也好啊,老百姓也好,誰見了不磕頭啊?什麼好東西都要擺給他,你看人家那威儀寂靜。那你坐那試試去,你坐那行不行啊?你看過噶mb的紀錄片麼?香格裡拉,噶mb讓人選出來的時候,還是六歲小孩,很泰然自若的感覺。你想咱們家六歲的孩子,那正能鬧呢,人家給那些信徒們摸頂賜福的時候,多少人呢,坐在寶座上一天不動,小孩呀那是,那你行麼。
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心量?那就是威儀寂靜。他認識法身究竟的真理,不被現象所迷惑,所以說再多的經歷對他來說只是如夢如幻而已。你真正的去體驗到這個真理的時候,你記住再多的福報對你來說也是不損絲毫的。再多的業障對你來說也是不欠分毫,這叫真正地忏悔境,真正地把你的業障全部忏盡,那時候你就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威儀寂靜了。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祖這裡就講了這句真言:“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須菩提呀,你如果聽到有人這麼說成佛以後是不是還這麼忙活,圓滿解脫以後是不是還要這麼忙活,也去哪,也去這,也睡覺,也躺著。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不也得睡覺麼,他不也得去哪說法去?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他沒有理解我所說的意義,這句話你也可以這麼理解,如果要有人認為成佛圓滿解脫以後是不是還要忙活很多事呢?要度眾生呢?如果你認為成佛以後還要干什麼什麼事,對不起你沒有理解佛說的意義,你生這個心本身就不是成佛的念。你認為你圓滿解脫以後還需要大做佛事,廣化眾生,那對不起,那你叫徹底的沒有進去。
因為法身的作用力他是能所包容的。你不去想他,法身也在那作用,你去想他也在那作用。你用一個定見認識它,那你是錯誤的。所以說,“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圓滿解脫的生命現象來自於什麼?來自於絕對的法身真理,不生不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是什麼?圓滿解脫的生命現象,他從哪來?無所從來,無所去。他從空性中而去幻化而出。就是從絕對的生命狀態裡頭展現出來。這叫威儀寂靜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這個比較復雜點,一合理相。先說什麼叫一合相,一是指你一念之心,你天天靠什麼活著?念頭。合是用你的一念去合乎道理,合乎真理去,用你的一念去合乎法身真理去那你就成就法身的功德;用你的一念合乎業報之相呢那你就成就煩惱眾生。用你的一念去合乎個廚師去,合乎廚師那個方法去,這個萬法具備呀,所有這一切統統是具足的在你的心裡。你想學的任何東西都在你的心裡有,不是你心裡的你學不成。別管你想干啥。
我給你們說一個比喻你們都清楚了。他們去玩電工,我問你三十年前會不會電工?三十年前不會,那為什麼三十年以後會了呢?你說是學會的呀,我告訴你有人還學不會,為什麼能學會?因為你心裡有這個東西。在你這個生命軌跡當中它就存在這個東西。你想,你三十年前這個東西還沒顯現,你只是想學,你想學的時候,你要學的東西就已經出現了。咱拿時間空間一推就知道了,咱那錄像機把你現在定格,往前推,倒放回去,三十年前的你不會,三十年後會了,你這個會相對於三十年前來說,是不是就在這擺著的?這就是你那個念頭合到哪了?合到這個要學的這個道理上頭了,那就產生這相了。這叫一合理相,你一合道理自然生相嘛。
什麼時候,你的念頭不能專一在你所學的東西上的話,不能專一在你要干的事的話,那你干不成。一定要把念頭板過來。淨念是純淨的。為啥稱為一念之心呢?一念之心是最真的。你想想,你們都成家立業的人,你剛剛跟你對象見面的時候,不一定是好印象。但是觀察一下好像是有一點什麼好印象對他,不然的話你不會同意。這就叫一念,這一念合什麼了?合昏沉理,啥叫昏沉來:人還不錯,湊合吧。跟你講這也叫一合理唉。一湊合就湊合幾十年過來了。因為你當時就發心要湊合嘛,所以你也只能湊合過了。你失去了選擇的機會,是你自己放棄不選擇了,你要選擇湊合了不要怨別人。你想想你們倆結婚的時候是不是都有心湊合?既然知道錯誤了就不要埋怨人家了,那你自己選擇怨誰。
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還會有什麼煩惱嗎?你就不會生煩惱了吧。這也叫真理呀,這也叫法身作用呀。我們去觀察這個道理想一想:是啊,當時誰說湊合來。有些人不湊合,發心一定要咋咋咋,真的就能這樣。雖說當中可能經歷了辛苦啊,這是一個成就的過程。因為要用你的念合乎理的時候,這個理是本來具足的,所以說就需要一個合的過程。合乎理了就有相生。由此你就可以證明一點,成佛也是這個道理。你用你這個念去合乎佛的法身理去,那就恭喜你。但是這其中呢,肯定也要經歷一個合乎的過程、並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有長有短,這個沒准兒根據你的修行。你修行的特別專一特別好的話,過程可能就很短;你修行不專一的時候,過程就會很長,三大劫啊,說不准了。
真正能成就一點事的人是那種死心眼的人,死心眼的人認死理,不選擇則以,一選擇好了保證沒事。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要三天兩頭換。好多老居士今天念佛去了明天參禅去了後天修密宗去了,再後天又去練氣功去了,有唉,多得是。這事就很麻煩,他沒有辦法合乎理去。但是在合乎理的過程當中可能會付出很多,你所想象不到的所謂的現象會出現。你要相信你所選擇的,只要你選擇了你就要相信你所作的,哪怕所有的人都說你是錯的。只要你相信你做對了,那你一定成功。
這事你可以從歷史可以觀察得到,但凡歷史上有名的政治領袖也好什麼人也好。咱就說人人都討厭的希特勒吧,他從來沒有說自己是錯誤的,他的信念非常堅固,但是咱不要學他。這個法性沒有分別,法身的那種功德沒有分別,你選擇了一定給你,只要你肯付出。付出就是你修行報身,就是你依照這種信念行為堅持下去,他會產生一種力量,生命的作用力,這叫圓滿報身的受用。
那你說希特勒現在還有很多人記住他呢,我們知道德國人他不會討厭希特勒,德意志這個民族在希特勒那個年代可以說非常自豪的年代,就相當於他本民族的民族英雄一樣,他沒有說希特勒怎麼樣。但是因為他違背了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他就要被消滅掉。
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法身的概念,是沒有分別的。你只有去合乎它,不合乎它你也得合乎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的存在,你的生命軌跡它就在裡頭。就像我們沒有發明電的時候,人們不相信有電。好多人說我看不見電呀,行呀你看不見,你去摸摸去。你不信,他就沒有了嗎?他依然存在。我們沒有發明電的時候電它也存在。我們看不見生命軌跡的時候,生命軌跡是絕對存在的,那還不如我們提前認識呢,掌握它,你才能利用它。利用他完成你的生命過程、人生軌跡,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所以這稱為一合理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為微塵,把宇宙都碾成微塵粒了,微塵就是比塵土還細。“於意雲何”。你能理解嗎?“微塵眾,寧為多不”是說把世界都碾成碎面,你說碎面多不多?多吧。“甚多,世尊”。 “何以故”為什麼呢?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就是說我們觀念中的微塵,就是在眾生界當中的那種微塵的現象和概念,並非實有,就是說沒有實質性的存在。咱就說什麼多不多,你說有實質的存在意義沒有?多和少只是相對來說的,你多的概念是相對於少的概念來說的。所以他說微塵眾並非實有。我們離開相對進入絕對的時候,相對的概念他是如幻的。他是從相對的角度,告訴你有絕對的真理是存在的。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佛就告訴你說,在覺悟的境界裡頭這個所謂的相對現象他是如幻的,不是真實的。覺悟的境界,什麼叫覺悟的境界?你已經明白這個相對生命的境界的道理的時候,相對的現象對你來說就不是真實存在了,它是永恆的了,進入絕對了。離開相對就進入絕對了。這個道理怎麼講呢?兩口子吵架這叫相對境界存在,你們兩個要是說觀念不統一,那你放心吧,一天不知道吵幾百回,你說東他偏得往西,因為你有個東的概念,他有個西的概念。這兩個就叫相對說吧?相對道理現象存在。那怎麼叫絕對呢?你倆達成共識了,我們要為這個家怎麼樣怎麼樣,統一起來了吧?然後你倆人的相對現象就消失了嘛。對於家的這個概念來說不就消失了嗎。消失的時候,你過去的那個現象就叫做非實有了吧。對於家來說,你站在共同點來說,你那個相對概念就並不是實有了。站在家的角度來說,你兩個人的觀念就不是實在有的了,統一起來了麼,他裡頭饒了這麼一圈。所以“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在覺悟的境界中相對的概念他是如幻之說,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了。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在我們圓滿證悟的生命空間當中,而這個生命的空間也並非實有存在,就是我們所依承的相對境界,就是能覺心和所對境。我們所對的境界也不是絕對存在的。你兩個觀念統一起來了你們兩個還是對立的嗎?不是對立的啦。統一起來了,過去那種所謂相對境界就是如幻的存在,叫如幻而存在。就不是實在有的了,所以只是個名字而已。“若世界實有者”如果我們所生存的空間和心靈世界是實有存在的話,就已經合乎了所謂的自性的真理了,但是我們現象生命當中的身心世界並非是一合相,他是不合乎法性真理的平等性存在的。所以他這裡講“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因為他不是實有,所以他並非一合相。這是我們現象界當中的身心世界並非一合相。他沒有符合真理的存在,他只合乎業報如幻的現象理存在。所以他稱為“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在你真實解脫的生命境界當中所謂一合相也是個方便講,什麼是方便說?方便你理解真如自性,和你生命現象的方法告訴你,“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佛就交代一句話,什麼叫一合相?一合相對你來說,你的境界是不能理解的,它叫不可說。為啥叫不可說呢?它本來真實有存在,我們是說不清楚,說不明白的,只是方便我們理解設出這麼個方法。到現在就是一句話“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為啥不可說來?它真真實實擺在那你說它干麼?就像這個東西一樣,偏偏這個東西就在這擺這來,你非得要給它規定個什麼概念出來麼?你用那個理去套它麼?
商人呢,就會用什麼去套他?這個玩意值多少錢。學佛迷信的人就會套個詞,喔,這個輪子一轉就會有什麼什麼功德吆,你說是不是一合相?你偏得用你的念頭給它合乎一個道理,出來一個相,所以他本來不是一合相,它本來就在這,不用說麼。你給它說什麼,因為這個因緣而出現的任何相都是合乎道理的。你記住,因為這個因緣出現的任何的相,都是合乎道理的。因為它只有合乎道理以後,它才會出現任何相,所以他是不可說,不需要講。我們這個人會自作聰明,非得要給某某某規定個某某某,那個他絕對不聽你的。因為他也是一合相啊,他有他的道理呀,他有他的軌跡呀。他不可能偏離他的軌跡而順應你的軌跡。你偏得要人家都聽你的,那可能麼?你孩子還不聽你的呢,你偏得說誰誰誰你就得聽我的,你不聽我打死你。你放心你打死他都不聽你的。
所以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為什麼叫凡夫呢?凡夫就偏偏要把現象當中的東西,給你搞出來一個理。就像XX天天問我,法身是不是這樣呢?是不是那樣呢?我就告訴他一句,不用問就是。為啥? 你能問它,你的智慧就在起作用,你不問它也就不起作用。那就是清淨就是法身,為啥叫清淨法身佛?你本來沒這個事你偏偏得弄出來個事,你說你是不是不清淨?你沒有問這個問題以前你的心是不是不清淨的?肯定不清淨,你有疑問,你把你的疑問再拿掉,你就清淨了。你又出來一個什麼?清楚的,明白的見解,你還是不清淨。那咋辦來?
關注本體,用你的心去關照本來的清淨的生命,那個現象去。你去感受、你去觀察,生命境界裡頭那些變化,那個不變的東西。你去觀察它,你自然得清淨正受。你不需要問我是什麼樣,你去觀察你本來那個現象什麼樣,當你心的軌跡出毛病的時候,我會告訴你,你哪錯了,而不是你問我你哪錯了。你問我你哪錯了,保證你就錯了。你不問我你哪錯了,你更錯了,那你說咋就對了?那你該啥樣時,我會給你說來。你按照我教你的路子,你去觀察,觀察修行,這是你出現毛病時我就會告訴你。甚至可能不用這樣去告訴你,可能某一種姻緣呢你會發現,這是我們XX先生經常發現師父厲害的很呢。我們清楚這些道理以後,你再看這個世界萬物才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