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二講

從二十六品呢,基本上全部的金剛經教義,基本上圓滿。後面的幾品呢,它是一種什麼呢,後受用分(從二十七品一直到三十二品,它屬於後受用分)也叫果報分,就是,你圓證法身,體證空性的果報,會成個什麼結果。因為第二十六分稱為什麼分呢?法身非相分,已經告訴你,那叫絕對的真理了,也就是講:什麼是究竟最後的東西。佛總結的四句偈嘛:“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佛的境界,就是我們大家對佛都有一個所謂的理解,我們自己學佛的人,自以為是念佛,或者是信佛的人,我們都自诩自己念佛、信佛。不但我們自己說信佛,有很多人他也說自己是信佛的,包括民間的那些人吶,老太婆們呀,他們也說自己信佛,關鍵是,你知道信佛,你信佛,信哪個佛?那佛還有好多種嗎,是的,佛在我們這個意識形態裡頭,會展現各種各樣的形式。每一個層面的眾生,他所依止的那種境界,就是他所信的佛。

你要記住這句話:每一種意識層面,社會當中每一個階層的眾生,芸芸眾生,他所依止的他那種境界,生存的境界,別管是內在的心靈世界,還是外在的那種生活環境,以及他為之奮斗的,為啥?因為這些東西是他終生要為之奮斗的,那是他依止的佛。你想,他所做的一切,無非來自於他自己的這兩個方面。他人生的經歷,生活的狀態,通通都來自於此。所以佛在他那種意識境界裡是什麼呢?就是他自己所信奉的,以及所見到的東西。

這要怎麼去理解?你比如說,當官的,當官的他信奉的是什麼?他信奉的,是要有所謂的志氣,要立志做事為別人。所以他這種信條,對他來說其實就是佛陀做法。為啥?因為他就以這種信條而覺悟一切,來對待一切。所謂覺悟一切就是說,以他那種基本信念,來作為他人生之道的原則,是不是?你去想想做官吶,搞政治這些東西。所以他信的佛在哪兒呢?

佛是普遍的真理,佛並沒有一定的形態,你說商人,他信的佛是什麼?他信的佛就是“唯利是圖”,他那個佛,就叫“唯利是圖”。你看他做什麼事,他就要想到他怎麼能賺利益,對不對?是不是以這種意識形態來對待一切?他也叫圓覺,也叫圓滿覺悟。沒有一件事兒,他不用這種方法來對待。甚至說,說句笑話,這個很聰明的商人對待他的親人父母,他首先第一點也考慮到價值問題。他會盤算吶,自主不自主他就要盤算,獲得了多少利益這些東西。這也叫信佛,他這個佛就叫“唯利是圖”。

你去想想這個道理,很有意思的。那學生信的佛是什麼?學生當然所信的佛就是“成績好”啦,老師啊,對吧?那是他的所對境和內心世界嘛!所以我們不要把佛理解成固定的形態,我們信的佛,就是天天坐在那的那個佛嗎?他是一種形象,叫形象,而這種形象,他代表著什麼?一種力量,一種真理,而這種力量和真理,是遍及在你所有生活境界裡頭的。

在你的生活境界當中,他是非常非常圓滿的,什麼叫圓滿呢?每一個人,每一個類別的眾生,他通通生活在圓滿的世界裡。你去想吧,沒有人說自己過的不自在,對不對?那你說為什麼他還有一些受苦的現象呢?因為他覺得這個人生呢,就該這樣。他從心裡說:嘿嘿,人嘛,就該這樣。現在學校有些老師教學生一個觀念說什麼,人生就該有酸甜苦辣鹹。包括蘇東坡那些文人騷客,他會去寫詩去贊歎人生,去感歎人生。那你說這些人,他信不信佛?他也信佛,他那個佛在哪?他那佛就是他自己的感情世界。你去觀察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在用這四句話在照驗他,你就知道了,人家心裡也是佛。

你去想想,你看,“若以色見、音聲求我”,首先他信奉這個觀念,不是色相吧?他信奉的觀念是不是色相?首先不是色相,對不對?“以音聲求我”,啥叫“音聲求我”?他保證不被音聲所動,你想啊,商人嘛,咱就說商人,他那個“唯利是圖”的觀念他不被音聲所動,你怎麼求他,他也想辦法把那個利潤拿回來,就這個道理。而他那個堅固像,真是如金剛一般不壞。商人那個腦袋,看見人家,就得嘎你一刀,宰你一刀。所以人家也叫金剛不壞,這就是“是人行其道,不能見如來”。如果要是說你幡然證悟了,這一切行為無非是正覺如來,你不幡然覺悟,他就是千差萬別,他就是千差萬別的相,你想是這個道理吧。

你幡然覺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為什麼叫佛法呢?一切法都是你覺悟的機緣,都是你去觀察本性,觀察一切法根本的機緣,而讓你成佛的機緣,成立圓滿功德的機緣。你不幡然覺悟的時候,那你就活在你這個受局限性,極為局限的生活世界裡頭,而不能達到圓滿。你真正的能夠把那些局限,現象界的那種障礙,你真正能夠放下的時候,那你達到什麼了?達到所謂的“圓滿自在”。

“圓滿”是指的什麼?我們首先要知道“圓”是指的什麼,“圓”是指的你的理性觀念,你認識的觀念遍及一切處,普遍一切諸法相中,那稱為“圓”。叫做“大圓鏡智”,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就像什麼樣兒,就像虛空看萬物一樣,虛空當中無一物可存,一切萬物生存在虛空之中。所以虛空對於萬物來說,它是了知一切的,但是虛空當中並無一物啊,這就是你們昨天發出的疑問,是不是要證悟空性以後,就成了老年癡呆症了呢?不是那樣的,像什麼樣子呢?空性對一切相來說,就像什麼呢?就像我們進到房間裡來。你的家庭最有說服力,你就現在不回家,你也知道你家哪兒東西在哪兒放著,對不對?用想麼?對了,就是這個感覺,知道吧?空性不代表沒有,而是妙有,何謂妙有?它以這個妙觀察智而覺一切有境界,所謂空性的一種形象所在,就是空性在我們這個生活現象當中,最基本的一個體現,這是我們要理解的這個方面。

那說我們修行去證入法身,什麼叫“法身”?就是說,以這個萬法緣起的根本處,作為你生命存在的一個機制,而萬法緣起的根本處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所謂的心靈世界,這個心靈世界並不是內在的東西,沒有內外之說。所以我們剛才說的,什麼叫心靈世界?就是能讓你感受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壞。那你能感受一切對吧,並不被這一切所壞呀?像你這感覺,被陰晴圓缺壞掉沒有?就是說,你這個心的感覺,今天天晴了,沒感覺了,還是天陰了你沒感覺了?對不對,你這感覺我問你,缺過沒有?就是說,它有沒有少一塊,有沒有?沒有吧,這叫“圓”,明白麼?你去覺悟這個東西啊!咱說“覺悟”可能有點太專業,說白話點叫什麼?你去察覺這個東西,能夠覺了一切的這個東西,這是心的作用啊,這叫“圓”。你發現這個“圓”,這是能覺心啊,發現這個“覺心”以後,依這個“圓”去發生你的生命現象,依這個“圓”去延續你的生命現象,這叫“滿”。

為什麼呢?因為你想,你這個覺性它沒有欠缺的地方,你到了一個小屋子裡,它充滿;你到一個大屋子裡,它充滿。我問你,你現在去站到空野地裡,我問你,你的心滿不滿?缺過沒有?你去站在這個角度去觀察一切,去延續你的生命現象,發生你的生命現象,這叫“滿”,這叫“滿足相”,也叫“具足相”。其實你不去站在你這個角度,你去站在你所謂的人生角度上,你這個作用還照樣在,從來不缺過,對不對?你缺過沒有?你不可能缺呀,你別管認同它,不認同它,它這個作用是實在的,對不對?它不可能缺呀。那你為什麼不省點勁兒,就贊同人家算了嘛,對吧。你就總抱著你那個能覺的心,我執觀念,那個東西太微小了,對不對?太受局限。什麼叫“我執心”吶?總以這個東西為中心,咱們現在總以他為中心,所以說你這個生活空間,行動的空間,就被它障礙啦。

我們換一個角度活法呢,我們去換到那一個角度去生存呢?我問你,還有沒有障礙?就是說,現在這個生命不管它,我們不要管這個生命是不是我們,不要管它啦。我們知道我們那種圓滿的心,我們去感覺那個去啊,去以那個為生命機制,換句話說,那個是我們,這個是假的;那個是沒有缺陷的,這個是缺陷太多,為啥?你想想你這個心有沒有缺陷,你想你這個心,它缺過沒有?幸虧你沒缺過,要不就叫“缺心眼子”了嗎。

那為什麼我們不去認識我們這個真正的生命狀態呢?我們去把握它,去念念的用這個能想的心,你去感覺它去,不要被這個東西所障礙了。你被這個東西障礙的話,那你的生活空間就被它限礙死了,限制死了。怎麼說呢?好比說,現在這個身體在這坐著呢,對不對?但是我的心不光是在這,我的心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遍及宇宙空間的。那為什麼我這個東西去不了呢?我們太認為它是真的了。但是你說這個是真實的生命麼?這個不是真實的生命,它是一個幻相,就是跟相片一樣;那個心是我們真正能感受的啊。

你看,我們好壞的感受,什麼高興啊,不高興啊,得意洋洋啊,倒霉蛋兒啊,不都是那個心在感覺麼?你這個破玩意有啥感覺啊?它好的也得吃啊,不好它也得吃,你看這個家伙光會攪和事兒,是不是?你再倒霉的事兒你還得養它。你看你一生這麼辛苦,哎呀辛苦得掙錢啊,勞動啊,上班,為它忙吧?為它忙!要買房子,要買地,要織衣服,它還不買你賬,三天給你壞成這樣,沒有一天消停過。但是你發現你這個心並沒有病啊,你這個心吶,其實受累的是你的心吶,對吧?其實搗亂的是這個破玩意兒啊,受累的是自己那個心。哎呀,一會會兒的,你看,它壞了吧?你得擔驚受怕,對不對。感冒了,其實感冒是它壞了,到難受時候是它難受,它不難受啊,其實它並不難受,是你心裡感覺難受。

你看還不聽話,很討厭。我們那個心吶,沒有病過,對不對?為啥說它沒病過呢,你病的時候,你這個玩意兒出毛病的時候,它還很清楚,它並不難受啊,只是被它騙了,心啊,被它騙了。認為這是我啊,我得難受啊。這像個什麼樣的道理一樣呢?這是你一個心愛的東西,突然呢,你家兒子很討人厭很搗蛋,咣!弄壞了,你這時怎麼辦呢?一定是把兒子坐到那兒好好罵他一頓,好好的訓他幾句:你個敗家子兒你!那你說,它有感覺麼?它知道壞了麼?它並不知道壞了,只是你那個心啊,認為:哎!這是我的,你給我弄壞了。我們被它騙掉了,是不是?我們被它騙掉了,啊,心疼啊。都上當了吧,天天上這當,上的還多呀,真的!上的還多呀,您說是不是?失去了真正的生命意義了。所以說我們一天活得好累,要干啥呢?要為這個身體打算,打算得周到極了,什麼叫周到極了呢?哎呀,一天三餐,三茶六飯不能少啊,辛苦一輩子,買個房給咱住,冬天冷了要添衣,夏天熱了要開空調,現在再懶點兒,還得再買個車給咱坐,哎呀,氣死俺們了,真麻煩啊。女孩子更麻煩,要長頭發啦,三天不洗就壞掉啦,要化妝品買一堆啊,很麻煩。人老了,嫌老了;人年輕時候嫌小了,其實都被它騙到了,真的都被它騙到了。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的智慧,應該怎麼樣?應該找到真實的生命境界,我們把我們圓滿自在無礙的那種生命狀態,從現在開始,覺悟到,察覺到自己真正一種生命狀態,並非我們現實當中的一種生命狀態,這叫覺悟嘛,這叫開悟。

那你有這樣的認識以後呢,那你對你那個生命,生命的軌跡,你就能把握主動方向,從而叫你活得更自在。你要明白這道理,你就有辦法調整這個東西,換句話說,你能開它,你能駕馭它,你能修理它。就像玩兒電一樣,別人不敢玩你敢玩,為什麼?你會嗎!對吧?你看,怎麼就會了呢?你心在那,你把你那個心用上去了,你就會了,所以說你就能夠駕馭它。我們為什麼駕馭不了這種現象的生命呢?因為我們不懂它,知道吧?

我們學習佛法是為什麼,是為了了解自身的這種現象的生命和真實的那種自我生命狀態,你把那兩個現象呢,有機的統一起來,讓它和諧起來,和諧發展起來,這就是什麼,這種狀態就叫“即身成就解脫法”,能聽懂這個概念麼?這種狀態就叫,所謂的“即身成佛”,就是你這個有為現象這個生命狀態,跟你那真實的,我剛才所說的那個心靈狀態,它兩個東西,現象統一了,就是成佛,所謂的“成佛”就是這個意思。你讓它倆統一起來了,那你不就自在了麼?你這個身體,你這種現象的生命,不就成為一種影像了麼?

隨之而來的就會出現後面所講的種種境界,如果你這時候你兩個東西統一不起來的時候,兩個現象啊,這兩個是相對的時候,你沒辦法統一,所以說呢,它就會成為一種相克制的狀態,就是說互相克制的狀態,就是說這個有為的現象會壓制你的這個真實的生命,不能健康正常的運行。所以你這時候呢,這時候你需要怎麼辦?需要所謂的修行,把我們這個現象的軌跡,行為軌跡,去改變。因為你那個真實的生命狀態裡頭,它是能給你這個現象的生命,以最好、最原始、最健康的生命的能源。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福氣從哪兒來?你的福氣就從你這個圓滿的心靈世界裡發生出來,怎麼就能發生福氣了?用你這個有為的現象這個生命軌跡,去順應它那個道理,順應它那種原始的真實的生命軌跡。

那你這個福氣,現象生命當中那種健康的現象,健康的因素就會增加,你就顯現出來什麼呢?你的福報就大,各方面的事兒就順了。你只是明白這個道理就會有這種結果,如果你真正去實踐這個道理呢,那你會怎麼樣,就是即身成佛。實踐,什麼叫實踐?就是我們去訓練了。就像你們玩電一樣,玩那個電,一開始誰也不敢動嘛,你越耍越耍,就耍得自在了。但是你為什麼還沒有達到最圓滿的狀態,什麼叫圓滿狀態?你什麼電都敢摸,為啥呢?因為你有一個障礙啊,這個東西(指我們的身體)還在這兒呢,對吧?就跟那天我跟你們說那個開車的道理不一樣麼,你這開車的技術學的很利索,很好了,很熟練的時候,那你可能什麼車都敢開,但是一旦現在出一回事兒,好,行了,那你基本上可以說,什麼車都不敢開了。為什麼?它有障礙,不圓滿。

所以世間法當中呢,障礙是什麼,就是你的極限,能承能受的極限性。一旦觸及到你的極限性的時候,你所有的學來的東西,意識心思維來的東西,如幻的影像,它通通都會消滅掉,就是說,沒有了。所以說為什麼學來的東西,不牢靠。包括學修成佛,也是不牢靠的。所以說我們要清楚這個觀念。

那我們的法身的境界,是個什麼樣的境界呢?就是說絕對有的境界是個什麼樣的境界呢?它那個法身境界裡,一切現象,記住啊!一切生命的現象,是什麼?是無斷無滅,或者說叫“不生不滅”的。你看到一個很美麗的東西,啊!這麼美麗的東西,不會消失。那就是:常樂我淨。你也不會老,心經就告訴你“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嘛。它就講“無斷無滅”,就是不“不生不滅”,何謂“不生”呢?你沒有因為現象而去改變你的信念,知道嗎?改變你的一種觀念,沒有因為現象的發生,而讓你的一種觀念改變,這叫“無生”;這裡講的“無斷”是什麼呢?“無斷”它就告訴你是:不要跟境界脫軌。因為你一旦升起一種想法,或者說一種行為的時候,形成一種行為現行的時候,它對你的這種法性,是一種斷,知道嗎?一旦形成一種現象行為,它這種現象行為,跟你那個佛性,是分離的,是相對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的,我問你,你們都有孩子吧?你認為孩子是你的吧?但是我告訴你,你絕對操控不了他,你絕對管不住他,你信不信?是這個道理麼?這個孩子,一旦生出來以後,他就跟你是相對的了,明白麼?他來自什麼?他來自於你,就是說,他那個生命是因為你而緣起的,因為你才有他,但是你並不是他。我們已經成為眾生,眾生界的現象,並不是佛性。因為你建立“我的”緣起了麼,就是我法緣起麼,你一切是以我為根本了,以虛妄我執為根本,所以說你就已經偏離了法性。

就像孩子生出來一樣,他跟你就是兩回事了。但是其性相同,也就是說,怎麼其性相同咧?其根本是相同的啊,因為啥,因為他還是你的孩子,其本質是相同的,這個聽得懂麼?本質上都是人嘛!那叫本質嘛,你不能說你孩子生出來就不是人了麼,本質不會變,只是相法已經發生變化。而這相法是什麼?相法它就有生滅呀,所以它就成為什麼?它就成為“有斷”了,跟這個佛性是斷離開的,它不是“無斷”的,知道吧?它並不是“無斷”的。所以說叫什麼?叫“有斷”,也叫“有生有滅”了,它有生,它就有滅。它正好跟法性的本來功德,跟佛性的本來那種功德正好相違背,知道吧?必然它不是佛性。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就說什麼意思呢?佛祖啊,他從他那個絕對解脫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他已經站在絕對解脫的角度,所以說他就問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果你認為,“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說,圓滿解脫的生命現象,它是沒有所謂具足相可得的。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換句話說,說白了就是說,你認為成佛了,他不一定要具足一切才成佛。這不是前面不是講了麼,“不以具足相故”。是吧?啥叫“具足相”,就是說,你不要認為,它那種具足相或者沒有具足相,它這裡告訴你說: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說,你如果認為,有這樣一種認識,什麼認識呢?圓滿解脫的生命狀態,它是否有具足那種一切的功德受用咧?你對這個有沒有懷疑呢,或者有沒有不太清楚呢?或者說你認為他有具足這一切受用的功德,才能成就無上的佛道,這是這一句,他問的。“須菩提!莫作是念。”千萬不要這樣想,就是說,你不要認為:成佛就一定要具足一切受用,或者不具足一切受用。知道嗎?就是不要落在死觀念裡頭。

“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道吧?你不要認為他要具足一切受用,或者不要具足一切受用。知道吧?圓滿生命的解脫,跟這個具足的受用和不受用,它是沒有關系的。跟剛才我們說的一樣,你兒子所有的東西,你兒子所有的那種生命軌跡的現象,跟你的所有的一切生命現象,它本質的宗體是一個,都是生命體,但是它的相法絕對是兩回事!你不要認為,你一定要具足你兒子那種,你就叫他爸爸?你也不要認為你兒子偏得要具足你這個,就叫你兒子呀?這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果你認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就是說,你認為,圓滿成就無上菩提,圓滿解脫這個生命狀態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說諸法斷滅”,就是說,什麼都沒有了。

就跟我們昨天講的,認為一成佛了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感覺了?佛就問這句話,“莫作是念!”千萬不要這樣想啊!千萬不要想,人成了佛以後是不是什麼都不干了?咱講那話,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了,什麼都不用想了?一般好多人認為,什麼佛法是空性,空嘛,就啥都沒有了,那就叫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千萬不要這樣認為,“何以故呢?”為什麼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真正圓滿解脫,發現這個圓滿解脫生命道理的人,從來不去毀滅任何所謂的現象存在。你不要說把這個滅了,知道吧?你也不要說你讓人誰,生啊、活啊,那個都不對,不說諸法斷滅。

你包括好多那些道士們,曾經說,降妖除魔,對不對?他一成仙兒,就把妖精殺死,那不對吧?以後呢,咱就可以批駁那些神婆們,神婆們一說,誰家兒誰家兒招邪了,然後就給你弄一個鎮頭兒啊,給你弄個符啊,給你弄個啥啊,把人家鬼給鎮死啊,都有這事兒,聽說過吧?我告訴你,那個就不對!你憑什麼去害人家?更可愛的,有時候,有什麼事兒呢?你聽說過念大悲咒咒人的事兒沒?沒聽說過吧?真有那樣兒,“我念大悲咒咒死他呢!”,真有那樣兒的事。

好多居士,他學佛啊他也是趕時髦,他並不知道佛法真實的教育。那大悲咒本來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的心咒,那觀音菩薩看眾生就跟媽媽看孩子一樣,哪個媽媽能想把孩子殺死啊?但是真有人就這樣去說,也這樣修啊!那叫什麼?不懂佛法,實在是可憐人啊,沒辦法。於法不說斷滅相,真正的要解脫的人,不要去說我們要毀壞什麼東西,也不要說我不干什麼事兒了,也不要說我干什麼事兒了,知道吧?那個都錯誤的,不要說,哎!今天我跟那個人不來往了。那你就不叫學佛的人。世間人還懂什麼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世間人還懂呢,那何況佛祖呢?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道理。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不受不貪分”,什麼叫不受不貪?我們就說剛才咱說那個心,因為這個第一個,無生無滅,無斷無滅,是說我們這個心靈世界,你看我們剛才說那個心的狀態,你這個心的狀態你能不能把你的心斷掉?無斷無滅嘛!你能不能把你的心滅了沒影兒?能不能?對嘛!這個東西本來是無斷無滅的,你憑什麼把它滅掉?對不對?它是不必生滅的,它滅不了,你沒辦法滅。你要滅的話,那佛祖就叫做有生有滅了。所以說這個無斷無滅,其實是指的我們的心的特性。

所以我們這個心體的狀態就是什麼?首先是什麼,不斷不滅,我們要明白這個東西。其次呢,它的形象啊,它在對一切萬法那種作用上,是不斷不滅的;它自身受用上是什麼呢?是不受不貪的。啥叫不受不貪呢?你說再好的東西,你再喜歡,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放在肚子裡,放在你那個心眼兒裡,能不能?再好的你能不能放心眼兒裡?不能吧。再不好的東西你能不能拿出來?能不能拿出來,就是說,我不要了!再不好的感覺,能不能?你好和壞你通通都得拿來進來,對不對?你今天碰到一好事兒,哎~挺好的!明天一碰到個倒霉事兒,哎呀,真是氣死我了!對吧?這叫什麼?其實你這個心是不受不貪的,它為啥,你這個心的本體啊,生命體,它不受任何東西,它不會去感受不會去接受任何東西,那你說能感受能接受的是什麼?是你那個我心吶,我執啊,就是認為自己是個真實的,它的感受,知道吧?其實你那個心體啊,並沒有感受一切。

你想,我們的心體哪兒有感受啊?你這個身體老了,它感受不感受?它老去了,你心從來不老,對不對?有一句老話兒叫,人老心不老,對吧?人說:老人不省心,小孩不省力兒,是吧?年齡大的人,那個心啊,不省心啊,一天到晚操心,為啥,心有勁兒呀!那個心可有勁兒,一會想到南極,一會想到北極了可能。你看,咱就說,尤其身上不舒服,一變天他就有感覺吧,你就知道,哎呀今天這個太陽肯定不好,你看,一下兒你這個心吶,蹦太陽上去了,關心太陽。一會天下雨啊,你看,天要下雨啊,你有感覺啊,對吧?你看這個天下雨啊,你看,你說你這心一天得照顧多少方面?能查得出來麼。它就叫什麼,不受不貪。

你想貪什麼,好比你喜歡什麼,你喜歡錢,很多錢很多錢,我問你,你這心能貪麼?你能不能把你那個錢放到你這心眼兒裡你拿不出來?我們可以把那一堆錢放到保險櫃裡鎖起來,我告訴你,你千萬記住別得癡呆症,你一得癡呆症你准忘了在哪兒放著呢,是不是?因為啥,因為你這個心是不貪的,對吧?是這個道理吧。你說我再擁有多多財富,我告訴你,一句話,你一癡呆症全完。還不說死啊,咱是光得癡呆症完了。

咱說過去的皇帝啊,過去皇帝叫什麼?叫富有四海,對吧?富有四海呀!他富的四海都是他的?我問你,他死了以後他埋多大地兒,不就埋那麼大塊地兒。那秦始皇那個陵多大了吧,高54丈吧,好像是,寬多少丈,反正是挺高的,秦始皇陵啊,其實他那塊,我估計啊,他那塊占的那地兒,也就差不多咱這屋大,差不了吧,他占不了多大塊地兒。而且你看他,耗了那麼多人工啊,那就叫胡折騰,折騰人!你說哪兒的黃土不埋人啊,對吧?你說他埋到地裡能不臭?能不爛也行呀,他比誰爛得還快著呢!聽他們說,人家說,到了平鄉都臭的不行了,弄點那個臭魚爛蝦填到那車裡頭,哦喲,你說可憐不可憐。人家打開靖陵,明朝那嘉靖皇帝,那是萬聖至尊吶,九五之尊,又怎麼樣呢?爛的就剩個頭了,渾身那個骨頭全爛沒了,就剩個頭了。那才明朝咧,幾百年,那你說那皇帝陵,那裡頭寶藏出來多少!過去要是人活著,有皮有肉的,戴個金冠吶,哎~很漂亮啊,是吧?你見過骷髅戴金冠麼?挖靖陵時候,就一個光腦殼兒,黃金編的,骷髅。還有那漢墓,滿城漢墓,那金縷玉衣,是吧?那用玉片切成一片片的,然後拿那金絲穿起來,最後怎麼樣?光剩金縷玉衣了,連骨頭渣兒都沒了,那漢朝的。這是很現實的事兒嘛!

你看這人一生,費盡心思,什麼爭權奪利啦,去經營,什麼江山社稷啊,到最後怎麼樣?一把骨頭渣兒也沒落下。那佛祖可了不得呀,佛祖是三千年前的人啊,歷史人物嘛,是吧?咱們要說嘛,佛祖肯定是歷史人物。人家佛祖人家現在可厲害呀,那他一截指頭那就值錢了,你想那一截指頭啊就值了老銀子兒啊!那到現在法門寺,你看,一截指頭啊,那金棺吶!純金打的房子,這麼大這麼高呀!我問你,你們家子孫,誰捨得給你用金子再把你這骨頭再盛起來呀?

所以說那我們修行人怎麼樣呢?就是說,我們這個心吶,其實是不受不貪的。但是我們往往被這個境界呢,就給迷惑了,被這境界迷惑呀!這個是我的呀,那個是我的呀,其實哪個是你的?你自己孩子自己生的都不是自己的,對不對?你能管到你兒子呀?管不住了吧,一天還想跟你吱嘣吱嘣的,對不對?是啊,實在話兒啊,往往那個當媽的都有一話兒:要知道你這樣,當年還不如掐死你!生你干啥!沒辦法兒啊。你兒子說了沒經過我同意你生我了,我還沒找你算賬呢!還生啥氣啊,是吧?咱倆誰找誰算賬還不一定呢,對吧。要是找到閻王爺,我還得問問他為啥叫我生你家來呢,我還不同意呢。

這個是我們的心靈世界,我們的心靈世界本來是寧靜、安詳的,知道吧?偏偏就被那些境界迷惑了。哎呀,要娶妻、要生兒子,生個兒子還高興點兒,是吧?生個閨女,哎!生個丫頭片子。一生兒子,啊!!生兒子好!是吧?我告訴你,好是好,有好,樂極生悲呀!咋叫樂極生悲呢?你看,養個胖小子,好玩兒,是吧?我說別養大,養大就煩你,是不是啊?長大了就頭疼啊,你要什麼,要上學,要調皮搗蛋,知道吧?三天兩頭被老師罵,然後呢,上完學要愁工作,愁工作完了你要買房娶媳婦兒,對不對。所以人家的房子准備好了,好幾套呀!那還有准備不起的呢,那山裡頭那家伙三四十成不了婚的多的是,對不對。你說你生兒子,這時候:哎呀,還不如生個閨女好呢!晚了,這就是境地啊,我們成天被這個境界轉得五迷三道的,對不對?成天就迷糊啊,一會兒好了,一會兒壞了,弄不清了。

這好壞都是誰弄的?都是自己感召來的,知道吧,這就是佛法。不累?真的不累,累了你早就不干了,你早就自己下崗了。你現在不干得挺帶勁兒的?一會收拾房子的,一會兒干啥的。這就叫什麼?心吶,其實不是我們的心在貪,是什麼?就是我那個自我感覺好像有過啥。你認為你自己有過啥的時候,你就會什麼?你就會想辦法把這個“有”變出來。對吧?一會兒有病啦,一會兒有好處啦,對吧?有病了,咱說有病了,一說病了,那就著急了。一說有病了,要看病啦,要咋了,對吧?其實你說是你那個心在受麼?你的心並不受。你看再病得難受的人,他准能有一樣忘不了,什麼,他准能睡得著覺,是不是啊?你難受呢難受呢,再難受,哎呀,我難受得一晚上沒睡!你看,第二天准睡,是不是?實在不行了,再難受兩天,拿安眠藥藥吃了也照樣能睡,對不對?

為什麼,你的心還是能不受,知道吧,其實你那心還是能不受。你用你有這個角度你去觀察,我們在所有生活的境界當中,其實這個心是清淨的,對不對,其實我們心是清淨的。並不受這些東西呀,不受不貪嘛。不受呢,你看,佛從哪個角度上告訴我們應該去領受這個心呢?從菩薩修行的角度。菩薩的修行,覺悟真理的人,他的生命軌跡改變的時候,他的生命現象就會改變,改變成什麼樣呢?經文上講的很清楚。

我們看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你看,佛先給你們說的定義,什麼定義?如果要是說,覺悟修行,圓滿真理的人,這裡講的菩薩是已經要成佛的人了,是已經明白真理的人,知道吧?“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很多很多寶貝,不用理多少,很多很多寶物,來布施啊,知道吧。如果是有人,知一切法無我,這是一種現象,首先有布施的功德,這是一種現象,做好事兒,咱就說做好事兒。“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如果真正的有人能夠了知一個什麼現象呢?在這一切生活的境界當中,其實是什麼?其實是沒有人我存在的。我們的生活境界當中,你說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你沒有,我們從我們的角色就可以看得到。什麼角色,你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親身經歷。我跟你說過吧,你跟你兒子那你是當爸爸的,你跟你爸爸呢你是當兒子的,你跟你媳婦兒那是當老頭兒的,對不對?你跟老師那是當學生,到底哪個是你?

在這一切的生活境界裡,哪個是你?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它是一種如幻的,就是說假的,假緣,眾緣和合的一種假象,知道吧?眾緣和合呀,一種假象。好像說,哎?這不是我呀!你這個是你麼?這個並不是你呀。這只是說,現在假定為你,知道吧?就像一個標准來說就是,現在假定,你是XXX,你是XXX,假定的,全都是假定的。什麼就換了呢,這個房子一壞,立即就換了,這就是個房子啊。這個道理很簡單啊,就是說,我們從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能看得到。就像,你小的時候住的地方,你長大以後住的地方,你死了以後住的地方,這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境界,對吧。不同的境地也有不同的稱呼啊,小的時候你叫孩子,對不對?別人都稱你孩子,你看這孩子,對不對?長大了以後你叫大人,某某某啊,你看XX啊,她在人家家叫XX,在你家就叫XXX他媳婦兒,對吧,那到你不在的話,人家叫XX他媽,對不對。是不是啊,不同時期不同稱呼啊。你說到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我存在?它就是眾緣和合的假象。

所以我們在某一種境地當中一定要看到這個問題,知道吧。這叫什麼,“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吶”!什麼叫一切法無我?我們現在這個境地當中,其實自己是不存在的。你說,我們坐在這兒,哎呀,腿麻了!誰腿麻了?哎呀!我腿麻了!行!麻了你就伸開,伸開了一准兒不麻了。你說,那個麻勁兒上哪兒去了?想過沒有?你說坐那兒一會兒就麻了,聽師父講話一會兒就麻了,你打三天三夜麻將你也不覺著麻你信吧?打麻將有人干過一天一夜,是吧,有沒有說屁股疼啊,腰疼啊?那個精神集中啦,忘了,對吧,那時候就不嫌麻了。等到打完了,暈了,睡覺啊。當個事兒,啊!贏了!輸了!那家伙精神啊!對吧?這就是被境界所迷呀。

你想把這個煩惱消滅,記住這個道理:心是不受不貪的。放下、忘掉它,知道吧?忘掉它,怎麼忘掉它,你去想佛祖去,想佛法的真理去,這是最正確的方法。實在沒有辦法的話,你最喜歡什麼,你去干什麼,你所有的痛苦,咵~就沒了,一下就制住了,所有的煩惱,全部都沒了。你比如你最貪錢,最貪財,咱說人一般都貪財,行啊,你煩惱的時候啊,教你個招兒最管用,或者坐在那兒一想:今天吶,誰誰誰給我多少錢啊,誰誰誰給我多少錢啊,可以妄想嘛。或者說你就想:哪天去銀行裡呀,你看,銀行裡那麼多金庫啊,金庫裡那麼多寶貝,可以瞎想的對吧。人瞎想又不犯罪。你實在想不好,實在想不出來了,然後你再想,你恨誰,好比說你特恨人家,人家明天,拿好多好多我喜歡的錢,來向我賠不是,而且我還不要。我告訴你,保證有效果,一下兒你就不煩了,這就是阿Q精神嘛,精神勝利法。

但是你這個裡面要建立一個基礎,什麼基礎呢?你要相信,你的心靈真的是清淨的,不要染污了你的心靈,不要讓粗陋的行為,生命的行為軌跡,來染污你的心靈,那樣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所以說,菩薩們呢,做了無量的善事,但是他並不去貪受這些東西。你看,前面的菩薩布施那麼多,做了那麼多好事,後面這個菩薩呢,他知道,一切法無我而得成於忍。

為什麼叫“得成於忍”呢?他能夠在這個法相上,法相差異上,諸法的這個現象差異上,生活境界差異上,他就能找著平衡點,知道吧,這叫“得成於忍”。所以這句話就是說,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怎麼理解,就是說,我們在生活現象的差異上,因為你明白,明白什麼?明白這一切都是如幻、暫時的,因為這個道理,因為這種觀念,然後你就對現象的差異,生活境界的一種遭遇,你就會產生平衡點,這就是“得成於忍”,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就跟你修行打鉤上了,跟你這種現象的生命就鉤上了。

這個菩薩呢,就勝前菩薩所做功德,就是說,你能夠明白這個真理而得受用的人,你所得到的受用,就比前面那個修布施、給人家好處那個人,受用大,勝前菩薩所做功德。“何以故,”為什麼這麼說呢?“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因為真正覺悟,成就真理的人,就是說,成就覺悟圓滿,解脫生命這個現象的人,他是不會被這所謂的善境界和惡境界所迷惑,這叫不受福德。這個不受不是說好的東西來了我不要,不是那樣,那是傻子,菩薩不是傻子。好壞我們不在乎它,知道吧?不是說,好的我不要,壞的我要。

人家說那個不受福德是什麼意思呢?是不為善惡境地所動,知道吧?是安住於生命的真實本體現象,這叫不受福德。而並不是說,好東西來了我不要,那是傻子,菩薩不是傻子。但是說,這個不是貪心吶,這個東西好是好,你有緣分得到,但是你不會被它障礙,因緣到的時候,你還會去把它送給有緣人,這就是叫“不受福德”。他既然能不受福德,也就不受罪過,對不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呢?為什麼叫菩薩不受福德呢?須菩提,佛再給他解釋說:“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你所作的這個所謂生命增上的一種善境,你不應該執著它,不應該說:我做了什麼什麼,那你就錯了。不要再加一個所得想,不要背這個思想包袱,這就OK了。好,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兒吧。

 

 

上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一講
下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二十三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