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光法師:解讀《圓覺經》之普賢菩薩篇 第十講 是心即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講 是心即佛

昨天我們把文殊偈頌簡單了解了一下,這段偈頌是總結前面文殊菩薩所問“如來本起因地清淨法行”,告訴我們開始很重要,開始不正確,做事會進入誤區。所謂的誤區,比如總認為自己的事情怨某些所謂外在的條件局限,實際上跟條件局限有沒有關系?

能見到那樣的條件也是自我的感受,因為認識的模糊,感受到所謂的好壞分別。我們沒有這種認識的時候,對自身條件的了解很充分,對自己的認識會更客觀一些,每當很認真地反思這些問題的時候,對自身是最完美的利益。

我們總想追求好的,但是事情恰恰不以我們自己所謂的意志作為轉移方向,事與願違的事情十有八九。究其原因不怨任何所謂的條件或人,是自我認識因緣不相合不相稱,導致自己的感受不同,正是文殊偈頌裡說的,因為不了達無明。

不了達無明,就是沒有認識到干擾性的存在,對世間萬事萬物虛幻的現象不能正確地了解,自然就被它所轉。被它轉的現象表現是變化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變化的時候還沉浸在所謂的希望當中,會覺得事情的外界有個條件不合。

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事情沒有搞好,肯定去糾察外在的條件和原因,不會去究其無明。而這個無明就是我們起初的選擇方向被干擾到,選擇的直觀的認識和感受的方向已經被干擾了,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從來不想開始的錯誤,總在想是不是某一個條件給我們的錯誤的干擾性。

沒有人認為自己開始是錯誤的,從開始去檢查自己,所以這個問題就很嚴重。認識不到開始的錯誤,無明根本找不到,沒有把錯誤性從根本上拔除。無明是根本上的錯誤,“開始”是我們所說的諸法緣起,從緣起上就是個錯誤的,不合乎本質的,所得到的結果是自己選擇的。

我們總是主觀認為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其實是對自己真正的目的和方法並不清楚。比如吃飯的基礎目的是為了解決饑餓,現在不同,朋友見面也要吃飯,這種吃飯的意思跟以前不同了。你們能想得到嗎,這就是無明的開始。但是我們不會認為這是無明,會認為是順理成章的,在最初做選擇的時候不會觀察,讓錯誤繼續下去了。

再比如人們成家立業,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這個人生步驟,但是完成這個人生步驟之前,作為父母教給他的是什麼?只是給他一個條件,沒有告訴他內在的東西,沒有給他說如何去完成這個步驟。開始的選擇有錯誤,所以最後是面臨的所有問題全部都來了。

面臨著什麼問題?什麼事他都不懂,甚至小兩口之間的關系也不懂該怎麼處理好,完全是懵懵懂懂地開始了所謂的生活,再別說處理別的事了。原以為給孩子成完家就不用管他了,但是事情恰恰是相反的。

因為被無明所障,開始選擇時候的知見(認識方法)是錯的,是跟目的相違背(不相應)的。目的希望孩子有個安定的生活環境,這是出發點,但是選擇的方法不對,沒有告訴他真實的辦法,他按照你的辦法做了,一年到一年半時間淨出問題,尤其再生個孩子,更是給他擦屁股吧。

我們了達無明,不要被社會現象和所見識到的現象所干擾,按照真實的本質告訴他該如何去成家,該怎麼去對待人家,該怎麼樣過日子,這點點滴滴都要給他說,而且親身言教。然後再盡自己的力量給他創造一個所謂的生活條件,這叫順理成章。

我們現在叫逆理,明明是這個道理偏偏不照這個道理去辦,到最後還怨天尤人,“這老天爺這麼不公平,看我這麼辛苦為你成了家了,你這家伙不孝順,”不是人家不孝順,你根本沒教給人家怎麼孝順。

先去了解和通達,把無明的事弄明白了,就可以教給他怎麼處理這事,這是完成了當父母的責任,否則叫不負責任。只是懵懵懂懂地把他推到那種境界裡了,實際上他啥也不知道,反過來還怨你,這就是無明造成的。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首先要去認識事情的錯謬狀態,不要選擇錯謬。從我們自己的身心煩惱來說什麼是無明?依緣而生的種種感受叫無明,好壞得失善惡,這都叫無明。無明現前的時候怎麼辦?告訴自己那就像虛空花一樣,它是不可得的,不要讓它干擾到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思維,這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應該去思惟的。

“醒時不可得”,清醒地認識到不可得。

“覺著如虛空”,“覺”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個道理了,心就像虛空一樣的包容性體現出來了,真實的生命狀況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覺遍十方界”這時智慧的力量在生活境界裡就非常成熟了。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一切所謂的虛幻(錯誤的作用)消失了,否則再真實的境界對於我們來說都叫虛幻不實,因為基礎出發點是虛幻的。“幻”是不實是無常,我們自己的認識都是無常,所以看待一切就都是無常。

首先心是無常生滅的,看待一切都是生滅,都是無常。所以再好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佛國淨土,我們以現在這種心往生到那裡,阿彌陀佛也會涅槃,因為佛是隨心的,“是心即佛”,人家不會逆你的意。

要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接你來了,你說“稍等會兒吧,我們家煤氣還沒關吶”,他就不管你了,一剎那間就過去了。轉念之間你去關你家煤氣管道去了,你知道會成啥樣?本來到極樂世界當菩薩的,這回不去了,唯心所現,很危險。

我們平常心亂念的,一會兒念東,一會兒念西,不一定會想起啥來了,突然今天有感覺了,想起來我們得去念佛去,特別精進在念佛。很快就會受到干擾,炒股的被股票干擾住了,求官的官沒當上,求財的財沒發了,念佛的心就念到大西北去了。

因為我們念的不是佛,所以我們的福報不能真正圓滿;念的是佛,福報自然就圓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天天念的煩惱事,會越念越煩惱。所以要想福德圓滿,就要把自己的念力轉移方向。要相信一句話,從理念上要認識到,“所經歷的所見識到的這一切一切好壞感受都是如夢如幻的,是不可得的。”

我們平常在念的都是自我的身相心相這些煩惱,這些是生滅的、無常的,所以感受到的就是瞬間即過的,命運有好壞有波折,這些現象就會發生。把念力去轉到跟佛跟三寶有關的一切緣起現象,我們都要去念,去感受,去經歷,產生的就是佛的智慧力量。這是個很關鍵的轉身的地方!

這道理非常清楚,去學習一樣技術,不光是要掌握它的理論層面,還要去實踐,去經歷,去感受,產生力量才能叫掌握了。這個力量讓你能得到受用,得到自在,這是智慧。我們現在念佛修行也是這樣。

有關佛法的一切因緣我們都要去感受去經歷,因為我們的思維心是很復雜的,它的面是很廣的,它能夠去經歷一切現象。光用一種方法不行,一種方法管不住它。把我們的觀點和認識都要匯集在佛法的一切緣起當中,一心念佛!所發顯的就是佛的智慧力量。

“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建立的跟佛法三寶的緣起是一切平等,跟自心也是平等,跟自心不平等就不能覺遍十方界。這裡講的“覺”是力量,那個力量就不能充滿你的生活空間。

什麼叫平等?達到什麼條件力量才能充滿生活世界?必須得“平等不動轉”。咱們所說的道理跟你的感覺一定要平等。這個感受就是你的八識作用,我們後兩識不知道,一二三四五六七知道,最起碼知道前五識,第六識不知道都不要緊,可以不用理它,前五識你懂就行。

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把眼耳鼻舌身的作用都到佛法環境當中去感染去熏習,這樣產生的第六識法塵也是佛法,也是正覺的。第六識的產生,第七識的執著也是,這樣自然就有種力量發生。這種念佛修進的功德,叫修進之法。但這還是在無明(這個無明叫生相無明)當中去熏習的,雖然還有生相在,這種修行已經很了不得了,這叫方便智。

“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平等是絕對沒有二相的,理跟感覺是一體,叫絕對的平等。我剛才講的叫相對平等,相對平等是菩薩境界,絕對平等就是佛。

什麼叫相對和絕對?以開車為例,什麼叫相對平等?半會不會的那種叫相對平等,揮灑自如的叫絕對平等。真的絕對平等的時候,能拆能裝能修能開,有關車的一切技術都非常熟練,叫絕對平等。只要在它的區域當中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就叫相對平等。

去觀察就可以得出一個很清晰的結論,對自己的親人為什麼不能了解?因為是相對平等,要是絕對平等了,肯定朋友親人不會逆你的意。因為是絕對平等的,你的心跟他是一,一模一樣的,那時候你就會很幸福,會很有感受地看待生活世界。這是真正的覺滿十方界。

“醒時不可得 覺滿遍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前後這兩個步驟完成了,叫圓滿成佛。

“即得成佛道”,成佛了。

“眾幻滅無處”,它就變成真的了。幻可以放下了,一切轉化成真,所以煩惱也就成菩提了,一切煩惱相恰恰就成了智慧的源泉,成了智慧的緣起了。一切善法一切惡法都沒有了,完全都是究竟正覺。

最後,“成道亦無得”,成道對你的心性來說也沒有得什麼。都是本來的東西沒有得沒有去,也沒有來。

“本性圓滿故”,圓滿是無欠無余,它本來的作用就是這樣。錯誤發生的時候跟正確發生的時候,心承受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好壞陰晴圓缺都是這樣的道理。

這樣的認識叫菩提心,認識這個道理的過程叫發菩提心,還有一個概念,行解菩提心的過程也叫發菩提心。認識本來、認識自性、認識真理的過程,叫行解菩提心。

菩提心是對菩提自性的認識,對佛性的認識和感受,這種觀念理解的過程都叫發菩提心。對自己生命本質完完全全從各個角度理解分析判斷思惟,然後至感受升華,最後是完全融入,這種過程就叫菩提心。

開始想理解時叫願菩提心,去認識的過程叫行解菩提心,去證入叫圓滿菩提心。對菩提心的理解一定不要理解歪了,否則行持起來越弄越麻煩,不是佛所授的教義怎麼能夠有感受呢?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要知道菩提心的概念,因為發菩提心的人,注定要成佛的。只要發起了,就是佛種,但是要相續,不要斷,從各個角度繼續這種行為,用各種方便來繼續它。所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怎麼以方便智來權巧認識菩提心,而文殊菩薩講的叫證入智,是直覺地證入,不假方便。

假以方便是從認識的過程如何轉入證入的過程,有個方便可以借。十二位圓覺菩薩一步一步給我們展現,都是環環相扣的。並不是說十二個菩薩閒了沒事,第一個文殊菩薩問完了,第二個問,不是那樣的,是各個角度不一樣的。

於是普賢菩薩 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 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 願為此會諸菩薩眾 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 聞此圓覺清淨境界 雲何修行 世尊 若彼眾生 知如幻者 身心亦幻 雲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 一切盡滅 則無有心 誰為修行 雲何復說修行如幻 若諸眾生 本不修行 於生死中 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 令妄想心雲何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 作何方便 漸次修習 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已 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 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 告普賢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方便漸次 令諸眾生得離諸幻 汝今谛聽 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 奉教歡喜 及諸大眾 默然而聽

善男子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猶如空花 從空而有 幻花雖滅 空性不壞 眾生幻心 還依幻滅 諸幻盡滅 覺心不動 依幻說覺 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 猶未離幻 說無覺者 亦復如是 是故 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 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 亦復遠離 遠離為幻 亦復遠離 離遠離幻亦復遠離 得無所離 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 以幻修幻 亦復如是 諸幻雖盡 不入斷滅 善男子 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 依此修行 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第二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叫行。行和解是同時的,前邊解後邊必須行,行才有感受,所以叫行解菩提心。行解完了才能悟,“悟”就是融入升華,這樣去修行就不會墮邪見。自以為是的感覺,那就叫邪見。

聞此圓覺清淨境界”已經明白(懂得)菩提心的意思。

修大乘者”,認真去推究法身道理的人。法身是至真之理,我們所說的佛性,一切法的本質稱為大乘。從根本上去講這些問題,所謂修大乘者。“修”是順應法身真理的這一類人。

“圓覺”,不受干擾的行為和力量稱為圓覺,受干擾的就是無明,就叫煩惱。菩薩所奉行的願力不會受干擾,因為他徹底知道這一切一切生命現象的本質。清楚人能給你說糊塗話嗎?所以他發出的願力是無畏的,他完全了解這個時空宇宙一切的本質,所以敢說“地獄不空不成佛”。

因為他知道地獄本質就是空的,不可得的,佛也是不可得的,佛說得很明白“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眾生的本性都是圓滿的,縱是成道亦沒有增減,人家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這個本質,所以敢說這話是讓你把自己虛幻的感受自己熄滅掉。給你個緣而已了,緣就是信心,給你樹立個信念,慢慢你自己就認識了“哦,原來就是真的”,實際上地獄是誰空的?

疑心沒有的時候力量就發生出來,這個道理非常清楚。前幾年興了好多所謂的健身方法,包括甩手療法,拍手療法,跳舞療法,尿素療法,管用嗎?真信真管用。有一個聖經故事,上帝要去傳道,有一個麻風女等著就想見他一面,結果真的見著了,而且耶稣非常有愛心的回過頭來看她一眼,她就摸了一下耶稣的衣襟,馬上渾身的麻風病就好了。耶稣說了一句話“孩子,是你的信德救了你”。

信心的功德,信心的受用,真的就能將麻風病治好。但是有沒有復發呢?就不得而知了。這種事在練氣功的人身上也發現過,這就是信念問題。看你真的相信的是什麼,那就不一樣了。我們相信的是絕對的真理,理是無相無形的,它是充遍一切的。

“醒時不可得”清醒的時候連理都不可得。

“覺著如虛空”力量發揮出來的時候理就像虛空一樣,包容性就展現出來。我們清楚地理解到,清醒的時候道理也是如幻如夢的。我們明白道理的時候,依理而去起現行,力量就會產生,體會到理所授受的一切現象就像虛空一樣。

掌握一項技術以後,這個力量就能把現象融受進來。學會開車了,是不是把車就包容進來了?是車帶著你走還是你帶著車走?為啥開車的人特別累,也就在此,是他的心一直在包容著,用著心吶,他在過程裡不感覺累,為啥?定在那兒實現平等觀。“平等不動轉”他不能動轉,一動轉就要飛車。“眾幻滅無處覺遍十方界”,在十方空間裡力量起作用。

開車的技術怎麼就發生作用了?什麼叫平等?主觀因素跟客觀條件相匹配也叫平等不動轉。技術不會欠缺,很熟練,而且不要生病不要殘廢,生命還在,這是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是什麼?得有車,車得好,得有油,路況得好。主觀和客觀都具備叫完全相應,就叫平等。這兩個條件不平等的時候,有沒有車開?技術再好有沒有用?這兩個條件完全相等了,開上車就跑了,哪都能去了,“平等無動轉”。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修行得道也是這樣。

成佛的兩個條件:一要無诤,二要無見。無诤是對別人,無見是對自己,什麼叫無見?沒有執著和分別。把這兩個條件在任何地方都去平等地實踐它,有一個地方不平等就成不了佛。二十五有境界裡統統都是這樣才能成佛,在二十五有境界裡完全都是平等觀,恭喜,已經成佛了。只要有一個不行,就全部都不行,要行全部都行。

在任何一個境界裡真的實踐這個無見無诤,行了,所謂的識一切都解脫了。只要有一個實踐不了,那就慢慢地修行吧。慢慢地修行就要用普賢菩薩這個方法了,作一些方便,“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我們的行為該如何規范起來?這是普賢菩薩所倡導的。

世尊 若彼眾生 知如幻者 身心亦幻 雲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 一切盡滅 則無有心 誰為修行 雲何復說修行如幻”,就像我剛才給你說的,“若彼眾生”在一切現象當中去觀察,去審視,審視什麼?

怎麼樣看待你的技術?無诤無見(成佛的兩個要素),自我的因素來說是無見,怎麼不立知見?觀一切如幻,看待一切境界如幻的時候所謂的見就不生,以這種行為、這種思維來去看待問題的時候,所謂的見就不生,這是從自身解決。

從主觀因素方面怎麼達成無見?不立知見的一個方法(思惟模式)叫觀一切法如幻,也是這裡所說的“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如幻是不實,不實還會有見嗎?還會有分別嗎?不實的時候就不會產生分別;我們見一切實在的話,肯定就會有分別。

這裡讓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要想達成成佛的條件,第一個因素就是把自己的主觀的觀念去改變,主觀因素的觀念是什麼?我們以前對一切萬法都是有分別有知見,怎麼反過來去達到無見?就是要知一切法如幻。

“知如幻者身心亦幻”,能知境界如幻,身心也是如幻,幻就是不實,幻化組合,身心亦幻,我們既然了知身心亦幻,“雲何以幻而修於幻”?我們怎麼樣用這個如幻的身心在如幻的境界裡去修行?

“若諸幻性 一切盡滅 則無有心誰為修行”,這一切幻化的作用統統都消失了,連心都沒了,那還修行什麼呢?誰在修行呢?“雲何復說修行如幻”?為什麼還說修行是如幻的呢?普賢菩薩在問既然知道一切如幻了,應當知道身心也如幻,環境也是如幻的都是如幻不實的,那誰又在修行?在哪個環境裡修行?怎麼修行就叫如幻的呢?

若諸眾生 本不修行”眾生都知道如幻了,那就不用修行了。(肯定不行!)

於生死中 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 令妄想心雲何解脫”,眾生在生死當中,安住在那兒,不知道境界是如幻的。我們雖說生活在生死如幻的境界裡但就是不相信境界如幻,根本生不起來那個心,不知道是如幻的讓妄想心怎麼解脫?

普賢菩薩幫我們問了,“佛您說的沒錯,都是如幻的,既然都是如幻的,那還用修行?”。那這些眾生不用修行了,怎麼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 作何方便 漸次修習 令諸眾生永離諸幻”,我們生不起來如幻的感覺,所以普賢菩薩慈悲,請世尊教給我們一些方法。光知道北京不錯咱找不到道兒,永遠到不了那兒。普賢菩薩給我們開個道兒,怎麼行?行就有感覺了。前面文殊菩薩給我們說了目的,目的很清楚“一切法如幻、究竟平等、心性本如是”。怎麼成就這樣的呢?普賢菩薩給我們開個道兒。

作是語已 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 終而復始”這老人家三請佛開示,看世尊怎麼說。

爾時世尊 告普賢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為什麼稱善男子呢?真正的有智慧的人會這樣問。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方便漸次”為了能夠體諒他們,讓他們去修習菩薩(有智慧的理性認識)如幻三昧(觀一切法如幻這種正受、這種境界、這種層面的)法門。然後讓他漸漸地進去,漸漸地解脫這種境界。

令諸眾生得離諸幻”能夠讓眾生遠離幻境,而去獲得真實。

汝今谛聽 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 奉教歡喜 及諸大眾 默然而聽”。

善男子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我們所見的一切眾緣和合發生的境界,無論是從種性上還是從現象上都是幻化不實(無論從機制上還是從現象上都是如幻的組合)。

我們常說碳跟金剛石本質一樣,但是表現的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如幻的組合,幻化組合不一樣,所以表現的形象不一樣。眾生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但是眾生的心就像黑炭一樣沒有光澤,佛的心就像鑽石一樣晶瑩剔透、光華燦爛。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無論是那種幻化都會發生實相作用。有人錯解這句話“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以為種種幻化都能成佛,不是。人家告訴你任何的一種境界都具有實相性的本體作用,實相性就是我們所說的根本作用,佛性作用。

每一個境界都是發生實相作用的開始,我們觀察一切幻化現象的時候都會發生佛性的真實作用,佛性的真實作用在這裡就是“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都能發生清淨的真實作用,而且是不受干擾的作用。用心去觀察的時候眾生的種種現象統統都是這樣,沒有一樣不是。這一句話給我們定了性了,一切都能發生真理的實相作用,就是我們所說的如來實相。

猶如空花 從空而有”一切相從空而有,我們看到的一切幻化境界都從心而生,我們當下這個能覺悟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

幻花雖滅 空性不壞”,花是生滅的,空性並不壞。智慧和識心的區別是無執著和有執著。執著是掛礙,有掛礙的認識和感受就叫煩惱,沒有掛礙的認識和感受就叫智慧。沒有掛礙就是沒有粘連性的,就是轉識成智。

眾生幻心 還依幻滅”,我們對一切緣起的認識,幻緣一滅心就滅,當下的認識就沒有了。有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如幻的認識感受是隨著外在的條件變化的,而外在的條件也是不實的如夢如幻的,又何苦在意那幻化的東西呢?心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要看的是本質。

諸幻盡滅 覺心不動”,一切幻緣也好幻心也好統統都滅掉的話,覺心不動。啥叫“覺心”?能夠發現力量的認識是不動的,感受這種力量是不會動的,不會滅的。再好再壞你的感覺滅了嗎?再痛苦也不會沒有感覺吧?能夠感受痛苦的作用和感受幸福的作用是一樣的,分別不出來,能從心裡把痛苦和幸福撿出來不?不可能的。

依幻說覺”我們見到幻才告訴你覺悟。

亦名為幻”,這也是幻說,因為我們見到如幻的像,所以佛告訴我們要覺悟,實際上這也是個假說。就是因為你有執著,告訴你不要執著,告訴你要成佛,實際上成佛對於眾生界來說也是如幻。

若說有覺 猶未離幻”要是真的以為有個啥東西,你還沒有離幻。真的以為有個佛可成,還在迷糊之中。要知道能夠識別一切的心就是佛,能去認識一切,承載一切的那個心就是佛。但是你還沒有把握它的作用,它的性能太好了,你的認識跟不上,這就是不平等。認識跟不上,所以就不能駕馭它,還在如幻裡頭。

說無覺者 亦復如是”,你說“不要成佛”,還是如幻,沉浸在眾生界裡了。記住!這叫中道義。

是故 幻滅名為不動”,幻滅就是不動。

 

 

上一篇:吳汝鈞教授:智者大師前期思想中的心靈哲學 七、關於三觀
下一篇:佛光法師:解讀《圓覺經》之普賢菩薩篇 第十一講 認識如幻和三昧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