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道堅法師:答居士問見思二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答居士問見思二惑

道堅法師

什麼是見思惑呢?眾生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之一,略稱見思。即迷於宇宙事、理的見惑與修惑。見修二惑為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其中,迷於界內之理者,稱為見惑;迷於界內之事者,稱為思惑。

關於見惑的品數,小乘俱捨立八十八,大乘唯識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煩惱中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之十惑,名為本惑,余悉名隨惑。此中小乘貪嗔癡慢之四,通於見修二斷,疑與五見者,唯見斷也。此見斷之十惑,就所迷之谛理而差別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貪、嗔、癡、慢,與身見、邊見之六,通於見修二斷,余四者唯見所斷也。即苦集滅道之四谛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於欲界為三十二,於色界為二十八,於無色界為二十八,通三界而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先迷於苦谛之理而起十惑:一身見,以五蘊假和合之苦果迷執為常一之我見也。二邊見,以為此我體死後常住,或以為死後斷絕,各執一邊也。三邪見,此現在之身對於過去業因之果報撥無道理也。四見取見,迷執前三見為正見也。五戒禁取見,迷執現在苦身作種種邪戒苦行,為此身生於人天樂處之因也。六貪,愛以前五見為可者。七嗔,嗔以前五見為非者。八癡,不知五見之理非也。九慢,以五見為是而生慢心也。十疑,疑苦谛之理也。以上十惑中五見與疑,直以谛理為所迷,故謂為親迷之惑。他之貪嗔癡慢四者,以其五見為所迷,故謂為疏迷之惑。此親疏之十惑為迷於欲界苦谛真理而起之煩惱,故入於見道,觀欲界苦谛時,一時斷之。次,迷於集谛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邊戒之三見。集谛者業因也,無以業因而迷執我體者,故無身見,無身見故無邊見。戒禁取見,為非人天之業因而謬為人天之業因者,雖有迷於集谛之理而起之道理,然實際外道修種種戒禁時,迷執其現於吾身上,自以其苦行之身為人天之生因,故攝之於苦谛,而不入於集谛。其七惑中第一邪見,撥無惑為生死之因之道理也。第二見取見,迷執其邪見為正見也。第三疑,疑集谛之理也。其他貪嗔癡慢四者以前三惑為所迷而起,如前之苦谛下,次迷於滅谛之理而起有七惑,如集谛下。滅谛者,涅槃也。撥無無涅槃者,邪見也。以此邪見為正見者見取見也。疑涅槃而無決定之信者,疑也。以此三見為緣而起者,貪嗔癡慢之四也。次迷於道谛之理而起,有八惑。於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有一類外道,修無想定誤為入涅槃之正道,是由迷於道谛之理而起之非道計道之戒禁取見也。余七惑如集谛例。已上總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與無色界各有二十八者,於四谛下之惑各除嗔之一故也。上二界為定地非如欲界之為散地,故不起如嗔恚之粗動煩惱。於已上三界通計四谛下之惑而為八十八也。於見道十五心之間斷之,故雲八十八使之見惑。見俱捨論十九,止觀五下,大乘義章六,同十六,四教儀集注中,七十五法。大乘之百十二者,欲界之四谛下各有貪、嗔、癡、慢、疑、身、邊、邪、取、戒之十惑,合為四十。於色界無色界之各四谛下各除嗔(上界總無嗔毒)為九惑,故合為八九七十二。即合欲界之四十而為百十二。唯識述記九末曰:‘見所斷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思惑品數,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於欲界有貪嗔癡慢之四,於上二界各有貪癡慢之三,合而為十。大乘之十六者,於欲界有貪、嗔、癡、慢、身見、邊見之六惑,於上二界各除嗔,而余五惑,故合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為十六惑。唯識論九曰:‘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故合見思,則小乘為九十八,是謂之九十八隨眠。大乘為百二十八,是謂之百二十八根本煩惱。

佛法修學,總以斷惑證真為要,即斷此見思二惑,成阿羅漢果。


 

 

上一篇:道堅法師:答居士問覺之南北傳差別及何為覺
下一篇:高振農教授:關於佛教研究方法論的幾個問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