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越塵居士:《越塵集》序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越塵集》序言
序言
互聯網深刻影響著現實社會,佛教亦不例外。如今,網絡和電子出版技術的普及使佛教文獻以一種新的方式再度集結,近五年作為佛教資源電子化的最初階段,通過網上眾多佛教志願者和部分佛教機構的努力,免費的電子佛教經典和讀物的富集程度已超過大多數佛教中小型圖書館的館藏量,這是令我們非常欣慰的。隨著傳統佛教資源在網絡上的富集及受學者良好效果的產生,作為這一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我們覺得有必要編輯一些反映五年來網上三寶弟子的討論與著作的選集,作為網絡與佛教互動的實例。
越塵居士以網名“二麻子”在網上佛教圈中廣為人知(如其自述這個網名是出自於某次誤會而沿用下來的),年輕一輩的網友們親切稱其為“麻叔”。他是少數首先在互聯網的討論組和論壇正式以中文討論佛理佛法的網友之一。自1998年起,在“中華佛教論壇”上一批大陸的佛教網友從相互認識、交往及後來在網上密切合作的過程中,網友金頂三世和二麻子以其慈悲、正見和實修經驗形成了凝聚力,這些網友在當時及隨後建立了一系列佛教網站,越塵居士嗣後一直在網上的論壇和聊天室參與大眾的修學討論,令眾多在網絡上聞習佛法的網友受益非淺!
越塵居士的文章和他與網友的討論中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重視菩提心的修學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心髓。歷史上漢地大德在這方面曾留下許多寶貴的論著,如華嚴宗祖師法藏大師的《華嚴發菩提心章》、淨土宗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等。但目前部分漢地佛教行人似乎並未將菩提心作為修學的核心,這一點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越塵居士於《略說修學菩提心》中特別強調了菩提心的重要性,指出:“若不依菩提心而修,不要說見性成佛,就連大我也難於達成。佛門弟子應當理直氣壯大聲吶喊,弘揚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行相的菩提心”。今日在網絡上交流學佛心得的網友,對修學菩提心者的重視程度較數年前已有明顯的提高,越塵居士功不可沒。
二、強調正見的重要性
世尊將正見列為八正道之首,可見其對正見的重視程度。若不徹證空性,便無法突破無始無明,而掌握正見則是證入空性不可缺少的准備。越塵居士在《觀:超越邊見,突破無明的開始》中說:“人常犯的錯誤,其實大多數用不著動用高僧大德的高深證量,單憑正知見就可以排除掉。修行道上人人難免出錯,沒什麼可怕,知錯及時退出即可,反增經驗為日後助人之用。令人擔心的是無正見,錯了不能及時識別,死抱住不肯放,就無有上正道之日了。禅宗大盛的唐宋時代,無須強調經教和正見,因行人多已具備。今日不同,學佛人於此多未下必要工夫,基礎不穩,後續修行徒增許多困難。亡羊補牢之法自然是多讀經,多思維,多請教善知識”。越塵居士與網友的討論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關於如何較准確地把握空性正見,以指導實際修證。
三、提倡正見指導下的實修
佛法修學,畢竟不是靠空談理論而能成就,而必須實修。越塵居士指出:“修學佛法是由生起出離心,發起菩提心願開始;以圓滿菩提心為道果。其間,除少數極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經雲:‘一切清靜慧,皆由禅定生’。論述禅定的典籍數不勝數,頗易見到。然而其次第均是為出家人、亦即專事修行的人所設,即使從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學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設次第來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時間少走冤枉路,關系重大”。禅定之要無非止觀,越塵居士結合自己的禅修體會,專門著文闡述止觀修行的要點,為欲實踐禅修者指出了方便之門。
四、倡導禅密結合
禅宗是我漢地佛法的精髓之一,密乘則為學人提供了速疾成就的殊勝方便。越塵居士本人於禅宗的精深深有體會,同時又是密乘行人,故對禅密雙修的益處體會頗深。在談到禅宗與密乘大圓滿的比較時,越塵居士指出:“本質上禅與大圓滿實無二致,若硬要究其差別則有兩處,其一,在開示後學時,禅宗為防人落邊見,多用遮的方式間接表達,技巧上有點象中觀應成派;而密教為接引更廣根器之行人,多以開顯的方式明講,其實禅宗於‘第二峰頭略露消息’是同樣的做法。在這一點上,密教反而‘顯’,顯教反而‘密’了。其二,在引後學明自本心時,禅宗稍側重於六根門頭悟取,而密教稍側重於在深入正定時現量。然而,兩者於此均不偏廢,只是今在末世,禅門高峻難入。而密教廣設方便,不論何人只要自己願意修,密法之中必可找到適合的次第,故應機廣大,然而禅密均是無上法,合則兩利,可為復興中華佛教創造新局面”。
五、嘗試以現代語言闡釋佛理
越塵居士試圖用今日大家熟悉的語言方式來重新准確表達佛教中的法義。其中“功能主義”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他說:“當我們說到用某名稱的時候,我們其實說的是一些對應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件什麼有自性的東西。而且,無論什麼名相的東西,都是借功能作用才能顯現其相對‘存在’,離功能作用,無論什麼,都談不到存在”。這一論斷深契古德之緣起即性空即假名的奧義。在論及中觀與唯識的爭論時,越塵居士闡明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觀的不許阿賴耶是說,不建立這個名相,事情也能說通說明白。當然,要說得煩些,難懂些才行。並不是說,唯識用阿賴耶所表述的功能也沒有了,或中觀也不承認了”。本書的編者認為,“功能主義”對促進佛教內部不同宗派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可以提供若干方便。
六、尊重科學精神
現代科學的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隨著科學的進步,一些宗教理論受到嚴重挑戰,因為這些宗教的立教之本與現代科學之間具有無法調和的矛盾。與此相反,科學的發展不但未提供否定佛法的證據,反而為人們理解佛陀的教誨提供了諸多方便。例如,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分數維理論等便為現代人了解佛法提供了新的角度。越塵居士本人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博士,深受科學精神的熏陶,同時又潛心佛法的修學,故對科學與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見解獨到。他指出:“佛法不是現在的科學,但與科學精神不悖。我們講科學時指的是什麼,是科學知識?知識總是不足夠的;是科學的方法論?方法總是不完備的。科學也不是真理本身。科學之偉大,在於其精神,即對真理不止的探求。這一點與佛法完全一致。雖然現在的科學尚未能了解佛法,近代科學的認識論卻與佛法走得越來越近了。”
藉著這次佛友們希望集合越塵居士著作的緣起,“中華佛典寶庫”和“網海蓮舟論壇”選編了《越塵集》奉獻給佛教界和網友們,作為五年來佛教網絡友誼和互信的一個寫照。文集中的著作部分來自越塵居士在“禅”刊等佛教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網文則選編自他在網上部分佛教論壇的帖子。網文不是正式著作和系統理論,而是隨緣、方便的說法,作為一種形式極其自由、略帶诙諧的文體,是區別於傳統的寫作形式的。作為平常的討論疏忽和遺漏在所難免,故在本集編輯過程中略作了編輯處理。
祈願一切吉祥,賢善成就。
|
|
|
|
|
|
上一篇:大安法師:答當處寂光,何必取捨和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下一篇:越塵居士:從學佛角度看顯密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