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醫事人員如何學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醫事人員如何學佛

梁乃崇教授

醫事人員在生老病死

最激烈的環境當中,

千萬不要被生老病死的相所壓垮,

你修「三摩缽提」就是菩薩。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醫事人員如何學佛」。

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而醫事人員更要在最前線面對生、老、病、死;個人只面對自己的生、老、病、死,而醫事人員要面對的是大眾的生、老、病、死,所以心情比較沉重一點。也就是醫事人員在學佛的時候,所碰到的是更強烈的生、老、病、死。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怎麼去學佛?這是今天要講的重點。

※醫事人員只能學「菩薩乘」

醫事人員想要學佛的話,只能學「菩薩乘」;不能學「小乘佛法」。因為學「小乘佛法」就是要離開這個世間,離開他的工作;只有「菩薩乘」是深入世間、深入眾生的生、老、病、死的環境中來修行,是在貪、嗔、癡、慢、疑的環境裡,也就是在五濁惡世的環境裡面來修行。所以,「菩薩乘」不是在干淨的地方,而是在骯髒的地方一面打滾一面修行的。所以跟小乘的修行方式是非常不一樣的。

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大部分教導的是比丘,也就是小乘,不過那個時候,已經有菩薩出現了,當中有一位有名的菩薩,就是維摩诘居士。維摩诘在小乘佛法興盛的時期,就已經開始講「菩薩乘」的大乘佛法。有一天,維摩诘生病了,釋迦牟尼佛想要派一個人去探病,就是派不出人來。凡是被佛點到名的人,都說他們不能去,接著還說一些曾經被維摩诘修理過的故事,說得都很精彩,他們被修理的主要原因,是維摩诘認為他們不可以只講小乘佛法,因而開導他們講大乘佛法。大家也覺得他講得很好,連迦葉尊者都無法反駁他的說教,從此他們就不敢再教小乘佛法了。

修行小乘的話,一般都是要出家的,出家生活比較單純、比較清淨,環境也比較好。但是醫事人員就沒有辦法修小乘,否則醫師工作就沒有辦法再做了。所以,醫事人員想要學佛,只能學「菩薩乘」,沒有別的路。

菩薩乘佛法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是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莊嚴佛土,即非莊嚴佛土,是名莊嚴佛土」,這個一定要懂。因為「是名什麼」的時候,是沒有相的,是有相又離相的,這樣子才能夠修「菩薩乘」。不然,會被五濁惡世的生、老、病、死困住,根本動彈不得,想要逍遙自在是不可能的,怎麼修行呢?但是當你懂得這個要點的時候,五濁惡世對你來講,根本沒有障礙,反而變成是你的工具,是可以運用、玩耍的材料。正如同我們上次提到的,你把這個「錢」的相拿掉了,你就不會被「錢」的相所煎熬,就能脫離了錢的牢籠,於是這個「錢」就變成是你的奴隸,而你是「錢」的主人。

相同的,如果你修「菩薩乘」的話,生、老、病、死對你而言,就不是捆綁你的牢籠,反而變成是你的玩具、你的工具,你可以主控這個生、老、病、死,這樣才是菩薩乘的修行。而五濁惡世對你來講,也不是什麼障礙了,而是被你拿來用的材料。

※菩薩乘要修「三摩缽提」

菩薩乘要怎麼修呢?要修「三摩缽提」。「三摩缽提」是幻觀法,這個幻觀法,有兩種修法:一種是把有相的東西,看成是幻化的、看成是「假」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脫離相了;另一種幻觀法是拿幻化的相來玩,既然是幻化的,那我就來創造幻化嘛!既然是如夢如幻,我就作夢來玩玩,愛做什麼夢,就創造什麼夢吧!這樣子也是「三摩缽提」。

我來念一下《圓覺經》裡面講「三摩缽提」是怎麼修的這一段。(威德自在品第七)經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喔!一講根、塵、識就把三界裡面的東西都包含了,也就是十二因緣全部都有了。「皆因幻化」,原來都是幻化的,他懂得都是幻化的。「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立刻制造各種幻的東西,既然富貴、生死都是幻的,世間的種種都是幻的,那我們就制造各種幻來玩玩。

其實這樣的起幻,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什麼狀況呢?就是在創造。科學其實也是創造,經濟發展也是,各種各類的學問都是在創造。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電磁學、衛星電訊、汽車、飛機,是怎麼生出來的?是幻化出來的!但是我們並不講幻化,都說是研究創造出來的。這些東西之所以能夠研究創造出來,以菩薩乘來說就是幻化;如果這個世界不是幻化的,是真實的,就不能變動,就不可能創造。「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所以他就創造變化,這就是「三摩缽提」的修行方法。「三摩缽提」嚴格來講,就是在起幻。

一般我們在讀經的時候,好像都會把「三摩缽提」特殊化,以為一定要演化、展現什麼神通,才是「三摩缽提」。這樣就把「三摩缽提」限制住了,實際上這個「三摩缽提」是大家都會的,大家都在創造東西。比如說,年輕男女結婚組成家庭,也是在創造啊!又比如說,慈濟功德會原先是沒有的,後來證嚴法師把它創造出來了!而基督教講得更好: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也對啊!這個世間本來就是幻化出來的,只是他們不講幻化這個名詞,而說是創造出來的。實際上創造就是幻化。

※菩薩隨時隨地都在創造

「三摩缽提」是菩薩最愛修的。菩薩一定要修的有空觀、中觀、假觀。「三摩缽提」就是假觀,這是菩薩最擅長修的。「三摩缽提」變化多端,可以創造的東西太多了,隨時隨地都在創造。原本創造是眾生的天性,可惜我們的文化裡面,大都在抑制我們的創造能力,是反其道而行的,以至於大家的本能並沒有好好的發揮。我們修行人如果能懂得這一點,就會知道怎麼去修「三摩缽提」、怎麼去行「菩薩道」了。

你如果把這個世界上的東西看成是真的、不斷地追求真,就會變成「小乘」;因為追求真的,就不是幻化的,也不是創造的。如果心裡面想要創造一個真的,那這個心就不對!如果這個「真的」是你創造的,那又怎麼會是真的呢?真的是不會變的,不會變的東西是不能創造的。所以,我們在求真的時候,很自然就會追到了佛性,我以前修行的時候,人家問我:如果在「真、善、美」裡,只能選擇一個來追求,你選擇哪一個?我說:我選「真」,我要的是「真」。

修行初期我的確在追求「真理」;最後追到哪裡去?就追到「佛性」、「本性」、「自性」,就會追到「本來面目」這裡!追是追到了,但並沒有在創造。一到了如來本性,喔!本來如此,沒有變化。而創造就不同了,創造是「無中生有」,編造出來的,不是講真理。

科學上的發明,都是科學家們創造出來的,這些創造的東西,也都讓我們覺得很有價值。有創造的想法就是修「三摩缽提」。我想醫事人員要學佛的話,只有一條路,就是修菩薩乘、修「三摩缽提」,要怎麼修呢?就是要去創造。

以創造的態度來面對生、老、病、死,你就會想出很多辦法,把這些生、老、病、死所有的病痛,包括死亡的臨終關懷等等,作一個妥善的對治:有可能是發明了一個新的醫術、也可能是改進了醫療的程序、或者是改善面對死亡的態度。我想這些都可以變成醫事人員運用的材料,也就是做為修行的材料。在創造的心態之下,這些材料不會變成一種痛苦、一種讓你受不了的苦惱──這個是最重要的、原則性的觀點。

※攀緣則為病的根本

《維摩诘所說經》就講到:什麼是病?病的根本是什麼?當然這個跟醫學的觀點是不一樣的,這是維摩诘的觀點。僅次於釋迦牟尼佛的維摩诘說:「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雲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從「十二因緣」來講,就是從「無明」一直攀緣下去,來到這個「有」的世界。就有了攀緣,就是有了病的根本。什麼叫攀緣呢?「有」的世界就是攀緣。我們如何去斷掉這個攀緣呢?經雲:「以無所得」來斷,「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什麼是二見?就是內見、外見,只要有攀緣就會有二見。那你要怎麼樣不攀緣呢?從「十二因緣」來講,就是逆著回來,只要逆回來就不攀緣啊!只要一回頭就不攀緣啊!但是光這樣還不夠,還會剩下攀「空」的緣,就是攀「本來面目」,這裡要講的就是連「本來面目」都不攀,這就是維摩诘所說的「無所得」,這個境界是很高的。

至於什麼是內見、外見?以我的解釋「外見」是被知的對象;「內見」就是攝心內證,如果逆回頭來,會攀到知覺者、本來面目,就是攀到了「空性」,攀到了「空性」,還不是佛,只是破了「無明」進了「本明」,那是修成了羅漢或辟支佛,他們都是修「空」的,他們還不是菩薩!菩薩是什麼狀況呢?菩薩是本來面目也不攀,也就是「能所雙超」。這樣就什麼都沒有了,就是無所得,就是不攀緣,不然還會有個「空病」。這裡什麼對象都沒有了,這樣才能把病的根本解決掉,才會沒有病。

至於實際上大家在面對那麼多的病人時,該怎麼辦呢?經雲:「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經雲:「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不為愛見所覆也。」起了一個大悲心,這個大悲心是愛見大悲,如果是起了這個愛見大悲,即應捨離。菩薩是斷除了這些塵相,沒有煩惱相的,而愛見大悲則是沒有除掉煩惱相,還是很煩惱,可是很有愛心。那麼他在工作的時候,面對眾多的病人會疲倦、煩惱,這個障礙也還需要克服。也就是對於生、老、病、死,他有疲厭,如果能夠離愛見大悲,就不會有疲倦、厭煩,這樣的情緒自動就不會生起。「在在所生」每起了一個想法、作法都不會受愛見大悲所縛,不會被關到監牢裡面。如果你自己都被關在監牢裡面,你怎麼救別人?救來救去,還不是關在一起?

※在沒有自縛的狀況下去救人

經文:「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能解彼縛」你自己被綁起來,怎麼幫別人解縛?在沒有自縛的狀況下去救人,這才說得通嘛!愛見大悲,會把人關到監牢裡面,把人綁起來了。經文:「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已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殖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以愛見大悲做了許多事,這樣子做是做了,還是被綁。不以愛見大悲,才能解,「解」就是跳出牢籠,一開始就是要跳出生、老、病、死的牢籠。

怎麼解呢?就是去玩!這些「相」都變成你的工具、你的玩具,可以去玩、去創造。自由自在地去創造,沒有拘束。你也知道你所創造的東西,都是幻化的,所以也不在乎這些東西是真的、假的,反正都是幻化的,就不用去考慮真假,如果你要追求「真」,那就不是在修「三摩缽提」,真如佛性本來如此,本來如此就是沒有創造。醫事人員若要修行,就要修「三摩缽提」,懂得這個世間本來就是幻化、有相的,但是不要被這些幻化的相所捆綁住,要跳脫出來。這樣子既可以做好醫事人員的工作,同時又可以修行。工作和修行合一,醫事人員如何學佛?就是這樣子學!

講到這裡,我想再多說明一下,菩薩為什麼那麼喜歡創造?為什麼創造得那麼有勁?這些菩薩創造的動力是什麼呢?《圓覺經》上說:「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他們都是靠著無始以來的清淨願力來推動的。那麼什麼東西可以把我們的願力引導出來?就是「願望」!我們如果有了願望——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這個「願力」就會被引導出來了;而能夠把願望達成就是創造。願望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可惜我們的教育文化裡面沒有,以至於把我們限制了,不敢有願望,覺得願望是夢想、做不到的、不可能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你的「無始清淨願力」是起不了作用的,當你認為:管他可不可能,我就是要達到!那麼你的願力就會被激發出來,這樣的願力大得不得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所造的,不是蓋一個房子,而是創造出一個世界。世界都可以創造出來,何況是我們小小的願望,所以這個力量太強了。每個人都不應該把這個潛力埋沒掉,你只要把它打開來,它就能把你的潛力激發出來,完成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譬如說,以前哪裡有飛機啊?根本都不可能的嘛!當懷特兄弟把飛機發明成功之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都證明想要把密度這麼大的東西,讓它飛起來,簡直是瘋子才會這麼想!這個話才講沒幾年,飛機就飛上天了。你認為不可能,它偏偏就是變為可能,這個世界一直都是這個樣子。而且,能讓這個世界這麼豐富、多采多姿,全都是靠我們的創造,否則世界是很無趣的。

醫事人員在生老病死最激烈的環境當中,千萬不要被生老病死的相所壓垮,若修「三摩缽提」你就是菩薩。因此你就一面工作,一面還可以修行。工作和修行合一,不是最美滿的嗎?好!這個題目就講到這裡。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

【現場問答】

問:我曾經參加過老師的禅修班,照老師所說的,我們是在追求佛性,像這樣的學佛,是不是「小乘」?

答:不!禅修要「一心三觀」,其中的「假觀」就是「三摩缽提」,我所講的前面有一半是外修,外修和「三摩缽提」的「假觀」是相通的東西。

問:所以這裡面是包含了菩薩乘的?

答:是包含了的。

問:佛法普遍了之後,大家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的大師。我們可以到處去接觸、去摸索。我們怎麼知道要怎麼修呢?

答:你的問題是:這麼多宗派、這麼多大師,到底要怎麼修呢?只要你找到的是你的「自性佛」就對了。而要找到自性佛,一定要夠真誠,只要真心誠意地找,就一定找得到。所謂「皈依」,就是皈依自性佛。因此你根本不用擔心,因為找到的是你真正的自己。

問:我們都知道要破除「貪、嗔、癡」,這些無始以來的習氣要改,但非常不容易,要靠自力來修行,發現困難很多。我認為應該藉助他力,這個「他力」希望老師能開示一下。

答:大家來這裡聽我演講,我如果讓你們的想法有所修正,或者你們原先覺得不明了的地方,經過我講了之後,你們明了了,這個就是「他力」。

但是,我曉得你想要的「他力」,好像還超過這一層意思。那個「他力」是在實踐上的「他力」。你在這裡聽講,所得到的了解,事實上也是某種程度上的開悟,影響很大的。很多時候就是觀念一轉過來,就整個都改觀了。

所以,這樣子的開示,能使人有某種程度的開悟,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他力」。能把一些錯誤的、模糊不清的觀念,在很短的時間內厘清,好處是非常大的。

再來就是要去實踐,光了解是不夠的;而想實踐的話,就是要修行。在這裡的四場演講,我並沒有涉及修行的實際問題,可是我在「普德精捨」有教如何修行,所以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他自動會去找的,難道還要別人推你一把嗎?

修行主要是修「心要」,整個「心要」是一個功課。差不多每天要做一個小時又十分鐘,有了那樣的鍛煉才能修行成功。當然,有的人是不需要功課的,只要聽一聽就會自己做了,這樣子的人可能就是所謂的上根上器的人,他就不需要什麼法本、什麼修行的「心要」了,但是一般人不行。「心要」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我的師父交給我的,整個修行成道的次序都在裡頭。我們曾經問過他老人家:老莊的境界跟佛教經典裡的境界有什麼不同?我的師父說: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老莊(道家)的那些東西跟佛法是相同的,可是他們沒有一個鍛煉的功課,所以要修行成功不容易。他老人家教的東西,就是有這麼一個課程。這個是要鍛煉的,我只是選「一心三觀」裡的「假觀」來說,其實那是有一整套的。有了這些課程才能夠鍛煉,每天持續不斷地鍛煉才會進步啊!

至於要選什麼法門,這麼多的大師,要怎麼選?你要用你的Feeling去選,合你的心,能夠得到啟發,就可以啦!天下有這麼多大師,你正好有機緣碰到了,那就繼續啊!如果是聽過後不滿足,感覺找得不對,就再換嘛!你自己應該曉得對還是不對啊!也許剛開始覺得對,後來又覺得不對,那就換啊!一個正直的修行人是不綁人的,如果說你跟我學了之後就不能脫離,這個是黑社會的作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正修行人不可以綁人,也不能被綁。綁人者跟被綁者,都不是真正的正修行者。

皈依的意義,就是皈依你的「自性佛」,也就是皈依自己真正的「真我」,這樣我才能教你,不然我不知道怎麼教你。至於我的角色是什麼?我就是善知識啊!很多地方跟大師學了以後,弟子就變成了奴才,那是不對的!如果發現這個狀況,就不要去了。能夠讓你清楚明白的,能夠讓你學到東西的,就可以跟他學,一定要保持自由之身。

問:我們有一個醫師,研究人在入定狀態時,生理是什麼狀況?起因是西藏很多修行者,修到某種程度時,就有所謂的「拙火」實驗,能在冰天雪地裡打坐;能靠自己的功力,把濕的毛毯烘干,用這種方法來證明他的功力。我們希望平常就有佛性的表現,不只在行為上能夠表現得很好,是否在生理上也能有什麼改變?

答:我覺得我的生理有很多地方都改變了。從醫學上可以看得出來的,我覺得我的記憶力比以前好很多;「拙火」的事情我也有過,但是你要曉得那是「三摩缽提」當中的一種,也是一種創造,這個也是特異功能當中的一種,但這種能力不是像科學的東西那樣,每次做一定都做得出來,它有時會自動消失的。這樣的狀況是跟身體有關系,但是它又跟修行的境界有關,所以並不適合跟大家講。至於「拙火」很多人有過,也講得很多,我可以說明一下:「拙火」做得最好的時候,就像是日落,夕陽西下,非常的紅,在海邊看不到,應該是在一片草原或者是沙漠,太陽有一小部份已在地平線下了,紅紅的太陽即將落向西方,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方向,你看阿彌陀佛不就是紅紅的嗎?死亡時要往生西方,就是要往西方看,跟這個「拙火」都有關系。

以前,當我的日輪出來的時候,我要誰發熱,誰就發熱。對我來講很簡單,我只要把日輪調一下就好了,只是這樣子而已,沒什麼!這樣子能證明什麼?修行修到什麼程度?只是證明你會修「假觀」,還不叫修成。因為那個東西是創造出來的,所以那樣子還不算成道。會拙火的境界有兩種,一個是日輪,一個是月輪。月輪是代表「水」,日輪是代表「火」。這個道家都懂的,他們叫它為「坎、離」,「坎」為水;「離」為火。只有火,沒有水,就會燥,所以他們都懂得要水火相濟。這樣你的肉體就會起變化,很舒服的。一直保持這個狀況,沈迷在日輪、月輪的境界當中,就是修「假觀」修出來的。

唐朝有個詩人叫寒山子,他說: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說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他心中的月輪。日輪、月輪都是在「名色」的世界裡。當然它跟身體有關系,一有這個東西以後,肉體就會不一樣,會起變化,當然西醫是碰不到這個范圍,當日輪、月輪迭在一起的時候,就變成「日蝕」的景觀,這些東西都很好玩的。但是,你如果執著這些相就不能解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這種相當成不得了,這個修行者就完蛋了,就掉進這種「相」的牢籠裡。這種牢籠我是不進去的,不是不要它,而是把它當做是我的工具。

我知道很多人一有這個東西,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是大師了,就放放光,然後就收錢了。這些東西十幾年前,我早就有了,我沒有著相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我學科學。這些東西出來了,我還是照樣把它當作我觀察的「相」,我沒有把它當作多了不起的東西。說來說去,學科學對我修行實在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特異的現象,有保持幾個月或一年的,後來就消失了,有些人一消失,就自己覺得程度差了,但我沒有這樣想,反而覺得進步了。當然,這個東西別人有,你沒有,吹牛給你聽的時候,你就會羨慕得很。我這樣有經歷,也有免疫力。有的修行者會以為是不是要經過這樣的考試?我卻覺得這樣是很著相的,就像大專聯考會妨礙我們的教育一樣,那樣子是會妨礙我們修行的。

還有「生、死」是怎麼一回事?「死」就是「名色」以上脫離了六入,也就是離開了這個身體,人就死了,沒有什麼特別。昏死了之後又活過來,是靈魂又回來了,就是「名色」以上的東西又回來了,跟「六入」又接在一起了。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跟接電腦一樣,要把它連線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從「十二因緣」來看,很多現象都很簡單,不是那麼難以了解的。

問:是不是每一個修行者,修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有捨利子?捨利子是不是像膽結石的那種構造?我發覺很多人都很執著那個捨利子。

答:一般人講的捨利子,是人死後,火化所燒出來的一些比較硬的結晶。那麼佛要講的「捨利子」是不是這個東西呢?跟這個有一點關系,但不是全部。因為所有的佛法,都是一個象征,一個比喻,真正的東西是講不出來的。所以,捨利子也是一種比喻,它比喻我們的「金剛心」。「金剛心」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它已經不被知了,你連思議也思議不及了,它當然就不可能壞,捨利子是要比喻這個的。那麼燒出捨利子代表著什麼呢?就是要暗示我們有「金剛心」。用骨灰裡火化出來的比較硬的結晶,來暗示我們有「金剛心」。現在的人就是執著在這個比喻,就像以手指月,大家竟都把手當作月了,這不就錯了嗎?對於釋迦牟尼佛創造出「捨利子」的講法,我是非常地感動的,而且認為這應該是「金剛心」的代表。

 

上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理性與感性
下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十二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