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朝陽佑順寺第二屆(2011)佛教文化夏令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朝陽佑順寺第二屆(2011)佛教文化夏令營

寬運法師早齋過堂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

今天早上八點半鐘我們將舉行「閉營儀式」;在這閉營之前,我心裡頭還是有幾句勉勵的話,想要跟大家說一說。我們都知道釋迦佛在出家成道之前,是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他因感悟人生的無常決心出家修道,他的父親淨飯王原本一心希望他將來能繼承自己的王位,可是用盡一切方法都不能令王子回心轉意,所以內心非常的難過與不捨;由於父王一直苦苦哀求,於是悉達多太子向他提出了「四事」,也就是四個問題,如果父王都能為他一一解答的話,他就不離開皇宮出家去了。這四個問題就是:「人能不能不老?能不能不病?能不能不死?能不能不愛別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了。

我們沒有人能夠不老,而且青春轉眼即逝,所謂「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這是朱熹《偶成》詩中非常有名的詩句,就是說,我們少年易老,但學業難成,所以勸勉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古語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說的正是同樣道理;我們每一寸的光陰都不能輕視,我們要珍惜每一個時刻、每一個機會,因為這少年是很容易老的,春去秋來,寒暑交迭,不覺轉眼之間就人到中年、人到老年了,所以說「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昨日池塘裡好像還是春意盎然的美夢,但是不知不覺地、今朝階前的梧桐葉卻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了;時間不知在什麼時候俏俏地溜走了,所以大家要珍惜眼前這美好的光陰,因為它一去永不復返。

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都不能不老?當然是不可能的!

跟著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能不能不病?我們昨天有幾位同學,因為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加上這幾天的運動量比較大,而且晚上還要拜願,可能有點不適應,所以有輕微不適的現象,這大概跟個人的體質有關,所以我們平時要吃五谷雜糧,飲食均衡,而且要多做運動,以鍛煉體魄並增強抵抗力;然而,我們這個「假身」(也就是「色身」)畢竟是由四大(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的,又怎能夠不病呢?所以這個病是必然的,每個人都難免會病,每個人都逃避不了。但既然我們這個身體,會老、會病,所以我們就更加要「借假修真」。這樣才不致辜負今生。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死」,誰也不能避免,這是確確切切的事實;但是我們中國人很忌諱說「死」。記得民國初年的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詩集《野草》裡的一篇文章(〈立論〉)中,有一個故事,寫得非常生動,而且喻意深刻:「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如果我們既不願意說謊,也不想遭打──得怎麼說呢?

在世俗中,一般人給人家許願,都希望他將來做大官、發大財、大富大貴,這主人家願意聽,而且聽了就高興。我們眾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求富貴、求長壽,也就是求福、求祿,但是很少人會深一層的去想,「人能不死」嗎?死的時候能把金錢、名譽、地位等等帶走嗎?所以,淨飯王當然是無法給太子滿意的答案。

最後,還有「不愛別離」,就是相愛的人能不能不分開?即使是最親愛的人,盡管你如何的捨不得、如何的放不下,都會因死亡而有分離的一天,怎麼能不分開呢?我們的業要自己了,正如地藏經說:至親不能受;無論我們多麼愛惜自己這身體,我們的生命都不可能是永久的;我們的生命其實只是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會塵歸塵,土歸土,無聲無息地死去。所以佛教裡說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生、住、異、滅」;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滅,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好像我們今次夏令營,大家彼此之間,緣深的話,將來,也許是明年的夏天,我們會再一次在佑順寺相聚;如果緣淺的話,就只有這麼一面之緣,過了明天我們彼此各散東西,誰也不能把這「無常」留住;即使我們感到依依不捨,最後還是會別離的;但我們何時何地會再相逢呢?就正如弘一律師離開青島湛山寺所說的一樣,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裡再見吧。

當然,我們現在很多人只願求生,不願求死,很忌諱死,亦不想談死的問題,但是「黃泉路上無老少」,不能說我們年輕,死亡距離我們還是很遠,我們就可以不死;我們將來終有一日會離開這個塵世,所以說,人人都會死,人人都離不開生、老、病、死的問題;人人都逃不過「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乃至種種的無量諸苦──這就是人生的真相;不會因為信不信佛,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信不信都沒有影響,只是你信佛、學佛了,就能找到開啟「生命的鑰匙」、找到了「智慧」、找到了離苦得樂的「秘方」;所以大家來參加佑順寺的夏令營,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得到一個入門的方法。

我經常說,佛教最大的智慧就是教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命,所以這個「管好生命」確實是一個大學問。希望大家珍惜今次親身體驗佛法與寺廟生活的機會,那怕是一粒佛法種子的播下,在大家的八識田中將來都會開花、結果,如果今生不能結果的話,在「龍華三會」(注)的時候,希望大家都是第一批得到授記將來成佛的人。

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在於「了生脫死」,而真正的解脫必須透過「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實踐,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當三毒徹底清除的時候,我們成佛就有希望了。今天下午還有「三皈依」儀式,大家如果覺得緣到了,非常歡喜大家參加,如果緣還沒到有,也就隨緣吧。我們佛教說「方便隨緣,隨緣方便」,就看大家的發心,發心大將來成就就大,這個我們不勉強,看大家的造化,看大家的因緣,只要大家歡喜──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一個歡喜的心。好了,我們現在結齋。

注釋

注:龍華三會:指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道之三會說法。又稱龍華會、龍華三庭、彌勒三會、慈尊三會。略稱龍華。乃佛陀入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另有說五十七億六千萬歲、五十六億萬歲者),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坐於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正等覺,前後三次說法。於昔時釋迦牟尼佛之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會時,以上、中、下三根之別,悉可得道。

據《菩薩處胎經》卷二「三世等品」所載,龍華三會中,第一會說法度眾九十六億,乃受釋尊之五戒者;第二會度眾九十四億,乃受持三歸者;第三會度眾九十二億,乃一稱南無佛者。然於《賢愚經》卷十二〈波婆梨品〉、《大智度論》卷三等所載之三會度眾人數則略有出入。

古來即盛行願於彌勒佛出世時再生人間、逢遇三會之說法,如《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舉出宋明皇帝初造《龍華誓願文》、京師諸邑造《彌勒像三會記》、《齊竟陵文宣王龍華會記》等。又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十二月比丘僧欣造立之《彌勒像光背銘》,即記載彌勒出現之時,其願再生人間成為王侯、參預龍華之說法;具此種造像銘之佛像,後世亦留傳不少。

此外,供養彌勒佛之法會及灌佛會,亦稱為龍華會。據《荊楚歲時記》「龍華會」條載,四月八日諸寺備辦種種齋食,以五香水浴佛作龍華會,以象征彌勒之下生。

 

 

上一篇:寬運法師:清涼風 清涼月──夏日炎炎話清涼
下一篇:雪漠:談談“無二無別”的證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