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廿章 持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十章  持戒       

            
   一              雜  八三八(八二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比丘!何等為學戒隨福利?謂大師為諸聲聞制戒,所謂攝僧,極攝僧,不信者信,信者增其信,調伏惡人,慚愧者得樂住,現法防護有漏,未來得正對治,令梵行久住。

   二                  增  四○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來與諸比丘說禁戒。雲何為十?所謂承事聖眾;和合將順;安隱聖眾;降伏惡人;使諸慚愧比丘不令有惱;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於現法中得盡有漏,亦令後世諸漏之病皆悉除盡;復令正法得久住世;常念思惟當何方便正法久存。是謂,比丘!十法功德,如來與諸比丘而說禁戒。

   三              雜  六三八(六二四)

  郁低迦白佛:「我今雲何淨其初業,修習梵行?」

  佛告郁低迦:「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

    【法義分享】

◎前面兩節都提到制戒的目的。

◎戒律真正的目的:是要協助你減少惡緣、增加善緣--有助於身心安詳而修定--進而止觀雙運開智慧。

   四              雜  六四二(六二八)

  「何故如來、應、等正覺所見,為諸比丘說聖戒,不斷、不缺……乃至智者所歎、所不憎惡?」

  尊者阿難語優陀夷:「為修四念處故。」……

   五                  中  一七九

  物主!雲何不善戒耶?不善身行,不善口、意行,是謂不善戒。物主!此不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雲何為心?若心有欲、有恚、有癡,當知不善戒從是心生。

  物主!雲何善戒耶?善身業,善口、意業,是謂善戒。物主!此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雲何為心?若心無欲、無恚、無癡,當知善戒從是心生。

    【法義分享】

◎所有戒律的精神總則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秉持的是「良心、本性」,具體展現的是「慈悲、愛心」。有了善緣當基礎,就比較容易進行「自淨其意」。

   六             雜  一○六一(一○ 七三)

 

  多迦羅、栴檀,優缽羅、末利,      栴檀等諸香,所熏少分限,

  如是比諸香,戒香最為上!        唯有戒德香,流熏上升天。

   七             雜  一○二七(一○ 三九)

  淳陀!何等為白法、白報,……乃至執以不執,亦得清淨?謂有人不殺生,離殺生,捨刀杖,慚愧,悲念一切眾生。不偷盜,遠離偷盜,與者取,不與不取,淨心不貪。離於邪YIN,若父母護,……乃至授一花鬘者,悉不強干起於邪YIN。離於妄語,審谛實說。遠離兩舌,不傳此向彼,傳彼向此,共相破壞,離者令和,和者隨喜。遠離惡口,不剛強,多人樂其所說。離於壞語,谛說、時說、實說、義說、法說、見說。離於貪欲,不於他財、他眾具作己有想,而生貪著。離於瞋恚,不作是念:撾打縛殺,為作眾難。正見成就,不顛倒見:有施、有報、有福,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世阿羅漢於此世他世現法自知作證……乃至觸與不觸,皆悉清淨。

    【法義分享】

◎眾生常會用自己的好惡、自己的框框來當標准,然後去衡量別人是否「犯戒」、是否「如法」。那都是無明與我慢。

◎戒律是用來規范自己,不是拿去衡量檢驗別人。

◎要持戒律的精神原則,不要持死的戒條、戒相。但這要有智慧。

◎若戒禁取結沒有破除,眾生就容易被戒條戒相所束縛。

   八             雜  一○四七(一○ 五九)

  謂不殺生,教人不殺,口常贊歎不殺功德,見不殺者心隨歡喜;……乃至自行正見,教人令行,亦常贊歎正見功德,見人行者心隨歡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鐵槍鑽空,身壞命終,上生天上。

 

 

上一篇: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九章 正知正見
下一篇:盧志丹居士:遠離惡友少煩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