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動兒童中國文化導讀
南懷瑾先生在全球華人社會推動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是1997年王財貴博士在台灣提倡兒童讀經後開始的。
王財貴是國學大師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現任國立台中師范學院語文教育系的副教授。王財貴博士從1994年起就在台灣提倡兒童讀經,到處奔走講演,希望以中國文化寶典開啟兒童的純潔心靈,讓他們從小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優美人格的良好基礎,繼承中國文化傳統,在不知不覺中識字、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養人格。多年來,王財貴博士傾心傾力地為社會淨化、人性升華的理想而默默耕耘。然而,在當今這個金錢至上、人欲橫流的社會,他常有孤掌難鳴之感,兒童讀經推展緩慢,始終難成氣候。此時,他最需要的是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呼吁帶領,將兒童讀經推向更廣闊社會階層和更深入的教育領域。
這樣一位長者終於出現了。南先生得知王財貴提倡兒童讀經後,立刻予以熱情的支持,這正符合重整中國文化斷層的理念。兒童讀經為培養下一代,傳遞中國文化薪火,找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途徑。1997年秋,南懷瑾把王財貴博士請到香港,舉行一次公開講演,講述他的理念,介紹指導兒童讀經的具體做法。然後,南先生又將推動兒童讀經活動作為他領導的國際文教基金會的一項長期任務,由李真吾女士具體負責兒童讀經的組織工作。
率先響應國際文教基金會的倡導的是台北薇閣學校。這所私立學校在台北以其高質素的教學聞名,薇閣學校從幼兒園的四歲小班和五歲大班起就都設有兒童中國文化導讀課程,讓孩子背誦四書五經等文化經典。這個學校的學生在讀經後,不僅增加了識字和詞匯量,提高了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且人格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比較懂事,不與人計較,懂得體諒他人,具有反省精神,易於接受他人批評,容易靜下心來,具有羞愧心,能夠自我規范,愛整潔,守秩序。
此後,越來越多的家庭、社區和學校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而且成效顯著。例如,台中縣大裡市崇光國小六年級四班,從四年級開始讀經,兩年後全班面貌徹底改變。這個班級開展讀經後,在整潔比賽、秩序比賽等團體競賽中,幾乎每次都拿全校第一;作文比賽、朗誦比賽、學科評比也都名列前茅。目前,台灣參與讀經活動的少年兒童已從最初的1000人增加到80多萬人。
香港的兒童讀經活動起步較早。1997年6月,天平兒童基礎教育中心的主持人陳鴻遠律師從國際文教基金會聽到介紹後,就開辦了第一個“經典文學誦讀樂園”課程,招收一到四年級的小學生,每個星期到中心上課一個半小時,誦讀《論語》、《大學》、唐詩、《三字經》等中國古代經典。由於課程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中文水准,而且改善了他們的氣質和行為,獲得家長和教師的贊同。天平中心不僅自己開展讀經活動,而且逐漸向香港其它教育機構推廣。他們協助九龍的伍華小學和馬鞍山的泰白紀念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兒童讀經活動,為他們提供教育大綱和免費培訓師資。目前這兩個學校的讀經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盡管在這個華洋雜處的前英國殖民地,推動中國文化殊非易事,但經過三、四年的努力,讀經活動正從天平兒童基礎教育中心擴展到香港社會。特區政府教育署的總督學在考察了天平中心的讀經課程後頗為欣賞,主動向其它學校推介。目前,不僅保良局屬下的各個學校開展了讀經活動,而且天主教會所屬的各校也在課外開設朗讀中國文化經典的課程。據保守估計,全香港已有3000到4000名學生投入了兒童讀經活動。這個曾經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開始露出中國文化復興的盎然春意。
四 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推廣
1997年秋,國內拉開了推廣活動的序曲,首先是國際文教基金會李真吾、郭姮妟等直接到國內各省演講,積極倡導“兒童中國文化經典導讀”。此外,在南懷瑾先生的支持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也組織開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
1997年10月,王財貴博士在香港公開講演後,又與國際文教基金會李真吾、劉雨虹、周勳男等一行人就前往海南島,在那裡首先開始兒童中國文化導讀在國內的推廣試點。第二年的早春,李真吾、郭姮妟母女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趙海英博士等再次往赴各地,開始了“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播種工作。李真吾女士母女倆都是學教育的,郭姮妟先後獲得美國紐約大學金融與國際貿易雙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 她畢業後先後在一家美國投資銀行和法國裡昂投資銀行在香港的機構工作,為了推廣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毅然辭去了銀行的高薪職位,與母親一道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他們在六個月裡到過天津、北京、青島、煙台、連雲港、上海、武漢、雲南、蘭州等地。他們的足跡還深入到貧困山區和偏遠邊陲。
天津是國際文教基金會大陸推廣的第一站,也是國內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裡程碑式的起點。天津河西區的副區長張俊芳說:“中央正在提倡素質教育,我們抓教育有了目標,卻苦於沒有能夠落實的方法。 現在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帶來了經驗,與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完全吻合的。”1998年4月,在河西區舉行的第一場演講會就來了30多位校長。 他們聽完演講後熱情高漲,紛紛要求作為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試點。最後,區政府選了10所小學、幼兒園作為第一批單位,實驗期為三年。一年半後,參加實驗的單位增加到14個,參加人數近萬人。上至區長、教育中心主任,下至校長、老師,層層領導重視,社區教育中心指派專職人員負責,並制定階段性的實施計劃。學校將每天誦讀的20分鐘排入課表,每天對誦讀情況有檢查、有紀錄。學生各方面素質提高的事例比比皆是。河西區先後舉行了兩次兒童導讀活動展示會,並邀請台灣讀經兒童同台表演。他們還專門編印了《河西區中國古代經典導讀實驗成果集》。四年來, 這個區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開展得扎扎實實,生動活潑,持續有效。
武漢是全國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推廣的中心。1998年,在各方面的期盼下,武漢成立了大方兒童中西文化導讀推廣中心,全面宣傳國際文教基金會倡導的導讀理念,系統挖掘整理經典文化教育的各項領域,涉及中文經典、西方經典、經典音樂與樂教、胎教、兒童禮儀、兒童身心鍛煉、兒童開發智能系列教程、師資培訓、經典文化講座(中國文化與經營管理、中國文化與世界未來趨勢、文化產業與中國文化戰略)等。推廣中心武漢大學的留法博士余一彥教授幾年來也一直在全國義務演講,並拿出了僅有的積蓄支持導讀的推廣與教學,在這個汲汲於功利、熱衷於炒做宣傳的時代,為了文化的傳續而不為名利所動,猶如濁流中的清泉,足以代表為文化而奉獻的新文化一代。
推廣中心一向以低調務實的精神,投入所有的人力和資金,將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火種傳播到全國各地,還負責向全國各地開展導讀的貧困學校、希望小學贈送導讀課本。他們積累了大量的推廣、教學經驗,始終引領全國導讀推廣的前沿。該中心正在籌備建設全國一流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教學基地,向各地有志於望子成龍的家長伸出了真誠的手。
兒童中西文化導讀推廣中心的主要教材有由南先生指導、郭姮妟負責,選編的兒童中西文化導讀系列(含成人)教材。包括《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孝經》、《千字文》、《孟子》、《詩經》、《易經》、《菜根譚》、《幼學瓊林》、《黃帝內經》、《藥性賦》、《禮記》、唐詩、詞曲選等古代文化經典,分成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共十二冊單行本和相應的合訂本,約三到四年可以學完。由郭姮妟選編的《兒童西方文化導讀》教材在台灣省獲得讀經教材一等獎。
鑒於導讀的理念還將會影響到更多的教育或其它領域。國際文教基金會還成立了兒童智能開發中心,並與華東師大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在師大附屬的幼兒園、小學進行實驗教學。1999年8月,雙方聯合進行兒童中國文化導讀與潛能開發績效實驗。他們選取上海2所幼兒園和4所小學中的幾個班級為實驗班級,並選定了平行相關的對照班級。對實驗班級實行了兩個學期的經典導讀訓練,分別對他們在識字量、記憶力、注意力、智商和人格等五方面的指針進行實驗前後差異、對照班和實驗班之間差異的比較和檢驗,作出研究報告。 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對於同時提高兒童的識字量、記憶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 最明顯的效果是增加識字量。每天誦讀15-20分鐘的華東師大幼兒園實驗班的大班兒童,平均識字比對照班的兒童多129.92個。寶山實驗小學二年級實驗班的學生比對照班平均多識字289.15個。可以說這些實驗已經觸及了一個巨大冰山的一角。
1999年起,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大方文教開始邀請王財貴博士到全國各地巡回演講。當年10月,武漢市教委通知市區400多所學校的校長、骨干教師參加,會後有數十所小學陸續開展,形成一個高潮。王教授每年在各地的巡回演講極大促進了導讀進程。
在南老師的家鄉溫州,劉煜瑞、吳震東和南小舜先生創立了“紹南文化心”,積極推廣兒童中國文化導讀。2000年9月17日,溫州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委員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溫州古詩文朗誦音樂會”,300名兒童登台朗誦《大學》等古代經典。12月17日,又舉辦了“小狀元比賽”,溫州市和附近樂清、泰順等縣的300名兒童參加了背誦《大學》等7個科目的比賽。2001年3月,該中心邀請余一彥博士到溫州一帶巡回演講,推廣兒童讀經,聽講的師生和教育管理干部約有4千人。
李真吾母女和趙海英博士曾去廣東連州山區推廣。許多鄉村教師跋涉了五、六個小時、翻山越嶺來聽講演,為的是給當地學生帶回外界的學習訊息。這個山區每個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只有400元人民幣,但他們毫不遲疑地購買導讀課本。因為這裡的孩子讀書認真,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他們知道唯一能走出這窮鄉僻壤,到外地去謀求發展的就只有讀書這條路。河南長垣縣馬野村希望小學是一對農民夫婦辦的民辦小學,校長馬文仲還是一位全身癱瘓的殘疾人。但他們堅持帶領全校200個學生開展導讀活動已經二年了。學生們已經背完了《三字經》、《孝經》、《弟子規》和近百首唐詩。
目前,由國際文教基金會和武漢大方推動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在全國各地普遍展開。各地開展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 既有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有組織、有計劃開展的,也有公立、私立學校自發加入的,還有志願者自辦的大小義務教學班。在武漢、天津、上海、北京、南京、重慶、成都、深圳、廣州、濟南、淄博、鄭州、漯河、南寧、桂林、長沙、株洲、福州、廈門、海口、蘭州、烏魯木齊、沈陽、長春、大連、連雲港、昆明、貴州、西安、杭州、溫州等地,甚至遠到內蒙古的巴盟都有。全國國內29個省市直接參加讀經的少年兒童已達200多萬人,受影響的成年人超過700萬人。
五、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組織扶助農村貧困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而聞名於世。1997年10月,“希望工程”經過近十年的歷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先的目標大致已經達到,需要提出更高的戰略目標。此時,南懷瑾先生向徐永光先生推薦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徐先生認為這是一項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道德文化修養的新的希望工程,遂將其定名為“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
1998年初,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決定推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組織孩子每天用15-20分鐘的時間來誦讀中國傳統古詩文中的經典之作,用經典來充實、開發孩子們記憶力的黃金時代,讓中華文化在新一代中國人中傳承。徐永光認為:指導兒童誦讀中國古代詩文經典的意義,一是在於開發記憶力,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文化准備;二是打好語言文字功底,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會寫文章,其原因是語文基礎差。中國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學習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幼時背熟。三是獲得熏陶和修養。古詩文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如“天下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這些積極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此成立了“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全國組織委員會,由青年學者陳越光先生擔任主任,負責落實全國兒童讀經的組織推廣工作。
1998年2月18日,組委會開始在北京、湖北的1500名小孩中進行三個月的試點工作,以便取得經驗,全面推廣。試點單位包括農村貧困地區小學、城鄉結合部小學,城市普通小學、高校附屬小學、民辦學校、幼兒園和文化背景較好的街道社區等7種類型。試點單位的大多數教師和家長從孩子們的變化中親眼看到,讀經不但能在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方面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於孩子的人格發育,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進行的評估結果顯示:94?2%的家長和100%的教師認為,誦讀古代文化經典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試點成功後,1998年6月,“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激活。組委會向全國青少年提出“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口號,確定以“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生受益”的方針指導兒童讀經。他們原先指定的計劃,是開展10年,組織全國的100萬孩子參加,但活動一開展,發展速度大大超出預料。最初是學校的熱情比教育主管部門高;家長的熱情比老師高;農村學校的熱情比城市學校高。後來,各地的學生、家長、教師和地方政府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這項文化重整工程。廣東廉江市“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成為青少年的自覺行動,全市490所中小學的近4萬名學生積極參加。湖北羅田縣實驗小學利用校內閉路電視,開辦《古詩文導讀》專題節目,每天向全校播送10分鐘,時間一到,全校2800名學生便與主持人一起齊聲朗讀起來。河南尚義縣副縣長劉善修稱,“古詩文誦讀工程是構築新的希望工程,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就容易卻艱辛。”山西右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縣委書記高厚說,“與物質貧困相比,精神的貧困更為可怕。古詩文誦讀工程可以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長大後為富民強縣作出貢獻。”
文化導讀工程在各地鋪開後,效果是顯著的。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在參加導讀後,已能閱讀《資治通鑒》,流利地說講英文和大量背誦莎士比亞英文原著。北京21世紀實驗學校發現,孩子形成背誦習慣以後,往往更喜歡背誦那些稍長一點,一氣呵成的詩文。像《陋室銘》這樣的文章,小孩子往往用二三十分鐘就能背下來。家長起初比較多地著重於開發孩子的記憶能力,後來家長發現參加活動後,孩子們的語言文字能力大大提高,下筆成文,出口成章。在許多地方,小學生每天誦讀20分鐘,堅持3年後就能背誦10萬字經典,超過大學中文系本科生的背誦量。更重要的是家長越到後來越看到,孩子在經典古詩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氣質也提高了,就是蘇轼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許多家長和老師來信,對於孩子們把誦讀的內容舉一反三地用於現實生活,都感到非常意外,非常驚喜。如一所私立學校有個男孩子,由於家庭富裕,從小嬌生慣養,平常在家裡什麼活都不做。學校開展讀經活動後,孩子居然主動在家掃地。媽媽覺得不可思議,問他怎麼想起掃地來了。孩子用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2000年3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美國朗訊科技基金會、國際青年基金會在北京聯合搞了一次“古文誦讀──城鄉手拉手”行動。當外國友人走進學校,看到成千成百的小學生大聲背誦《論語》、《老子》和唐詩、宋詞時,他們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說:“雖然聽不懂內容,但從孩子們的神情上感覺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力量。”
1998年9月28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台灣薇閣學校、澳門中華教育總會在北京共同舉辦了“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四地少年文化交流活動”。14個台港澳的孩子與50個北京孩子參加了這次交流活動,增進了孩子們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情。1999年春節,在北京音樂廳舉辦10場“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北京8所小學的500名孩子與藝術家同台表演,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等欣賞了朗誦會,對兒童讀經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2000年12月,“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全國組委會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行表彰大會,16個省區的50個單位和150名個人獲得表彰。文化導讀活動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不僅在中國內陸及港澳台推展,而且波及到東南亞、北美、歐洲的華人社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荷蘭的中文學校都開展了兒童讀經活動。馬來西亞的兒童讀經是從1998年底開始推動的。南先生請王財貴博士去那裡演講,引發當地華人社區留意兒童讀經活動。他們還專門組織兒童讀經考察團到台灣取經。目前,當地有數千兒童參與了讀經活動。1998年7月,南先生安排王財貴博士到美國舉行專題演講,帶動了美國的讀經活動。楊定一、王瑞華夫婦積極奔走籌備支持。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童振邦極力將活動推廣到所屬六州的中文學校,德州、加州等地區也都先後加入。許多家長親眼見到小孩朗誦《大學》、《老子》、《論語》都相當驚喜。這些家長也就自覺地成為推廣核心。許多人在家自組小班,朗誦經典。1999年5月29日,在波士頓舉行的美東中文學校年會上,數十名兒童搭乘巴士赴現場做朗誦示范表演,使兒童讀經的影響在美國進一步擴大。目前在楊博士的推動下,美國成立了“世界兒童智能開發基金會”,希望發展到英文及其它語文的經典導讀,同時爭取各項文化及國際組織的認同,以便推廣到西方文化圈。
由於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實際效果明顯,國家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以及青少年彩虹服務基金從2001年3月起,在全國推展“少年兒童中國經典文學誦讀活動”。該中心主任艾玲女士先行組團到香港觀摩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返京後積極推動這項活動。他們在北京選定首批試點學校,然後向全國推廣。目前已有1萬5千名北京兒童和5千名內蒙兒童參加讀經活動。國際文教基金會向他們捐贈了2萬冊教材,香港熱心人士溫金海和張宗利募集了活動經費。
這項重整中國文化斷層的工程, 南先生引用《易經 坤文言》的“無成有終”做為這項工程的總結,希望年輕一代努力做下去, 真正完成中國文化斷層的重整, 因為這是一代中華兒女肩負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