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空海法師開示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空海法師開示錄


修出入息念的難點在哪裡?
答:最初期讓心靜下來的練習是難點,
因為心散散亂亂,雜念紛飛,已成為堅固的習氣。
改變固有的習氣,讓心靜下來,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
所以開始練習時,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堅持幾個月,沖破這一難關。當心能靜下來,後面的修程就容易了。


禅修什麼時候開始?
答:經過初步的聞思,掌握了基本的法義,便進行簡單的禅修,時間一小時,半天或一天都可以。
最主要的是把聞思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應用,做到解行和一。
應用本身是禅修的延續,在日常應用之中,快樂增加一分,煩惱減少一分,法喜和信心也增加一分。同時又提高了生活品質,讓生命更有意義。

 

平時聞思,
偶爾禅修,
日常實踐,三者緊密結合,三管齊下,互相增進。

 

修出入息念應具備什麼條件?
答:
1、持戒;
2、少欲、少事、少務,放下攀緣;
3、飲食適量;
4、晚上六點到十點,早上二點到六點;
5、找個安靜的地方,到山林中最好

 

一味地崇拜、祈求佛菩薩會產生什麼後果?
答:那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場,讓自己成為次等人民,心靈無法成長。

心、佛、眾生是平等的,
大家相輔相成,要互相感恩,自立自信,才能開智慧。


佛陀對不修四念處的人怎麼講?
答:[則離如實聖法],
就是離開了佛陀所講的解脫聖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繞圈子。


為什麼說修四念處成就快呢?
答:因為二六時中都在用功,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而且工作、生活、修行三不誤。
工作時,把注意力放在明顯的動作上;
走路時,覺察左右腳的變換;
休息時,修十分鐘出入息念。
一切時、一切處都在修行中。


什麼是初步覺醒?
答:開發出明覺的心,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
但明覺的心是工具,是用來深觀宇宙人生的實相。


什麼是最終的覺醒?
答:體證三法印、四聖谛,斷除十個結,
   從夢幻世界裡醒過來,成為覺悟者。

 

師父安那般那十六勝行內容是:


第一階,觀察長呼吸的情形:

1、什麼是長呼吸?

2、發生時有什麼感覺?

3、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4、觀察氣、身、心三者連鎖反應,互為因果的關系。


第二階,觀察短呼吸的情形:

1、什麼是短呼吸?

2、發生時有什麼感覺?

3、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短呼吸與長呼吸有什麼不同?


第三階,認識呼吸支配身體:

呼吸與身體息息相關,呼吸支配身體。

呼吸長,呼吸溫柔,身體跟著寂靜安定,舒適。

呼吸短,呼吸粗急,身體跟著躁動不安、煩悶。

呼吸長是正常的展現,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現。

如發怒、激動、疲勞時呼吸短促。
身體的秘密:肉身稱為身,呼吸也稱為身,

二者不能分開。呼吸是身體的支配者。


第四階,調節呼吸:

使呼吸逐漸平穩,身體也隨之定靜,心因此達到禅定。


第五階,觀察喜受:詳細了解、觀察喜受發生的情形。


第六階,觀察樂受:詳細了解、觀察樂受發生的情形。


第七階,覺知心行:觀察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

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種種妄想。
喜受、樂受→支配心→心生貪愛→抓取、執著。

喜受、樂受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第八階,覺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樂受支配心的力量,從而不生貪愛之心,讓心穩定。


第九階,覺知心:觀察心的各種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間觀察心的狀態:是喜是樂、有貪無貪、散亂還是定靜、污穢還是清淨。


第十階,令心喜悅:控制心使心處在法喜之中。

這一階很難修,只有反復訓練,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階,令心等持:

控制心由動入定,內心平靜、無念、清醒。

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
令心喜悅就是心處於動的狀態,法喜充滿。

令心等持是內心平靜、穩定,能以平等心對待一切。

(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階,令心解脫:

身心穩定,心與境不粘著,心不被境界牽著走。

令心清淨,了無一物,擺脫了各種妄念,解脫自在。
令心解脫的方法:

1、認識各種妄,包括善念,令心動蕩不安,污染了我們的心。

2、妄念引動身、口、意造業,業力牽引,感受種種果報。

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三階,觀無常:觀法的演變。不觀外境,只觀自身。
觀長短呼吸無常,觀身行定止無常,

觀尋、伺、喜、樂、一心無常,

觀禅定無常。

觀喜受、樂受無常,

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無常,

令心等持、令心解脫也無常,一切都是無常。


第十四階,觀離欲:觀見並脫離欲念。
因觀到萬事萬物的實相是無常的,

所以脫離執著,放下貪愛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見到欲念在消退。

觀無常是因,離欲念是果。

觀無常的程度如何,離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階,觀滅:觀煩惱與痛苦滅盡。
脫離欲念,消除貪心,煩惱與痛苦也隨之消滅。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欲貪滅盡,煩惱滅盡。

滅還有體證到空的意思。

觀無常是因,離欲是果;

觀離欲是因,煩惱滅盡是果。


第十六階,觀捨遣:

捨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擔;

捨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

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執著。

 

上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五十二節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下一篇:空海(惟傳)法師:空海法師於莫拉克台風重創台灣後的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