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明覺、放松——觀照自然的呼吸(師生互動問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明覺、放松——觀照自然的呼吸(師生互動問答)

  問:剛才師父講到我們把“明覺”放在丹田的時候,丹田的起伏我們一般上來說,很容易體會到,那進一步把握明覺,像師父所講的那樣,把我們的身體當作一個氣球,這樣膨脹、收縮、膨脹、收縮,這個比較難體會,不知道師父有什麼竅門,來幫忙我們增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

  答:你要知道這個“竅門”,我講個比喻你就(比較)容易理解。

我如果拿一個小東西,那我現在很專心的看這個小東西,我現在注意力就專注在這一小“點”上面,對不對?那我現在拿一張相片在看,拿一張風景(相片)在看,我的注意力是不是從原來的一個小“點”,然後擴大到成為整張的相片?如果我在開車的時候,當我坐上駕駛座在開車的時候,我的注意力是不是范圍要比較廣?我能不能在開車的時候,(注意力)只集中在一點?能不能?如果你只是集中在一點的話,那你很容易會出車禍。

就像有的人,他以前習慣騎摩托車,那麼(騎)摩托車,他的注意力就是在這個前面(一個小范圍),但是當他換成學開車的時候,車子(要注意)的范圍是不是比較大?而且旁邊、兩旁你都還要(用)余光去注意,包括後面的動態,你都還要注意。這就是注意力的范圍,從一個小“點”,然後慢慢地擴大、再擴大.....這樣可以了解嗎?

所以,我們從原來的一個小“點”(開始),這是讓大家比較能夠聚精會神,精神比較容易集中,但是,因為我們不是在修“世間定”,如果你光只是集中(在)一點,你可以逐漸入深定,那麼,這種深定的話,四禅八定你都可以來經歷的。 

但我們現在是要修“明覺”,開發“明覺”,(師父在這裡停下,在跟調音師交流音量問題。)我們(的)“明覺”從一點,然後慢慢的,這讓我們精神集中之後,精神比較統一之後,我們再把這個“明覺”覺察的范圍逐漸的再擴大。

像我原來只看這一小“點”,那我開車的時候不能只注意這一小“點”,我的覺察范圍就要比較大,所以,我們覺察的范圍從鼻頭、人中這一點,然後再來(到)腹部、丹田的時候,范圍就已經比較大了。就好像說,原來只是一個綠豆這麼大的范圍,那麼現在來到丹田的話,就像一個小球這樣的范圍,現在再把他擴大到全身,你就是把那個“明覺”的范圍擴大,放寬,放大到全身。這樣可以了解嗎?

這個你就要體會,要去練習之後,然後去體會,明覺逐漸的擴大,當你這個穩定之後,再來就是要擴大到“空”,進一步就是要擴大到“空”。如果你心“散亂”,你擴大到“空”的話,你心也還是在那裡漂啊,沒有定力,浮而無根。所以,要從一個小“點”(開始),你有定力,身心穩定,冷靜,然後你才能逐漸的擴大。有根本,有枝末,如果你沒有這個根本,你只是浮而無根,在漂。所以同樣的,解脫道的基礎,如果你沒有好好的、扎扎實實、一步一腳印上來,你在談“空”的話,那都是高談闊論,談“知見”。

問:腳麻,不知道怎樣控制全身的氣動,使它不要酸麻,每次想像自己像一個氣球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很麻,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控制那個氣動,讓那個腳不要酸。平常我打坐的時候,一到這個時候,感到酸麻,然後就有氣動,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阻礙我到第四個階段(指觀呼吸十六勝行的第四個階段)。我每次都是想象我是個氣球。謝謝。

答:會麻,是很正常的過程、情況,你就放松接受它,它會有一些“氣動”也是正常的過程,你就放松,讓它自然調整就好。你繼續放寬、放松,保持明覺,越松,它越容易調整,遇到有氣動的情況,你要記得要保持“明覺”,不迎、不拒,不要貪求,也不要抗拒,你放松,它會自然調整。最重要一定要保持“明覺”。就這樣,保持“明覺、放松”這兩個要領掌握住,它會自然調整。

問:觀呼吸法對有些人合適,但對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的人呢?是不是一定要改成全部要用鼻子呼氣才可以?因為你全部用嘴巴呼氣來講,不准咽下去。(這位同修好像是指的某一種氣功的呼吸方法。)

答:是這樣,如果你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那是一種“吐納”法。這種“吐納”它是一種練身體而已。你真正要寧靜下來的話,你不用在那裡,還要(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不用這樣去分別,因為那又是一個分別心。

你就很輕松、很自然,觀“自然”的呼吸,這樣你的心才會真正的寧靜下來。所以,它不是一種“吐納”的練氣。

當然如果有時候,你要做一些運動,你要做一些調整身體,你要做一些吐納,鼻子吸氣、嘴巴呼氣,那個是可以。但是,如果你真正要寧靜下來,就是六根全部都要收攝、放松,觀察鼻子的“自然”的呼跟吸,這樣知道嗎?那是最省力的。

問:有時氣在這裡一直轉轉。

答:你以前練過氣嗎,練過氣功這些嗎?你沒有正知、正見的話不好,容易出問題,因為那是(你)以前有練過“氣”,太著重在那個“氣”上面,而導致有時候“氣”會比較凝聚而不容易暢通、暢行。

所以像這方面的話,尤其是,如果你沒有正知正見,那你只是在練“氣”,有時候就比較容易出問題。那你又再喜歡“定”的話,這個就更容易出問題。觀念、知見沒正確的話,很容易又增長“我慢”。增長“我慢”還在其次,有時候會容易岔氣,走火入魔,所以正知正見很重要。

那麼,對這個“氣”方面,你不要刻意去執著它,你打坐的時候,氣慢慢的,自然就會越來越旺盛,你放松,身體就會自然的調整,該動的時候它會動,該靜的時候它會靜。那你不要刻意去執著它。當你能夠這樣輕松保持“明覺”,慢慢的就會身體越來越暢通,慢慢它會靜下來,越來越舒暢。

所以不要執著那個“氣”,你執著那個“氣”的話,後面就會有很多問題。因為,我們的重點不是在“氣”上面,那只是一個過程,讓它自然調整。

問:師父講的推和停,有時氣會停,我試過很多次,然後我發現停了後,就趕快再呼氣,然後過了一段,它又再會停,我又再呼氣。

答:那它停的時候,你有什麼不舒服嗎?

問:還不知道。

答:就讓它停嘛。

問:可是會不會死掉?

答:會不會死掉?死掉再說嘛。(眾笑)

  就是讓身體自然調整就好,它需要吸氣就吸,需要呼氣就呼,如果它中間要停下來,你就讓它自然就好,讓身體來自然調整,不要用那個“自我”去操控它。那你如果擔心:我這樣沒有呼吸會不會死掉?不會的,不會死掉,如果在沒有呼吸的時候不小心死掉,那也很好啊。(眾笑)不用擔心那麼多,放松,放松。

問:師父說放松,但是說的很容易,要做到真的很難,師父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竅門?

答:就好像一般不會游泳的人都很怕水,就算你很想要去游泳,最初你不會游泳的時候,都會很怕水。那你開始來練習游泳,你覺得說:“哦,人家那些世界級的比賽選手,他們都那麼自由自在的游,他們都是這麼放松、這麼輕松,但我一下水就會很害怕。”

你問我:我要怎麼樣來到不怕水?對,怎麼樣才能來到不怕水?(師反問大家)

不怕死啦!(眾笑)——就是要去練習,要一次一次的去練習,你才能夠真正學會游泳。不怕嗆到,不怕喝水,小孩子他們學游泳比大人快還是慢?

(眾答:快!)

同樣的,如果說你們都不會游泳,100個大人不會游泳,100個小孩子也不會游泳,好,大家來開始學游泳,那些小孩子已經在那裡游的很高興,很快樂了,大人還在那裡(擔心):我(擔心)會嗆到啦!

這就是沒有放松,沒有放開,我們有很多的執著,很多的顧慮,包括(擔心)形象:我這樣的身材怕被人家笑,我這樣的姿勢很不好看。你就是顧慮太多,所以就是放不下,不容易放松。

那我們來這裡就是大家學習著(放下、歸零)……為什麼要跟大家講歸零?很多包袱、觀念、知見、形象那些——放下!沒有包袱,沒有成見,不必顧慮什麼,我們學不好、錯了,沒關系,矯正、改進。你無所求,沒有那些形象的顧慮,很放松、輕松的去做,這時候,“心”它就很容易放松下來,然後,一遍一遍的去練習,自然的,你就會掌握到那個放松的要領。

問:剛才所說的“明覺”,從明覺,然後到身體這個氣一直都很脹,所說的“明覺”是否是說:它自動來到這個階段(身體上的),還是說我們要去想象這個身體象運氣什麼的?

答:它是“自然”的膨脹,不是“想象”,只是它本來就有存在。如果我們“明覺”沒有開發的時候,我們沒有去覺察到它存在而已。你越繃緊的時候,那種收縮、膨脹越不明顯,也越不容易覺察到,只要你放輕松,它就越有(覺察)在收縮、膨脹,然後“明覺”又開發,你就可以覺察到。所以它是自然,本來就存在,這樣了解吧?

問:師父,關於點、線、面,我們第四個步驟是用到“面”,那麼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個步驟也是要以“面”為主嗎?

答:點、線、面,當你放松的時候,你就越容易有那個“喜覺支”跟“樂覺支”的產生,因為來到身體的時候,這種放松它就比較容易產生(喜、樂)。

問:那呼吸還是以“面”來呼吸?

答:對!如果你要集中在一點也可以,但是不要用力,這樣就好!

問:請問師父,剛才講到點、線、面,我想問由“點”到“線”的時候,“點”的時候,我們是比較容易觀那一個“點”的呼吸接觸,不過那個“線”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去觀它?要不要觀那個氣,好像要進去一樣?

答:兩種情況,一種把它固定在“丹田”也可以,或是在“止觀”裡面有提到“隨”,追隨、跟隨的“隨”,那是一個過程,這個要有點想象。

我們在吸氣的時候,我們的呼吸從鼻頭、人中這裡開始進去,這時候事實上,我們在吸氣的時候,我們的腹部、丹田就已經在開始在慢慢的起伏了,那如果你一下子跳到這邊的話(指丹田),就變成用“跳”的。

就像“空氣”從“鼻”開始進來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開始慢慢的移下來,移下來,到吸一口氣飽的時候,就在丹田這裡停一下,然後,呼氣的時候,(注意力)又隨著這樣逐漸上來。就像在吸氣的這個過程,你就移動這整條線的覺察;呼氣的過程,就從下往上這樣移動上來這個“覺察”。

至於空氣它什麼時候跑到哪裡,這個你不用在乎它,因為你在呼氣的時候,鼻頭這裡就已經有空氣開始跑出來了,那你不用說一下跳這裡來(指鼻頭),你就這樣整個一條線的呼氣的全程,移上來到這邊(指鼻頭),這樣知道嗎?

這是一種“追隨”的過程。在止觀裡面,“隨”它也是一個階段、過程,那也是讓我們那個散亂的心從一個“點”,然後來到整條“線”也都能夠清楚覺察,然後再來擴大到“面”的時候,也能夠清楚覺察。

問:我們觀察點、線、面的時候,是不是每一次打坐都要從“點”開始,是不是我們可以(一開始就從“線”或“面”)?

答:可以。

問:“觀呼吸”這四個步驟,是連續性的還是階段性的,就是說:每次靜坐的時候都是從一,二,三,四這樣的步驟,或者是說做了一,然後做二,之後,再做三、做四?

答:如果你的心不散亂,你可以選擇其一深入,這樣可以。如果你的心比較散亂的話,那一步一步的來。

問:從……開始?(好像意思是說不按照一二三四的步驟,直接深入某一個步驟)

答:是可以,這樣沒有錯,警察不會來干涉。(眾笑)

問:我常常會癢的,“點”都很清楚,但是“線”就很模糊,最後會聽到心跳,這是正確嗎?

答:沒關系,這是正常的過程,讓它自然就好,但是更重要的就是:都要保持“明覺”,記得,一定要保持“明覺”,如果你沒有保持“明覺”的話,你就要陷入昏沉,那你昏沉的話,你打坐再久效果都不大。

問:為什麼打坐的時候,胸口悶痛?

答:因為你沒有放松,沒有放松才會胸悶,記得,這個(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個很正常的過程。就好象剛才這位他問的:要想放松,說的很容易,但是一做之後,就很容易又繃緊。所以你有胸悶的情況,就代表你沒有放松,還有姿勢彎腰駝背,如果有胸悶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調整一下坐姿,然後再來提醒自己要放松。

好,沒問題了?哦,這邊還有問題。沒問題的時候,就不要擠問題。(眾笑)

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坐到第四個階段,到了那個“面”過後,我再繼續坐下去的話,我就會覺到只剩下兩個點,就是那可能叫“面”存在(?),不過能明顯感覺那個鼻子、人中還有一點氣息,跟肚子略微的起伏,其它包括身體的還有外面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不見,是一個空空這樣的東西,在這樣狀況之下,我還要專注哪一邊?

答:你身體會有脈動嗎?

問:沒覺得脈動,就是說會看到那個推動,會。

答:不是氣的推動,因為你身體心髒有在跳,全身會有跟心髒一樣相同的全身的的波動,脈動。

問:在我看到“面”的時候是有感覺到。

答:那你再繼續下去,它(指脈動)還是一樣有存在啊,會有啊。

問:就說繼續看著“脈動”就對了?

答:對!或者再繼續下去,你要集中在某一個“點”一樣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明覺”。所以前面階段,就是讓大家身心能夠穩定下來,寧靜下來,沉澱下來,能夠靜得下來,那你繼續放松的話,後面的“喜覺支”就會陸陸續續的出來。

問:是不是說:因為它一個“面”裡,會有一個東西比較明顯,這個屬於明顯的東西,讓它走掉了,我就知道它走掉了就好了。

答:也可以,但是你記得哦,注意的范圍比較小的話,記得不要緊縮,不要繃緊。這樣就好,

問:就是要看著,不要去抓那個目標,一直這樣嗎?

答:對!放松。

問:我每次坐下來,然後我去看那個“點”,它自己就會調,調到極限,時間是很短的,這樣沒關系就讓它自己走嗎?

答:對,只要你的心沒有散亂,可以。讓它自然調整,可以。

好了,沒問題了,好,很好。我覺得大家這樣實際做,然後有問題就提出來,這樣很好、象剛才你們提出來的問題,是代表你們都有實際認真的在練習,沒有在混,不錯。(眾笑)

好,現在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等一下就准備下坐,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來用功,希望大家好好的珍惜,好好的練習,讓身心寧靜、沉澱、沉澱,你真的能夠靜的下來,沉澱的下來,你就能夠開啟法眼,將來你看事情的深度,廣度都會跟以前不一樣。靜得下來,你的人生、生命就有品質。你看法的深度、廣度不一樣,這就是你的智慧在提升,所以一定要能夠靜的下來,大家好好繼續再潛修,再用功,大家越珍惜,我們的因緣磁場會越好,大家的福報就會越好,祝大家成功!

記得哦,繼續保持禁語。

 

 

上一篇: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四十二節 有修無修
下一篇:空海(惟傳)法師:修習解脫道的聞思基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