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二)
8.問:雖修行了一段期間,也有一些感觸,但總覺得仍有些框框,如何再有效的去除那些框框呢?
這個框框每個人都有,除非你是解脫者,如果你的框框越多、越狹窄,你的煩惱就越大、你的苦海就越大,修行就是要去除掉我們內心的框框,整個解脫道就是要協助大家把內心的框框清楚照見,然後很快的把那些框框去除掉,而這必須要有聞思的基礎,又再配合實修實證。
聞思基礎是給你一張地圖,實修實證就是按照地圖逐漸的深入,如果沒有實修、沒有禅修的基礎,你照見不到內心裡面的框框。如果你沒辦法打坐,你的心寧靜不下來,你沒辦法看到自己內心有很多很多的框框,有很多的界線,你看不到的時候,只要當別人講出來的觸犯到你內心框框,你就會很快的反彈,認為別人不對,而且會講出很多、很多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立論是正確的,你會否定別人,但你看不到。
事實上是因為別人所講的,不符合你的內心的框框的標准,你內心裡面拿著一把劍:順我則是、逆我則非,你不知道而已。真正煩惱、痛苦的原因,事實上是來自於自己,但你看不到,所以你會怪罪別人;你找很多的理由,都是別人不對;找很多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是正確。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顛倒夢想的世界,欺騙不了人的。
因此,如實回來面對自己,透過聞思修證,我們才能夠看到我們內心很多的框框,當你能夠照見到,佛陀就把這些從粗到微細整個過程,把它概略的講出來,就是十個結。要有禅定力,你才能夠看到,看到你才能夠淨化。所以,如何有效去除框框?如果講更深入的話,就是必須要有聞思修證的深入,一定要有聞思基礎,而且要配合實修實證,你才能夠有效去除框框。
以目前現在來講,就是大家要隨時歸零,身心柔軟回到當下。有時候空海這個人會講到一些觀念、方法,或是講到一些知見不符合你原先內心所理解的時候,不符合你原先所要的答案的時候,也許這時候你馬上就會反彈:啊!這個人講錯了,我以前在其他上師那裡學的,人家的方法是怎麼樣殊勝,他講的這些不夠啦!不夠高啦!不夠理想啦!這太簡單了、太簡便了啦!這沒什麼!人家那些很虛、很玄、很神秘!而且那時候我要繳很多的錢,才能夠去參加禅修啊!我來這裡參加禅修沒有繳錢,他就讓我進來啊!這個法門好像不是很珍貴……,你內心會有很多跟過去在比較,會有很多你認為的那一種界定標准在衡量,你不知道。
那都是我們自己的框框,今天就請大家把那些歸零、歸零、放下,每一天、每一個境界,如果遇到跟自己內心有所阻礙、有所卡住、有所沖突的時候,記得不要馬上就找出答案,認為別人不對,這樣我們很容易落入自欺欺人的境界而不知道,能不能讓自己歸零?給自己有無限的空間,讓自己大死一番,讓自己重新來過,每天都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每天從是從零開始,每天都是用赤子之心來吸收、來學習,這樣你的進步會非常的神速,這就是有效去除內心的框框。
9.問:打坐的時候有美好的境界發生,該如何處理?
在打坐的時候,會產生一些美好的境界,也就是禅相,禅修中、禅坐中會產生一些相出來,有的人會看到蓮花好漂亮、好大,或是會看到佛菩薩的相,或是會看到祥雲來會集、祥雲海會,這些都是屬於一些所謂美好的境界,很多人就一直沉醉或是早上第一支香,那個禅相很好,然後再來第二支香要打坐的時候,就又再開始期待,結果你再期待那個相能夠再出現,你看不到你被那個相的境界抓走了,把你吸引住了,《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打坐裡面的那些惡相、不好的相,你會產生恐怖,所以你會抗拒、不希望它來,但是那些瑞相、美好的相會吸引你,你內心就會產生期待的心,而這個期待裡面會讓你產生一種執取、一種抓取,所以有的人會跟我講說,他多久以前就開悟了,問他:你怎麼開悟啊?他說打坐的時候,遇到什麼樣的境界……,問他多久以前?,幾年前啊!現在呢?現在沒有了!他以為那時候的禅相,就認為是開悟,不是這樣啦!你被那個相把你捆綁了好幾年,你都還不知道啊!你還一直在沉醉在那裡、沉迷在那裡啊!你沒有活在當下。
所以,我們要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你在打坐的時候有產生種種禅相,不管是惡相、良相、好的、壞的,喜歡的、不喜歡的……。注意!要不迎不拒,而且當下拿出你覺知的寶劍出來,不是去砍它,要拿出覺知的力道出來。再來,好好的去體悟三法印,不管任何相都一樣,你第一個要去體悟的就是無常法印,任何相都是一樣,再恐怖的相一樣,拿出覺察力看著它然後去體悟什麼叫無常法印?只要你有正知正念,又能夠體悟到無常法印,那個相它自然的一定一直地變化、變化、變化。
你不抓取它,它不會停留;你不排斥它,它不會反彈,它不會攻擊你。當你遇到一些猛獸,你不要落荒而逃,如果你遇到猛獸,你落荒而逃,要知道那個猛獸它就認為你是它的食物,你是它的獵物,它就會追捕你。也不要遇到猛獸,你就攻擊它,如果你攻擊它,它有可能會反撲,能不能用愛心跟它善待、和平相處呢?面對各種相都是一樣,不管是惡相也好,會恐怖的相也好,我們都保持一個正知正念、明覺的心,然後用愛心、耐心來善待一切相,不迎不拒。再從中去體悟三法印,第一個就是去徹證無常法印,再好的相也是一樣,它還是緣生緣滅啊!所以,千萬不要去執取任何相。如果你在打坐的時候,你執取任何相的話,很容易走偏差,很容易走火入魔,你被那個相吸引走,如果你有貪婪貪愛之心,很容易啊!你就會走偏差。
10.問:在經行的時候提移落觸,腳的幅度應該多大呢?我們腳步一步一步的幅度應該多大?
這沒有固定的標准,不用太大、也不用很小,適中就好,你覺得走起來安穩、舒適,這樣就好,原則上來講,一步二、三十公分就可以了,最主要是我們要看那個腳的提、移、落、觸,而不是要走快或是走多大,重要的過程是你要去看到那個有念頭之後,產生的動作,當你慢慢在走,慢慢就可以變化了,腳可進、可退,可提、可落,有時候你往前走,有時候可以往後走,有時候你也可以命令你的腳,往左或是往右,你慢慢的去體會,就可以覺察到,奇怪?這個腳的動作都是隨我的指令在走、在做啊!我要它右,下個指令它就往右,要它讓它向左,下個指令它就向左,你慢慢就會有心得、有所體悟。
這個幅度多大,看個人情況,你覺得走起來舒服、適中,這樣就好。再來,當你慢慢走到一個階段,當你要轉身的時候,也不要慌忙,一樣要轉身的這整個過程,你也都保持清楚覺察。至於經行還有更深、更微細的過程,以及更微細的心行。
11.問:打坐時,點、線會了,而面、全身如何用功呢?
在打坐的時候,我如何從這個點線,然後擴大到面呢?這都是屬於實修方面的問題,在畫圖的時候,我們先畫出一個點,然後這個點延伸,就可以畫出線,兩個點我們就可以連結出來一條線,然後再連接一個點,我們就可以畫出一個面出來,所以面是由點逐漸的擴大、擴大,我們的覺察力最初就是放在人中、鼻頭這裡,因為放在這裡容易讓我們的心能夠聚集下來、安定下來,它有一個聚焦的目標。
先慢慢聚集之後,再把明覺的心覺察范圍慢慢的擴大,這時候我們就轉移到丹田、腹部來,因為腹部起伏的范圍比較大,所以你的覺察范圍就會比較大,慢慢的這個過程你也清楚覺察到了,這時候就把我們的全身想像為是氣球。當吸氣的時候,你的覺察力一樣放到全身,去感受全身隨著氣的充進去,而全身稍微膨脹一點;呼氣的時候,你全身會像消氣的氣球,會稍為縮一點,這是很自然的在運作。
如果沒辦法清楚覺察到的時候,你可以深深的吸氣,深呼吸、深深的吸氣,然後不要用力,你的覺察力還是一樣放在全身,然後深深的吸氣,去感受我這時候的身體變化情況,然後再呼氣、吐氣,這個過程你去覺察身體是不是像氣球消氣?慢慢的縮進來,你深呼吸幾次,就可以感受到我們身體會隨著呼吸的頻率,而在收縮膨脹,你的覺察力呢?如果一下子沒辦法擴大到全身的范圍,你可以從丹田,再腹部、胸部慢慢的擴大,覺察的范圍慢慢擴大,然後再擴大到全身,如果你的全身不容易覺察,你就覺察在呼吸的時候,有比較明顯起伏的地方,就從那裡開始,不要挫折。不要想說,奇怪!我看那麼久,怎麼都還看不到?沒關系!不要挫折,只要你有耐心,並且掌握放松的要領,你就容易看到。如果再看不到,就深呼吸幾次,不要快、不要急,保持明覺,深呼吸幾次之後,然後慢慢的能夠覺察到之後,你再把它放松,就能夠覺察到那個自然在收縮膨脹,你能夠覺察到全身的這一種隨著呼吸在收縮膨脹,再來,你內心又更寧靜、更微細的時候,你可以覺察到全身它的心有一種波動、波動,而這個波動是來自於心髒的節律、心髒的脈動,我們的呼吸一分鐘是十六、十八次左右,而心跳是一分鐘七十二次,所以它是更微細的波動脈動,只要你心夠寧靜、覺察力夠,都可以清楚的覺察到。這方面,需要大家多練習,用愛心、用耐心來協助它成長,你很快就可以體會到的。
12.問:看到自己心浮氣躁,如何安住當下?
心浮氣躁是在修行過程很自然的現象,就像一個抽煙或是一個吸毒的人,讓他戒煙、戒毒的過程,他會心浮氣躁,一樣的,眾生習慣在欲界裡面浮沉打滾,很多的刺激、很多的抓取,而今天要放下這些刺激、放下這些抓取,在這個過程會心浮氣躁是很自然、很正常,這也是好的現象。你用喜悅的心來接納它,這是很好的淨化過程,你用喜悅的心來接納它,它會很快會消失,不要用責備,如果你用責備的話,你會更多的拉扯、更多的痛苦、更多的煩惱,你用喜悅的心、用愛心來關懷它、接納它、包容它,這個心浮氣躁、調皮的小孩,它在你愛心、耐心、慈悲心的長養之下,會很快的安靜下來,而且會很快的脫胎換骨、很快的改變。
13.問:我來學佛參禅、禅修,我參悟的目的是在於明心見性,這幾天所學的方法,師父你所講的身、受念處,有幫忙嗎?對我明心見性有益處嗎?
這是學員提出來的問題,如果沒有益處的話,他就不想再修下去了,白浪費功夫啊!我目的是要明心見性……。我們一開始有稍微概略跟大家講過,你要來到明心之前,一定要開發出你的身念處跟受念處,身體的覺察如果沒有開發出來的話,你的心念是很微細的,是不可能覺察得到,就像我們有跟大家講“名色分界智”,如果你的身心還很粗魯、還浮動燥動不安,你沒辦法看到微細的起心動念。
微細的起心動念看不到,你談明心,都只是空談,所以修行是要有次第、有步驟,明心見性不會困難,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去修、去做呢,我們的身跟心比起來,身體的動作是比較粗的動作,你都沒有清醒明覺,微細的動作、微細的念頭,你怎麼能夠看得到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從粗的身體動作開始覺察起,平常你這一顆心是到處東飄西飄、東奔西跑,沒有跟這個身對焦,你的心念處怎麼開發出來呢?怎麼覺醒呢?如果你的身跟心沒有對焦,你就是活在夢幻世界裡面,你追逐的那個明心,不是真正的明心。真正的明心一定是身心對焦、活在當下。
再來,身體的動作你都能夠清醒覺察,這是醒過來的第一個步驟,你身體的動作如果沒有覺察,你還是在夢中啊!身體的動作清楚覺察之後,才是醒過來的第一步。再來比較微細的受念處,你也要清楚的去覺察到,因為我們的身體是這樣,由微細的意根起作用之後,然後它慢慢擴大,身口意,意行發出來之後,然後會來到口行。口行之後,會來到身行,它那個動作是由最微細,然後漸漸微細,再來到比較粗的、比較明顯的,你要覺察得到很深層的、很微細的,你必須粗的能夠先覺察得到。
所以禅修的前幾天,著重在禅定出入息法、“身念處”的開發,都是要幫助大家進一步去開發“受念處”。這個基礎功夫如果沒有做好,後面的“心念處”,你就不可能開發出來,你的觀察也都是很膚淺,你的震憾力不會強,見法力道不足,你的見法悟道就很薄弱,你只是用頭腦的思惟在理解、在推理而已,你不是真的用心靈去直覺、去感受,所以身、受念處的開發,完全都是要幫助大家做明心的基礎,逐步上來,你很快就能夠見性、就是見法,那是一種開悟。
14.問:在出入息法,吸氣入丹田,我可以憋在丹田嗎?
意思就是說,把氣停留在丹田憋住這樣,那你能夠憋多久?你可不可以一直都憋著?不是說不可以憋,是可以!但這是屬於一種以意念去導氣的一種練氣功,這可以練身,如果你應用得當,對身體的練法、對強身會有益助,但是這止於練身,而且那是屬於有為法,不是說不可以這樣,而是這樣對你“心念處”的開發,對於你的身的安定,幫助不是很大,因為我們觀察出入息,最主要是讓我們這一顆心能夠寧靜下來,心靜下來之後,我們還有下一步更有意義的目標要走,而不要停留在那個練氣、練身方面,當然這是一個過程,我們修行也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不要糟蹋、不要蹂躏,但目標不是在練身而已,不是在練氣而已。
15.問:打坐的時候,會出現舊傷、皮癢等,是否正常嗎?
有人打坐到皮癢啊?如果是皮癢的話,老禅師就會拿著香板出來,幫你抓一抓,他這裡皮癢是在打坐的時候,自然會出現皮膚酸、脹、痛、麻、癢,那一種癢是正常的現象,而且我們舊傷會感受比較敏銳,因為以前當我們身心沒有放松的時候,你的感覺遲鈍,那個地區的氣血不容易通暢,就好像一個比較壞死或是被圍起來,一個封閉的地區。
當你打坐慢慢用功,身心慢慢放松、柔軟下來之後,氣血原來比較僵化、有受損的地方,它慢慢的氣血會暢通,在這個過程,你會感受到以前這個地方不會酸痛,現在有受傷過的地方,現在怎麼會酸痛起來?這也是氣血漸漸在暢通的一個現象,會麻、會癢,都是氣血在打通、暢通的一個過程,所以這也是好的現象,你不用慌忙、不用害怕,你繼續保持放松。再來,一方面也去體會,它一樣不斷的在變化、變化,用愛心、用耐心來幫它渡過痛苦危機,所以這算是正常的現象,你只要能夠身心寧靜、放輕松,對你這些舊傷疾病也都會有所益助、有所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