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各位蓮友:阿彌陀佛!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首先,我強調一下打佛七的規矩。第一,參加打佛七的同修要聽從監香師的安排和指揮;第二,不要講話,要止語;第三,要心存恭敬,不要穿皮鞋、高跟鞋、短褲、短衫;第四,要放下萬緣,一心持戒念佛。打佛七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打佛七的目的,就是去掉無始以來的習氣、煩惱,開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佛證得了什麼?佛就是證得了圓滿的智慧。如何開發智慧,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我們眾生為什麼不能顯發如來智慧德相呢?只因為我們有妄想執著,迷惑顛倒。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俱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顛倒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用這簡短的幾句話,就把宇宙人生的真實道理講了出來。佛在《圓覺經》、《華嚴經》、《楞嚴經》上都講了大地眾生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因顛倒,以假當真,才是凡夫。
智慧即般若,般若是梵語,譯成華語為智慧。佛陀出世說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談般若。可見般若的重要性。般若是一切經教的總綱領。我們怎樣開發自己的本來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修道不明開發智慧,不能成佛。
人的一念心,有三種智慧開發。第一,文字般若;第二,觀照般若;第三,實相般若。我們修行離不開這三種般若。觀照久久純熟才能達到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指佛說的經教,即三藏十二部經典和祖師大德所做的論典。由文字來啟發我們的信念,啟發我們對佛陀的教義及見地上的理路通達,對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所了解,這就叫入佛知見。從文字上理解佛法,才能明了佛的見解,才能啟用觀照。通過文字這個工具明白佛和祖師大德所講的理路和修持方法,文字般若把我們無始以來不明道理的愚癡見地加以修正。沒有文字般若,我們世間法就不明白什麼是入佛知見。按《般若經》講,《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一切般若的精髓。《心經》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般若是一切法門的總陀羅尼門。《心經》開首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幾句經文把《般若經》的精華全部攝進去,般若何處生,佛說“空生大覺”。
什麼是觀自在菩薩,怎樣才能觀自在呢?有兩種解法。一種是顯義,一種是密義。很多法師講,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這是顯義。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修的是耳根圓通,能觀十方世界的音聲,救苦救難。觀什麼?就是聞法入理觀照,觀世間的一切都是假相,各種相都不能永恆存在,本是空的。密義呢?是觀自己,觀真我,這是修行的最高方法。誰能如法觀照,誰就是觀自在菩薩。確切地說,就是觀法身常在,觀世間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世界的一切山河大地,萬事萬物和我們的假合之身都稱諸法,都是有為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法無我,緣起性空。“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也就是秘密谛。
比方這尊釋迦牟尼佛銅像,供在這裡,是一尊佛像。如果你把他放在爐裡化了,就是一個銅塊,而不是佛像。你把它打成耳環,或者其它形狀的首飾、香爐等,它的相就在變化。如果再經過幾千年、幾萬年後,這塊銅也沒有了。,這就是緣起性空。再比方我們這些打佛七的人,再過五十年還有沒有這個身了,上哪去了?你們觀一下,觀後你們看還有沒有我,如果沒有我了,那就說明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它的緣起本來性空。諸法本無自性,緣起法本來無自性,都是因緣生,因緣滅。就象《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一切有為法,當下生,當下滅。比方你今年五十一歲了,過了年就是五十二歲,再回過頭來找五十一歲就找不到了。一天過去了,再回頭找今天就沒有了。時間剎那地過去,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們不要死死地執著這個我,把我去掉了,當下就自在啊!所以,我們要放下萬緣,一心修道。生帶不來,死帶不走,都不要去執著它。不要絞盡腦汁拼命去賺錢,要隨緣了舊業,不再造新殃。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就是要在甚深的禅定功夫上去觀照。如果沒有甚深的禅定功夫,就不能開發智慧。我們從文字般若知道了諸法無我,諸行無常。無我時應起觀照,寂靜涅槃,用深深的禅定才能開發智慧。“行”,就是做。做就是起觀照。時時觀照無我,時時回歸自性,這就是行。有“行深般若波羅密”才能達到彼岸。彼岸就是佛。我們眾生迷,佛是覺。我們是從迷岸要達覺岸。“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多”,比喻智慧無量。有無量的智慧,那自然能把業障、習氣、煩惱斷掉,進而斷掉惑業。斷掉惑業身心自然能夠自在,所以才照見五蘊皆空。
你坐在那裡為什麼不自在?坐得腰酸腿疼的?因為我們還有身體這個身,有色相就有煩惱。所以,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謂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個大患就是過去生中的業報之身。有身有色,我們眼觀色就產生分別。比如,對美妙的音樂就愛聽,不如意的就想捨,捨不掉就起煩惱。煩惱一起就成業障、罪障、報障。我們這個身是報障。報障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有因果造作而受報;這個報從哪裡來的?因為有業障、報障、罪障三障。我們不是常念願消三障諸煩惱嗎?怎麼消,要靠智慧。沒有智慧之光,煩惱消不了。
智慧哪裡來?要觀照。觀照什麼?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這是佛說的三法印。三法印是小乘法,小乘法是大乘的基礎。能如是觀,我們的心就是清淨心。寂靜涅槃了,就達到了無上妙境。當你觀到無我時,就破了我執。我執一破,不執著於法,法執也就破了。我執法執一破掉,當下就大自在了。當你觀到身體是假的時候,再找你的心在哪兒,當你念佛的時候,再觀照一下誰在念佛,能不能找到?(大眾答:找不到)找不到就是空寂。如果找不到了,空了,對外面明明了了,這個心也明明了了,這就是念佛與自性佛相應。一句佛號和觀照是同時的。不是念佛時放下佛號再去觀照。觀和念是一不是二,不能錯解,觀照無我就是般若智慧。啟用般若智慧,斬斷無明煩惱惑業。當煩惱惑業現前時,立刻觀照無我。“心地無念自性定,心地無我自性慧”。所以,我們要保持心地少念無念,要加強定力。如果沒有禅定就沒有智慧。只有勇猛精進地念佛,久久純熟,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觀而無觀,無觀而觀。最終契入實相般若,才能達到大智慧到彼岸。
當我們坐在那裡起觀照把身體觀掉,身體沒有了,大地山河沒有了,我念阿彌陀佛名號,能聽到佛號的是誰?本來把自我都觀空了,聽的那個就是佛。什麼都空了,但是佛不空。不空,我們回過頭來去找這一念的念它是從哪兒出來的?找不到出來的位置,所以是不空而空。找我找不到,找不到能找的念又是誰呢?還是找不到,那叫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就是我們自性本體的妙用,這種不空就是妙用。所以,祖師大德說,“淨土法門是無上的妙禅,無上的密咒”,在這裡就能顯現出來。
假設你修禅宗,你不明白自己的本心,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什麼是真空?什麼是頑空?什麼是無寂空?什麼是偏空?如果沒有禅師指導,容易走錯路。現在有人修道,修的是邪定,他還以為是空。頑空的空就象木頭,石頭一樣在那裡一念不生:無寂空一念不想,雖然不想,但心裡暗昧,不明明了了。偏空就是偏在一邊,沒有妙有。我們修的是空中要有妙有。我們當下把身體和心都空掉,然後從空中起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空中生出的妙有。你也不要去找真空、頑空、偏空、淨土法門它是直取如來果地,直取妙有。雖然,你從理上沒有明白,但事有挾理之功。當你念佛念到一定的時候,身心都會沒有了,這時你才明白佛法是空的。
我們要入佛知見、證佛之果。什麼是入佛知見?就是要明白佛的見地。佛出世間的一大因緣就是教化眾生入佛知見。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說了三藏十二部經典。左說右說,上說下說,橫說豎說,就是叫眾生入佛知見,然後才能依佛的知見去啟用去行去證。
信解行證,首先是信。信什麼?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信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留下的經典都是真實的。正如《金剛經》上所言:“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這是千真萬確的,懷疑就是謗佛。“信是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在《華嚴經》”上把十信放在首位,有信才能啟用。信後解意,依意修行,因修而證,契入實相般若。二要深信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為了接引十方眾生往生西方淨土成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真實不虛。阿彌陀佛不辭辛苦修了無量劫,修成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接引十方眾生真實不虛,三是深信自己是業力凡夫。因為我們不是聖人,不是菩薩,不靠佛力靠自己,想在今生了生脫死是難上加難,根本沒有出離三界的希望。四是深信祖師大德的開示和教誨,足夠我們修行路上的指路明燈。對於佛說的經典,有些地方比較深奧。因為我們沒有那麼高的智慧,往往對經典不能明了,而祖師大德把經典中的修持理路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將他們切身修行過的經驗方法表達出來。只要我們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就能成功。“欲知山前路,必問過來人。”他們都是過來人。他們在修行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做能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走過的路簡捷易行。
我們修行要明心,雖然我們信了佛,修行了幾年、十幾年,但是,真正了解佛法真實意義的人不多。佛是什麼?佛就是心;請問各位,我們的心是什麼樣子?它在哪裡?何為心?經雲:“心本無相”。我們的本心是永恆不變的。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來無去,超時間,超空間。《楞嚴經》雲:“我們本心是清淨本然,湛寂光明,圓融無礙,量周塵沙法界,稱為妙明真心。”既知真心本性。所以我們修行念佛時,我們能不能和本心相應,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不能馬虎。必須明了本心,明心才能見性,見性才能成佛。祖師大德說:“不明自心修法無益,經恆河沙劫尚不能成佛。”我們這個心靈靈不昧,抓不著,看不見,沒有捨,沒有得,沒有用。如果你有用,那就是心意識。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知無所不知。”不是它什麼也不知道,它沒有世間心意識的知見,但它無所不知。它是大圓鏡,它裡面什麼都可以現。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平時不用時什麼都不知。有用就應是妙用,如果不是妙用,那就是心意識的作用。我們現在所用的都是,心意識的作用。當你不念而念時,佛號明明朗朗地,這時出來的佛號那叫智,能念的念那叫識。有人說,自己不念而念出來的佛號我不要了,並認為心意識念出來的佛號才是真的念佛。那就錯了,你千萬不要認為不念的念是假的。當您念到佛號成片以後,明明朗朗地,隨著聽就可以,不要再起念。
我們打佛七,一定要在理上明了,不要盲修瞎練。象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結蓮社,同修一百二十人。首先就是造論。造什麼論?就是將修行的方法先傳給大眾,讓大眾從理上明了如何修行,從事上明了如何用功。在此基礎上才帶領大眾打佛七,當時就有十八個人證得了念佛三昧。我們要明確修行方法,要按照祖師大德的方法和他們走過的路去做。我們如何在心地上下功夫,這句佛號如何能與自性相應,與佛相應,這是關鍵。如果我們研究通了再打佛七,就不是盲修瞎練。
我們不明理去念佛,離不開在色相音聲上去求法,有求之心就不在道。《金剛經》上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人說,阿彌陀佛呀,你給我消消業障吧!消業障靠自己,你心和佛一念相應就消業障。聽了這話你可能會說,師傅你這不是謗佛嗎?我這樣說並非謗佛,一念和佛不相應就不在道上,就是邪道。你可以用《金剛經》上佛的話去鑒別。佛在《大涅槃經》上講:“與上根人說下乘法是魔說,與下根人說上乘法是魔說。”要應機逗教,你念的佛號與自本心不相應,那就是外道。因為你沒能取第一義谛,第一義谛,就是實相,念念不離本心就是中道,就是正道。這是對上根人講的,對下根人就不相應。若念念與自本心相應,這樣念佛,一念的功德過於虛空。
不明理地念佛是暗入,這種修行慢,明理地念佛是明入。如果我們明理,一句佛號念得與本心相應了,這叫稱性而念。禅宗叫扣興而參。密宗叫大圓滿,三密合一。不論哪宗修行都離不開心地。如果沒有明白心地,那你修行就要慢。為什麼?因為你不認取自性本心。禅宗講的當下認取,一把逮住不撒手,當下你就是佛,干淨利索。
當前,我們修淨土宗的人,多數不明理路,念佛不得真實受用。煩惱業障現前不修了,或者改法門了,這就是不明理的原因。如果從理體上起修,不但消業障快,而且功夫得力,往生品位必高。一句佛號安住在佛的法身上念,那是不可思議的。一念功德過於虛空,是不可稱量的,一念清淨光明可以消無量的業障。
淨土宗以理一心不亂為宗。一心不亂者,是一切行門之要道,一切法門總歸處。華嚴百千萬種三昧門,皆從一心不亂之法界體流出。
《阿彌陀經》是佛無請自說,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贊歎殊勝難信之法。祖師大德講:“淨土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業力凡夫都能學。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利根及至等覺菩薩,下至八十歲老翁也能修,也能成佛。比如: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大菩薩,次有祖師慧遠、二祖善導、以及永明、蓮池、印光大師、鹹歸淨土。我等末法業力凡夫,若不皈依淨土一乘了義成佛之法門,真是可憐啊!哀哉,哀哉;
《大集經》雲:“末法億人億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一句阿彌陀佛,是破五陰魔的猛將。一句佛號,至圓至頓。一句佛號,是方便之方便,直捷之直捷,究竟之究竟,了義之了義。有緣者請著眼。
修行念佛法門有事持、理持兩種。事持是權教,理持是實教,開權顯實。
事持者,也不管明不明心,什麼也不懂,就是專心念佛。一句佛號死死咬住,象推重車上山,步步著力,象抓住救命繩一樣不可放松。口念耳聽,久久純熟,念至成片時就有點法喜充滿。再用心念心聽,久久用功,心佛相應,法喜充滿。佛號象泉水一樣流出,心光開發,少有妄想。有時有入定狀態,時間不長,十多分鐘,或半小時左右。念念之間,佛號突然停,一片空白。幾分鐘時間佛號又起,功夫至此還不到家,還要堅持用功,不能松勁。接近念佛三昧,繼續用功,日夜念佛,時節因緣到來,突然證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界境。能所雙亡,根塵脫落,證到一心不亂,臨終上品往生。事持者就是一心專念,信願堅定,往生決定有份,不能懷疑,否則不能往生。
理持者,首先要入佛知見。應從文字般若入手去明理,參訪善知識,依善知識而修持。我們念佛要萬緣放下,要與本心相應。念念要開智慧,斷煩惱,把我們的身心世界融化到大虛空裡邊去,當體即空。當我們的心與虛空相應,心如虛空,你這個心與虛空平等,那就是念的法身佛。念法身佛是最高的境界。起用大虛空中的無量光來洗刷我們無始劫的塵垢、煩惱、業障和無明。你看那效果是何等的殊勝!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下功夫契入念法身佛,即實相念佛。
何謂實相?觀身無我,這句阿彌陀佛聖號從虛空中念出來,阿彌陀佛就不是四個字,而是實相。你看這句阿彌陀佛展開了就如同虛空那麼大,不就是實相嗎?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光就是我,我就是無量光,當下就具足。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我們心中。心包太虛,量周塵剎,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我們念佛要把自性彌陀念出來。什麼是自性彌陀呢?就是要在當下,把我們的心,安住在虛空法界無量光中。安住了,你說阿彌陀佛在哪兒?你在哪兒?你心與阿彌陀佛相應了,就成了我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我與佛,法身無二無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圓融無礙。
對於念佛沒有成片的人,可以對這句佛號要念念回光返照。你念上三句兩句可以當下回光,回光一次,與自性本體相應一次,你就消了一次業。時時回光,時時消業,這是初級念佛方法。
對於念佛成片的人,你可以將心安住在虛空當中,能安多久就安多久。從虛空中專注聽這句佛號,這就是理上念佛。達到理一心不亂,當體即空,沒有我,沒有我能念,沒有我所念。佛就是我,我就是佛,當下起用。
當念佛時,這句佛號怎樣念?我主張用慢念的方法,以兩個字為—句。有些人沒有用慢念的方法打過佛七,可能不得力。念佛時如果念得快,這個心往往沒有跟這個念頭相應。因為快的緣故,就像世間法,囫囵吞棗沒有嘗到滋味。這邊念佛那邊打妄想,妄想就是心意識,這樣就是口念心不念。蓮池大師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用快念的方法,念的時候必須心歸一處,不使外弛,念念專注,不能散亂。這樣念也能成功,但是成就慢一些。
要是理上念佛,慢念最得力;當念佛時,你必須把自性本體和心相應,你的心全部投入到大虛空中去。沒有我在走,也沒有我在念。雖然沒有念,沒有我念,但還是明明了了。這句佛號念出來後,要用耳根聞這佛聲。行走時應該慢走,不適快走,而且不著走相,慢念不著念相。快就容易著走相和念相。祖師大德說,“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就是念佛三昧。所以,我要求你們要自自然然地走,自自然然地念。你走得再威儀,你走得再好,到我這裡不贊歎,因為你著了走相,你的心與佛不相應。不著念相和走相,就破了我執,沒有著境就破了法執。我法二執同時破掉,你就開智慧。這是我總結以往打佛七的經驗。念佛的時候不要把佛號拉得太長,要避免傷氣。
我們用慢念的方法念佛,也是為了把心平靜下來。我們有人成天奔波,連跑帶顛地忙碌。這樣,心總不能清淨,看不到自己的妄想、煩惱和習氣,永遠得不到真實利益。水清明月現,比如一桶水總動它,它總是渾渾濁濁的。水平靜了,那太陽、月亮就映現出來了。用慢念的方法,慢慢起念,念念使妄動的心不動了。心不動就能見到莊嚴的佛剎,心淨則佛土淨,這叫唯心淨土。
現在講一下打坐。打坐所用的墊子,後邊要墊高一點。單盤要比雙盤高一點,散盤要比單盤還要高一點,不然就容易後仰。如果坐起來後仰,就容易壓迫督脈,如果身體向前哈就容易壓迫任脈。應該是既不向前哈也不向後仰,使任督二脈暢通。身體要坐直,也不要過於直直的,這樣等於用無形的繩子捆綁自己。不要著坐相,你有坐相就是生滅法。我們的自性本體是無坐、無用、無色、無相。這就是妙用。耍把兩肩放松,頭抬得不高不低,頭過低容易昏沉,頭過高心火上燃。舌抵上腭,口干時舌抵上腭稍緊點,口水多時,舌頭可放松一些。然後,眼觀鼻、鼻觀心,氣沉下丹田。氣走下丹田,道家叫胎息法。什麼叫胎息法?就是當人還沒出生時在母體內的呼吸法。禅宗叫數息,我們叫隨息,不長不短,隨其自然。.這樣坐起來身體就如如不動,坐得穩當,隨著一句佛號念下去,容易入靜入定。
打坐時,我們用隨息法念佛,念頭不要放在身體的哪一部位,要隨氣息念佛。一吸時 “阿彌”,一呼時念“陀佛”。盯住這個念頭綿綿密密地往下念,把一吸這個念直沉下丹田。用氣將小腹壓住,不要往上提氣,用腹呼吸,用周身八萬四千毛孔呼吸。可用意念領一領,這樣氣就息了。我們平常的呼吸不是息是“風”,一坐那兒就象拉風匣似的。那心能靜下來嗎?真正用上功夫,他往那兒一坐,你把耳朵貼到鼻子上聽不到喘氣聲,這個氣息非常細,覺察不到,所以叫胎息。這樣功夫才算用到家;光說有功夫不行,得拿出證明來才行。
這一靜你覺得很好。啊!真清淨!你要是生這一念就錯了,實際上就已經不清淨了,有念了。佛法是無念的,無知的!有知的法,一知就出靜了。“六根忽動被雲遮。六根一動就是有為法,我們修的是無為法,是不生法”。有生就有滅,那叫生滅法。修行要修無生法,什麼叫無生法?就是不去起用,行住坐臥,穿衣吃飯,把自己的身體歇下來,心也歇下來。自自然然,當體即空。禅宗有句話,“狂心一歇,即證菩提”。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見相離相,這是真功夫,這是真正的無生法忍。真正的佛法就是無相實相法。如果發現體內哪兒不舒服,有氣血病態,你就用佛號安住在哪兒,這種現象就消失了。記住啊!坐好後,你觀自己空了最好。你實在觀不空,就把自己當做死了,進入煉人爐火化了,不就空了嗎?觀空後,佛號念得不快不慢,象流水一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頭來了無所住,念頭走了不去追。理事具足,理事圓融,二谛融通三昧印。你念一句阿彌陀佛,你自己找這句佛號是從哪裡出來的,回頭自看能念的念找不到,一片空寂,你那能念之念和所念之念找不到來處,都是空不可得。《圓覺經》上講:“能念之念是始覺,所念之念是本覺。”那就是始覺對本覺,念念究竟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裡輪回,從來沒出過三界。可能前些世也聞到過佛法,也修行過,但修得不勇猛精進,又不如法,就在六道裡輪轉。雖然也想了脫生死但道心不足。總是想:“行了,下世再說吧”,或者念念佛就念不下去了,“明天再念吧……”如此這樣開脫自己,原諒自己,這就壞了大事。黃念祖老居士說過:“必須下大決心,這一世要了生死,別來第二次。”說真的,再來第二次就麻煩了。我們一世修行不能往生不出三界,下次肯定要有福報。有福報就得造不善業,造了不善業就得下地獄。現在大家看到了有些當官的,有錢的,;都造了很多惡業。造惡業自然下地獄,因果分毫不昧。既然今生聞到了佛法,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必須要發大心修行。不修行就造業,修行總比造業好,要橫下一條心,堅持下去,拼搏這一生。
雖然這裡的念佛堂條件差一點,破爛一點,但准備和服務工作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們這裡為了准備這次佛七,花了大量的長時間的准備工作。如被子褥子全都是新做的,連小火炕都是燒熱的。護七的居士費盡苦心,燒水做飯,燒鍋爐為念佛堂取暖,使我們打七的大眾吃住有了可靠的保障。我們來了就要好好念佛,否則就違背了我們的初發心和了道的目的,對不起“阿彌陀佛”,也對不起護七的居士,對不起自己和家裡人。家裡人支持我們來打佛七就很了不起,應起感激之心精進念佛才是,不可以起懈怠心。佛在《般舟三昧》經上說了一百個勿念,不可以念貪、念吃、念慢、念疑、念懶惰……學佛人懶惰是一大障礙。一百個勿念,有一個念頭就會退失道心,“我身體不行啊,得回去”。這個念頭一起真的就不行,你不起這個念頭你就行了,要用真心把氣鼓足,堅定道心,勇猛精進,修行才能得力。
我一九八二年信佛,一九八三年正式皈依佛門,當居士十一年,我出家後絕沒有退過一次道。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不論什麼場合,什麼環境,反正我一生必須拼搏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從未想過這一生不往生。我現在就是極樂世界的人,我指定是,要發這個心。我決定要往生,光嘴皮子說不行。不要成天貪吃貪喝。應該少吃一點,少睡一點,也別怕瘦一些,要真用功夫才行。我們身體這個假殼子早晚也得丟掉它,也帶不走。有人說往生時我要站著走,坐著走,你貪名聞利養還要站著走坐著走,哪有這麼便宜事,下地獄吧!
打佛七時,我們的心就“死”在念佛堂裡,這樣你那個佛七就沒白打。有的居士在這打七心不安,有的居士歲數大些,念佛方法契入不進去,有波動念頭。既來之則安之,要精進用功,不可松勁懈怠。我勸大家,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千萬千萬別耽誤了修行的良機,要:把寶貴的時間把持住。
現在人的通病是貪吃,這個念很重。修行人對名聞利養放下了,可是對吃放不下。念佛要看破放下,要放下什麼?就是“財色名食睡”。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如果放不下,就象捂了五層大棉被,不能見光,不能見性。我總結了一下,打佛七要吃兩餐,不要吃晚飯。吃晚飯容易昏沉,想睡覺。台灣一本素食書介紹說,人不能多吃油炸物,油多了營養過剩不行。吃米吃炒米為好,吃面吃炒面為好,多吃素食為好,過午不食為好。晚餐吃了,食物在胃腸裡滯留,產生酸素和毒素,最後流入血裡,對人體不好。如果沒吃什麼東西,胃腸裡沒有什麼過宿之物,身體清淨,心裡也清淨,這是助道的最好緣份。我們人的胃就怕吃多,吃飯最好八分飽。就營養調劑來講,吃熟菜不如吃生蔬菜,生蔬菜能洗毒。少吃食鹽,鹽吃多了容易睡覺。原來我的胃病最嚴重,米飯都不能吃,現在吃什麼都行。胃主要靠養,少食或食清淡之物就是養。吃東西要注意調解,對修行有好處,身安則道隆。如何調治自己的身體要靠自己,在修行中結合祖師大德的開示去慢慢體會。我們修學佛法重在個人體悟,在體悟中加深理解,提高層次。
佛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我們這個人身一旦失去,在你福報享盡之後,必然墮地獄。墮進地獄再想出來,那可是遙遙無期,只有生生世世在地獄受苦。這一生再走不了,不知還要經過多少劫後才能重新投生得人身,那是何等的漫長啊!這可不是開玩笑,要把這一生當作非常關鍵的時刻來過。
摘自正淨法師著《淨土念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