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超然法師:“空”不是沒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空”不是沒有

  皈(歸)依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

  偈曰:
        空義甚深不可說,諸佛智慧之精要;
        我今隨己所解了,與諸同修方便言。
        所言若存錯謬處,在此虔誠求忏悔;
        所言若能合佛意,普施眾生成正覺。

  梵文“舜若多”,漢譯為“空”或“空性”、“虛空性”等等。即使翻譯為“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漢語當中實在沒有與原義更為貼切的詞了。
    而在漢語當中,空,本來就是“沒有”的意思。所以,對於佛經裡面的“空”或“空性”等等,人們很容易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沒有”,這卻並不符合經文的原義。類似的誤解還有很多,正是這樣的許多種誤解,使得佛經看起來似乎矛盾重重。


    最典型的例子,如《心經》當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色”,大約指一切萬有;而“空”,則指的是“如幻不實”、“不真實”等等,並非指“沒有”。
    倘若“空”指的是“沒有”,哪裡會有什麼“色”值得討論呢?這句經文也就隨之失去了意義。
    即使在梵文當中,“舜若多”的空義也異常難解。因此,佛陀在經文裡用了無數的譬喻言辭,從各種角度來描述它。《金剛經》裡這樣說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真是再形象不過的,對於“空”的描述了。
    而且也是修行大乘空觀的絕妙方便法門。
    不僅如此,它也正是一切覺悟者所親證的不思議真實境界。


    我們時常應當觀察人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都如同昨夜的夢境一樣,虛幻不實。這將會幫助我們逐漸放棄對於“一切事物實有”——這種錯覺的執著。當我們稍微放下一些成見,平等地觀察一下,就會真切地體會到,過去的一切,已如夢境一般消逝,永遠不會再重現;現在的一切,正在如夢境一般不斷變化,一刻也不曾停息;未來的一切,也將會如同夢境一般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終究一場夢。
    即使是昨夜的一場夢,也不能說它什麼都沒有。因為在夢裡,我們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產生過各種各樣的感受。而且,夢裡的我們,往往認為那些經歷和感受都是真實的。直到夢醒以後,才恍然覺悟。


      這個所謂現實世界裡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沉浸在“一切事物都是實有的”這場無明大夢當中,這種似是而非的認知當中,這種相續不斷的念頭當中的人們,怎麼會知道這原來是自己的妄念編織出的一場夢呢?


    幸虧有了佛陀的出世,以及三藏妙法!
    幸虧有了歷代層出不窮的修行成就者,以及他們慈悲的開示!
    覺悟的菩薩們,證悟了空性,從不實的萬物當中獲得了解脫。這並不是說他們消滅了一切存在,他們只是徹底明達了萬物虛幻的假相而已。

  世間的一切,如此地變幻無常,我們卻習慣性地把它們當作了真實。

  當我們逐漸放棄了對於一切事物實有的執著,我們就會了悟空性。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失去了任何東西,恰恰相反,一切都將完美地展現在空性當中——正因為放棄了對於事物的執著,一切才都顯得那樣完美無暇。


    這是本來的清淨,它只在不挑剔的心靈當中呈現。


      一切呈現都清晰明了——這就是心性智慧的光明,遠非陽光可以比擬。
    一切呈現都無常變幻,如夢不實——這就是空性法身,遠非虛空可以比擬。
    空性從未障礙過任何有緣的顯現,所以,“空”不是沒有。


    那麼,“空”到底是什麼?

 

 偈曰:
       說空不是空,不在有無中;
       念寂絕千古,心明非幾乘。
       從來沒有相,風搖波自興,
       繁華塵世裡,分明夢魇情。

 

     若問空是什麼——
       君請自察,只這時
       ——什麼處歷歷分明?

 

 

上一篇:超然法師: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下一篇:宋道發教授:寧可側重行履工用不可取於狂慧知解——南懷瑾先生論佛法修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