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大義》修道之三
2、三種相續
如何感召了這個世界?佛在《楞嚴經》裡面有詳細地說“三種相續”。
第一是世界相續,這是佛教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世界是怎麼形成的?是本覺妙明當中,覺明明故,明暗對立,而有動搖;由於動搖,而有風輪;由於風輪,風吹鼓動,更有地輪;由於這個地輪,然後有水,水輪、地輪,然後有火,是這樣子。整個歸根結底,是我們“覺明明故”而生起來的。
那麼這個覺明是什麼?就是“覺”本來就是明的,我們的本覺真心,本來就是從來未曾間斷。比如我見你、你見我;我聽話、我做事,非常明了,在這中間不需要有任何的執著、任何的局限。但我們這個凡夫心,關鍵的是最初的一念他注意在某一個點上的時候,本來是覺明的,本來是本覺的,但是他在本覺當中產生了一個“我知道本覺了”,“我現在知道這麼一回事了”。只要他“知道了這一回事”的一念產生了,這一念就叫做無明。表面上,他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實際上他是反而把自己的本覺掩蓋住了。由於這樣子的一個從覺到明,有明就有暗,明暗相對就有動,有動搖就會有風,有風然後才形成了 “地水火風”這樣一個四大組成的這個世界。
“世界本空,空生大覺”。世界本來它的本面是空的,在空當中,我們產生了很多的明明了了的這個覺知性,所以這樣構成了一個世界相續。世界在這裡相續不斷、遷流變化。當初明朝蕅益大師讀《楞嚴經》這段話,當他讀到“世界本空,空生大覺”,恍然若失,整個世界一下子就消隕了,然後就見到了本性。所以很多人讀《楞嚴經》裡面的語句都能開悟的。世界的本來面目是空性,是空。但這個空呢,並不是眼前的這個虛空,不是對立的空,而是它的本質從來不曾有生,不曾有滅。在這個空中,我們產生了念頭,我們產生了一念無明。這一念無明就是:“我現在認識到這個空了。”
從昨天所說的這個“自行車的技術”上,你清清楚楚地看到,每個人都有他各種各樣的技術。舉手的技術、抓癢的技術。在這個技術上面,你再增加“他是用手在抓他的臉”,這就是明,這就是你明白了其中的一項。而這個明,一旦你注意到這個手,把它的技術忘記掉了,就變成無明了,就這麼簡單。一個是你明明了了地知道這個技術,一旦知道了這個條件、這個材料以後,你把它的本來面目給忘記掉了,然後就變成無明。因此就開始分別抓的是手還是臉,還是什麼,然後才產生了動搖。這無明會有動搖,有動搖就會有輪轉,就會有輪回,就會有生死。有動,一定是無常的。無常的法,就說明它生死已經開始,就是世界構成為成、住、壞、空四大劫的最初動力,是這個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