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
學習佛法必備的四個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1.依法不依人: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無上的智慧與解脫。因此,我們要深信的是可以使我們得到無上智慧與解脫的法!而不是講法的人。無論講法者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背景,我們都要對他所以講的法進行細致微妙的觀察思考。
觀察思考他所講的內容有沒有違背四法印,有沒有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觀察思考他所講的法,能不能使我們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如果不能!他就是給我們現佛.菩薩身也不能信他。
釋迦牟尼曾經說過:“聲相皆是幻.化佛魔亦能”。如果講法的人所講的法,可以使我們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不違背四法印,不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他就是現外道身我們也要深信他講的法。釋迦牟尼還曾經說過:“惡人嘴裡也能說出佛法的道理,但我們要學惡人嘴裡說出來的真實道理,而不是學惡人的行為”。
2.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這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我們學習佛法主要依靠的是佛教經典,我們必須要明白佛教經典的內容。
第二種.要知道,佛依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設不同的法,必要知道每部經典是為什麼樣根性的眾生而設。
佛為頓劣之人所設:善佳引導.循序漸進.次第而修的方便法。這種法,是不能使人現前.當下,就能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究竟的小乘佛法。這種方便法,只能在今生種下修行解脫成佛的因。
佛為中根之人所設:了別認知宇宙諸法現象的中乘佛法
佛為上利之人所設:頓超直入.直指人心.度己度他.直至無上智慧與解脫究竟的大乘佛法。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使我們盲目修行。頓劣之人修大乘佛法,不但不能深領大乘佛法的奧妙,而且極易墜入語言與文字相中,造成佛法的空談與戲論。
3.依義不依語
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求其佛典內在的真實義,應該以心契入,悟其佛法深奧之理。才能在種種經藏之中,悟得佛法的精髓。不應執著在言語文字相上,以文害義.誤己誤人,阻擋修行進度,反增文意束縛。
4.依智不依識
無論修行者還是不修行者,無論有信仰者還是無信仰者,在世間生產.生活之中,在起心動念之間不應該只看事物的表面,不加理智地分析與思量審度,盲目輕率地憑自己的感官意識經驗去做結論.去行事。應該依自己的智慧去觀察思考.深思度量,在做出正確的判斷後在行事。
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盡自己最大的智慧,去對一切佛法去細微地觀察思考.深思度量.進行分析。徹底地心領神會後,依個人的性情.秉性.根性決定取捨與否。才能在修行過程中真正做到堅定不移.勇猛精進,直至智慧與解脫的究竟。
智:就是大腦對接受的事物進行思考.分析.度量後,而得出的正確的判斷。
識:是大腦對接受的事物沒有經過細致.微妙的思考.分析與度量,全憑自己的經驗,而做出的,錯誤的了別與認知。(經驗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