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藥師山·紫雲居士: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六.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白話注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六

(大日經卷六)

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

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
藥師山紫雲居士批注

前言
大日經第二十七品前段敘述天界所使用的火;後段則描述菩提本心所現的光明。菩提成就時須有十二種火顯現,強調內護摩燒除妄想、分別、執著,此為淨菩提心法。 
第二十七品是大毘盧佛對菩薩開示護摩。

「復次,秘密主!往昔一時,我為菩薩行菩薩行,住於梵世時,有梵天來問我言:『大梵!我等欲知火有幾種?』
從前我在行菩薩道時,那時在梵天天界度生,梵天來問:「大梵!我們想知道火有幾種」?大梵:是指尊稱大毘盧佛。

時我如是答言:所謂大梵天,名我慢自然:
當時我如此回答:「所謂大梵天眾生,本性顯現驕慢好名。」慢:驕慢、傲慢。名:好名。自然:本性。

次大梵天子,彼名簸[口縛]句,世間之火初:
其次介紹大梵天子,其名字叫簸[口縛]句,是在天界最早使用火的那一位。

其子名梵飯,子名畢怛啰,吠濕婆捺羅:
大梵天子有子叫梵飯及畢怛啰、吠濕婆捺羅三人。

復生诃[口縛]奴,合毘[口縛]诃那:
大梵天子又生诃[口縛]奴、合毘[口縛]诃那。

簸說三鼻[者見],及阿闼末拏:
簸[口縛]句說三鼻[者見]及阿闼末拏(大梵天修行的內心清淨法)。 
‧簸:指大梵天子名叫簸縛句。 
‧三鼻[者見]:教導大梵天君消業障。 
‧阿闼末拏:教導內心清淨法。

彼子缽體多,補色迦路陶:
簸[口縛]句兒子缽體多,補色迦路陶。

如是諸火天,次第以相生:
諸火天用火的方式,由此開始修行,次第而生(火具有多種功能,以精神幻化火的形式做事及修行)。

復次置胎藏,用忙路多火:
裝藏時所用的火。

欲後澡盥身,[口縛]诃忙囊火:
洗澡用的火。

浴妻之所用,以瞢蘗盧火:
浴妻子所用的火。

若生子之後,用缽伽蒲火:
生兒子後所用的火。

為子初立名,用簸體無火:
為兒子取名字用的火。

飲食時所用,當知戍脂火:
飲食用的火。

為子作髻時,應用殺毘火:
為兒子作發髻用的火。

次受禁戒時,三谟婆[口縛]火:
持守戒律用的火。

禁滿施牛時,用素哩耶火:
守戒後圓滿成就,施牛時用的火。

童子婚媾時,以瑜赭迦火:
孩子結婚時用的火。

造作眾事業,跋那易迦火:
作事業用的火。

供養諸天神,以簸[口縛]句火:
供養天神用的火。

造房以梵火,惠施扇都火:
造房子用的火。

縛羊之所用,阿縛賀寧火:
縛羊用的火。

觸穢之所用,以微吠脂火:
觸摸不干淨的東西用的火。

熟食之所用,以婆诃娑火:
熟食用的火。

拜日天時用,合微誓耶火:
拜日天用的火。

拜月天時用,所謂爾地火:
拜月天用的火。

滿燒之所用,阿密栗多火:
圓滿火供用的火。

彼於息災時,用那噜拏火:
息災時用的火。

作增益法時,訖栗旦多火:
增益時用的火。

降伏怨對時,當以忿怒火:
降伏時用的火。

召攝諸資財,用迦摩奴火:
增加法財資糧,尋找各種材料用的火。

若焚燒林木,應用使者火:
焚燒林木時用的火。

所食令消化,用社[口宅]路火:
消化食物用的火。

若授諸火時,所謂薄叉火:
傳授各種火時叫薄叉火。

海中有火名,縛拏婆目佉:
海中的火神名叫縛拏婆目佉。

劫燒盡時火,名日瑜干多:
劫火燒盡時所用的火。

為汝諸仁者,已略說諸火:
現已為修行者介紹各種火;此處指大梵天所使用的火。

修習韋陀者,梵行所傳讀,此四十四種,爾時我宣說:
修習韋陀的法,要以梵行為主;內有四十四種法,我已於此說明。

復次秘密主!我於往昔時,不知諸火性,作諸護摩事,彼非護摩行,非能成業果:
我往昔於天界度生時,不知火的特性而作護摩事,那不是護摩的法,結果也不能成就事業。

我復成菩提,演說十二火:
當修證菩提本心時,即演說十二種火。(此為本心顯出火的性質)。

智火最為初,名火因陀羅,端嚴淨金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三昧,當知智圓滿:
第一智火叫因陀羅。由空現出端正嚴謹、潔淨金色光明的佛身相,並能使度生能力增強,此佛住於三昧中,且佛心智圓性滿,佛的光焰光照無邊。(由空起用)。

第二名行滿,普光秋月花,吉祥圓輪中,珠鬘鮮白衣:
第二種叫行滿(即度生圓滿)。在月輪中現菩薩相並普照光明,此光明如同秋月般柔和,菩薩身穿鮮白衣珠鬘(代表功德福報圓滿並安住此圓月輪中)。(由月輪起相用)。

第三摩噜多,黑色風燥形:
第三種呈黑色叫摩噜多,以藍黑色光顯現出大圓鏡智。(現出大圓鏡智)。

第四盧酰多,色如朝日晖:
第四種叫盧酰多,此本心色彩,如早上的太陽光,有紅色光輝,此為盧酰多。(現出成所作智)。

第五沒[口栗]拏,多髭淺黃色,修頸大威光,遍一切哀愍:
第五種叫沒[口栗]拏,本心現出黃色光輝叫沒[口栗]拏(現出平等性智),具有大悲心、大光明。(現出妙觀察智)。

第六名忿怒,眇目霏煙色,聳發而震吼,大力現四牙:
第六種叫忿怒,護法相現忿怒形,現紅色雲彩光,頭發豎起成大吼狀,具大力身形,且現出四根牙齒。 
‧眇目:小眼睛(凝視、細視)。 
‧霏煙色:雲氣(紅色雲彩光)。

第七阇咤羅,迅疾備眾彩:
第七種叫阇咤羅,供養部迅疾准備各種供品叫阇咤羅。

第八迄灑耶,猶如電光聚:
第八種叫迄灑耶,入空時所現十方圓明,如電光火石叫迄灑耶。

第九名意生,大勢巧色身:
第九種叫意生,以意念修本尊,如大勢至菩薩身相的光色。

第十羯羅微,赤黑唵字印:
第十種叫羯羅微,以紅黑色相,持唵種子字。

第十一火神,其名梵本阙:
第十一種叫火神,名梵本阙,咒語祈波多。(佛門修行者進行外護摩時的重要護法)。

第十二谟賀那,眾生所迷惑:
第十二種叫谟賀那,三昧真火(火大三昧)可以燒一切業障。以上為世間眾所疑惑不明。

秘密主此等,火色之所持,隨其自形色,藥物等同彼,而作外護摩,隨意成悉地:
秘密主!若以火色的顯現(心力所現)及藥物(咒語)一同作成火供,隨著意念,而使成就佛事業、利益眾生叫外護摩。

復次於內心,一性而具三,三處合為一,瑜祇內護摩:
‧一性:空性、體性。 
‧具三:空性中具有體、相、用三種性質。 
‧三處合為一:在空性中體、相、用,同時起用。 
‧瑜祇內護摩:本心要經常保持在空性中。 
再次於內心中,因無明而具有三種業障貪、嗔、癡,表現在八識中合成一個妄心,由此修真心、空性,證出體、相、用的本體。須修瑜伽密法護持內心及消除業障,此種修行叫內護摩。

大慈大悲心,是謂息災法,彼兼具於喜,是為增益法,忿怒從胎藏,而造眾事業:
護摩有四種 
‧息災法:具大慈悲心化解各道恩怨。 
‧增益法:具有大喜心利益六道眾生。 
‧忿怒法(降伏):由本心起護持心,降伏各魔障。 
‧造眾事業(敬愛):做佛事業。 
‧胎藏:本心。

又彼秘密主,如其所說處,隨相應事業,隨信解焚燒:
又秘密主!如壇城處所跟隨相法做佛事業要『相信』與了解此方法(修多羅),是可以焚燒一些業障、怨氣、魔障。

爾時金剛手白佛言:「世尊!雲何火爐三摩地?雲何而用散灑?雲何順敷吉祥草?雲何具緣眾物?:
何謂火供法?如何散灑?如何敷吉祥草?如何找火供物品?

如是說已。爾時金剛手,白佛言世尊,雲何火爐定?雲何用散灑?
其時金剛手菩薩請大毘盧佛開示:如何修火供法?如何修灑淨?

順敷吉祥草,雲何具眾物?佛告秘密主,持金剛者言:
順時鐘方向敷吉祥草,如何放置供品?

火爐如肘量,四方相均等,四節為緣界,周匝金剛印:
火爐如手臂長,四方相均相等的正四方形,四指為高度,四周為金剛印。

藉之以生茅,繞爐而右旋,不以末加本,應以本加末,次持吉祥草,依法而右灑:
將生茅草類以右旋繞爐放入爐中;再持吉祥草持咒而灑甘露。不能以末端壓根部,應以根部壓末端,依法向右灑。

以塗香華燈,次獻於火天:
以塗香、香華、燈獻給火天(火神)。

行人以一華,供養沒栗荼:
修行人以香華供養本心(沒栗荼)。

安置於座位,復當用灌灑,應當作滿施,持以本真言:
修行者安置座位,以持咒右灑甘露,一直到布施圓滿成就。

次息災護摩,或以增益法,如是世護摩,說名為外事:
息災、增益是世間的護摩法又叫外護摩。

復次內護摩,滅除於業生,了知自末那,遠離色聲等,眼耳鼻舌身,及與語意業,皆悉從心起,依止於心王,眼等分別生,及色等境界,智慧未生障,風燥火能滅。燒除妄分別,成淨菩提心,此名內護摩,為諸菩薩說:
內護摩是要滅除業障。要了知第七識,就要遠離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及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遠離色聲等,眼耳鼻舌身,及與語意業),其主要目的是要滅除業障。業障皆是由於妄心而生起,妄心依止於八識心王(皆悉從心起,依止於心王),因此才妄生六根、六塵等妄想分別境界(眼等分別生,及色等境界)而造業。其原因乃是智慧還未生出,業障才能出現,用風燥火(智慧火)就能滅除之。以火大三昧燒除妄想、分別心,由此修身、口、意勿使生業障,最後使妄心成清淨菩提心,此方法叫內護摩。在此為諸菩薩而說此等護摩法。

 

上一篇:藥師山·紫雲居士: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六.說如來品第二十六白話注解
下一篇:藥師山·紫雲居士: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六.說本尊三昧品第二十八白話注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