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8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一切眾生企求內心之安,此系不安根源,也系四相根源

昨天講到:“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今天講:“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大家連貫起來可以看得到大意,微細的剖解,我們眾生從粗惑煩惱上來講,眾生往往是以妄心來看萬物的,對一切法的執著。一般眾生尋找的是內心中得到一種安的體(其實不找就是最大的安,因找而不安,不是因找而有一個安可得)。舉例來說,過去有對中年夫妻在一塊聊天,丈夫就問妻子,他說我要在外面找一個女人,你會有什麼想法呢?妻子就告訴他,她說那你說服我,你只要把我說服了,你就可以找。如果你沒有說服我,就不可以。說是這樣說,事實上呢,說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學佛也是一樣的,從低的方面來講,很簡單的方法都可以令我們解脫,因為佛法就是令我們心安。但是對於你心裡面想法很多的話,很難。有人說,平常心就是道,他就心就安了。有人說,當下不生善惡念就是道,他心就安了。有人就不一樣了,有人說我要看到佛看到菩薩,我心就安了。看不到佛,看不到菩薩,活生生的走來走去的菩薩,我如果看不到我永遠不安(心眼不開“浮安”亦不可得)。有人不需要看到(用心會到不安自安,本而安,安而本),他就安了。有人非要看到佛菩薩才安心。

阿羅漢聞善惡而能出善惡,我們為何不能?

法無定法,佛陀講法不一定是一樣,對什麼人就說什麼法。如果你要是一個很難教化的眾生,佛陀肯定是拿非常難的法來教化。如果你這個人很好教化,其實一句兩句就足矣。你就是對於大菩薩,可以大菩薩法來度之。對於我們人,很簡單的,以人法而度之。你像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只要講因果眾生就度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於阿羅漢的根性來講,一聽到馬上就得度,簡單的一個法就令眾生得度。但是呢,到了末法時代,像我們這個年代,又見不到佛,釋迦牟尼佛慧眼觀幾千年幾萬年以後的事情,乃至於盡未來際的事情,他都觀察無余。像我們這些眾生,你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不了改變一下你的善惡之心,但是我們不通達善惡之性,這個善惡的本性。只要有善有惡,必定無常,無常就無住,無住就無生,無生即涅槃,它是通達的。只要有善有惡的變化,做善為什麼有善報呢?做惡為什麼有惡報呢?因為它是變化的。變化的就是無住體,無住即無生,無生就是你的真心,原來善惡本體就是你的真心。因為妄故,就有善惡,善惡是我有妄之識。如果你不生妄心,哪有善惡體呢?就是相上有善惡,無非是心,善惡心一斷諸法就真啊。就是說,你善惡的心斷掉了,其實法也就真了。所以阿羅漢一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機緣成熟的眾生一聞即悟。緣覺之人一聽到緣起性空就悟到緣起。阿羅漢聽到無常無我寂靜涅槃,他的因緣就成熟,不是說另外有個什麼法可得。

越把妄心捨去,解脫的力量就越大,捨妄即根本解脫

對於我們善惡來講,你打我,那我打你一下,一個法師過來說,你打他是因為他過去打了你,他深信因果了,那我就不打你了。但是在我不打你這個過程中,只是歇下了他的妄心而已,這個時候他不需要出任何力量他就解脫了。所以呢,越把妄心捨去,解脫的力量就越大。對於無常來講,阿羅漢聽到世間無常馬上就信,一信無常即不沾心。因為無常就是變化的,他知道諸法無常,既然無常就是種種變化,而變化就無住,無住即寂滅,寂滅他就定了。所以一聽說諸法無常,他一坐下來,他馬上就靜下來,就寂滅了。為什麼他這麼快呢?阿羅漢這種根性啊,他一聞到無常即入正定,馬上進入那一種寂滅的體裡面。一講諸法無我的時候,他馬上就不生我見,就人我空。但是阿羅漢有無常見無我見,無常見生我空,生人空,無我見生我空,叫人我之空。我空人空就是涅槃,就是無常無我寂靜涅槃,這是小乘裡面的執著。他不知道法空體,大我,大法,無有涅槃。他不知道涅槃也是一個執著,他不知道無常還是一個法的執著,無常也是清淨的法執,叫人空,無常是法空,無我是人空,人我空就是法空,我空是心空,心裡面跟人空的體相應的一剎那,就寂滅了,在寂滅體裡面就是阿羅漢的境界。

這阿羅漢的境界住在哪裡呢?住在三界最高的一層,還有一個識在那裡未斷。這個識是什麼識呢?就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大識空,識空在哪裡呢?是在化身裡面。但是他沒有破法空,不能進入報身啊,為什麼他不能見報身呢?因為無明未破故,他只能斷見思煩惱,不能斷無明煩惱。但是在法空裡面呢,無常無無常,無涅槃就是涅槃,什麼叫涅槃無涅槃呢?生死即是涅槃。什麼叫無我無無我呢?就是說有我就無我。什麼叫無常無無常呢?如來說無常即無無常,是名無常。阿羅漢只有無常無我,沒有無無常無無我。就是涅槃都沒有了。在大乘教法裡面,涅槃是沒有的,只有小乘裡面有涅槃可得。無我就是信心裡有我,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就是無我之體,就到法裡面去了。阿羅漢一聽說無我,立即就寂滅了。無常就無生了,無生就寂滅,就進入涅槃寂靜了,然後進入識空。他有個識在那個地方。阿羅漢不知道無我無無我,無常無無常,一切法尚不應著,何況非法,連這個不執著法的體也沒有,回過頭來又到法裡面來。過去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個叫做凡夫。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就是阿羅漢的境界。然後呢,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倒回來到法相裡面來了,就進入眾生的心。法空現前,上無佛可成下無眾生可度,這個體的顯現就不可思議,進入到常住法身,進入圓滿報身。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還不是常住,千百億化身就是當體即佛,悟到此體的時候確實你跟釋迦牟尼佛是一模一樣的,此世界就是阿羅漢化身土,阿羅漢見不到報身的,菩薩跟報身相應的。只有你回過頭來,無明無無明,無無明盡,這個體才是很現實的。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無有法,並不是我們知見上無有法,是實在是無有法。如果說我見無有法,還是有法。無有法,是徹底的斷你的念啊。我們講無有法是那個念裡面無有法。這個無有法,徹底的你自己空寂了,這個世間任何的法,不動一絲一毫。經典上講:不動此地而成就如來果德,此世界一毛一草一微塵許,也不需要動,而成就無上之正法。我們心中生無有法,有法,都叫做法。心中連生都不生起,那個叫做無有法,名為菩薩。我為什麼常常強調,山河大地即虛空都是如來法身的顯現,都是菩薩方便入眾生心想處。釋迦牟尼佛在哪裡?在一切眾生心想處。我們現在度你啊,那是一個相對而言,我在跟你講法,真正的法是實相,是報身實相。

實相裡面有一個根本智和後得智。根本智法身報身是圓滿的,叫根本智。後得智就是眾生的心。智有兩種,一是令眾生開顯實相,就是般若體,這就是根本智。後得智就是給眾生方便安住,有出家在家法,有種種禅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種種法,乃至於親近出家人會有功德,拜佛獲得福報,這個都是叫做後得智,令眾生生信故。在根本智和後得智體,這是盡未來際,因為菩薩功德是盡未來際的。

菩薩之相:心是六度之心,身是清淨法身

到了八地以上八地菩薩是無為地,他的功德是遍滿一切處,在一切眾生心想處,他已經沒有身了。心是六度之心,身是清淨之法身,菩薩到底是什麼樣的?實在是無所得,他心是六度,心是眾生,身是法性身。也就是說,佛陀法身莊嚴此身,菩薩以法身莊嚴身故,菩薩以六度莊嚴心故,身心不二,佛與眾生不二故,中間無菩薩可得,那個叫做佛菩薩。你以為見像的那個菩薩啊,實在是沒有相可得。小乘裡面就在強調,我們這個相是虛幻之相,四大五蘊生起的。只要我們一念不生,四大分散,所謂分散還是假名啊,實在是沒有什麼散的體,不多不少。你死的時候,世間的地火風水也不多一點,你在這個世間也不會少一點。就像大海水一樣,不多不少。也不會變,地還是地,火還是火,風還是風,水還是水,不因為你死掉了地火風水就變了,它還是一點都不變(所變的只是我們忙活了生生世世的妄識而已,如人生生世世與虛空而戰)。因為我們是以妄識而生,無為法,無有法名為菩薩。

金剛經十六品以後都是破菩薩的細惑煩惱,細惑煩惱就是講智。“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因為阿羅漢以為有菩薩可得,有如來之所證,有所悟之智,所證之真如,都是我見人見。認為證了一個什麼東西,叫眾生見,認為佛陀有所證真如,不知道如來實在是無所證之證,無所證的體,好像是證了,其實是證我親身啊,證我此世界是一體故,是證這個體。我們好像如來有獨證,實際上呢,如來是證我現在啊,就是我現在這個體是如來所證。我們就不知道實相,在你證到實相的時候,你證那個體正好是證你當下的體,裡面實在是無有法,法就是代表我們心裡面的執著,法執,你有心中的法執必然會生心,有生心就有四相俱生,內心裡面有四相俱生,這裡是講內,不是講外。

前面也講,無有法可得,為什麼這個地方又講無有法呢?這裡是對於我們很細的俱生煩惱來講的,內心裡面還有一個真如啊,智啊,所證能悟啊,還有這個相續的體。

凡夫四相及菩薩微細四相

凡夫?大性眾生成佛度眾生,粗細之說,凡夫以五蘊生心為執。就是說,我們凡夫執著什麼呢?以五蘊成就的我見,以四大成就的人見,眾生四大是一體的,對所緣的六度萬行,叫眾生見。然後產生相續,思維得失,叫壽者見。前面十六品講的,一個是破我執,我們緣於六度萬行,這種法的執著,破法執。求菩提也是法執,著相故。這些發心的菩薩從這個過程之中,我執法執都破了,已經悟到了般若,破掉了般若的疑心。已經知道沒有眾生可度,沒有佛可成。這後面還有一個沒有所度眾生之眾生見,沒有所成佛之佛智,所以這後面講破微細的我執,執著能證之智為我,所證之真如為人,所證能悟為眾生,證悟未忘叫相續如命,為壽者。我們認為自己能悟啊,還沒有忘記自己所證,還沒有忘記這個體,這個東西在心中相續,就像自己的命一樣,為壽者。

“破除我”這念還有微細四相,本來無我才能顯現大我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我們眾生老是動不動就要破除我,其實一切法本來無我,大家想一想這個時候你會怎麼樣?如果你是大乘的菩薩的根機,你認同這一切法沒有我的時候,你大我立即就顯現出來。就是,你發現這個世間沒有我的時候,你就寂滅了。無人,人是對立,我跟眾生不是對立的。沒有我相就沒有人相,有我相就有人相。如果這個世界任何時候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它同時告訴我們,沒有我是實相。菩薩要悟到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一個我存在,眾生以為有我,就俱生煩惱,還生境上煩惱,境界上面就心生俱生四相,境界上面就有四相存在了,何況你心上面呢?菩薩還有俱生的我智,不知道外面無我的這個性體,一無我徹底無我,一切法沒有我,包括我現在講話的聲音,包括我現在的獨立的體,包括我認為無我的這個意識,都是無我的,那是一個緣起性空的體,實在實在的是沒有一個真實我在。

現量證得無我的一念?一念是法界,法界是一念

沒有我就空啊,一空一切空,就是徹底,能夠空到我跟諸法是一體的。我們往往說無我的時候,就認為我要證到無我啊,我沒有達到無我啊,不知道諸法本來就無我。如果你在山河大地上面站著,你發現我都是空的,世界都是空的,都是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你把我捨掉了,就是把有生的這個念頭給捨掉了,沒有人就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一個人了。那你站在世界上不就是像一道圓光一樣嗎?沒有眾生就平等啊,你到任何地方都是一個地方。為什麼呢?沒有眾生就沒有計量,就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心可得,現在過去未來都是一念了。你這一念就是過去的一念,過去的一念就是未來的一念,也就是現在這一念心,法界是一念,一念是法界。華嚴理事圓融的,一念是心,叫無住之心。實在,一念跟法界不二故,你不要說法界外面還有一念,那個一念是妄念,法界才是真正的一念。體跟相是一,不是二,體相一如的一念才是。我認為的那一念,是叫妄念。因為你那一念生起的時候還有一個我在那個地方。

離開妄心的壽命是什麼壽命?

無眾生,無壽者是對法身來講的。菩薩首先要會於諸佛,這是破我見了,破我見人見眾生見,沒有我人眾生壽者見,如果你自己融到法界的體裡面,沒有一個我了,那法界的壽,法界的相,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壽而無壽,什麼叫無壽呢?壽者不動啊。無眾生是平等啊。無人是絕對啊,無我是大空性,空性無對,空性叫無量光、無對光。平等才是真正的清淨莊嚴。無量壽其實就是沒有壽命,就是不動體。什麼叫不動體呢?我們現在的壽命是我們心量上面,現在過去未來的相續體,我們認為一秒鐘兩秒鐘三秒鐘過去了,這是我們的意識在相續。事實上呢,我活一個小時和你活一個小時,和所有大眾生活一個小時,這個一個小時絕對是一,證明壽命是不動的。如果壽命是動的,那我死大家都會死掉的。這個壽命實在是離開我們這個妄心的,是眾生諸佛菩薩所共同體,我們這個妄心裡面是沒有壽命的,是一種意識的計量,是計量出來,有身體在轉動,血在循環,產生了所謂的叫做壽命見,這個妄見出來了。徹底的離開這個身體的壽命,如果身體上有壽命的話,那我們死了就不應該有了,就沒有六道輪回,有這個壽命獨立在身體上面,那我死了不就沒有了嗎?

所以壽命是一個法性。因為有法性,才有報身,有報身才有無量的化身。所以為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對於無壽來講的。因為無壽才能夠現眾生種種的壽,因為眾生的壽是妄執生起,你有六道輪回的體都是來自於無量壽,無量壽就是無壽,無壽能現無量壽。有無量壽就有現眾生的相續,有相續眾生就產生執著,認為有個壽命存在,壽命是來自於你的空間,來自於這個身體,這個相續的執著,產生了一個所謂的叫壽命。實際上六道輪回的壽命的本體是不動的,就像軸承一樣,車輪中間的軸承,這個輪子在轉的時候,如果你在輪子上面,就很遠很遠,產生了壽命,但是你在中間的時候它是不動的,不轉你還動嗎?中間是不轉的,但是周圍是在轉。中間的軸承是不動的,就因為這個不動的東西,產生了外面動的東西。假設中間不動的東西沒有了,那車輪也就壞了。那個東西是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淨,不一也不異。就因為那個東西才產生萬法。所以萬法認為有壽命,因為有一個不動的體,不動即萬法,萬法即不動。就像水起波,波本來實在是本來沒有的。眾生有波的執著,認為說有時間在,其實呢波是全部的水,水體是波嗎?不是,就是沒有時間。所以呢,時間是一種錯覺。沒有我相就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就沒有壽者相,四相不生即是法身,法報化都會現前。這個叫做破我執,破人執,破眾生的法執。人我眾生微細的來講,我們內心裡面有個我在,實際上世界上本體是沒有我,因為見相生心,有我在。人我眾生壽者都是我們那個意念裡面出來的就是俱生煩惱的體。前面我人眾生壽者是叫粗惑煩惱。

我們為什麼在六道輪回呢?就是因為你的粗惑煩惱生起的四相,四相是境上的煩惱,境上的煩惱是來自於心上的煩惱,心上俱生四相的時候呢,就對外面產生了一種攀緣,所以境上加境。先有我見,有我見就有我相,有我相就俱生四相,所以呢,我不一樣的,每個人的人眾生壽者也是不一樣的,就是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緣起是不一樣的。雖然緣起是性空的,但是你不能說緣起是斷掉的,為什麼有緣起相續呢?因為你心中有境上俱生,有強烈的我執,你就必定就會生出一個我的一個四大的生起,五蘊就生四大,四大就變成這個相。你執著於男相就是男相,執著於女相就是女相,執著於出家執著於在家,執著於天堂執著於惡道,這個都是你這個我相裡面、境裡面不斷的相續,六道輪回都是在粗惑煩惱的體裡面。

經前面是講四相,就是境生,經後面不一樣的地方呢,我們要知道,都是我們的心啊,就是我相人相壽者相。實際上外面是沒有我相的,是因為你心上有我見我相在,所以外面好像有我。實際上外面是沒有我的,只要你把內心裡面的我相去掉以後,外面相就已經就圓滿了。所以我們現在習氣雖然還沒有斷掉,但是你心上已經斷了。菩薩法是改變心故。小乘、比丘持相,菩薩持心,比丘持戒跟菩薩持戒是不一樣的,菩薩是持心戒,有四相就是犯菩薩戒。在比丘戒裡面只講這個相,殺盜YIN妄酒跟菩薩戒裡的殺盜YIN妄酒就不一樣了,菩薩戒是講心。心改變則相自變。所以佛教講一切唯心所顯。華嚴經裡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自己心斷。所以呢,他解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有我一定是我們的心執著出來的,實在是沒有我。人眾生壽者都是沒有的。所以呢,只要心滅,法爾自然,一切法都自然而然。所以你在外面斷一切念頭,你把那個心的執著,沒有我,法空故,這一切世界都是空的。無人,絕對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一加一等於二。一就是一,哪有我來加你呢?是同體的。所以呢,無對故,絕對的。為什麼佛是無對光呢?無眾生,平等故。平等則生莊嚴。只要你絕對的體,那處處都是光啊。因為你跟法已經同為一體了,你不就是光嗎?所以山河大地及虛空,任何地方都是絕對的。你心不生相的時候,法界是絕對的。

所以我們在過去打坐的時候,想著這山河大地虛空是我身上的光,一道圓光,然後自己沒有了,然後整個山河大地都變成是法界之光。你這樣的一觀察,你會什麼感覺呢?你發覺你光裡面出現種種相,你立即了解這是我心故。看到你,是我心故。我的心怎麼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呢?有長的短的高的低的呢?有善有惡?無非你俱生煩惱,你無始以來的習氣煩惱生起來。一看到這些東西,都是我心中的種種念頭啊!原來我心中有這麼多的念頭啊!你就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你一個念生。有念就有諸法。所以呢,一切法沒有我,就是沒有人、眾生、壽者,你就感覺自己已經趨入到法界裡面去了。你壞就我壞,你好就我好,我看到你是女的是我心中有女,我看到你是男的是我心中有男,什麼男女都是一體的。一體的就是變化的,變化的就是非男非女,既然是非男非女同一法性,男女無非是我們心中的分別而已,但是不離相故,了知男女是我心故。我心現二相,當我心非男非女,為什麼有男女呢?男女是我心變故。了知實相,知道了非男非女是我心故。

我過去常常講:我是出家還是在家呢?我也不是出家我也不是在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三十六願說:出家修梵行相是阿彌陀佛三十六願顯現出來。我非出家我非在家,我是諸佛大願生起啊!跟這個有什麼區別呢?就是說,我不持戒我也不犯戒,我不敬戒不生執著,我不在過失這邊,我也不在執著這邊,我當生如是心。就是說,你徹底的安住在法上面來了,如如不動的這個體上面。一切相不生,不生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又不離相,不離開男女相,了知它的實相,菩薩慈悲心自然湧出。為什麼呢?首先了知自性,知道是此心故;第二個,相平等故;第三個,入一切眾生故。大悲心自然生起。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自然而然就生出來了。大家思維一下是不是這樣的?一切法自然會圓滿。所以呢,是名菩薩。你只要是這樣的如是思維,就是不可思議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叫離心緣相真如。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前面是講破我相,後面是講破法相,這裡面都是相續而來的。因為眾生執著於六度波羅蜜,上求下化度眾生。六度沒有般若全是外道。外道不一定是壞的東西。它有的是天道,大梵天王啊。很多法釋迦牟尼佛借用外道,比如講六道眾生,並不是佛法,是婆羅門教裡面就有的。比如常行般舟,外道就有常站在那個地方不動或者經行,不臥不睡。我們為什麼要拜佛呢?外道就有拜東南西北,拜神,所以佛陀教他這樣拜才是對的。我們供燈,過去婆羅門教是供神,供大梵天王,佛說我們供燈是供什麼呢?是供我們的智慧。我們供花、供果,過去都是供神的,但是在佛法裡,花者是代表權,果者代表實,是權實體。實者是我們的自性,無住之體,就是十方諸佛,並非佛吃,是供你的實相啊。供花者是權,是代表眾生,是代表功德。燈是代表智慧,都是表法的體。過去是供神,豬頭、羊頭啊,供大梵天王,但佛教裡面更慈悲,不好的東西是絕對不會取的。但是會借用外道的種種種種相,然後用實相來改變心,它把心改變掉了。所以大乘的教法,不離相而轉心故,心一轉此法即轉,因為它要現如來實相故。包括我們出家剃和尚頭,是代表清淨的意思,斷除煩惱之意。其實釋迦牟尼佛之前就有比丘了,就是佛的稱號也還有外道之名:大仙人等。因為佛法是離名說相、離言說相,實在是沒有名字,因為真如不離相,而說實相,實相又不離相。離開了相說實相就有取有捨,跟如來不能相應故。離言說實相,如來說法為了觀實相故。釋迦牟尼佛說法就是要令我們見到實相。所以我們轉我們的心究竟覺,覺的體裡面呢跟如來相應,就是不離相,不離開法界的相而進入實相。比如供燈,又不離開這個相又要心上面的轉,要有無住。所以出家行道啊,持戒忍辱精進啊,當盡持而不執,就是很精進的去執持它,但是一點都不執著。因為有莊嚴佛土,不執著才是莊嚴,心淨則土淨,無住之心就是佛,法界自然莊嚴。這叫破法見,法的執著。

“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則不名菩薩。”我當莊嚴佛土,是對菩薩而言的。假設有菩薩這樣說,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佛土莊嚴並不是你做了一件善事,能夠莊嚴的;因為這個莊嚴是有住的心,有住的心一定是六道輪回中之事;六道輪回就有妄生,有妄生就有俱生煩惱;不但有俱生煩惱還有境生煩惱,為什麼呢以妄套妄呢?這個妄套到哪個妄裡面,我過去不是講嗎,求福報它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呢不能離開求福報,對戒不感興趣,對福報不感興趣,還會對般若感興趣嗎?為什麼呢?人必須要有般若才能有大福;有求之心代表他勇猛之心,就象發菩提心,必須要勇猛。但是不發也不行,不發心不能生力故,不能生願不能生力不能生智故,但也不能執著於這個東西,必須要講般若我們不斷的求不斷的求,有勇猛的想成佛啊,有勇猛的想莊嚴佛土啊,有勇猛的想破我人眾生壽者相啊,知道這個功德大福大,智慧大,國土廣大,法身大,報身大,悲心大;一切一切首先都要發心,後面為什麼如來說:“莊嚴佛土則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也就是說非莊嚴但是不離莊嚴,它又不能離開莊嚴,說我不要了;不要了,不又偏空了嗎,我們就是這樣的,叫你不要執著,你放棄了(偏空),叫你執著吧,你又拎起來不肯放下(偏有);拿得起來放不下去;放下去拿不起來;我們的眾生就是這樣的;所以這裡面講,一個是解釋,一個是眾生的心,一個是如來說,佛說莊嚴佛土不名莊嚴;我莊嚴國土,一個我字,必有對立,有對立的心肯定是不叫菩薩了;如來是無取無捨之體啊;佛是究竟覺啊;是對於眾生呢破除我法二執故,眾生以為緣境四相已破,內心俱生煩惱已破,我還要莊嚴佛土干什麼呢?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也就是說叫我們離心緣相,知道吧,就是當下的體。你要莊嚴佛土,本身有我相,你有莊嚴佛土的心,有求莊嚴佛土的果報,即不離心又緣相,當然是問題嚴重了。

我念頭不生,四相不生的時候,才名真莊嚴佛土;才是究竟圓滿的,此莊嚴佛土是心地莊嚴,並非是外在莊嚴;只要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包括我們出家,不要老是想我是出家人,不要生出這種念頭出來;這個學佛啊,不要變成“佛聲佛氣”的,動不動在別人面前“佛聲佛氣”的;給別人在一塊坐的時候能談則談,不要不分場合,不對機,一個勁的只談佛法;這樣給別人給自己都有可能帶來俱生煩惱,不可以憑自己一廂情願,講別人並不熱心並不關心的問題。很多居士學到後來,兒子不帶了,孫子不管了,什麼也不管了,持了五戒了,飯菜不能做了,如是如是,佛聲佛氣,一天到晚在廟裡住著,只對念經、拜忏感興趣;這都是佛聲佛氣,與佛法並不相應;屬於偏執的范疇。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不要變成這樣,你做任何事情,跟你所講的哪個佛根本就是二回事;你所講的所想的所賴以自豪的,是你意識中的佛,不是究竟義上的佛;其實你所做的事情,就是確確實實與佛相應的事,如果跟這個事情不相應,證明你的佛,是意識中講來講去的幻想佛,表面上看你善根很大,事實上你內心具生的執著很重,離真正的佛法很遠很遠;

我們在外面,別人不問,我們從來不說;有人請法,我們才說;最多有個善巧方便,比如杯子打破了,是生滅法;杯子打破了,生煩惱了,“是生滅法”,這法不就出來了嗎?杯子還沒有破你就告訴別人,這個杯子如何如何,講了半天,人家說你在講什麼啊,所以有問才有答;沒有問,不要去扯;佛法,並不是你一天到晚在外面宣楊就對;你看釋迦牟尼佛講法也是必須要有人來問,才當機而說;所以一定不要變成苦口婆心的,佛裡佛氣的;帶著一身的“佛氣”,見人就講佛,講得人家都躲都厭,你就麻煩了;為什麼呢?你佛裡佛氣的,失去了“當下”,你不知道如何於“吃飯穿衣睡覺”當中,安住於佛法當中,你不知道如何等機緣成熟;隨時而顯,應機而談;釋迦牟尼佛吃飯穿衣睡覺、走路,都是在行佛法啊,當下一如,並無分別啊;

所謂弘楊金剛經怎麼弘楊呢?如如不動。所以“莊嚴佛土,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就是說只有你跟眾生相應,才能夠和佛法相應;你只管自己,只搞自己如何與眾生相應?與眾生不相應,你弘何法?得何果?費何力呢!為什麼呢,你隨順眾生,眾生念頭不起,眾生法不請,你心是如如不動的;你要明白,講而不講是無二的,你要會到此意的話,你自然會與法相應,看到人就可以觀察到他的心,識得他的念;然後可以用種種方便善巧,既不令眾生生煩惱,又不會無的放矢空費力氣;過去有個出家人跟師父在終南山一起修行,師父生煩惱了,他只好把自己的茅蓬打爛又哭又難過,傷心“煩惱”不已,請師父開導,結果把師父給“度”了;就象醫生有心髒病,勸心髒病患者如何如何,結果自己得大受用了;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去治自己,把別人治好了,自己也就好了;所以一定要有方便善巧,有時候假裝煩惱,可能有很大的好處;女眾經常會假裝好愚癡,故意顯得什麼都不知道,他裝不知道的目的就是想得到對方的什麼;有時候你可以借用到佛法裡面來;你可以假裝好愚癡的樣子,讓他跟你講法;結果把講法的人給度了;你這樣去度你丈夫肯定有效;你不能老是高高在上,用看螞蟻的眼光看你丈夫,“你應該如何如何 ”,你把別人看得很小,你站得很高;你為什麼不仰著頭看呢?你非要俯視別人干什麼呢?所以以此心此法你的丈夫永遠也度不了。哪個丈夫會因此而得度呢?哪個丈夫歡喜這等高明的方法呢?反之,你仰視丈夫絕對是不一樣的;你假裝如何如何煩惱煩惱,他跟你講佛怎麼說怎麼說,你為什麼有這樣的煩惱呢?他會給你講法的;講法的過程他就自度了;過去有個國王國民全部不穿衣服,有智者言非也,他穿好衣服,勸大臣穿,眾以為王出毛病而咤之。王無耐而脫衣共之,然後用善巧不斷的往身上掛小東西,逐漸逐漸就把衣服掛上了。所以尤其你們在家菩薩要學會方便善巧,這樣做自然與法相應,度人度己,自利利他,兩全其美。

極樂世界有二種莊嚴,無我法者真是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裡面有二個題:無我、法;一切法無我,是破我見;無我之法,是破法見;無我法者真是菩薩;無我者,無我人眾生壽者相,無我的法,無有我怎麼莊嚴佛土呢?不知道無我即清淨莊嚴;不知道無我是心地莊嚴;極樂世界有二種莊嚴:一是地莊嚴,一是空莊嚴,地是心地,空莊嚴是法空;法空是代表報身,地,你不要以為極樂世界真的有大地,地者心地;地就是法身;空就是報身;報身不離法身,法身不離報身,是不二的,所以極樂世界是法身為地,報身為空;空:有空中樓閣,種種七寶莊嚴,地:地上有樹,不離法身不離空故,為什麼樹會載在地上,長在空裡邊呢?桿枝葉長在空裡面,根扎在地裡面,不離法身不離報身故;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欄楯是法身,七重羅網是報身,七重行樹是化身;化不離空,化不離地;

法身是信品,報身由行為願力成就,於信成就如何用功?

不離地就是不離法身,根在哪裡,根有信,根是信品,法身唯信獨達,法身無始無終也就是佛性只有信才能獨達;它不可以用你一切行為來通達法身,法身是信品;報身有始無終的,它是要靠行為願力而成就的;法身是無始無終的,是眾生本來具足的,包括我們現在六道輪回的這個體,這個體都是不能離開法身的,沒有法身不能成眾生故;沒有法身不能成報身故;沒有報身,法身就無用;也就是說,法身為信,因為盡現在過去未來十方所有的眾生,都不離開這個信根,不能離開極樂地;當你成就報身的時候,法身就顯現出來了;所以呢,金剛經也是講信體,其實無量壽經也是講信,這個莊嚴叫心地莊嚴,極樂世界它一定是心地莊嚴;你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聞到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故,無所障礙;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壽命就是地;光明無量就是空莊嚴,壽命無量就是地莊嚴,地跟空莊嚴的體裡面才生出無我的體。


 

 

上一篇: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85
下一篇: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8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