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聽聞金剛經的功德利益
但如果你的信心不強,就是說你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怎麼再乎,內心非常淡薄,不象六祖大師一念相應,你還是按照正式的習氣去做,聞到金剛經必然有你自己的境界現前;聞到金剛經事實上你相當於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供養的功德,布施的功德,再有法報化相應的哪個體,你能思維了,就是說我講的時候,在你的心中轉了一下,思維了一下;產生了信;這種功德相當於以恆河沙的七寶,來做布施。而你呢不但能思維並且生實相,或者向六祖大師那樣當下承擔,這個也不可思議,相當於用恆河沙的生命來供養是不是,證明這裡面比量上經典校量功德上面不一樣的體,也就是聞到金剛經不一定是一樣的解脫.。經典上講有人聞經後,得須陀洹,有得阿那含,有得阿羅漢等等不一樣的結果也是此意。我現在講金剛經,你們聞了以後解脫領悟也是不一樣的,不過不管哪種受用都是如金子般的功德,珍藏在你的心中永遠是金貴無比的;既是墮到地獄大火在燒,也會變成清涼。
所以一定要聞金剛經,哪怕是什麼也沒有聽懂,只在心裡打了個“坎”,這種功德也如恆河沙虛空一般的功德,做布施你在外面那麼辛苦:“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又怎麼樣呢?還不如你今天來此聽講,真實的聞到金剛經:(“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剎那間一瞬你與實相相應,功德就非常不可思議了。就象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500阿羅漢退席,阿難問:他們應墮什麼地獄?文殊菩薩答:莫做是說莫做是說,雖未信故,既墮地獄也有蓮花托住給他托上來,只是稍微“意思”一下“過一下”而已,然後升到天道。為什麼呢?大家想一想?也就是說這個法聽到、聞到,是跟我們的實相相應的,只要跟實相相應的哪一剎那,都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不可以不相信此功德。所以不管你是否能夠聽懂,都會得到極大的利益。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如是就是實相,如者即如來,是者究竟覺,菩薩遇實相究竟覺;上無諸佛可得,下無眾生可度,度眾生就是供養諸佛,供養諸佛就是廣度眾生;所以他在布施於眾生的時候,其實是在供養諸佛;供養諸佛就是布施眾生;上無佛可成,因為供養諸佛當體即是;他在利益眾生就是供養諸佛;對於眾生而言是在救濟我,對於覺性而言是在供養諸佛;為什麼呢?因為究竟,如來無取無捨;也就是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個體跟無生法忍是相應的;眾生一切法是我心法,眾生一切心是我無住之心,眾生之法是菩薩無住之法;法本無住,眾生本無心;只有眾生一個妄,妄是了不可得;就是說:實在是沒有這個東西顯現過,菩薩他知道,他跟眾生打成一片的時候,是跟眾生無住之心打成一片,跟眾生無生之相……法界相就是菩薩相,所有的法界就是菩薩之相,菩薩以法界為相,菩薩心以無住為心,無住心是佛心,法界相是莊嚴之相;莊嚴相叫報身相,無生是法身相,所以他到眾生裡面。
所謂持戒實在是無戒可持,所謂布施實在是沒有東西可施;忍辱實在是沒有什麼可忍;為什麼,既是無生何來之忍。你罵菩薩,罵的體是清淨無二的,他不是說我來對立來罵,你罵的體是清淨無住體,對罵的這個相他接受故,接受叫忍,不生叫戒;你罵我,我不生,我清淨故,不生惡念,善念,就叫做戒;而持戒,你只要不生,不就是利益眾生嗎?對一切眾生相,不捨此相,因為不捨相,就是不捨眾生;此相是莊嚴之相,你罵我不離相,不離心,因為不生心是謂佛之心,一切諸佛在這個清淨心裡面,不離相,此相此體,就是如來報身法身無二故,離開法身沒有報身,離開報身沒有法身;就象木頭不離桌子,桌子不離木頭;如果離開桌子找木頭,無有是處,(離開)當下體裡面找諸佛,無有是處;你妄上加妄;真正的是妄見呢?因為此相即體,此體即相,此體是我無住之體,所以菩薩心與無住之心是合一的,所以沒有菩薩心可得。
相:相上是無住之相,就是報身;如來報身與菩薩相上不二故,就是眾生利他的心;相上無生,叫持戒,持戒為性體,你要持戒就是捨,跟無住是相應的;無住即佛,戒即是佛;布施就是菩薩,這個布施不是說我拿錢給你叫布施;成佛非從此中顯,不是說你施了錢之後就可以得到佛了;施:是一切相無生,相上不生念頭,叫施;你罵我,我無生故,這個叫布施;不動念頭不就是生嗎?不就是布施嗎?什麼叫“施”呢?施即“捨”意,捨即無住之意,無住就是空的意思;空就是法界,就是心的意思;真正心本空故,只要不住即心,就是在世界上只有你罵我講我好話,講我壞話,一切相上不住;只要你無住則即是持戒;戒上無住,相上面就是布施。所以布施、持戒,得種種三昧,忍呢叫無生法忍;心忍,心清淨故,法忍,平等故;無生法忍,大悲心重故;所以只要你三心具足,持戒具足,持戒俱足得福田,布施具足得報身體,你忍辱現前得心忍;聲忍和無生法忍;聲忍就是寂靜禅定智慧顯現出來,禅定、精進,為什麼呢?因為此法在定中,法定;一切三昧普賢三昧現前,一念於法界,法界於一念;一切施一切事相應,因為都是我心故,一切菩薩安住在這個體裡面。菩薩莊嚴在哪裡呢?在一念法上邊;我布施這一念法,一切菩薩所住,菩薩一念心能遍法界,所有菩薩的莊嚴就是相,而菩薩莊嚴相是一念無住心,一念無住心即佛,遍法界心是菩薩……。
當下一念的真意,當下一念的重要,當下一念的內涵,當下一念的安住,當下一念的信心
我現在這一念雖然是這小小的一念,證悟的大乘的菩薩也無非是此一念,諸佛的無住體還是這一念;菩薩遍莊嚴還是這一念,只是菩薩能見到我們見不到法界而已;見不到他方世界而已;菩薩見到他方世界是因為菩薩遍莊嚴故;無住與一切相應故;我們在化身裡面看不到他方世界,但是他方世界確實是在菩薩這一念裡邊,所以呢諸佛都在這一念無住體裡面,所以無住現法界,法界就是菩薩身,菩薩身者在一切眾生我們現在這一念當中,所以呢我們一定要生起信心,就是說中間實在是沒有任何助緣;你不要以為說我見不到我就不信,我見不到,但是你信心一定要具足;比如你到這個房子裡來了,這個房子太大了,你看不到這個房子的邊,就認為你不在房子裡面嗎?事實上你確實在房子裡面;你只能看到你的范圍之內,菩薩可以看更廣,你心裡面看的這個法界,菩薩心裡面看的還是這個法界,諸佛看到的還是心裡面的法界,不都是一心嗎?
我們如何為“看不到”所騙,如何變眼睛在信,為心在信?
所以呢你到這裡面來的時候,你看到你的范圍之內,不能代表你不在房子裡面;因為你不能看周遍故,就是說房子太大了,你只能看到你的范圍之內,大家都在房子裡面,我現在看到你們,你們就看到我一個人,你只看到我一個人的時候,就是我一個人;但我看到你們的時候,是我的菩薩心啊,如果你能看到背後,你也看到你自己啊;但是為什麼看不到大家,只看到我一個人呢?因為是你的安住處,大家都在這個房子裡面,無大無小,事實上呢你看到我一個人,我可以看到大家;所以呢,菩薩跟佛,跟眾生差別就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我看不到就不信了,卻不知道你信就可以了(其實真正應該用心去信,跟眼睛沒有關系),實在是跟菩薩沒有關系。沒有區別,法報化是一體的,體相用知道吧?所以密宗為用,禅宗為體,淨土為事,理事用,體相用;體相用是我們中國一代佛教;從用上面講我們叫化身,要相信此體不可隨意,叫做密;就是說你看不見,但是裡面“有”,你要對他生起信心來,無量無邊的信心,為什麼呢?你與實相相應,雖然你看不到,跟實相相應了,你沒有看到,不能代表你沒有信到位啊;如果你轉過頭來,一念迷就不相應了;我們要的只是一念相應,所以呢我們發菩提心是這樣的發心;如此天天在持戒忍辱精進,實際上我們是天天在犯戒,實際上我們沒有持戒。
為什麼?起心動念無非犯戒,如果你跟菩薩心跟金剛經不相應,那一天不再犯戒呢?你不了解菩薩心,你說我要度眾生,但是呢,起心動念,你作惡業我就生惡念,作善業就善念,天天在善惡上起分別,不捨故,不捨不能成就布施,不能成就布施還叫菩薩嗎?不能成就布施你就犯戒;布施又不策捨除貪婪心理,布施也沒有了;你當下我念生起來的時候,那有忍辱可提呢?哪有心忍?哪有法忍呢?哪有無生法忍呢?三忍不能現前。忍辱犯了,哪能精進呢?徹底的妄生你這個精進也不存在;精進沒有了,你這個跟般若也不能相應;所以呢一死全死;六度波羅蜜都不能出來;你沒有六度波羅蜜你怎麼去行菩薩道呢?想一想?但是一旦信了金剛般若波羅蜜,實在容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金剛經才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金剛經首先是說,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就是要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什麼心呢?就是自利利他。
所以呢我們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聞此金剛經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除聞此經外,你供養無量諸佛,無空過者,還不如聞此經啊;聞此般若經勝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啊;想一想,我們不是要供養諸佛嗎?聞到此經典就得到此利益,你不好把這個金剛經告訴別人啊,以你自己所有的行為,還不如把金剛經告訴別人啊;為什麼?把金剛經告訴別人令眾生進入智慧,自然會守六度波羅蜜,象基督教穿白衣啊做醫院啊,只能救哪些表面的東西;事實上呢,他智慧未開,把般若波羅蜜教給他的時候,真正行六度波羅蜜,令一切眾生行菩薩道,我們就應努力的宣楊金剛經;或者我們宣楊無量壽經,或者我們念“南摩阿彌陀佛”。你不要看這就是大乘的教法。
一聲南摩阿彌陀佛如何包含四種菩提心,如何去了妄心,消了習氣?為何及如何死心踏地的去念?
我們大眾熏修念“南摩阿彌陀佛”,這就是菩薩道,此相聞到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南摩阿彌陀佛”,你不要想去利益眾生,你念阿彌陀佛,即是發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即是伏住菩提心,聞阿彌陀佛就是明菩提心,一念達到了你明了了,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你已經得安心了,就是叫出菩提心;你往生就是究竟菩提心,你對此世界彼世界不二了,此世界是妄心,彼世界是真心,真心妄心在哪裡?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心顯露,此世界是妄心顯露;妄心跟真心的距離在哪裡?實在是沒有距離啊;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心的顯露,一旦你了解了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你全部真心的顯露“南摩阿彌陀佛”,你就徹底的沒有了妄心;既然有了妄念你就把它當做習氣,這只是我的習氣而已;了解真心,南摩阿彌陀佛就是我真心的全部顯露;真心顯妄心即除;所以呢我們常常在外面念阿彌陀佛,就是大乘的菩薩,就是發菩提心,就是大家在一塊念“南摩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對念佛生起信心;不要去想七想八的了。所以我勸大家死心踏地的念“南摩阿彌陀佛”,不要再東跑西顛了,你這一念“南摩阿彌陀佛”已經得到佛陀究竟的果位,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當體即是;度眾生就是供養無量諸佛,供養無量諸佛而不離眾生;眾生和佛,一個是法一個是心,說無生吧沒有眾生可度,說無相吧,眾生都在;
眾生在的這個體就代表一切法,在一切法裡邊生出“南摩阿彌陀佛”的信心;所以我們要死心踏地的安住在“南摩阿彌陀佛”身上;一心的念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什麼叫念而無念呢?無念是什麼體啊?無念就是無住體,念就是法體;法而無法就是空有不二,就叫念而無念;你念的體裡面實在是沒有一個念的心,因為念的心是叫有住心啊,是在念的體裡面,萬一住到哪邊,到法裡面去了;所以顯現出來的法就是沒有顯現出我的真正我;所以呢顯與不顯真心流露啊,是你真心安住在哪個地方,他顯與不顯已經無礙,他顯出來的名號正好顯出我們的真心啊,南摩阿彌陀佛出來就了知我的真心啊,真心無住,一切無住故;無住就實相現前;南摩阿彌陀佛代表一切相,一念阿彌陀佛一切相,相中無住叫真心,無住真心即顯相,此相即是無相,叫離相,離相就是離名說相;離名說相是真相,離言說相是真身,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真正的是句句真言,句句真實,句句圓滿,句句在菩提心上;句句相應,你不是在發菩提心嗎?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地藏菩薩在救度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眾生大智慧開,念阿彌陀佛就是普賢行願,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大悲普化,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大勢至菩薩威神之力,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諸佛護念,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菩薩正在依止,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眾生正在被度,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護持正法,荷擔如來家業;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伽藍聖眾;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韋陀護持;護持你一念心故;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伽藍護身;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韋陀護心,所以韋陀菩薩什麼菩薩都被你念了;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是多麼的圓滿,你怎麼不對他生起無上的信心呢?
所以說,聞到阿彌陀佛此心即安,不求善也不求惡,不求壞也不求好,全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哪有我住呢?死與不死,生與不生,已經無關緊要了,不在乎自己生也不在乎自己死,也不在乎自己來,也不在乎自己去;是來是來的因緣,是去是去的因緣;難道如來有來有去嗎?所以呢度眾生永遠在度眾生,你心已了,沒有我度,因為我的眾生已經在光裡面了,哪有我去哪有我來呢?所以此身與法界生滅的體相應,我們來此世界,在此世界,以生滅心會生滅相,但是呢生滅體並不礙無生相,並不礙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所以要這樣的來念南摩阿彌陀佛,所以呢徹底的安心了;我們這些人一定要死心踏地的對阿彌陀佛,菩薩道生起無上的信心。所以“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全體真如啊;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全體真如。
這個裡面:“無有法”就是“捨念”之意,前面講無相,無量光無量壽,還有個我在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還有個與我對立的東西存在著,現在呢:無量光沒有我的相,無量壽沒有我的心,我無住之心,無住之相,都不存在;本不存在;沒有一個“我要無住啊,我要離相”本來無住本來無相,無相就是遍莊嚴,無住就是清淨法身,本來是“南摩阿彌陀佛”;是個相啊,就是究竟覺;就是如來實相,實相之意,究竟覺就是你悟的一剎那,後面講離心緣相,就是當下,離心就是實在是沒有我心的這個念了,實在是沒有一個單獨的心存在;
心本無住,以為可住正是輪回之騙,念本無生,法本無有
心在現在過去未來,了不可住,不是說我要離它,本來你也住不了,你說“我要離心”,哪你昨天能住得下來嗎?明天能住得下來嗎?現在能住得下來嗎?實在本體就是無住的,不是我要離住,我本來就是無住,我哪一天有住呢?說你有住能住得下來嗎?你鋼筋放在外面一點點的敲,最後面就沒有了;何況我們這個念能留下來多長時間呢?剎那剎那的就過去了,何況我們一剎那有900個生滅呢?900個生滅的念中哪個念是你的呢?實際上是從來就沒有住過,你要住無非是妄心呢?但是呢實體實在是沒有住的,就是我們當下每個念,是從來就沒有住過的,實相上就是沒有住過的,是我們認為有住,你的認為實在是不存在的,你認為有住!有住!!,每天在上面跑來跑去的,越動越妄越炒越亂,所以呢你老是在這上面下功夫干什麼呢?你了解我現在吃飯穿衣睡覺,本來就是無住的,現在過去未來心了不可得,它是本來無住的,並不是我們要證到無住,本來我就無住,哪一天不在清淨之中呢?因為離心本來離心故;離開心就沒有緣相,沒有攀緣之相,沒有攀緣之相,就是大真如啊;如如不動啊;真就是真見,一真法界,如如不動。無來無去。如:即一切法界事事圓融,真:即是一真法界理;如水即波,波即水;實在是一個大真如啊。
故六祖大師講: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心動什麼呢?就是妄心生起啊;如果你沒有妄動,眾生是你相,眾生生之心就是無生之心,哪有什麼眾生可度呢?沒有眾生可度哪來生心呢?生心是妄念啊,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沒有對立了,實在是個真如之相。所以“實在是無有法名為菩薩”,這個“名”即是斷念之意,名就是無有法,無有法實在是斷我們的念頭,你的念頭生起的時候,不就是法嗎?實在是沒有法,你要有法,無有法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無住,有人講了,我動念的時候難道我不動念嗎?不動念不是木頭嗎?哪就錯了,是你在動念頭的念的這個體,是無法可得,是無住體,哪吃飯穿衣睡覺,是念還是不念呢?實在吃飯穿衣睡覺這個體啊,法裡面是什麼呢?當體無緣,你不要生出第二個念頭出來,吃飯的時候就老實吃飯,不要生出另外一個念頭;吃飯睡覺一直在過程之中,這個就象水裡面的波一樣,所以佛教裡面講叫清淨則生實相,則生實相:就是說你不斷的安住在這個法裡面,你不斷的會清淨現前;則生:即你的實相不斷的顯露出來,你就可以看到,那你這樣的堅固故,你現生中得大受用,不但你能見到化身,還能見到報身,還可以見到法身;
法身見清淨體,而清淨體呢你有清淨的感覺,比如“我很清淨,我有清淨的感覺是什麼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念頭呢?這個念是什麼?這個念是道上的,因為法身跟報身是一體的,你有清淨之體相應故,必有清淨之心,莊嚴之相,就象吃飽了臉上有紅潤的感覺,歡喜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因為吃飽了,但吃飽了有體嗎?吃飽實在沒有體,但是呢你有血液循環濕潤的感覺,是意識;所以清淨是報身莊嚴是利他的,你與法身相應必有利他功德顯現,因為法身報身是不二的,因為法身是斷言詞的,是絕對體;但是報身有相對體,我感覺到我很清淨,我問你清淨是對是錯呢?
清淨有二,一個是心裡面出來的,與法相應故;得到的體;第二個是外面進來的,就是說我給你看了一部電視,在妄裡面生起的一種歡喜心,有時候內心也產生一種清淨的感覺,似乎也是一種暫時的清淨,我問你這個清淨是假的是真的?也是真的。你就說社會上得到名啊利啊,色啊;找一個好妻子啊;你很快樂;我問你“這個快樂是假的是真的?”這個也是真的,不是來自外面的,確實是來自心裡面的;但是這種清淨太無常了,很快的在你心中一閃就沒有了;說它沒有了呢,你又去強烈的追求,產生煩惱;就象我搶銀行得到很多錢,這個解脫也很真實啊,但是很快就被人家抓住了,槍斃了;你在外面取的時候,你就一定有得失,你在外面得到的這個體,清淨本來在心中,佛陀說:世間的解脫太無常了,會令你更多的痛苦相續;不應該這樣的求啊,應該從內在裡面找啊,內在的清淨才是真實的;你象伏煩惱啊,發菩提啊,也會得到一些解脫,但是這種清淨還是不是真實的,還有究竟的清淨,法身報身跟化身現前,法報化身都在相對之中,法身的清淨是自己能量裡面出來的,如果你得到法身的清淨,不需要外面任何的資源,也不要內在的任何修行,自己發出來了;就是:看到世界能有無量的諸佛剎那時間顯現出來,這是法身的顯現;證量上面獲得清淨的體,可以見到諸佛;你自己得到的哪個清淨,看到諸佛的清淨還在相對之中,所以我們要不在化身裡面得清淨,要不在報身裡面得清淨,要不不斷的修行你可以得到法身的清淨。
得到法身的清淨的時候是什麼樣呢?十方諸佛彈指之間就顯現出來了,報身的清淨能見到無量的菩薩,在此世界可以得種種戒啊,六度波羅蜜都會現前,看到眾生都是佛的顯現,可以看到諸佛現前;化身的清淨:你現在看到金剛經你就會生出這樣的清淨,只要你對金剛經實在的生出信心了,一定有化身的清淨;化身的清淨就象阿羅漢一樣,得到種種體;所以呢這裡面有證量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而有差別。前面講過聖跟賢是不一樣的,無為就有差別;阿羅漢又不一樣,有信心,有小乘,有大乘,只要有心性相應者,必有信心、小乘、大乘的種種清淨,但這種清淨的快樂都是來自於阿羅漢究竟之體,那菩薩也是一樣的,有究竟的大乘菩薩,凡夫菩薩,和信心菩薩,信心菩薩是沒有信仰的,菩薩是一,菩薩絕對只有一個;他方世界所有十方世界菩薩只有一個,因為報身只有一個;法身只有一個,菩薩有無量個;眾生有無量個;
所以我們看到無量的菩薩,其實就是一個。十方諸佛都叫古佛,十方菩薩都叫古佛;十方眾生呢?你悟了以後你也是一尊古佛;什麼叫古佛?古佛就是在我們的法身究竟處;我們沒有悟之前,就不講是古佛,但是你明了之後,有人說你是某某祖師再來,往往把這些大德作為再來的人,就是跟善相相應的體,就認為你是什麼菩薩什麼祖師再來。不會說跟惡相相應,如果你跟惡相相應,就是說你是阿修羅再來,不能這樣說,只是你心性裡面跟他相應,所有的菩薩都是依古佛出世的,淨空法師也講此娑婆世界是一個古老的世界,其實他心性裡想講的就是古佛;古老的世界就是究竟佛;多有菩薩在此示現,在華嚴境界所有的賢位跟聖位,聖位就是十地嗎;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賢位,叫普賢之德,地位就是聖位,在小乘來講就是阿羅漢,初果二果三果屬於賢位;三賢位,安住位,只是安住於佛法,還沒有得到究竟解脫;所有上述各聖賢,都是以無為體而有差別;六祖大師講“YIN心即佛心,斷YIN即法身”,為什麼不講“YIN心即法身”呢?YIN心不是法身呢,只有斷YIN,就是斷分別之識才是法身呢?見不到法身,只是佛性而已;佛性就是金礦裡面的金子,他確實是金子,但是煩惱未斷之時,實在是看不到啊;全是煩惱啊;煩惱一斷,全部金就顯現出來了;斷煩惱者就是斷分別心;分別一斷,法身即現;法身一現,即見如來。南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