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耕雲先生: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耕 雲 心 藥 錄
心 理 疾 病 篇
卷上
--智信達仁編緝
 
開篇語
我們知道,別人給我們解答問題的,是別人的心;別人的心既然可以解答我們的疑難,難道說自己的心不能解答自己的疑難問題嗎?如果自己不能解決自己的疑難,一有問題,就去問別人,豈不等於否定了自己的心、否定了真我?太不應該了,太委屈自己的心了!只有“一切向自心求答案”的認知,才是一勞永逸根本解決問題之道。(發掘真我 主宰心國)
※※※※※※※※※※※※※※※※※※※※※※※※※
一、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調和
二、心理平衡極速療法
三、安、和、福、祿、壽是真幸福
四、妄想是壽命短、身體不健康智慧、不靈光的病根
五、減少發火的妙方
六、有福氣的人會感恩
七、偷去幸福的賊
八、幸福需具備的條件和能源
※※※※※※※※※※※※※※※※※※※※※※※※※※※
一、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調和
  我說:“這是可以求證的。譬如現在住的公寓,並排或上下兩戶規格相同。一戶是用勞心或勞力的血汗錢所購買的,另一戶是用昧良心、做壞事的黑心錢所買的,兩戶的格局相同、燈管相同,但是室內的氣氛卻不相同。用黑心錢買的房子,裡面燈光暗淡、晦澀,是低氣壓、不開朗、不調和,有點陰慘慘的。他如果感覺不對,再換個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樣,因為他的錢來得不道德、不仁不義,那是罪惡的象征,所以住下來便不順暢、不健康。不只是他這一家,任何一個人用黑心錢去買房子住,都有這種現象。你想驗證我的話,現在是科學時代,你拿個測光儀,去測量他家的燈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朝我臉上吐口水。”他問:“還有沒有?”我說:“有!他家的小孩子會跟他越來越不調和,原來是很乖巧的,現在處處跟他作對。為什麼?因為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識雖感受不到什麼,但由潛意識裡會感受到他父母的行為拖累了他、玷污了他,於是發生了反抗的意念。為什麼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麼很自然地發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氣躁,可以細心地去考察、去驗證啊!”

  他還要我再說,我說:“太多了,我說了,你也不會照著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報應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才知道可怕,那時已經晚了。歷史上有很多因果的記錄,絕不是我們在強調。如果我們很細心去觀察的話,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的聚合,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因緣果的網狀交叉所形成的。我們人人都活在因果裡,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對他的生活、生命就處理不好;處理不好,便遺禍給他的後代。想想,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安祥禅第二集,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二) 要正信因果)
二、心理平衡極速療法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學道要常見自己的錯誤,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你常說別人的不是,會給你自己帶來煩惱;如果常常發現自己不對、改正自己的錯誤,自己便會減少煩惱,丟掉一個錯誤,就減少一分煩惱;你發現別人一個錯誤,你就增加一分煩惱,你發現所有的人都錯,那你煩惱大了,簡直就活不下去了。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把一切是是非非的心都去掉,煩惱就沒有了。你很多年沒有反省,累積的錯誤沒有消除,煩惱一大堆。你如果老早把錯誤改正的話,既不耽誤你的工作,也不影響你的正常人生,你何必自尋煩惱呢?(安祥禅第二集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
三、安、和、福、祿、壽是真幸福
幸福,有真幸福與假幸福之分。假的幸福就是一般世俗所謂的“福祿壽三星高照”,“福”是福氣、幸運;“祿”是待遇、地位,也是應得的尊重;“壽”是可以多活幾年;人們認為這就是幸福。有人認為“福祿壽”還不夠,又加上個“喜”字,除了“福祿壽”之外,還要經常有喜事,這就成了“福祿壽喜”。有的人還希望多點錢,來個“五福臨門”,就成了“福祿壽喜財”。其實,這些只是空想,因為你沒有那個條件。大宇宙一切的存在,都是條件的組合,凡是沒有條件的東西,就不能存在。好比說物質最小的單位──原子,把電子、質子、中子分開之後,什麼都沒有。我們喝的水是氫二氧一,如果把氫二氧一分開,哪裡有什麼水呢?你要求“福祿壽喜財”,而不具備幸福的條件,又怎麼能夠獲得?所以說那是假的幸福。而我們所要的是真幸福,是健全穩固的幸福,是有基礎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祿、壽”。

  “安”是什麼?“安”就是心安無愧,不受良心的責備,再升華一點就是安祥。安祥是什麼?安祥就是各位現在的心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妄想,這就叫安祥。你有了安祥之後還要有“和”,“和”就是和諧。盡管你家裡有錢,先生做大官、你是個女強人,但是家裡天天吵架,兄弟姊妹吵,夫妻也吵,那會有幸福嗎?所以說要安祥也要和諧。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曾有體驗,當你心安祥的時候,也就是人際關系最好的時候;當你心不安祥的時候,人際關系就差了許多,煩惱也會接踵而來。煩惱從哪裡來?煩惱是從人來的。所以六祖說“常見自己非,莫見他人過”,你應該常常找自己的缺點,不要挑剔別人的缺點,才不會起煩惱,也才能保持調和。所以說真正的幸福,是有基礎的幸福,是很穩固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祿壽”。因為福祿壽已經包括了喜,也包括了財;有福氣的人,他會沒有喜悅嗎?有祿位的人,他會缺錢嗎?

  漢朝有個鄧通,皇帝給他一座銅山,要他自己造錢花用,結果他卻餓死了。可見錢並不代表一切,錢雖是人生所必需的,但卻不是足夠的。如果你為了求財而去綁架、勒索,那不叫求財,而是找死!因為任何人都逃不過大宇宙的因果法則。所以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安祥和諧的基礎上,然後才能擁有福氣、地位與健康長壽。(安祥禅第二集幸福之道)
四、妄想是壽命宿短、身體不健康、智慧不靈光的病根
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修行,也縮短了我們的壽命。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耶稣的祖先大衛活了三百多歲,歷史上記載中國的彭祖活了八百歲,文王也活一百多歲,為什麼現在的人壽命縮短了?這是因為我們妄想太多,背離了中道。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很單純,沒有太多妄想來干擾自己。現在的人生理比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壞、干擾的。比方說,我們聊天談到了台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說著,說著,口水就變多了,雖然還沒有吃,但生理上已經完成了消化的准備。再說,你如果看了一場不該看的電影,你的性荷爾蒙必然大量分泌,這些都將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為什麼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據中醫的理論,是說腎水不足。換言之,就是性荷爾蒙消耗多了,造成其他器官荷爾蒙的不平衡。荷爾蒙就是組織分泌,它不像眼淚、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滲透的方式供應。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卻提供了多種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爾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爾蒙或許就不夠了,其他的髒腑也都受到影響。所以說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為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兩方面保持均衡,我們的修行就不會成功。

  在佛陀時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饑餓狀態,因為他是出家人;我們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營養,不要吃刺激的東西,否則就違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說你腿上長了一個瘡,或者你頭痛,你能坐在那兒禅定嗎?沒辦法!你必須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兒什麼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無記”,“無記”是打坐的大障礙。你必須要歷歷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別以為這個做不到,其實很容易做到,你們現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領是什麼呢?就是“截斷兩頭”。我們的妄想從哪裡來?年紀大的人最喜歡想過去,年紀輕的人最喜歡編織未來。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勞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勞心的人用腦較多,就需要很細致的營養,也就是所謂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亂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費了你的生命力,這是不正確的。

  我們學禅的人要打掉妄想,淨土宗念阿彌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這個叫做方便,“捨方便,無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沒有什麼叫做真理。所有講出來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萬象森羅,就是沒有“真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強說有的話,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形態很多,有動的生命、准動的生命、不動的生命,都是生命。我們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騙,說這個麥克風它不是生命,這個煙灰缸它是死的。其實它們都是原子堆積的,而原子中有電子,電子都是活動的,哪裡有什麼靜止的東西呢?所以我們修行的要領很簡單,截斷兩頭──不想過去,不想未來,現在沒事。但是你要甘於寂寞,現在沒事,你又想寫信,又想打電話,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麼能修行?就是佛陀再來也救不了你,因為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條。

  人排遣寂寞的正確方法,就是活在責任義務裡──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家庭主婦,家務事是做不完的,怎麼會寂寞?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領──截斷兩頭,兩頭一截斷,就是中道。我們不談理論,只談事實,截斷兩頭以後,我們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實在、落得喜悅,而我們的身心自然就能調和,智慧自然就會發露。

  古德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拿進來的,不是你的傳家之寶,傳家之寶一定是在你家裡。古德又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麼真理,你只要截斷兩頭,保持中道,當下就是大解脫。你試試看,現在有什麼?空空的。這個“空”就是創造的空間,就是真理的當體,就是宇宙的實相,就是生命的發皇。你若常常保持這種心態,既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更能讓你發揮出生命的潛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會形成一個焦點,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若是沉緬於妄想,就會顛倒夢想,不但晚上做夢,白天也會做白日夢。

  歸納起來說,通往幸福的路徑就是中道──對人必須自他兼利,對事情要恰到好處,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斷兩頭。通過這條路線,你就能獲致幸福,否則你只顧自己,人際關系不調和,想念太多,神經衰弱,你一定會傷腦筋。(安祥禅第二集幸福之道)

五、減少發火的妙方
   佛教所謂的“業”,是思想、行為的總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惡業,必然得到惡報。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知道做了壞事必有惡報,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麼事都率性而行,等到報應來了,害怕也來不及了。所以說人要自律才不會惹禍。說自律,其實就是要忍耐,因為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難免會跟人吵架,當你生氣准備吵架的時候,我建議你解個小便回來再說;小便解完了,氣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生氣,一個長者告訴我這個方法,還挺有效的!(安祥禅第二集幸福之道)
六、有福氣的人會感恩

  我們看報紙說:“衣索匹亞、索馬利亞每天餓死多少人”,我們想想自己天天過著安樂的日子,一家人過著天倫之樂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過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別人的貢獻,自己才能生活。而陽光、空氣、水的無償之愛,父母出自天性的呵護之愛,國家的栽培及教育之關愛,社會大眾相輔相成的協助與友愛,都是我們這一趟人生之旅所應該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對象。

  佛教有“上報四重恩”──感謝天地的恩、感謝父母的恩、感謝國家的恩、感謝眾生的恩。為什麼要感謝眾生?因為沒有眾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當魯賓遜嗎?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會變得厚道,厚道才能載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負義,那你這個人不會有福氣,福氣都被你破壞掉了。(安祥禅第二集幸福之道)
七、偷去幸福的賊
(一) 虛偽

  虛偽的因,必得幻滅的果。有些人活得很虛偽,他見了你,滿臉笑容,但卻只是皮笑肉不笑,面笑心不笑,明明心裡很恨你,卻是滿臉堆歡、曲意奉承,這就是虛偽。人生已經如夢幻泡影般地不真實了,他再給加上一點虛偽,這樣的人只有活在虛假之中、活在賣不掉票的表演當中,他不但不幸福,而且很可憐。

  (二) 愚迷

  就是愚昧加迷信,愚迷的人善惡不分、是非不明,也弄不清楚正邪,這樣的人怎麼會幸福呢?先說迷信吧!很多人去拜拜,求佛祖保佑,老實告訴各位,除非你具備了這個條件,種了善因,否則不管是上帝或佛祖,他都不會保佑你、不會給你特權的。

  過去大家樂盛行的時候,很多菩薩、神像都倒了楣,怎麼說呢?大家一窩蜂地去求明牌,結果有些並不靈,為了洩忿,就把菩薩像的耳朵削了、把神像的手砍了出氣,這菩薩不是倒了楣嗎?他又沒招誰惹誰,這叫做迷信。

  人不種因只求果,不耕耘只求收獲,不付出只要獲得,這完全不合乎宇宙法則。

  大宇宙的主宰,我們不論叫他上帝也好,叫他佛祖也好,他是依循因果律的。人不要迷信,不要不種善因,只求神佛保佑;佛不是特權、不是霸道,佛是講“因果法則”的。所以你具備了幸福的條件,不信佛,你也會幸福;不過不信佛,你也就找不到幸福的條件,真正幸福的條件就是佛法。佛說的“成佛的方法”,不是所謂真理,宇宙當中沒有什麼東西叫做真理,都只是一種方法。所以我們剛才講了半天,也不是在講真理,頂多只是方法而已。

  其次講到愚昧,愚昧就是罪惡,愚昧就是無明。佛經上說的“無始無明”,就是愚昧。人從生下來就做錯事,如果說人生的過程是探索的過程,這是正確的。因為人一生下來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只能慢慢地探索,盡管人類的歷史有幾千年,但他還在探索,還擺脫不掉愚昧。

  愚昧為什麼是罪惡呢?記得多年前,我住的村子發生一件事,台風過去了之後,有位媽媽看到地上掉了一根高壓線,就跟她的小孩講:“把這根電線撿回來,可以曬衣服。”結果小孩一撿,觸了電,死掉了。這媽媽一看孩子觸電了,趕緊跑去拉,結果也死掉了。可見愚昧是可以殺人的。

  還有一個老太太,七、八十歲了,一天到晚埋怨兒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她的兒子是將軍,五十多歲,媳婦是教授,四十多歲,一直沒有生兒子。那是三十幾年前,醫學還沒有那麼發達,老太太到處燒香拜拜求孫子,結果媳婦懷孕生產了,一家人充滿了喜悅。孫子養到兩歲時,卻得病死掉了。老太太天天罵他兒媳婦,為了上班賺錢,犧牲了孫子,兒媳婦也只能忍氣吞聲,家裡的保姆忍不住說:“老太太!你不要罵你媳婦了,你自己負點責任吧!醫院裡說你孫子的病是你傳染的,說你有肺病,你天天嚼餅干喂孫子……”,結果老太太到醫院裡去問,孫子的確被她傳染了肺病,病發身亡。老太太回到家就上吊死了,因為受不了慚愧、懊惱、難過的折磨。是不是老太太殺了自己的孫子?不是!是愚昧斷送了全家的希望和可愛的幼兒。所以人不可以愚昧。

  現在一些落後的部落裡還有吃人族,這是愚昧;還有人見天不下雨就拜拜,這也是愚昧、迷信。

  我在軍中時,有個戰士休完假回來,把眼睛給弄瞎了。原來是他害眼病,他媽媽幫他去求了一點香灰,往眼睛裡灑,眼睛就看不見了。他媽媽的確是一番好心,過去他媽媽得胃病,吃了香灰,的確是好了;好得還很科學,為什麼呢?因為他媽媽是胃酸過多,香灰是鹼性的,吃了兩次就好了。但是她不知道,這個眼睛是不能放香灰的!結果醫院給他治療,用眼角膜移植,還救回來一個眼睛。

  所以說愚昧與迷信最足以破壞幸福,我們想追求幸福,就要擺脫愚昧、擺脫迷信。如果你照著佛經上說的去做,你不得善果,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一定要如說而行,而不是磕頭拜拜;磕頭拜拜是沒有用的,要照著佛說的去做。

  (三) 吝啬

  吝啬就是小氣、刻薄,刻薄成家。自己有很多錢,死的時候一毛錢也帶不走。做人不要太吝啬,該花的錢要花,對大家有益的錢要花,無謂的浪費,例如大拜拜的錢就不要花。既不吝啬,也不浪費,這才合乎中道。

  (四) 依賴

  依賴是一種壞習慣,不努力充實自己,老想去依賴別人,靠著托人情、送紅包來謀取升遷,這不合乎中道。你不具備這個條件,勉強爬上去,最後還是會跌下來。應該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攀籐倚樹地去依賴權勢、親友,一旦你所依賴的人垮台了,你也就跟著倒下。所以依賴只會破壞幸福。

  (五) 懶惰

  懶惰是許多人的通病。不願下工夫,只想等運氣,結果越等越倒楣,好運沒有來,衰運倒來了。所以我們不要懶惰,要勤奮,下扎實的功夫,然後向時間討回績效,時間過去了,效果必須呈現出來。要愛惜光陰,用今天的努力,贏取明天的成功,而不要讓懶惰奪走了我們的幸福。

  (六) 恐懼

  恐懼多半來自於我執,人的基本欲望是自我保存、是占有、是支配、是權利,基本欲望的伸張、膨脹,就妨礙了整體的進步與和諧。一般人活得很可憐,白天怕人,晚上怕鬼。

  有一個人學打坐,他說:“老師啊!我一閉眼睛,就怕見鬼。”我說:“你不要害怕鬼,我告訴你,除了你以外,沒有別的鬼,你就是鬼!”(哄笑)因為鬼是怕人的,你若正大光明,沒有害它的心,它跟你又沒有仇恨,它不會找上你。你如果是個學禅的人,你周圍都有磁場,會放射能量,你看耶稣像、聖母像、佛菩薩像周圍都有光圈,那就是能量。現在氣功很流行,學氣功的人也講能量、磁場,這就足以保護你了。道家說那是“護身罡氣”,所以你不用怕,一個心安無愧的人,他是不會心存恐懼的。

  並不是說只有佛菩薩會發光,所有的東西都會發光,只是你看不到。等你心態好的時候,你就看到你家的暖瓶後頭也會發光,盆景後面也有光,它的光是你投射給它的;所以你不要妄自菲薄、看輕你自己,你確實可以救人,你確實可以賜予人們安祥,安祥就是幸福。恐懼使生命萎縮,安祥使生命發皇。你上午的心態好,你就是佛菩薩;你下午心態變壞了,你就變成魔,這就是“輪回”,也叫“變異生死”。如果永遠保持自性的光明,你就跟佛一樣,所以我們要掃除恐懼。

  恐懼只會讓人活在煎熬裡、活在壓縮裡,我們雖然不強調“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是人只要愛惜身體,保持身心平衡,是可以長命百歲的。你不用怕,凡是正直的人,沒有被鬼打死的,只聽說壞人有被鬼討命的;是不是真討命?也不知道,但起碼良心在煎熬他。所以人應該揚棄恐懼,不要在恐懼的陰影裡過日子。

  (七) 虛榮

  虛榮心就是愛面子,面子來自我執。若是沒有我執,還要什麼面子呢?要面子常常害死人,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剛到台灣時,租老百姓的房子住,房租很便宜,一個月只要給他三十斤大米,他就很滿足了。那個時候老百姓吃的是地瓜干、地瓜絲,給他三十斤米,他非常高興。我們租的那一家,不久之後被高利貸拖垮破產了。為什麼借高利貸呢?因為大拜拜要大擺宴席來招待朋友,為了面子,寧可借高利貸來做拜拜,這就是虛榮。

  很多人都有虛榮的毛病,明明家裡很多衣服,下個禮拜要喝喜酒,再去買一件,買多了沒處放,到了明年,式樣又不流行了,再買一件,這就是虛榮。為了滿足虛榮心,打腫臉充胖子,其實日子並不好過。所以虛榮心很不好。

  《中庸》上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凡事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如果超越了,就破壞了自己的幸福。就如剛才我講的這一家,生活本來可以保持平衡的,因為借高利貸做大拜拜,就破壞了幸福,天天為債務煩惱,高利貸的利息很高,一家人忙了一年,只夠繳利息。

  有好幾個放高利貸的朋友,我都勸他們不要干這事,這不好;我很感謝這幾位先生都沒有放了,不義之財,也會破壞幸福的。

  有一個花蓮的朋友向我抗議,他說:“老師每次講因果,強調說錯了話會招來煩惱,這我試過了,不錯!但是惡有惡報,我不相信;有人貪污,結果他蓋了大房子;我一天到晚循規蹈矩的,結果苦哈哈。”我說:“那我錯了,我向你道歉,現在給你鞠個躬。”各位千萬不要企圖說服別人,本來無所謂服不服,但你若是想說服他,他就不服了。越說越不服,連自己的小孩都不要去說服他,勉強說服,反而會傷父子的感情。所以我向那位朋友道歉,要他以後不要相信我的話好了。

  過了一個禮拜,他想想不對,到我家裡來說:“老師!我這一個禮拜很煩惱,找不出原因來,胸口好像有塊石頭堵住,大概是老師給我鞠個躬使我受不了。我現在請求老師一件事,您坐著不動,我給您磕三個響頭。”我看他很誠懇,就讓他磕了。

  我說:“我不大願意捕風捉影,講些沒有通過實驗的話。你到貪官污吏的家裡去看看,你會感覺有股低氣壓,房子是豪華得很,但是坐在裡面並不爽快,總有股想離開的沖動。盡管他家裡的電燈光度是夠了,但感覺上不但不柔和,反而很暗淡、刺眼。他家裡雖然錢很多,可是他的兒子卻當他面是一個面孔,離開又是一個面孔,所謂‘陽奉陰違’,你可以去試試看。”不久之後,他又來了,他說:“老師講的千真萬確,坐在那位朋友家裡如坐針氈,比低氣壓還難過,好像坐在二氧化碳室裡!”(哄笑)

  我為什麼這麼講呢?這就是因果報應啊!有的報應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無形的報應來以前,你會很難過。一個人無條件的難過,坐在家裡也坐得很不安,這時候你就要反省。為什麼有報應?因為那是惡有惡報啊!

  一個修學安祥禅修得很好的人,朋友到你家裡來,都不願意走,說你們家怎麼這麼好,哪裡好也說不出來,無形中會覺得有一股溫馨感,令人身心都爽快。人的心能轉一切,佛經上說:“心能轉物,則同如來”。幸福的根種在你的心裡,你能活在安祥裡,你就一定會幸福;你若是活在虛榮裡,那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不需要講求面子,錯了就認錯,有多大的力量就表現多大的力量,用不著說“就是我今天不吃飯,也要把錢都送給你”,這樣是不合乎中道的。

  所謂“中道”,我再重復一句,就是自他兼利,無人受害。我們打交道,對你有好處,對我有好處,沒有人因為我們的好處而吃虧,這就是做人的中道。用不著虛榮,用不著大拜拜,大拜拜你能得到什麼呢?除了背高利貸的壓力之外,你沒有得到什麼。當然搞大家樂也有人發財,但是發了財之後,倒楣了,為什麼?他由魔那裡得到了明牌,而魔是很難纏的,一點不如意,就要你的命。

  廣義的魔,就是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狹義的魔,就是惡靈──非常凶惡的靈魂。的確有這種魔,你可不可能遭遇到呢?你們各位誰也遇不到,因為物以類聚呀!你跟他太不相同了。你想跟他做朋友,他謝謝,不敢高攀。他不會跟你做朋友的,他跟你做朋友很不自在;因為你坐在這個地方等於艷陽高照,充滿了溫馨,他受不了,他會熔化,所以驅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保持安祥。

  (八) 不滿

  人之所以對生活不滿,就是因為違背了中道,想念太多。人生的理念,從受教育以後就已經決定了,你不要去多想,只要按部就班地走,就行了。你不要想過去──過去誰罵過我,過去誰對我好,那又怎麼樣呢?也不要想從一枚雞蛋孵成小雞,小雞養大了賣掉買小羊,羊養大賣掉再買小牛……,別這樣想。如果你沒有這麼多妄想,明天出門,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你編織的幻想太多,明天一出門,遇到的跟你想的不同,你一定很失望,失望之余,你就會產生不滿。你幻想著別人會對你好,到時候他對你禮貌不周到,進門來連杯茶都不替你倒,那樣你會不滿、甚至會生氣。其實人家拿你當自己人,你要喝茶就自己倒嘛!若是人家沒倒茶,你也生氣,人家抽煙沒有遞給你,你也生氣,那你未免太愛生氣了!所以不滿也是破壞幸福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有太多的不滿,人際關系不好,會活得很苦。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大部分是習慣於不滿,對小孩不滿,對先生也不滿。先生高高興興的,累了一天回來吃晚餐,做太太的說:“你看你吃飯,還有聲音,跟只豬一樣。”她先生就吃不下去了。其實她先生是因為她做的菜特別好吃,在品嘗美味,她不但不高興,還說吃得像豬一樣,這就是把內心的不滿亂發洩,亂發洩就會傷害別人。

  要知道“快樂的時間是現在,快樂的地點是眼前,快樂的方法是讓別人快樂”,這是快樂的真谛。你如果不讓別人快樂,你就是不肯付出快樂;不付出快樂,你怎麼能得到快樂呢?你使人人都煩惱,然後你一個人高興,天下會有這種事嗎?我想絕對沒有。所以你要多奉獻一點,用點腦筋叫別人開心,叫別人高興,你才會開心,這是人們的自然反射嘛!

  有人問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說:“我們不要陳義過高,說是轉凡成聖啦!見性成佛啦!我們只說你可以得到兩種力量:第一個是親和力,人際關系會改善;第二個是同化力,你修行得好,安祥度深了,誰接近你,誰就獲得安祥,誰到你家來,都賴著不想走,這就是同化力。”你若是有親和力、同化力,那是值得恭喜。你若是把不滿裝在心裡,就沒有同化力和親和力了。

  (九) 猜疑

  猜疑是煩惱的根源。我講個例子,有個朋友氣呼呼的,我說:“你干嘛那麼生氣?”他說:“有兩個人在罵我。”我說:“你怎麼會知道呢?”他說:“這兩個人在講話,見我一進去,他們就不講了,不是罵我是罵誰呀?”我問他:“不講之後怎麼樣了?”他說:“他們站起來了。”我說:“人家如果見你來了,還照樣講話,那是目中無人,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裡;你來了以後,人家不講話站起來了,是對你有敬意,怎麼說人家背後罵你呢?”“哦!原來如此。”他恍然大悟。由此可見,猜疑會帶來煩惱,猜疑會錯怪人,凡是沒有證據、沒有事實、沒有結論,就隨便用猜想、用主觀去下判斷,那結果一定是錯誤的。

  印度加爾各答附近有一座很高的塔,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大概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為了紀念一條狗而修建的。據說修建這塔的是一對貴族夫妻,先生是王子,太太是公主,養了一條忠心的狗。有一天,夫妻倆出去打獵,就叫這條狗來看守他們的小孩。打獵回來一看,小孩不見了,狗嘴上沾滿了血,這對夫妻心裡想:“大概狗把我兒子吃掉了。不錯!我們回來晚了一點,大概狗肚子餓了,就把小孩當點心吃掉了。”盛怒之下,就把這條狗給殺了。狗在臨死的時候,還趴在地上流眼淚,還搖著尾巴表示親愛。狗被殺掉之後,他們忽然發現小孩從床底下出來了;見了爸媽就說:“來了條大蟒蛇,我很害怕。”他爸媽問:“蟒蛇呢?”孩子說:“蟒蛇在後院被狗咬死了。”原來狗嘴上的血是大蟒蛇的血;小孩子不見了,是躲在床底下。夫妻倆這時的傷心、懊喪,真是無法形容。於是就建了一座很高的塔來紀念狗,而且請高僧念經超度,但遺憾卻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所以說猜疑是很壞的毛病。我們交朋友不要猜疑,有疑惑、不清楚,可以質問,但是不要去猜;質問沒有關系,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夫妻有誤會,可以質問;朋友有誤會,可以質問,一解開就沒有事了。如果解開以後,還向他道個歉,那就更好了。好朋友之間,如果要猜疑的話,永遠都會有遺憾,那是沒有辦法彌補的。試想把那個最忠心、拿性命來保護你兒子的好狗給宰掉了,你給它修個塔,又有什麼用?所以猜疑會造成莫大的遺憾。如果我們想保有我們的幸福,使良心沒有負擔,不要猜疑。有事情不清楚,我們寧可打破砂鍋問到底。

  (十) 擔心

  擔心為什麼破壞幸福呢?擔心是一個負面的禱告。你兒子很乖,禮拜天放假,騎著腳踏車和朋友去郊游,你在家裡老是擔心,你說:“我的兒子!不要撞上汽車啊!過馬路的時候撞上汽車就慘了!”你等於是負面的禱告,萬一禱告靈了,就會出車禍了。這就是多余的擔心。平常教導孩子固然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擔心。小孩不在眼前,好久沒來信了,你就擔心:“他生病了吧?要不要緊?”你這等於是在詛咒他。所以一個人不必要自找精神負擔,盡管你是處處為別人擔心,天天作負面的禱告,天天詛咒他,總有一天會靈的。可見擔心會破壞我們的安祥,擔心對別人也不利,不是愛他而是害他,所以不要擔心,不要做負面的禱告。

  (十一) 逃避

  有很多人欠債,聽到外面有人敲門,立刻就躲到廁所裡去,同時告訴家人說:“你就說我不在家。”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殺了人自首,還可能減免刑罰,逃是逃不掉的啊!種瓜得瓜,有因必有果,你怎麼逃得掉啊?你干脆講清楚。人家要搬你家電視機,讓他搬走好了,逃什麼呢?還記得我家老大讀初中的時候,他叫我給他請個假。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明天月考。”那期考怎麼辦呢?這就是逃避,逃避不但逃不掉,還要付出利息。什麼利息啊?這件事情沒有解決,永遠有壓力存在,多拖一天,你就多一天的精神負擔;長痛不如短痛,是好是壞,馬上解決,這不是很好嗎?當然,有很多不光是借錢的問題,很多是逃避責任。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朋友,他囑咐我說:“某位小姐來找我,你就說我不在,出差去了。”為什麼呢?因為那位小姐是他女朋友,肚子裡有了小孩,想找他結婚,而他的女朋友又不止一個,所以很麻煩。我說:“你逃避責任,將來會出人命哦!”後來果然出了事。

  一個人不可以亂種因,種因必得果,做些不該做的事,逞快意於一時,那不是幸福,那是不明因果,後患無窮。所以人不要逃避,做事要慎始慎終。我們有能力還多少錢,就借多少錢;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借。有能力幫人家忙,就答應;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答應,以免到時候做不到,又想逃避。

  (十二) 殘忍

  我們看到報上所登的挫魚,把魚活活地刺死;我們還看見許多過境的候鳥,被整死的很多,這都是很殘忍的行為。佛教中有一首偈“欲免世間刀兵劫,奉勸世人不殺生”,你想活得好,也必須叫別人活得好;你若殘害別人的生命,你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生命。

  我們不強調吃素,為什麼?有些人做的是勞心的工作,高蛋白不夠,影響健康;有些人做的是勞力的工作,熱量不夠,使不出力氣。營養不良,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影響夫妻和諧。吃素是很好的,我們雖不主張吃素,我們也並不反對吃素,我們不勉強吃素,但是我們反對殺生。

  (十三) 貪婪

  貪婪就是不滿足,總是感覺不夠;貧乏易造成貪婪,貪婪是貧窮的特征。岳飛有句話說:“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國富民樂。”今天的說法就是:“商人不逃稅,公務員不貪污,則國家一定富強。”逃稅就是個大貪婪,這是違背良心,也是不守法。有收入的人,繳稅是應該的,今天的六年國建計劃做不下去了,為什麼?逃稅的人太多!政府收的稅款,不到應該收稅的一半。以這樣的人心,希望建造一個富強康樂的國家,這是難乎其難的。

  如果說,知足是富足的標志,那麼貪婪就是貧窮的特征。貪婪的人不會建築幸福家庭,他不具備幸福條件。貪婪只會制造苦惱,只會害了家庭,使你的家人喪失應有的榮譽,使你的兒女擺不脫精神壓力。所謂貪污、逃稅、賣假藥……等等,都是貪婪的各種面貌,都是殺人不見血的。賣假藥的人,更是直接的催命鬼,吃了假藥,不但耽誤病情,還會不幸死亡。尤其是賣假眼藥的,點了眼就瞎掉了,這些對社會、對個人殘害之大,是想象不到的。

  (十四) 縱欲

  夫妻之間,尤其是新婚夫妻,不要縱欲,要互相和諧。如果是真愛的話,兩個人一擁抱就滿足了。在欲界天的男女,兩個人手握在一起就滿足了。所謂“靈肉合一”,兩個靈魂溶成一個,沒有比這個更崇高的愛了。若只想發洩,那是動物的本能。太重視本能的夫妻,是不會太調和的,因為他太主觀了,他不會去留心別人的感受,也沒有付出應有的關心,這是不對的。

  縱欲也包括放縱食欲,有好東西就拼命地吃,東西是人家的,命卻是你自己的。拼命地吃,病從口入,吃死了怎麼辦?

  過去我有個朋友負責辦外務,做公共關系,對外請客都由他安排,他是當然的陪客,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他覺得很好。結果這個人沒有活到五十歲,就蒙主寵召了,原來他是胃擴張和酒精中毒,最後血壓高、心律不整,百病齊發,這是放縱食欲的結果。

  春秋時代有個春申君,他縱欲的結果,腰都直不起來了,變成了人蝦,好像蝦子一樣,歷史上都有記載,這不是我瞎編的。所以人千萬不能縱欲,吃飯就吃八分飽,既容易消化,又不會參瞌睡。你若是吃得太飽了,坐著就想睡覺;若在課堂上,固然對不起學生;在辦公室裡參瞌睡,也對不起主管,所以人不能縱欲。

  縱欲還包括很多,有人看小說,一夜不睡覺;有人打電動玩具,忘記了一切;有人下圍棋,也會廢寢忘食,這都是縱欲。凡有所好,必有所執;有所執,就有所偏;有所偏,就有所缺;有所缺,就有所失。一定會耽誤正經事,影響生活的幸福。

  (十五) 牢騷

  發牢騷就是埋怨,說長官對不起我,父母對不起我,朋友對不起我,兄弟對不起我,上帝也對不起我,反正我很可憐就是了,這就是牢騷。牢騷就是自我催眠,本來活得很正常,牢騷一發,會使自己變得很煩惱,越發牢騷越煩惱,這就是惡性循環。你如果不發牢騷,過去的已經過去,明天好好地干,付出今天、贏取明天,那必然明天會更好。你若是天天發牢騷,不但自己陷入痛苦、煩惱,而且散播心靈的低氣壓。對你的好朋友發牢騷,他不聽不好意思,他聽了也煩惱,結果你把煩惱傳染給他了。安祥會傳染,那煩惱也會傳染。所以,人不要隨便發牢騷,養成發牢騷的習慣,只會感召不幸,那是不好的。

  (十六) 嫉妒

  嫉妒就是肚量窄、不能容人,怕別人比你強。我小的時候住鄉下,有個女同學,她家裡有個親戚從大都市回到鄉下來,她就跟我說:“我表姐回來了,我真看不慣她。鞋跟那麼高,也不怕把腳扭斷了;嘴巴擦得那麼紅,像吃了人似的;頭發卷卷的,像雞窩一樣……。”講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她是不是很古板呢?不是!她是嫉妒。我以為她是反對化妝、打扮這一套。過了幾年,她也到都市升大學,放暑假回來,跟她表姐一樣,高跟鞋、口紅、燙得頭發卷卷的。我說:“你以前不是說你表姐如何如何嗎?”她低著頭不講話,還罵我:“死鬼!”好像是我錯了一樣。

  一個人不要嫉妒,嫉妒不但給自己制造煩惱,也給別人制造煩惱。也不要怕別人發財,別人發財有他的因果,不必在雞蛋裡挑骨頭,故意找一些毛病,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好處,久而久之讓嫉妒破壞了你自己的幸福。

  (十七) 傲慢

  傲慢是魔的標志。佛經說“魔領十萬八千眾,跟帝釋天打仗”,魔怎麼能打得過上帝呢?豈不是自不量力,但他很傲慢。傲慢十足是魔的標志,你看那些外道,都是很傲慢的;學正法的人,都是很謙虛的。傲慢會影響我們的安祥心態,傲慢會使別人遠離我們,破壞我們的親和力,所以不要傲慢,要謙虛。

  (十八) 發怒

  我曾經寫了一首《杜漏歌》,隨後怕別人不明白我的意思,所以又講了一篇《杜漏》,說:“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發了脾氣之後,再去照照鏡子,那裡面根本不是你,而是魔鬼。人的相貌是會改變的,你生過氣之後,你的祥和沒有了,暴戾之氣呈現出來了。你的呼吸不一樣了,心跳的頻率不一樣了,吃東西的味道不一樣了,走路的姿勢不一樣了,說話的聲音不一樣了,甚至辦事的效率也大大地降低了。你若不相信,試試看就知道,絕對是如此的。你若是一生氣,最重要的是安祥溜走了。安祥是不與憤怒同在的,所以千萬不要生氣。

  “怒火能燒功德林”是說你生氣的話,你過去所修的功德,統統沒有了;你過去下的苦心,統統白費了,而且發脾氣能招魔,因為魔感覺你與他同類了,物以類聚嘛!你若是沮喪,就會引鬼。

  以前有一個童養媳,從小就被婆婆虐待,不給她吃好的,也不給她穿好的,她感覺到很痛苦、很沮喪,背著人就掉眼淚。附近有個吊死鬼,發現她有些像是同類,就打算找她當替身,自己好再去投胎。吊死鬼勸她說:“你看!這個窗戶外面是花園,你只要頭一伸進去,就到了花園,就解脫了。”童養媳不肯伸頭,她只是沮喪,但還並不想死。吊死鬼就想法子找她的麻煩,把她煮的餃子一個個用棍子搗破,讓她挨婆婆的罵,被鬼捉弄了幾次之後,她終於上吊死了。這件事我沒親眼看到,是小的時候聽我長輩講的。

  所以說我們不要生氣,也不要沮喪,既不招魔,也不引鬼;既不培養怒氣,也不培養怨氣,久而久之,就能養成一股祥和之氣。

  (十九) 挑撥

  所有宗教都是主張和諧的,挑撥離間、誹謗傷害是最缺德的事。

  佛教有兩舌、惡口的戒律,“惡口”是講不實在的、難聽的話,相當於誹謗傷害;“兩舌”就是這邊說一套,那邊說另一套,傷害人家的和氣,挑撥人家的感情,這種作為是很難維持幸福的。

  在宗教界,也有這個教說那個教是魔,那個教說這個教的見解是錯誤的。其實,這都是少數無知、偏見的神棍在挑撥離間、在誹謗傷害。耶稣是聖人、孔子是聖人、老子是聖人、釋迦牟尼也是聖人,我向你保證,上帝見了佛祖,絕對不會打架,因為上帝就是佛祖,佛祖就是上帝。

  上帝有兩種:一種是存在的上帝,上帝就是真理,真理無所不在,所以是存在的上帝;一種是修成的上帝,像印度的克裡斯那,印度人都奉他為上帝,西洋人則奉耶稣為上帝。道家講:“三清”──太清、上清、玉清,太上老君就是上帝。上帝可說是無所不在,佛的法身遍虛空,都是同一個空間,所以說“佛是上帝”,是修成的上帝。

  修成的上帝跟原本的上帝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不同。中國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就如同把一個水分子丟到大海裡去,全大海都是那個水分子,它們不是相似,也不僅是相等,而是全同。所以佛經上說“不要認泡沫,要認大海”,說“宇宙即我,我即宇宙”。

  “宇宙即我,我即宇宙”,這句話我花了二十年才消化,因為這句話不是理智、不是知識,而是要親身到達,否則你怎麼可能是宇宙?你要親身到達啊!你若只是知道,那不關痛癢,就好比你在街上遇到朋友,問你:“吃飽了沒?”你說:“吃飽了”,並不一定是真吃飽了。所以宗教界不應該有這種互相攻讦、互相排斥的言論,應該力求調和才對。

  我們安祥禅不走宗教路線,我們歡迎所有的宗教都來研究安祥禅,因為文化是人類的公產,安祥是所有宗教的實質與生命。

  沒有安祥,什麼叫做神?什麼是靈的生活?什麼叫三位一體?都只是說說而已。

 有了安祥,才是靈的生活。
  有了安祥,才是正受──真正的受用,正確的感受。
  有了安祥,才能使人活得幸福,無憂無愁。
  有了安祥,才能進入不二法門──有念即無念,無念即有念。

  我們大家都知道“語言是思想的聲音”,沒有思想,就沒有語言。雖然我今天在這裡給各位報告,但我心裡確實沒有雜念,因為你此刻的感覺和我一樣,這就是不二法門。

  任何宗教離開了“靈”,都是假的。什麼叫做“靈”?就是純生命。宗教離開了純生命,都是假的,都是迷信、反科學、反進化、反真理,所以我們的安祥禅歡迎任何宗教跟我們共同研討、共同受用。我們不排斥任何宗教,不舉行任何儀式,也沒有什麼禁戒,只有一條戒律,那就是“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做”,做了心就不安;“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因為妄想會污染心靈,增加無明,使你的心變得很黯淡,活得不光明、不磊落,死了還怕閻王。如果你不做不可告人的事,將來見了閻王,大家是好朋友,怕他干什麼?他也許還請樂隊來歡迎你,這不是笑話啊!有很多大修行人,臨死的時候聽得到音樂,有一部書叫《淨土聖賢錄》的,上面就有很多的記載。

  “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各種修行都是靠自己努力,而不要去誹謗別人。(安祥禅第二集幸福之道)
八、幸福需具備的條件和能源
追求幸福的人多,得到幸福的人少,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認為幸福是無條件的,是靠運氣。其實幸福是有條件的,天下沒有任何事情是無條件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條件的構成,就拿組成一個合唱團來說吧!要有指揮老師、要有團員、要有人作曲……等等,這都是有形的;其他無形的因素,包括團員的熱誠、信心、士氣、內部的和諧……等等。

    天下沒有單一的東西,單一就代表不存在。物質最基本的單位是原子,原子也不是單一的。當你把它的條件抽掉以後,它什麼都沒有。所以在追求幸福的同時,你必須具備幸福的條件,而且你還要先付出代價,因為獲得必先付出,付出是獲得的前提。如果你不想付出,只想獲得,天下絕對沒有這回事。比如說那些搶劫、綁架的人,他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他得付出生命,愈不付出愈倒楣。所以說我們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有的付出時間、有的付出心血、有的付出金錢、有的付出勞力,總是有代價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那我們追求幸福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一) 忠誠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來,他是常常吃虧,實際上他占了大便宜。因為一個心存忠厚、不跟人計較的人,他的兒女都很優秀,他的太太也很賢淑。所以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我們做人一定要忠厚。

    “誠”就是誠懇。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態度卻很隨便,人際關系不調和。我們要活得幸福,人際關系要好,如果你沒有親和力,和別人都處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煩惱。如果你態度誠懇的話,即使你做錯了,別人都肯原諒你。

(二) 謙容

    “謙”就是謙虛。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你如果不謙虛,人家就不認為你可以談問題;張良若是不謙虛,那圯上老人就不會說“孺子可教”,也就沒有以後的漢初事業,所以人的謙虛很重要。

    “容”就是包容。天下沒有完美的人,太陽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你必須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會包容,因為錯誤恆等於煩惱,你只要說錯一句話,馬上就會招來煩惱。聽錯了也會煩惱,別人本來不是講你,你懷疑是在講你,那你不是自尋煩惱嗎?就算他真的是在講你,人只有被殺死的,沒有被講死的,你管他干什麼呢?所以說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很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會幸福,一天到晚與人家冷戰,結果打敗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三) 調和

    家庭調和之後,才有溫暖;同事間調和,工作才會順利;內心要調和,才會活得幸福。如何調和?最低限度要像現在這個樣子,現在我正在說話,你正聽著;我不說的時候,你的心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這個就是調和,這也是“保留余地”,這個就是充實、儲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靜”。“靜”是什麼?“靜”是生命力的充電;“動”是什麼?“動”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張。你如果不能“靜”,你必然也不能“動”,所以這也是中道,這也是調和之道。你若是不擅於調和,你只動不靜,精力有限,最後動得太多了,變成動物了。所以要懂得動靜的平衡、身心的調和,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 勤儉

    “勤”是勤快、勤勞。古人說“業精於勤”,你如果勤快,你的事業就會精進,就會愈做愈好。

    “儉”是儉樸。儉樸就是不要浪費,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湯就夠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湯,結果剩下了四盤菜,這就是浪費。

(五) 自律

    自己約束自己,語言行為都不隨便。不該講的話就不要講,不該做的動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邊走邊抽香煙就是不自律;隨地吐槟榔汁,這也大煞風景。有些養狗的人,帶著狗隨地大小便,人家沒注意踩上一腳,這都是不自律、沒有公德心。像這樣的人干擾了別人之後,他會快樂嗎?

    佛教所謂的“業”,是思想、行為的總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惡業,必然得到惡報。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知道做了壞事必有惡報,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麼事都率性而行,等到報應來了,害怕也來不及了。所以說人要自律才不會惹禍。說自律,其實就是要忍耐,因為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難免會跟人吵架,當你生氣准備吵架的時候,我建議你解個小便回來再說;小便解完了,氣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生氣,一個長者告訴我這個方法,還挺有效的!

(六) 尊重

    要做到尊重別人,《法華經》裡有位常不輕菩薩,見了狗,他都磕頭,並且對狗說:“你也有佛性,將來也會成佛。”什麼叫做佛性?佛性就是覺性,覺性就是生命的基本屬性。人如果沒有知覺,就不叫眾生,而叫眾死。我們是有知覺,佛跟我們不一樣,佛是純知覺──除了知覺,什麼都沒有。純知覺是不是不起作用了?不!現在我們說話、聽話,都是純知覺,假如不是這樣,那我就是大妄語。我們說第一句話的時候,沒有准備第二句,當開口的時候,並沒有念頭。平常就練習尊重別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動物植物都要尊重。生命不只是人或動物,植物、礦物也都有生命,植物是准動的生命,礦物是不動的生命。整個大宇宙,用佛經的術語來講,叫做“大圓覺海”;用現代的語言,就是“生命之海”。生命的海洋裡,沒有一樣不是生命。

    在竺道生那個時代,《大涅槃經》只有上半部,下半部還沒有翻譯出來,他當時發表意見說:“不但眾生皆有佛性,器世間的一切(植物、礦物)也都有佛性。”竺道生這個人的思想是超越的,他主張一元論,說“佛性是一切,一切都是佛性”。當時佛教中的人說他是外道,凡不是佛說的都是外道。這真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你若按照文字來解釋佛的意思,過去、現在的佛都會喊冤枉,為什麼?因為他不是那個意思!又說“離經一句,即同魔說”──你說的跟經上不一樣,你就是魔啊!

    竺道生一肚子委屈沒地方宣洩,就跑到蘇州虎丘山對著一塊石頭發表演講;講完了,還問石頭:“我講的對不對?”那塊石頭點了頭,這是“點頭石”的由來。各位有機會去蘇州觀光時,就可以去看看這塊“點頭石”。這個故事說明蠢動含靈都屬於我們尊重的范圍。

    我們對任何一種東西都要尊重,一只小小的茶杯都要尊重它、要感謝它,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服務。當你心態最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在座的人,一定有人有這個經驗,當你心態最好的時候,你看看家裡的暖瓶、電視機,甚至所有的物體,背後都有淡淡的黃光,都有光影;也就是說它的光子體浮現了。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浮現呢?因為物以類聚,你的心光不足以喚醒它,它就不會浮現;你的心態升華,它就跟你起共鳴。

    為什麼禅師可以傳心?也是物以類聚;他的本心浮現,就可以喚醒你的本心;如果他的本心也睡著了,他就沒有能力喚醒你睡著的本心。所以我們對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輕菩薩看齊,這也是幸福的條件之一。

(七) 敬畏

    敬畏上天、敬畏佛祖,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宋明儒家的功夫就是“主敬存誠”;主敬,不是說周圍沒有人就可以懈怠、就可以隨便,還是要如見大賓一般,這就是“慎獨”的精神。要“主敬存誠”,對每一件物體都要敬,不能因為生氣,一句話不高興,就把那盛飯的杓子往地上一摔,那叫不敬;它又沒得罪你,你干嘛要摔它?這個叫“遷怒”。我們不管對人、對每樣物品都要敬。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辦公室裡,如果長官誇了他兩句,他做事便很順利,回家見到兒子,就抱起來舉在頭上,甚至騎在他脖子上。他若是在公事上碰了釘子,事情做得不如意,回家見小孩迎上來,他伸手就是兩耳光。這是個事實,我偶而也會這樣,但程度沒有這麼深,人人都會犯這個毛病,有的人沒有發露,有的人發露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隨便“遷怒”。

(八) 謹慎

    我們知道諸葛亮的一生,就是得力於謹慎。我們說話以前應三思,話到口邊留半句;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心、謹慎,就不會出毛病,就不會招來煩惱,就不會破壞幸福。人活在煩惱裡,是不會有幸福的,人要想不活在煩惱裡,就要特別謹慎。很多人說話放肆、隨便,第一次說錯話,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說錯,明天、後天、乃至於明年都還是如此,那就叫不謹慎。謹慎就是謹言慎行,說話不隨便,做事行動不隨便。我們能夠做到不隨便,才會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幸福,才能擁有、保有幸福。所以謹慎雖說是老生常談,但很重要。

(九) 反省

    反省什麼呢?凡是影響幸福的東西,我們都要反省。凡是影響幸福的限制因素都要去掉,我們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內容很多,等一下我們再講。

(十) 感恩

    我們看報紙說衣索匹亞、索馬利亞每天餓死多少人,我們想想自己天天過著安樂的日子,一家人過著天倫之樂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過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別人的貢獻,自己才能生活。而陽光、空氣、水的無償之愛,父母出自天性的呵護之愛,國家的栽培及教育之關愛,社會大眾相輔相成的協助與友愛,都是我們這一趟人生之旅所應該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對象。

    佛教有“上報四重恩”──感謝天地的恩、感謝父母的恩、感謝國家的恩、感謝眾生的恩。為什麼要感謝眾生?因為沒有眾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當魯賓遜嗎?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會變得厚道,厚道才能載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負義,那你這個人不會有福氣,福氣都被你破壞掉了。

(十一) 守法

    有很多不守法的人,一旦犯了法,法院開傳票,一家人都不得安寧。一個進步的國家、進步的社會,一個高水平的國民,他都重視守法。台灣雖是地方不大人口不是很多,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他們人口更少,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實力很好,他們的觀光事業比我們發達。為什麼?因為人人守法。政府說“不許吃口香糖”,立刻就沒有人再吃口香糖。我們這裡若是說“不許吃口香糖”,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游行抗議,說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准許,那你就是不民主。

    民主泛濫,就是大災難;民主不是一個好東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法治是什麼?法治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之上沒有權威。法律之上不許有權威,誰是權威?總統不是權威,法律才是權威。法律之外不要談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會成為災難。

    外國那些自由主義者也承認“國家是必要之惡”,雖然它是討厭,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家,哪有個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決條件。你若是犯了法,不但破壞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壞了別人的幸福。


(十二) 弘法

    我們講佛法,強調種因,種善因莫過於弘法。弘法貴能以“法”來供養眾生,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養,以法供養最為殊勝,“法”是救心的。各位若是寫文章,參加征文比賽,一晚上沒睡覺,第二天上班鐵定是無精打采。但你若是給禅刊寫文章,雖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鏡子,保證會容光煥發,這就是老子所講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以“法”供養人,你會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法供養,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恆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後,他可以照亮世間、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這也是我們所講的幸福的條件。你若是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鐵定會得到幸福。
幸福的能源──愛與慈悲
接下來講幸福的能源。我們思索一個問題,會消耗能量;我們完成一件工作,也會消耗能量;要獲得幸福,當然也需要找到能源。比方說你有一部汽車,如果沒有汽油,那還不如牛車呢!

    什麼是幸福的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殺、仇殺、綁架、勒索、金光黨、騙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層出不窮,都是由於缺少愛。愛就是犧牲,愛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愛是道德的根源。沒有愛,就沒有創造;沒有愛,就沒有道德;沒有愛,就沒有生命。這話怎麼講呢?

    我們看歷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動物是恐龍,它體積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絕跡了。有的人說“恐龍是因為冰河期而絕跡”,這個說法不一定全對;跟恐龍同期而遺留下來的動物、植物還很多。有人說“是隕石造成的”,那也不對!人類比恐龍更脆弱,人類能留下來,恐龍為什麼不能留下來?因為恐龍缺少愛心。恐龍在肚子餓的時候,覓食很困難,連它的幼兒小恐龍都會吃掉,它連最基本的愛都沒有,所以它絕跡了。

    愛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夠延續的主因是愛,你看現在的淡水河畔環境多麼惡劣,污染多麼嚴重,但是很多水鳥在那裡孵卵、在那裡哺育幼鳥,這也是因為愛。

    愛是生命的動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愛,應該是夫妻兩個人生命的融合,而不是世俗所謂的“夫妻做愛,就叫愛”,這個不是愛,這叫本能。本能有沒有錯?沒有錯!這是天賦予人的,但是你若違反了中道,那就錯了。愛,為什麼是生命的根源呢?如果母鳥不愛小鳥,老虎殘暴得連小虎都吃的話,現在恐怕老虎也絕跡了。

    愛也是道德的源頭。《中庸》上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什麼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嚴的人,他的道德是從夫婦開始。而人類的進化,由草昧進入文明,由渾渾噩噩進入大清明的人類社會,也是從夫妻開始。因為沒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這樣的社會談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愛以後,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親、夫婦有義,所以愛也是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總綱就是智、仁、勇,人類的智慧是由愛產生的。各位知道愛迪生只受過兩年家教,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智慧哪裡來?是來自於他愛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黃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燒了起來,車長一怒之下,打聾了他一只耳朵,但他還繼續研究,他不是被人逼迫著研究,也不是為了要賺錢,他是經由喜愛而研究,而產生智慧。於是他成了大發明家,發明了一千三百多種東西。我們現在用的電燈、看的電影、聽的音響,都是他發明的,只不過當初發明的比較粗糙,現在是經過很多次改進的成果。例如電燈,他發明的是用碳絲,後來改用鎢絲,雖然他沒有發明日光燈,但是如果沒有他先發明碳絲做電燈,今天可能還沒有日光燈。他的發明是為興趣而發明,工作本身就是喜樂。

    我們再看瓦特做實驗時,常常忘了進食與睡眠,晚上家人給他准備了兩個雞蛋,旁邊有個煤油爐子,家人關照說:“你夜裡餓了,就把煤油爐點上,把兩個雞蛋丟進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覺有點餓了,准備吃雞蛋充饑,結果發現鍋裡煮的是他的懷表。孔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所以對一個全神貫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們讀《儒林外史》,王冕畫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來。王冕原是一個牧童,只因他對荷花的摯愛,而成為大藝術家。他看到雨後荷花的清純姿容,雨珠滴在荷葉上的晶瑩婉轉、一塵不染,他感覺由衷的喜愛,連做夢都會夢到。於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給人家放牛賺的一點零用錢,拿去買顏料、紙張來畫荷花,最後成了大畫家。這也是因為愛才產生出智慧,終於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的國學大師,他讀書常常不睡覺。他說:“我只要讀書,就會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讀到天亮,他姐姐端來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說:“好!你先放在那裡,我邊看書邊吃。”等一下他姐姐來收盤子時,發現他滿嘴發黑,嚇了一跳,會不會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細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動,那碟年糕已經蘸著墨汁吃完了,這就是發憤忘食、心無二用。

    很多讀書人講“中國人的誠,是孔聖心法”,那沒有錯!“誠”是什麼?“誠”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點上堅持下去,就會產生意志力。那種真愛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過練瑜伽術的意志鍛煉。

    西方學術的知、情、意是分開的,中國學術的知、情、意是合一的,這個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誠”。“誠”的動力根源,就是一個愛──真愛、熱愛。西方所謂的“哲學”,就是“愛智”。真正的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根源,它可以發揮生命中應有的價值與意義,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人群。愛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一種勇氣,愛會使膽小的人變成膽大。

    過去有一個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間寢室裡,他膽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來,他才敢進屋裡去。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電燈,點的是桐油燈,我若是沒有回來,他一個人不敢進去,怕鬼啊!過了一個時期,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去約會必須要通過一個公墓,那個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約他,他是准時報到。因為那個時候談戀愛,不像現在那麼公開,都是悄悄的、趁沒有人看見的時候約會,免得人家風言風語,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來大多是半夜了,必須一個人通過那個墓地。我問他:“怕不怕鬼啊?”他說:“什麼鬼?哪裡有鬼!”(眾笑)所以愛也能產生勇氣。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裡的黃香打虎。黃香小時候不乖、不睡覺,他媽媽說“老虎來了”,他就趕快蓋著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帶著他去打柴,突然來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時候才八歲,拿著斧頭就朝著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伙,老虎丟下他父親就逃跑了。為什麼?因為突然的襲擊,是老虎所沒有料到的。黃香回到村子裡,別人問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聽說老虎,你就不敢哭了,為什麼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說:“我愛爸爸!我不能讓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愛也是勇氣。

    基督教講“神愛世人”,耶稣說“愛你的敵人”,佛教講“冤親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愛他,所以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沒有愛,它就不是個完整的、溫馨的家庭。愛你該愛的,不管他是好是壞,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認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過誰的意呢?你一輩子也沒合過幾個人的意,卻要求別人合你的意,這是暴君思想,這是不對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順他們,那古代的舜對瞽叟,就不會那麼孝順了;舜的孝才是大孝。

    孝是因為愛他的父親,慈是因為愛他的兒女,智慧是因為愛他的知識,勇是因為不讓別人破壞他所愛。懂得真愛,才會自尊自重,只有愛才能長久,只有愛才能和諧;只有愛才能發揮自己生命的潛力,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

    為什麼講“慈悲”呢?慈悲是愛的升華。愛是有條件的,愛是有等級的,愛是有步驟的,愛我自己的國家,再愛別人的國家;愛我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愛別人的爸爸媽媽;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楊子為我,看起來楊朱這個人只管自己,別人的事我不管,社會的事我也不管,好像連皇帝都不要了;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不尊重國家、不尊重政府。其實人人若都像楊朱那樣,國家就會富強。楊朱有一句話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縱使拔掉我一根汗毛對全天下有益,我也不干。他下面還有一句話說“舉天下富於一身而不取”──你把天下的財富都給我,我也不要。這是極端個人主義,若人人都能照顧自己,照顧得很好,這個國家就會富強,為什麼?因為社會沒有垃圾,社會沒有包袱,當然就富強。

    佛的愛是慈悲。什麼是慈?就是予眾生以樂;什麼叫悲?就是除眾生之苦,給予眾生以歡喜、快樂與幸福。

    觀音菩薩是無緣大慈(緣就是條件),無條件的同情。對於眾生煩惱痛苦,都會同情,不因為認識你,也不因為你是我的什麼人,都一概同情。

    什麼是同體大悲呢?你長一個瘡,等於是長在我身上,而感同身受,這就是同體大悲。

    像這樣的人,他不但贏得幸福,而且會贏得永恆。

    觀音菩薩,他是無所不在,法身遍虛空,從中國到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不供奉觀音,甚至可說是遍及全世界。

    我們了解“愛是幸福的動力”,家庭充滿了愛,家庭一定會溫馨、和諧、完整;社會充滿了愛,就沒有凶殺、仇殺,沒有綁架、勒索、金光黨,沒有了這些事,社會就是一個祥和的社會,是一個溫馨的社會。如果人人獻出愛心,社會就是天堂,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

    反過來說,我們若缺乏愛,也就沒有創造幸福人生的動力;我們若沒有愛,就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一個冷漠無情的人,不會很健康,也不會是天才;天才都是情感豐富、熱情洋溢的。所以要想活得健康幸福,就必須充滿愛心,充滿愛心再進一步升華,到了大慈大悲,我們才能夠創造幸福的生活,也才能為人類帶來永恆的希望。

 

上一篇:慧光法師:苦,生命中最好的老師
下一篇:耕雲先生: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