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茹素淨心 慈悲感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茹素淨心.慈悲感恩

為了健康長壽,療病養生,近年來,人們不斷從醫藥與飲食上研究,證實肉食對人體健康確是害多利少,而五谷、雜糧、蔬果等素食才是最自然的健康食物。醫學界及營養學家,更大力推崇「素食療病,養生延年」的妙方,於是素食與健康幾乎劃上等號;吃素成為一種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見及此,現代人茹素之風,實有日趨興盛之勢。素食除了可以維持身體健康之外,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均有著積極的意義。 其實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國人民即喜食「素茶」,《詩經》、《呂覽》中就有「野老獻芹」、「漢上石耳」的記載。從東漢時期,隨著佛教傳來我國,素茶便以寺院為中心,迅速向四處推廣開來。早期,以羹粥為主,輔以菜點,是寺院款待施主的小吃,後來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加,菜目品種不斷得到完善、充實,到北魏以後,形成獨具一格,其味隽永的菜系,名稱繁多,有素齋、齋菜、素馔等,日漸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

現時全國各地著名佛寺,大都設有素齋部,由於選料精細,烹調考究,花樣豐富,風格獨特,色、香、味、形俱佳,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食客。不過,寺廟素齋館設立的真正目的,乃在於提倡素食,鼓勵人們戒殺放生,長養對生靈的慈悲心,從以減少社會的戾氣,增進人與人及萬物之間的和諧共處。

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放生、護生的意義在於救渡眾生,是一種最積極的生態環保。佛陀講,「貪」是三毒之一;「貪」的概念包含很廣,貪圖口福是其中之一。因此,學佛之人應當放下貪心,生起慈悲,生起智慧,堅持茹素。

佛陀於各大乘經典,諸如《大般涅槃經》、《楞伽經》及《楞嚴經》中,對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人,均有明確開示有關素食之意義與功德利益,以及對修行人的影響。對修行人來說,要維持身心的清淨,飲食的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讓身體變得輕松、舒暢,當身體在較純淨的狀態時,心念自然較易調適。所謂「萬法唯心造」,心才是器世間創造的源頭,只有身心清淨,才能承受宇宙的能量;只有心念被導正了,器世間才會被導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強的能量,最大的正念。我們業力的種子,都含藏在八識田中;其中最重的業就是殺業,許多怨結瞋恨之氣都結集在當中。茹素即可中止再與眾生結殺業的機會(不論是親手殺或間接殺),所以,素食能長養我們的慈悲心;慈悲,是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當一個人內心慈悲的時候,全身都會非常柔軟。吃素,正是慈悲心的具體呈現。如此不再在八識田中種下惡業的種子,自然能夠逐漸滋長純淨、祥和的善業種子,從而清淨八識田,讓修行有所提升。所以不吃肉食,無論對身、心或八識田的清淨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都知道,食物是人體營養的來源。現代科學證明,素食營養豐富,對人體健康的好處甚多,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清除膽鹽,減少血脂,淨化血液等作用,又能使頭發烏黑亮澤,皮膚光潔細嫩,精力旺盛充沛。自古以來《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食醫心鑒》、《飲膳正要》、《本草綱目》等書中,都記述了植物性食物的食療作用。由此可見,素食乃最自然、最健康的飲食。素食所攝取的營養,有助於改善現代人不良飲食所產生的種種弊病;不過,食物的營養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飲食的心念往往決定食物的吸收;心中若存慈悲感恩之念,身體的內分泌必然調和、正常,體內的酵素也會很豐富。所以,同食一種食物,心存慈悲、感恩的人,所獲取的營養效益會較一般人為高。

佛法教導我們,要在六根門頭用功,收攝自己的心念,時時保持正念,面對食物不起貪、瞋、癡,才不會「自制毒素」,因為自身的毒素,比外來的毒素更能傷害我們的身心;若吃純淨的食物,而心中仍煩惱不斷,身心又怎可能會健康?所以飲食的心念,比食物的內容更為重要,更為有益。因此,如能以無貪、無瞋、無癡的態度來茹素,自然能做到真正的身心清淨。正如《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說: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禅悅為食,法喜充滿。」

 

 

上一篇:寬運法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提不起的時候.就放下吧!
下一篇:黃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四篇 禅是經綱 經是禅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