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1997年3月2日文殊講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今天是一九九七年三月二日,一九九七年三月二號,今天要講的是《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為什麼要講這一部經呢?因為這一部經是人天乘的基礎,人天乘的基礎,因為我們以前所講的法都有一個次第,次第就是從我們講堂建好以後,開始很有次第地由淺漸漸地、漸漸地講入深的,最主要是要栽培我們講堂的法師,以及利益這些年輕的在家居士漸漸來提升我們佛教的水准,不要讓人家講我們佛教都只講因果故事,這樣子對理的深入研究得不透徹,因此有六、七年的時間都很有次第的由淺入深講到最上乘法到昨天就講到一個段落了,講到一個段落了,我們法師或者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或者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他們受益很多,不過有些初學者或者是老年人有很多不受益聽不懂,所以我們講到昨天告一個段落,以後要開《華嚴經》的課程。開《華嚴經》的課程,這不是一般人有辦法了解的,這麼深的經典,如果這個課程一直講得這麼深,我們講堂將來人會愈來愈少,愈來愈少。今天是受八關齋戒才會樓上樓下坐這麼多人,要不然就像頭發沒理干淨一樣,這裡一小撮那裡兩、三個,根本沒什麼人,確實聽不懂,確實聽不懂,這個不能怪大家,所以我現在要再繞回來,除了開《華嚴經》以外,現在要開《華嚴經》以外,繞回來從基礎打起,包括我或者徒弟法宣師父,他安排比較淺的課程,讓這些初學者年紀比較大的國語聽不懂的人,或者是他的時間短的,很想要學佛,但是一來參加都聽到這麼深的,所以說現在繞回來安排一些粗淺的大家看得懂的基礎性的,盡量用台語來講,包括我來講譬如說我講《華嚴經》到一個段落,一個禮拜就可以安排一節,兩個鐘頭就可以,一個鐘頭開淺一點的課程,譬如說《什麼是佛法》,可能用《因果選集》就是講一些比較淺一點的,另外一節課呢?譬如說講中等一點的,譬如說《唯識論講話》、《大智度論》這屬於中等的,或者是復講《十四講表》或者是《臨終寶鑒》,或者是《缁門崇行錄》選一些比較中等的文言文,《華嚴經》講一節就好,現在是這樣的構想,由淺的、中等的、深的,統統由我來安排這個課程,法宣師父就盡量安排一些比較粗淺一點的,大家都聽得懂的,譬如說《彌陀經白話注解》,白話注解,也可以講《了凡四訓》,轉變因果這個例子很好,大家可以從基礎或者是講五戒,在家的五戒相經表解都可以,都可以,所以打從現在起就開始有粗淺的課程,如果方便的話,《華嚴經》我就講少一點,反正這部經典不曉得要講到什麼時候,把它講完,講堂不曉得已經往生多少人了,華嚴講完的話,不曉得要花幾十年的時間,這部就先暫且擱下,聽多少算多少,現在轉回來要利益這些初學的、中等的這樣子,如果說深的《華嚴經》是最深的,所以變成下、中、上等的根性都可以全盤考量到,不過師父會比較辛苦一點而已,我會比較辛苦一點,比較辛苦一點,所以李炳南老居士他栽培他的學生栽培六年以後,他的學生就開始上台就去復講,去復講,這裡的徒弟有的才四年而已,有的還不到五年,能力還是沒有辦法。 我們今天要講《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這一本是演培法師所寫的,諸位,請翻開第一頁右邊: 印光大師開示 【一切佛經,及闡揚】闡揚就是宣揚、弘揚【佛法諸書】就是一切的書,像我們那裡擺了很多,我常常在想我們那裡擺了那麼多的書不曉得對還是不對,有的人來拿沒有節制拿了很多,還發生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有人來我們這裡拿經書拿到台北、校園、台北縣,離我們這裡很遠,知道人家是佛教徒就拿了《慧律法師開示錄》說:你看這是慧律法師要印的書你要隨喜多少?他已經從我們這裡拿走很多了,然後再說我們這裡要印書,其實並沒有要印書,根本就沒有,就說要印書問他要不要隨喜,那位在家居士實在很老實,就拿了五千塊給他。你看,拿了我們一堆的書到外面騙人家,說我們要印書騙人家的錢,你看看,人家打電話來跟師父講,要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提醒。這實在很可怕,這實在很可怕就是說利用我們佛教的慈善,不怕因果騙人家的錢,騙人家的錢,現在這種事情很多,聽說三百六十五行這個行業最好。一下子聽說:你們要不要護持文殊講堂?他就把錢收一收,錢也沒寄到講堂來,都利用我的名字,要不然就拿我們這裡的經書,去騙人家的錢,去騙人家的錢,實在是防不勝防,防不勝防,你沒辦法。有的冒我徒弟的名,說有一個叫做法明師,法明師,說了還會哭,跟人家騙錢說:我是慧律法師的徒弟這樣子,也去跟人家騙錢,他都知道我們這裡的情形他也知道有佛興寺統統知道,講起來就好像是我們裡面的人不曉得他從哪裡得知的,信徒都被他騙得團團轉,錢都交給他了,錢都交給他了。所以說,利用我們出家人的慈悲、善心,擺了那麼多的經典任由他拿,拿去騙人家的錢,不曉得要怎麼辦才好,他臉上又沒有寫:“我是騙錢的人”,他也沒寫,沒有證據又不能抓他,對不對?不曉得要怎麼辦才好,所以說我們如果要印經典可以匯款到一零一室這裡,匯到師父的帳戶來,他就沒辦法了,對不對?我們對一切都是負因果,像我們《華嚴經》印了三千部,本來收款收了一百六十幾萬,後來收到二百多萬,干脆就印三千部,我們如是因就得如是果,要印經典的錢,我們絕對不敢用到別處,所以《華嚴經》就印了三千部,因此把那麼多的經書擺在那裡,任由人家拿取,不曉得是對還是不對,不曉得是對還是不對,真的不曉得。底下說【無不令人趨吉避凶,】趨就是朝向吉祥,朝向吉祥,避凶就是遠離凶惡,遠離災難。趨吉就是朝向吉祥、安樂;避凶就是遠離凶惡、災難,【改過遷善,】遷就是向善的意思。佛經都要我們改過自新向善,明三世之因果,】明白三世的因果,【識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就是出離生死的苦海,【生極樂之蓮邦。】往生極樂的蓮邦,【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難遭就是難遭難遇,難遭難遇,作難遭難遇想。我們看佛經要【淨手】就是我們的手要清淨,摸佛經的手要清淨,【潔案,】案就是桌子,我們要放佛經桌子要整潔,不要亂七八糟的也不整理,對佛經一點恭敬心都沒有。案就是桌子。我們要用清淨的手放在桌上的東西,我們要先把桌上整理干淨,把桌上整理干淨,【主敬存誠,】這個主就是指我們內心所重要的依據,簡單講主就是內心為主,敬就是恭敬,內心恭敬,存就是保持,保持虔誠,誠就是虔誠,所以主敬存誠意思就是說:內心要保持恭敬、虔誠、尊重,不要輕慢。這個主是事物之所本終也,事物的根本叫做主,人的根本就是一顆心,所以主敬存誠就是:心恭敬存一念的虔誠,【如面佛天,】面就是面對,就像諸佛菩薩現在在你面前,天就是天龍八部,護法諸天在你面前,你如果看佛經,就像佛祖在我們面前,就像天龍八部在我們的面前,當然我們要恭恭敬敬的,雖然我們是自己一個人,旁邊沒有人,看佛經也是這麼地恭敬,【如臨師保,】臨就是靠近、接近,就好像接近什麼呢?師就是師長,師長,師就是師長,所以保就是養育或者是指調教,面對師長的調教、教育,這個叫做保。所以這一句的意思就是說,如臨師保的意思就是說:就像師長、父母在我們的身邊,師保本來是指養育、調教、養育我們調教我們,在這個地方是指師長、父母這些長輩們,在我們的身旁調教我們一樣,如臨師保,就像我們師長、我們的父母,在身邊很用心地養育我們,教育、調教我們的意思,像這樣的心,【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這樣才真正能夠得到利益,自可親得,要不然,雖然拜佛、念佛、看經典用功,不過【若肆無忌憚,】肆無忌憚就是毫無顧忌,譬如說在佛經前面放屁,在佛經前面亂吐口水,在佛經前面不恭敬,這些都不可以。我們在忏公那裡很嚴格,佛經一定要放在腰部以上。在忏公那裡,他身邊一定放一條手帕,手帕要沾濕不是干的,不是干的,包括你摸一下鼻孔,都要趕快擦一擦,趕快擦一擦,像我們有時候在看書的時候,臉上有一顆青春痘,擠青春痘,手要趕快擦一擦、擦一擦,這只手,如果摸到身體的哪一個地方,譬如說青春痘、弄一下鼻毛,或者是抓一下頭,忏公都不准就是要恭恭敬敬,用一條濕毛巾趕快擦干淨,擦干淨,所以肆無忌憚就是胡作非為,毫無顧忌就是很不恭敬,對佛經很不恭敬,【任意亵渎,】這個亵渎就是輕慢、冒犯。隨著我們眾生的來信、習氣或者是不好的態度,輕慢、冒犯對佛經很不恭敬,【及固執管見,】管就是我們用一根望遠鏡,一個圈圈看出去的范圍就有限,用管子看天,天本來很大無量無邊,用管子看,就變成很小的范圍而已。管見就是己見。這個有很多,如果講到拜佛就:消極、迷信,郎嗣的第四個兒子益謙出家了,可憐喔!可憐喔!不曉得受到什麼刺激。如果拿經典給他:我還早得很,我還早得很,今年才五十多歲而已,差不多七十再來吃素,七十,結果今年一講完隔年就往生了,連看到一本佛經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這個固執管見,佛教都是勸人為善而已,慢一點再來吃素,等到兒孫大一點都娶妻、嫁人,都辦妥了我再來吃素、念佛,都是這樣子,這是比較好的一方面,有的甚至於他兒子信佛,把佛經都燒光光,燒光光,那就是固執己見,以自己的看法為主,自己的看法為主,所以管見就是說在管中窺物,窺就是看這個物,比喻見解淺薄、很淺近,他的見解很淺的意思,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佛法這麼深奧你沒辦法,你要他來信佛你沒有相當的經教、辯才根本沒辦法,眾生很難度,不但難度,底下又說:【妄生毀謗,】還會產生毀謗,【則罪過彌天,】彌天就是滿天,就是說大的意思,罪過很大如天那麼大,【苦報無盡。】你不相信沒有關系,還固執、輕慢、肆無忌憚,妄生毀謗、毀謗三寶、毀謗佛法、毀謗僧伽,你苦報無盡,【奉勸世人,當】這個國語讀作dàng,不是dǎng,【遠罪求益,】遠當動詞叫做遠離、避開來,遠離、避開,當遠罪求益,應當遠離罪過求利益,能夠【離苦得樂也。】能夠離苦得樂。 佛學小叢書 佛教信徒報恩弘法要從尋常十善道做起 【佛教信徒】如果要【報恩】或者是【弘法,】【要從尋常】就是平常,要從平常【十善道做起】,意思就是說這是我們的基礎,要成佛做祖要深入一點,經典都有但是要從十善道做起。 【戴季陶】這個戴季陶又叫戴傳賢,傳賢,傳就是傳來傳去的傳,賢就是賢能的賢,戴傳賢就是戴季陶居士,他活到六十歲,是一八九○,這是他的出生,一八九○到一九四九,活了六十歲,一八九○到一九四九,四川人,曾任考試院院長,是民國以來佛教界一個很偉大的大護法,他的一生,不論政治不論於佛教,不論於社會他的影響都很大,都很大,所以是一位很發心的護法居士,影響我們佛教很大,他剛好出生在戰亂時期,他這一篇是演講稿,這一篇剛好太虛大師在講經,這一篇跟後面的都沒有關系。後面這些小字是演培法師的。這一篇是太虛大師要講經以前請他來致詞的,請他來致詞的,但是因為他的內容有救國、救世、救教,這種強烈的菩薩心腸,所以這一篇就是他演講之後,整理出來的稿子,流露出他的悲心,感歎佛教的沒落,來呼吁這些出家、在家,共同來發菩提心,好好地來振興佛教,振興我們佛教,因為那個時候是戰亂,我們現在看到這篇,也可以深深體會到一個在家居士這麼地護法,呼吁我們叫我們要發心,要發心救國、救世、救教,救我們佛教,雖然是一篇白話文,不過某一些地方還是須要解釋。底下: 【主席、法師、各位大德,各位同志: 今天承大林蓮社各位同志招待極為感謝,剛才聽到主席過分誇獎,】就是跟他贊歎,【實屬慚愧萬分。兄弟】他在這裡稱呼兄弟,兄弟【回顧】回顧就是回想,【過去四十幾年當中,尤其是在總理】就是中山先生,我們中山先生孫逸仙,孫逸仙,一八六六到一九二五我們的國父也是六十歲,我們的國父也是活六十歲,一八六六到一九二五,我們的總理中山先生【逝世後向】就是過去,過去【十年間,凡耳所聞、目所見、身所歷的,常使我切實】應於真的、實實在在,【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就是罪過非常的重大,【不但對於國家人民毫無貢獻,便是下而對於自己的一家、】包括對我自己【一身,都未曾盡得一點本分內的責任,】實在很謙虛,戴居士講話實在很謙虛,這個我們要向他學習,【直】就是簡直。直【可謂】就是簡直可以說,簡直可以這樣說,【一身罪過,】直可謂就是簡直可以說是一身罪過,【昔年】就是往昔,過去幾年,【年少氣銳,】銳,銳氣,年輕氣盛,就是很積極,進取心很強,不過氣很盛,氣很盛,【對人則責望】責就是要求,望就是冀望,就是對人的要求很高,【太奢】就是太高、過度,太奢,意思是說對別人的要求很高,對自己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對己則志誇言大,】誇大志向,誇大,言過其實叫做志誇言大,看到這裡我就想戴季陶的好大喜功怎麼都跟我一樣,以前的我跟他所講的每一句都犯過,統統犯過,實在是……,他所說的每一句我都有,年少氣銳、對人責望太奢,對自己就是這樣子誇大、吹牛,看到這裡實在很不好意思,每一句我都有,【近數年中方才知道守分】就是守本分,【盡責】就是盡責任【的道理,看到自己一切】的【言】語【行】為【,處處都是錯誤,】開始會發現他的錯誤了,開始懂得檢討自己了,【尤其是古聖人教我們的物有本末、】天地萬物就是有根本跟枝末,有根本跟枝末,【事有始終、】事情有結束也有開始,所以什麼是結束?什麼是開始?【知所先後】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先?什麼是後?這樣我們了解這個次第,【則近道矣】這樣我們就接近道了,【的一段話正是自己成分慚愧的地方,】在大眾當中懂得如此謙虛確實是一位能人,不懂的人就會說了,不懂的人就會說:我最偉大了,我怎麼吃苦,我有多行,我比別人更怎麼樣。都會這樣講,這個戴居士沒有這樣講,所說的剛好都相反,說他怎麼笨,年少時多麼地沖動、銳氣,現在發現自己慚愧的地方,都是講自己不好的地方,【今日國亂民苦,】國家動亂,民生疾苦,痛苦,【到了如此地步就是自己無能和錯誤的證據,】他把國家的亂覺得是自己的錯,就是沒有盡到責任,【主席剛才的獎飾,】就是嘉獎,飾就是贊美,這個獎跟底下一個犬部是一樣的,這個獎品的獎用大或者用一個犬就是多一點,右上角如果多一點,那個字是通用的,也可以,獎飾,獎飾,【不惟是不敢當,】不只是不敢當,因為他說贊歎他,他不敢當,【直是】就是簡直是可以說,實在是可以說【令人愈加慚愧惶恐,】惶恐,惶恐,這個用台語念實在怪怪的,【悲不自勝。】悲不自勝就是非常的哀痛,不自勝就是克制不住,這個哀痛無法克制。 【今天大家有很好的緣法,】就是因緣,【相聚於廬山清涼的道場,】廬山是一座山名,位於江西省的九江縣,江西省的九江縣,九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那個九,江就是江西省的江,九江縣的南方,廬山北倚長江,東南邊接鄱陽湖,我們以前講過的洞庭湖,什麼鄱陽湖,廬山三面臨水,西臨陸地,山的海拔有一千五百公尺,山的上面有白鹿洞,還有天池等等的名勝,又名匡山或者叫做匡廬,廬就是簡陋的房子叫做廬,簡陋的草茅、草棚,匡是一個囗,但是沒有右邊這一線,匡就是一個巨大的巨,巨人的巨,但是裡面是一個王,巨蛋的巨把那個巨裡面除掉,放一個王這個匡,匡是一個人的名字,所說廬山以前有匡俗的七個兄弟德行很高,他們在這裡結茅修行,所以叫匡廬,匡廬,後來又改成廬山,這個廬本來就是茅棚的意思,簡陋的茅棚,就是這七個兄弟在這個地方,蓋一間簡陋的茅棚在修行,後來就叫做廬山,清涼的道場,【是很難得的一件事,真是感到十方諸佛恩、天地恩、父母恩,國家社會恩、一切眾生恩的深重,】會講話的人就會懂得感恩,會講話的人開口就是感恩,不會講話的人一開口就是對立、傷害、吹毛求疵,【我們若向周圍四顧,】就是舉目四面環顧,就是舉目四望,四顧就是四處看一看,【在】廬山【環山而外,】環山就是環繞廬山,環繞廬山,【而外的數千百裡,乃至近山的百數十裡、二三百裡以外所居的同胞,】數百十裡一個頓點,二三百裡就是說大概,就是說兩個公裡數,表示沒有確定的裡數,以外所居的同胞,【他們都在五濁,】這個五濁是形容中國大陸當時除了廬山這個地方,是清涼的勝地以外,其他的地方就好像是五濁惡世,這個五濁就是末法時期,五種惡劣的生存的狀態,叫做劫濁,劫濁就是這個時期很污濁,災害不斷,就像我們現在這樣子,像我們現在災難實在很多,災難實在很多,時節的污濁災害不斷,所以這個劫濁是形容後面的四濁,劫濁,劫就是時間,時間的災難就是我們這個時節災難很多,意謂我們出世的不是時候。再來,第二叫做見濁,見濁就是邪見,外道的邪見增盛,現在舉目皆是,突然就會跑出一個自稱是佛的,就會跑出一個自稱他是什麼菩薩有多麼行,就是邪見增盛,令人不修善法,不修善法,見濁;再來,第三叫做煩惱濁,就是眾生都起貪、嗔、癡的煩惱,煩惱很多,煩惱,所以說在這個世間光是要應付眾生就很不簡單了,就很不簡單了,有時候像夫妻生活在一起,對方如果煩惱一起來,你要安慰他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很不簡單了,甚至說出家的徒弟他煩惱一起來,有時候當師父的也是會束手無策,他要這樣就是這樣,他就是照著他自己的辦法,他動不動就:我要還俗,要不然就是我要離開,我自己要到山上去修行,有時候他煩惱一起來,我們覺得實在也沒什麼事情,不過對他來講很重要,克服不了,克服不了,回想以前我的脾氣,也是很不好也是很煩惱,只是我在佛門二十年,有心性的功夫,才能徹底地了解我們要改變自己不要改變別人,然後才一天一天地進步,所以我對徒弟的煩惱點子很多,我都很同情他們,會煩惱。有時候,他們會看師父的對跟不對,會有批評也會有認同,都有,佛當時在世就是這樣子,佛當時在世就是跟隨佛陀出家《大般涅槃經》裡面講:佛陀如果制定戒律,或者叫他們半月、半月誦戒,因為跟隨佛陀出家,私底下都會罵佛陀是髡頭(髡kūn 1.本義:古代一種剃去頭發的刑罰2. 髡,剃發也。——《說文》髡刖(古代刑罰,去發稱髡,斷足稱刖);髡鉗(古代刑罰,去發為髡,用鐵束頸為鉗);髡發(剃去頭發);髡首(剃光頭發,光頭);髡人(被剃去頭發的罪人);髡頭(光頭。同髡首) 3. 剪去樹枝4. 〈名〉僧尼。如:髡缁(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侶,僧人);髡首(指僧尼))沙門,髡頭就是光頭。以前釋迦牟尼佛的徒弟叫他的師父叫什麼呢?叫光頭沙門,就是罵他的師父,偷罵佛陀這樣子,有的出家以後,福德因緣不夠就還俗,還俗沒有關系還跟隨外道出家,還跟隨外道出家,你看兩千多年後的我們還可以聽得到佛經,還能深信還跟佛陀跪著頂禮,贊歎佛陀的偉大,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你想想看,對不對?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就有人罵佛陀,佛陀所講的話他也不聽,而且還俗跟隨外道出家,佛陀當時在世就這樣子,那些眾生就是難調難伏。結果佛陀一入涅槃,東西往空中一丟,大喊一聲:我解脫了,快活了,佛陀死了,現在束縛不了我了,快活了。你看佛在世就有惡性的比丘,惡劣到這種程度,更何況現在,我又不是聖人,對不對?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佛陀的問題,也不是師父本身的問題,很多事情都是眾生自己煩惱看不開,他看什麼都不順,說:師父,要怎麼樣才能覺得我修行有進步,才能覺得我臨命終沒有障礙。我說:很簡單,你如果修到一看出去什麼都很順,而且又起歡喜心,不論人家謾罵、侮辱你,沒有根據的毀謗,包括人家贊歎你或者是稱贊你,你都是這個樣子,很快活、很解脫,簡單講就是學佛以後,調伏以後看什麼事情都很順,到那個時候,你臨命終絕對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經無障無礙了,你如果念佛的時候人家說你兩句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時候,百年以後你要保證你沒有逆境,如果百年以後你有逆境的時候,煩惱起來,貪嗔癡起來,你要如何往生?所以我們現在要學什麼?學看什麼都要很順眼,放下,記住!跟生死沒有關系的統統放下,你要常常這樣想:如果有人批評你、毀謗你,你就要想連佛陀他剃度的比丘在背後都會毀謗世尊了,你呢?今天你又算什麼?全世界有比佛陀偉大的人嗎?有佛陀的智慧嗎?沒有,批評你是正常的,走到哪裡都會有批評、毀謗、不滿,這些在任何地方,在這個世間都是一定存在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是非,這是絕對免不了的,所以我們如果這樣想,煩惱就會減輕的,會減輕的,要不然我們會受不了,要不然我們會受不了,煩惱濁。再來就是眾生濁,眾生,眾生就是我們,我們眾生受到劣弱的色身,我們的身體弱小,我們的身體弱小又多病,這個叫做眾生濁,所有的眾生肉體都很脆弱,很脆弱,尤其是我們人很脆弱。今天這裡痛,明天那裡痛,後天那裡痛,冬天一到這個色身就痠抽痛,這個叫做眾生濁。第五叫做命濁,命濁就是眾生的生命很短促叫做命濁,命濁,剎那間那個死了,剎那間就那個死了,剎那間就那個死了,很快的這個死、那個死這樣子,命濁。這是五濁。【三毒所造成的無間熱惱,地獄中受慘切悲痛的大苦,而我們獨能得到這清涼之境,】這就是廬山,廬山,【我們只如是一想,便知道我們所受的清涼幸福,】我們今天就是如此,我們來到講堂,還能坐在這裡打八關齋戒,還能聽到師父開示,內心充滿著智慧跟充滿了喜悅,這是多麼地清涼多麼自在,對不對?【實在是一切大恩所聚,】聚就是聚合,【一切善緣所鐘,】鐘就是聚集,三聚淨戒的聚,聚餐的聚,聚集,集集的集,集集,有一個地名叫做集集,聚集,聚集,【只有萬分地感激,】所以這個人開口閉口都是感恩,【而於感激之余,我們更要想如何報答自己所受的一切大恩,將世間一切在熱惱中受罪的同胞們救濟出來,使之同受清涼的幸福,並且在一切眾生的心上、身上建設起一個清涼國土,並及世界,】就是全世界,【垂之】就是流傳後世【久遠,】就恆長久遠,【才是我們為人之道,】你看這位戴居士就是存這種心,處處都是感恩,處處都是要佛教興盛,我們稍微想想看今天我們出家,一點小事就覺得很煩,你想想看吃施主的那麼多,難道都沒有一點發心嗎?對不對?在家居士,你們看這位戴居士發這麼大的心,我們為什麼不也發個心來護持三寶呢?使佛教更興盛。底下,【尤其才是我們民國人民中皈依三寶的人們】只要我們皈依三寶,【應盡之道。 我們想想國內】這是指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好山好水】好的山水,【甚多,何以廬山之名獨著,】著就是唯獨特別著名,就是有名,為什麼房山特別出名?像我們台灣的阿裡山,阿裡山玉山是東南亞最高的,我們的玉山,【大家一提起廬山都知道是一個清涼道場。歷來】歷來就是過去歷代以來,這些【名士文人、詩歌諷詠,】諷就是諷誦,詠就是詠歎,諷誦就是朗讀,詠歎就是歌詠贊歎,所以在諷在底下加一個“誦”,在詠在底下加一個“歎”,意思就更明了了,詩歌諷誦詠吧,贊歎的歎,【使得今人都知來此地尋】就是求【清涼,這是如何的來由呢?】如何的來由呢?【匡廬之名,】就是廬山,相傳在秦朝,秦始皇的秦,秦朝的末年,有一位名叫匡俗共有兄弟七人,俗就是俗氣的俗,俗家的俗,真俗的俗,匡俗,共有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山故名為廬山,結廬,廬就是粗陋的房捨,所以這個廬山,匡廬之名就是這麼來的,一個姓匡的結這個茅廬,一個姓匡的叫做匡俗,七個兄弟結茅廬在此修行,從此以後就叫做匡廬,這座山叫做廬山,【本是得之於匡君,】匡君就是匡氏的兄弟,【據傳說所載這位匡】匡台語不曉得怎麼讀,可能讀成匡,大概是框東西這個框的讀音,讀成匡台語念起來也是怪怪的,叫做匡俗,【先生是一位道德高尚不慕世間】慕就是貪戀,不貪戀這個世間的【榮名利祿】榮就是榮耀,榮耀,名就是聲名,利就是錢財,祿,錢財、地位這些虛名浮利,他沒有羨慕、貪戀世間這些聲名、錢財【的】一位【君子,匡山之名完全由記念匡先生而起,】你看一個世間人,他不貪名利、錢財,為什麼我們一個出家人會對金錢這麼執著,真是笑死人了,【但是我們再想匡先生的道德,】因為這個都是由紀念這位匡俗先生而起的,我們再想匡俗先生的道德,【並不是他一人突然而得,實是繼承】現在就談到以前,【千萬年間古聖先賢高尚的思想而來,假使沒有中國遠古的文明,那裡會有這位匡先生呢?至於廬山與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結成一個廣大深遠的殊勝因緣,實在始於慧遠法師】慧遠法師,西元三三四年到西元四一六年,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慧遠大師,西元三三四年到西元四一六年,世壽八十三歲,是東晉的一位高僧,隨道安大師出家,常常以律宗弘法為己任,他勤誦經典認真思惟佛法,晝夜研究,尤其特別是般若之學,是他的專長,慧遠大師隱居於廬山領眾修行,共經歷三十多年,他的行跡未曾出山,未曾到過熱鬧的都市,平常差額頂多送到虎溪為界,虎溪為界,平常他都修習十六觀經,根據《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的念佛法門,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慧遠大師一生見過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三次,他是真的以肉眼清清楚楚地看見,清清楚楚地看見,不是像我們晚上作夢,半睡半醒夢到的,不是這樣子,那是現在他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地修到那一種厲害的程度,但是他看見三次都沒有說,都沒有說,不會吹噓,我們看見一次就不得了了,更何況看見三次,還是晚上夢到的,不是真的親眼所見,就吹噓得不得了了,就像一只母雞生個蛋好像生個小星球那樣的偉大,就到處吹噓深怕全世界的人都不認識他,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不要有這種症狀,這種症狀吃中藥都不會痊愈,不會痊愈,所以我們要像慧遠大師這樣子,見到了仍保持沉默,【的東林結社,因此偉大的內修】內修就是以佛法向內觀照叫做內修,【外化,】我們要用心而有所得,用得到的成就來度化有緣的眾生,【才把匡先生的獨善其身的淨土變成兼善天下的淨土,把中國國內一個尋常的好山好水,造成一個世界文化上的靈山勝地,由此關系想來我們便知假使沒有佛教,那裡會有一位遠公】就是慧遠大師【來結社念佛,沒有佛出世。又那裡來有佛教從這一點推想上去,我們是不能不感謝天地的鐘靈毓秀,】鐘靈就是天地的匯聚的地方,特別能夠孕育俊秀傑出的人才,鐘就是聚匯的意思,或者是匯聚,匯聚而來,毓本來是指養育或者是生長,意思是說優美的環境,能夠產生優秀的人才,鐘靈毓秀,【感謝中國歷代的聖賢,感謝諸佛的】教【化】跟引【導。 我們今天與會】就是參加講經法會【的同人,】同人就是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個仁,這個人跟那個仁都是一樣的,就是一起共事的人,一起共事的人或者是志趣相同的人叫做同人,【各自內省】就是省思,好好地思惟,向【外】好好地【觀】察【,在此乘涼】乘涼就是納涼,【玩境,】就是游山玩水,【在此修法】就是精進修行,【行道,到底各自的身體、各自的心識從何而來,大家切莫想是都只有幾十歲】我們的生命不過是幾十歲【的年齡,】這樣子而已,【幾十年的學問經歷實在由時間上溯往古,】就是往前追溯,探求本源,向上追溯到往昔,古時候,【由空間廣觀宇宙,】宇宙就是時間跟空間的綜合體,宇宙就是時空,【便知道我們若沒有父母便沒有此色身,如是遞推】就是說依次向前的推演,來推算它,遞推,有次第地推演、推算,【人類有幾百萬年的歷史,我們的壽命也有了幾百成年,一切生物自有生元】生元就是起源,自有生命起源【以來,有了幾千萬年的歷史,】幾千萬年的歷史,【我們也就遞嬗】這個念shàn,嬗是遞相繁衍流傳【聯綿】就是接續不斷。遞嬗,遞就是遞相,嬗就是繁衍流傳,遞嬗就是遞相。聯綿就是接續不斷,流傳不斷。因為遞相接續不斷【地生存了幾千萬歲,乃至曠觀】曠觀就是宏觀,宏觀【無盡的宇宙真是自有宇宙,即有了各人生命的根源,至於慧命相續, 較之生命的相續更加因長緣廣,】因緣深遠廣大,無盡無限,【只我們這一點念佛慧根,已是縱超千古,】縱就是時間上來說,已經超越千古,【橫絕】就是在究竟上來說已經超越了【太】虛【空,】所以這整句的意思就是說:縱跟橫,縱就是時間,橫就是空間,站在時間來講,我們這一點念佛的慧根,已經超越千古,就空間來講,我們也已經超越了太虛空,【小而言之,歷劫無盡的師友,】這是站在時間,【十方無盡的眾生萬物,】站在空間,【都是這小小一點慧根的種子,不過我們在世間的關系上,我們要報恩】持著報恩的心,【行化,乃至要學法修道,】要度化眾生,不要做一個自了漢要發大心,【必須是要經過自近及遠,】由淺近到深遠,【自小及大,】小就是出離心,大就是大悲心、菩提心。自小及大,【自親及疏的階段,】親就是我們四周圍的眾生,疏就是無盡的眾生,所以說自親就是生緣慈,跟眾生的因緣的慈悲。疏就是無緣大慈,跟我們沒有關系的照樣要度他,不只是度我們的親戚朋友,不只是度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這些至親的人,跟我們沒有關系的人,有因緣的人我們照樣要度他,【故中國的感人常說親親仁民,仁民愛物,】這個要解釋一下:這是《孟子·盡心篇》“說親親”,中間加一個而,而且的而,“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就是說一個君子由親愛自己的親人,第一個親是動詞,第二個叫親人,親愛自己的親人而推廣到仁愛人民,仁的底下加一個“愛”字,仁愛,民的上面加一個“人”,仁愛人民,仁民而愛物呢?由仁愛人民推及到愛護一切的萬物,愛物就是愛護一切的萬物,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親愛我們自己的親人,而推廣到仁愛人民,仁愛人民而推廣到愛護天地一切的萬物。整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所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又說誠正修齊治平,】講過《大學》的人這個都知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這個在《大學》裡面,大家都念過,所以我們做一下筆記,我們把筆拿起來,然後在“誠”的底下加一個“意”,第七意識的意,第六意識的意,誠意。“正”的底下加一個“心”,加一個“心”。“修”的底下加一個小字的“身”,身體的身,修身。“齊”呢?“齊”底下加一個“家”,國家的家。“治”的底下加一個“國”。“平”底下加兩個字“天下”。我們要往回念,往回念就是說要統治天下,要平天下要先治國家,要治國家你要先齊家,就是說你的家庭要圓滿幸福,要齊家,家庭要圓滿,要先修我們每一個人的身,要先修我們每一個人的身,身體,要修我們的身,就要先正我們的心,要正我們的心,我們一定要有誠意,什麼事情都用誠懇來面對一切世間,所以世間有一件事,就是永遠站在成功的旁邊,就是和,和,心平氣和那個和,和就是說我們用一顆誠懇的心,跟這個能和跟這個也能和,跟這個能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和者中庸之道,和就是中庸之道,你如果不懂得這個和字,就是佛教所說的緣起,因緣,就是說珍惜因緣,你如果懂得了解因緣法這個和,用一顆誠懇的心,跟天地萬物來和,如此走到哪裡你都是中庸之道,我們現在的人沒有辦法和了,現在的人都是自私,傷害對方、發洩自己的怨氣,他跟天地不和,跟天地不和災難就會到。像我今天打開報紙一看,有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在路上走著,飙車族七、八個騎過去,用車鎖不分青紅皂白地打她,頭破血流,十七歲的女孩子,她跟他們無冤無仇,他們摩托車騎過去,她想怎麼呼嘯而過,轉頭看一眼而已,只是眼睛看一眼而已,就不得了了,六、七個摩托車騎過去,把那個小女孩打得頭破血流,一個小女孩跟你有什麼冤仇,這是什麼世界?真是不可思議,她跟你無冤無仇,你打她干什麼?所以說這個和,這些孩子跟天地萬物不和,不和他就會傷害自己,警察就要抓他們,我常常想這是不是精神有問題,要不然她跟他無冤無仇,打她干什麼?真令人想不透,如果他倒了你的會款,或者謾罵你,或者是跟你有結冤仇,玩弄你的感情,你隨便要有一個理由,你要有一個理由,沒有,騎過去就打,所以說結婚生子,如果生到這種孩子,生到像我們這樣還算不錯的,生到那一種的,真的,你都不曉得怎麼哭,你都不曉得怎麼哭,無緣無故打人,打得頭破血流,我想怎麼會有這種事情,這是什麼世界!所以我們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定的次第,【又說慎終追遠,】“慎終追遠”是《論語·學而篇》,【民德歸厚,】慎終追遠,就是說我們對父母或者是師長的喪事,要辦得謹慎而合理,盡世間的禮節跟盡一切的哀傷,雖然我們的祖先(往生)已經很久遠了,但是我們祭典如果很誠懇,對祖先有感恩的追思這種儀式,這樣子會讓人民的民風趨向純樸敦厚,譬如說我們都有祭孔大典,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九二八,教師節有一個至聖先師孔子,對不對?有一個偉大的聖人,中國的聖人,大家都向孔子贊歎向他學習,所以這個慎終追遠,可以純樸這個社會,敦厚這個社會,所以現在的人說學佛的人迷信,我告訴你迷信比不信的人更好,那些飙車的年輕人就是不信,今天他如果有迷信,迷信因果,迷信造善得善果,惡有惡果,就算是迷信,至少還不敢做壞事,不敢在路邊車鎖拿起來就打人,打得頭破血流,X光照起來說頭殼被打破,頭殼被打得裂開,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就真如實相上說雖然事理時空,平等平等,一切不二,但在世間差別相上,一定總不能忘記生命之恩】我們不要忘記養育,所以我們對父母、師長,【始自父母】父母的養育、教育,養育或者是教育,乃至師長【慧命之恩】法身慧命,因為師父在此弘法講經、教導我們,【始自師友,】師長要不然就是道友,【護持之恩在於國家社會覆載加被】覆這是指天,載就是指地。天覆,天是蓋在我們頭上,載地,運載,我們腳踩的地方,覆載就是天覆地載,比喻為包容或者庇蔭,不是那個避孕,廣東省的廣底下那個黃去掉,裡面加一個比,一個比,比重的比,比量的比,成對比的比,比較的比,蔭就是一個艸部,再一個陰天的陰,庇蔭,遮蓋佑護的意思,覆載加被,以前常常聽人家講加被,這樣讀好像怪怪的,應該讀成加被,加被,咖啡、米仔麸、麥芽茶,差這麼多,加被加護,特別慈悲的護念【之恩,】天地給我們加護,特別加被護念的恩,【在於天地萬有因為離了這些緣,便沒了此身此心此物此事此時此地了,試再就今天我們所在的牯嶺,】牯嶺這是一個地名,中間加一個牛就是廬山的意思,廬山又名牯牛嶺,牯牛嶺,牯牛嶺的簡稱,簡單講就是廬山,今天我們所有廬山上面的牯牛嶺,【看一看這許多屋宇相望,】房屋蓋好相望,【設備完全供應周到,】就是完備周全的意思,【使我們大家得以相聚於此的因緣,更不僅剛才所講的幾件歷史因緣,在遠公】慧遠大師,【而後中國歷代師儒】師儒就是指鄉裡中教人道義的人,這個是指傳道授業的儒士,就是學孔子思想的,所以中國歷代師儒【的講學,高僧的弘法,以及國家社會的護持一時也說不盡許多,都且勿論,最近幾十年間,假使沒有外國一位李德立先生,】李德立先生,使用這個李不是中國的姓氏,他是用英文翻譯的,不然這樣會鬧笑話,說:你們姓柯的有沒有出偉人,你們姓柯,柯俊雄那個柯,你們覺得最大的偉人是誰?他主:柯林頓。我的天,怎麼差那麼多,所以這個李德立是從英文翻譯而來的,【到此地開辟避暑勝地,】一個休閒的避暑勝地,【則從前中國先賢所建的淨土早已變成了瓦礫之場,】瓦礫之場就是說規程的瓦片和小石子的場所,【至多也就只有幾間陋室,那裡還能引得起我們這許多人來此享受清涼的幸福呢?至於說到李德立這一位外國先生,】照理講翻譯的應該使用英文的原音,我們這樣翻譯就會很奇怪,譬如說chocolate,chocolate,巧克力,讀成台語叫做巧克力,我如果讀成巧克力,就沒有人聽得懂,因為是翻譯而來的,你就沒辦法讀了,巧克力,不曾聽過這個名字,chocolate,巧克力我們一讀馬上就知道:chocolate。至於說到李德立這一位外國先生,【我們也要想到倘若沒有古來東方文明的化導,近代西方文明的勃興,】勃就是蓬勃,興就是興盛,【那裡有他來到中國經商的機會,即使來了,他若沒有受過文明的教化,亦只知自己賺幾個錢了事,那裡懂得到荒涼的高山地方來經營避暑勝地,更那裡懂得還要為多數人的幸福去發起一些個人享受以外的建設呢?如是一想,更可知前面所講我們一切人類縱橫無盡的生命、】就是無窮無盡的生命,【慧命的關系,實在是正如佛藏世界】我們現在剛好在講《華嚴經》,全名叫做蓮華藏世界,簡稱華藏世界,簡稱華藏世界,全名叫做蓮華藏世界,蓮華藏世界,華藏莊嚴世界海等等,此世界乃是毗盧遮那佛如來於過去發願修菩薩行,所成就清淨莊嚴的世界,它的殊勝莊嚴《華嚴經》都寫得很清楚,【的重重無盡】廣大無邊,《華嚴經》裡面所講的,重重無盡【一般無二。任何一個人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除了自己,一切現成的享受的外,小之要知道報恩,】至少要知道報恩,有感恩心的人,至少他的道業不會失掉,更有力量的【大之要知道弘化,如果不然,不但自己枉自作了一個人,而且世界也要變成不像人世界的樣子了,兄弟】是指他自己,兄弟【是一個為國家負責任的人,在政府作事將滿十年,在社會服務已是二十多年,今天回頭一想,上來所說的話,一句也不曾作到,便看這廬山清涼世界之外的地方許多同胞們,】這是一個比喻,就像【正在阿鼻】地獄【叫喚】痛苦哀叫,這是造五逆、謗法的極苦極惡的大地獄【中過日子,自己不能將他們救得絲毫,這個罪過實在是逭(huàn(1)逃避如:逭署(避暑);逭誅(逃避殺頭);逭責(逃避責任);逭咎(逃避責任)(2)免除如:逭勞(消除疲勞)(3)更迭)無可逭。】逭是逃避的意思,逃避是無可逃避叫做逭無可逭,意思就是罪不可逭,就是罪過實在是無法逃避免除,罪過實在是逭無可逭,就是無法逃避的意思,罪過實在是無法逃避,【然而,今天這樣重大的天災人禍,】那時剛好遇上戰爭,【確乎不是少數人所能救得,而就政府來說,今天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則責任也是】全民【共同的責任,所以一面自己十分慚愧悲傷,自責無地,】就是萬分地自責,無地自容,【而也不能不虔誠】虔誠就是懇求的意思,虔誠、懇求,來虔誠來懇求【我們的同胞大家同發報恩弘法之勝心,】大心、菩提心,【把我們所能得已得的清涼世界,普遍開來,】傳遍,就是我們今天聽到佛法,這麼清涼的法,我們為什麼不發個心把這麼清涼的佛法傳遍全世界呢?要繼續,所以這是我們佛教徒一生所應堅持的責任,這個義不容辭,義不容辭,【使全國在阿鼻叫喚中受苦的同胞,脫離熱惱大火聚中,】熱惱,我們敢說哪一個人沒有煩惱,你稍微想想看,哪一個人沒有煩惱,哪一個人沒有煩惱,你隨便打開電視,每一個人都有煩惱,每一個人都有煩惱。台上演戲的會有那種人,世間就會有這種人,你注意看,幾乎都是痛苦都是煩惱,他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總是希望不要死,看能不能逃避而不要死,每天都怕死,好像在尋找快樂,卻又不曉得什麼叫做快樂,所以我們要先了解痛苦,最大的痛苦有兩種,第一就是執著,把這個世間當成真的,他絕對會活得很痛苦,無話可說,就如佛陀所講的,我們如果要在這個假相的世間,無常的世間得到真正地快樂,那個叫做愚癡的人,意思是說你如果執著這個世間,想要用這種心態去求快樂,去得到快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愚癡的人,因為世間不可得,得到的東西馬上就會消失的,第一點的痛苦就是執著,第二點就是欲望,我們的欲望叫做習氣,坐,坐不住,坐不住,為什麼坐不住?她說:我要去買件衣服,坐著心中卻蠢蠢欲動,她已經有衣服可穿了,還是蠢蠢欲動,欲望,買衣服的欲望,走,她就去買了,要不然就去做臉,去做臉,我的皮膚不太好,這是愛漂亮,愛漂亮是每一個人的天性,我也愛漂亮,但是我們會衡量自己,她就整天去做臉,去做臉如果遇到技術差的醫生,臉都腫起來了,都腫起來了,對不對?為了三圍,三圍,苗條的身材,割開裡面裝水球(隆乳),裝水球(隆乳),我們明明知道那是裝水球(隆乳)對不對?她就是愛漂亮沒辦法,如果跟女人講,女人都說那都是男人害的,罪過都在男眾,所以我們男眾不要亂看,這樣她就不會去裝水球(隆乳),所以說這個世間就是因為欲望,這個沒有辦法,買東西的欲望,要不然出國,玩得很開心他不覺得累,出國最後的感想就是累,回家的感覺真好,你出國如果要坐飛機,像我們去日本十五天,十五天,吃那個腌漬的黃蘿卜(日語)腌漬的梅子,日本人不會煮素食,吃得面帶菜色眼眶像貓熊,跟隨師父出國,又不敢偷吃葷食,那些在家居士,有的吃到受不了,味噌湯,鹹得好像在腌那兩顆腎髒,兩顆腎髒好像腌在鹹水裡面,在那裡十幾天都水腫,臉都腫起來,一坐上飛機,第一句話就說了一句名言:我要開運了。要回來第一句話說:我要開運了。意思就是在那裡很痛苦,所以什麼人最快活?在家裡最快活,坐飛機要小便,有時候也要pray,pray就是在那裡等,我們住在家裡浴室廁所在旁邊,下來,小便就在旁邊,吃飯端來尤其是我們吃素食的,空服員端來也不會弄,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到日本的時候飯端出來,叉子、筷子拿起來就這樣看,也不暴利該夾哪一塊,每一塊都鹹得無法下咽,要不然就是油炸類的,油炸類的,就這樣子看、看,飯不難吃,所以說出國,講到這個世間人出國,有的人很厲害,吃葷食的人可以,他可以看一些五光十色的世界,對不對?你不可以,你跟師父出國,只能欣賞風景而已,那有什麼意思?也不可以到賭城賭博,也不可以去看什麼火焰化紅涼,紅蓮,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诃薩,你又不能去那個清涼地菩薩,你都不可以,賭城又不可以賭,到國外看隔壁桌的在咬大龍蝦,看他咬下去,我怎麼這麼不小心就吃素食,還會說:我怎麼這麼不小心就吃素食。看到隔壁桌的都在吃龍蝦,就在那裡……,吃素食就是這樣子,跟師父出去就是欣賞風景,到處走走要不然就是洗溫泉,要看什麼?吃素食的就沒得看,日本的地方風花雪月都不能去,學佛的如果懂得法的喜悅,他就不會追求外在的東西,不會追求外在的東西,外在的也沒什麼好看的,再怎麼看都還是這樣子,再怎麼看都還是這樣子,全世界走到哪裡都一樣的,都一樣的,到處都有賣紀念品,各地的價格有時候都會亂賣,只有日本比較實在而已,日本買東西。我們都是熱惱大火聚中【燒灼煎熬】煎熬就是折磨,【的災難。 今天我們來的主要目的是在聽太虛大師】太虛大師是一八八九到一九四七年,他的壽命很短,五十九歲,五十九歲而已,太虛大師,一八八九到一九四七年,世壽五十九,火化以後心髒沒被燒掉,整顆心髒好好的,整顆心髒都是捨利子,他這個人在世的時候不拘小節,不拘小節,他在趕時間,人拉的人力車,人力車上面坐一個女眾,他在趕時間他也坐上去,他說:我在趕時間,你坐那裡我坐這裡,對不對?他在趕時間順路,他不拘小節,這個太虛大師,他是近代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人,太虛大師致力於於改革我們中國傳統的弊病,雖然不能如願以償,但是影響很多,太虛大師,像今天的佛學院、佛教的服裝、僧伽的教育種種,這些就是……,還有組織中國佛教會,都是太虛大師,虛大師,他呼吁:佛教一盤散沙,一定要組織一個佛教會來管理,【的說法,兄弟實在是無可陳說,】照理應該要改稱小弟,小弟實在是沒有什麼可陳述的,【只是慚愧悲感,】哀痛感傷,【仰望於】就是祈求【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世間眾生的加被垂慈,使這廬山清涼道場的境界能普遍於全中國,全世界同離熱惱,同享清涼。 人世間的一切現象,無論淨業不淨業,都是人類的願力所造,共業所成,】所以,【我們要救人救國救世救教,】你看這個戴居士,我看到這八個字都很感動,我們一個佛弟子,只要他受三皈依,都要發救人救國救世救教,【只在大家的發心努力,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即如江西現在大半變了洪水猛獸的世界,】比喻禍患極端的嚴重的意思,【但是回頭想一想,十年以前的江西豈不是太平清涼世界,江西的人民豈不是太平清涼的人嗎?只緣】緣就是因為【極端分子的煽惑,】就是煽動迷惑,用言語鼓動誘惑人心,【和多數人的一念之差便造成今日的慘禍,如是再一轉念,便知只要有少數人真實拼命救濟,大眾知道回頭是岸,則一念的轉變,豈不仍舊可以回復昔日的太平嗎?】豈不是照樣可以回復以前的太平嗎?【 我們都知道除了到得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除了得到不退轉的【境界的賢人而外,誰都是在六道輪回中刻刻不停地轉變,一念之惡把百年太平】的盛世【變成了阿鼻】地獄【叫喚】戰爭就是這個樣子,戰爭就是這個樣子,沒預警的就被抓去處死,沒有東西可吃,【現受了這許多苦惱,何】就是要如何?何【嘗】就是怎麼【不可以因一念之善,】何嘗就是怎麼,不可因為一念之善,所以大家要發心,你的一念之善來引導別人,【由阿鼻叫喚仍舊回到太平清涼】的世界。 【江西的同胞們,誰人沒有親族朋友的勝緣,只要現在清涼地輸送的人,大家真真發得一個勝心,】勝心就是大悲心,我們發一個菩提心,所以我跟各位講,不論是比丘、在家居士,你不要做一個小乘的人,造成不要做逃避的一個人,你以為跑到山上修行,這樣就叫做修行,我告訴你,服務人群照樣可以修行,搞不好得到的更多,【我想誰人不是願樂厭苦的,】願就是願求安樂,願樂。厭苦就是厭離痛苦,大家都是願求安樂,大家都是厭惡痛苦,所以【在苦中的人,若真有人發出佛心去接引,】所以我告訴諸位,你千萬不要去破壞人家的信心,尤其是不要毀謗三寶,使人家對佛、對法、對僧失去信心,這樣你的罪很重,你的罪很重,你斷眾生的慧命罪很重,這樣說了很久就把他引來學佛,他如果聽了以後,慢慢、慢慢他就會解脫,慢慢、慢慢就離苦得樂,慢慢、慢慢就發菩提心,千萬不要斷他的慧命,【豈有不能轉惡向善的道理? 兄弟對於甚深的佛學,實在沒有絲毫的體認,】這是他的謙虛,【這些道理自有三藏十二部的經典,】我們等一下,【回頭】就是等一下,【還可以聽太虛大師的教誨,因為這其中的理,實在太深太深,不可說不可說,至於其他和各種學問,兄弟也是一無所知,那也有圖書館各種書籍和專門學者去講究,】就是探討其中的道理。 【今天難得一些同信佛法的朋友共聚一堂,兄弟只想藉此勝緣,把自己個人由世間法上看出來的目前佛教門中的情形,說一兩點最小的感想,希望由此拋磚引玉,就是說用自己的意思和文字來引出別人的高見或者是佳作,】這是一種謙虛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或者是文字以引出別人的高見或者是佳作,這個叫做拋磚引玉,【求得各位大德的指教。】這一本又很淺,所以如果有老菩薩或者是字懂得不多的,或者是初學佛的或者是包括老參也很受益,因為這是人天的基礎,都很受益,都很受益。 【兄弟這幾年每到十分疲乏】就是很困乏疲勞的時候,【或者有病的時候,常常往各寺院裡去住幾天,】都會這樣子,【就是平日到了一個地方,只要遇見寺院也總進去禮佛,雖然很清寒衰敗的苦寺院也走過不少,】就是很貧窮的道場,沒有錢冷冷清清的,也沒有信徒,【但是各地方的大叢林也到過好幾處,每到一個地方,總是不知不覺地發生出一種很傷心的念頭來,這種傷心,一半是對於我們的佛教自身,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世界裡面如此下去,】如此下去,如此繼續下去,【真要沒有佛教的寺院,僧侶存在的余地,】差不多要滅亡了,【佛法是由三寶而顯,但在佛不出世的今日,佛法卻是靠寺院作佛國】淨土【,】就是道場好像淨土一樣,【靠僧伽作常住。】三寶,所以最重要就是僧伽,有道場如果沒有僧伽來做主持,來弘法利生,這樣道場蓋得再好都沒有用,沒有作用。【如果寺院衰敗了,僧伽絕跡了,】就沒了,【即使佛法依舊不增不減,然而佛的教化,卻不能不說是衰亡,】衰亡就是衰敗滅亡。佛法是悟到空性才說不增不減,對眾生來講沒有因緣遇到佛法,沒有機會解脫,【即使留得世間大學裡都講佛學,】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出家人學歷這麼高,就是因為大學裡面有佛學社,佛學社吸收這些大學生,這些大學生有正念,發大心來出家,他世間的學問基礎打得夠穩固,他來出家就堪稱棟梁。底下說:【圖書館都藏佛經,然而信仰不立三寶不全,總不能說還是現行佛法,】現行佛法就是說現在還有修行佛法的人,三寶不齊全。現行佛法意思是說,你不能說:現在還有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因為三寶不齊全。【現行佛事,】你不能說現在還要舉辦佛事,因為三寶不齊全都被敗壞了,被敗壞得很嚴重,所以僧伽的教育這是所有佛教裡面最重要的工作,艱巨的工作,教育,僧伽的教育,這是佛教最艱巨的工作。戴居士說【這是我這一個凡夫心中為佛教前途所起的悲傷,一半是對於中國國民,世界眾生現在的苦痛,將來危險所感到的傷心,佛法是為眾生而起,因為眾生是需要受佛法的濟度,】濟度就是幫忙他,【如果不為眾生便自沒有佛法,】世間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是因眾生而起的,眾生而起的,【所以古聖都說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華嚴經·明法品第十四》【現在中國的佛教雖然衰敗了,但是也很有住著幾百幾千人的大叢林,早晚功課也有整整齊齊一堂不缺,藏經閣裡經典也有擺得很完備的,可是一出到山門外,】就是說寺廟的山門外面,【就聽到寺院鄰捨人家,三歲小孩會罵人祖宗父母,】祖宗父母就是他們的祖先,對不對?罵人的話我們又不能學,就是會罵人口氣不好,尤其是用台語罵人很奇怪,對不對?動不動就要跟他們的父母結婚,很奇怪。意思是說道場有這麼好的佛法,竟然道場外面連三歲小孩都會罵人,把人家的祖宗都請出來,這個講起來很可惜,【許多大叢林俨然存在的地方,】俨然就是莊嚴的樣子,因為道場都蓋得很莊嚴,俨然存在的地方,【應該就是佛國】淨土【,何以竟自佛國,】就是住在道場【鄰居的人們不識字、不念佛,】不念佛,【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就是走進寺裡也不會對佛禮拜,】沒有過,我沒有見過對面修車廠的要來這裡拜一下,沒有,沒有,【對僧作揖,】就是拱手作禮,跟他作一個手勢,【卻只會竊】竊就是偷拿【會盜】強取叫做盜,【會罵人父母,豈不是一件怪事? 大德們天天講大乘,而現前的五戒十善法,卻不能行於山門之外,無力量的寺院自己不爭氣,處處受氣,有力量的寺院卻也可以借著施主的面子、金錢雇幾個會立正舉槍的武裝者來守門,】來做守衛,還要拿槍來看守門口,這個剛好跟菲律賓到處都是拿槍的,邱醫師領博士證書的時候,我去觀禮,很奇怪都是拿槍的,連去載我的也都是拿烏茲沖鋒槍,就坐在師父的旁邊,一看,我的天啊!烏茲沖鋒槍,不曾見過,再看清楚一點是真的槍,那不是玩具槍,師父去就好像總統那樣保護著,用烏茲沖鋒槍保護著,旁邊還有手槍,身上都是槍,我們沒見過那情況,看起來很緊張,在菲律賓習以為常。底下說【大慈大悲的佛教,不用佛法去教化世間,卻要靠幾桿槍來守庫,】做守衛,不去感化外面的卻拿槍來守門,【如此的情形,我們的菩提心在那裡,】就是說我們出家人沒有盡力,沒有盡心盡力,【我們又把佛與眾生放在那裡,我們早晚的功課做來作什麼?】所以,【藏經閣裡經典擺著有什麼用處,】意思是說我們要發心,要發心,【固然小孩罵人,以及世間有盜賊歹人,須得防備,】這個děi,須děi防備,不是須dé防備,這個得děi三聲音,須得防備就是應該,【是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關系都有責任的,不過我們佛剎叢林不比別地法王子的菩薩僧,不比尋常凡人,我們不好輕輕地把責任放棄在山門之外就算了的。】我們不好輕輕地,輕輕就是輕易地,輕易地,輕輕松松地,我們不要隨隨便便就把責任放棄在山門之外,【現在世亂如麻,】就算了的。就是說現在這個世亂如麻,如麻就是世局很亂,世局動亂不安,【眾生受苦國家多難,】國家多難,【必須要請各位大德認真大發慈悲,想法把佛的教化搬出山門以外,】搬出山門以外,【行於社會裡面,去叫一般人都能行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進而推行四攝六度,才能保持佛教在人世的真實價值,這是兄弟的第一點感想,】第一點的感想,【山門外面的感想如此,山門以內的事,凡關系於佛法的,兄弟是一個凡人,】他表示他很平凡,【既不理解更不敢亂說,也只就世法上看到的略為貢獻一兩點。 各叢林招待外來的貴客,那客堂裡陳設,】陳設就是擺設、布置【預備】就是准備,【也還能趁家之有無,】他說隨著道場的經濟情形,好或不好叫做趁家之有無,就是說:隨著道場的經濟情形好或不好【盡量地做到過得去,招待也都十分值得我們去道謝,】意思是說道場對上賓貴客,泡好的茶、椅子之類的都很好,意思是說對在家的護法很招待,現在又換另一面,對在家這些有錢的護法很招待。底下是對掛單的出家眾很不好,【若是看一看,招待修行人來掛單的上客堂、】上客堂就是雲水堂,就是出家眾掛單所住的地方,叫做上客堂,上客堂,這個在叢林裡面都有很多名詞,使你聽不懂,譬如說有庫頭什麼引訓,有很多你都沒聽過的,什麼串寮,這是大陸才有的,在台灣沒有這種名詞,很多名詞,上客堂就是雲水僧掛單的地方,【雲水堂,那裡的簡陋甚至連床鋪不全,污濁不堪,真有使人難堪的,】難堪就是難以忍受的感覺,使人沒有辦法忍受的感覺,為什麼對大護法來,泡好茶、請他上座,對來掛單的出家眾怎麼弄得這麼簡陋的床鋪污濁不堪,【物既如此人亦宜然,】人大概就是這樣子,【大凡中國社會上的不良習慣很容易樣樣見到。 我記得從前有禅師的語錄有這麼一段故事,這位禅師名字我卻忘了,】是丹霞天然禅師,他不曉得【只記得是他到一家大叢林裡掛單,】掛單解釋一下:為什麼叫做掛單呢?我們出家人走進一間道場,寺院的人就會請你入僧堂,入寺院裡面的僧堂,僧堂,出家這個僧,僧堂的牆壁都有勾子,你東西拿來就可掛上,衣跟缽把它掛在這個勾,掛起來表示我要休息過夜,要參學的意思,參學的意思,所以掛單的意思就是說,出家人到一處叢林的地方,他的衣缽拿起來就掛在勾上,表示我要來依止這個法師,或者是參學這樣子,以前的掛單可不簡單,以前的掛單可不簡單,不是隨便去他就會收留,如果佛法問得不如法,就把你趕走,嚴格一點的道場就是這樣子。還有一種掛單,就是去的時候他都不講話,叫你把雙腳盤起來,香點起來插上坐著不能動,那枝香如果你坐著沒有動,他也沒有動他就陪著你坐,他也坐著,那枝香結束你都沒有動,腳不會發麻,你有資格來我這間道場掛單,因為你禅坐的定力夠,上次有一個要掛單的,香一插上時間還不到,他不曾打坐過坐不住一直動,那個(寺院的法師)都沒動,後來就跟他(掛單的)說:你不夠資格掛單,讓他回去以後起了慚愧心,起了慚愧心,後來他自己就練習雙盤,道力調心調得很好,他用什麼?用一支不是鐵制的,類似一種很難燃燒的一種鐵灰,起火要起很久,他又去了,他已經練得厲害了,一次坐就可以坐很久了,可坐十幾個鐘頭不動,就又去掛單了,他(寺院的法師)又拿了一支香要點上,他說:你不要拿你那一支,用我這一支,拿那一支香點上,一盤坐就坐上十幾個鐘頭,這樣可以掛單嗎?他說:可以,可以。經他還厲害,所以功夫就是要練習,要練習,所以掛單叢林有很多都會試你的功夫。【時正嚴冬,】就是寒冬,【那上客堂裡面冷得非常,又無人理會他,】哪有像我這樣的師父,我會問:你們會冷嗎?會冷的話就去買毛線衣。我就問這些徒弟,我就交代廚房:這些孩子很難得來出家,要弄好一點的給他們吃,把身子體力養好,吃好一點最主要是讓他們修行。這樣子,時時刻刻我都關心這些徒弟,就是外面來的也是一樣,外面來的,所以學榮師是印尼來的,我們也都一視同仁,我們不分內外,所以印尼一個月賺台幣二千五百元至三千元,所以他來台灣,在文殊講堂掛單一次就五千了,比在印尼做一個月的薪水還高,所以來這裡掛單很劃算。這是開個玩笑,就是說來這裡我的心沒有分:這是我的徒弟,這是外來掛單的,我都一視同仁。在我的心中這些學生、徒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我不分內外,我這種人很平等心,不分。因此只要徒弟有困難說一聲,我都隨時幫他們打點得很好,我常常告訴他們:跟隨我出家很輕松,很輕松,喜歡吃什麼就去弄,喜歡吃什麼?吃這個、吃那個。所以說我們單單吃法就有好幾種了,沒有關系就去弄,弄到最後沒人要弄了,累了,少數要弄弄到最後就沒搞頭了,沒搞頭了,所以人生活到最後叫做恢復原點,恢復原點。以前的人早出晚歸,以前的人怎麼生活,我們現在就怎麼生活,吃、穿、住恢復以前人的樣子就叫做健康,以前的人很少在吃藥,每一個人身體都壯如牛,以前的人冬天才在進補,平常他就壯如牛,你想想看,以前的人身體怎麼會不壯,他一早五點多就起床,為了三餐一大早就去田裡工作,為了三餐就去田裡工作,他打赤腳,赤腳裡面……,就像吳若石神父說的,打赤腳刺激腳底按摩,對不對?鄉下人的腳底硬梆梆的,對不對?一直刺激、刺激,他赤腳走石子路,對不對?刺激到五髒六腑,對不對?回到家飯又吃得下,一大早四、五點起床吃早餐,到田裡工作到中午,傍晚五點多回來,到七、八點早早就休息,你看他的生活多麼正常,你看哪一個鄉下人在吃藥,每一個人都壯如牛,對不對?以前的人,空氣好,我們現在不一樣,每一個人都穿鞋子,照理說穿鞋子是違反自然,我們的自然……。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沒有人穿鞋子的,每一個都是打赤腳的,現在在台灣我們如果打赤腳沒穿鞋子到林口體育館,你不相信我打赤腳,人家拿一把傘把我遮住,如傘蓋把我遮住,我打赤腳,照理說那是正統的,南傳的袈裟,照理說是不能穿鞋子的,不過我如果不穿鞋子到機場去,每一個人都會看我,你看佛陀當時在世,人家在畫相,畫的相,佛陀當時在世哪一個穿鞋子的,每一個都是打赤腳的,打赤腳身體就會壯,打赤腳身體就會壯,對不對?打赤腳身體就會壯,現在不一樣每一個都穿鞋子,都穿鞋子,所以我們違反自然,你不穿鞋子又不行,不穿鞋子又不行,野蠻民族,野蠻民族,所以說,我們身體的狀況就是這樣子,身體的狀況就是這樣子。底下,【他就到大殿上將一尊雕琢甚精的檀香木】檀香木就是很香的木材,【佛像搬來劈著燒著烤火,這一下才驚動了大和尚出來責問他,他說:】你在大驚小怪什麼,【我在燒捨利。大和尚說:木雕的佛像那有捨利呢?他說:既是木雕的你卻供他作什還不好來烤火。 這一段故事在宗下是常作大公案的,固然自禅家的機鋒,】機鋒就是相對,【或者也有他的甚深的道理在裡面,可是從一段故事上看來,一方面見得中國老師們不足為訓的事太多,】不足為訓就是不足以做教訓的榜樣,就是不能拿這種例子來教育下一代,每一個人來都劈佛像燒開水,或者烤火那怎麼可以,那就慘了,所以不足為訓就是說,不足以做為教訓的榜樣,我們教徒弟要教正統的,不可以教那些不一樣的,不可以教那些不一樣的,對不對?譬如說有一位禅師來大殿小便,說:你怎麼在大殿小便,大殿有佛祖,他就說:哪裡沒有佛祖,法身遍虛空界哪裡都是佛祖,外面小便外面也有佛祖,污穢遍虛空界,道場裡面也有佛祖,對不對?怎麼只有大殿裡面有佛祖,外面沒有嗎?所以這種教育是例外,例外,不可以拿這種例外來教育我們的徒弟,不可以,不可以拿一些奇奇怪怪的,來教育徒弟。底下,【而且也就見得上客堂】就是僧房、寮房【之簡亵】簡亵也就是傲慢、怠慢的意思,【上客,】寮房【使得行腳遠到的僧人到此不得溫飽,】不得溫飽,【久而久之,】他接受這種教育,【生出各種不足為訓的事來,】他用這種教育,我去掛單大家都對我冷淡,沒飯給我吃沒有人照顧我,以後換他當住持,他也是這樣子,他也是這樣子,照樣這樣子教他的學生,來,不要理他不關心他這樣子,他說這樣子就生出不應該有的一種模范教育的方式出來,這種教育方式不行,【這種情形已不只一日了,再說寺院既是佛國,佛國的顯現是妙潔莊嚴,】很殊勝,潔,清淨,很殊勝很清淨很莊嚴,【我們生在這以像為教的時會裡,】以像為教就是說佛已經不在了,佛已經不在了,我們以像雕刻或者是畫,或者是石頭雕塑的,各種的泥雕、泥塑、木雕,就是以佛像來做為教育的時間,簡單講就是末法時期了,【總應該要留心,無愧於像法的真意。】這個像法畫×,那個是末法的意思,用像法來教育這個除了末法以外的,我們見不到佛,像法跟末法統統是用石頭木雕的佛像來教育他的徒弟,他的出家眾,我們見不到佛,【然而且看寺院裡掃地其渣滓多不外傾,】渣滓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廢棄物、垃圾,他們的垃圾都捨不得拿到外面倒掉。傾就是倒出去,倒出去。我們文殊講堂這個道場就算很干淨了,裡裡外外都整理得很干淨,對不對?很干淨,垃圾什麼的都倒得很干淨,那沒有話講,【遇著一個台子下、桌凳下,】桌子或者是椅子底下,【甚至佛龛底下,】佛龛的龛就是供佛祖的塔,或者是櫃子,佛龛的底下拿來就倒下去,垃圾拿來不管什麼地方,桌子下、椅子下、佛龛的底下,有就倒下去,【凡是可以掩蔽渣滓的】隨便就傾倒,【就只往裡面一撂,】撂就是拋棄,【將中國社會上各種不整不潔的習慣,完全表現無遺,他如觀音堂裡燒火,文殊殿裡打鋪,大佛堂裡供財神,】這個完全顛倒了,佛跟神都搞不清楚,亂搞就對了,【普賢殿裡供三霄,】這個我就看不懂了,三霄是什麼?是下霄、中霄、上霄嗎?(即雲霄、碧霄、瓊霄三位仙姑。)要不然是什麼霄?我知道上元、中元、下元,這個我知道,上元,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中元,七月十五普渡,中元節,下元節,十一月十五,我知道三元,沒有聽說過三霄,三霄是什麼?下霄、中霄,也不曉得是什麼?大陸供這個三霄可能是神吧,這個要問問看,這個我不懂,不懂就說不懂,這個要問大陸的人,看三霄是什麼東西,【以及諸種奇奇怪怪的現象不一而足,】不只是一件而已,太多了,【那更說不完許多,兄弟常常將十年前燒失瑞相】這個燒失瑞相是當時發生的事情,至今我們不得而知,到底什麼叫做燒失瑞相,是不是說毀壞這些莊嚴之相,是不是這樣子,這是我個人所想的,【的一件大事和國內種種情形聯想,刻刻毛骨悚然,】驚恐畏懼,【放著很廣大完整的叢林,其教化既不能行於山門外,】不但山門外,道場外面沒有禮貌,沒有禮儀、廉恥,不懂規矩,道場裡面又是雜亂無間,垃圾亂倒,【而寺門以內又是如此,這使不信佛教的人如何如信,】一看就喪失信心了,所以進道場一看雜亂無章,就喪失信心了,真的,真的,所以說這個真糟糕,有的來到道場裡面,有的來到道場裡面,他都會看到缺點,看到缺點,像我們一個親戚到某一個很大的道場,很大的道場,很大的道場裡面裝冷氣,他看到女用的黛安芬,女用的內衣褲,他沒有學佛回去就毀謗,這個比丘尼穿這個穿那個,人家跟他說:你又沒查清楚搞不好是在家居士的,在家居士的,對不對?在家居士的也不一定。所以沒有信仰的來到道場,隨便看到一樣東西他就毀謗了,他就毀謗了,對不對?所以說到拜佛,如果有正信的來沒關系,了解這個他會去求證,沒有正信的來,他什麼都會毀謗,像那個瘋子來,晚上洗完澡衣服曬在那裡,沒有信仰的人他不會毀謗嗎?不會毀謗嗎?一定會毀謗的,不是嗎?對不對?不是說男眾道場,怎麼有這種東西,對不對?因此信心很重要,所以信就是信心,【使信佛教的人如何起正信發大心呢?這是我的第二點感想。】意思是說我們道場無論如何要打點得很好,會被眾生毀謗的事情,我們要盡量避免,要注意,要不然眾生來到道場,他會失去信心,會失去信心,【本來這些話要是在佛教信徒的地位上講起來便成了诤論,】會互相诤論,【很是不該出口的,不過兄弟實在是一片相親相愛的至誠,總求各位大德原諒。 這次我們聚在一處,結此清涼之緣甚屬難得,願大家共同負起責任,把佛教振興起來,以此自救,以此救人,以此救國,以此救世。】其實很難,以佛教要救人來講,大部分的眾生都是愚癡比較多,愚癡比較多。今天電視上報導的你們沒看到,台灣的女人被日本的老鸨騙去賣春的有上千人,被查到的有十七個,現在十幾分鐘都在報導,這件日本的台灣女人,他在報紙上刊登什麼?刊登有的是日本煮飯,做秘書月入數十萬,想想看煮飯哪有數十萬的,你隨便看那個廣告,就知道不可能的,也是有女人去應征,她就懷著一顆希望,抵達日本一下車就有人接應了,就先把她的護照收走,他說:護照交出來。護照就交給他了,一個女孩子一到日本,護照被收走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怎麼辦,不知怎麼辦,護照就被收走了,她也不知道怎麼辦,去就被強迫拉客,就被強迫拉客,你抓苗頭不到她(老鸨),這個日本的老鸨就是專門負責的這個人,她跟日本的警察有掛鉤,跟情治單位也有掛鉤,所以警察要去查,警察還沒到她就曉得應付了,她就曉得應付了,簡單講就是拿錢買通警察,所以今天台灣的電視,報導得很大,報導得很久,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我們有智慧,一看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有一念貪心,想說一個月數十萬,數十萬,今天電視台去訪問日本的,他說一個月可以賺到三十幾萬,訪問一個受害者,問她:到底怎麼回事?她說:都用騙的。她說:到了那裡她(老鸨)就擺明態度,她(老鸨)說她不怕你跑走,整個日本她都熟都有辦法,她派黑道的把你押著,你報警也沒用,所以她(受害者)最後去找在日本東京的中國台灣駐日本的交流協會負責人,趕快去找他,這件事情才爆發出來,爆發出來,不曉得足足有多少女人被騙去日本了,數不清了,所以這個說要救世、救人,我們有智慧的隨便想也知道,哪有可能性一個月數十萬,三十幾萬,你如何煮飯會一個月三十幾萬,你如何當秘書一個月三十幾萬,嚇死人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如果想救世,演說佛法讓大家心不貪,她就不會中計。底下說,【本來佛法是無所謂衰落的,所謂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佛法,還有什麼興】盛【衰】落【可說呢?只是住持佛教奉行佛事的人事上,有了這種可悲可歎的衰落現象,我是希望大家負責振興】佛教的責任【起來的,我是一個凡夫只能用肉眼從世間法上去觀察,每覺得上來】就是以上所說的這些情形,每一次如果想到上面他所講的佛教種種衰敗【的情形,實在是把像法的精神】就是末法【已經失卻,還不說是正法,更離得太遠,總是傷心得很,既承大家不棄,】不棄就是厭惡,【也就不顧是非,想到那裡說到那裡,】因為大眾來批評道場,這是很不適合的,大居士不說僧過,這是倓虛大師說的,倓虛大師說的,大居士不說僧過,這個戴居士一時情急,所以大眾面前說僧過,這個不太好,說實在話,在家居士千萬不要這樣效法,講可以講得圓滿一些,不適合在大眾批評僧伽,這個不適合。【本來就是廬山從前道場也甚為盛興,那裡是如今這樣呢?至於此外連廬山不如的地方,兄弟旅行當中不知見了幾多,現在我們既在廬山結此清涼之緣,還望大家發心從涕泣悲淚】就是悲傷、哀痛【之中,為世間眾生建設妙潔莊嚴和平歡喜的人間淨土,將各人由慈悲心而發的真實忏悔作基礎,從很粗淺的十善做起,叔叔向上以至於等覺】妙覺【上報重重無盡的大恩,下開重重無盡的覺路,使得一切眾生同享清淨福,共證無量壽。】共證無量壽。 【近來兄弟自己由過去種種的錯誤過失,體認出一件很粗淺平庸】平庸就是平凡【的道理來,這件事本是小孩子所應該明白認識的,而自己因為根行淺薄業障深重的緣故,到得四十多歲的今天方才似乎有一點光明的體認,實在是萬分慚愧,】成分慚愧,【這件事是什麼呢?說來真要令諸位先生見笑,就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做人,第一件是要去貪,認此為三毒當中的第一件大毒】就是貪心,貪心,【所以六度以施為首,】就是布施道為首,【四攝以施為先,】布施為先,【乃至菩提大道要先修捨心,】我們要修菩提心要先學施捨你很喜愛的東西還施捨得出來,尤其是金錢,還有布施心,春天有播種,秋天就會有收成,【這都是對治貪毒的工夫,從前兄弟】就是說我,我【受此一教法以後,總以為貪是指一切壞事惡事而言,】對惡事而言,【翻過來說治貪的善法是指一切好事而言,因此之故不顧一切盡量盡力以做好事,為對治貪毒的方便,也以此為報恩弘化的本事。近來檢查所作的事,許許多多,不單是不能得到好果,反而把好些事情作壞了,原來釋迦牟尼佛老人去貪的意義,並沒有在貪字下面加上一個列舉的解釋,即使有也只是舉例,而不是法律,】不是法律,法律是有原則性的,【至於一切治貪的法門,也只是以此對治,並沒以此作貪字的注腳,去貪的工夫,真是要去貪心,一切聲、色、貨、利、榮名、高位,殺人放火,這些壞事絕對做不得,】一切聲、色、貨、利、榮名、高位,殺人放火,這些壞事絕對做不得,絕對做不得,【是不用說的,連到這些心都有不得,也是很明白的,】連起這種念頭都不可以【但是還有更大的要點,就是壞事固然貪不得,好事更貪不得,佛法是絕大的好事,佛法的第一要件是去貪,所以佛法更貪不得,貪心做好事的壞處比之貪心做壞事的不好還要加上十百千倍,若是貪心學佛法修佛事,且沒說認識錯誤走入魔道,】這事不談,【便是】對佛教【認識正確,依經依教】來修行,【若著了半點貪心,這就比一切貪心作惡的結果還要壞上無量數倍,】因為你做【惡事,是人人知道作不得的,如有一人作惡,人人都會反對他,所以害小,】因為他做壞人,【如有一人作善作得不妥當,不合本末,】就是不了解次第,【先後】的次第【,把事作壞了,累得大眾受苦,甚至於做成天翻地亂的大壞事來,因為他的心行都是善,】像我們現在的斂財、騙色,就是這樣子,我們現在的宗教就是這樣子,對不對?譬如說,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的,或者是我們佛教裡面,沒有正知正見的,他就是這樣子,他說的,我發好心讀經給你聽,講一講結果知見錯誤,知見錯誤,中了邪見邪見的箭拔不出來,你看他發好心要救人,結果講經這個人本身沒有正見,底下的人統統中了邪見邪見,他的發心是善的,不過卻相反,天翻地覆,中了邪見之毒,【人家也無從反對起】因為他是好心,所以不能常常說我是好意,我是好意這句話不要常說,好意要配合智慧,智慧要配合手段,方便的手段,手段,就是說你不能只說我是好心好意,不過你的好意有後遺症,你就慘了,【我們知道古人所說,無功之功是大功,】不要著這個功,這個功叫做大功,【翻了過來便也要曉得無罪之罪是大罪,】因為你發的是好意,但是你沒有智慧,【現在且舉一兩件做好事的例來說】給你聽,【譬如現當夏令,】夏天的節令叫做夏令,農歷四月到六月的季節,【一般貧苦人很易得病,又沒錢請醫吃藥,】不像我們現在有全民健保,全民健保,【眼見得病毒愈傳愈廣,而得了病的人,也只有死的一個結果,於是這裡有一位善人,他自己捐了錢出了力,開醫院施醫施藥,並且自己還不要名譽,連捐錢的事也無人知道,這總算是好事了,然而所請的醫生是庸醫,】庸醫就是醫術不高明、不精良的醫師,【用的藥是壞藥,他自己又外行又忙,沒有能力和時間去照管一些生病的窮苦人,】所以,【走去一醫,連本不該死的也便死了,】所以,【這位善人所作的算不算好事呢?以此為例,事事都有這種可能性,】都有這種可能性,像我們現在印書也是一樣,不論是一貫道或者是佛教或者是世間拜神的人,都說印善書有好報,印善書有好報,我們印善書印得很多,一般的善書裡面有夾帶著不正見,你印到邪知邪見的,以他來講他是正見,正知正見,以佛教來講這是有正念的人才知道這是邪知邪見,印經典本來功德很大,印經典本來功德很大,印到邪知邪見的書罪過無量,所以有善心不一定得到善報,善心的後面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底下說,【存在當中政治、軍事、教育其關系愈復雜,范圍愈廣大則為善為惡的影響效果也就愈是深廣,所以凡作一事,越是善事越不可貪,既要作好事,必須要認識明白,】既要作好事,必須要認識明白,【審查】就是審慎考察考量【清楚,把自己的能力環境的情況都要計算妥當,然後自己真要負起責任去做,要能夠這樣,才可以說到不問成敗利鈍,】成就是成功,敗就是失敗,利就是利害得失,不管這些就對了,利鈍可以叫做得失,不問成敗的得失,【但來心安的話,】只要求得心安,修行人就更求得兩個字“心安”, 求得“心安”,【若是只貪著在做好事的上面,不單犯了貪字病,而且還犯了愚癡病,所以說壞事貪不得,好事更貪不得,】所以【佛法就更加關系重大了,如果對於佛法而貪,其罪過之大,從我並害,教國】就是佛教和國家社會都【兩】敗俱【傷,真有無間地獄之懼了,】因為你種了惡因,【中國古聖人也說,】這是指孟子,出自《孟子·離婁篇》【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話你要很注意聽,一個人的毛病過患在於喜歡當人家的老師,意思是說自己覺得自己很有程度,學了一點佛講起話來,就好像他已經證果了,人之患,人之患,患就是毛病,一切眾生的毛病就是什麼?在好為人師,在於喜歡當人家的老師,以老師為自居,老師為自居,因此我不輕易地讓徒弟上台,也是怕他落入這個毛病,當然有能力就一定要上台,所以我們出家、在家也好,我們如果到哪個地方演講,或者是跟人家在講話,說我講給你參考看看,這句話講出來就很圓滿,我講給你參考看看,大家互相研究,像我如果到林口體育館講經,我一定會說,我今天是來向大家學習,底下的人聽了會很舒服,聽了會很舒服,你如果說,今天來我是來教你們的,不發你噓兩下,噓一下不夠再噓兩下,噓兩下,真的,所以不能用那種語言來講話,懂得說話的人會避開災難,會說話的人他會避開災難,他又不是傻子,對不對?底下坐的人如果比我們行怎麼辦?你當然要說我是來學習的,這個在我們為人或者是公司行號,尤其是在家居士這個很好用,你要記住,你走到哪裡都要收斂自己,狂妄的話,永遠不能從口中說出來,沒有一個人喜歡聽對方驕傲的語言,你相信嗎?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喜歡聽對方驕傲的語言,驕傲的語言,譬如說你是他的師父,他是他的師父,他在面前他就說……,師父如果說(自己比較驕傲的時候),徒弟不敢說什麼,他在面前就:是、是、是,在背後就:我師父吹牛的,他把嘴巴遮起來:我師父吹牛的。跟他師父漏氣一下,所以包括徒弟都不喜歡聽他師父臭屁,我以前患了這個毛病,但是我有在改,我有在改,我有在改,沒有辦法,我算讀了不錯的學校,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中藥吃了很久,我吃了很多年的中藥,這個吹牛的習氣都改不起來,現在已經在改了,已經在改了,所以我常想四十五歲了,還不改會糟糕、會糟糕,如果活到師媽那種年齡再來改,棺材已經進一半了,快進棺材了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如果在講話,千萬不要以老師自居,要說我們互相研究、參考,我向你學習,人家如果贊歎我們,你要跟他講:托你的福,托你的福。底下,【又說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這一句很重要,孟子說: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愚就是愚癡的人,愚癡的人偏好,自用就是剛愎自用,什麼叫剛愎自用呢?就是自以為是,自己認為自己對,自己仗恃自己很有才能,那是很慘的,愚癡的人都剛愎自用,自以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確的,自以為自己很有才能,這個就是愚癡的人,賤而好自專就是卑賤的人,卑賤的人是怎麼樣?他的偏好是怎麼樣?自專就是獨斷獨行、獨斷專行。他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你拿他沒辦法,這個就是卑賤的人他就是獨斷專行,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意思是說,我們生在今天這個時代,他偏偏想要回到從前的路去做,不懂得調整時間跟空間。意思是說,我們的時間跟空間已經變了,我們生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用現在的時代背景,時間跟空間種種的政治,種種的方法來解決事情,他偏偏要用從前那一套,那一條路去走,如此一來,災難一定會降臨在他身上,意思是說不懂得調整自己,不了解時空,不了解種種的因緣法,來硬的,硬功要用從前的人的方法,處理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如此一來一定會出事的,災難一定會降臨的,【佛法是三千世界的大力,】大力就是無上的智慧,無上的威德,【住持學佛法的是學天人之師,這兩句話我們也曾看見經書上說過,聽見老師大德們講過,貪別樣還不要緊,貪到了佛法,我想比什麼貪心都還要不好,有人說貪佛法的結果,至多不過是他一個人不管世間事,而又學不成佛,】學不成佛,【走錯了歧路,】歧路就是走錯路,【誤了自己一生就完了,再充】充就是擴充,【而至於其極,】極就是極限,【他再去勸上幾個人和他一樣走了錯路,】這種有很多,【學不成佛也就完了,有什麼大罪過呢?】底下說,【這話想想好像是不錯,其實則不然,我們如果知道了人身難得,這一件事是真的知道人類生命慧命之所由來,是從有宇宙以來就有了這生命慧命的種子,直接不斷相續以及於吾人之身心,則此身此心不可輕易毀滅,如果輕易毀滅此身此心,乃至於有形無形中勸人毀滅,則其罪過直與毀三世諸佛是一樣的深重,】但是這個也要看福報,看福報,碰不到福報的人,有時候外道拜一拜、拜一拜,會叫你自殺,叫你自殺,譬如說你為上帝、阿拉而死,為神而死,你的另外一個生命就出生,所以其他的教徒他就不怕死,他開口閉口就說是為了神為了上帝,他就去欺負別人種種的,他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我們佛教是講自己的因果自己負責,自己的因果自己負責,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結自己的因果鎖鏈負起責任,別人怎麼說這是別人的看法,我們不一定要照他這樣做,世間人把生命看成一種觀念,所以他的觀念錯誤,他會活得很痛苦,只要是著相沒有開悟,一定會受到影響。底下說,【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這一段話,是專對著了斷魔空魔以及好高奇,】好高骛遠不切實際又自命不凡,【貪得無厭的人而說,】貪心不知足的人,【並不是有一點偏心,更不是批評佛法,要看我們中國今天實在可憐得很,固有的一切文明拋棄得干干淨淨,】干干淨淨,【新的科學傳入中國比日本要早得多,遠說至少四百年,近說也有百年,最近普興教育、辦新政,派人留學生也有幾十年,然而舉眼一看,那一件事成了器,】成功、成就,【這些事都是我們親見親聞親經歷的,我自己今天當然就是當中要負重大責任的一個人,也就是走錯路的一個人,所以今天自己朝夕悲淚,】朝夕就是早晚悲傷、哀痛,【想到國家和社會的衰微,】衰頹敗壞,【國民的受苦十分地悚愧,】悚就是恐懼,愧就是慚愧,很惶恐很慚愧,【細求】就是仔細地探求,【所以致此之故,】致此就是導致如此,我們如果詳細地探討,之所以演變到今天這種原因,【大半由於昔年求學做事的人犯了一個貪字的原故,天下無論那一種學問決沒有輕易成就得來的。孔子是一位天生聖哲,】聖人、哲學家,【睿智聰明,】就是聰慧,聰明而有大智慧,這叫做睿智聰明,【決非凡人所能企及】企及就是望而追及,趕得上,【然而學易,還要期之於五十以後,】易就是《易經》,但是孔子那麼聰明那麼有智慧,絕對不是世間凡夫所能及的,不過孔子他又學《易經》就是周易,古代的卜筮之書,是《易經》,他還要五十以後,【七十歲才敢說:從心所欲,不逾規矩。】就是隨心所欲,但是沒有超過規矩,沒有走過他的范圍,《論語·為政篇》這麼說:吾十有五而致於學,說我十五歲下決心要學習,三十而立,三十歲自己站起來,而立就是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對這個世間就不會迷惑了,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就了解天地的真理,六十而耳順,耳順就是說,一聽到就可以分辨是非善惡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以後就隨心所欲,但是不超越規矩,不超越法度,【那裡像近代的人到日本學了幾個月的法律,或者師范,】讀師范,【便敢於保創法改制,】創法就是創新法令,修改制度,【甚致於輕易毀謗古人,輕視天下,說來原因也很久遠了,從前中國的先生教學,對於初識之無,】就是極為淺顯容易的字叫做對於初識之無【的孩子,】連初學的認識都沒有,表示很粗淺,他【不教以】他什麼沒有教他……,他是初學照理要教他【灑掃進退】就是態度、禮貌,什麼應進什麼時候該退,【應對,】應對就是談吐,【不教以諸般小學的工夫,而一入手便教大學中庸,所以中國人造成了一種好高骛遠貪得無厭的風氣,】中國人就是這樣子,【以致於無論何種學問都想一步登天,玄學】就是玄妙之學,玄妙之學,【最高最大最精微的哲理,】我們人都想一步登天,就是要研究很深奧的,【起到近百年來學西洋的科學亦復如此,一切建設工作亦復如此,基礎未曾鞏固,便在上面去築上高大的樓閣,結果不但不成,反而要受極大的損失,發生很大的危險,】因為沒有基礎,由此看來,學佛法弘佛法也是一樣,【雖然人人應該立成佛度生的大志,】成佛度眾生的,【但是不能不做凡人所應做的工夫,這其中的道理雖是甚深,非我們所敢擬議】揣度【,然而我們看到中國一切學問事業的失敗,皆由於貪因貪之故,便不肯切實做真正的工夫,】切實就是懇懇切切實實在在做工夫,【以至於大者不成,而小者亦復不就。】意思是說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成樣,都沒有辦法,大不成大,小又不成小,沒有確實做基礎的工夫,所以嫁老公嫁到那種沒有腳踏實地的就很慘了,或者是嫁到那種好大喜功的沒有主見的,都很慘。前幾天的報紙執導,一個男人好吃懶做,好吃懶做,賭博,沒有固定的職業想要賺錢的辦法,結果想到什麼呢?想到替他太太保險,投資保險一千萬,一千萬,結果等他的兒子跟他太太睡覺的時候放火燒他們,放火燒他們,他太太燒死了他的兒子重傷,要領一千萬,照理這個查不出來,調查是說,可能人愛吵架丟汽油彈,不小心丟到這裡燒死的,結果一問之下那一天他沒有跟太太睡在一起,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為什麼冬天的時候,他太太都脫光光,沒有穿衣服睡覺,這是第二點,所以警察應諾開始懷疑著手調查,後來查出來就是為了要詐領一千萬。說要嫁老公,你看嫁給這種好吃懶做的老公,不只是跟著吃苦,連生命都沒了,燒死他太太來詐領一千萬,我看到報紙實在不可思議,世間有這種人竟然幫他的太太跟兒子投保,再來放火燒死他的太太跟兒子,你看世間有這種男人,對不對?講到這種男人實在很悲哀,男人的悲哀。還有一個,以前我們有個鄰居很好大喜功,都沒有遇到好的因緣,他如果跟太太吵架,他本來是一個沒有意見的人,吵架心情不好就到外面去,在外面旁邊的人就煽動他,打老婆是大丈夫,我的太太痛打一頓,豈容她在那裡……,就跟他灌輸這種觀念,女人要打,就這樣子,回去就橫著臉了走進去,他太太一開口就打過去,對不對?觀念,觀念,自己又沒有主見,觀念,後來接觸到好人,好人跟他說:阿喜,你不要這樣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太太替你生孩子,你體會看看,懷孕替你生孩子,幫你煮三餐,還照顧你的三個小孩,你站在你太太的角度做做看,懷孕生三個小孩,整理家裡,那是很辛苦的,你沒聽說過一個老婆勝過一切,聽老婆的話大寶貴,對不對?他聽一聽:有道理,有道理。回家就對他太太很好了,體會得到了,慢慢、慢慢體會,所以在沒證聖果以前,環境變得很重要,環境變得很重要,就是這樣子,今天要成功要失敗,也都是一種觀念,家庭要破裂也是一種觀念,家庭要和諧也是一種觀念,生命就是一種觀念,所以說我們這張嘴巴要講好話,勸和不勸離,但是我們出家人不管那種事,不管那種事。底下,【又看到全國佛教衰敗的事實,人人只念最高無上的經,而無人行釋迦文佛當年勸化世間的正法,且頗常聽到大德長者們的高論,實是甚深甚深,不易了解,甚大甚大,不易窺測,】就是窺見測度,窺見測度,所以雖然我們要開《華嚴經》,但是我也會顧慮到初機的人,不過好像也沒有用,我改成講台語,今天看來也是如此,人一樣是這麼少,那些老人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跑光光了,都是這些年輕人在聽,已經沒人了,深的聽慣了,再深也同樣是這些人,我想講淺一點,這些老人在還沒有往生以前,多少講一些粗淺的,今天一看也是一樣,不增不減,可惜,可惜我的用心,講台語要讓他聽懂一些,也是沒辦法,【再證以自己所經歷的諸種過錯,想到世出世間法無二門,理無二致,】就是不二,【於是不得已而對中國的大德長者們作一個最平凡最下劣的勸請,求各位要弘揚佛法的,必須可憐中國國家社會和我們在世間的,佛教教法的衰頹,】衰微、頹廢,【可憐中國人民財法兩窮的苦痛,把藏在大藏經裡千百年不應世】應就是應用,沒有應用在這個世間【的十善正法,認真確實地開發出來,使我們這些苦惱的凡夫真正得著受用,莫說這是小】法【,這是劣】法【,當年釋迦佛曾經親口說過,這是佛菩薩的種子,是大乘法寶的根基,從前總理中山先生說過兩句話,認為這是中國人救國救民救世的根源,要全國的人,人人覺悟。如是信,如是學,如是行,如是證的,第一句話是“要恢復固有的道德智能,才能把中國民族從根救起來”,第二句是“要造成真正的平等自由,必須把世界文化迎頭趕上去”。】但是這個都很困難,單就傳統的文化你就沒辦法了,【我們要知道這兩句話實在是不二法門,一切正教法的復興,一切科學事業的開始,中國的富強安樂,世界的大同,都可由此而致,要用佛家常用贊詞來頌揚實可說是諸佛智母,後來仁王護國般若法會和藥師七佛法會的同人們,】同人就是同修,【發了一個真誠的願心,在願文當中有兩句話就是對佛門四眾來闡揚總理中山先生的教義,第一句話是“恢復固有之教義則本體自是金剛”,】恢復固有的教義,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是不生不滅,【第二句話是“善用世間之科學則法器悉為輪寶”,】法器是指一切的科技器具、民生用品,我們如果能夠善用一切世間的科學這個就是輪寶,譬如說我現在講經制作錄音帶出來,制作錄影帶出來,這個就是轉*輪,這個就是在轉*輪,人不用去錄音帶就到了,錄音帶就到了,所以有的在受三壇大戒的時候,有調查,說:你曾經聽慧律法師錄音帶才發願出家的請舉手,三分之二都舉手,一半以上都是聽錄音帶才發心出家修行,這樣錄音帶的影響看有多大,所以流通處錄音的人,錄影的人功德很大,所以說我們要關於運用世間種種的科技,要不然就印經典,我們印的經典有多少,你知道嗎?有時間你可以到地下室看看,去三樓的後面四樓的後面,已經疊得沒地方可疊了,不計其數,沒有地方可疊了,多得嚇死人,放不下又放到那一棟去了,看我們印的經典有幾億,算億的,我們印的經典難以計數,為什麼?希望佛教能興盛,希望佛教能興盛,時時刻刻都希望佛教能興盛,到我要往生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歡喜心往生,【前一句是道不二、理不二,後一句是器不二、事不二,合起來是一切不二,如此大家平平常常本本分分地努力做去,我決定相信一定達到化娑婆】世界【為】極樂【淨土的目的。】娑婆世界這個讀作suō,不是讀作sā,我們一般都讀成sā婆世界,是讀作suō婆世界。 【末了兄弟要道歉的,因為今天還要有一個會要出席,這是昨天所未及知的,現在時間已耽延許久,不能再留,可惜太虛法師的說法無緣親聽,但是法師的說法,我還一定能聽得到的,】為什麼呢?【因為一二天還得來親近法師,也必有同會聞法的人傳述法語,】我也可以親自聽,【我雖不能直接領受必能得之】像佛祖所說的【如是我聞於】的這種教訓,【況在法師圓音一演,無間遐迩,】無間就是遠近無差別,都可以聽聞到法音的宣流,無間就是不間斷,遐就是遠,迩就是近,不間斷的……意思就是不分別遠近都可以聽到法師的法,像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錄音帶按下去,對不對?要切菜也好要煮飯也好,在美國也好,現在在鄭國聽說很流行,美國,現在鄭國都有來申請,有的台灣人回來都帶過去,美國塞車都塞得很嚴重,說他一次去開車出去,三個鐘頭都在塞車,他在車上都放錄音帶,錄音帶,以前塞車都發脾氣,發脾氣,接著就說fuck,F、U、C、K,F、U、C、K像台灣罵人的那句話,說英文你聽不懂比較沒關系,如果美國人來會被他揍,你知道嗎?會被他揍,塞車就罵,後面就發脾氣叭、叭……,我接到那封信說,自從聽到慧律法師的錄音帶,前面塞車他最高興,為什麼?他說順便聽錄音帶,他說去到那個地方,如果遲到有正當的理由,因為塞車,塞車,反而聽經典聽得愈多,所以他現在不怕塞車了,還很喜歡塞車,甚至沒塞車他還故意開慢一點,聽到法,法喜充滿,他說:法師,你如果到美國來,絕對會有很多很多人聽你演講,很多,不曉得有多少?佛法這個錄音帶、錄影帶,尤其是靠人的傳遞,法說得好再加上人的熱心,為了佛教的興盛,把錄音帶一直擴散出去,嚇死人,嚇死人,所以現在的中秋節、端午節,你不要買什麼餅送人,你用錄音帶送人,買書送人最合適,【決不至因路隔二三裡,時隔二三天,而不能聽到的。現在就此告別了。 谛觀全集論釋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演培法師釋 目 次 序 佛說十善業經講記 題前概說 一 聞法勝利 二 諸善根本 三 經題略釋 四 譯者簡介 正釋經文 乙一明世出世業果 乙二正明十善業道 乙三明十善業功德 乙四明十善業勝行 乙五明十善業殊勝 翻開序文: 序 《四十二章經》雲:“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二,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绮語。意三者:嫉、恚、癡。(貪、嗔、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十惡若止,名十善行耳”。佛法以因果為宗,因果不出善惡二類:善因樂果,惡因苦果。(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兩樣事,就是因果要守住,)故十善與十惡,可括盡(就是包括全部,一切)雜染因果之事理。(雜染就是千千萬萬的差別叫做雜染。雜染就是正因或者是惡因,善的因果或者是惡的因果,一切都包括在內,)是故佛法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壞事不要做,眾善要奉行)。佛教行門,以十善法為大宗,(大宗就是大要、綱領的意思,)以其近為人天樂果之正因,(我們常常要快樂,我們一定要行五戒十善,十善,做人的基本要行十善,要升天的基本要行十善,)遠可為三乘菩提之基本。一切戒法,雖條陳數十百千,要其大旨,(要就是總括,大旨就是綱領。總括他的綱領,)不由此十善業道。(意思是說你如果持十善業道,無論是比丘戒,無論是在家居士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可以說差不多都很圓滿了。) 聲聞戒防在身口,心想無形,不約心而論犯。(這個不是說不對心,聲聞戒、比丘戒他也是有論心,也是有論心,他犯戒死後他是發什麼心?開、遮、持、犯,譬如說你殺人,你殺人的時候是發什麼心,對不對?對方被我們害死,我是發嗔恨心,你明明知道他是人,他對不起我,我一定要讓他死,發這種決定的心,斷命,這樣就犯。譬如說,我在蓋房子剛好在疊磚塊,疊磚塊磚塊不小心掉下去,打下去頭破掉,沒錯,他是我害死的,不過我沒那種心,我是在蓋房子疊磚塊的時候,掉下去打到他的頭,這樣不犯,所以小乘也是論這個心,是說不像大乘專攻心法,所以意思是說小乘的偏重於身口的論斷,但是還是論心,大乘可以說完全站在心的角度來論斷犯不犯戒,你說殺人有犯戒,釋迦牟尼佛他做菩薩的時候,為了救那五百個商人,他照樣殺人,釋迦牟尼佛照樣殺人。底下,)菩薩戒重在不忘菩提心,既現於身口,必已作動於心意。(作動就是動念,現於身口一定是在動念的念頭,)故《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華嚴經》,八十華嚴第卷五十八,或者是六十華嚴卷四十二“離世間品”的經文裡面:“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把這從此善法改成善根,那個“法”改成“根”,真正的經典翻譯是這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是根本的根,)以是菩薩戒法,約心而論犯。(這一句是正確的。偏重於心,)倘其心善正,縱使身口不克如律,(不能完全像戒律這樣,戒律很微細,意思是說他的心正,這個正是有正念,簡單講就是悟道了,他的心如果悟道有正念,就是說他的心跟口,不能完全像戒律這樣,那麼微細做得那麼圓滿,)不但無過,且增功德。(為什麼?他的心已經不生不滅了,他是悟到正念的人,他做什麼事情都是功德,會歸到心性,)身口易防,而此意難調,(心不容易調整,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說一系列禅宗,為什麼?當然要做到即心即佛,這個當然很困難,不過你要提升佛教,要給他們因緣、機會,你看我們講過幾本禅宗的書,你看《六祖壇經》、《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禅宗的永嘉大師禅宗集,《永嘉大師的證道歌》,達摩大師的《四行觀》、《破相論》、《悟性論》、《血脈論》,五祖的《最上乘論》,對不對?還有現在的《傳心法要》,黃檗山斷際禅師《傳心法要》,最後是玄妙法師的《圓頓心要》,禅宗的思想看講了多少,徹底地打下這個根器,但是我們也要回過頭來,有的人不受益,你一直要他悟,他不悟你也沒辦法,要等待因緣你不能怪他,不能怪他,你講那個他真的聽不懂,沒有關系,三年好好地在僧團用功,五年慢慢去體會,有一天他就會悟到,急不得,所以師父講這些,就是要制造你們開悟的因緣,制造你們這些不生不滅、清淨本性的因緣,一直制造、一直制造,你有一天聽,薰習、薰習、薰習……,突然間杯子拿起來喝一口茶:這是梅子茶,這樣開悟,梅子茶,梅子茶,開悟,真的。了生死有條路,第一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第二就是怎麼樣?修十善業,一心念佛,第二條路就是這樣,按部就班守住因果,按部就班念佛,這樣就一定會往生的。第二條路是比較穩當,第二條路是比較穩當,心也不貪,所以我們這些法師心要不貪,孩子如果不喜歡把錢放在身邊,這個孩子妄想就會比較少,一定的。譬如說他的錢多,他就想:我買輛車子來開;我以後如果住茅蓬,可以蓋一間小木屋;我以後如果到別的道場掛單;我身體如果有病苦就留一點錢,都會這樣想,都會這樣想。其實在我的講堂,你不必有這種想法,你真的生病了也不必擔心,你開刀要花多少錢?而且現在又有健保,有我這裡出家,錢對你是沒有用的,說真的,存錢是自我安慰而已,自我安慰,你生病開口向師父要錢,我怎麼會不給你?不可能的。說:師父!工要去看我的父母要坐飛機。我說:你要看你的父母坐飛機,我不給你錢你要怎麼坐飛機?對不對?所以說在這裡存錢的,其實都是多余的。師父什麼都給你們,你們擔心什麼?底下。所以說你如果心正,心正不能像戒律那麼微細,不但無罪過,而且有功勞,所以我們身口易防,意難調,意如果調好身口就沒有問題。)今此十善業道,雖與五戒同科,(同科就是同類,)屬人天乘法,然論其內涵,不但可總持聲聞戒法,(聲聞戒法就是比丘戒,)亦可概攝菩薩(攝就是涵攝、涵括。菩薩)三聚淨戒。是以諸大乘經論,明戒波羅蜜多,(這個“密”打錯了,那個山改成一個“蟲”,蟲子的“蟲”,波羅蜜多,波羅蜜多,怕個應該是用蟲部,自古以來都是用蟲部,當然用這也……,這是翻譯而已,波羅蜜這個蜜是蟲,底下是個蜜蜂的那個蜜字,)多以十善為宗趣,吾故曰:“十善為佛教行門之大宗”。 (也就是說你要修行,不要說大徹大悟,你不管要修什麼?就是要以十善為根本。) 眾生升沉於六道,既視善惡之輕重以為斷;(斷就是決定、判斷,)聖賢游履於三乘,亦以修善斷惡之淺深以為定。(眾生升,譬如說做人升天,這個就是浮起來,如沉下去就是三惡道,如果阿修羅就不分哪一道了,這個就是看你善惡的輕重,來做決定的判斷,聖賢游履在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也是以修善斷惡的深淺來做決定,)由此觀之,十善法乃凡聖高下之權衡,(權衡就是衡量的標准,)佛子生活之指針。法友(因為這一篇是續明法師跟他寫的序文,他的法友就是演培法師,)演培法師,(演培法師是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九六年,可以說活八十歲,活八十歲,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九六年,去年往生的演培法師很有名,很有名,)比年宏法於海外,(比就是近,那個念作bì不是bǐ,近年宏法於海外,)廣長舌,演微妙音,普度有緣,凡有講說,多由弟子筆記成書,印行流通。由於文字淺自,義理深入而淺出,頗為時眾所歡迎。(因為現代人文言文看不懂,沒有相當的功夫文言文看不懂,)誇淨洲、淨蓮仁者又在南越(南越就是越南,)妙法精捨宣講之十善業道經筆記成書,(所以要把宣講的筆記成書,)以飨(這個饗跟享受的享是一樣,意思是說沒有聽到的人不能親自聽到的人,他可以看到這部經典,跟聽到一樣來享受這個法益,法的利益,以饗)遠近未聞法音之同道,問序於予,(問序於予,就是說希望我寫一篇序文,)因略述如上。(簡單來描述一下。) 歲次(就是幾年)甲辰(就是西元一九六四,民國五十三年,甲辰年,西元一九六四,民國五十三年,)夏六月續明(續明這個人生命很短,一九一九到一九六六年,活了四十八歲,)客於星洲(就是新加坡,新加坡。) 所以盧醫師說新加坡的信徒,那一次盧醫師有去,他說新加坡,師父,新加坡是值得你再去的一個地方,值得我再去,因為那裡的人很虔誠,你看他們請師父出來,從這邊要走到那一邊講經,幾千人都是用跪的,不是用站著的,拿蠟燭點燈都是用跪的,兩邊都跪著,從體育場的這邊,直到體育場的那邊,跪多少人,體育場有多大,他們這樣跪過去,人多得難以計數,對法師實在是很恭敬很恭敬,實在很恭敬。 一九一九到一九六六年,世壽四十八,他俗姓徐,雙人徐,年十二歲,現在講到續明法師,他十二歲出家曾親近慈舟大師,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等大德,亦曾協助編輯太虛大師全集,主編《海潮音》月刊,續明法師一生都是以戒律為依歸,其生平著述,後人編輯為《續明法師遺集》,《續明法師遺集》,這個是在新加坡所寫的,所以演培法師比續明法師多活了三十二年,他(續明法師)一九六六年往生的,他(演培法師)是一九九六年往生的,多他三十年也是死,也是一樣往生了。演培法師往生是求生兜率天,兜率天,所以演培法師臨命終的時候,他自己知道,他說:我活的世壽和佛祖同歲,我很滿足了,我很知足了,最可惜的是收徒弟,身邊剩下一個女眾,剩下一個女眾,我到新加坡跟他頂禮的時候,身邊不曉得剩一個,還是兩個比丘尼,他收女眾,收女眾,男眾當然不在沒有辦法,所以只要是男、女眾都收的法師,大部分的男眾都會跑光的,一定會跑光的,這個就是這樣子,一收就沒人了,所以說雖然他的學問淵博,不過八十歲臨命終的時候,身邊沒有什麼人,他的骨灰,也有拿到元亨寺做儀式,元亨寺也做儀式。 我們今天要從: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一九六三(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年春講於 越南堤岸(這是個地名,地名)妙法精捨 題前概說(講經題前簡單講述一下。這個分為四段:) 一 聞法勝利 (諸位,現在翻開書:題前概說分為四個大段:第一叫做聞法勝利。這一本因為是講記,就是演講的筆記,演講以後人家作的筆記,所以這個文章就跟講話一樣,跟講話一樣,所以這一本書沒有什麼困難、深奧的地方,沒有什麼困難,沒有深奧的地方,不曾講經是這麼輕松講的,所謂的輕松講就是照本宣科,不曾講過這麼輕松的,因為以前都有一些文言文,稍微解釋一下,這整本都是白話文,所以講起來就沒有什麼負擔,沒有什麼負擔,我現在的心情很快樂,因為出家至今二十年來,講經也講到告一個段落了,禅、淨、律、密,密宗沒有,大乘的宗派基礎性都打穩了,關於《華嚴》因為很多,所以用時間換取空間,我們不急,慢慢地來,《華嚴》講完就准備要往生了,因為已經差不多了,人的壽命就這樣而已,所以我現在心情都很輕松,心情很輕松,就是我的任務講到一個段落,其余的是參考,如果《華嚴》就長期抗戰,《華嚴》就長期抗戰,八年,我們對日八年抗戰,中國大陸跟日本的戰爭打了八年,《華嚴》,我們就慢慢來,慢慢來,所以我現在沒有什麼心理壓力,沒有什麼負擔,很輕松很快活。諸位看:聞法勝利。)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妙法精捨重建落成典禮的高潮,已於日前(就是數日前,幾天前)過去(了),(像我們文殊講堂落成至今,邁入第八年了,七十八(西元1989年)的十月二十五日,七十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十六,邁入第八年,文殊講堂邁入第八年,)從今晚開始,正式來為諸位講解《佛說十善業道經》。凡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教法,都叫做經,不用說,這本經,亦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所說的教法,對於我們人生,總有很大利益,不管你是個佛教徒或不是佛教徒,只要聽聞了佛法,對於個己的身心,不會沒有益處的,(一定會有利益的。所以說不會沒有利益的,一定會有利益的。)所以無論佛在世時,或佛滅後的任何一個時期,追求怫法以及修學佛法的人是很多的,假定佛法對於人生沒有利益,古往今來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求學佛法?(求學佛法。像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的感覺,我說:人生難道只走這樣的路嗎?一代代的結婚生子、做事業,所以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坐著,對生死這個問題思惟過,人這麼活著不是辦法,人活著就結婚,結婚就生子,生子就……,這樣的人生,難道沒有其他更特殊的,所以後來,讀大學的時候才聽到佛法,才發現人生還有一條修行的路,不是刻板的,照著古人傳下來這樣的生活,所以我們活著變成一種例外,因此佛法如果不是這麼好,我也不會這麼傻,要走出家修行這一條路。) 關於這點,現在先講一個因讀佛經而認為佛法有益身心的事實。不過要從佛法中得益.你對所閱讀及所聽聞的佛法,必須要加以善予思惟,(這個於不是這個予,這個予是給予的予,這個於,善於就是等於的於,左邊一個方,右邊一個人底下兩點,那個給予的予,這個是給予的予,善於思惟,這個予是錯的,把它改成善於的於,不是關公那個羽毛球的羽,不要看錯了,三國時代的書看得太多了,寫成關羽的羽,羽毛的羽,真的,有人這樣寫,有的人不懂佛法,對不對?作筆記,你不相信,把它拿起來看錯字一大堆,音又抓得很准,真的,很多人作筆記都做錯,有時候把簿子拿起來看,怎麼字差這麼多,音讀起來都對,但是字都錯,字都錯。底下說,要好好想一想,)從善思惟中了解其義,方能得到實際的利益。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病在不解佛法的真義,(這個病就是問題出在。問題出在不了解佛法的真義,這個病就是問題出在哪裡,所以說問題出在不了解佛法的真義是什麼?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不了解,認為拜佛我就是佛教徒,拿香的就是佛教徒,甚至還會進香,買水果來拜,甚至拿一些錢來供養,這個就叫做佛法,這個是不懂佛法,佛法是講解脫講畢竟空,這一些宗教的儀式,不過是約束我們的身體,使我們能感動,然後藉著這種方便導入究竟,導入究竟,所以有的人把法會當成這個就是理所當然的佛教,唱贊這就是佛教,我們的心,如果沒有解脫沒有覺悟,贊唱得再好有什麼用,對不對?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他就是這樣子禅坐、思惟,然後下定決心就是這樣在修行,)說來實在是很痛惜的!所以現我特將這一事實,介紹給諸位聽一聽: 過去有個婆羅門教的教徒,(佛教在當時就有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的信仰中心,根據四吠陀聖典發展而來的婆羅門,所以佛在世的時候,佛教還沒有興盛,婆羅門教就很興盛了,過去有個婆羅門教的教徒,)他的名字叫做憍屍迦,他住的地方是有名的華氏城,在他未曾接觸到佛法前,對於印度一般宗教哲學思想,如數論、勝論等的理論,(這個數論就是小乘說一切有部的論藏之別稱叫數論,就是薩婆多部,小乘說一切有,說一切有就是在有中建立,執著於有的角度來論宇宙,叫數論。勝論,印度的六大學派哲學之一,亦是二十種外道之一,數論、勝論都不是究竟的經典,一個是小乘,一個是外道,)是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的,可以說得上是個當時有名的學者,(一個學者受人尊敬,這是在所難免的,)亦是一個是個忠實的婆羅門教的教徒。因此,他住在華氏城,是有相當聲譽而為一般人們之所尊重的!(所以受尊重並不代表有修行,佛當時在世就是有這種人,他是一位學者,出家以後受人尊重,一個學者,去釋迦牟尼佛那裡出家,學問非常地好,大家對他非常地恭敬,他到佛陀面前,世尊都沒有跟他講話,只是笑笑而已。世尊只是:某某某,你來了。就這樣子默默無言,他就開始說他種種的感想、看法,而世尊都默默無言,後來他要離開的時候,世尊說:某某某,你是離開了。他就開始思惟:為什麼我來這裡講了那麼多話,世尊都沒有說半句話?只是問我來了,我回去了。後來他自己這樣思惟。因為我講這些都是妄想、顛倒、理念,後來他體會到世尊的用心,修行不是用講的,修行不是用一張嘴巴講的,是心確確實實地去觀照去實踐,節制他的行為,落實在他的生命當中,學者受人尊重,但是不能了生死,不能了生死,所以什麼叫做修行?修行就是兩個字:“實在”,叫做修行。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叫做修行,要有正念,如果沒有正念,會被這個搞糊塗了,以前有一個得到白血球過多的,叫做壞血症,壞血症,的鳳山、大寮那一帶,有一位居士學密宗的,學密宗的,他來找我。我跟他說:叫她吃藥。他算是密宗的金剛上師,在家人金剛上師算很有修持,他堅持要用加持的方法,他跟他說:加持不是壞事,不是壞事是好事,但是佛在世的時候,就是佛他也會生病,你白血球過多你當然要想辦法。但是他就是堅持用加持的,服藥控制,他說那個沒有辦法,他的觀念就是說:業如果轉就不須靠藥物,業如果轉就什麼都轉了的意思,這種觀念對聖者來講可以這麼說,聖者他是心解脫如如不動,這個相哪裡能不生不滅的,這個相是無常,是業識所影現出來的,四大所造成的,這是心識所造成的,我們既然有缺陷就會生病,人心的覺性不到圓滿的階段,我們就一定會生病。他就是堅持要用加持的,我跟他講沒有用的,我們人沒有辦法轉業要找醫生,你再順便跟她加持跟她安慰,他就拼命地跟她加持、加持,照理說這種病死不了的,他一直拖延一直拖延,不吃藥、不看醫生,他的信徒又對他很有信心,他遇到這個修密宗的再三地勸告他,我說你不要搞這一些,搞這一些到最後你會後悔,你會後悔,你要用科學、用事實,這就是無常、四大,你要用內四大、外四大的中藥,或者是西藥來配合,內四大如果不平衡,就借重外四大,心境為重沒錯,世尊都示現生病了,為什麼我們今天病得這麼嚴重,我們不找醫生拼命的靠佛法?譬如說他已經無藥可治了,已經沒辦法了,醫生束手無策,當然你就要靠佛力,我不是否定加持力,對不對?後來他就跟她加持、加持,在加持當中就起起伏伏,起起伏伏後來她就死了。女眾,加持,加持到死這樣子,又來找我,我說:我早就跟你講過了,佛法拼不過定業,拼得過定業的稱為聖者,對不對?我說:你要趁早就醫,或是趕快找名醫醫治了,這個白血球多來勢洶洶,它一直吃紅血球,對不對?她又有其他的病,後來這個修密法的男眾,六十幾歲了,他本身也是金剛上師,我勸告他:你要以正念、正法為主,我沒說你不對。後來沒多久他也死了,經過不久也得癌症他也往生了,也死了,所以今天,我們是一個有正念的人,我們要了解佛教我們的是以心為主,所以阿姜查說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當你這一個鐘頭以內,你時時刻刻注意你的起心動念,這一個鐘頭裡面,你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你注意你的起心動念就好,就是說這個鐘頭,你都沒有做什麼工作,你也是在修行,你也是在修行,注意我們的起心動念,因此我們應該要了解以正念,正確的佛法來傳授給眾生,傳授給眾生,所以我們眾生都是在方便當中迷失了,譬如說加持可以得到感應,在感應當中認為這個叫做修行,這個就很糟糕了,我說:如果這麼說的話,乩童,包括三太子哪吒,或是拿起七星劍在身上亂砍的,媽祖,那些都能治病,對不對?你治不贏他們,他人站起來跳一跳,扶鸾起來又放下去,又畫又寫,還會開藥方給你,拿去買來吃還有效不是沒效,你贏不了他們的,怎麼贏得了他們?對不對?他們還能直接起來說話,佛祖還不曾起來講過話,對不對?他是什麼乩童或者是什麼,還會要東西吃,像太子爺起來就說:我要吃卡滋、卡滋的。說:什麼是卡滋、卡滋的?說是花生糖。說喜歡吃花生糖,花生糖咬下去會卡滋、卡滋的,太子爺起來,他還會想要吃花生糖,你怎麼搞得贏乩童,他還會說話還會寫字,對不對?修行不是在搞一套的,今天有病苦我們就要找醫生,身體要抽血檢查,醫生,中、西醫雙管齊下,聽經聞法這樣子好不了,這個就叫做業,就要用加持的,到了這種程度真的拼不過它,沒有辦法那真的就是業了,這個時候用做功德回向、加持,自己要用功這倒是真的,因此我們要了解正法是什麼東西。底下說:這個婆羅門相當受人尊重,講到這裡。) 有一天,不知由於有什麼事,憍屍迦婆羅門,從華氏城到鄉下去拜訪一位朋友。恰好他的朋友亦因有事外出不在家裡。朋友的家人告訴憍屍迦說:“請您在這兒稍等一會,大概三四點鐘後就回來了。”三四點鐘的時間,雖不算是太長,(也不算很短,)但要等個朋友回來,這段時間還是不容易消磨的,(在那裡等了很久,)於是便想找本書來看看。他的朋友家裡收藏的書很多,各個宗教各類哲學的書籍都有,憍屍迦就請朋友的妻子取一本書來看。(就請朋友的妻子取一本書來說:借我看看。朋友的妻子就取一本書,說:你邊看邊等,邊等邊看。)大概憍屍迦信佛的因緣成熟了,所以取出的一本書,正好是佛說的《十二因緣經》,(《十二因緣經》是全一冊,吳·支謙所翻譯的,又稱《貝多羅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經集部,這個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十二因緣經的內容,聽過佛法的人當然知道,沒有聽過佛法的人自不明白。簡單地說,經的內容,是明生死流轉及涅槃還滅的現象,說明眾生由世間走上出世間的過程。在佛法中,這實在是一部很重要的經。 憍屍迦最初讀到這部經,簡直感到莫名其妙,不知經中說的什麼,雖說莫名其妙,但卻極有興趣,於是一讀再讀地讀下去,並且不時的思惟其中的意義。結果從佛所宣說的因緣法中,通達諸法無我的真理,(這就是佛的正說,正說,佛所說的就是因為我們有情顛倒執著有我,執著有我,所以這個很嚴重,所以起惑、造業、流轉不息,我們的我執時時刻刻都會起心動念去貪著外境,起心動念地流轉,造成輪回的根源,我們輪回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因為我執,我執就會有流轉,我執就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我執,所以處處都是六道輪回的根源,我們如果覺悟到無我,就沒有這種起起落落的心,沒有我執的心這個因,也沒有流轉的因,因為你不會迷惑,既然一切法無我,當下你就正覺,諸法實相一切就是涅槃寂靜,我們要追求什麼東西,很快的,人的生命無常,剎那之間就十年,剎那之間就二十、一百二,虛雲老和尚也活了一百二十歲,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諸法無我,今天我們所有的執著都是多余的,多余的痛苦,今天我們所有的放不下,放不下,對不對?譬如我有一個同學帶他太太來,他太太每次都生女兒,我這個同學有學佛,他媽媽沒有學佛,他媽媽沒有學佛,她(他太太)每次都生女兒,她(他媽媽)受不了,她(他媽媽)說:你也爭氣一點生幾個男孩子。他太太說:這個也不能控制的,說要男生就男生,要女生就女生,對不對?這個也沒有辦法控制的。她就喜歡男孩喜歡得不得了。我說:你媽媽幾歲了?他說:六十幾歲了。我說:你媽媽六十幾歲了,還想要男孩子,就算生個男孩子,他還沒有當兵,八十幾歲她就死了,想要孫子做什麼?對不對?世間人很奇怪,活到沒死了還想要孫子,你頭腦有沒有問題,今天我們死了以後,要往哪一道去不曉得,不擔心我們明天死後要往哪一道輪回去,光是煩惱下一代沒有孫子,你看她頭腦有沒有問題?我們如果死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比較重要,有沒有孫子這是天注定的,強求不得,所以生女的,她也是人,對不對?也是平等的,因此我們如果通達到諸法無我的道理,我們就不會對世間的觀念很執著,轉不過來,轉不過來,轉不過來,諸法無我的真理,)了解外道(的執)著(執著什麼?)於二見的(二見就是斷見跟常見。斷見就是一切都毀滅,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斷見。常見就是人死後永遠做人,狗死後永遠當狗,豬死後再來出生為豬。我說:誰肯這麼傻,大家都要做人誰願意當豬,當然你如果造了很重的惡業,殺生過多你就得出生當豬,換你被人宰殺,哪有老是你殺人的,對不對?六道輪回就是換來換去,你們也聽過“風水輪流轉”,輪來輪去有一天也會輪到他做人我們當畜生,換我們被宰殺,老是他當豬那怎麼可能?所以斷見、常見,這個都是)過失,並且這樣的念道(這樣的念頭怎麼樣?):“一切外論皆悉無有出生死法,(憍屍迦就自己這樣念了,)唯此經中有出生死解脫之法。”到了這時,不但內心充滿了歡喜,即在面容方面亦顯出無限愉快的表情。同時又這樣的歎道:“佛法說有因果,是至真至實的。(有因就有果,)不如一般外道說有果無因,不解因果,不識解脫,過去我在外道法中求度生死,(這是憍屍迦他自己在說。過去我就是憍屍迦,過去憍屍迦,我本人在外道求度生死,好像)誠如(就是好像。誠如)一個人沉溺在洹河波浪中要求出離一樣,怎能夠達到解脫的目的?六師(這些外道。六師,這些外道六師)之徒皆自稱為一切智者,(世間誰都是自己贊歎自己,自己贊歎自己,對不對?你看在講經就是這個樣子,學不了幾招他也出來講經說法,講經的時候他也自認為很行,他不曾說自己不行的,明明是拾人牙慧,他也說:這我自己悟的。明明很清楚是拾人牙慧,我也說:這我自己悟的,我自己悟的。所以我們人這種我執包括在弘法利生都假得了,時時刻刻、二十四個鐘頭那種執著,跟那種做表面的功夫,是很徹底地掩飾自己,明明不是他悟到的,他也說是我悟的。我悟到的,對不對?)殊不知這是虛妄的(虛妄的,)唯佛才是真正一切智者!” 憍屍迦婆羅門,自對佛法生起深敬信心以後,就捨棄了外道法,並除去一向以來的錯誤思想,(以前他都是錯誤的,)不斷地在讀十二因緣經。就在他由婆羅門教的信仰轉變而為佛教信仰時,(這個有很多,像一貫道的一個點傳師,他跟我說他那裡七、八百個人,聽了錄音帶以後,又去基隆聽師父講經,整團的一貫道都改變,現在他家裡開電視給人家看,用電視播放我的錄影帶給人家看,整團的一貫道都請來皈依,所以他那裡是十八支脈,他信一貫道已經二十年了,他說:慧律法師,你一年改變一貫道的觀念,至少有二十萬人。二十萬人,後面又補充一句,你功德無量我就是你改變的。我說:好在沒寫信來罵已經算很好了。這個算是很好了,一般都會寫信來罵,真的,這樣就算很好了,這個一貫道的。我說:你善根深厚,善根深厚。平常我講經出去給人的印象都是會寫信來罵的,你竟然來感恩我,感恩我。他說:他統統改變了,統統改變了。有的喚不回來,喚不回魂,他說:我不曉得怎麼回事,我以前是一貫道的,跟人家說多好、多好,現在我改變信佛教,以前他改變人家,現在要改變人家信佛,改變不過來,他說不曉得該怎麼辦。以前是他叫人家信一貫道的,現在他改變信佛教,人家信仰了一貫道變成人家信一貫道了,他改信佛教了,他說:不曉得該怎麼辦。我說:只好求觀世音菩薩了,怎麼辦?他說:師父,不曉得要不要負因果?我說:哪有不必負因果的,那是你引人家去信仰的。他說:慘了,太多!無法彌補了,現在拉不出來了。是他跟人家引導的,拉不出來了不曉得該怎麼辦。所以由外道改變信佛教,這個有很多,有的人也是救不回來,救不回來。)他的朋友乃從外面回來,對自己的妻子說:“我聞我的老友憍屍迦來到家中,現在什麼地方?我要和他見面談談!”(我不這個標點符號,不知道怎麼會打成這個樣子,是驚歎號在上面引號在下面才對。這個打字的可能沒有讀過標點符號,對不對?怎麼會這麼打,所有後面的標點都打錯,統統不對,應該是引號的裡面怎麼打在引號的底下?實在是很奇怪的人。)妻子回答丈夫說:“是的!憍屍迦來到我家,為了等你回來,(等了再三個小時,)他就借一本書去看,(他喜歡看書,)不知看的是一本什麼書,看了以後我發現他似乎是很歡喜的,不知是什麼道理?”(這個問號也應該在裡面,問號在裡面再接引號。)丈夫聽到妻子(就是他的太太,)這樣說了以後,立刻就到朋友所坐的竹林中去,遠遠地看見憍屍迦,默默地在那兒端坐思惟,面容亦的確顯出很高興的樣子,(他)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子?)所以加緊一步地走到朋友面前問道:“(你在想什麼?)你在這裡默想什麼?又為什麼這樣歡喜?”(聽到佛法,聽到佛法真的很高興,就是這樣子。有的信徒不曾聽過錄音帶,他聽到佛法一高興整晚睡不著,他本來想我十點聽一卷錄音帶,聽了以後停不下來,整套有八卷,就一卷聽完接著一卷,一卷聽完接著一卷,整套聽完已經早上六點了,打理、打理要去上班,你看,那種高興、喜悅跟那種堅持,所以我們人如果聽到法會喜悅,要他付出他的生命,他都覺得很甘願,反正早晚都得死,對不對?聽經聞法也要死,沒有聽經聞法也要死,看你要選擇哪一條路,自己稍微冷靜一下,自古以來那些能干的總統、皇帝他們留下什麼?你慢慢想他們留下什麼,對不對?你想皇帝他留下什麼?至今有錢人他留下什麼?什麼也沒有。哪一樣是我們的?沒有。所以法的追求才是真正的生命,所以佛陀告訴我們:當我們擁有了真理,我們才真正擁有生命。我們擁有了真理,我們才真正擁有生命。要不然不過是一個臭皮囊而已,我們沒有擁有真理,我們根本就沒有生命,要不然就吃飯、拉屎、上班,吃飯、拉屎、上班,結婚生子一個傳一個,就這樣而已,對不對?這樣跟一棵樹沒什麼兩樣,跟一只豬也是一樣的,豬它也是一樣吃飯、睡覺、生小豬,小豬還可以賣錢,所以人如果沒有智慧沒有真理,跟一切的眾生沒什麼兩樣。底下:) 憍屍迦回答說:“你問我這個嗎?我老實地告訴你:一般有情(有情就是眾生。一般的眾生)在三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輪轉,(因為迷了,所以三有就是三界當中輪轉,六道輪回,)如彼(彼就是印度當時一個)做陶器的陶家輪(陶家輪就是一個輪子,他做什麼模樣就一直轉一直轉,他的手要一直轉一直摸,所以我們現在都是裝機器的,機器打開以後,就開始一直轉一直轉用手捏塑,或者是雕刻什麼東西,一靠近它就剝一層起來,美工刀再弄下去,就再剝一層起來,你如果去看做陶器的人,或者看影片,我們就知道,它的輪子是一直不停地轉,)那樣地輪轉不已,毛病就在眾生愚癡沒有智慧。現在我(我就是憍屍迦。我)讀到大聖佛陀的十二因緣經,認為這是解脫的最好方法,所以我在思惟因緣的原理,以期從這因緣法中,能真正得到生死解脫。”(生死解脫。簡單講今生如果沒有聽到正法,完全沒有機會解脫生死,完全沒有機會,所以聽到正法的人是三生有幸。)朋友聽到憍屍迦這樣講,不以為然地說:“你對佛的十二因緣經,生起這樣的希有之想,未免你對佛經看得太重了,(這個外道的朋友,憍屍迦的朋友就說:)我以為世間一切理論,要以婆羅門教為最高,釋迦佛所講的,無論如何是跟不上的,假使我得到這部經來讀,不特不會對它生起敬信,且要用水將裡面的字洗淨,(洗淨,這個外道很我慢,婆羅門教就是這樣子,)然後再寫出毗世師(毘世師就是聖論學派的,也是外道的,)的經典,(聖論學派,毘世師,經典,)以免釋迦佛說的,影響我們的信仰,改變人們的思想!” 憍屍迦聽了,不客氣地呵責他的朋友說:(因為他得到了真理,)“你怎麼這樣地愚癡?對於釋迦佛所說的經典,竟然要用水洗掉,這還得了!我告訴你:佛陀所說的妙法,如我經濟能力許可,要用真金(泡水)加以書寫,(我要用真金來寫佛經,)使它永遠流傳下去,利益未來無量的眾生!”(因為佛不在了,像我們今天統統是要靠文字、經典。)朋友接著又說:“你對佛說的妙法既這樣尊重,請你試將它的道理,略為說點給我聽聽,看看是不是有它的真理。”(是不是真的真理?)憍屍迦為之解釋說:“佛在經中所講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因果兩字,(不壞事相,因果,)為人生存世間,(做為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不論接觸到什麼,都有因果關系,既不可說有因無果,亦不可說有果無因,更不可說錯亂因果。因為如此,所以世間一般宗教學說,不能與佛所說相比。”朋友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說:“講因果有什麼稀奇?我們所信奉的(婆羅門教)論典中,(就是這樣子,)不是同樣的因果嗎?”(是不是同樣的講因果?) 憍屍迦進一步地對朋友說:“你所信奉的論典中講有因果,這是我們所不否認的,但他們所說的因果,都是顛倒錯亂的,不能顯示正因果義,原因在於他們不知諸法的法相。不要說別的,且以最淺近的花瓶因果之法來說,他們尚且沒有智慧分別清楚,何況人身(連花瓶的因果他都分不清楚了,何況是)身根(就是我們的色身,五蘊假合的色身,連花瓶的因果都弄不清楚了,怎麼說這個色身的因果,弄得清楚,)覺慧(就是覺悟智慧,不要說這個五蘊假合的身根,或者覺悟智慧,)因果之義?(這因果不用說,)當然更加不能了解了?”(何況是五蘊之身,覺悟的智慧的因果,這個更加不能了解,)“你怎麼知道彼諸論中不能善解因果?這是你個人的私見?還是有什麼事實證明?”其友又這樣地反問憍屍迦。接著更表示自己的觀點說:“如我所了解的,彼論中說破瓦(瓦片如果破掉,外道,破瓦)以為瓶因,(因果剛好相反,破瓦是不能做瓶因的,要泥土,要泥土,)這正是說的因果,怎麼可說不解因果?(這是外道自己的解釋,)在我看來,不是他們不解因果,而是你未能了解他們所說的內容,如你肯得(得就是願意。如你肯願意)對彼所說善加思惟,(道理要思惟,)那你就可了解他們所說的因果之錯亂了。” 憍屍迦見他的朋友這樣執迷不悟,於是就又開導他說:“毗世論中的確曾說破瓦以為瓶因的話,但仔細想想,這話一點道理是都沒有的。且拿目前的花瓶來說:一個花瓶的完成,首以泥土與水調和起來,再經陶師加以制造,然後放入窯中去燒,才完成一個美好的花瓶。依此而說花瓶的因果,才是正確的因果義。若說破瓦以為瓶因,顯然是因果倒置,(破瓦已經是做好的怎能做瓶的因呢?因果根本就顛倒,倒果為因,)因為先要有瓶,由於一不小心,將瓶打破,才有破瓦,假定不先有瓶,怎麼會有破瓦?(要先做好打破了才有破瓦,)還有,完整的花瓶固然是有用的,瓶破而成的破瓦還有什麼用?(所以完好的花瓶,當然是有用處的,瓶破了能做什麼?)根據這個推論,可以明白知道,破瓦是不能作為瓶因的。(因為已經破掉了,已經燒過了,)以非因為因;這不是因果顛倒是什麼?錯亂因果,對於生命向上的要求,實是有損無益的,我們怎麼可以隨便信受?” 其友聽到這兒,不禁驚訝地道:“照你這樣說來,毗世師論一點道理都沒有,我們依之修學,豈不是白吃辛苦,一點功效都沒有了嗎?(吃再多的苦也不能解脫,)設若真的如此,我們從今日起,大可不必再信毗世師論了!”憍屍迦對其友說:“毗世師論,不但今日不值得我們信受,從昔已來,如果是個善觀察者,(因果顛倒,倒果為因,因果顛倒,)久已知(早就知道)其不值信奉了。(如果這樣觀察,我們早就知道不值得信奉了,就像我們小時候拜神一樣,師媽叫我們拜我們就拜,不管是王爺公、媽祖婆見到就拜,在拜什麼?不知道。有什麼道理嗎?沒有,哪有什麼道理,七爺、八爺就這樣拜,拜久了會不會解脫?不會,拜關公,三結義也沒有解脫,拜神,張王爺公,對不對?很多,五府千歲,北港媽祖廟,哪裡都去過了,拜到現在還沒有解脫,是後來聽到佛法才解脫,才知道拜神是求心安,讓我們做一些善事,沒有道理可聽,再怎麼聽,他們的道理,都是你要行善,對不對?所以說我們就像這個外道一樣,沒有聽到正信的佛教,什麼都不知道,糊裡糊塗,白來的。)不過,過去佛陀還未出世,(還沒有來到這個世間,)世間一般眾生,皆為無明蒙蔽,(就是愚癡,)以為毗世師論了不起,將之奉為黑暗的明燈,但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以後,以佛慧日(慧日就是智慧的光明,)朗照世間,破除世間一切黑暗,毗世師論早已變為暗淡無光,那裡還能再照耀著我人向光明的大道前進?我人今日只有循著佛陀的光明前進而前進,才能獲得光輝的新生命,過著自由自在的真理生活!” 其友婆羅門,在因果方面,說不過憍屍迦,就從另方面責難說:“你總認為佛教是真理,但在我看來,佛教是亦有其過失的。不說別的,單以佛教主張緣起無我來說,(這個畫一個雙引號,“緣起無我”,這個就是佛教所說的重點。他現在在反駁,這個外道在反駁,佛教主張“緣起無我”來說,)在道理上是就不通的,怎麼可說佛是對的?”憍屍迦很巧妙地回答道:“你以為無我不對,而我就因為佛說無我,才對佛教生起最大的敬信。要知眾生之所以沉淪生死不得解脫,就因為執著有個實有的自我,如果沒有我執而通達無我的話,則對世間的一切,(你既然無我,你)就不會再生起貪欲,貪欲心沒有了,當下就可得到解脫。(沒有了,沒有什麼可貪的,無我,無我,所以你想想看,有一天你死了以後,火化剩下一堆骨灰,用骨灰壇把你裝起來,鑽石擺在旁邊沒有意義,金子放三斤在旁邊沒有意義,再好吃的東西放在旁邊,沒有意義,只剩下那一堆骨灰,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如果無我,就沒有貪欲心,沒有貪欲心就得到解脫,)計有實我,(計有就是執著,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必然就會生起貪欲,有了貪欲心活動,只有在生死中輪轉不息,(你不停地念貪就是不停地貪生死,不停地貪心,不停地執著,就是六道輪回不停息,貪得多重你就待多久,你就待多久,就像家一樣,我們建立家庭,你對家庭有多執著,我們所說的五倫有多執著,在世間來講這是善人,行善的,他重視五倫,但是在出世間來講這是生死,這是生死,所以說恰到好處即可,夫妻的感情恰到好處即可,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兄弟的感情恰到好處即可,了不要太好,太好了大哥離不開弟弟,弟弟離不開大哥,他就要六道輪回,一定的道理,)怎麼能得到解脫之道?”真的,有我無我,實為生死解脫的關鍵所在,(你如果執著一個有我,生死不停息,貪欲不停息,我們如果觀照無我,萬般皆可放下,誰得罪我們,誰侮辱我們,我們都看得開,無我,什麼都會退讓,所以說,有我就是生死輪回的關鍵,無我就是解脫的關鍵,所以實在是生死和解脫的關鍵,就是這個地方,)亦為佛教與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 可是其友仍不醒悟,再對憍屍迦說:“就世間一般人的了解,有縛始有解,現在你所虔信的佛教,絕對主張沒有一個我,我沒有,怎麼會有縛?縛沒有,怎麼會有解?無縛無解,還談什麼生死解脫?”這是主張有我者,常常以此作為攻擊無我的一種論調。殊不知無我,仍然可以建立縛解的,所以憍屍迦對其友說:“你以為無我就不能建立縛解嗎?我告訴你:唯有無我,才能真正有縛有解,這是什麼道理?當你為諸煩惱所覆的時候,是即被縛;(我們現在就是煩惱,不得不, 生氣,)到你破除各種煩惱的時候,即得解脫,(即得解脫,)可見我雖沒有,(沒有一個我,)縛解不是沒得的。”(縛解不是沒得的,所以)縛解完全建立在煩惱的有無上,(煩惱就是執著,)不是建立在有我上,如像凡夫那樣地執有一個實在自我,縛解倒真的建立不起來了,(“倒”就是“才”。才真正建立得起來,所以說你如果像凡夫來講,執著有一個我,不管縛或解都還有一個我,這樣就建立不起來,)所以我們應該信受無我的教授! 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界,除了極少數的斷滅論者,(斷滅論就是否定因果,)大都是承認有後世的,(像基督教就不承認有後世,)於是其友又問憍屍迦道:“假定真如你所說沒有我的話,當各個人的生命結束以後,究竟由誰從此世到後世呢?比方我們主張有我,死後由我去受新的生命,這就一點沒有問題。關於這點,請你再為我說說,如果說得有理,我可以接受你的意見。”(這一段的意思是說,我們人的生命如果結束,到底是什麼東西從此世到後世,因為他不了解業,業識,我們死後就是由業識所轉,業識就是煩惱的綜合體,業,煩惱就是一種動力,動力,動力,煩惱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由無明,無明就是因為執著而來的,分別來的,不了解真理,所以主張有一個我,死後就由我去受苦,你說無我什麼人去受苦呢?你們說無我,他死後由誰去後世受苦,他不了解我們的業識還在,所以)到了這時,其友的信念,似已在動搖,於是憍屍迦進而對諸婆羅門說:“我們現在的這個生命體,不是由我而來的,是由過去的惑業之所招感的,(所以什麼是生命?就是惑業所感,要記住!什麼是我們生命的泉源?就是惑和業的招感,我們如果迷惑,我們如果無明,生命就一直來,我們如果業不斷輪回就不斷,所以迷惑跟業力,就是我們生命的題材,我們用什麼創造生命?就是用惑跟業,用迷惑無明的心跟造業的力量,創造我們今天的生命,今天我們為什麼會來轉世?迷惑、造業,)惑業感到這個生命體,由諸種種外在的因緣,復又起惑而造種種的有漏業,(漏就是煩惱,我們不但不能解脫,今世又來造業,又來造業,)以此惑業再感未來的新生命體,生命的流轉,完全是由業力之所支配的,不是有個我在那裡來來去去!”(就無我,完全是業,煩惱就是業,業就是惑,惑就是煩惱,煩惱就是無明,所以注意看那個業力,業力,本來因叫做造業,強而有力沒有辦法克制的,那個叫做業力所牽,就是到果的地步,到果這是站在念頭裡面講,當一種業達到成熟,變成力的時候你控制不住,控制不住。譬如你抽煙控制不住了,控制不住,抽煙控制不住。譬如你賭博,賭習慣了你不賭受不了,你心想要做功課,業在翻絞時做不了,克制不了,克制不了,所以為什麼生活要正常,你不要小看這個,定早課、定晚課,我告訴你,久了一個模型就跑出來了,業力在牽引,說我們去看電影、玩,不好意思我今天功課還沒做完,他自己約束力,業牽引不了他,善業牽引到極樂世界,他開始在種善業了,我要做早課,邀他看電影、到餐廳吃飯,他說不好意思我功課還沒做,他的願力就把業力牽引過來,要往生的業,善業,所以這個業如果形成一股力量,修行人他也是有業力,他有善業的業力,所以你看他早也想阿彌陀佛,晚也想阿彌陀佛,平常又聽經聞法又放得下,這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你想臨命終不往生,他會跑到哪一道去,他沒別道,沒別道,他現在活著所有的意識,都是佛號都是極樂世界,我決心要往生,保證會往生,無二心,就算他還沒有大徹大悟,他的心都是佛了,他的心都是佛了,所以我們要記住,緣是由願而來的,我告訴你,只有一種力量能夠改變業力,就是願力,願力就能夠改變業力,願力。願力由哪裡來呢?由智慧而來,由智慧而來。完全充滿了智慧你就會下決心,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你才不會像世間人去執著一堆東西,願力如果一定下來,他就改變了。譬如說今天你來聽經聞法,願力,今天不論刮風下雨,或者是……我一定要來聽經聞法,從此以後不論什麼因緣,我絕對要來聽經聞法,這個業力就轉了就牽不了你了,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樣,時時刻刻都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無路可走,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你沒有往生你要做什麼?對不對?你百年以後人死的時候,神識出來你要做什麼?一片迷茫你要走什麼路,你不知道什麼路,下願力時時刻刻、心心念念,堅持到底絕對往生的,沒有第二句話,所有的業,都要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當然他就往生了,這個道理絕對說得通的,所以能夠改變業力,就是靠我們的願力,我們的願力就是靠我們這一念的智慧之心,了解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淨什麼是垢,所以我們如果聽經聞法,自自然然久了就有智慧了,就有願力改變了。) 憍屍迦恐怕他們不了解這個深義,(不了解這個深義,)特為舉出淺顯的譬喻對大家說:“如谷種子在眾緣和合的情形下谷芽,(有水分、營養、土壤、陽光,藉著這些種種的因緣,谷種子就會發芽,)一般以為是從種子而生此芽,然實際上,該種子是不生芽的,因為要種子滅,而後其芽方得茁長,如果種子不滅,谷芽是絕對不會生起的,由於種子滅了,(就是說種子的形態沒有了,就換芽的形態出來了,種子的形態如果沒有消失,芽就長不出來,)所以不能說它是常;(因為種子總是會轉換的,所以種子不是永遠它會變,所以不能說它是常,)由於芽兒生了,(這是由種子而來的,所以也不能離開種子,)所以不能說它是斷;(斷就是說沒有再繼續叫做斷,因為它有再繼續,種子之後就發芽這個叫做繼續,所以它是不斷,)在此不斷不常的情形下,谷子既得不斷地延續。(一直變化一直變化,)佛說眾生在輪回中受身,其情形也是這樣,雖然說是無我的,但業報並不失,(業報不失,我那個時候聽到業報不失,業力的這種東西,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佛說的道理比較有理,因為讀書當中,一定會接觸到很多基督教,接觸到的基督教,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對不對?叫我們要信上帝,在他的面前忏悔才能得到解救,但是我們對現在千差萬別的貧富、男女、美丑差別這麼多,這個要怎麼樣解釋,解釋不出來,所以從外道的角度來解釋,人生跟宇宙無法解釋得通,無法解釋得通。每一個人都要長得美,誰要長得丑,每一個人都要健康,誰要生病,每一個人都要生而富有,誰要生而貧窮,為什麼人從人願?你的業不夠,福報不夠,就會這樣子,對不對?福報不夠就是這筆錢,你要賺到手了最後卻被人截斷,福報不夠就是這樣子,我們世間人就是貪,不是我們的我們硬要得到,譬如說綁票,明明不是你的錢,因為綁票、恐嚇拿到那筆錢,拿到那筆錢被抓到就槍斃了,它不是你的錢,你沒有那種福報來花這筆錢,拿到這筆錢,一花災難就到了,災難就到了,人年年有余安分守己接受業報,記住!要接受我們的業報,因為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業報,這是很公平的,包括你那些親戚朋友的安排,業力就是統統很公平的,沒有冤枉的,這個世間沒有冤枉的。底下說)如失業報,可說主張無我有大過失,因業報不失,主張無我,不特沒有過失,且正是建立有情前後流轉的。”(連這個句號也打錯了,句點打上面引號打下面,)一般人聽說無我害怕,(說沒有一個我,)就是怕前後生命聯系不起來,了知生命可以前後相續,對於無我之理,還有什麼可怕的。(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人不怕死,比較不會怕死不是都不怕死,哪有不怕死,一定會怕的,女孩子有的要打個針就……打個針都不敢看,對不對?笑死人了,像盧醫師在跟人家針灸,扎下去,扎下去,明明沒扎到痠,他也說有、有,為什麼?怕痛,怕痛,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沒扎到你說有,導電下去沒有效用,根本就是多余的,扎下去,針灸就是痠、麻、脹、痛,要跟醫生講他才會跟你調整,沒扎到他抽起來再扎下去,有了,這樣有了,你很坦白,一導電,跳,這樣就嘟、嘟、嘟……針灸這樣就有效,所以欺騙醫生,就是我們的病苦好不了,怕痛、怕痛。所以這個世間叫他布施金錢那沒話講,叫他打一支針,NO,打死他都不打針,他看到那一支針就快昏倒了,對不對?那個實在是不會痛而是怕昏的,實在是不會痛,是自己怕到昏倒的,對不對?我們這個恐懼很難解決,我們如果了解一切法無我,我們的內心就不會恐慌,慢慢地比較不會怕死。底下說:) 諸婆羅門聽了憍屍迦的這番說話,便很歡喜地說:“我們聽了你所講的無我之法,的確是很有道理的,(憍屍迦的朋友肯相信了,)並且將我們的內心之垢為之洗除,這實在是件極為慶幸的事!”(所以這個世間就是每一個人開口閉口都是我、我,所以眾生就是痛苦萬千,痛苦萬千,)接著贊歎佛的功德,認為這是世間最極希有的,同時還這樣地說:“我們現在雖沒有面見如來,但一見到佛的聖跡,已知佛的功德殊勝,特別是聽了佛的因緣論,更知(怕樣我們才了解)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憍屍迦見其親友及諸婆羅門,對於佛法生起清淨的信心,捨棄邪見的外論,亦很歡喜地以偈贊歎說:“捨去邪見論,(這個邪見,世間所有的宗教,唯獨佛教它有正念,它有正念可以讓我們了生死、解脫,)信解正真法,如是人難得,是故歎希有!不但歎於汝,亦歎外諸論,(外諸論就是捨,也贊歎,可以捨棄一切外道的諸論,)因其理鄙淺,我等悉捨離。”(這個標點符號又打顛倒了,(句號在括號內。))所以聞法而真能了解其義,一定會對佛法生起極大的愛好,從佛法中求得出世解脫,希望諸位多聞佛法!(多聽佛法,只有佛法能夠使我們解脫,要不然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今天聽到那個死了,明天聽到那個死,後天就又那一個死,一下子這個年輕的死,一下子那個老人死,真的,老了死還沒有關系,老了如果老糊塗可麻煩了,就糟糕了老糊塗了,老糊塗了,老了老糊塗了,現在吃了藥,等一下又說我剛才有沒有吃藥,就老糊塗了,你知道嗎?所以說老了就老糊塗,我也常常煩惱會這樣子,老了就會老糊塗,老糊塗,走出去走不回來,走出去走不回來。電視報導的常常有迷路的老人,常常有迷路的老人,問他:你家住在那裡?他說:我家住在那裡。住在那裡,手隨便一指:我家住在那裡。你什麼大名?他說:我沒有名字。你看,你從哪裡來的?他說:我不知道。警察問了老半天,都不曉得他是什麼來歷。就在派出所,在派出所一問三不知,派出所還要派一個警察看守他,真傷腦筋,他們再透過電視,透過電視,透過電視。其認為不需要這樣子,不需要這樣子。如果有一天師媽老糊塗了,我不會給他掛牌子或是什麼,掛牌子她洗澡會拿起來,我會帶師媽在她手上刺青,刺青:高雄市嘉陵街六號。一邊刺電話:3327833、3349177。這就這樣子刺電話,老人老糊塗人家會幫她洗腳,會幫她洗腳,右腳刺慧律,左腳刺法師,你要找誰?兩只腳抬起來,慧律法師。你住在哪裡?萬無一失,但是老人皮膚病又皺又干刺下去,不曉得會不會隨著時間消失掉,所以掛上牌子有時候自己會拿起來還是會走失,我老了可能也會老糊塗,老糊塗,時間一到就先去刺青,住在哪裡,這樣就不會老糊塗了,真的。所以如果能死還不要緊,怕死不了留在世間妝苟延殘喘,多浪費米飯,年輕的又沒人要照顧我們,生病請他照顧一個晚上,就唠唠叨叨的,你不知道老人很不得人緣,真的,問題是老人為什麼不得人緣,因為他會整天唠叨,會整天唠叨,所以老了不曉得該怎麼辦。諸位,你要稍微思考一下,你老了要怎麼辦,你老了你按怎,所以你現在認真學佛,但是我看過學佛的愈老愈靈光,真的,學佛的人愈老愈靈光,你看李炳南老居士,腦筋不但不會退化,頭腦好得嚇死人,李炳南老居士。你說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頭腦沒有壞掉,你看廣欽老和尚快上百歲的人,對不對?不是說他有沒有修行,連認真念佛的老人,你看他的兩顆眼睛也炯炯有神,真的。我探討這原因就是那一串念珠拿著,我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刺激穴道,真的,很有科學的,他刺激穴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搓一直搓……,搓得念珠亮晶晶的,認真念佛,這手就是穴道,你知道嗎?有的左右開弓,你看過人家拿兩串念珠的嗎?好像拿雙槍似的,好像拿兩支槍,像西部快槍俠拿兩支槍,念到最後不會得老人癡呆症,他有在運動手的穴道,我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很有道理,這個很有道理,所以回去以後,要認真拿念珠起來念,比較不會得老人吃蛋症,老人吃蛋症是最開始說的,老人有吃蛋的症狀,老人有吃蛋的症狀,她在講國語……,我說是老人癡呆症,老人吃蛋症,老人家國語不懂都說個諧音的,說個諧音的。底下:) 二 諸善根本(諸善根本) 這次對諸位講的《十善業道經》,在太虛大師所分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五乘就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果三乘呢?聲聞、緣覺跟菩薩。如果大乘不共法呢?就是純粹大菩薩所修的,大乘不共法。)的三大類佛法中,(非二乘所共法,大乘不共法,三大類佛法中)是屬“五乘共法”所攝,(就是十善業是大家都要修的,)所以大師所講的本經講記,亦即收在第二編五乘共學裡面。由人而佛,所行正道,雖說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十善。不論做什麼事,最要緊的,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這一句很重要。“循序漸進”,我告訴你,這一句話你扣得進去你就成道。舉個例子講:譬如說我這些徒弟出家,他就是這樣子,急、急,他想要趕快修行趕快開悟,發心是好的,我知道他發心是好的,我告訴你:讓你急不得的,修行這種東西讓你急不得的,你智慧不夠你就被束縛在傳統累積的意識觀念、文字、思想、妄執、分別裡面,突不破,你放下的心,慢慢、慢慢、慢慢訓練,什麼叫做修行?二六時中訓練你的心讓它平靜,叫做修行。什麼叫做修行?二六時中訓練你的心,讓它達到智慧的平靜,用智慧來平靜,不是隨隨便便地讓你平靜,我現在心很平靜,你沒有被揍當然心很平靜,包括受盡一切委屈用智慧觀照,用智慧的心平靜,這樣你就是真正的修行人,而且還要學,說:師父,學佛要學什麼?你學著看什麼?都很順眼叫做學佛。佛眼就是什麼都看得很順,魔眼就是什麼都看不順。師父,學佛是學什麼?學這個就是叫做學佛,學聽什麼都聽得順,人家怎麼說我們批評、贊歎都會順,看什麼事情都會順,不會被卡住,不會被黏住,這就叫做學佛,因為我們的心平靜,很平靜,是不是?世間人的心什麼時候平靜過,他不曾平靜過,他斤斤計較到頭來總是空,處心積慮計較,到頭來原來是一場夢,夢醒就是空什麼也沒有,所以說十善業大家都要學,要怎麼學呢?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可言大而誇(不要講話誇大,)的不顧實際,學佛當然亦不例外。中國佛法行者,向有一種通病,就是專門喜歡高唱(什麼?)即心是佛,即身成佛,(當然對上根器的人,絕對是可以這樣的,但是六祖畢竟沒幾個,所以現在師父才又再轉回來,從十善業這個基礎性來講,為什麼呢?一定要有基礎,一定要有基礎,所以我們不能瞧不起這本《十善業道經》,這樣慢法是重罪,慢法是重罪,所以不論今天師父講得好或不好,深或淺,你都要來聽,這樣就沒有慢法,如果我們是一個老參,今天我們嫌這本經典太淺,覺得這個自己看就可以,這樣對法不重視,慢法,慢法。法無深淺,實際為用,有聽說過吧,法沒有深跟淺,就因為實際這樣才是實用,實際為用,要實實際際地受益,這樣講深講淺才能得到利益,講得很深不去做,你照樣不得利益,所以我們中國人都有這種通病,即心即佛,即身成佛,)而對於如何學佛、如何成佛的行門,則不怎麼講究,(講究就是探討,不知道怎麼再探討下去,所以)不能不說是一大錯誤。為求實際,我們認為,從佛法的基本德行下手,是最穩當不過的。(不過,)本經說的十善業道,既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你要修聲聞要修緣覺要修菩薩,都要修十善,)則不論你是做人抑或生天,甚至求出世三乘的聖果,都得以十善業為基礎,然後一步一步地上進,就可到達最高的佛果。因此,在未講經文之前,我想先扼要(扼要就是簡單,)地提出“做人之本在十善”、“和樂之源在十善”、“五乘之基在十善”三點來講:(所以十善要腳踏實地去做,你就會受益,我們就會受益。) (一)做人之本在十善: 釋尊出現到這個世間來說法度生,雖則是為一切眾生,而實是為我們人類,所以太虛大師說:“實則佛陀之說法,其動機是很廣大的——普為一切眾生,而說法的中心對象,則仍在人類眾生,(世尊說法最重要的,就是針對我們人講經,)故佛法實是人類眾生的佛法,佛所說的一切學理和道德,都是不離開人間的。”(佛法如果離開我們人類,佛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大師這一明確的提示,我們從佛成道之初及後示寂(寂就是涅槃。這一段)所化度的(對象)都是人這點,(所以說法也是以人為主,以人為主。所以,)可以得到很大的證明。這是佛教的特色所在,亦是佛教不同其他宗教的根本所在。現在我們人,是以人的身份來學佛的,應更重視這個而予以把握!(失去人身這樣沒有意義,所以今天我們能夠坐在這個地方聽經也聽得懂,如果是畜生來,帶一些虎豹獅象來聽經聽不懂,聽經聽不懂,對不對?你看今天電視報導的流浪狗,很可憐,流浪狗,一個人他家收容了好幾百只的流浪狗,他是退伍軍人,一個月薪水三萬多元都拿來飼養狗,他那三萬多元就拿來飼養那幾百只狗,狗有時候跑出去咬了人,他還要賠醫藥費,這個老榮民說起來也很感人,流浪狗看到他就搖尾巴搖尾巴,狗又很會繁殖,上百只的狗關在一起,狗在路上碰到說我們來結婚,牠就說好。我們來結婚好不對?牠就說好。就開始到裡面生了,開始一直生一直生,數不清,到裡面一看整間都是狗,整間都是狗,那種來聽經聽得了嗎?你看如果我們這裡樓上樓下兩百個人,如果換成兩百只狗要怎麼講經,吵都吵死了,他要怎麼講經?對不對?汪,看哪一只大型的來,如果是大型犬它在吠就,如果是小型犬在吠,聲音就比較輕音的,狼犬就,可憐,所以說我們如果懂得把握,要珍惜!)以佛法說,是人而又得以聽聞佛法,是極為難得的,縱不能就此解脫人生的苦迫,但最低限度要本於人生佛法的指示,(佛指示我們一條明路,要怎麼走才不會活得那麼痛苦,)積極改造現前的人生,努力淨化生前的人生,無限升華未來的人生,進而完成究竟美滿的人生,絕不可在佛法的修學中,浪擲人生,(浪擲就是虛度,虛度,什麼叫做虛度人生呢?他就是不坐著聽經聞法,哪裡有法會就往哪裡跑,哪裡有法會就往哪裡跑,我不很喜歡做法會,法會,這裡跑到那裡跑,法會裡面沒有開示,他沒有見性的磨煉,他沒有培養,沒有一步一步培養,沒有,去那裡做完法會,就跟人家吵得大小聲,再去那裡法會,又跟人家吵得大小聲,在這裡法會,又跟人家吵得大小聲,為什麼?他沒有辦法降伏自己,他知道佛門好修福,一粒種子萬粒收,佛門的福很好修認真地修,不過這顆心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所以佛教徒不是秉著一般熱誠說:拚,受拼才會贏。我告訴你:愛拼不一定會贏,要拼對,拼錯了更糟糕,拼錯了更糟糕,所以說愛拼才會贏,不一定,要有智慧才會贏,先有頭腦方向看清楚,像我就很清楚地了解我自己了,我很了解我自己,所以說我們不要浪擲人生,真的。)失去人生向上向真理邁進的目的!(我們要了解自己。) 佛法真正的究竟的目的,當然不唯在人生改善,但必先改善了這人生,然後始可求其展轉增勝,所以虛大師有句名言:“學佛先從做人起。”(學佛要先從人起,人都做不好了怎麼做佛祖,)做人,在人世間來講,的確是很要緊的,不論你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只要是人,應得做個像樣的人。通常我們常聽人說:“某人很像個人,某人真不像人。”(做一個人不簡單,)可見人之為人,必有為人的條件,不是隨隨便便的。自然,一個理性未失的人,沒有不想做個堂堂正正的人的,(大家都是這樣子,)沒有不想轟轟烈烈做番人的事業的。然而怎樣做法,這自是個問題。(所以)我們認為:要想做個像樣的人,首要徹底明了做人的道理,且要隨時隨地地切己體察,(切己就切實為自己,切己就是切實從自身體察就是體悟觀察。底下這一句很重要,)從“即知即行”、(知道就去做,)“自強不息”中,(就是要勉勵自己不要停止,勉勵自己,所以人家說,修行當中精進是不可免的,就是都讓你知道道理,你一定要精進磨掉習氣,)實現我們最有意義與最有價值的人生!關於做人的道理,往古聖哲雖為我人開出了很多不同的德目,但佛法所說的五戒十善,可說是最基本的德行,本此基本德行去行,你將成為一個最極完善的人,你將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你將成為一個品德高超的人,你將百分之百地取得人之所以為人的資格。(意思是說你才有資格為人,我們常常聽說人面獸心。你這個不是人。你曾聽過吧,要做個人不簡單,要做到讓人說:你確實是個人。這是很不簡單的。你常常聽到人家罵:你不是人!真的,電視上也常常這樣演,左鄰右捨都常常聽到這一句話,你不是人,你看要做人做到一個標准,很不簡單。人家如果說:你是人,你就要很高興了,你就要很高興了,雖然你是骯髒的人,但是也是人。我是骯髒的人這樣子,我是人,對不對?所以說要做一個人很不簡單,常常被罵:你不是人。就很不值得了。底下說:) 本於佛法戒善(戒就是五戒,善就是十善)的德行,取得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資格,我們就稱他是一個像樣的人,或者說他是個有品有德的人,像像樣樣的人,(很像樣的人,)有品有德的人,所以獲得人們的崇敬,就在他把那高尚的品德,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散播在廣大的社會之間,供給別人做榜樣。讓我舉近代人作一例,如孫中山,他也處過貧賤,(聽說孫中山是世界四大美男子之一,四大美男子,我們的國父,國父,國父就是很英俊的人,也是死了,也是死了。也處過貧賤,)也處過富貴,又處過患難,又處過夷狄,(夷狄就是中國以外的國家,譬如說歐洲、美洲等等,夷狄是指非中國處,非中國的地方叫做夷狄。我們中國人就是這樣子,認為自己最偉大,炎黃子孫,)但孫中山畢竟了一個孫中山,他已完成了一個人樣子。因他有品有德。今試問:孫中山畢生(畢生就是一生,)究竟獲得了些什麼呢?若說他留了名,則寂寞身後事,不算是有得。(什麼也沒有。)若論他功業,他手創中華民國,到今還是多災多難,他自己臨死也曾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須努力。”這也不算有所得。然則究竟得了些什麼呢?我們只能說,孫中山先生成了品,成了德,即成了他那一個人,他那一個人,已投進了人生大圈了,(大圓圈圈裡面,)因此他有福了(錢穆先生著之《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第三講德行)(底下括弧跳過去)。做人做到成了品成了德,像中山先生那樣,確然成了一個人的樣子,才真正算得是人! 做人做成一個有品有德而像樣的人,是不論什麼都可做得到的,這從過去許多已經做成人的可以得到證明,問題在於我們是不是本著做人的道理去做。(所以)孟子說:“彼人也,我亦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就是說他是人,我也是人,有為就是說我如果想要這麼做,下決心,有為就是我如果下決心,要這麼做我也能夠像人,)古人又說:“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於此而退屈。”(我們不要退屈,)這豈不是明顯地告訴我們:“他人既可成品成德,我亦當然可以做成一個人。”(我也可以成品成德,)是以(就是因此。因此,)人生在世,就人言人,徹始徹終(徹始徹終就是從頭到尾,)的即在要做一個人,做個有品有德的人,以完成人性建立完滿的人格。佛法告訴我們:人生是善業所感的。(所以在座諸位,我們前世就是有做善,今世才會做人,來這個地方聽經聞法,還很有善根,)造了人的善因,一定感受人的善果,因而在現實人生中,最重要的還在善行的擴充,善行擴充而增進了,不特能成完滿善性的人生,就是成賢成聖也不成問題。佛法最極重視人生道德的充實,我們應依佛的教法,在人類生活中,將一切的思想行為,予以合理化、(就是要跟人家講道理。予以)道德化、(要跟人家守道德,)佛法化,(就是五戒十善,)漸漸向上進步,以養成完善的人格,乃至一直把我們提高到超人(超人就是超越凡人,超凡入聖的)的巅峰為止!(巅峰為止。底下這一段幾個字把它讀完。) 人應做成像個人,這本不成問題的,可是事實大不為然:人不像人的,雖到處皆是,(但是)人像人個的,則確很難尋,無怪大哲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西元前四七○到西元前三九九,注意!西元前不是西元後,西元前就是西元前加上西元後,西元前四七○到西元前三九九,)在人群中找人,(蘇格拉底說在人群中找人,)終於找不到一個人,(意思是說我們要做一個像樣的人實在不簡單,)我們古語說的“人面獸心”, (人的面禽獸的心,)亦正是這一寫照。如有些人,面孔雖是人的面孔,但其內在的思想,是禽獸的思想,(禽獸的思想。今天電視上報導的就是這樣子,現在台北出現一名色狼,色狼,你知道嗎?說拿了一把美工刀,專找單身的女子,不是走在後面,是走在女子的前面,他都先打聽你在哪裡上班,尋找目標跟蹤你,跟蹤你家住在哪裡,走在你前面,走在你前面等到沒人的時候,你直到那個地方沒人,他就突然轉過來,轉過來他就對你說:小姐,我控制不住,你讓我摸一下,我給你兩百元好不好?看起來像精神異常。他說:你讓我摸一下,我給你兩百元好不好?這樣子。那個小姐不要,不要。他美工刀就拿起來了,美工刀就拿起來了,要割她的喉嚨,要割那個小姐的喉嚨,小姐用手去搶,他就用美工刀割下去,整只手血流如注。今天訪問他,說這件事已經有三個人了,三個人了。瘦瘦高高的一百七十幾公分,都拿一把美工刀,都跟人家說他欲望控制不住,摸一下兩百元給她好不好,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今天台北市不曉得哪裡,總動員,總動員,警察現在正積極在捉拿,積極在捉拿,我曉得會不會在高雄,我不知道,所以說現在的社會很可怕,亦正是這一寫照,如有些人雖然是人,但內心所想的是禽獸的思想,)表現於外的行為,是禽獸的行為,根本看不出一點像個人的樣子。現在有很多人大體就是如此。如我們一向重視的人倫道德:對於祖宗,對於父母,非常講究孝敬的,可是現在有人,不僅不敬自己的祖宗,而且要出賣自己的祖宗,不僅不孝自己的父母,而且要殺害自己的父母;(打開報紙常常會看到,殺他的爸爸,殺他的媽媽,不肖子回來要不到錢就殺了,)對於國家,對於朋友,非常講究忠信的,可是現在有人,不僅不忠於自己的國家,而且要出賣自己的國家;不僅對於自己的朋友不信,而且要嫁禍自己的朋友。如是不忠、不孝、不敬、不信的人,不顧禮義廉恥,不講人倫道德,在在表現非人行為,那裡還能算得是人?(那算是人嗎?)假定人人變成非人,則此世界就不是人的世界而為禽獸世界了!(所以這個五戒十善很重要,這是做人的基本,做人的基本。) (二)和樂之源在十善: 人在世間做個低欄的人,不僅是個人修德的問題,還會有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和樂,只有彼此和樂相處,社會才會成為相親相善的和樂社會,世界才會成為互助合作的安樂世界。世界之所以戰爭頻仍,(就是接續不斷,)社會之所以擾攘不安,(擾攘不安,紛亂動蕩不安,)根本原因就在人們未能本於十善去行。(十善去行。)每天我們打開報紙來看,觸目所見的社會新聞,在身業方面,不是殺人放火,就是奸淫擄掠,(就是綁票的意思,擄掠就是綁票,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綁票很多,綁票很多,)不是彼此械斗,就是相互毆打;(想到毆打,械斗以前都是拿武士刀,我小時候常常聽人家說拿武士刀,現在沒有人拿武士刀了,現在的人都拿槍了,二十年前很少聽人家說拿槍的,因為我曾經從樓上往下看,剛好在厮殺好像在演電影那樣,親眼看見這樣厮殺,現在都是拿槍,我們政府說在掃黑,投入幾十萬警察的人次在掃黑,不希望步上西西裡島,當然這樣做是對的,是對的,但是這個不能根本解決,因為外在的掃黑、掃黃,這個都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出在我們人的心,這個孩子從小到大,他欠缺教育離家出走,家庭是單親家庭照顧不到,孩子長大就開始有欲望,沒錢,沒錢他就搶,愈做愈大,搶然後劫,沒錢就綁票,被壞孩子拉去,我拿一把槍給你就解決了,所以我們人的欲望、劣根性,惰性跟攻擊性一直存在的,只是不曉得,哪一天要爆發出來而已,因此政府你怎麼掃黑、掃黃,都只是一段時間而已,一段時間而已,所以,國家如果對社會的教育跟福利,基本上要做得很好才有辦法,做得很好才有辦法,你到國外,像紐西蘭,他們的福利就做得很好,但是他們的稅金很重,賺一百元稅金四十九元,被政府抽走了,他老了也不必靠子孫,外國人老了不靠子孫的,他一到幾十歲退休下來,國家就養你到死了,家就養你到死了,所以這兩種力量如果不做好,社會一定會亂的,第一就是教育,第二就是整個國家的福利,這兩樣,你如果沒做好一定會亂的,一定會亂的,沒錢,他就搶,他哪會不敢做,對不對?不敢做,他一定敢做的,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他到達某一種年齡欲望就起來,搶、殺、罵,他只要會出名就好了,所以掃黑、掃黃外表上可以,心,你沒辦法,你沒辦法,所以教育是百年的根本大計,百年的根本大計,所以這個械斗,國家一直掃黑一直掃黃,沒有錯暫時可以平靜一陣子,但是不能根本解決,不能根本解決,所以這個相互毆打是時有所聞,時有所聞。)在語業方面,不是搬弄是非,就是挑撥離間,不是冷嘲熱諷,就是潑口漫罵;(這個到處都是這樣子,瞧不起人家、批評、搬弄是非,這個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我不隨便就制造一些,使你很驚聳的事情,很驚聳的新聞,有的人講話的口氣都誇大其詞,跟事實不同,跟事實不同,所以誇大其詞,誇大其詞,然後就偏離實質的東西,他為了讓你很驚訝,甚至我要拍你的馬屁,就說得讓你覺得我跟你很相近,但是事實上裡面所隱藏的,真實性沒有幾個百分比,他只是想制造一些新聞,變成一種習慣性,他沒有這樣講不能起哄,不能爭寵得到對方的欣賞,比如說他在講話就誇大其詞,膨脹自己然後把是非顛倒,顛倒,因此這個時有所聞,因此我如果碰到一件事,我一定不聽片面之詞,絕對不聽片面之詞,你如果讓我發現,你這個人會說謊話,以後你在說話我會很注意,會很注意,都打折扣discount打折扣,到國外去你要學這一句discount打折扣,打三折,我們人如果沒有人格,因為我們如果知道你愛搬弄是非,講話被打折扣人格就破產了,我們的人格就破產了,因此我們這個佛法,它的好處就是從小教育他,他會知道因果,知道行十善,嘴巴就不敢亂講,不敢亂講,你看女眾在罵人,嚇死人了,真的,很嚇人。底下說:)在意業方面,不是貪得無厭,就是嗔火熾然,不是愚癡無智,就是邪見橫行。(尤其是現在,黑社會都是這樣子,)社會是這樣的一個丑惡局面,人類和樂從何談起?(現在政府一直呼吁,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電視再三地廣告,政府是再三地提醒,叫人們酒後不要開車,剛剛又報導了年輕人開車車速一百多,鄉下的道路不是很寬,他開一百多,他喝醉了就拼命一直加速,撞上電線桿,翻過去再去撞到民宅的柱子,車裡坐六個人,一輛轎車裡面坐六個人,死了三個,三個重傷,你想想看一剎那之間,都是年輕人,報導出來的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而已,所以我勸告你們:如果哪一個人開車你都不要管,如果開快車,你不要叫他開慢一點,你跟他說:我快要吐了,你開慢一點,我快要吐了。人有一種老大的心態,你想吐,他會同情你這樣他會開慢一點。你如果跟他說:你開慢一點好不好!才一百多而已也沒多快,對不對?所以會不會講話差很多。譬如說:坐在我們旁邊的開一百多,你一直大聲地對他說:你找死,開一百多!這樣他會受不了他無法接受。我們話說回來,醫生說我心髒病不能開快車,我現在很想吐了,就這樣子,你就假裝,他就會開慢一點。他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他就會聽我們的話。講話是一種藝術,偶爾加上表演,對方車就開慢下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他開慢一點而已,所以糾正一個人也要相當的智慧,朋友來,朋友來,朋友來的時候,跟我約好慢了半個多小時,你知道嗎?我這個人這輩子最討厭不守信用的人,你如果跟我約八點多,我八點一定到,我這個人一分一秒都不會欠你的,除非事前發生什麼特殊的事情,要不然我這人人絕對很准時的,譬如約好了慢半個小時到,慢半個小時到,世間人會受不了氣得直跺腳,我不會這樣子,慢半個小時到,一看,我的手表壞掉了,你明天幫我拿去修理一下,我的手表快了半個小時。他說:不是啦是我慢了半個小時,我不會責備他,這樣下次他自己就知道了,我說我的手表快了半個小時,我並沒有說你,這樣他能夠接受,所以我們現在的人都是這樣子,愚癡無智,邪見橫行,我執我見,社會人你怎麼觀他,他就是這樣子,他就是有這種事情發生,你防不勝防,像金光黨怎樣地騙人,裡面放一些報紙來騙人,再怎麼樣都有人被騙,直到今天還是有人會被騙,你再怎麼呼吁就是有人會被騙,有人會被騙,這就沒有辦法,所以大家好自為之。底下:)佛法的十善業道,就是針對這個施設的。若本十善的德行,做成一個像樣的人,再從人道的立場出發,愛護一切眾生,尊重一切人的生命財產及其人格的尊嚴,自然而然就不殘殺人的生命,不強奪人的財產,不蹂躏人的人格。(蹂躏就是摧殘、破壞,踐踏、輕賤。底下說:)還有,十善業的重視語業,(就是說話,)正說明了這是人類和樂共處的根本德行。人類以語言而傳達彼此的情意,如人與人間,盡是些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試問人類的和樂——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何處說起?語言的傳達,雖說“人口快如風”,(我們這張嘴巴快得像風一樣,)到底還不易傳播。自從有了文字,(自從有了文字,)就能傳遠傳久。加上近代發明的電話、電視等,這一世界的人類意識,更是息息相通,然而息息相通的,充滿了妄語、兩舌、惡口、绮語(黃色(黃色就是贊歎男女淫欲,)黑色等(黑色就是暴力,暴力、恐嚇的叫做黑色。所以,)),我們現在正進入這樣的世界。宣傳建設人類的永久和平,而違反人類的正常德行,真是“緣木而求魚了”!(緣木就是攀爬到樹上,爬到樹上找魚,怎麼找得到?緣木,沿著樹木想要,緣就是攀爬,攀爬上樹木要找魚,要找魚照理是要到水裡去找,對不對?你怎麼爬到樹上去找,方向找錯了,比喻徒勞無功,叫做緣木求魚,徒勞無功,要找魚要到水裡去找才對,到水池裡找魚才對,怎麼會到樹上去找魚,哪有可能找到,)可見一斑不妄語業,對人類的和樂共處,有其重要性。但身語的不法行為,是本意業三毒而來,要想真正促進人類的和樂共處,還得從根本上鏟除三毒做起。如是十善業行,果能人人如此去行,則和平、自由、安樂的世界,不難立刻實現!(我認為很難,我認為我們很難,我很欣賞新加坡那種制度,新加坡的制度,李光耀他半專制半民主,真的,我很欣賞他們這樣子,某一些方面他就是強制執行,不跟你講,譬如說道路違建,譬如說攤販,你在整個新加坡,看不到一個攤販,哪像我們每天幾點,小孩如果睡午覺,他就推個攤子,蚵仔面線。小孩被嚇醒了沒跟他買又不行,他如果要再喊蚵仔面線,她說:我跟你買,請你小聲一點我兒子在睡覺。他裝麥克風喊得很大聲:蚵仔面線。在新加坡聽不到這個,所有的攤販統統集中,統統集中,統統集中,所有的攤販統統集中,你晚上要吃就是統統集中,還管理得每個攤販都很干淨,所以他們的國家就是不管你同不同意他就開始實行,開始實行。台灣的交通混亂,新加坡很簡單,早上八點以前進來要繳稅,八點以前,八點以前進來要繳稅,要繳稅,為了防止你塞車,所以大家為了怕多花錢,把時間拖開來,時間分開、分開、分開,你幾點進去要繳稅,要繳稅,要不然你就慢一點進來,所以國家不會亂,大家都很有規矩。到新加坡一上車安全帶就系上,不管有沒有上高速公路,安全帶就要系上,那種守法實在沒話講,包括游覽車上都寫著“抽煙罰款”,罰款就對了,不知道幾百元?我算一算大約台幣四、五千元,跟蹤有幾千元,只要你抽煙就是要罰,你到新加坡去看,整個國家干干淨淨的,晚上都不必關門,販毒、槍支就是唯一死刑,沒有人敢拿槍,販毒就是死刑沒有商量的余地,拿槍就是死刑,整個新加坡可以說是夜不閉戶,你想要在路上被打,也沒有人會打你,沒有人敢摸你,沒有人敢摸你,你違法你就該死了,他們很嚴重的違法就是褲子脫下來用皮鞭鞭打得皮開肉綻,如果鞭打十下的話,不是一下子就打完,打兩個屁股就皮開肉綻了,肉綻皮開,然後再回去藥敷一敷,過一個月再來鞭打兩下,又皮開肉綻再回去敷藥,再來打到十下為止,哪一個敢去犯法,嚇都嚇死了,像我們的屁股這麼小,鞭打下去就裂開了,哪還能打第二次的,他不是罰款罰一罰而已,褲子脫下來鞭打下去,這樣雖然很野蠻沒錯,不過真的乖得像狗似的,沒有人敢犯法,沒有人敢犯法。你去新加坡看看,在新加坡晚上不必關門,沒有小偷,絕對沒有小偷的,沒有人敢欺負你,穩當的,聽說丟掉錢什麼的,在新加坡你不可能丟掉東西,誰敢犯法?安全可靠,不過新加坡有一個壞處,我們買了兩顆榴蓮帶到飯店吃,它是中央冷氣系統,air condition它是中央冷氣系統,過一會兒就有人來了,榴蓮、榴蓮,不能拿到飯店吃,全部拿到樓下飯店外面,整群人坐在那裡吃榴蓮,所以說我最欣賞那種國家,半專制半民主,太民主,眾生的劣根性你沒有辦法的,你沒有辦法的,所以我們講堂就是實行這樣子,半專制,早晚二課過堂,沒有什麼理由可跟我講的,不要就出去,對不對?半民主,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時間,專制的,一定要這樣做這是規矩,半月、半月誦戒,結夏安居,不可缺席的,一定要參加就對了,沒有任何的理由,半專制,半民主,其余的沒有關系慢慢再談,其他的好談,你什麼都講民主,我告訴你變成暴民政治,暴民政治,什麼都講民主,沒有缺席沒有規矩,你看現在我們台灣講民主,勞資抗議,雞蛋這樣丟,連警察跟他無冤無仇,也被丟得渾身都是,對不對?台灣講民主,講民主,對不對?就可以抗議,現在我們台灣這種抗議講實在話太過惡劣了,當然你有不滿的地方,循合法的管道,太過惡劣了,有的甚至要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跟你有什麼冤仇,你要上高速公路影響交通,你這種抗議真的是非理性的,人家美國那種抗議很理性,美國那種抗議就是這樣子,你如果對這個老板不滿,你寫個“抗議工資太少”,美國的基本工資原則,抗議工作時數太長,站在外面,站在外面,你抗議寫個牌子站在外面,絕對沒有人會傷到你,到中午老板會說進來吃飯,老板還叫你進來吃飯,中午你再手持牌子去外面站,到了晚餐老板再請你進來吃飯,吃飯你再到外面站,你盡管抗議,他還是會請你進來吃飯,他們手持牌子就這樣子,哪像我們這種抗議,嚇死人了,全世界最可怕的抗議就是南韓,南韓那個國家都丟汽油彈,都丟汽油彈,所以我認為一個國家要行十善業,什麼和平、自由、安樂的世界,根本不可能,歷史學家這樣分析:從有人類以來,在地球上的人類,從有人類的歷史記載直到今天,算一算沒有三百六十天以內的一天和平,算一算天數,這個地球裡面沒有一時一刻,在某一個角落就會有戰爭,在某一個角落就會有恐怖活動,在某一個角度就會有災難,這個地球沒有一時一刻,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一時一刻平安,什麼和平、自由、安樂,No,No,沒有,我認為還是往生比較重要。底下:)太虛大師《十善業道經講要》中說:“廬山慧遠大師,謂十善業,若能從一家一鄉推行到一國,立可成為‘風和俗美,(風和俗美就是風俗純樸善良,)刑措政清’(這個措就是除掉,刑法除掉表示就是不必用刑法,政就是政治,清就是清明,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風俗很純樸忠厚很善良,不必用到刑罰政治就能清明,)的清淨國家。”(但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實在是難,實在是難。所以說到新加坡去走一走不錯,還有日本,全世界兩個治安最好的國家跟你介紹一下,就是新加坡跟日本。底下:)原因在於:凡是本著十善去行的,其心地必然很光明,其性情必然很柔美,(溫和、美好、善良,)其為人必然很和睦,其處世必然很公平,不會再與人相爭相奪。這樣的人多了,甚至人人如此,形成良好風氣,充塞(就是充滿,)於社會每一角落,沒有人作奸犯科,國家用不著刑罰,所謂“一刑息於鄉,百刑息於國”,(在鄉裡沒有受到刑罰,沒有設刑罰,漸漸和平、自由、安樂的鄉裡,國家就會平靜,)社會自然安寧,人群自然和樂,而天下國家亦必太平了。現在世界所以這樣相殺相斗,病在人們都向十惡方面發展,不肯如法奉行十善的結果。假設人人能行十善,今天的世界決不是這樣的一個世界,今天的社會亦決不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十善業關系人群的和樂有如此,可以證知這不僅是個人做人的基本道德,亦得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今日社會龌龊(這個“龌龊”,龌龊就是污穢、卑鄙、下流,)到這個樣子,今日人心墮落到這種境地,負有救濟社會感化人心的佛子,難道真的望著廣大人群向人類末路競進?(競進就是競相前進,愈走路愈窄,)我想誰也不忍心如此坐視的!(坐視就是不管,)然則挽救現代社會,淨化現代人心,應怎麼辦?(其實,)很簡單,依於佛陀指示我們最基本最切要的十善業道去行就是。 (三)五乘之基在十善: 佛陀指示人修學佛法,最初要你做成像個人,完成完全的人格,然後再進一步地向上發展,達到超人以至超越人。當知做個好人,固然是很難得,但人生畢竟是不究竟的,仍有諸苦逼迫而不得自在的,所以要求生命向上而得後世的勝進,亦即是求生天國去,享受天上的快樂。生天亦有生天的條件,這就是修十善業及諸禅定。如專修十善行,則可生到六欲天;(就是欲界六天,)若加修四禅定,則可生到色界天,設更修四空定,自然就會得不到無色界天。不但世間人天正法,以十善業為本,就是出世的三乘正法,亦以十善業為基本。《海龍王經》(《海龍王經》總共有四卷,西晉竺法護所翻譯的,西晉的竺法護所翻譯的,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經集部。)說:“諸善法者,是諸人天眾生圓滿根本依處,聲聞獨覺菩提根本依處,無上正等菩提根本依處。何等名為根本依處?謂十善業。”(簡單講做一個佛弟子最基本上的不管你修哪一乘,最基本上你統統要修十善,沒有例外的,)經中接著又說:“十善業道,是生人天,(你來世要做人要行十善,我們來世要升天要行十善,我如果要修持三乘也要行十善,這是一切的基本,一切的基礎,)得學無學(學就是三界內,無學就是三界外,)諸沙門果,獨覺菩提,及諸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處。”(所以,)據此可知,十善業道,在佛法中,是徹始徹終的德行,是任何佛法者,都不可不遵行的。成佛之道以頌攝此義說:“諸善之根本,佛說十善業,人天善所依,三乘聖法立。”(就是說諸善的根本就是十善業,大家都要做的,不論你是不是修行人,來世要做人要升天,都是這樣子要修十善,)特別是菩薩行者,更是以十善業為本的。不但初發心的菩薩,要從十善學起,名為十善菩薩,就是登了地的菩薩,其所行的,亦不過是十善正行的深度實踐。(意思是說菩薩是行深度的十善,我們一般是行淺的十善,行深的十善行到無所住無所著,)《十善業道經講要》說:“菩薩位中第二離垢地,即由十善成業,由戒增上成定,即深修十善,將身語意惡之極細者,亦究竟斷除,定心不散亂而得安,即成十善行深進一層功夫。至於由定成慧,則是最後將無明邪見打破,無漏智慧發生,此即十善業的究竟道。”成佛之道更明白說:“除身語的正行清淨外,如不邪見而得甚深的正慧,(所以不能中了外道的毒,)不嗔恚而具廣大的慈悲,不貪欲而成無量三昧。”(所以不邪見、不嗔恚、不貪欲,你就得到正慧、慈悲跟三昧,)這麼一加分別,(就會了解來分別一下,)我們可以知道:一般所說的十善業行,看來是很簡單,實則並不簡單,說來是很容易,行來並不容易,為什麼?因雖(這兩個字打顛倒了。雖因)人人都可奉行十善,(或者這個因除掉,這樣意思才顯現得出來,這個“因”畫掉也可以,“雖人人都可奉行十善。”雖然人人都可奉行十善,)但真正能修持十善行的,要到第二離垢地菩薩,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圓滿。所以十善業為五乘之基,而為人人所當修學。 上面我們雖已一再說明十善業行的重要,但十善業行僅為人生基本德行者,或不以此為然。他們以為:“學習聲聞乘的有聲聞乘所當行的行門,(學習聲聞乘的有聲聞乘所當行的行門,意思是說聲聞有聲聞主要的修行法,所當行的行門就是四谛法,這個行門就是四谛法,聲聞乘所當行的就是四谛,這是它主要的,就像中國人主要的就是吃飯、喝粥,美國人就吃面包,吃面包,意大利人就吃空心面,他的主食是什麼是有一定的,去意大利都吃空心面,像塑膠水管那樣,像塑膠水管那樣,端出來就是這樣厚厚的,塑膠水管加蕃茄醬酸溜溜的,我跟師媽都站在那裡看,看了直搖頭,搖頭,)學習緣覺乘的有緣覺乘所當行的行門,(就是十二因緣,他主修十二因緣,)學習菩薩的自亦有菩薩乘所當行的六度萬行,各各修自所當行的行門就好了,何必另外要修十善業行?更何必強調十善業行如此重要?”是的,出世三乘各有其所應行的行門,我們並不否認,但你亦不可忽視十善業行,為諸行根本,假定沒有這一根本,那我敢說,任何行門,都將沒有基礎。行者修習十善業行,只可說有程度之差,不可說誰應修,誰不應修。以世間行人來說,通常都這樣分別:“修下品十善的是阿修羅,修中品十善的是人,修上品十善的是天。”以出世聖者來說,他們所修的十善,都是屬於上品的。如《華嚴經·十地離垢地》說:“又此上品十善業道……成聲聞乘……(上品十善業道又)成獨覺乘……(上品十善業道又)成菩薩大行……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如是方便,菩薩當學。”吾人何人,豈可不學?(怎麼可以說不修學十善。) 三 經題略釋 本經叫做《佛說十善業道經》。 經的經題,是代表經的內容的,了解了經題,對經的內容,也就大體知道。每部佛經的經題,依照通常的解說,都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就是通題與(第二叫做)別題。通題是指最後一個“經”字,(譬如《法華經》、《般若經》、《金剛經》都是一個“經”字,這個“經”字就是每一部經的通題,通每一部,每一部最後都是一個“經”字,譬如說我們人就統統是人,但人有分黑人、白人、黃種人、棕色人種還有很多很多,人。經就是這樣子,無論什麼經它統統叫做經,統統叫做經。人無論黑人、白人都叫做人,通題就是人,通題就是經意思相同,通題是指最後一個“經”字,)因名之為經的,不獨是這部經,凡佛所說的都叫做經。如《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等,所以經是通於一切的。經字的印度話,叫做“修多羅”,或叫“修妒路”,譯成中文就名契經。契是契合的意思,有契理契機兩義。(底下我們先講契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情,在其背後,都有真理在支持的,雖說真理彌漫於世間,(彌漫就是遍布,遍布於世間,)但一般人所說的話,很少有與真理相契合的,(不相信你跟你的朋友出去泡茶三個小時,三個小時你做個筆記,看你說了些什麼,他會跟你開示苦空、無常、無我嗎?他不會跟你講這些,泡三個小時就是阿匹婆怎樣,素珠怎樣,電視現在又怎樣,電視演些什麼,左右鄰居怎樣,一定是這樣,你說三個小時作筆記回來:哇!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沒有一句是有意義的話,不如自己泡茶咖啡在家裡喝,喝杯熱咖啡再放錄音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活得比較充實一點,對不對?你學佛以後,跟你的老朋友相約出去,譬如說去日本餐廳,素食館吃一吃這樣子,講不出所以然,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世間人他在說什麼?所說的都是生滅法、是非,對不對?如果是好幾年沒見面的女眾,好幾年沒見面的,所講的就是:我的老公怎麼樣,我的兒子怎麼樣,如果生個聰明的兒子,我的兒子現在得到獎狀。一說起她兒子就滿面春風,說起她兒子就滿面春風,是不然就是她老公的事業,要不然就說到我現在病苦怎麼樣的。都是講這個東西,不相信你作筆記看看,不然不要說三兩個相約去談天,電話拿起來跟你家裡的人說看他說什麼話題,到最後你就兩個字:無聊,無聊,不知道說什麼好,對不對?無聊。眾生迷茫、無聊不知怎麼熬,不懂生命,生命對他來講是一種懲罰,他懲罰自己,每天在那裡懲罰自己,所以雖說真正彌漫於世間,但一般人所說的話不合真理,)但佛對眾生說的,不論是說的(說的是,是說的,也不論說的是)怎樣一句話,(這三個字是“說的是”那個“是”排在下面,那三個字的排列組合是也不論說的是怎樣一句話,佛不論說哪一句話,)沒有不與真理相應的,不與真理相應的話,佛陀根本就不會說。(所以他一輩子開口就是真理,我們現在不必說開口就是真理,我們現在開口就說好話,這樣就不錯了,開口就說好話這樣就算不錯了。)世間眾生的根性,是各式各樣的,如國人常說的“百人百性”,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個性,(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個性,)每一個人的個性,真是極不相同。(所以)普通人說話,要想適合每個人個性,這是絕對做不到的,(你再怎麼做,做到每一個對你贊歎,有可能嗎?有可能嗎?不可能的。美國總統就最偉大了,姓克的,姓克的出一個能人就是克林頓,對不對?克林頓總統,對不對?你看美國的報紙,也是把他批得一無是處,是不是這樣子?所以你絕對無法做到合每一個人的個性,)但佛所說的話,不論是說那句,使得人聽了,都以為是對自己說的,所以佛所說的話,能契合眾生的根機。具足這兩個意義,所以名為契經。真正說來,經是線的意思。如一粒粒的佛珠,本來是散著的,用一根線把他貫串起來,不但可以作為念佛之用,而且不會再行散失。佛在世時說法,是沒有經本的,只用金口講出,到佛滅後,由佛弟子將佛所說的話,用文字組織起來,使佛所說的話不致散失,並且一直流通到未來,所以說經是線的意思。 經字通題解釋過了,現在繼續來講別題。(別題只有這一部經有而已,)於別題中,我想先講“十善業道”四字,十善業道是對十惡業道說的,眾生的一切行為活動,要不外於在善惡兩方面轉來轉去,不是行善就是作惡,我想這是一般人所能體會得到的。(不是善就是惡,)有人以為佛教忽視,甚至否定偷道德的,這對佛教真是最大的誤解,影響佛教的弘傳很大。其實,現在流行世界各地的各大宗教,最重視倫理道德的,敢說沒有超過佛教的,(可以說沒有超過佛教的,)這在佛教各經論中,可以找一最大的證明。特別像本經所說的十善業道,可說完全在人本位上,發揮倫理道德的,果真大家能本此十善業道去行,不特個人的道德完整無缺,而且社會道德的促進,亦將發生極大的效力,所以現在有些接觸到佛教的西洋學者,亦肯定了佛教的這點。 十善的“善”,年紀稍大的人,對這個字是不會陌生的,如我們常聽人說,你要做善事,或說“為善最樂”。出生在這世間上的人,大都是喜歡做善事的,認為做善事是最快樂的。我們中國人,對善事亦是很重視的,特別是在華僑社會中,一般僑胞們,更是踴躍的,做種種善事。但善字的定義究竟怎樣,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不免有點模糊不清,只知做善事,不知善的定義,是就如中山先生說的“知難行易”了。(知難行易,知道,要真正徹底知是很困難,但是你只要肯去做,其實很容易的,)其實我們要做善事,最好能夠了解善的定義,如對善的真義不明,有時出發點雖是善的,但結果卻做出與善相反的事來,這實在是最不值得的。(我為你好,我為你好這樣而已,要兒子好整天把他關著,叫他不可以出去參加party,要好好地准備聯考為他好,也不偶爾讓他透透氣,到最後嚴重地失眠,嚴重地失眠,所以為他好還要方法對,適合他的個性,還要適合他的體力,他如果沒有能力來挑這個擔子,你為他好有時候反而害了他,反而害了他,對不對?所以說如果為他好,要了解他本身(的條件),要了解他本身(的條件)。以前有一個婆婆,也是為了她孫子好,怕她的孫子噎死,她就嚼一嚼、嚼一嚼,以前的人才有,現在的人可能沒有了,嚼一嚼、嚼一嚼,怕她的孫子不會嚼去噎到,拿起來嚼一嚼喂他吃,現在鄉下可能還看得到,比較少了。結果阿媽有肺病,孩子承受不了死了,死了檢查起來覺得奇怪,這個孩子好好地怎麼突然死了,這麼嚴重的肺病,以前肺病是沒救的,會死的,孩子承受不了,承受不了,所以說為孫子好,但是沒想到你會傳染給他,所以“我是好意的”,這一句話要講得很有智慧,我是好意的,沒有錯你是好意的,問題是你的好意適不適合他,單單這一句“好意”,有時候會誤到一切,我是好意的,但是我們有沒有衡量,好意的輕重、次第、先後,我們如果沒有衡量次第、先後,我們的好意有時候會害到對方,因為你不了解他的立場,不了解他的立場,譬如說她的兒子,帶女朋友回來,他家裡的人不喜歡,不喜歡,不喜歡這個女孩子的臉很大,臉圓嘟嘟的像豬頭,又塌鼻沒有福報什麼的,顴骨太高又克夫種種的,他家裡的人只看外表,不過她的兒子很喜歡,她就阻止他們兩個人交往,這個男孩子心都在女友身上,他的父母不准他交往,他的父母是好意,怕他娶到壞老婆,好意,問題是他們兩個很好,就這樣問題就出來了,問題就出來了,後來這個男孩子沒有辦法,無法相愛,以死明志而割腕自殺,割手腕自殺,割手腕自殺,對不對?後來死了他媽媽說就後悔,後悔來不及了,死了,死了,對不對?師父要徒弟好也是一樣的,也是一樣的,他不能接受的方法,沒有辦法,拿他沒辦法,所以就等待因緣,這是一定的,這個就是智慧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實在是很困難。底下:所以說,)佛教對於善字所下的定義,是很嚴格的,所以現在特別來分析給諸位聽。 善,根據佛陀給予我們的指示,可從三方面來說明其定義: 一、(你說你行善想想看,)從內心的動念說:(從你內心的起心動念是善或是惡來診斷善惡,)每一個人都有其心理活動,而這心理活動的純潔不純潔,就有很大的分別。清淨而純潔的心理活動,沒有煩惱夾雜在裡面,而僅與無貪、無嗔、無癡、慚、愧等的善心所相應,(這個)就是善的;反過來說,雜染的而不純潔的心理活動,經常與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我)慢、無慚、無愧等的煩惱糾纏在一起,就是惡的。(就是惡的。)善惡的分別,完全是看內心的清淨不清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吾人的所有一切行為活動,都是由於內心的驅使而活動的,如果內心的不淨因素多,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是不善的;如果內心的清淨因素多,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是屬善的。 二、從行為的影響說: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都是相關的,(息息相關,)因而任何一個行為的表現,都會影響到別人,從影響是好或者不好,就可分別出是善或者是惡。如有一個患肺病的人,(肺病,)其痰內是含有肺病菌的,設若將一口痰吐在大街上,經過太陽的曝曬,由風飛揚到空中,使細菌傳染到別人的身上去,影響到別人的,是屬壞的方面,就可說是不善。一個真正重視道德的,患了肺病不可隨地吐痰。(第二個角度)從好的影響說,如我來越南後,堤岸西貢,(這是地名,就是越南,)前後發生了三次火災,尤其是這次西貢永會區的災情特別慘重,我們從報章、從聽聞或親自看到淒慘的情狀,發出救濟火災的呼聲,影響廣大社會人群,都來做這救災工作,其影響是好的,就可說是善的。所以我人不論講一句話或做一件事,先要考慮我這話與事情,是有利益於社會人群的?還是有害於社會人群的?(要先想想看是有益還是有害,)如果是有利的,我們便多去做,假使是有害的,我們便不要做。再說,一個人的行為活動,不但影響社會人群,亦復影響自己本身,是以行為所發生的影響,對個己身心,對社會人群,假如都是好的,這是最理想的善行;設若我人的行為活動,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甚而至於還要有所犧牲,如出錢出力,流血流汗,但對廣大的社會人群,是有極大利益的,依佛法說,這還是關於善;(這還是屬於善。)但如我們所做的事情,對自己雖有很大的好處,使自己的生活享受美滿,但對社會人群,(有害,)不特沒有利益,反而有所損害,這在佛法認為是屬惡的。所以行為的善惡,主要是約影響社會人群的利害來分的。 三、從時間的前後說:世間上的一般人,大都是重視現實,要求把握現實,但在佛法講,(在佛法講,)不但有現在的時間,還有未來的時間,如再向前看,還有過去的時間,佛法是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我們現在做人,(眼光)不能短視,(太短視,)只顧現在,應該還要想想未來,如一想到未來,現在行為活動,就不敢隨便了,(這樣做下去會身敗名裂,這樣做下去會被抓去關,犯法的事情你也做,這樣就不要,)即當表現一種行為時,先得考慮一下,我的這個行為活動,是否對於現在未來都是有利益的?假定對現在的生命有很大的利益,對未來的新生命亦有很大的利益,無疑這是屬於善的行為。假定只對現在有好處,如以不正當的方法,求得現實生活上的滿足,而對未來的新生命,不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會感受很大的苦痛,這在佛法中說是惡。(譬如說現在的綁票就是這樣子,拿到錢,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到錢,拿到錢以後犯法以後被抓去關,甚至被抓去槍斃被世人唾棄,我們不必要拿這種骯髒錢。) 關於善惡分別,有上面的三種,如能把握這三點去做,便可算是一個標准的有道德的人,所以善就是道德行為,而為佛法最極重視的。佛在世時為人說一切善事,獎勵人做一切善事,其原因在此。如何避免一切惡事?如何實踐一切善事?這該是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學佛人,所應時刻注意的。當知我人任何一個行為表現,不是屬於善的,就是屬於惡的,惡的行為,有害於自他,就是不道德的行為,善的行為,有益於自他,是即道德的行為。太虛大師說:“從自他兩利的道德的標准上,依於佛典說明道德的行為,則凡一切行為是害他的即是兩害,一切行為是利他的即是兩利。故佛教的道德行為,以不害他為消極的道德,以能利他為積極的道德。”做人應該這樣去做! 善字的定義已簡單地分別說明,現在繼續來講善業的業字。(英文叫karmaforce,業,karmaforce就是業力,這個karma培訓本來是造作的意思,)業就是行為,是約身心的動作說,然每一身心行為的動作過後,不是過去就算了的,必還有個力量保留下來,當知這個保留下來的力量,佛法說為業力。所以業這個字,在佛法中,是約兩方面講的:一約正在活動說的;一約活動以後所留力用說的。動作時的業用,很快的成為過去;留下來的業力,經百千劫都不亡。舉例來說:如我打你們一下,或罵你們一句;若打若罵,都是一種業用,將這打罵的力量保留下來,便是業力。業力等於一般人所說的種子,種子在未敗壞以前,不論到什麼時候,只要有了水土等助緣,自然就會發出芽來,我們的業力收藏在那裡,(收藏在裡面,所以)遇到了某種因緣,必然就會感受另一新的生命。(所以講這一段就非常地重要,非常地重要,簡單講,今天我們跟任何一個人相處,我們寧可吃虧,不要讓對方恨我們,今天我們吃虧,不會引起對方的殺機,殺機,今天如果我們贏了對方不甘願,不甘願,這樣有一天我們的生命會沒了,他什麼時候要爆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要爆發我們不知道,蘊藏在他的生命裡面,他恨,今天我們贏了我們很高興,我告訴你因果跟隨在後,他記恨著,蘊藏在裡面,等到因緣一到生命就沒了,所以活在這個世間的處世之道,我就是這個樣子吃虧沒有關系,我很高興吃虧,他要贏就讓他贏,賠一點錢沒有關系讓他贏,我們沒有輸,我們沒有輸,這是我的生命處世的哲學,什麼事情都盡量退讓,因為還沒到影響我們的生命,我相信我們還會忍耐得住,賠一點錢,讓他批評一些,他高興就好了,高興就好了,所以尤其是我們女人這張嘴巴,女人這張嘴巴,譬如說你挖苦人、批評人或者揶揄人,你要注意,因為你讓對方有恨你的心,恨你的心,有一天爆發出來就不可收拾,譬如說你結婚,你常跟你的先生洩氣,你常跟你的先生洩氣,沒有用的男人,別人一個月賺幾萬,你沒賺多少錢,還生了兩、三個,一天到晚都跟你先生洩氣,你不用好的手段,好好地跟他研究跟他勉勵,你用傷害的語言,他蘊藏在八識田中,八識田中,有一天他有了成就,你就不得他的疼愛,他會說:當時我在困苦的時候,你瞧不起我,看我沒用,我現在有錢了。他外面找女人,所以他在困難當中你要勉勵他,他在成功的時候,我們就能跟他說:你困難的時候我勉勵你,對不對?你成功的時候,就要照顧我們母子,這麼講行得通,因此我們講這個話包括一切的語言、行動,都會隱藏在我們或者是對方的業識裡面,一種很大的力量,因此我們的講話,學佛,我們不敢一開口就與真理相應,但是我們要開口就說好話,損人的話不要講,會傷害到我們自己,有一天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沒有必要,沒有必要,我們要趨吉避凶,閉口就可以得到好處,我們為什麼要多說話,對不對?閉口可以避開凶惡,我們為什麼不避開,對不對?這個世間人不懂,開口就講,開口就講,講話又泌繳稅金,總統又不會管我們,他就一直說一直說,冷嘲熱諷,說到最後傷害到自己,好朋友都離開了,等他碰到了困難沒有人肯幫他,為什麼?他那張嘴巴,那張嘴巴,真的。底下:) 因此,我們對於自己所有的一切行為,都要自己負起責任來,不要以為做了就算了,若你自以為算了,業力可不肯饒你,到了相當時候,一定要跟你算賬的,決不會輕易地放你過去。在這現實世間,我們常聽人說:你要注意你的行為,你的行為不要浪漫,(就是放蕩的意思,行為不要放蕩,)亦即顯示人們對於行為的重視。假定一個人的行為不好,我們就要批評說,某人的行為不正,反之,就說某人的行為正當。所以如此,產因人的一切行為,是要予以人生道德之所批判的。做人不能沒有道德,而道德不道德的分判,就在行為的端正不端正。為此,我望在座的諸位,依於人生道德去行,多做有益於社會人群的事業,換句話說,把個人的力量貢獻於大眾的利益上,使得自己的善業,一天天地增進起來! 善業,就是善的行為,然而應從那幾方面去推動呢?這就要講到善業上面的十字了。十善業,是即顯示吾人善的行為,可從十方面表現出來,(第一)即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言、(第五、)不绮語、(第六、)不兩舌、(第七、)不惡口、(第八、)不貪、(第九、)不嗔、(第十、)不邪見。(不邪見就是不癡。)初三(殺生、偷盜、邪淫)是從身業所表現的行為,次四是從語業所表現的行為,(最容易犯的就是這四種,就是嘴巴,因為嘴巴太快了,嘴巴太快一下就出來了,)行為是從意業所表現的行為。這十善業,為一切首先的根柢。(柢就是樹根,基礎的意思,)如違反這十善業,而向惡的方面發展,就是十惡業(,十惡業)。所謂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绮語、兩舌、惡口、貪欲、嗔恚、邪見。這十惡業,為一切不道德的根本。經中說的:“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就是不作十惡,努力奉行十善。關於十善的意義以及奉行十善的利益,這到經文中,會有詳細的說明,現在暫且不講。 其次所要講的,就是十善業道的道字。道是能通的道路,可以從這裡到那裡。如由妙法精捨到龍華寺,有一條大道可以到達,名之為道。世間眾生所走的道路,佛法說是只有兩條,就是三善道與三惡道。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三類眾生所走的三條不同的道路;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三類眾生所走的不同道路。每一個眾生,都在這三善道或三惡道中走來走去,不是走在三惡道上,就是走走在三善道上,再也沒有第三條路可走。怎樣才能走上三善道?那就是要本著十善業去行,你修了十善業,不願走這條路,是亦不得由你。(每天都在做善事,你怎麼可能不走善的路,對不對?哪可能走入三惡道呢?不可能的,)怎樣就會走上三惡道?那就是要本著十惡業去行,你造了十惡業,不願走上惡趣,亦非逼你去走不可,一點還價的余地都沒有。(意思是說業力在牽引你,叫做不得不,不得不,業力很簡單,對不對?譬如說我們對面在賭博,譬如說,我們對面是拉斯維加斯賭城,拉斯維加賭城,我們這邊是文殊講堂有聽經,對面在賭博,這裡在聽經,一個佛教徒走到這個地方來,他就走向這邊來聽經,對不對?如果是喜歡賭博的,他就走向賭城那邊去賭博,為什麼?業,他賭慣了不賭很難過,不賭很難過,對不對?所以說有的賭是無心的,無心的那倒沒有關系,譬如說你出國去觀光,有空多少賭個小小的,吃角子老虎不是賭很大的那種,那個只是玩樂,那不算是惡業的賭博,他想說賭個好玩的,那個另當別論,你是出國去觀光的,三、五元的輸贏那不算,那不算,那不算是什麼賭博,那只是出國在那個地方玩一玩,那個不算,我們指的是真正的傾家蕩產的,真的有心用財產,用生命在賭的那一種,所以業就是這樣子,走向文殊講堂來他就是善業,業在牽引沒有辦法選擇,一個人賭博慣了他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喝酒,戒酒的人就是這樣子,他太太說:你有沒有戒酒?有戒酒,真的戒酒了,全戒掉了。他太太再也不曾看過他喝酒了,不曾看過他喝酒了,不過,奇怪,只要是從廁所出來臉就紅紅的,結果他一瓶XO放在那裡,你知道嗎?放在馬桶水箱裡面,你看他聰不聰明,坐下去後面馬桶水箱打開,拿起來(法師做喝酒的樣子)。老公,你有改酒嗎?你有戒酒嗎?他就說:有啦,戒了。她沒看到,沒看到又偷喝。業確實不簡單,確實不簡單。你看電影就知道,這個女的如果喜歡上這個男的,她父親是富有的員外,他怎麼關她,用柵欄如何地關她,打封條,那個女的就絞盡腦汁像狗似的挖個洞爬出去,跟那個男的見面,兩個人就高高興興的,對不對?你怎麼鎖她都鎖不住的,業力所牽是很可怕的,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所以我們人就是這樣子,臨命終也是這樣子,你興趣哪一樣,你執著哪一樣,臨命終你走得開嗎?走不開,走不開。我們人修行如果沒有從心地這個執著徹底的除掉,大家都很會做表面的,所以你晚上作做麼夢,你臨命終就走什麼路,真的。晚上作個夢,某某人不讓我跟,又開始傷心了,這樣她就執著,我晚上夢到四周圍有很多錢,像我那一天夢到地上一筆錢,我就合掌念佛,這不是我的。不該我的我不應該拿,醒來自己稱贊自己,在夢中錢那麼多我都不會貪了,更何況是清醒者,對不對?清醒者,不過不曉得有沒有那種功夫,所以在夢中知道這不是我們的,沒有去動它,沒有去動它,所以說你晚上作什麼夢,臨命終你就走什麼路,晚上你常常夢見佛,你常常夢見出家眾這是好夢,夢到三寶這個太好了,你心中都是三寶一片的光明,夢到在道場跟人家共修,夢見在念佛,太好了,太好了。最近台北板橋有一個男的往生了,臨命終的時候,這個男的平常就很精進,認真念佛,聽說他在世的時候,就見到過佛三次,臨命終自知時至再用力大聲念,在大聲念佛當中斷氣,實在不簡單。見到佛三次,在家眾不是出家眾,他念佛是用拼命的,到最後他也是死,他贏了,這一場仗他打勝了,對不對?他知道他唯有這條路而已,你偷懶也是死,你執著這個世間也是死,他今天能夠用生命來打賭,萬緣放下,什麼財、色、酒、氣,他知道在臨命終,拼!我就說這一局他財贏了,臨命終,他見過佛三次又自知時至,臨命終又大聲念佛,他一直念到無法出場聲為止,你看他那一種虔誠,為什麼?他知道沒別的路可走,要不然我們臨命終要走什麼路,你說給我聽聽看,除非你大徹大悟,自性就是彌陀,自性就是淨土,你證到空性的法身,不來不去,不增不減,我們是凡夫俗子,一品惑、見惑、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都沒有斷,你哪有辦法跳出三界,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所以你看過這個老伯,他也不什麼了不起的學者,也不是做什麼總統,他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跟在座諸位一樣,所以要了生死,是你要不要而已。今天你穿得西裝筆挺的或者是女孩子戴上大顆的鑽石戒指,要做什麼?色身爛壞只剩下骨頭,五髒六腑臭穢不堪,對不對?聰明的人,每一個都拼命地求生淨土,對不對?非去不行,不然哪有路可走?對不對?你想想看你臨命終,你難道就要靠自己的力量,說我要打坐求生極樂世界,不求生極樂世界,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可能嗎?我告訴你那非常地難,非常地難。你如果說極樂世界是騙人的,千千萬萬的人念佛,大家都念得這麼有感應,臨命終見到佛、觀世音菩薩,對不對?這怎麼騙得了人,那一本《淨土聖賢錄》,對不對?千千萬萬的聖賢往生,那就是見證,所以說我們既然要走,這一條聽經聞法的路。諸位,你要走得徹底一點,不要半途而廢,半途而廢,你又被五欲六塵所轉,你也是要死,死不過是一堆臭肉這樣而已,要記住!我們人死了就是一堆臭肉,不是臭豆腐,臭豆腐還可以吃,這一堆臭肉拿到市場去,沒人會買的,你看這皮膚白白淨淨的,割下來擺在市場上沒人要買,皮膚再怎麼漂亮,割起來也是沒人要買,所以我們人死後,值不了一顆豬頭的價錢,豬頭人家還會買去燉豬頭湯,煮豬頭,對不對?人死後要干什麼?連一顆豬頭的價值都沒有,因此我們業力所牽,平常我們就以念佛為業,念佛的業,時時刻刻意識裡面都堅持到底,我一定要了生死,一定要了生死求生極樂世界,絕對不後悔也不退轉,保證往生的,保證往生的,一個在家人都能夠做到這樣,還不是出家人,出家人整天閒來無事,對不對?人家說出家人整天在那裡浪費時間,生命實在很悲哀,你想想看今生沒了生死,來世再來你還不完,你吃這些施主的就還不完,吃都是吃施主的,修行不夠抵償,你穩死的,所以說了生死一定要下定決心,無路可走了。底下說:) 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誰逼迫誰的,現在善惡兩條道路,明白橫在每人面前,由你自己選擇去走好了。是的,道路只有善惡兩條,但是我們要問的:“同是一條善道,為什麼有著三個不同方向?”這就看你所行善行的程度如何來決定的。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上品的程度,那就走向天堂的一條路;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中品的程度,那就走向人間的一條路;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下品的程度,(比較差的,)那就走向阿修羅的一條路。善業道如此,當知惡業道亦然。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上品的程度,(上品的就是甲級的,流氓有分為:甲級、乙級、丙級的,叫做甲級流氓,甲級的,上品的,)那就走向地獄的一條路;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中品的程度,那就走向餓鬼的一條路;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下品的程度,那就走向畜生的一條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善惡業道,為什麼各有三種方向不同了。 十善業道經五字,已分別地解釋了。但每一部經,都有一說者,本經是誰說的?題中明白告訴我們是“佛說”的。佛是通名,十方世界有無量佛,而我們所講所聽的佛經,都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說的。大聖釋迦(牟尼佛),約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出在在這個世界的印度。(印度人,)在未成佛前,(釋迦牟尼佛)本是個王太子,(底下說,)由於感到眾生的苦痛,激發內在的悲心,為了解救人類以及一切眾生的苦痛,毅然(就是下定決心,)決然地走出王宮,去尋找解脫之道。經過六年的探索,終於發現了真理,而成為人間的佛陀。(世尊)體悟真理以後,為了啟迪(就是啟發)有情,(就是眾生)乃席不睱暖地(他的草席不曾暖和過表示很忙,比喻事情很忙碌,也就是迫不及待無法久坐,椅子都還沒坐暖,表示世尊救度眾生的心很熱誠、很懇切,)到處奔走說法,不知感化了多少人群,走上真理之途!本經是佛所說很多經中的一經。能說的人是佛,所說的法是十善業道,綜合能說所說,名《佛說十善業道經》。 四 譯者簡介 (就是翻譯者簡單的介紹。翻譯的人的簡略介紹。) 本經的經題已簡單地解釋過了,今天繼續來介紹翻譯人的歷史。中國流行的每一部經,都是從印度傳譯過來的,所以每一部經都記載著譯者是誰,假定對於某一部經對於某一部經,不能確實的指出一個翻譯人,那是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便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要把翻譯人的歷史先加以說明。從印度文翻譯成中國人的佛經,佛教史上記載的譯人是很多的,如姚秦時代的鸠摩羅什三藏,盛唐時代的玄奘三藏,都是最負盛名的佛典翻譯家,對中國佛教的貢獻亦很大。現在我們所講的這部經,既不是羅什法師譯的,亦不是玄奘三藏譯的,而是實叉難陀法師(實叉難陀,西元六五二到西元七一○,跟武則天同一個時代的人,西元六五二到西元七一○,世壽五十九歲,他是唐代的譯經僧,八十卷的《華嚴》主要的翻譯人,實叉難陀)譯過來的,有根有據,不是什麼人偽造的經典。 玄奘法師是中國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鸠摩羅什是龜茲國人,(這個念qiūcí,龜茲是今天的新疆省的天山南麓的重要都城,就是今天的庫車,所以新疆那個時候先有佛法,再傳到中原來,)實叉難陀三藏是於阗國人,(就是新疆的西部,就是今天的和阗之地,於阗國,)龜茲與於阗,在過去都屬西域地方,現在則是位於中國的新疆。這兩個國家,在中國還沒有佛法時,就已有了佛法的流行,而且(那個時候新疆省流行的是)大小乘佛法同時弘傳的,所以中國有很多的大乘佛法,是從那裡傳過來的。 實叉難陀法師,從於阗到中國來時,是在唐朝時代。(唐朝是西元六一八到西元九○七,我們如果稍微記一下,唐朝總共歷時兩百九十年,唐朝歷時兩百九十年,西元六一八建立,到西元九○七年滅亡,唐朝歷時兩百九十年,像我們中華民國今年八十六年,一個國家要建立兩百九十年,這個很久了,不簡單,)唐朝是中國最興盛的時代,現在很多研究歷史,或希望國家織成的人,都時常相信唐朝盛世。此一唐朝是緊隨隋朝以後而建立的帝朝,所以通常都和隋朝連起來稱為隋唐,或者叫做李唐,因為開國帝王姓李名淵的關系。(所以)唐朝時代的中國版圖已經相當大了。(非常地大,)在這以前,有很多領土原不屬於我國的,到了唐朝時候,就陸續地歸入中國版圖,使中國的領土擴大了很多,所以稱為大唐。 大唐高宗時代,中國出了一位有名的女皇,就是眾所周知的武則天。(武則天,西元六二四到西元七○五,武則天世壽八十二歲,世壽八十二歲,西元六二四到西元七○五,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還有慈禧太後,慈禧太後是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她本身來講還是母後的角度,位在後面,掌有實權但是還不是說皇帝,武則天她確實是個皇帝,)原因唐高宗的為人,非常仁厚,但又極為懦弱。(嫁了這個丈夫很懦弱,他又是皇帝,)在初即位的時候,確還能繼承父王太宗的遺志。後來因為寵愛武則天,先封她為“昭儀”,進而廢王後改立則天為後,(就是說先封她為昭儀,然後把大老婆廢掉改成小老婆,所以武則天算是小老婆,然後又封後,封後。唐)高宗患風眩病(風眩病就是會頭暈,會頭暈,會暈,會暈,會暈,站不住,他)不能親理朝政,(親理朝政,老婆是最好的,武則天又有能力,)常令武後代為處理國事。(處理久了,請神容易,送神難,)武後天賦聰敏,學識亦佳,處事得當,因而很能得高宗的信任,於是漸將朝中的大權,移歸武後掌握。(女眾掌權,)那裡一般人視高宗與武後,有同樣尊崇的地位,號稱“二聖”, (二聖,所以我們這裡有二聖二路,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兩個,二聖二路,不知道是不是唐高宗跟武後,)武氏則加“天後”稱號。(做了皇帝要號稱什麼都可以,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中,(西元六五○到六八三,但是實質)由武後執政者,則有二十五年之久。(這個相當久,執政二十五年。) 武則天女皇,在中國歷史上的記載,有很多人把她看成是個很壞的女人,但也有很多人說她為女中丈夫,可說毀譽參半,這是歷史上的事情,現在暫且不去談它。但這位女皇,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佛教倒有相當的貢獻,因為她信佛,不如一般女的迷信,而是出於理智的了解,所以自信佛後,竭力地護持佛教。如本經的譯來中國,就是由她派人到於阗國,請實叉難陀法師來翻譯的。她之所以請來實叉難陀法師,原因是這樣的:約在我們東晉時代,(東晉是西元三一七到西元四二○。東晉時代,是一百零三年左右的朝代,東晉)已有六十卷的《華嚴經》本,傳到中國來,武則天曾經讀過這部《華嚴》,覺得這部經譯得不怎麼完備,(就是不齊全,)同時聽說在於阗國有此經的完本,於是便派使節團到於阗國去求經,順便請一位能夠翻譯的法師來中國負責翻譯。() 使節團到了於阗,果然求得《華嚴經》,並且請得實叉難陀法師來到中國。三藏(法師)來到中國後,武則天女皇對他很恭敬尊重,(所以武則天也算是很有福報的人,懂得恭敬三寶,)同時請他先把《華嚴經》翻譯過來。於是三藏就在東都大內(大內叫做帝王所居的皇宮,)大遍空寺翻譯,(這個讀作biàn,大遍空寺,取這個名字怪怪的,大遍空寺,算整間都是大便,大遍這個讀作biàn,不是讀作piàn,你如果讀作大piàn空寺就錯了,這個讀作大biàn空寺,真的,把它取為華嚴不是很好的聽嗎?)由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淨同宣梵本,後來交由沙門復禮(復禮大師)、法藏(法師)等,於佛授記寺整理而成八十卷《華嚴》。當譯這部經時,據實叉難陀傳說:“天後親臨法座煥發序文,(煥發序文,煥發就是增添序文的光采,煥就是光采的意思,親筆作序增添《華嚴經》的光采,)自運仙毫首題名品”,(自運就是親自運筆。仙毫就是毛筆的意思,皇帝的毛筆叫做仙毫,自運仙毫就是親自運筆,就是運筆,為經名、品名題字,經名和品名題字,所以就自運仙毫首題名品,)可以說是極為隆重其事。(隆重就是鄭重、盛大、莊嚴,所以我們常常念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這偈就是武則天所做的,可見她的學問有多好,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讀誦武則天的偈頌,對不對?開經偈,大家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一句就是武則天所做的,你看她的學問好到什麼程度,這個女人真是不簡單,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女人,如果剃度,剃到武則天這麼厲害的,她差不多變成我的師父了,比我還凶,太過分就抓去砍頭,對不對?)六十華嚴因為是在晉時譯的,所以後人稱為晉譯。八十《華嚴》因為是在唐時譯的,所以後人稱為唐譯。實叉難陀譯成《華嚴經》後,又繼續地譯《大乘入楞伽經》、(我覺得《楞伽經》,這一本經非常地棒,只是很可惜太深了,如果你想要空間開悟的人,這一本書不得不看,我們印了一本《楞伽經(的)義貫》,這一本寫得不錯,諸位,你們如果有因緣,你們如果要,講堂有印,老參的人才看得懂,初學的人沒有辦法,老參也很難講,實在是不知所雲,我看過的經典之作,這本《楞伽經》是可以說是最深的,最艱澀,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看過四遍了,看過四遍了,如果看得懂保證你開悟,但是依我看你保證看不懂,拍胸脯保證一定看不懂。)《文殊授記經》等,前後總共譯了十九部經,本經(《十善業道經》,)就是十九部中的一部,亦是在武則天女皇的護持下譯成中文的。 實叉難陀是他自己本國的名稱,譯成中文是學喜。(學喜,學習、歡喜,)傳記上說:(說實叉難陀)“智度恢曠,(智度恢曠就是說智慧高超,氣度宏廣,恢曠就是恢宏曠達,智慧跟氣度都恢宏曠達,)風格不群;(就是說他的品格,風就是風范,不群就是脫俗超群,品格風范脫俗超群,)善大小乘,(他不但精通大乘,而且又精通小乘,)旁通異學。(旁通異學,就是說還包括其他的四書五經,統統都懂,《易經》也懂,)”不但精通大小乘的佛法,對世間的哲學以及種種學問,亦都有相當的研究和認識,不是一位普通的法師。因為他的學問高深,(深厚地通達,)所以對於佛法方面,不但了解經藏,對律藏、論藏,亦有深湛的通達,因此稱為三藏法師。(我們一般稱三藏法師,都把他當做玄奘法師,其實不是,如果通達三藏的,都稱為三藏法師,)後來實叉難陀,感於慈母衰老,很想回去看看,以慰慈母之情,所以特上書請求歸裡,皇上由於他的孝思,不特准他回去,並且派人送到於阗。沒有經過好久,再度來到中國,寂後火化,其舌猶存,(跟鸠摩羅什一樣,)真是難得。諸位還要知道的,本經除了實叉難陀的翻譯,更有施護三藏所譯的,(施護三藏是宋代的譯經師,宋代,北印度人,世稱顯教大師,出生在什麼地方?什麼年代?出卒年不詳,他平常都致力於翻譯經典,)名為《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這部經就是《十善業道經》,共一卷,宋代施護所翻譯的,施護所翻譯的,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與實叉難陀所翻譯之《十善業道經》們本異譯,)是可取來作為研究參考的。 正釋經文 甲一 證信(證信就是序分,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诃薩俱。(看到佛講經的對象在龍宮對海龍王,這個列入畜生道,與大比丘眾這樣就是聲聞,還針對菩薩又是摩诃薩,又是大菩薩,所以當機眾有畜生就是凡夫,有比丘眾就是聲聞還有菩薩眾,這樣就知道他所講的這部經典,是五乘所共有的,懂得看經典的人看第一句他就知道了,他就知道後面要講什麼了,表示這一部經典所講的是五乘所共修的,我們打開《華嚴經》,就不是這樣子,《華嚴經》一打開,就什麼菩薩什麼菩薩,全部統統都是在講菩薩,當機眾全部都是菩薩,所以會看經典的一看前面就知道後面了,看他對什麼根機來講的,譬如說《金剛經》他是對解空第一的講的,《金剛經》須菩提就是當機者,一看《金剛經》就是在講空、講般若,講般若。所以看經典看前面就知道後面了。底下說:) 佛教講經,對於經文,首先是要分科的,其最有名的,就是序(底下加一個“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人的頭,就像一個人的頭,)正(宗分,就像我們人的五髒六腑,)、流通(分,就像我們人的雙腳和雙手,會流通,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分法,而這在中國佛教史上,為晉代高僧道安法師所分的,(道安這個很重要,東晉的一個高僧,跟慧遠大師都是東晉,道安大師影響我們佛教非常地大,非常地大,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東晉的一個高僧,他十八歲就出家,他的師父叫做佛圖澄,佛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圖是圖畫的畫,畫圖的圖,澄是澄清湖的澄,佛圖澄,佛圖澄神通非常廣大,外道都勝不過他,過去、未來的事情都知道,在《高僧傳》裡面佛圖澄他降伏很多的外道,他用神通降服很多的外道。道安大師他對佛經的翻譯跟經典的記錄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是東晉當代的高僧,對佛教有很深遠的影響。道安法師所分的,)後代佛教大德講經,大都是依這個分科來講的,所以有“彌天高判,(彌天高判就是說像天那麼高,意思沒有人比他更行了,他把一部經典判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個就像天那麼高了,這個判是指最圓滿最高,)今古同遵”之說。(大家都遵守,所以每一部經典都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 (所以)一般經典的序分,本有證信序(證信序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與……眾”多少人這樣,叫做證信。證信就是說證明這部經確確實實是我阿難所聽來的,不是捏造的,)與發起序之別,(發起序就是看哪一個當機者,像《金剛經》就是須菩提,就對他合掌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就發起序。起是誰發起的叫做發起序,)現在此經只有證信序而無發起序。(證明這部經是佛所說的,沒有。) 所謂證信,就是為了使人信仰,必須找出事實證明。世間有許多事情,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樣就是這樣,那樣就是那樣,(這樣就是這樣,那樣就是那樣,)當下可以相信,不必另找證明。但也有很多事情,不是親自見聞得來,如要他人相信,就得事實證明。現在講的這段經文,目的就在證明本經的確是佛所說的,所以稱為證信。 關於證信這段經文的敘述,太虛大師老早舉出一個例說:“如現代人的舉行仁義,在會議簿的記錄上,一定寫明會議的地點、(會議的)時間、(會議)主席(是誰)、出席人數(有多少)、會議事項(是什麼?)。後來如有人對討論事項發生懷疑,就可取出當時會議記錄來作證明,使你不得不相信這一事實。”(所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哪裡,這個就是證明確實有這件事。) 【如是】:二字,通俗地說,就是這個,為指定下面的全部經文。若以信受不信受解釋如是,就是白話所說“是的”。如我們平時對人講一件什麼事情,假定對方信任得過,文雅的便說“如是,如是”; (這樣、這樣對。)通俗的便說“是的,是的”。設或對方信任不過,文雅的便說“不如是,不如是”;(不是這樣子,不是這樣子。)通俗的便說“不是的,不是的”。可見如是兩字,含有信的意思。(信或者是不信。) 【我聞】:的我,是代名詞,亦即阿難自稱。聞即聽聞,如諸位在聽《十善業道經》這樣,我一句一句地講,你們一句一句地聽,名之為聞。我聞,是表示親自聽聞。如諸位今晚聽完經回家,告訴家裡沒有來聽的人說:“這次聽講的十善業道經,是由實叉難陀譯成中文的。”家人如果問你:“你怎麼知道的?”你可肯定地回答說:“是我自己從法師那裡親聽得來的。”(所以)每一個人自己所聽到的,都可稱為我聞。本經是阿難尊者所結集的,為了表示這不是自己所說或杜撰的,(杜撰就是沒有事實的依據,而憑空捏造的,)而是由我從佛那裡親自聽聞得來,所以稱為我聞。 【一時】:時指說法的時間,等於現在開會的時間。世間一般開會的時間,都寫明某年某月某日,把日期交待得清清楚楚的。佛說法自有其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時間,)為什麼不把它指明而籠統(籠統就是說不明確、含糊,統括或者不明確,籠統。為什麼不把它指明而用這種不太明確)地說為一時?(他為什麼不說某月某日某時?當然)這是有道理的。現我告訴諸位:在這個世界上,由於各國的歷法不同,(像我們中國就使用農歷和國歷,國歷是全世界的,國歷是全世界的,農歷就是中國人使用的,所以)因而各地的時間,也就顯然的有著差別,(我們現在晚上就是美國的白天,所以)特別是在古代,中國有中國的歷法,印度有印度的歷法,如中國一年分為春夏秋冬的四季,印度一年則分為熱際(你稍微作個筆記,熱際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這是印度的分法,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總共四個月)、雨際(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如果是印度的)寒際(呢?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所以是每四個月一季,我們中國春夏秋冬是每三個月為一季,印度是每四個月為一季,所以這個一定要分清楚。熱際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雨際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寒際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的三際。(三際,就是三個時期,)如再把區域擴大來說,世界很多國家的歷法,都不能完全一致的。佛法要流傳到各國去,就不能明確地指定其時間,所以就簡單地說為一時。(像這樣也有好處,也有好處,譬如說今天我們東邊,譬如說十一月五日是我的生日,農歷九月二十二日生日,生日做一做,坐飛機到美國十二個小時,到美國又做一次生日,又收一次紅包,又收一次紅包,因為飛到美國,剛好是九月二十二日,所以時間上就相差一天,因此沒有辦法肯定,喜歡做生日的人這樣就最好了,喜歡做生日的人。但是我坐飛機到那邊做生日會來不及。)雖沒有明白地指出什麼時候,但中國古來大德,往往用(什麼呢?)“機教相扣之時”這句話,(機就是根機,教就是教法,根機和教法相扣就是相應的時間,根機和教法如果相應的時候,該講經的時候,)解說一時。(一時就是相應的時候,簡單講就是因緣具足的時候,這樣講比較直接,如果因緣具足的時候就講經,)機指眾生的機宜,教指如來的言教,機教相扣為時。如佛要說法,眾生不願聽,或眾生要聽,佛無暇說法,(就是沒有空閒,)其法都是說不成的,必須一方面眾生要求聽,而另一方面佛陀慈悲為人宣說,如是機教相扣,說為一時。 【佛】:現代人的開會,一定有個主持會議的主席,說法當然有個說法主,這裡的佛,便是指的說法主。十方雖有很多的佛,但說本經的佛,是專指在這人類世界出現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聖者,(可以說是聖中之聖,比丘戒裡面講:一切聖人當中,佛陀是聖人當中至高無上的聖人,佛陀,佛是所有的聖人裡面最高超的聖人,)亦即是人間的佛陀,千萬不是把佛看成是個虛無飄渺(虛無就是虛幻渺茫捉摸不到的,就是把他神話了的意思,缥缈就是若有若無,若現若隱的樣子,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神怪之物,(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把釋迦牟尼佛诠釋得已經有一點太離譜了,那個神通廣大,太離譜了,就像電影上所演的,其實世尊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比丘,和我們人一樣,為父母所生有一個肉身,不過他是一個大覺者,大覺者,心二十四個鐘頭都如如不動,沒有妄想、沒有顛倒,沒有執著連微細的煩惱都沒有,清清淨淨,他就是發現到我們的覺性,每一個人的覺性,歐美發現新大陸他們就很高興,釋迦牟尼佛發現眾生每一個都有佛性,這是比發現新大陸還要偉大,麥哲倫發現什麼新大陸,釋迦牟尼佛發現人人都有本性,還是離我們最近的,卻是我們每一個都感覺不出來。底下:)否則的話,那就根本沒有了解到佛之所以為佛。這點,希望諸位先要了解清楚。佛是印度話的佛陀簡稱,(Buddha,Buddha。)中國譯為覺者。者是人的代名詞,覺是覺悟的意思,合言之,就是一個覺悟的人。世界上的人,本來是很多的,如在座的諸位,每一個都是人,雖然如此,但覺悟與不覺悟,顯然有著很大差別。(覺悟的人他心所散發出來的,就是真善美的解脫,不覺悟的人他處處束縛,處處執著、處處分別,他不曾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二十四小時都綁得死死的,斤斤計較總是空,但是知道不過擋不住習氣,煩惱的習氣擋不住。)覺悟了的人,就稱為覺者,未覺悟的人,只稱為迷者。迷而不覺的人,當然就流轉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出離;覺而不迷的人,從宇宙人生的覺悟中,不再為世間的一切所轉,(所以我們如果在這世間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顛倒這樣我們就是佛,當下就是佛,我們可以訓練什麼叫做修行?時時刻刻都訓練這顆心,不要被相所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就是你七個鐘頭都不要做什麼工作,你提起觀照這一念,不要被它所束縛,這樣也是一種修行,)過著一種自由自在的真理生活。所以我們對於佛陀的認識,不要從過高和過深處去認識,只要知其是個真理的覺悟者就好了。但是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連這個最簡單的認識都沒有,不能不說是個最大的遺憾!做了個佛教徒,對於自己所崇奉的教主,不能有個正確地認識,(說起來好像天方夜譚,把佛陀神化到極點,他已經不是世間的人了,)實在是太辜負了大慈大悲的佛陀!因此,我望諸位對於這點,要牢牢地記住!(佛陀就是跟人一模一樣,沒有兩樣,是人格化不是神化,佛陀就是我們人,人就是佛。) 【在娑竭羅龍宮】:這是法主說法的地方,等於現代開會的地點。如我現在講的《十善業道經》,(演培法師說現在)是在越南堤岸的妙法精捨,當知這就是我說法的地方。佛說法,不唯是在這個現實人間,龍宮天上無處不沒有如來宣說法音的。像現在所講的這部經,就是佛在龍宮說的。宮是宮殿,如過去的君主時代,一個國家有個國王,國王所住的地方,(不是)叫做王宮或(不然就叫做)皇宮,現在所講的龍宮,表示是龍王所住的。人間的國王住在王宮,顯示其有福德,海中的龍王住在龍宮,亦顯示它是龍族中有大福德者。龍宮的所在之處,中國古籍及佛經所說,(都)是在大海的下面。(大海的下面,)不過實際說來,佛經所記載的龍,是有天龍、空龍、陸龍、海龍的四類,現說龍宮在海的底下,是約海龍說的。(針對海龍說的。以前的人龍宮有很大的爭議,很大的爭議,如此要到龍宮說法,就不是用我們這個色身了,因為我們人要呼吸,竟然跟八千比丘要到海底,這八千比丘要證到意生身才有辦法,可見這個問題很大,問題很大,所以有的人說:龍宮這個地方不是在海底,它是一個皇帝住的地方,皇帝住的地方就像龍,叫做龍宮,所以從以前探討佛教歷史的人,認為龍宮不是在海底,《華嚴經》像龍樹菩薩入龍宮,看到《華嚴經》,不能不是在海底下,是地名,龍宮,它是一個地方名字,不是真的在海底下,真的在海底下來說,用色身下去你沒有辦法,因為你要呼吸,你要呼吸,那個都是水你沒有辦法,要不然龍王他會變化,這樣就要用意生身下去,比丘他沒有辦法,他頂多證到初果,有的是阿羅漢果有的是凡夫,他怎麼會有意生身,他要怎麼跟世尊下到海底,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所以有的人是這樣講,經典如此記載而世尊又不在了,到底龍宮真的是在海底,或者真的在人間只是一個地名,地名,譬如說世尊在鯉魚潭說法,你會想鯉魚潭可能在潭底,花蓮有一個鯉魚潭,可能在鯉魚潭的潭底,但是不是這樣,鯉魚潭只是個地名,對不對?它是個地名,像我現在在魚池鄉買的叫做蓮花池,有一天慧律法師去蓮花池說法,說:慧律在蓮花池內講經,其實不是,那是地名,魚池鄉裡面,我買的那塊土地叫做蓮花池,蓮花池段,剛好在蓮花池,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池這樣子,所以我比較相信考據學家所說的,龍宮是個地名不是在海底下,我比較傾向相信這個角度,經典這樣寫這樣注解,我們就跟它這樣讀,所以大乘佛法有很多都沒有辦法解釋,因為講到很多神通就不符合,不符合現在的解釋,你說八千個比丘要怎麼下海底,都不要呼吸嗎?不然穿潛水衣跟氧氣筒下去,要不然他們怎麼下去,世尊當然沒問題,世尊上山下海他什麼都沒問題,他神通自在穿牆走壁,意生身,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三千大千世界任他遨游,因為他有意生身,我們沒有,我們沒有,就是沒辦法,不然就戴氧氣筒下去,如果戴氧氣筒也沒辦法聽,以前的科學有這麼發達嗎?有戴氧氣筒,氧氣筒的底下要怎麼講經?那也沒有辦法,所以我比較偏重相信龍宮是個地名,我才不相信在海底下。) 龍王的宮殿,在大海底下,(叫演培法師再活起來,他如果再活過來,我就問他:大海底在哪裡?可能也無法回答。真的,換我問他,他就無法回答了,所以經典這樣寫,我們中國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以前人講的我們就這樣讀,讀到矛盾的地方,它就多一句:不可思議。講一句不可思議就帶過去了,沒有辦法解釋,以前釋迦牟尼佛說右肋而生,我當時看到這一句,說:奇怪,佛陀的母親,這個地方怎麼生得出佛陀來,到底怎麼回事,我打了一個大問號。我就去問老和尚:師父,為什麼佛陀是從母親的右肋而生呢?老和尚:傻孩子,不可思議嘛。我就止住了,他說不可思議,師父既然說不可思議,你就要默不作聲了,這個地方會生小孩,真奇怪,這個地方會生小孩,我實在很不相信,後來我們到印度去探討,再向考據學去研究,好好地去了解到底為什麼佛陀會從右肋而生?原來印度的種族分得很清楚,階級分得很清楚,大梵天王是從口生,他們的相傳是這樣,貴族是從胸口而生,貴族,剎帝利、首陀羅是肚子跟膝蓋,是肚子跟膝蓋,嘴巴生,大梵天嘴巴生婆羅門,貴族從胸口生,剎帝利由肚子生,首陀羅從腳生,世尊是貴族,他是貴族胸口生,右肋剛好跟胸口是平等位置,所以說佛陀是右肋而生,原來佛陀是貴族而生的,出生是貴族,在右肋而生表示他是貴族,不是從這裡生出來的,我問了好幾十年,沒有一個法師說的使我滿意,每一個回答我都不滿意,我非常不滿意,打破沙鍋問到底,可是問老和尚,老和尚沒有一個有明確地回答。如果說龍宮,這樣解釋能清楚嗎?也不可能,沒辦法,所以我相信龍宮它是個地名,絕對不是海底下。龍王的宮殿,在大海底下,)為龍王的神力所化作。《海龍王經·請佛品》說:有次龍王上來人間,到靈鹫山去聽佛說法,聽了佛說法後,對於佛法有所領悟,便對佛陀垂直歡喜信敬之心,要請佛陀到大海去應供,佛陀慈悲地允許它,龍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用無量的珍珠寶貝,種種莊嚴其上,且自海邊通至海底,(就像在畫卡通影片一樣,)造作三道寶階,恰如佛於過去化七寶階自忉利天下降到閻浮提來的那樣,(他怎麼寫你就怎麼想像,像在演卡通影片那樣想像就好了,不必想太多,我們要的是他的法,)佛與諸比丘及諸菩薩,共同地踏著這個寶階到龍宮裡去,受諸龍眾的供養,並為龍眾說法。依據此說來看,不特佛及聲聞並諸大菩薩有其神通,就是海中的龍王亦有其神通,(所以大乘佛法,如果用神通都講得通,它都是用這樣解釋都叫做神通,)所以龍王能變化寶階,佛等能循這個寶階而行,在沒有得神通的我人,當然是做不到的。 《佛說十善業道經》的這個龍宮,叫做娑竭羅龍宮。娑竭羅是印度話,中國譯為鹹海,因為其龍常住在鹹海中,而其龍宮亦是在鹹海的下面,所以稱為娑竭羅龍宮。娑竭羅龍王,是很多龍王的一種,如《法華經》就說有八大龍王。(《法華經》裡面的八大龍王,我讀給你們聽一下: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娑伽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叉迦龍王;第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斯龍王;八、優缽羅龍王。這個在《法華經》裡面有,你不必作筆記,讀一遍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龍在印度叫做那伽,是一種身體很長的動物,而且是沒有足的,其形態有點像蛇,不過比蛇長得多,還有相當的神力,可作種種的變化。佛法承認有龍,龍亦作為佛教的護法,列為天龍八部之一,所以說“天龍八部皆護法”。(龍在中國來說是吉祥物,譬如說十二生肖,你知道這些都有可能,十一個生肖有可能,唯獨龍不曾見過,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你看有十二生肖,唯獨龍你不曾見過,為什麼龍不曾見過?而十一生肖都見過,唯獨龍不曾見過,不過十二生肖裡面其中又有龍,對不對?叫做龍,你要否認牠,對不對?中國人也都承認有龍,是不是?因此我看天龍八部這個天龍,可能也是一種業力,跟我們人間不太相同,在某一個時刻它會顯現出來,會顯現出來,好像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就像鬼道一樣的會變化的一種,牠是列為畜生,所以我認為牠是一種,屬於會變化的一種畜生,這個可能比較合理化,要不然我們那些鼠牛虎兔龍,中國人不曾見過龍,但是他就有這個龍。)不過龍雖有神力變化,但在佛法,仍把它歸納在畜生的一類中,如豬馬牛羊一般。可是不要以為是畜生,就小看了它。老實告訴諸位,很多畜生的福報,比我們人類還要大,因為嗔心大的關系,始墮到畜生去,龍就是有大福德的。(畜生有的比我們人福報大,像狗這樣的畜生如果長得漂亮,被有錢人飼養這只狗就好命了,真的,它也不必要看門,整天幫它梳毛還綁兩個人蝴蝶結,主人回來這只狗就跟他舔兩下,這樣主人就高興了,尾巴搖兩下,對不對?狗就很好命了,你看像我們有的當乞丐,寒流來的時候沒地方住,台北市就有很多睡地下道、鐵道旁要不然就睡火車站,要不然就睡公路局的,沒地方睡,你看人不如一只畜生,那只畜生他又弄最好的給它吃,還有“寶路”,看是一只狗而已卻疼愛有加,一個人比不上一只狗,真的就是這樣子,說真的就是這樣子,所以狗的狗的福報,人有人的業力。) 【與八千大比丘,三萬二千菩薩摩诃薩俱】:這是指出聞法的大眾,亦即等於出席會議的人數。聞法的大眾分為兩類,就是大比丘眾與大菩薩眾。比丘眾有八千這麼多,而且都是已有相當果證的,即是已證聖果的大比丘,不是剛出家的新比丘。比丘是男人出家已受具足戒的通稱,如果女眾出家而受具足戒的,就稱比丘尼。 比丘是印度話,中國譯為乞士,乞是乞求的意思,士是人的代名詞,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乞化之人。佛所定的出家僧團制度,在僧團中住的出家眾,不可做政府的官吏,不可做士農工商的事業,(都不可以,)所有一切生活所需,都向信徒乞化而來,所以叫做乞士。(這個在佛在世時可以,泰國也可以,台灣行不通,在中國大陸就行不通了,中國大陸,冷到零下二、三十度,零下二、三十度,在零下二、三十度,比丘僧團如何出來外面托缽,我問你:什麼人要煮給叢林三百個人吃飯,叢林甚至有五百個比丘,五百個比丘在零下二、三十度出來托缽,像黑龍江,我們教授說的:黑龍江,零下都四十幾度,你怎麼出來托缽?打到耳朵,耳朵掉下來,打手,手斷掉,你沒有辦法托缽,所以這種生活在佛在世,今天的泰國也可以,比較熱的地方可以,太冷的地方根本沒有辦法,所以中國大陸我們那些祖師大德都沒有辦法用乞食的,所以就自己煮,因此我們中國修行就比較好修,為什麼?關起門來你不必去攀緣信徒,你也不必怕去犯眾,也沒有譏嫌罪,為什麼?我只要跟眾生保持距離,我就不可能犯眾或者犯到譏嫌,這個根本不可能,沒有在接觸,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中國的法師修行就很輕松,像法觀師他們去泰國,他說泰國每一個都要托缽,去那裡親近每一個都要托缽,他說四、五點就要出門了,三個比丘走到一個地方要分叉路,他從東邊走,他從南邊走,他從西邊走這樣子,分開去托缽,你不能三個都在同一間托缽,他煮來不及給你們吃,沒有那麼多,一趟出去,回來都兩個多小時,兩個多小時。我說:你去如果尿急要怎麼辦?他說有時候尿急,急得回來袈裟一丟就跑廁所了,托缽一次要兩個多小時,哪像我們文殊講堂早課結束,一坐下去,引磬拿著,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放下,開始吃,就這麼輕松,佛在世就是這麼苦的日子,親自去體會到那種艱苦,那一種冷眼甚至碰到恭敬的,也有碰到輕視你的,也都有,侮辱你的,所以在托缽當中動心忍性,磨練你的個性,我就是一個乞丐,降伏你的傲慢,你出家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你跟乞丐一樣跟人家托缽,低聲下氣,但是偉大的地方,外表很窮不過內心很富有,向佛陀乞法,向眾生乞食,所以他走路托缽,也有很大的用意,很大的用意。底下:所以說除了乞以外還乞正法,所以說不可做政府的官吏,不可做士農工商的事業,所有一切生活所需二種我見信徒乞化而來,所以叫做乞士,)如更深一層地說,就是乞法。出家之人,最要緊的,還是乞法,即常常地向佛乞求正法,唯有乞求正法,才能聽到正法,這樣說來,比丘叫做乞士,是向兩方面乞化的:外向社會的群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身,內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資長養法身,唯有如此,出家的生活,方可算是正命,(所以正命就是佛弟子依從正法,遠離咒術、占卜等等,五種邪惡的謀生之法,如法如律求此飲食、衣服等生活資具稱做正命,正命就是用正當的方法養活自己的生命,不從事咒術、占卜、算命等等,)而不至於過著邪命不正當的生活。 比丘除了乞士一義以外,還有破惡與怖魔的二義,順便再為一談。惡在這裡,主要指內心中的種種煩惱,出家以了生死得解脫為目的,若不解決生死根源的煩惱,無論如何不能達到目的的,所以當修戒定慧的三學,撲滅貪嗔癡等煩惱,是為破惡義。魔在這裡,主要是指六欲天的天魔,(這個天魔是他化自在天子魔,住在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人天魔,魔王跟他的眷屬叫做天魔,)天魔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切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控制,如有欲跳出三界,不願再為其掌握,那他就要來作種種破壞。(你要修行他就破壞,制造種種的逆境給你,)設若不為所動,那他就要害怕起來。(他就會害怕,你若為所動他就高興,)出家的佛弟子,大都認真修行,而以解脫為期,(為期就是期望、目標,)天魔外道擾亂,不能發生作用,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所以稱為怖魔。修行能使魔王恐怖,這就真的有了相當功夫。如果馬馬虎虎地修,(馬馬虎虎地修就是隨隨便便,)縱然出家,魔王亦不會怖畏的。(他也不會怕的。) 菩薩的聽眾,超過比丘三倍,共有三萬二千那麼多,所以說三萬二千菩薩摩诃薩俱。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中國譯為覺有情。佛法將人以及畜生等,都名有情,雖然同樣的叫做有情,但覺悟與不覺悟,就有很大的差別。覺有情,是指覺悟了的有情說的。怎樣稱為覺有情?我們知道,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多得很,而這眾多的事物,依佛法看,無時無刻不在生滅變化中,甚至剎那剎那的在生滅變化中,(所以阿姜查說一句話:一切萬法唯有兩個字,生跟滅而已。萬法唯有這兩個字而已,生跟滅而已,你如果體會到阿姜查這句話,你就開悟了,不是生就是滅,沒什麼好討論的,世間沒有什麼叫做高興,沒什麼好傷心的,該滅的滅,該生的生,就是這樣子而已,)所以說:“一切諸法,生滅無常。”可是世間上的一般人,很難體認到這點。如以重建的妙法精捨來說,因為它是剛剛修好,大家覺得它是新的,今天來看到的是新的妙法精捨,明天來看到的還是新的妙法精捨,似乎一點變化都沒有,殊不知這樣看法錯了!事實上,妙法精捨時刻都在變的,不特現在不可說它是新的,當建樓上時,樓下已開始變化而向舊的方面邁進了,(新的一蓋好就向舊在變化,)昨天與今天的絕對不同,後一小時的絕對不是前一小時的,如有這樣的領悟,是就叫做覺悟,世間難得有人體悟到這點,所以只叫做迷昧的有情。但菩薩已確切的領悟到無常的定律,深知諸法剎那剎那的在變化不息中,向毀滅的路上推進,決不再對演化的萬有諸法,(演化就是遷流變化,)生起常住的妄執。(意思是說我們對於生滅演變的假相,我們都很清楚地去透視它,我們千萬不要在這生生滅滅的無常的世間,生起一念虛妄的執著,明明知道這是假的東西,怎麼如此死執不放,這樣痛苦到自己,痛苦到自己,)由於有了這樣正確的領悟,所以稱為覺有情。(覺有情。) 菩薩在佛教中說來,是個很重要的修學佛法的人,亦是積極推動救人救世的行者。世間有很多不了解佛教是覺世救人的宗教,以為修學佛法的行人,對於人類社會的事情,不聞不問,(都沒有在關心,)似乎有點近於消極,其實,佛教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可以說是最積極的宗教,(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世音菩薩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我問你們:哪一個有辦法像菩薩這麼的積極,所以說佛教)亦是最關心人類劇苦的宗教,(世間的苦知道是苦,不過沒有辦法用正當的方法去解除,沒錢苦,他不用搶的,更苦,被抓去槍斃,被抓去槍斃,對不對?今天女朋友離開了他很郁悶,他很郁悶拿錢到外面交易,暫時得到滿足,結果得了AIDS回來,得病回來,本來想快樂一下,變成宣判死刑,我們人本來在煩悶當中想找一個來解決我們的煩悶,結果變得更糟糕,更糟糕,所以說徹底的認識佛教,就是要徹底認識自己,徹底地認識自己,就下定決心改過遷善,這樣自然離苦得樂,)因為佛教是以救人救世為最終目的,是真正推動這個救人救世之工作的,就是菩薩。 諸位不要以為供在寺院殿堂上泥塑木雕紙畫銅鑄的是菩薩,寺院殿堂上所供的,不僅是菩薩像,還有比菩薩高一級的佛陀像,亦有比菩薩低一級的羅漢像,就是供的菩薩像,亦為我人所未見,(這個未畫×,也是我們人所常常見到的像,所常見的不是所未見)而是作為我人崇拜的對象,以為恭敬供養和瞻禮的,(瞻禮就是瞻仰跟禮拜,)亦即以諸大菩薩來作我們的模范。 佛法以發了菩提心的就是菩薩,所以佛法所重的是做救人救世工作的菩薩,(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殺了發菩提心的眾生得重罪,非常重的罪,這個人已經發菩提心,要來行菩薩道要來弘法利生,你把他殺了這個罪非常重的,你以後不能出家,你殺發菩提心的眾生,你完蛋了,你沒辦法成佛,不夠資格受佛陀的戒律,要好好地求忏悔,)而像這樣實際工作的菩薩,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問題在你有沒有發菩提心,如能現刻發了菩提心,那你當下就可稱為菩薩,所以佛法中所說真正的菩薩,就是每個學佛發菩提心的人。我們對於菩薩,應該這樣認識。至於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等諸大菩薩,是久修大行的聖者菩薩,比起初發心的,當然高超得多。 同時(我們)要知道:比丘一定是要出家的,沒有在家者可以稱為比丘。菩薩不一定要出家,所以有出家菩薩與在家菩薩的兩類。出家比丘,如能發菩提心,稱為出家菩薩,在家居士,如能發菩提心,即為在家菩薩,男居士稱為老菩薩一,女居士稱為女菩薩,發心幾十年的是老菩薩,剛發心的是新菩薩,所以菩薩是人人可做的,不要以為菩薩於我無分。(所以)中國有句古話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只要想做)有為者,(只要你想做,)亦若是。(也可以像他這樣。)”所可惜的,就是現在這個世界上,發心做菩薩的,以救人救世為己任的,實在是太少了。(因為辛苦,因為辛苦,大家都想說我好就好了,對不對?服務眾生是辛苦的,因此他就不想這麼辛苦,說起來實在很悲哀,底下說:)假定人人本著菩薩的精神,去做利人救世的工作,我相信這個世界,就可得到太平。因此,我望有多點人發心來做菩薩。(師父也是希望這些出家的徒弟,師父如果叫你上來講經,諸位就義不容辭上台來,你有這個能力就上台來講講看,所以我們下回如果講經,二樓的電燈要全部關掉,因為這樣很浪費,你知道嗎?樓下的電跟二樓的電這樣子,二樓的電關掉以後,都下來坐樓下比較省電,省電,你看樓下都沒坐滿,樓下可以坐上百個人,對不對?二樓開電燈,甚至開冷氣二樓也要開,照說我們如果要為常住省錢,要把二樓的電燈關掉,我講經如果人多,開二樓沒有關系。) 菩薩雖然人人可做,但有高級與低級菩薩之別。這裡的三萬二千菩薩都是大菩薩,所以稱為菩薩摩诃薩。摩诃是印度話,譯成中文就是大的意思。我願現在發心學佛的人,一方面以諸大菩薩為自己模范,一方面自己也來做個初發心的菩薩,本於佛法的精神,做救度眾生的事業,將這世界淨化起來,成為人間淨土,就將成為大菩薩了。(所以在座諸位,不管你有沒有能力,你都是要這麼做,要盡心盡力地發心,三寶的工作我們義不容辭,但是記住身體要好,身體要好。其一直跟出家的徒弟們講:你有願力、有慈悲力、有大智慧力沒有用,為什麼?你少一個體力,你就什麼都不要談,你有體力後面才有願力,才有慈悲力,才有智慧力,你連體力都沒有,你要跟人家談什麼願力呢?對不對?願力,免談了,免談了,你沒有體力都免談,一做起工作馬上就打盹了,對不對?就累了腰痠背痛了,那裡痛,這裡痛,這裡也痛,那裡也痛,要做什麼菩薩,先把身體顧好,先把身體顧好,對不對?所以我現在開大悟了,奇哉!奇哉!身體健康最重要,一切眾生如果要發心於佛教,身體健康最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什麼都別談。) 甲二 正說(正宗分) (這是說明世和出世間的業果,業就是業因,果就是果報,業就是業因,果就是果報。正宗分這個分做五段,這是每一段。) 乙一 明世出世業果 (所以正說總共分五段(見目錄),乙一、乙二、乙三、乙四、乙五,這樣跟你講就會有一個觀念,這樣你就知道這一段在講什麼,五個大段。) 丙一 就因明果(就這個業因說明這個果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因為我們眾生的妄想的差別,執著深淺的差別,)造業亦異,(造業的深淺、善惡千差萬別,)由是故有諸趣輪轉。(因為造業千差萬別,所以有六道輪回。) 證信已於前面講過,以下繼續講解正說。正說,就是釋迦牟尼佛正式地為諸大眾宣說《十善業道經》,亦即說明經中最主要內容。每一本經有每一本經的主要內容,聽經而不了解其主要內容所在,那就等於沒有聽一樣,所以我們要聽一本經,一定要聽該經的內容或(它的重點,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如果把握了這點,那你就真地了解了這部經,所以正說是全經的宗要,(宗要就是綱要,)亦即一段最重要的經文。這段經文很長,必須分為幾個段落來說,如不分段解說,那就很難了解經文前後的脈絡。(這個念mò luò,以前都念mài luò,mò luò,脈絡就是條理,條理。)在正說中,共分為五大段,(剛才我們已經講過了,第一段:明世出世業果;第二段:乙二正明十善業道;第三段:明十善業功德;第四段:明十善業勝行;第五段:明十善業殊勝。我們剛才已經講過了,)現在先講第一段明世出世業果。我們常說,佛教雖然說有很多道理,但最主要的是明我們造了什麼業便感什麼果,(有因一定有果,)業果實是佛法的根本所在。世間法有世間法的業果,出世法有出世法的業果,關於這個,正是第一段經文所要說明的,所以科為明世出世業果。世間上的業果,由於五趣或六道的差別,(少了一個阿修羅,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如果六道就是加上阿修羅道,因為阿修羅遍滿在五趣裡面,遍滿在天、人、餓鬼、畜生,都有,所以阿修羅沒有另外一道,如果說阿修羅另外稱為一道,加起來叫做六道,)善有善的業果,惡有惡的業果,善惡業果,絲毫沒有差錯的。假定你不了解業果的道理,那你對於佛法就不會有正確的認識;假定你不相信業果,那你更加不能接觸到佛法。業果,不但在本經中是個重要的課題,在全體佛法中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值得每個佛弟子所應注意的! 記得我國在對日抗戰時,太虛大師在大後方(努力),曾組織佛教國際訪問團,到亞洲各佛教國家作親善訪問。於出國的前幾天,很多政府官員及學佛人士為大師餞行,(設宴會送行,)齋次(,就是用齋完畢之後),有位政府的要員,突然向大師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你學佛這麼多年,對於佛法又有這樣深刻地認識,可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究竟是什麼?能否請大師為我們指出?好讓我們得到佛法的根本!”太虛大師很簡單地舉出“業果”兩字,(業果,業就是因,就是講因果兩個字,)答覆那位要員的請問。(他就這樣回答他,)意思是說:不論你是學佛的人或是不學佛的人,如對業果信任得過去,並切實地循著業果的定律去做,則你在做人方面,一定是個完善的人,在做佛法行者方面,一定是個標准的佛弟子,所以我們要把業果看成佛法最重要的一法,亦即是佛法的根本! 佛教,不管大乘小乘,不論那宗那派,沒有不說業果及深信業果的,如有那個學者不講業果,我們便不承認他是個佛教徒。(壞了因果,他哪有資格說他是佛教徒,他就跟外道一樣了,)全部佛法,不外是說世間法及出世間法,而這都不能超出業果范圍,否則,無世間法亦無出世法。如對世出世法的業果再加分別,還可作這樣的說法:世間業果是雜染(有善、有惡、也有無記,無記,無記的因果,這個叫做雜染的)因果,出世業果是清淨因果,(是不生不滅的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是為世間出世間業果最大的差別。(世間的因果就是雜染,有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無記業得無記果,出世間純粹清淨的因果,)在世間雜染業果方面來講,又可分為善的業果與惡的業果兩類。善的業果,是由修十善業而招感天、人、阿修羅的果報;惡的業果,是由造十惡業而招感地獄、餓鬼、畜生的果報。這是總的業果,如果細分起來,是有各式各樣的不同,而且極為深細,不是一般人所能體察得到的,所以我們對於業果兩字,必須正確地把握! 我們如要知道一個人是否為真正佛教徒,就看他是否深信業果,如對業果是深信的,那怕對佛法一無所知,亦承認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因果,)如對業果沒有信念,那怕對佛法有深認識,亦不承認他是個真正佛教徒,如彼自認是個佛教徒,那也不過是冒充的佛教徒而已。(他不怕因果。) 【爾時】:就是那個時候的意思,亦即諸大比丘、諸大菩薩集合在龍宮中想要聽法,而釋迦牟尼佛亦正准備為諸大眾說法的時候。這個時候,【世尊告】訴【龍王】說:【一切眾生】(因為什麼呢?)由於【心想異故】,(意思是說心意和相念,心意和想念,妄想和執著種種千差萬別,)所以【造業亦】即有種種差【異】,因為造業各各不同的關系,【由是故有諸趣輪轉】。就在這麼簡單的幾句話中,將業果的意義已無保留地全盤托出。(全盤就是全部托出就是完全表露呈現出來,就是全部流露出來,世尊在說法簡單扼要。) 【世尊】:是佛的十種通號之一。尊是尊重的意思。一個人生存在這世間,能不能受到人的尊重,就看你的道德、學問、價格各方面怎樣。如你有高超的道德,高深的學問,高尚的人格,自然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在世間上做個像樣的人尚且如此,佛陀的各種功德都已圓滿,佛陀的智慧殊勝不可思議,佛陀的聖格已經達到最高完成,無論從那方面講,(世間沒有一樣可以超越佛陀的,所以沒有一個會超過佛陀的人格。這句台語很難翻譯,)沒有不(意思是說一定,沒有不)得到世人的尊重恭敬的,就是出世間的三乘聖者,亦要尊重恭敬於佛,所謂為世出世間之所尊重,(為就是被,被世出世間之所尊重,)所以稱為世尊。龍王,就是前說娑竭羅龍宮中的龍王,因為佛在龍宮說法,是以龍王為主要對象,亦即以龍王為當機眾的,至於比丘是常隨眾,諸大菩薩則是影響眾,所以世尊特別告訴龍王。 【眾生】:是指世間上具有情識活動的有情,因為眾生很多,不是一種兩種,如說三界眾生,五趣眾生,九地眾生,(九地就是九有,九有。譬如說五趣雜居地就是欲界,色界有四地,色界有四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淨地,是不是?這個《十四講表》都有研究過。無色界有四地: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個不必再解釋了,)二十五有(這個《十四講表》也都講過了,它是把九有擴大到二十五有,欲界十四有、色界七有、無色界四有,合計二十五有,十四、七和四,這個在《十四講表》不能講得很清楚,二十五有都是講三界,三界、九有、二十五有,都是講三界,)眾生等。一類一類的分已經很多,若一個一個地分就更多。以類別說明眾生有好多類,是還可以,若就一個個的眾生說,那就不可能了。因為眾生太多,不能一一說明,所以簡單的用一切來概括,名為一切眾生。) 眾生二字,在佛法中,有很多地解釋,現在簡單地來說:生是生命的出生,一個生命出生,不是一樣兩樣東西完成的,而是由眾多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的,通常所謂眾緣和合而生,謂之眾生,就是指此。(指這個東西。)其次,一個生命的出現,不是現在突然而有的,而是從無始以來,一個生命接著一個生命,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地延續下來,而成為無限生命之流的,所以稱為眾生。(所以最近報紙上有報導,復制這個問題,復制這個問題,說能夠創造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它這個叫做無性生殖,什麼叫做無性生殖呢?就是說把兩個女性,甲卵子裡面的DNA,乙卵子裡面的DNA,組起來,加起來把它們綜合,再注入第三個母體,注入第三個母體,就是說無須男女在一起,只要母親就可以了,叫做無性生殖,無性生殖,創造出來的一模一樣,好像copy一樣的叫做復制人,所以現在科學家就反對,他就如果是這樣,復制人出來他要叫誰爸爸,對不對?要叫誰媽媽,因為甲有份,乙也有份,丙也有份,三個女人一起做的,沒有爸爸,這樣五倫綱常都亂掉了,都亂掉了,所以這個如果落在壞心眼的人手中,他就制造每一個都相同的出來,制造相同的出來,但是事實上這個和業力,每一個被制造出來的業識,就是不相同,像雙胞胎都相同,但他們是有性生殖,男女,無性生殖是復制的,像copy的一樣,就像影印的,但是問題是業識不同,你再怎麼復制,譬如說世間的能人、科學家,他復制一個能人出來,但問題是以後他能不能做科學家、藝術學家,那不一定。因為他的業識改變不一樣了,譬如說復制兩個都不一樣的出來,一個放在台灣,一個從小就送到美國去,經過二十年以後兩個都不一樣,為什麼?那一邊是喝牛奶吃面包的,長到一百八十五公分,台灣這個是吃米飯的,後天的關系,對不對?一百六十幾公分而已,對不對?兩個雖然同是一個母親復制出來的,雖然一模一樣的貌相,但是後天的營養也是很重要,這個叫做業力、因緣果報,你再怎樣解釋都無法超越佛陀的解釋,都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所以說:師父,你的智商很高,要不然也復制一個出來。我說復制一個,五官會跟我一樣沒有錯,搞不好復制出來的是白癡,對不對?說不定,要講經派個相貌和一樣的去,對不對?像我這個中秋月餅臉的,難道智慧會一樣,後天我也吃了很多苦,對不對?難道能否認後天,所以復制出來的只是外表相同而已,內心的智慧差距就很大了,差距就很大了,如果這樣說就不得了了,請世尊慈悲一點,佛陀復制出來又是佛陀,佛陀復制出來又是佛陀,孔子是聖人,聖人復制出來又是聖人,那就不得了了,所以科學家、醫學家就說,他們非常反對這種復制人,因為這個已經喪失道德,五倫綱常都沒有了,如果落在有心人士,惡劣的有心人士,這樣國家就會亂,大亂,他生出來不曉得叫誰爸爸,叫誰媽媽,都不知道,無性生殖,這個復制人現在有很多人反對,非常的……,他說復制人,到最後就只剩下科學家在復制,大音樂家、大藝術家,平庸的人都沒有了,對不對?平庸的人你不夠資格復制,你這種角色三餐都吃不飽了,還復制什麼呢?對不對?剩下的都是科學家在復制,復制出來看能不能像科學家、總統那種能人,對不對?臉長得奇丑無比的,那個怎麼復制,如果這樣說,漂亮的每一個都可以復制,美女每一個都可以復制,智商就不一定相同了,因此送聘金要結婚,也不曉得她的後遺症,你跟這種復制出來的人,她的DNA是連鎖性的,是不是會造成將來的後遺症,你復制一只羊可以,復制一個人也可以,以後人家就說統統不結婚,我也不須要先生了,女人邀一邀就可以復制了,這樣就不須要先生了,也不用組合什麼家庭,整個五倫綱常全部破裂,人環環相扣的微密關系統統沒有了,也沒有什麼感情,也沒有什麼感情,對不對?) 眾生既然多得如恆河沙數那麼地多,現在我們倒要問一句,眾生與眾生之間的心意想念究竟是同不同?經中告訴我們,每個眾生的心想,是各各差別不同的。關於這個道理,不但佛法中是這樣講;我國社會上所流行的:“人心不同,各如共面”(說:我們人的心每一個不同,就像他的臉那樣,真的,你看報紙,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子,報紙如果在刊登通緝犯,你一看就覺得他很像通緝犯,真的,殺氣騰騰的,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報紙如果在說這些通緝犯,你注意看他的貌相,就是很像通緝犯,他殺氣騰騰的,凶惡,很凶惡,電視上報導的那些殺人放火的,抓到以後……,不是說百分之百,有的很斯文的也有,如果警察抓到你看他的臉,整個臉都是殺氣騰騰的,真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確實如此,)的說法,亦明白地顯示這一意趣。我們平時稍為注意看一看就知道,每個人的面孔都是不同的,不但不同父母生的不同,就是同一父母生的亦不同,甚至雙胞胎,如仔細一年,亦可發現多少分別。(現在所說的復制人類也是一樣,他一定會有不同的,)人類眾生,面貌不同,高矮不同,可知每個眾生的內心活動,一定是各各不同的,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心想異故。】(因為有差別。) 眾生內心的各各差別,雖是吾人所不能發現,但若仔細地觀察,亦可多少看出一點。如這麼多的人來聽經,從表面看,似乎各人都在專心聽講,其實各有各的心想不同,有的真是專為聽講而來的,有的只是為了應酬而來的,(說:菩薩,你怎麼會來聽經?他叫我來的。他叫你,你為什麼要來?我不知道,是他硬拉我來的,硬拉來的。你聽了覺得怎麼樣?不錯。明天還要不要來?不要。明天為什麼不來?看電視,要看電視。為什麼要看電視?秀琴發生什麼事情,就要繼續看,一看就著迷了,什麼家和、家興,就開始看了,世間人他不知道這個就是假相,人生就像演一出戲給你看。學佛的人他不一樣,電視迷不了他,無常的,對不對?任你怎麼演也都如此,總會有那種人,遲早而已也都是無常,看了你也留不住什麼,以前不是有播出包公,到現在留下什麼?以前楚留香,嚇死人了,只要一播出楚留香,整個街上都沒人,真的,楚留香,整個街上都沒人,尤其是黃俊雄那個,黃俊雄,學生都翹課,他都是在中午播出的,都是在中午播出的,所以說每一個人的執著不一樣,執著不一樣,但是執著不一樣,學佛的人他就懂得回光返照,這些都是假相,他演得好看就是這樣而已,笑一笑,演得好看就是這樣而已,笑一笑,因為它是生滅法。底下,有的人是應付應付而來聽經的,)有的在想家中的事務,(有的一面聽經一面想家裡,)有的記掛著別的事情,真是各有各的心理,由此證明眾生的心想差異,《阿含經》中很多地方說到七識住,(七識住就是三界的有情心識所樂住,所樂住,三界的有情心識,所樂住的七種境界叫做七識住,七種境界,三界眾生最快樂執著的東西,)於中第一識住,就是說的身異想異。(身就是身體,想就是心,我們的身體變化執著,心想也是執著,身種種差別,心種種差別,但是統統是執著,)身異,是說狀貌的不同,想異,是說心想的差別。 佛說眾生的心想差異,,不是隨便說的,是由他心通見到的。雖說眾生的心想有無量無邊的那麼多,但心主要的煩惱心想說來,(眾生都是這個樣子,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煩惱,執著分別的速度太快了,想要回光返照來不及,來不及,)佛陀說有四種心想差別:一、貪行人,是心貪的心想為主的有情;(什麼都要貪,這隨處可見。和朋友出去從來不曾付錢,坐計程車從來不出錢,我姐夫教我:我們出去要出錢,但是我們把錢放在左手,把錢放在左手,右手伸到左手拿錢會比較慢,別人已經先付了,你拿出來別人已經先付了。哇!我付,我付。放在左手不要放在右手,右手一伸就拿到了,知道吧。這樣知道吧。你等一下,右手伸到左手的口袋裡,說:我付,我付。結果人家已經會完了,這樣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改天由我來付。改天也是伸到左手邊來,這種人直到哪裡人家都不歡迎,都不歡迎,一輩子都不曾付半毛錢。)二、嗔行人,是心嗔的心想為主的有情;(嗔恨心就是說會麼都看不順,你叫他找一天心情平靜,不要生氣是不可能的,斤斤計較,不順他就生氣,時時刻刻,你看到他都是氣鼓鼓的臉,像水腫似的,水腫,水腫,沒有笑容,沒有笑容。嗔恨心重的人沒有笑容,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他,動不動就發脾氣。)三、癡行人,是以癡的心想為主的有情;(這個普天下都是,這個一看就是老人吃蛋(癡呆)症,一看就知道是愚癡臉,眾生單單內心的掙扎那種執著,在修行人看是這麼單純的事情,他困擾不已,跟他說沒事,沒事,他卻困擾不已,跟他說他也不聽,你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所以修行心境差很多,如果對於佛教不了解,他時時刻刻都表現愚癡,譬如說什麼事情,他就統統是很大的事情,如果懂得佛法的人,兩大的事情他都沒有什麼事情,沒有什麼事情,不相信,沒學佛的和學佛的,這張嘴巴就好了,你去公司行號試試看,包括做老師的,包括做老師的,你去看,沒有學佛的一坐下就開始:我先生怎麼樣;我兒子怎麼樣;鄰居那個大肚子的怎麼樣;那個最近訂婚了怎麼樣;我的病苦怎麼樣。她都講這些說:婆婆怎麼樣;再來放假怎麼樣;哪一個老師教得不好怎麼樣的;包括校長都批評。她一坐下就是是非,一, 坐下就是煩惱,修行人一坐下就是沒事,就算碰到什麼事他也是沒事。為什麼?萬法皆空,不可得的東西,平等、平等。)四、等分行人,就是貪嗔癡惑三者平等俱有的有情。(就是統統有,有的貪嗔癡都有。)換句話說:貪行人的貪心妄想特別多,嗔行人的嗔心妄想特別多,癡行人的癡心妄想特別多,等分行人的貪(嗔癡)等妄想同等地多,所以說為心想異故。如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那眾生的心想也就有八萬四千那麼多。如說這個眾生一向以來非常驕傲,是即顯示他的驕傲妄想多,如說這個眾生一向以來嫉妒心強,是即顯示他他的嫉妒妄想多。由於眾生有這種種不好的心想,所以隨時隨刻可將其弱點暴露出來,(大家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弱點,)我們隨時隨刻去觀察,亦將可以發現眾生種種不同的心想。這是從不好的心想說的,如從好的心想方面觀察,同樣有種種的差別,如以無貪為主而有的無貪心想,以無嗔為主而有的無嗔心想等,是為心想差別。 由於眾生心想的千差萬別,所以所造行業亦有千差萬別。(小事情他就把它搞得很大,造業就重,造業就重,大事情來到我們心中就沒事,這樣就沒有造業,業就停了,聰明的人就懂得止業,懂得止業,所以阿姜查說了一句話:修行人過的日子,叫做寧靜的革命,寧靜的革命。什麼叫做寧靜的革命?你要修行你不必去破壞緣起,心保持寧靜,徹底地改革以前妄想和執著,所以我們修行人就是打一場寧靜的革命,心很寧靜,你就可以改掉一切妄想、執著,叫做寧靜的革命。)業是我們的行為活動,一個人在世間,不但身體、語言的活動,有著種種的不同,就是內心的活動,亦是各各差別的。(身、口、意)三業行為活動所造業,通常可分別為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就是非善非惡,非善非惡,)三類,亦有分為罪業(罪業就是惡業)、福業(就是善業)、不動業(不動,顧名思義就是心有禅定功夫的人所造的業,叫做不動業。大部分都是指色界天或者是指無色界天的天人叫做不動業)的三類。善、惡、無記的三業,諸位向來聽到的,姑且不講。罪業、就是罪惡之業,造了罪惡之業,將來會隨到三惡道中去受苦的。福業,就是福德之業,將來就會招感人天的福報,享受世間上的福樂。不動業,是約所修的禅定說的,(心不動,這也是一種業,心不動的業,)如修四禅定,將來就會得不到色界天去,如修四無色定,將來會得不到無色界天去,在色無色界中,享受禅定之樂,不為外境所動,是名不動業。 眾生所造的業是什麼,就看心中所想的是什麼,(其實我們注意心中所想的,業就是找出因來,業就找出因來,找出因來我們就能斷,)如心想在不好的方面,想要損人利己,所造的業自然是惡的,如心想好的方面,想要覺世濟人,(覺悟世間人要幫助別人,)所造的業自然是善的,可見內心中的想念,對於造業有著很大關系。經中說的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真是一點也不錯!因此,佛法要我人在起心動念時,(起心動念)務須特別注意,(叫做觀照。所以你在觀照什麼?觀照你的身心時時刻刻地變化,莫住、莫著、莫執、莫分別,時時刻刻觀照我們身體的變化,時時刻刻觀照我們心的變化,所以要特別注意,)看看心想究竟是趨向於哪一方面。如動念是好的,不妨隨著自己的心念去做,如動念是不好的,不特不可隨著自己的心念去做,並且要遏止這個惡念,(譬如說欺人、騙人,遏止這個惡念,)不要讓它繼續地想下去,如讓它繼續地想下去,必然就要造出很多惡業。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緊的在於起心動念,亦即世俗說的要存好心,(所以我常告訴諸位要發好心,好心多做一些,壞心不要做,)如你常常存好心,向善的方面去想,那就不致做出人所不應做的事來了。 心想異故,是明造業的動機:(你的心怎麼想,所造的業就會有差別,每一個人的想法不同,因此什麼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想,你要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你就能轉業。“什麼事情你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就是人家侮辱你,你也要想:這是他在成就我,就是這樣子,所以造業就不同,所以大智慧的人能夠把一切的順境、逆境當做是增上緣,如果不懂得觀照的人,會把順境迷惑顛倒執著不放,如果是逆境就嗔恨不息,都是這樣子,所以境無好壞,唯心所造,也是這個想法,因此說)【造業亦異】,是明所造的業因;故有諸趣輪轉,是明業感的果報。諸趣,是指五趣或六趣。眾生造作了種種的業,隨著這種種的業力,而感到來生的果報,要不外於在諸趣中受生,(沒有辦法離開於諸趣中,)至於究在那一趣中受生,那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你要轉世到哪一道,沒有人敢向你保證,)因為我們受生,是隨業力之所牽引的,自己一點也做不得主,你造了什麼業,就去受什麼生,要想不去是不行的。(控制不住的,像有的喜歡吃海鮮,喜歡吃海鮮,龍蝦,譬如說我哥哥的公司的董事長為了吃龍蝦,坐飛機到香港吃海鮮,吃完海鮮再坐飛機回台灣,你曾經聽過這種事嗎?為了要吃香港的龍蝦,香港人又很善於烹調,他為了吃那種口味,他寧願花來回……,從台北到香港不知道多少錢,龍蝦一只才多少錢而已,他坐飛機到香港吃龍蝦再回來,業力在牽引是多麼地可怕,學佛的人,我們不吃那一只會死嗎?對不對?但是對於他來講很重要,一牽引就跟著走了,一牽引就跟著走了,看多麼厲害,所以說你賭博,賭博牽引就跟著走,好色,色牽引就跟著走,酒,酒牽引就跟著走,賭博,賭博牽引就跟著走,業力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我們如果學佛,對不對?我們要來聽經,什麼人也控制不住我們,善業在牽引,對不對?他說:不要去聽經。我聽你在……我要去聽經為什麼不去聽經?這也是善業所牽,他將來就會了生死,所以善業所牽引力量也是很大,不過不比惡業大,惡業在牽引比較快,有的修行修了十年的,人家隨便一牽道心就退了,很快,在造善業就像在爬山,造惡業就像從山上跌落山谷,一剎那之間而已,所以人如果要上進很難,人如果在墮落就像跌入山谷,一下子就摔死了,很快的,剎那之間而已,因此在座諸位想清楚,今生要走對於路,把它固定起來,說:你要做什麼?說:我業力在牽引。牽引到哪裡?牽到文殊講堂。說:我要到7-11。他說:別阻擋我,別阻擋我,一定要去。就這樣今天牽明天牽,久了就變成習慣性了,善就一直轉一直轉來,一直轉來,我們人都是有惰性,都是有惰性,人家說去聽《十善業道經》吧?不要,等師父開《華嚴》我再去聽,聽《華嚴》我不才肯,聽這個他覺得太淺。我都不覺得太淺了,他覺得太淺。所以說,法還有選擇性的,分別深淺的,功夫還不夠,法的東西做不到就是很深,十善,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你就是要聽,就算聽一句你也是要聽,做不到,對不對?要不然我們舉手看看,十善,你統統做得到的,十種善你都不曾犯的請舉手。你不敢舉手,你難道不曾貪心不曾嗔恨心?不可能的。你不曾造口業?不可能的。不曾大小聲,我都會了你不會。哪有可能都那麼乖的,不可能的事情。那就表示十善我們做不到,所以做不到就是很深,做不到就是很深。其告訴你:深淺怎麼論斷?做不到就算是深的。底下說如果業力牽引你,你不去也不行,)業力牽引你上三善道,你不得不乖乖地跟在後面走,業力牽引你上三惡道,你得同樣地踏上這個泥塗。(泥塗就是泥濘的道路,比喻拙劣的惡趣,泥濘不堪的道路,塗就是道路,泥濘的路,很可憐的路,你不得不去,要不然誰要轉世做豬,做貓頭鷹、做老鼠、做老虎,對不對?做貓、做狗,誰願意做這個,對不對?)諸趣輪轉,就是六道輪回的意思。有人不相信輪回,以為自心的光明就是天堂,黑暗就是地獄,天堂地獄之說,是宗教家編造出來的,根本沒有實質的天堂和地獄所在! 佛法不承認此說,而認為是【有諸趣輪轉】的,因為有這輪轉,才可建立業果。學佛的人,有時少念一部經,都沒有什麼要緊,如果不相信輪回,那問題就重大了(他會拼命地造惡業,反正也不怕因果,)。我們要對這個建立起基本信念,首先承認這個生命,經過死亡的階段後,一定還得感受新的生命,前後生命確是不一不異地延續著的。(說同一個,我今世和前世不同,但是我這個生命是由前世延續而來的,延續而來的,所以)在我們凡夫雖不能明見這點,但在聖者,特別是得了天眼通的,親眼見到一個個的生命,(一直連續著,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這樣子,)死此生彼,所以對此一點沒有懷疑的。太虛大師曾說過:“輪回的相狀究竟怎樣,要我們明白地指出來,是不可能的,在你未得清淨智(清淨智就是觀第一義,斷惑無染名為清淨智,清淨智就是佛的每一義谛的智慧,悟到斷無明證法身的一種,清淨智慧,)、天眼通前,(你如果沒有清淨智、天眼通以前,)唯有信仰如來的教說,相信釋迦佛所說,絕對是不會騙我們的,諸趣輪轉一定是真正有的。”(其實無須我們學佛,對於這個世間來講,很多人有陰陽眼能夠見到鬼,很多人有陰陽眼,很多人也知道前世發生過什麼事情,前世發生過什麼事情,所以說有個人出世,有一個小孩出世,對不對?他常常吵著要回家,找他太太他兒子,他的父母覺得很奇怪,有一天他自己回到那個地方,見到他的太太叫出她的名字,他太太嚇了一跳,叫他兒子的名字,他兒子也嚇了一跳,他說:我是你爸爸。他說:奇怪!你怎麼證明你是我爸爸?他就把他們兩個以前在牆壁上所藏匿的東西拿出來,那個保證沒有人會知道的,從此以後才承認確實有輪回,確實有輪回,對不對?這個不是我們中國人,這是中東那邊的人,英國現在是探討靈魂,世界科技最發達的一個國家,英國的人幾乎全部都相信有鬼,英國,美國所有的科學家差不多都相信有鬼,真的,日本更多,日本,日本每一個人都知道有鬼,日本有一棟房子,在路邊轉角的地方,那一棟價格開得很低,沒有人敢買,為什麼沒人敢買呢?裡面有鬼,只要是搬到裡面住的,鬧得讓你無法睡覺,日本那一棟房子現在還在,沒人敢買,有的人鐵齒(不信邪),進去住住看,被它丟出來,日本現在那一棟房子還空著,你說不信,一到晚上聲音就……,你晚上睡那一頭,早上起來頭卻相反,就是很不可思議,要不然就是水聲,要不然就有人發動的聲音,要不然就是有人穿木屐走動的聲音,這個不用說日本,在台灣也是很多,台灣也是很多,所以說:死人不要穿木屐就是這樣子,死人給他穿布鞋,回來沒有聲音才不會嚇到子孫,可能是這個意思。) 對於業果輪回有了正確的信仰,則我們現在住於人趣當中,能否繼續地再來做人,這不要問別人,只要問自己就好了。(問你自己你有沒有守住,有沒有行很多善,)如果現在做的是繼續再來做人的業力,那你當然可以再來做人;如你現在做的是上升天堂的業力,那你這個人生命結束以後,就可生到天上享受天福;如你現在做的是墮落惡道的業力,那你將來必然是到這些地方去受苦。(一輩子沒有做過一件善事。)總說一句,眾生在未超出三界之前,總是在諸趣中,像車輪一樣的輪轉不息,(車輪如果轉動就不曾停止,)所以說諸趣輪轉。 根據上面所講,是以佛法從不勸人生天,(是以就是是故,是故我們佛法講的是了生死,沒有勸人升天,升天還會再墮落下來,)而是要我們超出三界,因為天福雖好,天的壽命雖長,但到天福享盡,天壽告一段落時,還是要墮落到人間或地獄裡去的,所以佛在任何經中,總不勸人以生天為目的,總是要人求出三界或往生淨土。如果一面學佛,一面求生天堂,那與佛法的根本精神,是不相應的。設若一方面不造惡業,一方面求超出三界或求往生淨土,那是最理想不過的。 丙二 即果即因 (就是拿果報來說明業因,拿果報來說明業因。)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你有沒有見到這些不論是形狀或者是外表的色彩、種類,有差別嗎?見到很多差別相嗎?)如是一切,(為什麼這麼多一切一切的眾生,有這麼多差別呢?從哪裡來的呢?佛說:)靡(就是無)不由心造善(或者是)不善(善、不善的)身業、(或者是)語業、意業所致。(就是因為我們造業的不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差別很大。) 上面由造業不同說明果報不同,這裡由果報不同說明所造業力的不同。 佛於此時又叫一聲【龍王】說:【汝】今【見此會及大海中】所有【形色種類各別不耶?】(你有沒有見到這麼多的差別。於)“此會”,(參加法會,)是指在娑竭羅龍宮所開的法會。法會大眾,除了諸比丘、諸大菩薩,還有龍宮中的龍眾,大海中屬於水族的一切眾生。從佛、菩薩、羅漢以及水族中的眾生,各各的形態各各的膚色,不用說是不同的。(我們這裡聽經的人,每一個都不相同,都不相同,所以說這個就是各人的業,不要太埋怨。)現在佛問龍王,意思是說:在你眼中看來,所有形色種類的眾生,是不是各各差別呢?這不論在什麼眾生看來,都會知道是有差別的。 不說別的,且以比丘與菩薩來說,彼此的相貌就有著顯然的不同,(我們看道場裡)羅漢的相貌,通常都是奇形怪狀的,如華嚴寺最近石刻的十八羅漢,就是一個一個樣子不同的,菩薩的樣子,大都是相好莊嚴的,(每一個菩薩都可以化妝的,戴這個,你注意看,大勢至菩薩,他還有穿耳洞戴耳環,我們現在看美國的男人戴耳環,覺得很奇怪不男不女的,大勢至菩薩他就有戴耳環,你注意看那個,不可思議,不單單他這樣,菩薩早就戴過了,我們的心只要不覺得奇怪,什麼事情都不奇怪了,大家都是……,菩薩都是相好莊嚴的,)但亦每一菩薩的相貌不同。(底下說)人類的形色各別,這是大家所知道的。至於畜類眾生,你到街市去看看,就可發現種種不同。且以大海的魚類來說,就有大小長短奇形怪狀各式各樣的魚,前年在星加坡(即新加坡)參觀水族館,裡面所收的魚類,(也是很多,)已是名目繁多,其中有種叫做降落傘魚,真的好像傘兵部隊所用的降落傘。其他為我們所沒有見過的魚類還多得很。至於豬馬牛羊各有其相,亦復如是。如一百只狗,就有一百只不同樣子。什麼狼狗、獵狗、哈吧狗、東洋狗、西洋狗,其別是說不完的。(差別本來就很多了。) 如是這麼多的形色種類各各差別的眾生,為什麼會如此的?難道自然形成這樣的嗎?抑或是由什麼大力者創造成的?不!依佛法的因果律說:沒有(靡)一類眾生不是由於自己的心想所造善不善的身語意業而成為如此差別的。身語意就是我人的身心活動,身心活動,不是向於善的方面,就是向於惡的方面,因此,有善的身語意,亦有惡的身語意,正因為各各所造的業不同,所以所感果報的形色,也就有著種種的差別。 一切形色種類的果報各別,是由所造不同的業力而感,現在不去說得太遠,單以人類來說:有的長得形色姝好,(姿態美好,姝好,有的人長得很莊嚴,)有的長得形色難看,同樣是人,為什麼會如此?還不是由於各人前生所造的業力不同。如果有人現生(現生就是今生,)長得難看,不要怪任何人,(不要怪任何人,不要整天照鏡子就說,我很埋怨我的父母,把我生得這麼難看,不要埋怨,對不對?不要埋怨,為什麼呢?)只怪自己造的業力如此;如果有人現生長得端嚴,亦不要感謝任何人,只要感謝自己所造的善業,(所以我們看這些在講堂進出的先生或者是小姐,我看長得莊嚴的有很多,真的,你如果拿放大鏡來看,你看都長得很好看,很好看,如果不仔細看都長得不錯,真的,仔細看就很難講了,仔細看就很難講了,心如果善,所以我們的善和惡,很清楚地寫在臉上,你造什麼業就現什麼臉,)可見一個人生得端嚴和丑陋,都由自己身語意三業所造善不善業來決定的。講到這裡,不得不再歸結到前面所講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起心動念好,就會造善業,感好的果報;我們的起心動念壞,就會造惡業,感不好的果報。所以諸位要記得:這一念心是很重要的,(我們這一念的心很重要,)我們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千萬不要生起不好的念頭! 丙三 舉因相明 (就是舉業因之相來說明,叫做舉因相明。就是舉業因之相來說明。) 丁一 觀心無主 (觀照心的變化,變來變去,變來變去,心捉摸不定。)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再加兩個字,“取”的上面加兩個字,“不可取”不可見取這是指兩個。不可見:看不到。不可取:執著不來,就是沒有用,心見不到也拿不到,)但是虛妄諸法集起,(只是虛妄諸法集起,諸法集起,譬如說貪心,貪心是什麼?你拿給我看看,對不對?那個人與你初見面,你知道他貪心嗎?不知道,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才發現這個人很貪,很貪,什麼都要占便宜,什麼都要多一份,很貪,不只是這個很貪,這個世界普遍性都很貪,虛妄的因緣產生虛妄的貪心,你真的要尋找貪心找不到,你要找貪心找不到,全身把他剖開,用醫生的刀子來開刀,找不到貪心,找不到,死了剩下幾根骨頭,貪心也找不到,所以貪心是多余的,多余的忙碌,多余的痛苦,因為這個都是虛妄諸法所集起的。所以)畢竟無主、無我(無)我所。(無我所就是沒有我所,底下加兩個字更清楚,我所擁有,這樣就更加清楚,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我所擁有的,這樣就很清楚了,要不然一般人我所他聽不懂,如果加兩個字“我所擁有的”,這樣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我們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東西,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你說你曾經擁有過什麼東西,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是暫時借我們用借我們住的,哪一樣都不是我們的,你說那一棟房子很大,死後抬到大廳不是我們的,車子開得很好,死了你也不會開車了,車子也不是你的,對不對?為什麼?沒有一個真正的我,也沒有我真正所擁有的東西,這個世間就是這個樣子,為了一、兩千元爭得面紅耳赤,弄得大家頭破血流,這個就是眾生相,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在這個地方拼得你死我活,拼得你死我活,我所擁有的,沒有,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如果了解一切沒有真正的主人,沒有我也沒有我所擁有的,什麼事情你都看得開,什麼都看得很開。) 上面就因就果說明業報差別,而其重要點在一念心,(在我們的心念,)所以現在進一步地來觀察這個心究竟是怎樣的。我人的一念心,似乎是很活躍的,(很活躍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我們人的心很大,一逼迫說自殺就自殺,我們人的身體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像前幾天有一個二線二星的警官,他太太是警察,在警官學校受訓,夫妻倆感情不睦,去跟她講:你回到我身邊。兩個人已經生一個小孩了,夫妻感情不好,一個是警官一個是警察,兩個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去警察學校看她受訓,就說要她回來,要她回來,他太太跟他說:等我受訓回來,我們再談婚姻的事情,看要不要回來這樣子。兩個人鬧得很不愉快,這個男的想不開,警官想不開,他就跑到對面一棟五、六層的樓房往下一跳立刻死掉,你看警官讀了多少書,警官讀了多少書,教我們要有愛心要有理性,要學孔子的忍辱,有哪一種書他沒讀過,寬恕、慈悲怎麼會沒讀過,什麼他都讀過了,四書、五經他什麼都讀過了。為什麼?書不能代表心,書是書,心是心,所以他一時想不開,就跑去跳樓自殺,所以我告訴諸位:不論什麼事情夫妻倆都要讓步,你要來硬的會鬧出人命來,看情形不對我們就要退讓,真的要退讓,心的力量太大了,太大了。美國有一對於夫婦感情很好,有一天他太太跟他吵架,男的床邊剛好有一把刀子,一把刀子,一把刀子,他一生氣就忘了,就忘了,我們人的心的力量一起來,就失去理性,刀子一拿起來就砍過去,把她砍得連頭顱都破裂,當場死亡,死後,他把屍體拖出去,把她丟到很遠的草叢裡面,回來以後拿水管,趕緊把血跡清洗干淨。美國人很厲害,很厲害,我們用眼睛看不到血跡,美國發明了一種什麼素,粉末狀的東西把它泡水,只要是有血的地方,他就全部用水噴,整間房間全部用水噴,夜光產生的光出來,光都出來,只要是流過血的地方,他噴下去夜光就顯現出來了,發現門都是血,地方有拖屍體的痕跡,所以美國的警察大膽假設:你在床邊把她殺死。因為他的刀子抽出來,血都往上噴,抽出來血都往上噴,刀子抽出來血都往上噴,所以上面都有反光出來,全部都照相,所以就假設在臥房殺死她,拖往哪裡?拖往廚房出去再用車子載走,經過了幾個月屍體才找到,後來突破他的心防,叫他來,跟他講:這已是證據確鑿。後來他才承認。你看我們人卿卿我我,一念之間氣起來,刀子拿起來不管她的死活,殺了以後……。兩個都是大學畢業的,哈佛大學畢業的,你稍微想想看,都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那個動念,不是你是什麼深大控制得住的,所以說:科學家用物質在證明這個世間,永遠證明不了,沒辦法證明的。佛法是用定力,定力來印證,幾度無量無邊的層次的空間,所以世間人用有相的東西,要來推論這個世間,永遠推論不出來,佛法,他用什麼?他用定力,他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他就能看清一切世間的真相,他沒有顛倒,他的定力,包括微細的分別我執都沒有了,他的心就非常地清淨,像X光透視,佛陀是世間什麼事情都騙不了他,你還沒有開口他就馬上知道,還沒有開口他就馬上知道,所以沒有研究佛法的人,他永遠不能找到一個目標,不可能的。心才是我們的主人,修行人用的真心是主人,沒有修行的世間人,用妄想心做主人,也做不了主,做不了主,你看他書不是讀了很多,為什麼他們夫妻吵架一生氣,後來很後悔,到了檢察官那裡男的也哭了。問他:你難道不愛你的太太?他說他很愛她,一生氣就忘光了。心的力量大得可怕,大得可怕,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要懂得避開這個災難,兩個人起了沖突,兩個人都要各退一步,要不然會死人的,真的,有時候那一剎那的決定:離婚!離就離嘛!造成單親家庭小孩沒人照顧,出去被瞧不起。所以心的力量很可怕的,希望大家冷靜一下,更性,要冷靜,什麼事情不要沖動。底下,)但若仔細地觀察一下,我們的這念心,是否能做得主,不免成大問題。人人有這一念心,這是人人所知道的,如說某人是有良心的,或說某人沒有良心,乃至於說那個人心很壞,所以這個心是全世界每個人都知道有的。雖則是這樣,但心能不能做主,(沒有辦法做主人,控制不住,)世間就很少有人觀察到了,所以佛要我們反觀內在的一念心,(把它看清楚,)看看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真的,人人能夠認識自己的這念心,世間有很多的事情,都可得到合理的解決,(合理的解決,對不對?同情他今天會有這種想法,尊重他,所以不能因為他的看法跟我們不同,就把他當做敵人,這個世間你到處都是敵人,你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人家的看法要跟你一樣,對不對?看法不同就要互相尊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對不對?哪有說看法跟我們不一樣,就整個排斥人家,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同公司如果在上班的時候,意見、看法不同,對不對?就去造人家的壞話,要不然就想辦法,弄得人家沒有職業,世間都是這樣子,嫉妒,他有優點他就嫉妒,對不對?所以我們如果不能了解我們這顆心,我們永遠都是在煩惱。底下,)所可惜的,就是很少有人認識自己的一念心。其實,不但佛陀要我們觀心,世間的人有時也會這樣說到的。如說你問問你的良心,(問問你的良心,有沒有被狗咬走了。)看看這事情做得對不對?(世間人都是這樣子,)問問你的良心,便是要你觀察自己的心,所以觀心是個很重要的工夫,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反省的。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不可見取,)這是佛陀告訴我們心之所以為心。心是屬於精神界的,不是屬於物質界的,要用你的眼去看,固然是絕對不可見,要用你的手去拿,同樣是絕對不可取,所以說是心無色,不可見不可取。若問為什麼不可見取,答覆是很簡單的,因心不是色的關系,惟屬於物質性的東西,才可為眼所見,為手所取。 心與色,剛剛是相對的,佛法說的心色,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神和物質。物質性的東西是具體的,精神性的東西是抽象的。如我手上拿的這條毛巾,就是屬於物質性的東西,不但有其形態,變復有其顯色,如長短方圓就是代表形態,青黃赤白就是代表顯色,而這不但為我們眼所見,亦復為我們手所取,所以物質性的東西,是可見可取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再反過頭來觀察自己的心,看看這是方方的還是圓圓的?青青的還是黃黃的?如我提出這個來問諸位,相信諸位一定沒有辦法,給我一個肯定的答覆。因為心是無形無相的,沒有什麼長短方圓、(你的心是什麼?想不出來,講你的思想就好了,你現在的思想是圓、是扁、是長、是短,還是青色的,你講不出來)青黃赤白可說。既沒有長短的形狀,青黃的顏色,當然是不可見不可取,亦即無法回答得出來了。 諸位聽了是心無色不可見不可取以後,不要以為心這東西是沒有用的,(你現在會講話是你的心在作用,對不對?你現在想明天我要做什麼事情,這個就是心的作用,要不然,你怎麼知道要走什麼方向,是不是?你怎麼知道我現在要去上廁所,心有在作用,知道現在需要上廁所,對不對?心都會作用,)前面說過,心的作用力量是很大的,諸如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這念心所創造出來的。如我們的一念心,想要修一間妙法精捨,一座莊嚴堂皇的妙法精捨,很快地便可以修建起來。再如我們這一念心,想要改造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慢慢改好過來。(改好過來,還好我沒有這種心,譬如說我到日本的名古屋,日本人說:師父,我在日本的土地奉獻給你,奉獻給你。蓋的方面他沒有辦法,蓋的方面我自己負責。我沒有這種念頭。所以名古屋那裡沒有道場,加拿大那邊說,要給我多少百畝的地。我也不會算,不曉得是多少的土地要給我,叫我到那邊蓋道場,我都沒有這種念頭,包括美國有兩筆土地要給我,我說沒有那種心念,三百多坪,還有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說:師父,什麼時候來阿根廷?我說:飛機要坐多久?他說:三十七個小時。你想想看,飛機要坐三十七個小時,因為都沒有這種念頭,所以我在這個世界都沒有什麼分院,沒有什麼分院,說起建蓋講堂,我本來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因為建講堂,只剩下一百五十八公分,我還去國外,對不對?沒有辦法,對不對?講好要派徒弟去,說:師父,你派徒弟來。我說:徒弟靠不住。今天他答應你,明天要走了,靠不住。今天他跟你說:師父!我要跟你十年絕對不離開,我發願跟你五年。什麼一受戒回來就走了,忘了他所發的願了,忘光了。如果美國蓋道場,搞不好都要我親自去美國,去看管那間道場當廟公,對不對?就算是徒弟來我面前保證,我們也信不過,心定不下來,所以全世界其他的國家,我不敢接道場,我沒有這種念頭,道場就蓋不起來,沒有這種念頭,如果有這種念頭,對不對?又有這種願力,道場就蓋得起來了,是不是?像我的朋友移民到國外,肚子餓,到國外肚子餓語言不通,不是我的朋友,是我朋友的媽媽移民。有一次請我到他家講給我聽,笑死人了,我說:你肚子餓怎麼辦?答:就到餐飲看有沒有賣東西,進去你有沒有點東西吃?她說:有,突然拿一張那個來,拿一張那個來放在我面前,我不懂英文怕被笑,你怎麼吃?她說她閉上眼睛就……,閉上眼睛一指,結果她點到湯,叫了四、五碗都是湯,她說中午一直喝湯一直喝湯,也不知道要吃什麼,也不會講就閉上眼睛亂點,全都是湯,喝湯喝湯……,國外不一定更好,還是台灣比較幸福。底下說,我們的念頭如果改變,世界就改變,)或如每個人心,希望世界和平,照著和平的路線去行,世界和平自然得以實現。設若人人心裡想要打仗,世界自然到處發生戰爭。(所以在講堂裡面,我們永遠不能說:我恨你,或者說是說這個跟我過意不去,有一天我會整他,都不能有這種心,或者是說,我們學佛的人把這個當成敵人,這樣就會傷到我們自己的清淨心,都不能有這種念頭,學佛的人他以佛為主,沒有敵人心就清淨,心如果清淨自然就沒有敵人,那個人對於我們不好,他自己負因果,跟我們沒有關系,)由此可以證明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很大,)我們絕對不可予以忽視,而應常常要特別地去觀察它,不要讓它向不好的方面發展,否則的話,人類世界的問題,永遠是層出不窮,不能得到一個合理解決的。 我們這一念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原因這一念心是能包容一切的,萬有諸法無不在這念心中之所含攝。譬如不可捉摩(不可捉摩,捉不到,摸不到,)而無形無相的虛空,能夠含容世界一切萬物,假使世間沒有虛空,一切萬物便不能生起,(我們要有虛空,譬如說我們的講堂要有虛空,不然我們要在哪裡講經,整個講堂都塞得滿滿的,你要坐在哪裡,當然要有虛空,要有虛空,)所以虛空雖然不可撮摩,(撮摩就是觸摸,)但它的功能作用是很大的。我們的一念心也是如此,可以創造人類文化文明。一念心既有這樣大的功能作用,那它究竟是怎樣生起的?【但是虛妄諸法集起】。“但是虛妄”,顯示這一念心,完全是虛假的,沒有一點真實性可得。(我們現在都用妄想心、貪心、愚癡心、嗔恨心,這種種的心,佛陀是用慈悲心、喜捨的心、真心、平等心、歡喜心,和我們凡夫的心差很多,)不特現在如是虛空不實,從無始來就是如此顛倒虛妄不實,我們為其蒙蔽不能認識,還以為它真實如此,因而無始以來,不知為它吃了多少冤枉辛苦,所以佛陀說為可憐愍者。 心的本身既是虛假不實,那他又是怎樣而得生起?謂由無始以來,虛妄分別諸法,由此分別熏習而成種子,(有種子你就會結果,)以此種子為因,復藉境界為緣,如是因緣和合,遂有虛妄諸法集起。集起的諸法,的確是虛妄的,如果把它誤認為真實,那就是我們的顛倒。能分別的心既是虛妄的,所分別的講法當然也是虛妄的,所以說但由虛妄諸法集起。(譬如說衛生紙,衛生紙,國語叫衛生紙,對不對?鄉下人他不是這樣叫,我們以前鄉下不叫做衛生紙,叫做草紙,草紙,以前叫草紙,到美國去,你跟他講:衛生紙拿給我。他聽不懂,你要跟他說:paper,paper。他就拿紙給我們,要不然名詞不一樣,你看單單紙的名詞就這麼多,名詞就這麼多,是不是?因此這個世間,都是虛妄不實在的,不實在的。) 虛妄的分別心,由諸眾緣和合生起,那它能不能做得主?這是我們所要探究的問題。當一個人在做一件什麼事情的時候,總以為是自己在做主的,如說是我自己拿定主意,要這樣做就這樣做的,似乎表示這一念心是可做主的,世間上的一般人,大都是這樣講的。從某一方面說,似乎是有相當可靠性,(從某一方面說,他做主好像很可靠,這種觀念,)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但是,如再作深一層地觀察,那你就將明白地發現,我們這一念心,原來一點也不能作主的,(不能作主,不能作主。我一開始初出家的時候,初出家的時候,從後要像虛雲老和尚,為了他媽媽拜三年六個月,朝文殊師利菩薩山西五台山,普陀山拜到山西五台山,要學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拜山,拜山拜一段,下雨淋得濕漉漉,又患了重感冒病得很嚴重,從下面到上面才拜兩、三個鐘頭而已就重感冒,想一想,要像虛雲老和尚不太可能,不太可能,就打消這個念頭,本來可以做主的,現在不能做主。再來想學誰?學弘一律師,弘一律師,弘一律師吃都是一盤菜而已,都一盤菜而已,一盤菜而已,對不對?然後到素食館,你訂一萬元,他不可能只煮一盤菜給你,對不對?沒有關系到這是素食館煮的,也不是我想吃,一盤一盤地端出來,本來想吃一盤而已,吃了十幾盤,吃了十幾盤,弘一律師也學不成,學不成。要不然學印光大師好了,印光大師日夜都在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印光大師所有的錢都布施出去,布施出去,如果那個地方有水災、火災,所有的錢都布施出去,布施出去。學印光大師認真念佛,認真念佛,認真念佛會打哈欠,會打哈欠,要布施,要布施出去就想說,以後要蓋道場,徒弟要住該怎麼辦?都布施出去,我臨時要到哪裡去募款,念佛念到後來沒有辦法,看到新聞報導了解一下,印光大師他沒有在看新聞報導,他整天都在念佛念到見佛,印光大師念《大悲咒》,一天念咒不計其數,印光大師咒一念大悲咒水沸騰,大悲咒水沸騰,這是看印光大師的書,印光大師的書裡寫,有一天有很多螞蟻,有一個法師要幫他整理房間,說:我幫你整理房間。說:大師,我幫你整理房間,螞蟻這麼多我幫你掃一掃。他說:不用,不用,三天就搬家了。他說三天就搬家了,印光大師就持咒灑大悲咒水,灑大悲咒水,多個天以後螞蟻沒半只,沒半只。那種修行嚇死人了,他是什麼修行?那種修行修到眾生都可以用商量的,你想想看,那種功夫好到什麼程度,我們哪有辦法這樣子,對不對?如果是我,我也會跟它商量:請你在三天內搬家,到第四天不搬我也會叫你搬,因為打得一只也不剩。也是叫它搬家,一定要它搬就是了,打得一只也不剩,不然不可能,螞蟻又不會說話,跟它講了老半天念咒也沒效,趕也趕不走,用打的比較快了,對不對?開開玩笑,不會真的這樣做,意思是說修行確實不簡單,不簡單。印光大師又學不成了,就說以我這一念心就好了,學虛雲老和尚也不成,學弘一大師也學不成,學印光大師也學不成了,到最後我的本性跑出來,慧律法師的本性跑出來了,調皮搗蛋、辯才無礙,多讀了一些書這樣子,現在在學謙虛慢慢去除我慢,到最後也是要做慧律法師,沒有辦法學別人都學不成,我們宿世來的個性就是這樣子,對不對?叫我整天像弘一律師這樣,不講話又不要講笑話,我覺得這樣很難過,律師不能講笑話的,律師的臉要像棺材板那樣,我們哪有辦法,我們這樣不就……,要不然就打針讓它麻痺,要不然我們一講話,這個就會往上翹了,這個自然就會往上翹,笑臉就跑出來了,律師不可以這樣,律師就要這樣,眼睛也不能亂描,那個沒有辦法,所以我們還是演自己,還是比較適合,演別人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的心沒有辦法做主,就是沒有辦法,變來變去,變來變去,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底下:所以說沒有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做主的,所以我們如果詳細觀察起來,你就想)終日在妄想中打滾,時而想到這樣,時而想到那樣,沒有那件事情,真可做得主的,這點只要我們平時多多反省一下,就會知道。然而我們要問:“心為什麼不能做得主?”因為仔細推究起來,它是:【畢竟無主,無我無所】的。可以做得主的,就可說有“我”,既然畢竟無主,那裡還會有“我”,“我”尚且不可得,又那裡有“我所”?“我”的定義,就是主宰,(我可做得了主,)不能發生主宰作用的,必然就是無有自我的。所以要想在諸法集起的虛妄分別心中,求個實在的自我,絕對是不可得的,假定有人執著心有主宰的“我”,那他不是落於常見的漩渦,就是墮於斷見的深淵中,(常見著有,斷見著空,是頑空不是真空,)永遠不能自拔!(這個都是邪知邪見。) “我”是世人常常說到的,每個人一開口便說到“我”,如問什麼是“我”? (她就說:你不認識老娘我嗎?她一定會這樣:這就是我。他說:你是誰啊!身體較壯的女人,她就:這個就是我。這個就是我,指這個。她不知道在指哪裡,這個就是我。男人就:我。他就說我。每一個人都會說:你不認識我嗎?這個就是我,就這樣子指來指去的,你看看,鼻子或是胸部都不是一個我,)或有指著身體說之為“我”,或有指著內心說之為“我”。說身體無“我”,(用科學來分析,)一般人易於接受,(我們的身體真的會壞掉,沒有一樣是我們的,這個真的不是我,)說心識非“我”,就很難得人相信。(我們確實一顆心在那裡做主宰,這心哪會不是我們,)現在佛陀肯定地告訴我們,因為這一念心是畢竟無主,絕對不可妄認為“我”。真正可以叫做“我”的,必須具備常住的條件,(常住就是永久的,就是常常安住,常住就是常常安住,常常安住,)就是常常時恆恆時,(常常這樣子,時時這樣子,譬如說什麼叫做“我”?人家如果罵我們,歡喜心接受,人家批評我們,我們也做得了主。今天很窮我也沒煩惱,今天很富有我也沒煩惱,都沒有受到貧富,外在身體的病苦影響,都沒有,病苦病得再嚴重,就是想說這是我的業,該還的要還,都沒有受到影響,這個我們就真的做得了主,平時我們沒有辦法,)都這個樣子,一點變化也沒有。反觀我們的一念心,時時刻刻在變化,剎那剎那在變化,與“我”的定義一點不相應,怎麼可以稱之為我?其次可以叫做“我”的,必須具備主宰的條件,就是能夠支配一切,(能夠)宰割一切,要它怎麼樣就怎麼樣,如見到一樣可愛的東西,你叫他不要貪他便不貪,或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叫他不要嗔他便不嗔,是為能做得主。(叫他不要貪心他便不貪,叫他不要嗔恨心他便不嗔,他能夠作主,這個就是真正的“我”,)可是事實不然,(我們做不了主,)你要他不要貪,貪心偏偏生起,你要他不要嗔,嗔心偏偏發作,可見心是不能做得主宰的。無主之心你說他是“我”,那怎麼可以?(對不對?其實我們這顆心做不了主,沒有辦法。) “我所”是對我講的,有“我”可以說有“我所”,“我”不可得何來“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意思。(多一個字“我所擁有”,我所擁有,)如說我的兒女,兒女便是“我所”,或說我的家庭,家庭便是我所,乃至凡是與我相對的,都是“我所”。(車子,我所擁有的,女兒,我所擁有的,房地產,我所擁有的,都是這樣子,他不知道,有一天他會死就不是他的了。)有人說:心是“我”,與心相應貪等信等(貪的旁邊寫個“惡心所”,信的旁邊寫個“善心所”,這樣我就比較記得起來,這是《百法明門論》裡面講的,貪等就是說,貪等等這些惡的心所,信等就是信心、慚愧心所等等,無貪、無嗔、無癡,這個是善的心所,所以說貪等惡心所,信等善心所,)是“我所”。(我所擁有的,)其實,“我”和“我所”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說“無我我所”。關於這個道理,如果詳細講來,那是有很多話好說的。現在在結束時,作一簡單地說:吾人這一念心,既不可以稱之為“我”,亦不可以稱為“我所”,若問什麼原因,原因就在它的畢竟無主。(沒有辦法做主。) 丁二 觀法如幻 (這個很重要,就像幻化出來的。)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作者就是造作種種的業,受種種不同果報的我。就是說實在沒有一個我在造作,這樣講就對了,為什麼呢?都是幻化出來的,就像在看電影,看電影看得大家都流眼淚,電影看完,哇!一個螢幕這樣而已。我們人也是這樣子,從小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到老來要死了發現都是多余的,我們去看一場電影,我們了解到電影在演,我們看得流眼淚或怎麼樣,甚至有人看電視很會哭,很會哭,一看就掉眼淚,很會哭,哭得……,這出電視演完什麼也沒有,那些演戲的在後面領錢,後台下領錢,人家在演你在前面哭,笑死人了,只是演戲、演戲而已,我們現在就是,我們現在就是在演戲,我們現在就是上台在演戲,演到戲完了生命結束,這出戲就演完了,你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你還要演什麼?你享受到什麼?今生我計較、害人,跟人家下符咒、欺人、詐人,騙了那麼多錢,沒有一樣是你的,存在你的戶頭,存在你的戶頭死後充公,要不然就是你兒子得到,還要繳遺產稅,遺產稅,這樣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所以我們如果能夠了解,一切都是……。底下:)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如幻”的旁邊寫“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叫做“自性如幻”,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你在這個世間,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你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的東西,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的東西,擁有的東西是生生滅滅,失去的東西,是天地很自然的事情,也不曾失去什麼東西,譬如說你的兒子死了,假設你還沒有結婚,你怎麼會有兒子,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不要說你沒有兒子,就說你現在這個身體,你的父母如果還沒有結婚,你現在人在哪裡?也沒有你的存在,譬如說你現在有了孩子,孩子在病苦,或者是癌症、車禍死了,你很傷心,你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當然難免會傷心,傷心一下,我們了解就好了,哭兩聲代表一下有個交差,兒子死了,我們為人父母的沒哭無法交代,哭兩聲滴幾滴眼淚,總不至於兒子死了,我們還哈哈大笑會被打死的,對不對?我們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沒有真正擁有他,也沒有真正失去他,擁有他是一種執著,失去他也是一種執著的痛苦,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就是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實在的去,都沒有,慢慢想想看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把你兒子的血抽出來再曬干,只剩下人干而已,什麼也沒有,只剩一層皮、一堆骨頭。) 上文觀心無主,此中觀法如幻。因緣和合生起的虛妄諸法,盡管說是有無量無邊的那麼多,但沒有一法不是如幻如化的,若不知它的如幻而當做是真實有的,那就是我們的顛倒執著,(就顛倒執著了,)亦即是我們認識錯誤。 依據上文連續地講下來,是說人生的果報不同,由於各自的差別業力,【雖】則【各】個眾生【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力,其【所現】的果報有著種種【不同,】如所造的是相好業,(注意!這個相好在佛教來講:相是相,好是好,這不一樣的。我們每天都在講: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在佛教徒裡面沒有一個能夠了解相跟好,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大家都說相好就是貌相很好,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相是指三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種好,他的相跟好是不一樣的。相好光明無等倫,就是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個叫做相好,我們都把相好光明無等倫,當做是他的貌相很好,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雖然在唱《彌陀贊》,事實上沒有幾個人了解,相好光明無等倫是什麼意思?相是指三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種好,所以相是相,好是好,合起來叫做相好,相好,我們現在台灣話講的,相好,相好,相好,讀習慣了。唱也很會唱,合掌,眼睛睜得可以塞下一顆鹵蛋,也不知道在唱什麼,不知道,在唱什麼不知道,真的,不能了解。)隨其業力所現的是面貌端嚴的果報;如所造的是富貴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是身家富貴的果報;如所造的是丑陋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果報一定是難看的;如所造的是悭貪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果報一定是貧困的。盡管業力感果如此,【而實於】每個有情的生命體【中】,【無有】一個造作差別果報的【作者。】(作者的上面加一個造作者這個“造”,這樣就是一個我的意思,意思是說沒有一個“我”在造作,這個差別的果報,完全是決定在業力,不是決定有一個“我”,沒有一個真正的“我”。) 在世間一般人的看法,我們現在所有這個果報,是有一個真實作者把它作成的。如修建這座妙法精捨,是由泥水木匠造成的,因而就可稱他們為作者,(造作就是成就這種事情,)建造房屋有作者,於是世人就想到,生命自體的出現,一定亦有個作者,假定沒有作者,怎麼會有生命出現?但佛告訴我們:如你在生命體中,認為有個實有作者,那你就大錯特錯,(這就是外道,譬如上帝創造了我們,西洋的上帝跟我們中國的上帝又不一樣,我們中國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要不然就叫天公,要不然就叫做天公,認為有一個上帝在創作我們,這就大錯特錯,)因為不論你怎樣去尋求,要在身心和合中找個作者,那是無論如何找不到的,所以說“而實於中無有作者”。(確確實實沒有一個我在造作,完全隨著我們的習氣、業力,我們做不了主,業力在決定一切,不是有一個我在決定一切,業力就是習慣性,業力就是習慣性,我們不要造不好的習慣。) 有人聽了以後,不免要這樣想:世間眾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如果沒有作者,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眾生?(這麼多的眾生,)真的有點使人想不通而感到莫名其妙了。佛陀告訴我們:【一切】諸【法】本來就是【皆】為【不】可【思議】的,當然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得出的。即如作者的確沒有的,而眾生卻有各式各樣差別,這個道理,不管你怎樣用心去想,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不管你怎樣用口去說,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所以經說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現在世界上有種宗教,承認有個萬能的上帝,宇宙萬有的一切,都是由他這上帝創造出來的,因而他們就說上帝是作者。姑以人類來說:人是上帝造的,如果有人要問,人為什麼各各樣子不同?那他很容易地回答你說:上帝創造我們人類,完全聽憑上帝的意志,上帝喜歡造成什麼樣子,他就造成一個什麼樣子。如上帝高興時,就造一個好看的人,若上帝不高興時,就造一個不好看的人,一切由上帝做主。問題豈不簡單?(如果是這樣被創造成丑的、矮的實在很倒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要控告了,如果能夠抗議,就要跟上帝抗議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我就要抗議了,高度不夠,怎麼把我創造成這樣子,但是到日本坐電車,又不覺得自己矮小,日本人,日本人不會很高,)佛法說沒有作者,所以一般人就覺得不可思議了。 不可思議的一切諸法,【自性如幻】如化,沒有一點真實自體可得的。佛法所說如幻,等於中國玩魔術的,以一條毛巾變來變去的,或時變只白兔,或時變只黑鼠,或時變只猴子,小孩看了以為真的,歡喜得不得了,大人看了知是變化出來的,不對它生起實有的執著。(但是小孩子就把它當成是真的,沒有智慧就把它當成是真的,眾生也是一樣,)眾生的生命果報以及一切諸法,都是由我們的業力之所變現起來的,而業又是由我們的心之所發起的,(心力無明就變成業力,心如果清淨就變成願力,差別就在這裡,)至於心則又從諸法和合而得生起,展轉幻化,無實自體,眾生不知道諸法如幻如化,所以就執著諸法有實自體,而於其中妄起分別,(妄起分別,)生起種種不必要的煩惱;假定了解諸法自性是如幻如化的,(這個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幻化的、暫時的,)那你自然就不會再對諸法生起執著,而煩惱也就不生了。佛要我們了解諸法如幻,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不要為了一點無關重要的事,(爭得頭破血流,)而生煩惱而起斗爭!諸位試看:社會每一角落,每天所發生的爭執,不知有多少,但若分析為什麼如此?那你就將發現,(都是為了執著,)是由執著生命及諸法而起的。(夫妻為什麼會吵架?執著的角度不一樣,朋友為什麼會分開?執著的角度不一樣,)因為你認為你的生命是實有的,我亦認為我的生命是實有的,如有誰影響到對方生命的生存及利益,那他就將不惜犧牲一切的起而與你抗爭。(他將不惜犧牲一切與你抗爭,)所以社會的一切紛爭,推本尋源,(推本尋源就是推究尋求它的根本,)皆從執著諸法實有而來,我們應從了解諸法如幻做起。(如幻做起。) 丁三 勸應修善 (勸告我們應該要修善業,雖然說一切是如幻如化,也是要做善事。) 智者知已,(有智慧的人了解這一切都是業在做決定,)應修善業,(在做好事,棄惡從善,)以是所生蘊(就是五蘊)、處(就是六處)、界等(就是六界。五蘊就是我們的身體色、受、想、行、識。六處,這個處是六處,在這裡是指六處,也是指我們的色身,指六根,六根,指我們的六根。這個界是六界,一般的蘊處界是指五蘊、二十處、十八界,在這裡是指五蘊、六處、六界,六界是地、水、火、風、空、識,這些都是指色跟心法,以是所生的蘊處界,蘊就是五蘊,處就是六處,就是六根。五蘊、六處、六界,這是指我們生命的體。六界就是地、水、火、風、空、識。),皆悉端正,(就是我們的色身很端正,)見者無厭。(見到我們的人有歡喜心,不會厭惡。) 佛陀講到這裡,特別勸告我們:生存在這世間的【智者,知】道心無主宰諸法如幻【已】後,那就【應】該多多地【修善業】,做好事,不要把(這麼難得)這大好人生空過。所修一切善業是能生因,【以是】業因,(因為這個業因,)將來【所生蘊、處、界等】的果報體,一定是【皆悉端正】而為【見者】生歡喜心,百看【無厭】的。(看了再看,看了再看,怎麼看都很莊嚴,有的人就是長得這樣子,愈看愈順眼,愈看愈漂亮,)不到這世間來做人便罷,(如果沒有來這世間做人便罷,)來到世間做人,總希望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特別是自己的面貌,(當然是希望)生得端正莊嚴,但要達到這一願望,現在必須修諸善業,有如是因方有如是果,並不是勉強得來的。 經文所說的蘊、處、界,是佛教的三個專有名詞。蘊指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者,為組合我們生命自體的五大要素。蘊是積聚的意思。色的定義變礙,(質礙,變礙這個變畫×,改作質礙。色的定義叫做質礙,有障礙的東西。譬如說樹木、木材、牆壁,這些都是有障礙的東西,)受的定義領納,(領納,也就是接受的意思,接受的意思,)想的定義取像,(像本來就是因緣和合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東西,他就它當成是真的。譬如說見到一個美女,回家就寢食難安,學佛的人見到一尊佛相莊嚴,就一直想要頂禮,一直想要頂禮,雖然這是著相,但是這是好的,心中有佛,心中有佛,)行的定義造作,(造作就是起心動念的意思,這個行的定義造作,造就是身口意造作,)識的定義了別,(就是分別心的意思,分別心的意思,八識都有分別心,)這如通常所說,不再詳細分別。將這五蘊歸納起來,實不外於色心二法。色是等於現代所說的物質,心是等於現代所說的精神。處雖可說十二處,但在這裡是指六處講,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根據《阿含經》看,這也是組合我們生命自體的六大要素,而為精神物質的演繹,(演繹就是推演的意思,或者是指組合或者是指分類,為精神、物質的分類這樣子,或者是組合,)即前五根是屬於物質的,第六意識是屬於精神的。處是生長義,(六根,六根,就是六處。)謂由根境的和合,(因緣如果和合,)可以生長認識的活動作用,所以這在生命的組織上,亦有其重要的意義。 界以一般來說,就是指的十八界,這裡仍以六界來說,就是地、水、火、風、空、識六者,為組織生命自體的另一要素說明,雖則說有六界,而仍為心色,即前五界為物質性的東西,第六識界為精神界的要素。根據上面所說,我們的生命體,不外五蘊、六處、六界的和合,亦即生理與心理的組合。(生理是我們的生理,心理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所以女人的生理期,就會影響到她的心理,心理也會影響到她的生理。譬如她上班會緊張,她身體裡面的卵巢的激素,她的排卵或者是黃體激素就會變,所以她的周期就會變,時間長太緊張要不然就是吃藥,她的周期就會太快或太慢,所以心就會起煩惱,所以女人一輩子從青春期開始到老,都沒有一天是輕松的,每天都在變化,變來變去,)生理機構的身體,是人人所能看得到的,當以端正莊嚴為最理想,沒有哪個人願意相貌丑陋的。所謂端正莊嚴,就是一般說的五官端正,(所以我們的面貌很重要,五官在端正,)佛法說的六根完具。假定一個人,眼睛生得斜斜的,(所謂的斜視,脫窗(台語),)鼻子長得扁扁的,(鼻子扁扁的,講話就咬字不清,鼻子扁扁的,看起來怪怪的講話又聽不懂,鼻子扁扁的講話就咬字不清,講話又聽不懂,怪怪的,)乃至缺口露齒的,(一看是兔唇這裡缺一角,就是說眼睛斜視,鼻子扁扁的還有嘴缺角,那種如果長大結婚要接吻,還沒有接吻就看到牙齒,你敢吻她嗎?牙又沒刷,嘴裡又有一陣風吹出來臭臭的。所以)你說這是多麼難看?(如果長成這樣就很悲哀了,)誰願意有這麼一副面孔?(人看了就嚇一跳,人家看到她的面貌,就要很精進了,為什麼?深怕來世像她這樣就糟糕了,所以那樣也是有好處,)但要相貌端嚴,不是心想就可得到的,必須修諸善業,所以佛陀特別要人多做善事。 所生是對能生說的,所生的是業力,(把這個“所”畫×改成“能”,能生的是業力,)所生的是身體,(這個能所這個所字打錯了,能生的是業力,所生的是身體,)如能生的業力是善的,所生的的蘊等報體,一定是端正的,若能生的業力是不善的,所生的蘊等報體,自然是丑陋不堪。或有人問:“一個人為什麼要生得好看?”因為眾生在世界上,是要給人看的,而人又有審美的特性,(審美就是欣賞。這個很簡單,你如果到文殊講堂的流通處,佛相雕刻得很尊(莊)嚴,一下子人家就請走了,真的,或者畫得很莊嚴,人家就請走了,如果他畫的觀世音菩薩比世間人更丑,擺在那裡很久,說這尊比我還糟糕,如果是這樣不發我拿一張照片,讓你拜還比較快活,畫成這個樣子能看嗎?觀世音菩薩,這張照片放在那裡沒人來請,怎麼樣都沒人來請,擺整年都沒人敢請,看了會嚇到,怎麼會有這麼丑的觀世音菩薩,對不對?至少也要能看的,是不是?所以說我們人說不著相很難的,非常地難,我們人要不著相很困難的,要相當有功夫的人才能無所著,世間人說不著相相當困難,)如果相貌生得端正,別人看了對你不會生厭,如果相貌生得不好,別人看了就會對你生起厭惡之情。在人與人相互接觸的廣大社會群中,相貌端嚴與否,有著很大的關系,不要以為是無所謂。佛陀已明白地告訴我們,端嚴的身相是由修善業而來,因此,修諸善業才是最根本的,至於最基本的善業,就是本經所說的十善業道,果能本著這個十善業道去行,未來的生命相貌,沒有不端嚴的。(當然我們不要再來了,對不對?萬一再來的時候,連照鏡子都不敢照那就慘了。) (下面講一個故事:)相貌的丑陋,實是人生的一大憾事,(這裡就要講個故事給你們聽,)現在說個故事給諸位聽:過去波斯國有個國王,名字叫做帖木兒,相貌生得真是丑陋到極點,(丑陋到極點,台灣話就是十分丑陋,)既瞎了一只眼睛,又跛了一條腿。(人丑又瞎了一眼。)有一天朝臣喬特夏,侍奉在國王的左右,見到國王用手搔頭,便想到國王須要理發,立即命理發師來為國王理發,等到理發完畢,理發師拿了一面鏡子給國王照照,國王從鏡中看到自己的丑陋相貌,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大臣喬特夏,見國王哭得這樣悲傷,(因為見到自己這麼丑陋,)居然也隨國王痛哭起來,君臣相對而哭,哭了兩個鐘點不止,其他的大臣看了,覺得不是辦法,輪流地來為國王講故事,以消除國王的悲傷,國王聽諸大臣講故事,過了沒有一會,果然不再哭了,但喬特夏大臣,仍然大哭不止。國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喬特夏說:(我照鏡子被自己嚇著而哭,)“我已經不哭很久了,你為什麼還在哭?”喬特夏很俏皮地回答說(幽默輕松地跟他諷刺,):“國王,你第一次見到自己的面孔,就已哭了兩個鐘點,(那是你見到的,你自己見不到自己的臉,)我天天見到你的面孔,叫我怎能不哭?”(算是很嚴重,每天見到國王的臉每天都哭,每天見到丑臉,我的國王怎麼丑,每天都哭就對於了,這實在是……。長得丑實在不是你的過失,但是你也不能天天叫人家哭,國王又不能躲起來,長得丑每天都令人家哭,這個很嚴重。)這雖是一個笑話,但可見相貌的重要。真的,一個人生得太難看了,別人見了,縱然不會大哭一場,但也立刻掉頭而去,不願多看一眼的。所以希望諸位發心修善業,以期得到身相端嚴,使人見了生敬愛心,不至見了討厭。人生在世,對於身體上的缺點,很容易發現,亦易感到不安,而對於內心的缺點,不特不易發現,即或被發現了,亦不至於不安,其實,外在的缺點,是由內在的缺點(宿世)來的,(宿世來的,)所以現在常聽人說,做人不僅要有外在美,還要有內在美,因此,如何淨化自心,美化自心,是更重要的一著!(因此,我告訴諸位,我跟這些女眾和這些男人講,我們男眾學佛也要穿得莊嚴,可以西裝筆挺打領帶,要不然也不能穿得邋邋遢遢,女眾,我主張一定要化妝,一定要化妝,我很堅持,因為你如果不化妝,這樣會度不到眾生。再者,在家居士,你要上班不擦個口紅哪能看,女人三分天生七分打扮,對不對?七分打扮,不相信的話,女人睡醒的時候你看看,嘴唇如果沒有擦口紅就像死人,跟殡儀館那個差不多,沒有一點血色,說真的女人擦個口紅就差很多,真的,就是說你都不必擦什麼粉,擦個口紅就差很多了,你看人死後,沒有化妝整個臉黑黑的,死人化妝以後,你看,死人又好像能講話,相貌也是很莊嚴,所以說化妝很重要,因此,我都鼓勵我們講堂這些女眾,恰到好處,恰到好處,不必做到……,對不對?重要的就是說如果有黑斑,青春痘稍微修飾一下,臉稍微修飾一下,注重一下外表,我看很多學佛的都不注重外表,注重外表,連羅漢衣、羅漢褲,女人穿了也去買菜,這個不行,如果碰到不懂的人家,說:菜姑,菜姑,來、來跟我買菜,人家都叫她菜姑,所以說我們家裡穿的羅漢衣、羅漢褂不要穿出去,不要穿出去,女眾要有女眾的威儀,簡單地擦個粉擦個口紅,服裝就是要整齊,學佛就是要這樣子。) 丙四 舉果相證 丁一 以佛果證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你現在看佛身,舉果相來證明,以佛果來證明他的善業到不可思議。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顯曜就是光明,)蔽諸大眾(因為他很光明遮蔽了一切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大梵天王都有光明,見到了佛陀光明統統遮蔽了,被佛陀的光所遮蔽了,)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莫不目眩這個目眩意思是說眼花,眼睛昏花看不清楚,這是指佛身很光明耀眼,讓人看了無比地歡喜和贊歎。這個目眩不是說見到佛陀就頭昏眼花,這樣誰敢親近,意思是說光明無量的意思,光耀無量的意思,不是說見了頭昏眼花,見到佛陀就頭昏眼花,哪有人敢親近他,表示佛陀身上的光非常亮的意思。) 業果是最極深細而不可思議的,前面既舉因相加以證明,現在再舉果相加以證明。所舉果相,從最高的佛果一直到一般眾生的業果,以證明不論殊勝之果及劣下之果,都是由各別業因之所招感的,沒有一個果報是由什麼大力者之所賜給的,所以我們要想得什麼果,就得自己去創造什麼因,要想得到現成的不須勞力的利樂之果,在這世間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先舉佛果予以證明。(一定要吃過苦,你修行一定要吃過苦,修行,你沒有吃過苦沒有辦法成就,經教要精通,你要認真研經教,參禅,你要認真打坐,認真觀照這樣才有辦法,你要往生,要認真修行,你不用功怎麼能夠往生,是不是?) 佛到這個時候,又喊聲【龍王!】說:【汝】今不要先去看別的眾生,只是【觀】察一下我的【佛身】。每一個人,每個眾生,都有他的身體,佛陀出現在這世間,當然亦有佛的身體,但比較說來,佛的身體超過一般人的身體,任何人乃至轉輪聖王具有三十二相的身體,亦不及佛身那樣來得莊嚴殊勝。然而如是莊嚴殊勝的佛身是怎樣有的?【從百千億福德所生,】才有這樣【諸相莊嚴】的。中國人喜歡看相,其實,世界各國都有相人法的,所以世界各地的人群,常常請人看相。不過各地相法不同,中國有中國的相法,西洋有西洋的相法,印度自亦有其印度的相法,不唯如此,而且(印度)是個相當重視相法的國家。在佛陀出世的時代,印度有很多高明的相師。 依印度的相法說,一個人的相貌莊嚴不莊嚴,或者莊嚴的程度如何,完全是看一個人具不具有三十二相,或於三十二相中具有多少相,以為判斷的標准。如一個人具有三十二相,那他的相貌一定是很莊嚴的。佛陀出現於世,阿私陀仙為佛看相,就說佛陀具有三十二相,正因為佛具三十二相,所以經說諸相莊嚴。(三十二相可以說是三十二大人相,或是說三十二大丈夫相,簡單叫做大人相、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再加上八十種好,這是比較微細,全稱叫做相好,相好。) 三十二相,要一個個地說明,這是很煩瑣的一個問題,現在我們隨便舉出幾個來說說。首先以佛的面貌說,經中描寫:“佛面猶如淨滿月。”(佛陀的臉好像月亮,中秋月餅那樣圓圓的,好像肉餅臉那樣,太陽餅那樣,不是太陽餅,中秋月餅那樣圓圓的,圓圓的這樣子,)每月十五晚上我們所見到的月亮,總是那樣圓滿無缺的,如果沒有烏雲遮蔽,那就更顯出圓滿的月亮,皎潔光輝,所以說為淨滿月。佛陀的面貌,好似淨滿月一樣,所以莊嚴圓滿。 再以佛眼來說,經中喻為“佛眼猶似青蓮華”,(也就是蓮目相,蓮目相,是指眼睛,佛眼,我們說“绀目澄清四大海”那個念qiàn, 绀目澄清就是深青色的帶有微紅色的,就是青色又帶有紅色,紅色彩又帶有青色的眼睛,叫做青眼相。佛陀為什麼青眼相呢?因為佛陀生生世世以慈悲心,慈眼以及歡喜心,來布施給所有的眾生,用歡喜心用歡喜的眼神來看眾生,所以佛陀的眼睛感應到青帶紅的绀目,所以我們要用慈悲心,不要用斜眼,不要用斜眼,斜眼或是用不正眼這樣看人,或是恨、仇視不好,眼睛這樣瞪著,來世眼睛會凸出來,因為前世瞪人瞪得太疲勞,就凸出來,所以不要以仇視的眼睛看人,要用慈眼,慈眼。)中國很多人喜歡蓮華,因為蓮華清淨芬芳,不沾一點染污,而且是很好看的。在諸蓮華中,青蓮華尤為出色。釋迦牟尼佛的兩只眼睛,正如兩朵青蓮華一樣,明淨得沒有一點瑕疵。(就是污點,)有時以佛眼慈視眾生,更顯出佛眼的高貴。以此青蓮華眼長在佛面上,佛面就更莊嚴端正了。 其次以佛耳來說,經中說“佛兩耳垂肩”。我們常聽人說,一個人的耳大是有福的,反之,耳小其福就差得多了。(像我就很糟糕了,我這兩只耳朵從小就很小,說是老鼠耳,老鼠耳,我的兩只耳朵很小,你看我的臉很大,你看,我是中秋月餅臉,但是感招到這兩只耳朵,你看這麼小又反耳,小時候算命,說:這個是勞碌命。說我是勞碌命,真的,從小就生病一直操勞一直操勞,操勞到現在,現在又操勞錢,真是操勞,操勞一直操勞,所以說,反耳會很操勞倒是真的,像我媽媽,師媽那對耳朵實在夠大的,所以師媽很好命,你看,八點就去睡覺了,她現在就在睡覺了,看她多好命八點就去睡覺了,看我多歹命我現在還在講經,她已經跑去睡覺了,兩個人的命差這麼多,難怪她的耳朵這麼大。其次以佛耳來說,佛的兩耳垂肩,兩耳垂肩,我們常聽人說,一個人的耳大是有福的,反之,耳小其福就差得多了,)佛陀的兩耳垂到兩肩,這顯然是一種莊嚴福德之相。世間的人對於這點,非常相信的,如對某人說,你的福報很大,他會反問你怎麼知道,你若告訴他的耳大,他就會不自覺地以手去摸摸自己的耳朵,所以耳大是福相。(明天你們注意看師媽的耳朵,很大的一片,真的很大,不過我覺得她年輕時沒有什麼福,哪有什麼福,做得半死,我不相信,她年輕時做得半死,那對於耳朵說福報很大,年輕時人家就說:朗嗣,你福報很大你這對於耳朵……,做得半死,操勞我們五個孩子,操勞得快瘋掉了,那是老來我出家以後,生活有改善,她現在老了比較好命了,要不然年輕時做得半死,哪有耳朵大就比較好命,沒有,如果這樣說牛的耳朵最大,做得半死,你沒看到牛的耳朵還會動,蚊子來,唰……,哪有這樣,這個很難講,還是像佛陀這樣配合得剛剛好,這樣才是真的好看,我們都無法配合好,都無法配合好,像非洲人,你們看沒有看過,非洲人一出世就穿耳洞,穿得耳朵一垂到這個地方,真的,穿耳洞掛重量,非洲,有一個種族,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還有一個種族是套脖子,脖子就一直長一直長,一個脖子長到十四公分,十四公分,他們從小穿耳洞戴有重量的,一個洞就一直下垂一直下垂,下垂到這個地方,哪有如此,做得半死,要像佛陀這樣配合得恰到好處。) 此外,佛的無見頂相,(這個要講一下,佛陀八十種好的第六十六種,六六大順,第六十六種就是佛頂高至不可見相,就是說他這個地方沒有人看得清楚,佛的無見頂相沒有人看得清楚,菩薩都沒有辦法,文殊師利菩薩也沒有辦法見到佛的頂相,沒有辦法,眾生看,沒有辦法看清楚,他的無見頂相是造什麼因來的,這一點要注意,就是說他在世間做凡夫的時候,他無量世來都禮拜,頂禮一切的佛、聖賢,拜他的師父、拜父母,尊重這些聖賢、師長、父母,修行都很認真地拜,尊重又贊歎,恭敬眾生,所以感得之相,尊重、贊歎、恭敬、供養,感得之相叫做無見頂相,無見頂相。簡單講你要對於佛陀頂禮、贊歎,要對於你的師長頂禮、贊歎,對你的父母至少要供養,恭敬供養這樣子,這是佛的無見頂相。再來,)眉間白毫相,(這個眉間的白毫相,柔軟如多羅棉這樣繞一圈,右旋,一直繞一直繞,把它拉開長一丈五尺,放開的時候一直卷一直卷,卷回來這樣子,因為它常放光,所以叫做毫光或者眉間光,眉間光,這是因為見到眾生修學三學,稱揚贊歎感得此相,就是說,如果有人在修行你要稱贊他。他說:我去文殊講堂聽經,好不好?好,好,聽經修行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好,好,贊歎。我聽慧律法師的錄音帶,好不好?喔!贊歎,贊歎,好!我看佛經,好不好?贊歎。人家如果學佛,就要趕緊跟他贊歎,人家如果聽經聞法,就要趕緊跟他贊歎,就是說給人信心,贊歎人家修行這樣子。眉間的白毫相光,眾生如果持戒,贊歎,修禅定,贊歎,打禅七,贊歎,修慧聽經聞法開智慧,贊歎,凡是修戒、定、慧,我們都贊歎,感得白毫相,就是這張嘴巴要贊歎。)胸前卍字相,(叫做吉祥、清淨、圓滿,這個卍字是吉祥、清淨、圓滿的意思,他處理事情前後兼顧,什麼事情都考慮到前因後果,卍字,清淨、圓滿之相,就是說在處理事情都很圓滿,不偏,不偏。)兩手過膝相,(兩手過膝這個就是帝王之相,劉邦,劉邦就是這樣,兩手過膝,劉邦就是兩手過膝蓋,過膝蓋,脫臼的不算,手脫臼的不算,就是正常的長度,手放下來超過膝蓋,超過膝蓋,兩手過膝蓋此相離我慢,離我慢,不我慢,好布施,親手拿錢去布施,聽到人家在印《華嚴經》,趕快拿幾萬元去布施,趕快,我的經濟還算不錯,聽到人家在印經典,趕快布施,聽到人家有困苦,趕快親手布施,布施,親手布施出去,布施出去,就是兩手過膝相。最後一個叫做)足下千幅輪相等,(這個足下千輻相,好像彩繪一樣,整個腳底都是紋路,)每一相在佛身的第一部位,無不配合得恰到好處。以印度的相法說,在百千萬億這麼多的人中,很難找出一個這麼諸相莊嚴的。有的只是世間的轉輪聖王及出世的無上法王,但輪王的三十二相與佛比較起來,仍然不及佛的莊嚴。 可是我們要問:佛陀這麼多的相好從何而來?依佛法的因果律說,相好莊嚴是果,由果推因,一定有其相好莊嚴之因,不是隨便可以得到的,而是由佛於因地中行菩薩道時,修集了百千億的福德所感的。當知這裡所說百千億的福德,是即代表相好莊嚴之因。有此能生之因,始有所生之果,所以於中含有因果的關系在裡面。 經說:“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百劫,無可計數,嚇死人了,百劫,看有多久,所以感得貌相好要修百劫,所以你照鏡子,不要糟蹋你的貌相,貌相要好好照顧,好好照顧,不要去亂搞,搞得……,老了恰到好處就好,有時候亂搞搞得不自然,有的人臉去美容,美容得很糟糕,負面作用很大,有的人吃瘦身藥,瘦身藥吃得往生了,往生了,減胖,減肥,吃得白血球過多死掉,死掉,所以藥也不要亂吃,丑就丑,適可而止就好了,所以也不要為了相好,而來犧牲了這條生命。)佛陀行菩薩道時,關於福慧的修集,要經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始得修集圓滿,圓滿了福慧後,還要再經一百劫的時間,種三十二相八十種相好之因。佛陀的諸相莊嚴,都由親自努力修集得來的,(所以說有那個就有那種果,你就是要精進要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然本體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但是就是要如是一切法不可得就是如是得,還是要精進,為什麼呢?會感應到你的貌相,)假定自己沒有種相好之因,無論如何是不會有相好之果的,這是因果的必然性。 如來所有的三十二相,每一相要由多少福德修成?經說要修滿一百個福德,始能完成一相。諸位不要以為修滿一百個福德是很容易,實際單把一個福德修成已是不簡單了。因為此中所說的一個福德,不是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一個福德,明天做了一件好事,又是一個福德,假定真的這樣,那又不是件困難的事了! 然則怎樣方是一個福德圓滿?現在讓我舉個例說: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內的每個眾生眼睛都瞎了,發心行菩薩道的人,要將每個眾生的眼睛治好,才算完成一個福德,假定有個眾生眼睛沒有治愈,他的這一福德,便不能算是圓成。一個福德的圓成,已是這樣的不易,百個福德的圓成,當然更加困難了。而一個相好需要百福來莊嚴,(要一百個,)豈如一般人所能想像的那樣容易?假定不是真的發大菩提心,實在不能修成諸相莊嚴的。因為這種福德,不是一般人所能修到的,必須具有大毅力大精進,以利益眾生為前提,才能繼續不斷地修下去,如稍存一念自己之心,(自私的心,)見到眾生眼瞎是這樣地難治,老早就退心而不再去做這樣的工作了。現在我說個佛在因中修布施福德的故事給諸位聽聽: 佛在過去行菩薩道時,有一次做國王,名叫屍毗。屍毗為國王時,得到一種歸命救護陀羅尼,(就是專門保護眾生的,)就是不論怎樣眾生,如歸投到他這裡來,他一定要保護眾生,不使眾生受到傷害。這種願力和悲心,可說是極為難得的。 時欲界天的帝釋天,雖享受著很大的福樂,但是天福快要享盡,天命亦將結束的時候,帝釋不禁就在心裡這樣想到:我的天壽就將完結,世間可有沒有一個一切智者來挽救我的生命?(沒有人,)如有這麼(這個“末”就是怎麼的麼。如有這末,)一個一切智者,(那麼的麼這個麼,他打成末法的末,這個應該是不對。如有這麼一個一切智者,如有一個一切智者,)我定將去向他請示,看看怎樣才不會從天福享盡而墮落到人間或地獄。 帝釋天經過這樣思想後,就運用他剩余的天福,到處去尋求,結果尋求不到一切智者,亦即找不到一個能拯救他生命的人,於是仍然帶著心中的疑難,回到自己的天上去,因為問題未得解決,終日總是悶悶不樂,愁眉苦臉,坐臥不安。當帝釋這樣悲傷難過時,另一個天人毗首羯磨就問他道:“你為什麼這樣悲傷?”帝釋(玉皇大帝)回答說:“我的壽命將盡,可是找不到一個一切智者,為我解疑釋難,叫我怎不悲傷?”“為了這個問題,不難,不難,現在人間有個行菩薩道的屍毗大王,不久就要成為一切智者了,你可以去問問他。”毗首羯磨天這樣安慰帝釋。帝釋慨歎一聲回答說:“世間發心做菩薩的很多,但成為一切智者的,那是太少了,我不相信人間現在會有什麼人成為一切智者。”(一切智者就是成佛。)“不,這位屍毗大王,倒是真的行菩薩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切智者,你不妨去見見他,相信從他那裡,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帝釋聽到這裡,便向毗首羯磨提議說:“你既這樣信任他,我們不妨去試試他,看他是否可以成為一切智者。”於是帝釋變成一只老鷹,毗首羯磨變成一只鴿子,鴿子現出很恐懼很驚惶的樣子,飛到屍毗王的腋下以求救護,老鷹就一直追趕到國王所住附近的樹上,對國王說:“剛才飛來的一只鴿子,是我今日所要吃的一餐食料,請讓鴿子飛到我這邊來。”(讓它飛過來,讓它飛過來,)國王回答說:“這怎麼可以?我對一切眾生都要保護救度的,現在鴿子已在我的保護之下,怎麼可以再送進你的鷹口?”“你說你要愛護救度一切眾生,我也是眾生之一,照理也應救護我,現在我已餓極了,(你不把鴿子給我吃,不然你叫我吃什麼?)你應給我飲食吃,這樣才能顯出你的慈悲平等!”(你只顧救那只鴿子,我沒得吃也是會死,你也要救我,)老鷹又對國王說出這樣的話。 屍毗大王聽了這話,想想老鷹說得很對,於是就又問道:“你需要吃什麼東西,我當給你,一定讓你吃飽。”“現在我不想吃別的食物,只想吃最新鮮的血肉。”老鷹這樣回答。國王想了想,這確是個難題,如果為了保護一只鴿子,而去殺害另外一個眾生,這與我的本願怎麼相符?略一思索後,拿定主意說:“我的這個身體,在生死海中,不知死了多少次,但都無益於眾生,現在何不將我這個恆屬老病死的身體供養老鷹!”這樣思念決定後便對老鷹說:“我割我的身上的肉給你吃好嗎?”“可以當然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就是鴿子有多重,你要給我多重的身肉,不能見欺於我,(不能欺騙我,)而少給我一兩肉。”(統統要割到等重,)老鷹又這樣很認真地說。 國王答應它這樣辦,於是就拿秤以肉對鴿,(鴿子有多重,我就割多重的肉給你吃,)但是奇怪得很,當人肉放到秤上時,鴿肉漸漸加重,(愈重我們就要割愈多,)王肉漸漸減輕,不得不將整個的身肉割下放在秤上,這在一般大臣及宮內的諸人看來,是絕對難以忍受的一般痛苦,但屍毗大王的內心,仍然很安定的,沒有感受什麼痛苦!堅定地要以自己的生命,換取鴿子生命的安全。 老鷹為了進一步地試探,便對大王說:“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你又何必自苦如此?不如將鴿子還我算了。”“鴿子是來歸命於我的,怎麼可以再還給你?我不知喪失了好多世的身體,(加一個“世”。我不知喪失了好多世的身體,)但都無益於眾生,(都對於眾生沒有利益,)現在正好用我這個血肉之軀,來為眾生做點實際利益的事情,那裡可以為了愛惜我的身體,犧牲眾生的生命?”國王又這樣地說。 時諸天龍王阿修羅鬼神人民見到國王為只鴿子這樣犧牲,不僅認為極為希有,而且大大加以贊歎,確認是位真正菩薩,不久定當成為一切智者。當諸天這樣贊歎時,帝釋所變的老鷹亦大為感動,問國王道:“你這樣的割肉辛苦,內心會不會感到懊惱?”(他說:)“我不特沒有一絲一毫的懊惱,而且感到無限的歡喜,因這樣做,才真正合乎我求無上佛道的志趣!”國王這樣回答說。老鷹再進一步地說道:“你說你沒有懊惱,這是口頭上說的,內心究竟惱不惱悔,有誰可以得到證明?”國王這時發出誠誓說:“我割肉血以求佛道,如真不嗔不惱一心不亂者,使我身體立即恢復如故。”這話剛剛說出,身體真的恢復如故,人天見之,皆大悲喜,歎未曾有,更堅定了菩薩成佛信念。 (所以這些,)釋提桓因及毗首羯磨,經過這樣地認真考驗,亦知這位國王,真正是個行菩薩道者,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切智者的,於是就很歡喜地回到天上。我們根據這一事實,應知行菩薩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要犧牲多少頭目髓腦,才能完成百千億的福德,而得三十二相的莊嚴相好。(你看這個多麼不簡單,當然這是做個參考,以這種事情來講,我對於這種故事都保留,我們人把肉割下來,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恢復,因為這是無常法,這個故事(當做)勉勵可以,如果那只老鷹對我說:我的肉要和這只鴿子等重。我說:你等一下,我從裡面……,你等一下,我就從裡面拿網子出來了,你再說一次,馬上把那只老鷹捉起來打死。喔!那麼貪心,不捉你你還不要,放你一條生路已經算不錯了,還要吃我那麼多的肉,所以我們要做三十二相,我看很困難,我可能很困難,我這個人是不會去侵害人家,但是要做到這樣割肉,為這鴿子在搏命,你看有可能嗎?對不對?有可能嗎?這個我做不到,看你做不做得到,如果是我就棒球棒拿出來:你再說一次,你再說一次,對不對?這個故事我持保留的態度,我們的肉割下來,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恢復的,不可能的,我是認為這個故事其實是一種勉勵,是一種勉勵。自古以來,自有中國的祖師以來,沒有一個人有這種功夫,割肉以後,發個願以後又恢復本來的原狀,到現在還沒有這種功夫,不曾聽說過,不曾聽說過,所以故事歸故事,可以做個考參,你不要真的去割肉,你如果身體不好,又有氣喘,那只老鷹吃下去,換成它有氣喘就糟糕了,本來沒有吃你的肉不會咳,一吃你的肉就咳個不停,你的肉也不見得多好,我看拿另外一種肉給它吃好了。) 佛和身體,不但諸相莊嚴,而且有大光明,所以說【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講到佛的光明,向來說有兩種,就是身光與心光。身光是從身體上發出的光明,(心的光明就是指智慧,無形的東西,)心光是從內心中發出的光明。(其實身心是不二的,身心是不二的,)這裡說的光明顯曜,就指佛的身光說的。從佛身上所發出的赫赫顯曜的光明,將諸所有的在會的大眾,都遮蔽住了,(就是遮蓋住,)所以說蔽諸大眾。 在會的大眾,如諸菩薩等,本亦有其光明的,但在佛光的照耀下,不免顯得他們暗淡無光。如來光明遮蔽一切,(如來光明遮蔽一切,)如晚上的繁星,雖說一顆一顆的星都發出其光輝,但是到白天太陽出來的時候,由於太陽的光度強,就將一切星光遮蔽住了,使人再也不能發現星光。一顆一顆的星光,好像大眾身上的光明,強烈的太陽光,好像佛身上的光明,佛光的遮蔽大眾,就等於太陽的影蔽眾星。(蔽就是遮蔽、掩蓋的意思,這個影就是等於指光明,太陽的光明遮蔽了眾星。) 自在,即色界四禅天中的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我們稱之為摩醯首羅天,摩醯首羅天又稱作自在天,或者是自在天王、天主,為佛教之守護神,住在第四禅天。)梵王,即色界初禅天中的大梵天王。天即光明的意思。(所以天人他沒有日月,不用日月,我們行善感應到投生天界的話,他自然就發光出來,身體自然會發光,所以天界就不須要要有什麼太陽、月亮,他自己會發光,晚上走路也不會踩到牛糞,我們還要拿手電筒、路燈,才不會踩到牛糞,天人他在行走,都不須要手電筒、路燈,都不須要,都會發光。)不論是生到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那一天,每個天人的身上都是有光明的,特別是到了欲界空居天以上,(空居天是對於地居天而講的,地居天就是須彌山,譬如說四天王天、忉利天,這個稱之為地居天,空居天就是欲界六天當中,譬如說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跳出須彌山的頂部,須彌山腰是四天王,須彌山上是忉利天,再上去就是空界,空居天,因此這個空居天就是不以須彌山為基礎,以須彌山為基礎的有二天而已,四天王和忉利天,這個叫做地居天,上過須彌山頂叫做空居天,空居天以上)已經沒有日月光明的照耀。雖說每個天人的身上都有光明,但大梵天及大自在天的光明,勝於一般天人所有的光明,可是現在不說一個兩個,【設】或有【無量億】這麼多的大【自在】天及大【梵】天【王】身上所有光明,在偉大的佛陀光明照耀之下,【悉不復現】,由此可見如來的光明是大到怎樣的程度了。如來蔽諸大眾的光明,(就是遮蔽了大眾的光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百千億的福德而來,如果佛陀沒有修百千億的福德之因,當然也就沒有蔽諸大眾的光明之果,(所以心如果光明正大,身體就會發光,)無量百千億福德是能生因,光明照耀是所生果,其間明顯地含有因果關系。(所以我們行善是時時刻刻有這個因緣,就是統統要做,統統要做,所以做早晚課時若生病,或者是有病苦,弘法利生,廣化老和尚都會叫到旁邊訓示,譬如說比丘偷懶或者是他在弘法自己覺得很辛苦,他都叫來旁邊,他說:我們現在的辛苦,年輕人如果不做早晚課,用這個功就這裡疼那裡痛的喊苦,他說這種痛苦會比地獄痛苦嗎?會比地獄痛苦嗎?所以廣化老和尚他很偉大,腦部開刀三次,腦部開刀三次,身體不好,我看他的身體……,他又堅持持午,到了晚上手會發抖,血糖降低,他是律師,我們在他身邊都告訴他,說:師父,你身體不好,自己要照顧好,真辛苦。他說:這種辛苦不會比下地獄更苦,下地獄丟一顆大石頭下去,瞬間就化掉了,我們還不須這樣的,我們還不至於像下地獄那麼苦,所以他都常常以下地獄的痛苦來比較我們現在的快活,我們現在做人不論是病苦,弘法利生、寫書、早晚課,多麼痛苦、沒吃,都不會比下地獄還苦,所以老和尚有一點很偉大,很精進的精進,年輕人跟不上他,絕對跟不上他。一天《彌陀經》七遍,再怎麼樣的病苦,晚上回來功課一定會補完,誦多少經、念多少佛,持多少咒,他實在是非常精進的,年輕人看他那種用功,你會自歎弗如,實在是夠精進的,不像我們現在這種好吃懶做,稍微一點點病苦就受不了了,牢騷、抱怨,老和尚從來沒有,老和尚常常說:有這個機會讓我們服務眾生,我們怎麼會說不,眾生度都度不來了,還說有機會請我們開示,我們怎麼會不去。所以他身體再怎麼差,就說:慧律,走!我就攙扶著他去為人開示。明明人很不舒服,人家來受五戒三、四個鐘頭,他也為人家授五戒,授五戒,授五戒,手這樣抖,為什麼手這樣抖我會知道,因為授五戒都要唱:香花迎。花就拿起來,我跟他接過來,他的手就一直抖一直抖。親近老和尚那種精神、那種願力,那不是我們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人家那個生死自在,坐化不是沒有原因的,他什麼痛苦都能夠忍耐,所以我們這個色身,他什麼痛苦都有辦法忍耐,表示他臨命終再怎麼痛苦,正念都沒有失去,他的腦部開刀三次,我回去看他的時候,說話說不清楚,不過一看他就知道,要開示什麼他內心很清楚,一點都沒有顛倒,一點都沒有散亂,都念佛、念佛,世間沒有什麼好講的,講再多也沒有用,講再多也沒有用,講再多還不如念佛,一定會死的,所以那種決心和那種正念,他是從平常的病苦來的,沒有失菩提心、慈悲、不貪著金錢,一切統統放下。在我們親近他,南普陀佛學院的說,這個人非聖即賢,老和尚他不是聖人就是賢人,實在不簡單,所以他那種臨命終會自在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再怎麼痛苦都沒有呻吟半聲,再怎麼痛苦都沒有呻吟半聲,實在很厲害,真的,所以說我們要了解,拿這種事來勉勵我們自己,看看我們有沒有慚愧心,有沒有慚愧心,我們如果有……,一般眾生有慚愧心,兩天,第三天就忘了,我們慚愧,差不多不好意思兩天而已,講老和尚的故事給我們聽,差不多不好意思兩天,到第三天差不多忘記了,所以我們沒有那種願力。為什麼修行這麼多,臨命終沒有幾個自在?受不了苦,受不了委屈,一直要跟人家解釋,一直好像要爭什麼一樣的。老和尚說世間你贏了也是輸,有時候輸了反而是贏。為什麼?放下就叫做贏。因為這個世間是無常的,誰放得下誰就贏了。今天你爭得頭破血流你輸了,為什麼?失去心的原態,失去心的平靜,我們修學佛道是寧靜的革命,我們要內心產生智慧光是這個平靜你就保持不住了,你書看得再多也沒有用,所以老和尚常常說:吃虧就是贏,退步就是贏。為什麼?無常。絕對會贏他的。今天他在耀武揚威、囂張、欺負人家,你看他,沒有關系讓他贏,他輸,為什麼?心不清淨不善的念頭。今天看來我們是吃虧、退讓、謙虛,看起來好像輸了,不過我們保持心的平靜,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我們臨命終贏了。) 如來具有這樣大的光明,世間上不論那個眾生,假定沒有得到佛陀的加被,而將自己的頭仰起來看如來,沒有不被如來的身光照得眼睛發花的,所以說【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好像我們見到強烈的光線,有時也會使得眼花的。目眩的眩,就是發花的意思。瞻仰的瞻,就是看的意思。莫不目眩者,意謂一百個人看了一百個人的眼睛發花,一千個人看了一千個人的眼睛發花,佛身之光真是大到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得了的。(這一點我是不認同,我們如果說佛光很亮是真的,如果說他(眾生)不能接受,那他(佛)怎麼度眾生?大家見到佛光就頭暈目眩了,誰敢親近佛陀,他是慈悲喜捨,他是從本性發出來的東西,他很亮,我們一下子也許沒辦法適應,一下子,但是他是慈悲喜捨的光,像印光大師說: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要如何判斷是佛來接引或者是魔來接引?印光大師說這個很簡單,如果魔來接引的時候光會刺眼,看起來很不舒服感,雖然魔會示現佛的身,不過他不能像佛的本性,慈悲喜捨散發出來。印光大師說:我們一般修淨土法門的人,著魔的機會不大,修淨土法門的人著魔的機會不大。為什麼呢?因為他有佛相可以觀想,整天一心一意就是想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堅定信心,他就用他的信心感應到佛菩薩,修禅的人,修密宗的人,比較容易著魔,為什麼?他沒有辦法判斷,他沒有佛力的加被的話,他沒有辦法判斷,修禅的人有一點功夫,他就認為:我很有功夫。所以他很容易著相,見到什麼種種相,他沒有辦法判斷,我這樣是正念或者是著魔的念,沒有辦法,一點點功夫就很高興,所以修密宗的人有很多都著魔著相,非常地著相,非常地著相。所以那天說達賴喇嘛要來,報紙刊登達賴喇嘛要來訪問,達賴喇嘛也是這樣講,他說你自己不救度自己,你自己不悟到空性,自己不產生自己的覺性,再大的灌頂加持都沒有用。真的,確實是如此,確實是如此。達賴喇嘛確實是有正念的一位喇嘛,所以他又說在西藏要修密宗,要先有顯教的基礎,一定要通達顯教,做最基本上的基礎,才能修密宗最上乘的即身成佛的法,三密相應的法,到最後回歸到自己,密宗說的:一切都是方便。最究竟的還是要覺悟,和禅宗說的一樣,統統一樣,因此法還是在悟,悟,你就要熏習要常常熏習。) 丁二 以菩薩證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 上面以佛果證明,現在以菩薩證明。今【汝】龍王再【觀】察一下【此】法會中的【諸大菩薩,】就可知道,在這三萬二千的大菩薩中,沒有那位菩薩的身相,不是微妙莊嚴無染的,所以說【妙色嚴淨】。如我們現在所見的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諸大菩薩塑像,有哪尊菩薩不是相好端嚴?特別是彌勒菩薩,(因為他是修彌勒菩薩淨土的,演培法師是修彌勒淨土的,所以他就特別贊歎彌勒佛。)總是那樣笑咪咪的。(笑咪咪。所以說我們如果見到人,我們就要學習彌勒菩薩笑咪咪,)使人一見,就生歡喜心、(所以彌勒佛常常唱那一首歌,我一見你就笑,彌勒佛就是像有一首歌唱的,形容得很好,)恭敬心。(恭敬心,)有的人明明是滿肚子煩惱的,但一見彌勒菩薩的慈悲笑容,什麼煩惱立刻暫時化為烏有。可是你龍王要知道:一切菩薩清淨莊嚴微妙端正的相好,不是無因無緣而有的,所有【一切】相好,【皆由修習善業(所以好心多做一點是錯不了的,)福德而生。】所修集的福德善業,是嚴淨妙色的因;所生的端正相好,是福德善業的果,在這當中,同樣是有因果關系存在的。 丁三 以天為證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大威就是大威德,勢就是勢力,大威勢者就是大威德勢力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不特佛菩薩的相好如此,就是諸天等的果報亦然,所以佛復對龍王說:【又諸】世間的【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天、龍,是八部中的兩部。八部是: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那、緊那樓、摩睺羅伽。(台語念起來就是怪怪的,因為誦《普門品》,人家就是這樣念的,以前在佛教堂,他們就是誦台語的,去鳳山佛教蓮社,他們也是誦台語的,所以台語念起來怪怪的,怪怪的。)如是天龍八部,(八部眾中以天、龍兩眾為上首,所以以其為代表叫做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者,如說“天龍八部皆護法”,就是此意。八部護法神,有的是有威德大勢力的,如你是個精進修行者,或者是個真正弘法者,它們會圍繞在你的左右,作為你真正護法,(因為你有發心,)保護你如法修行,安心弘法,(這個護法,我很相信,你發心有正,你確實為了佛教,不是為了錢的,天龍八部絕對護持你,我從以前弘法到今天,對於護法天龍八部非常有信心,太多太多的感應,太多的感應,像我們到雪梨藏慧法師那裡從hotel人家說師父來不及了,每天都塞車,每天都塞車,就說來不及了該怎麼辦,對不對?不曉得怎麼回事,是護法開路或者怎麼了,一直開一直開,開到那個地方還有時間,還有五分鐘才開始,真是不可思議,覺得這是每天都塞車的路,為什麼法師來都沒有塞車,可能知道我要講經的樣子,大家都認為不可思議,認為不可能,每天都堵車那一天就是不堵車,不堵就是不堵,不可思議,所以連他們那裡的人都嚇倒,說:聽說你們才剛出發而已,大家都想今天一定來不及了,結果來得及,來得及。所以說天龍八部龍天護法,我很相信,像新加坡那件事,我也講給大家聽過,還有我們高雄體育館,講到業力的探討第三集,第三天講完下毛毛雨,毛毛雨,地上稍微濕濕的又不很濕,好像人家在灑水那樣,人家在灑水,人家種花噴出來澆水的,就像這樣子的甘露水,剛好是在體育館的四周圍而已,好像是民國七十四年,民國七十四年,再來就是在永和或是中和那一次是講“談心”,那一次才真是感應,整日整夜都在下雨下個不停,主辦單位,對不對?糟糕了,又是露天的,露天的,對不對?下、下……下到剛好要講經,車子一抵達車門打開雨停了,雨停了,開始講經沒雨了,講完經下大雨,一分鐘都沒差,一講完雨馬上傾盆而下,那又不是用水龍頭控制的,這種事情你說沒有天龍八部,實在不太可能,這是很感應、很感應的事情,因此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正念的弘法者,你不管有沒有錢有沒有供養,不為我們個人的名利,全部放下講經弘法,所以我都勉勵這些徒弟,一定要上台多多練習,多多練習,多多練習,講經不要想到紅包,不要想到紅包,講完經不要想那麼多,人家如果要供養就隨緣,沒有供養,笑一笑,默不作聲的回來就好了,所以一個弘法者正念要多多練習,所以我如果說請這些弟子們上台的時候,不論是十個來,你把它當成你在練習,二十個來你也感恩,三十個來,人多人少都沒有關系,開一樓就好了,三十個人聽,你就照樣當做在練習,不需要為了人的多寡來困擾,一定要講,你聽十次的經不如你講一次,這一句是叫做最高的修學佛道的名言,聽十次不如你自己親自講一次,為什麼?你自己親自講一次,你一定要准備就是如此。所以你如果真正在弘法,它們會圍繞在你的左右,作為你真正地護法,保護你如法修行,安心弘法。)如你是個擾亂修行者,或者是個破壞佛法者,它們就會不客氣地給你以警告,使你不敢這樣繼續地做下去。可是,八部天神的威德勢力,是從哪裡來的?(你不相信嗎?一個出家眾,男眾,這個男人比丘,他沒有在守戒律的,錢都亂花,都亂花,跟信徒攀緣、錢都亂花,常住的錢他都侵損,晚上睡覺的時候,就聽到碰的聲音,碰,他就哀號,夢中就哀號,覺得奇怪怎麼會叫成這個樣子,就是有人在打他,有人在打他,就是有人在揍他,他又沒有正念,人家在修行他又去破壞,為,沒有正念,他以前不知道是一貫道,或者是什麼,沒有正念就剃度出家,侵損等等亂搞就對於了,到了晚上,都會聽到在打他的聲音,在打他、揍他,結果隔天衣服掀開,背面都是一痕一痕的,像被香板打的,瘀青,他晚上睡覺前好好的,隔天背面都瘀青,他也沒有撞到什麼,然後去到他在拜的大殿,因為是由他負責的,去大殿那裡看佛祖,佛祖流眼淚,流眼淚,流眼淚,沒有修行亂搞,一看,說:你們這佛祖好像在哭。真的,很多人看了,奇怪,你們的佛祖以前看會笑,所以我們說面隨心轉,面隨心轉,連佛祖的相,他都會隨著我們修行人,有沒有修行的頻率而受到影響,真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所以說佛祖他如果要幫助我們,是真的會有加被力量,有加被力量,譬如說有一次在搬東西,在搬佛像,結果來的時候佛像太大尊,他說:慧律法師,佛像很大尊要怎麼辦,你叫我們搬到這裡。我說:你等一下。我跪在佛前求觀世音菩薩,念佛、念佛就這樣,我說:把它抬進來。唰,就進來了,進來了,說:奇怪,進來了,等一下要再搬搬不出去了,搬不出去了,剛剛好,再怎麼搬都搬不出去了,怎麼弄就是搬不出去,就是這樣子讓你進來,就是進來了,就是這樣子,世間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等一下要搬搬不出去了,很多事情都讓你,沒有辦法用正常的角度。有一個女眾,我教她要認真念觀世音菩薩,我說:你跟觀世音菩薩有緣,要認真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有一次另外一個人在開車,她坐在駕駛的右邊,開車開得很快翻車了,翻車,整輛車的人都死了,她下車就坐在那裡。我說:你怎麼出來的?她說:我一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怎麼彈出來的。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窗戶、門都鎖著,就是不知道怎麼出來的,就這樣子,是個四、五十歲的婦人,她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整輛車的人都死了,她出來坐在外面。我問她:你怎麼彈出來的?她說她不知道,她真的不知道,到現在她就想不透她怎麼跑出來的。對了,就是這樣子。所以說對於諸佛菩薩有信心,認真念佛是穩當的不用擔心,諸佛菩薩會加被。所以你如果不修行,天龍八部他們就不客氣了。)當然不是誰賜給他們的,【亦】是【因】於修諸【善業福德所生。】(所以要修善,講到這裡,講到這裡又要講到一個比丘尼,是廣化老和尚講給我聽的,這個故事要講給你們聽,他說有一個比丘尼,她那張嘴很不好,看到人就咒罵從來不守口德,什麼祖宗八代都請出來了,從來不守口德,包括比丘去她也對於他不客氣,她不但不修行還侵損常住,什麼口業都敢造。有一天老和尚他們在念佛,廣化老和尚他們在念佛,念、念……念佛,忽然間,聽到有人在拖鐵鏈的聲音,拖鐵鏈的聲音,鐵鏈的聲音就像以前犯法的犯人所扣的鐵鏈,拖鐵鏈的聲音從耳邊傳來,老和尚想說奇怪這麼晚了,清晨怎麼會有這種鐵鏈的聲音,像在刑求什麼,在捉拿什麼東西似的,就出去看看結果什麼也沒有,過一會兒就有很多人的聲音,好像在討論什麼很急、很急,虛空中好像有人在講話的聲音,還有拖鐵鏈的聲音,老和尚又撕開來看,什麼也沒看到,隔天大家都醒了,老和尚用完功吃了早餐,有人來告知隔壁口業很壞的那個比丘尼昨天突然暴斃,昨天突然暴斃,死的時候一只手夾像這個樣子,頭垂下像這樣,好像被人家用鐵鏈鏈住,神識拖走了。老和尚說善事多做一些,嘴巴不要亂講話,那張嘴巴……。那個比丘尼,照理講是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剃度出家,她那張嘴巴不守就沒有辦法,不守就沒有辦法,那張嘴巴這樣的咒罵,得到什麼?到最後造惡業傷害到自己,對不對?所以你自己那張嘴巴,要注意一點,晚上聽到鐵鏈的聲音,你要注意一點,就是要來拖走了,要來拖走了,七爺、八爺拿鐵鏈來,真的抓走了,暴斃,沒有生病什麼都沒有,突然間暴斃。)所修的福德善業,是能得威勢的因;所得的威德勢力,是修善業的果,根據這一敘說,很明顯地從中看出因果的關系。龍王是八部中的一部,現在佛告龍王這一因果的關系,龍王必然會感受到很深切。 丁四 以海眾證 (現在是以海眾來證明,大海眾。)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粗鄙就是粗糙,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種種想念就是種了妄想執著的因,)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受種種的業,個人有個人的報。) 上面以佛、菩薩、天龍來證,是以善業證明的,如佛、菩薩的善業,是屬出世的無漏善業,天龍等的善業,是屬世間的有漏善業;現在以海眾證,則是以惡業來證明業報不差。造業,非善即惡,感果,非苦即樂,這是因果的必然,毫沒有差錯的。 佛又對龍王說:【今大海中所有眾生,】是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盡管有那麼多的水族眾生,但他們的【形色】,大都是【粗】糙【鄙】陋的,換句話說,就是很丑陋的。不說別的,單以蛤蟆來說,(青蛙?不是青蛙是蟾蜍,蟾蜍)其粗陋已經夠難看了,(皮粗粗的,粗粗的,)其他還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看既難看極了,粗亦粗得厲害。至於海內眾生的身量,大的大到幾十丈長,小的小到肉眼所不能見,所以說【或大或小】。如是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的眾生,怎麼會變成這樣的?【皆】是【由】於【自】己的內【心】生起【種種】的【想念,】造【作】出【身、語、意】的【諸不善業,是故隨】所作【業,各自】感【受】不同的果【報。】(因此你如果看到這一句,你就要知道,永遠不要傷害到眾生,傷害到眾生就是傷害到我們,對眾生起嗔恨心,你就是種了惡因,所以聰明的人了解唯識學的人,絕對不對眾生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害到自己的清淨法身,殺了自己,殺了自己,殘害自己,為什麼?我們本來可以保持一顆清淨心,因為恨人破壞心的清淨原態,因為貪心破壞心的清淨原態,因為愚癡破壞自己心的清淨,我們哪有那麼傻,破壞心的清淨原態,我們就遭遇到種種的果報,所以再壞的眾生對待我們,我們都把他當成在成就我們,這樣想你才能解脫,我們才能解脫。)分開來說:有的在身體上造不善業,有的在語言上造不善業,(尤其是語言,尤其是語言,嘴巴沖口而出,沖口而出,這個要很注意,)有的在心意上造不善業,有的作惡業多,有的造惡業少,有的在惡業中雜有善業,有的在善業中雜有惡業,因為作業是這樣的種種不同,所以所受果報自然不能一律,一切果報都是由業來的,離開業力沒有果報可說,所以在造業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佛法有句話說:“自作自受”,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記著的一句話。一個人在世界上所享受的果報,是苦還是樂,完全是自己所造善不善業得來。(不要怨天尤人,)如你得到好的果報享受,不用多謝別人,只要多謝自己,因為是你自己所作善業所感;如你得到不好的果報逼迫,不用怨天尤人,只應責怪自己,因為是你自己所作惡業所感,天不能負你的責任,人也不能負你的責任。(都要自己負自己的責任,)如六十個學生同在一班聽課,講的是同一老師,授的是同一科目,有的學生下課回家,很用功地溫習課程,到考試的時候當然考得好,有的學生下課回家,丟下書包就去游玩,到考試的時候成績就很差,但這不能說先生偏心,(先生就是老師,你不能說是老師偏心,)只怪自己不用功讀書,如怪先生不好,那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同樣這樣教,)大家想想對不對? 丙五 結勸修學 汝今應常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正見不動就是擁有正念不要被別人動搖了,)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在明世出世業果的一段文中,計分五大段落,現在講到第五結勸修學的一段文。即將上文所說的來一總結,而勸大家依之共同的修學。因為業果分明,絲毫不爽,(絲毫就是一絲一毫都不差,我們常常說因果比電腦還准,比網路電腦更准,)如在人生歷程中走錯了一步路,將來所得的果報是不好受的。我們常說:一個人盡管不迷信,但不能不深信因果。因果不是迷信,而是科學上的定律,有因方能有果,春種(就是春天播種,)才能秋收,(秋天才能有收成,)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認的。凡有幾十年人生經驗的,大都會親眼看見或聽聞到許多報應的故事,可以為證。 佛陀從因從果說明事實後,又勸告龍王說:【汝】從現【今】開始,【常】常的【應】照我上面所說的話,【如是修學】佛法,易言之,(就是換句話說)就是依照善惡業果的道理去修,惡的竭力地避免,善的盡量地去修,惡的竭力避免,善的盡量地去修,以期得到好的果報。不但你自己應這樣地修學,而且要運用你的影響力,【亦令】一切【眾生了達】善惡【因果,】斷除惡業,【修習善業。】眾生之所以作惡,不是他本意如此,而是不了達因果深義,如透徹地了達因果道理,那就不敢再去造諸惡業。事實的確如此,有些人造了惡,自己一點不知,還以為是對的,一旦經人說明,立刻就會改邪歸正,這證明對於因果的了達,在做人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佛進一步地對龍王說:【汝當於此】因果道理,生起【正見,不】要【動】搖了你的因果信念。修學佛法的人,最重要的是有正見。正見,就是正確地認識,亦即正確的知見,或即正確的思想。知見本是人人有的,是否正確為一問題,佛分為邪見與正見兩種。邪見,是否定因果,不信因果;正見,是承認因果,深信因果,這個當中,有著很大地差別。你龍王應牢牢地把握住因果不昧(不昧因果不會消失的。)的正見,對於善惡業果的信心,不要受到任何思想的動搖,即使自己的環境惡劣到怎樣,亦不改變深信因果的正見,千萬【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斷常見,就是二邊見。經中常說:斷是一邊,常是一邊,離此二邊,(斷常,斷見、常見二見,)方為中道。世間眾生墮在二邊見中的很多,現在略為分別如下: 斷見,只承認現在這生,一旦這個生命結束,如油盡燈滅一樣,死了完了,什麼都沒有了,根本不相信有未來的生命。一個人有了這思想,那的確是很危險的,因為自覺(自覺就是自認為,他自己自認為)死了就沒有了,必然就要好好把握現實,希望在現實生命中,過一種安逸快樂的生命,如果生活的享受發生問題,就要想方設法地(就是設想方法尋求種種的手段,)巧取豪奪,甚至做出搶劫奸殺的行為,橫豎(就是反正)死了算了,還怕什麼犯法?如果人人這樣想,社會就要混亂,一般亡命之徒,(所謂亡命之徒是指流氓、盜賊之類的,不顧性命胡作非為,作奸犯科的壞人,亡命之徒,要錢不要命,要錢不要命)就墮在斷見中。常見,承認死後還有新的生命要來,但所來的還是原來的那個,如人死了仍來做人,人是永遠做人的,所以有些人犯了罪,處以應得之罪時,(他就是這樣講,)就說二十年後,(意思是說槍斃以後,二十年後,)又是一條英雄好漢,殺就殺吧,沒有關系。(所以壞事做盡,)如果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同樣不得安定,世界亦將不得太平。斷常二見,都是一種錯誤思想,不但影響自己未來的生命,亦復影響社會人群的秩序。所以佛陀要我們每個人具有正見,不要墮在斷常二見中,這是很要緊的事情! 古代印度的學人,具有這種錯誤思想的很多,佛陀出現以後,發現在他們的思想中,含有相當的毒素,毒害著每個生命,不忍一般生命,受到這個思想的毒害,所以一有機會,就對這個思想,予以不留情的痛斥!(痛加斥責。)近代(馬克斯)唯物論的思想,將人當作物質看,以為人死了就是歸於烏有,(沒有了,)所以異想天開的,把人的死屍作肥料,這真是滅絕人發性的斷滅見者!我們應本佛陀的正見,對於近代唯物論的謬見,(錯誤的見解,)給予無情的批判,免得生靈(就是一般的百姓,)受到塗炭(塗就是污泥,央就是炭火,比喻污穢,是指不正見,誤導染污了一般人的心靈,這個叫做塗炭,或者是痛苦的意思,以免,生就是一般的眾生,違背因果受到無量無邊的痛苦。) 既然具有正見深信因果,一定就要修諸善業,修諸善業,本是隨時隨地都可修的,最重要的,還是【於諸福田,歡喜、敬養】。這裡說的福田,主要是指三寶。(所以)三寶的出現世間,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經很久的時間,才有三寶的出現。佛法僧三寶,是世間的良福田,假定歡歡喜喜的,對之恭敬供養,那你就可獲得很大的福德,所以稱為福田。田有生長的意義,如世間的稻田麥田,能夠生長稻麥,三寶能夠生長我們的福德,所以喻之為田。不過由於眾生的好樂不同:有的見到佛的功德相好,生起深信,以為這是福田,而恭敬供養的;有的聽聞如來正法,生起敬信,以為這是福田,而恭敬供養的;(參加印經典,)有的見到戒行莊嚴的德僧,生起虔信,以為這是福田,而恭敬供養的;有的具見三寶的廣大功德,對之生起高度的信念,以為這是福田,而恭敬供養的。不管出發於什麼因緣,三寶是人天的福田,這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台灣要見到出家人,很簡單,處處可見到出家人,甚至看到不要看,太多了,你到國外去走一走,我們到德國去沒見到半個出家人,到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沒見到半個出家人,沒見到,去意大利看的都是歌德式的教堂,歌德式的教堂,這樣看,這樣看,看來看去都沒有,只有看到一個慧律法師,看來看去只看到……。晚上回到飯店,今天一整天都沒有看到出家人,突然在鏡中出現一個出家人,那個就是我,只有一個三寶而已,看了感觸很大,所以我們在台灣看出家人,可以說看到不想看,國外看不到出家人,看不到出家人,真的,就是說我們到日本去十幾天,有一天我們去參觀四天王殿,有一個日本人穿一件類似海青黑黑的,我就問由紀,我說:那是出家人?她說:不是,那是在家。那個有娶老婆的,那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她說真正的出家人在深山裡面修行,日本真正的出家人都在深山裡面修行,仿唐,模仿唐朝禅宗的規矩。我說:他們怎麼修行?她說他們去修一百天,吃幾個月的苦,一天吃一餐有的吃得很少,去那邊訓練。日本有一個叫做訓練班,冬天也是這樣子穿一件,穿得很少吃得很少就是這樣訓練,訓練結束以後只要出來,就是可以吃葷食可以娶妻,等於畢業了,也可以做住持,算是去出家的學校訓練班,訓練出來,打坐、威儀、吃飯,受苦一陣子,受苦一陣子就是可以算畢業了,畢業就是可以當住持了,也可以講經、娶妻、吃葷、喝酒,去日本,我們去到溫泉,去到溫泉說有三個出家人,說:有三個出家人,去看看。我就是想說有三個出家人,又有可以翻譯的,來跟日本的出家人了解一下,到底他懂些什麼,我們請他開示一下,結果要出去跟他們講話時,那三個卻喝得醉醺醺的,倒在那裡,可以喝酒、可以娶妻、吃葷食,都不管這些了,已經都不管了,所以說他們這個可以說等於一個形式而已,變成一個形式而已,沒有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是有卻很少,聽說吃得很苦,吃得很苦,仿唐,模仿唐朝禅宗的規矩,非常地嚴格,聽說有,但是沒看到,沒看到。) 你對三寶恭敬供養,不但得到很大的福德,亦得人天尊敬供養於你,所以說:【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中國儒家亦有這樣的話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你能怎樣地尊敬人,一定得到別人對你尊敬;你能怎樣地愛護人,一定得到別人對你愛護。所以我們常說:要想別人怎樣地待你,首先看你怎樣地待人。如你常常以微笑的面孔對人,別人也一定以微笑的面孔對你;(當然微笑是應該的,如果睡覺就是不一樣了,你一直帶著微笑睡覺,別人就是不一定帶著微笑睡覺,別人一直打鼾也不一定,你微笑的睡覺對待別人,別人不一定微笑睡覺,尤其是那個會打鼾的,我就笑不出來了,在房間裡面,如果有一個會打鼾的,那個晚上我就會失眠,如果讓他先睡著就是糟糕了,就是糟糕了。以前小的時候,師媽睡覺都會打鼾,一點點,一點點,會打鼾,她打鼾不是很大聲,常常動她會不好意思,就在她的手綁一條繩子,如果打鼾就是稍微拉一下,就會轉個身,隔天一看有一條繩子,最開始打鼾還不會那麼誇張,我們因為家裡窮,就把一間房間租給人家,自己委屈一下,鄉下來的阿波叔,阿波叔是拖垃圾的,阿波步是個粗人,阿波叔,他人很好現在女兒也都嫁人了,他在打鼾實在是很可怕,很可怕,像在突襲一樣,像在突襲一樣又會呼氣。我這樣還不算誇張,你叫最開始來學學看,聲音大的嚇死人,實在夠在聲的,那個時候剛好要聯考,要聯考,他的房間很小,他們夫妻住的是三、四坪的,房間是我們租給他們的,房子很小我在客廳的桌子看書,他在那裡打鼾,他在打鼾的時候,他頭向那邊腳都伸向這邊,要常常去跟他翻身體,我沒有辦法,男人很粗大翻不過去,我就是找一條較粗的繩子,綁師媽的比較細,師媽是婦的,他是男的綁一條很粗的,很粗的,因為繩子不夠長,又綁一根,撐衣服的那個叫做什麼?撐衣服的那個叫做什麼?竹竿叉,竹竿叉擺在旁邊,擺這樣子,我就是看我的書,他就……他就……,我說這個不需要多久,差不多靜十五分鐘又來了,就是再翻這一邊,翻這一邊,他在睡覺都是打開窗戶的,奇怪也沒有看他們在做什麼,小孩生四、五個,奇怪窗戶都是打開的,小孩生四、五個,很奇怪,這一點我就是打了一個問號,奇怪不曾看他們兩個人,在“共修”,但是小孩生了四、五個,很奇怪,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很會打鼾打得令人受不了,我那個時候沒有學佛不懂,我說我以後如果娶老婆,娶到這種的保證晚上睡覺時,會把她鎖在另外一個房間,隔間設備,隔音設備,不然會很慘,會很慘,會打鼾實在很不可思議,會打鼾的,所以這個微笑,看是怎麼個笑法。)如你板起面孔對人,(裝出一會嚴肅的樣子,)別人當然也板起面孔對你。(你如果板起面孔對人,人家也是板起面孔對你,)所以我們在世間做人,一定要對人尊敬供養。(尊敬供養。) 乙二 正明十善業道(現在要講十善業道。) 丙一 顯善法用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論是晚上、白天要常常想,什麼是善?要去做,)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就是間雜,不容一毫一分不善的,間雜就是夾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所以要常常思惟,我們如果二十四小時能夠觀照我們這顆心,使它能夠平靜,一直平靜一直平靜,用智慧去突破執著和分別,這樣善就是一直顯現出來,顯現出來,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 這是正說分中第二大段正明十善業道的文。生存在這世間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生道德,而人生道德的表現,在佛法說,就是修種種善業,但所謂種種善業,究竟是指的什麼,前面還沒有說出來,現在佛陀正式為我們說十善業道。為人(為人就是做人。做人)行善做好事,要不外於下面經文所說的十善業道,因為經文很長,特先顯示善法的功德作用。(就是不能離開下面所說 ,十善業。) 世間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它的自體與作用。如電燈,有其電燈的自體,這是誰都知道的,能照亮講堂裡的一切,是即它的作用。電燈是這樣,其他任何事物皆然。(所以)我們所修的善業,當亦有他的作用,所以現在特為顯示。 這時,佛又叫聲【龍王!】然後對它說:現在有件事情,你應【當知】道,就是【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諸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或再加上阿修羅的四惡道。惡道眾生所有的痛苦,較之人類不知要重到多大程度,簡直是沒有辦法可以形容的。 如八寒地獄的眾生,其冷的程度,不特亞熱帶的南方人不能領略得到,就是天氣很冷的北方,(就是愛斯基摩人,)雖感受到冷的痛苦,甚至冷到不能出門,或者皮膚破裂,手足凍僵,(凍得變僵化,)若與八寒地獄比較起來,那真是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再來,)又八熱地獄的眾生,其熱的程度,亦是我人所不能想像的,所謂熱浪滾滾、熱風遍熏,熱得頭昏眼花,在熱帶的人們,縱然有時感到熱不可當,如與八熱地獄比較起來,同樣是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的。地獄眾生的痛苦,於此可知。 其次,餓鬼道中的痛苦。說到鬼,世間有很多人是不信的,但實際,在這世界上,的確是有鬼的。如英國可算是個文明進步,科學發達的國家,他們就經常地有人發現鬼。前兩天《遠東日報》所載:謂倫敦附近,有一個人每天都遇到像馬車夫(駕馬車的馬車夫)那樣的鬼。(每天都看到,在這個世間)我們不要因看不見就不相信,世間為我們所不見的東西很多,不能因看不見就不承認其有。鬼雖為我人所不見,但這世界上一定是有鬼的,不可否認,亦不可懷疑。在佛法說:有些鬼是有福的,叫做多財鬼;(有些鬼比較有福報,多財鬼。有些)福德較為差一點的,叫做少財鬼;沒有孝子賢孫祭祀的(子孫沒有在祭拜你,沒有在祭拜你,叫做)無祀孤魂,叫做無財鬼。(鬼很多,人間的鬼也很多,喜歡喝酒,酒鬼,喜歡賭博,賭鬼,好色,色鬼,好色不是鬼是魔,色魔,喜歡賭博叫做賭鬼,喜歡喝酒叫做酒鬼,常常聽到的鬼有很多,不洗澡叫做什麼?髒鬼,有很多,不洗澡的是髒鬼,你如果看到身上都是污垢的是髒鬼,這個世間鬼也是很多。)真正的鬼道,佛法說為餓鬼。餓鬼是不能吃東西的,因為他們的口雖大,但咽喉如針鋒之細,所以不但不能受用飲食,就是喝水都很困難。另外有一種餓鬼,明明見到食物,但一放進口內,就變成火焰,火焰怎麼能吃?(一團的火)不但人不能吃,鬼也一樣不能受用火的。還有一類餓鬼,見到飲食以後,立刻變成濃血,(變成血,膿血你敢吃嗎?)當然也就不可吃了。經中形容餓鬼:(餓到什麼程度呢?說一千年,)“千歲(一千年)不聞漿水之名” 。(這有多痛苦呢?不聞漿水之名,我們現在漿水之名太多了,米漿、豆漿或者是麥芽粉,或者是什麼汽水、普洱茶,我們都能聽到水的名稱,餓鬼道它聽不到,沒辦法聽到這些,一個人口渴又沒水喝,你看有多痛苦。)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感受的饑餓之苦,當然是很大的。如我們人類,假定兩三天沒有飲食,走路走不動了,提物提不起來了,而餓鬼千歲不聞漿水之名,所以更為無力而痛苦。 再次,畜生道中的痛苦。畜生是我們大家所看見的,誰都承認有這類的眾生。畜生最大的痛苦,便是自相殘殺。(你如果看discovery就是這樣,看discovery就是這樣,吃來吃去,吃來吃去,譬如說山羊為了喝水,水裡有鳄魚水邊有大樹,大樹下有獅子等著,有獅子等著,在非洲,它知道不喝水一定會死的,它都蹲在水邊等你來喝水,它就是捕殺,看discovery播出那些動物,你如果出生做山羊、馬、斑馬,你死定了,你一點都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如果出生做老虎不不一定是好的,做老虎不一定是好的,為什麼呢?捕獵十次才有一次的成功,才有一次的成功,因此說真的只要出生在畜生道,你就是會很慘了,)如水族中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地面上的老虎吃山頭,山羊吃兔子,(不是的,山羊怎麼會吃兔子,山羊不曾吃兔子它是吃草的,吃草,山羊怎麼會吃兔子呢?你不要傻傻地跟著念,認為他所寫的就是對的,我看discovery不曾看到山羊會吃兔子,不曾看到山羊會吃兔子,沒有,它是草食性的動物,草食性的動物,出生做山羊的,是什麼樣的人呢?有吃素,但是沒有智慧傻傻的,沒有智慧傻傻的,他沒學佛但是有吃素,頭腦傻傻的沒有智慧,傻頭傻腦的,來世出生沒有智慧,也是有吃素,不是,是吃草,變成畜生了,所以只是吃素是沒有用的,要有智慧,要懂得用功。山羊是吃草的。)貓兒吃老鼠;空中飛的飛禽,老鷹吃鴿子,烏鴉吃麻雀;(烏鴉會吃麻雀嗎?我不知道,我不曾見過烏鴉吃麻雀。演培法師是怎麼看到的,我不知道,我不曾見過烏鴉吃麻雀,山羊會吃兔子,烏鴉吃麻雀,真奇怪,他是怎麼看到的,我不曾見過,)進一步說,由於畜生沒有人類的智慧和機警,往往成為人類宰割的對象,或用油煎,或用水煮,這種種的淒慘現象,在這現實世界,到處可以見到,不信,只要到屠宰場看看,聽聽被殺的豬羊,所叫的淒慘聲音,就可知道畜生中的痛苦,是勝過人類百千倍的了。稍為有點恻隱之心的人,(就是同情心,)都不忍見聞畜生所叫的痛苦,所以孟子說:“(君子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就是說君子見到畜生,見到它的生不忍心見到它是死,所以你如果去看嫱“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那只豬,牧羊豬,它也是很有人性。報紙上報導,我們人類對豬的認識不夠,其實豬的智商很高的,其實豬的智商很高的,因為我們對豬的認識不夠深,不夠深。底下,聽其聲,聽到它臨死的哀鳴,不忍食其肉。)”畜生的自相殘殺以及被殺的痛苦,實非人類所能忍受。(你稍微想想看,譬如說我們人類和豬比較,把腳剁下來吊在市場上,內髒剖開,你看人家賣的豬腸面線湯,豬腸面線湯,米粉湯,米粉湯燙一燙、切一切,把頭切下來熬湯你就是吃不下了,你就是吃不下了。) 諸惡道苦,我只簡單地說了這麼一點,實際所有痛苦是不可思議的。別的經不說,只就《地藏經》所說地獄之苦,已是駭人聽聞。(光聽到腳就是發軟了,)有苦,不能就讓它這樣地苦下去,菩薩行者應設法將諸惡道苦為之斷除,因菩薩確實是有一法,其力量是可斷除諸惡道苦的,問題在你是否依照此法去修,如你如法地依之去修,一定是可斷諸惡道之苦的。 這法既有這樣大的作用和力量,試問【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惟有善法,能除諸惡道苦。於此我們所當注意的,就是善法上面的:常念、思惟、觀察六個字。在我們未知道善法前,當然不談,一旦知道這善法的重要後,便要常念這個善法,思惟這個善法,觀察這個善法,然後方能真正發生善法的作用。 常念善法,是要我們對於善法不要忘記。人類的忘性很大,(忘記,常常會忘記,)比方在此聽經時,知道善惡法的差別,知道善法要修,惡法要斷,但一走出講堂,便又立刻忘記,(忘記了,)壞的念頭復起,想做這樣,想做那樣,所以佛要我們,常憶念善法,時刻不要忘記。思惟善法,是要我們對於所做的善法,常常在內心或腦海中,加以思惟或考慮,看看自己所做的善法,對自對他是否有益?同時,從多多思惟中,了解善法的功德和利益,否則的話,要你做善法,就不免感到困難。觀察善法,是要我們從內心的反觀和省察中,檢查我們的起心動念,不讓不善的念頭生起,如果是善的就好好地做去,一刻亦不放松地做去。這樣,叫做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怎樣才叫做常念善法呢?“謂於晝夜”二六時中,不斷“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久而久之,就可【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再有一【毫】一【分】的【不善】之法【間雜】(夾雜)其中,真正地做到純善無惡。我們的心念是前念後念這樣延續的,如前念是善的,後念亦是善的,乃至相續的諸念都是善的,善法自然就在一念一念中增長起來,不善法也就自然不會夾雜其間;如前念是善的,後念來的卻是不善,縱然第三念又是善的,因為其間夾雜了一念不善,所以所修的善法,不能算是修到純一無雜,真正發心修習善法的人,絕對不容有一絲一毫地惡法夾雜在裡面,如果做到這點,你所修的善法,就是修得很好。我們這樣講似乎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是並不容易的。 過去有位佛法行者,發心用功修習善法,特別采取這個辦法,就是在自己的面前,一邊擺著黑豆,一邊放著白豆,黑豆代表惡法,白豆代表善法,時時觀察自己內心:如動了一個善的念頭,便取一粒白豆,如動了一個惡的念頭,便取一粒黑豆,用這方法來考驗自己心念的善惡。最初做時,黑豆比白豆多,證明自己的惡念多過善念!如是繼續這樣用功下去,慢慢黑豆與白豆平行,一半是善,一半是惡,還沒有能夠做到完全沒有惡的念頭;再繼續不斷地這樣去修,白豆比黑豆多,亦即表示善念多過惡念,同時證明該行者的修持,已經有了相當的工夫;如此不斷地修下去,(不斷地訓練,)結果,只有白豆而沒有黑豆了,亦即如本經說的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這個方法,諸位不妨試一試。只要我們肯得注意自己每天所起的念頭,是善的多還是惡的多,做這種工夫並不是很難的。如發覺所起的念頭是好,就讓它繼續下去,如發覺所起的念頭的是壞的,立刻要制止,不讓它繼續下去,久而久之,亦能做到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起初修時,當然是很難的,如修久了,善法力量增強,【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諸惡”,主要是指下面所說的十惡。依照上面的善法去做,不但能使一切惡法永遠斷除,而且能使所修一切善法圓滿,進一步地並還能夠得到一種更大利益,就是【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諸余聖眾,是指聲聞、緣覺的二乘聖者。當知這都由修善法而得如此的。 諸位不要以為親近諸佛是很容易的事,真正得以親近諸佛菩薩,是要具有很大善根福德因緣的,如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說世間沒有佛,我們無法親近,就算佛在你的面前,你也會當面錯過,而無緣親近的。不說別的,以釋迦佛出現印度說:當時得以親近佛陀的,並不是每個印度人,都有此因緣的。(是經典寫的,以前佛陀當時在印度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人曾經親近過佛陀,見過、瞻仰過、頂禮過,三分之一的人聽過佛的名字,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不知道有一個釋迦牟尼佛,以前資訊不發達,資訊不發達,所以說不一定有這個因緣,)問題在於那裡?這並不是佛陀的不慈悲,而是自己的善根力不夠。親近佛要有善根,聽聞佛法亦要有善根,歸依三寶亦要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是不行的。有老修行的在家居士,見有新人歸依三寶,便對他說,你真有善根,可見種善根是很要緊的。《金剛經》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因為善根種得多,所以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因此我們每天來聽經聞法就是一直種善根,一直種善根,就是功不唐捐,功不唐捐,一直種、一直種、一直種,熏習再熏習,熏習再熏習。) 丙二 釋善法名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我們做人得人身或做天人,算我們有行善,所以在座諸位,我們前世有行善,得人身還可以聽正法,聽到佛法,這就表示我們有行善,因為人身和天身,人天的身體,這是因為行五戒十善得來的,所以跟在座諸位恭喜,得人身還能聽到正法。) 善法的作用已經顯出,現在再來釋善法之名。所【言善法者】,究竟是指的什麼?此中還未明白地為我們指出,只是說明善法的力量,亦即說明善法為五乘之基。【謂】如【人天身】的生命體,是怎樣而得成就的?當知是依此善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的。比方我們現在所得的這個人身,不要以為是很易得的,而實人身是很難得的,因為眾生造惡的機會多,行善的機會少,(尤其是現在造惡的機會很大,很大,現在是無法無天,無法無天,以前男孩子晚上外出晚一點,父母就會擔心了,男孩子喔!現在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晚上就在外面逗留到兩、三點,去哪裡?去酒店喝酒,昨天警察才抓到,抓到什麼?十七、八歲的女孩子,去哪裡?去酒店,去酒店做什麼?跟人家劃酒拳,劃輸的脫一件,劃輸的脫一件,劃輸的脫一件,劃拳劃到最後什麼都沒穿,什麼都沒穿,什麼都沒穿當場跳艷舞,你看才十七、八歲,什麼都沒穿,在公眾的pub裡面,那麼多人什麼都沒穿,就這樣跳給人家看,你看看,生到這種女兒,你就……,是不是?你看做父母的傷不傷心,所以現在的小孩無法無天,無法無天,沒錢就用搶的,沒錢就偷,拿刀拿槍的,拿刀拿槍的,真可怕,真的很可怕,所以現在造惡的機會太多了,行善的機會太少了,)如你要得人身,便要修諸善法,不修善法,人身是不可得的,因為人的生命果報體,是由善業所感的。 關於人身難得,佛經中常作這樣的比喻:“得人身者如爪上塵,(指甲上的塵,抓起來像爪上的塵,)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大地土,意思是說不成比例的意思,)誰都知道,大地土是很多的,我們如要失去這個人身,其機會是很多的,多到如大地土那樣的隨處皆是。一旦人身失去以後,要想重行得到人身,其機會是很少的,少到如爪上塵那樣的難以獲得。(爪上塵那樣的難以獲得,)所以人身是易失而難得的,但如修此善法,即易獲得人身。 人身是依此善法而得成就,天身當更要依此善法而得成就。天身勝過人身,不修善法怎麼能得?不特欲界的天身要修此善法,就是色界的天身也要修此善法,依此善法而得人身,是為人乘正法,依此善法而得天身,是為天乘正法,如綜合地說,依此善法而得人天身,是為人天乘正法。總之,欲得世間善趣果報身,必須修此善法。 【聲聞菩提】,是修四聖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雖說聲聞聖者是以修四聖谛(就是苦、集、滅、道)為主,但也要以此善法為基礎,如果不修這善法,要想得到聲聞菩提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亦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 【獨覺菩提】,是修十二因緣自觀花開花謝(這個生生滅滅,緣覺的人,獨覺生在沒有佛的世間,沒有佛,所以他就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由花開花謝,了解到我們人也是會生老病死,所以對世間不會貪著,不會這麼愛、取、有,不會造業,這樣他就解脫生死,所以得到獨覺的菩提,)而得到正覺的聖者。雖說是這樣的,但也要以此善法為基礎,如果不修這善法,同樣是不可能得到獨覺菩提的,所以說亦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 【無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的最高菩提。無上菩提的證得,雖說有他所應修的法門,但也要以此善法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一基礎的善法,無上菩提還是不能證得的,所以說【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 聲聞、緣覺、佛果菩提,是出世間的三乘,再加人乘、天乘,便叫五乘,此中經文告訴我人,此法是五乘共修的,不是專為人天乘所修的,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一切佛法行者,都當依此法而修,【故名善法。】 這個善法,我們把它說得這樣重要,是否真的這樣重要,不免有人發生懷疑,因為有人聽了以後,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不過是些做人道理,有什麼重要可言?(何況)中國修學大乘佛法的人,對這所應修的根本善法,大都是很馬虎而不怎樣重視的,其實這是最大的錯誤!要知不論做什麼,都是有其根本的,如忽略了其根本,那就什麼都做不好,修行自亦如此。善法就是我們修行人的根本,如不把這修學(的基礎)穩固,要想成就三乘菩提,那真可以說是(徒勞無功)緣木求魚。(就是徒勞無功。跑到樹上找魚怎麼找得到。) 關於善法的重要,中國佛教向來有這樣的故事流傳:在我國唐朝的時候,有位很有名的鳥窠禅師,(鳥窠禅師,鳥窠道林禅師,西元七四一到八二四年,鳥窠禅師,牛頭宗的出家人,鳥窠禅師,)禅師當時住在風景如畫的杭州,遠近佛子來親近他的很多。時白居易(白居易,西元七七二到八四六年,世壽七十五歲是唐代的詩人,號香山居士,白居易中年皈依佛教,受戒修禅親近高僧,晚年重修洛陽香山寺,他發願往生西方專修淨業,到年終,白居易)亦在杭州做官,耳聞禅師的大名,以為禅師的佛法,一定是很精通的,並能為我說出深奧的佛法,特去禅師處請求開示,禅師很簡單地對他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禅師說完了這兩句,白居易便說:“這有什麼難懂的?這是三歲小孩子都知道。”禅師聽了又說:“不錯,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你更應明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歲孩童皆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行不得,)就是你白居易亦未能如法地做到。”白居易聽了禅師這樣開示,始知禅師的確是位了不起的大德,是真參實學的高僧,不是專作口頭禅的。(口頭禅就是嘴上說說而已。) 原來我人的一念心,從朝到晚都在東想西想,想這想那,而且所想的,大都側重在不好的方面。善法之所以叫做善法,就是我們依之去修時,的確可以斷除一切惡法,得到人身,所以佛說要想現生做個像樣的人,(要像人樣,像樣的人,人無人樣,)或者來生再來做人,一定要修此善法。生天以及為出世的三乘聖者,同樣都要修此善法的。太虛大師說:“十善為五乘之基”,正是顯示此意。因為以此十善為基礎,一步一步地向上,由人而天,由天而得二乘菩提乃至無上菩提。如果不修此十善法,不但成佛不可能,要想做人都不可能。太虛大師又有一句話說:“學佛先從做人起”,做人最起碼的條件,就是本著十善業去行,否則的話,不論怎樣,要想做成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俗話說:“萬丈高樓從地起。”不論你修建幾層樓,最要緊的是將地基打好,如不打好地基,要想建築樓宇,誰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修學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對此所說的善法,不要生輕視心,以為它很平常,正因為它平常,我們才要好好地修學,不能一學佛,便說我已成佛,或者即身成佛,或者證阿羅漢果。老實說,學佛而不依著戒善去行,那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從基層的戒善著手,才能達到最高無上的目的。 善法的功能作用,已經顯示出來;善法的名稱,亦已解說清楚,但善法的相貌究竟怎樣,還沒有正式地說出。雖然如此,不過從上所說善法之用及善法之名,已可想像善法是什麼了,這到下文自然會為我們指出。 丙三 出善法相 (他怕我們會模糊,所以一條一條地說。)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這個“永, 離”要用十次。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永離)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乃至永離)邪見。(重要在於“永離”二字,永離就是不,不的意思。) 此中明白指出善法的相貌,使我們知道所修善法究竟為何,不致有所錯誤。每晚都講到善法兩字,可說講了很多,而且極為重要,並要我們依照它去修,但始終沒有說出善法是什麼,到了現在,佛才畫龍點睛地(整條龍都畫好了眼睛一點,龍就好像有龍性,畫龍點睛,畫龍點睛的意思就是指出重點的意思叫做畫龍點睛。畫龍點睛,指出它的重點,)為我們說出。所修善法,佛陀簡單地告訴我們,便是經題所標的十善業道,所以說:【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這是問十善業道究竟是什麼,下面一一指出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 從殺生到邪見,共有十個名詞,通常稱為十惡,或名十惡業道。今於每一惡業之上,加上永離兩字,即永離殺生、永離偷盜,乃至永離邪見,是即成為十善,所以在這段文中,我們所最要注意的兩字,便是永離。離即遠離或離開的意思。比方有人一向以來喜歡殺害眾生的,現在從佛法的聽聞中,了解殺生是件不好的事情,罪惡的事情,傷天害理的事情,於是從此便不再殺生,叫做遠離殺生。但這遠離殺生,不是現在暫時的,而是要永遠永遠地遠離殺生。以現在這一生說:從今天開始不再殺生,一直到生命結束時,都不再殺生,名為永離殺生。永離兩字如拉長來說,不但在這一生中不殺生,乃至盡未來際亦不殺生,如能做到這點,那你不殺生的工夫就做到家,亦真永離殺生。(我認為這個很困難。) 話雖這麼說,但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上面曾經說過,人類的忘性很大,(馬上就忘記了,)善性與惡性,亦經常在斗。現在發了一念善心想不殺生,但惡念一起時便又要殺生。以吃素來說,很多人發心吃素三五月或三五年,後來或因身體衰弱,或多接近酒肉朋友,便又吃起葷來,所以永離殺生,不是簡單容易的事!嚴格說來,不但不可殺人,就是其他眾生,如蚊蟲蝼蟻之類,(蚊蟲蝼蟻是指細小的昆蟲之類的,)亦不可加以殺害。最初的確是這樣想的,蚊蟲來時,很客氣地將之趕走,不忍心將之打死,等到蚊蟲多時,因為趕不勝趕,(趕不完,趕不完,趕不完,生了蟲菌趕不勝趕,真的趕不完,他)便又大動嗔心,(大動嗔心,)狠狠地將手一拍,就殺死了一個眾生。(實在不需要如此,要是我,我就不會這樣做,要是我,蚊子在這裡把它打死,然後再觀想我不是故意的,把它打死,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要到完全沒有殺生實在是很難,就說我客廳好了,我那一棟的四周圍,大家都有噴灑殺蟲劑,噴灑消毒藥水,消毒藥水,我們佛教講慈悲,不要灑消毒藥水,結果四周圍都噴灑完了,蚊蟲都沒有了,都趕到我們這一棟來,我們這一棟叫做蚊蟲的收集中心,都跑過來,蟑螂實在很多,過不了多久就生一大堆的幼蟲,蟑螂在旁邊走,我們都打旁邊把它趕走,趕走,深怕不小心打死它,是它走避不及,其實我是在打旁邊,都跟它用講的,其實我是在打旁邊,一不小心就把它打死了,我這樣還不殘忍,我這樣算很好了,大陸上一次報導,古代的大殿,有一間道場古代的大殿,柱子很粗大,木材很粗大,白蟻,白蟻開始在裡面一直吃一直吃,一開始住持打坐,慈悲容忍你沒有關系,到最後整根柱子沙沙作響,白蟻將整個大殿上千年的柱子,上千年的木材從裡面一直吃,在外面都聽得到聲音,白蟻吃的聲音,整間上千年的道場,因為白蟻的災害,繁衍,繁衍得很快,整個大殿都是白蟻,柱子都是白蟻,裡面都變成空心的,整個大殿都快倒了,到最後沒辦法住持下命令,殺,統統殺,怎麼殺,柱子全部封起來裡面灌熱氣,柱子全部封起來,你知道嗎?封起來,封起來沒有空氣,把熱氣灌到裡面去,白蟻都受不了熱氣,美國就是用這方法,美國怎麼弄你知道嗎?美國是用帆布,譬如說木屋是這樣子,他用很大的帆布整個蓋起來,整個蓋起來,蓋起來以後都密不通風,外面用一根通風管送熱氣進去,送熱氣進去,整間房屋溫度都好幾十度,送熱氣進去,所有的東西都不動它,都不動喔,用大的氣,好像塑膠袋或者是帆布封起來,封起來以後灌熱氣進去,全都死光光,一只都逃不掉,他不必在那裡打,不管你在那裡,不管你躲在屋裡的哪裡,灌熱氣進去,窗戶全都封死的,熱氣一直灌進去,進去全部死光光一只都不剩,不管它躲在哪個縫裡,高溫就沒有辦法,每只都死,所以說,這個不光是我們或者是你,能做的盡量做這樣而已,對不對?不太可能。底下,你注意看,)又如現在越南有些地方發生鼠疫,很多老鼠蒼蠅便要遭殃,因為人們一見到了這些,就不客氣地將之打死,所以做到永離,實不容易。(譬如說今天我們有鼠疫,或者是瘟疫,對不對?蒼蠅,你不打要怎麼辦?照殺,照殺,照樣要殺,要不然你沒辦法,你不能生存,能夠原諒它們就盡量做,只能這樣子講,盡量。)殺生實是極重的罪惡,應該絕對地避免,有時誤殺固可原諒,具有殺意殺害眾生,那就不可原諒的了。佛怕我們忘記,特在殺生上面,加了永離二字。能不能永離殺生,就看你的意志如何。過去有位佛法行者,雖已證得須陀洹果,但還沒有超出三界,即連欲界亦未超出,所以在他生命結束以後,又投生到人間來,但投胎在殺豬殺羊的屠戶家裡。因為父親是個屠夫,兒子長大了,當然要繼承這個職業,所以到他年滿二十歲時,他的父親便對他說:“你現在已長大了,應該幫助我殺豬宰羊”!此證初果的聖者,知道殺生是罪惡的事情,不是證了果的聖者所應做的。所以不論他的父母怎樣命令他殺生,他總是不肯去傷害生命的。在這情形下,他的父母便想了一個辦法,逼他非做屠宰事業不可。所以有一天,他的父母拿一把刀,牽一只羊,將他關在房裡,並對他說:“如你不把這只羊殺了,便不讓你出這房門,不但今天不讓你出來,一天不殺掉羊,一天不讓你重見天日,就是粥飯亦不給你吃。”如果是個普通人,定會將那羊殺掉,以求出離牢獄般的房屋。但他是已證初果的聖者,(怎麼說他都不殺,)怎麼可以殺這只羊以保自己的生命?為了愛護自己的生存而去殺害那只羊,不論從哪方面說,都是說不過去的,但不殺羊又得不到父母的諒解,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寧可犧牲自己,決不殺害那一只羊,結果持刀而自殺了。這便做到永離殺生的工夫。(這樣做錯了,我不同意這個故事,這樣害到他的父親,陷父母於不義,陷父親於不義,你不殺死那只羊卻自殺了,變成被父母逼死,不須要這麼做,要怎麼做?他把我們關起來,我們就跟他耗時間,耗時間,既然拿了一把刀給我們,以前的房子不很堅固,牆壁挖個洞就跑出來了,根本就不須殺那只羊,也不必自己自殺,哪有證了初果這麼傻的,他來請教我,我就會告訴他了,這樣就陷父母親於不義了,變成父母親逼死你的,我認為這樣證了初果,腦袋有些問題,對不對?我沒證果我也不會這麼做,我不會有這樣的做法,這樣父母親就對不起我們了,我們還殺生,我們成佛做祖的人,我們怎麼會為了殺那只羊,對不對?一般人當然是沒有,一般人隔天打開就在吃羊肉了,那只羊早就殺死了,涮羊肉,烤羊肉,又到外面買沙茶回來了,對不對?當然我們不會這麼做,但是也不需要自殺,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這麼做父母親變成有罪,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堅持到底就好了,要不然就跑,跑就好了,離開這個家庭就好了,如果說不要回來了,不回來就不回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有一天,慢慢、慢慢地他們就會諒解,慢慢、慢慢地就會諒解,是不是?對不對?所以這種事情,我認為他這樣做我不認同,)等到他的父母打開門來看時,始知自己的兒子一命嗚呼,懊悔已是太遲了。(如果換成是我,父母換成是我,父母打開門我就開始哈哈大笑,哈、哈……,感謝媽媽你送給我一只羊,對不對?證初果的怎麼會這麼做,印度人怎麼會這麼傻。) 當然,這樣的永離殺生,是要聖者才做得到的,不是一般凡夫所可做到的。雖則如此,只要慢慢去學,總有做到永離殺生的一天。殺生的生即生命,如人類,每人有其一個生命,當我們要殺生時,首先這樣想一想:我是一個生命,蚊蟲亦是一個生命,如有人拿刀來解決我的生命時,我願不願意給他解決?相信誰都不願的。自己既然如此,別個生命也是不願意人去殺害他的,(將自己的心比別人的心看看,)“將己心比人心”,自然就不會再去殺害眾生了。中國儒家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忠恕之道,)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願意別人怎樣對我們,我們也就不應將這加諸別人身上。一切眾生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無不希望在這世間多生存一個時期,(每一個都愛惜生命,你要我的命我當然就跟你拼了,)怎麼可以任意傷害眾生的生命? 其次來說永離偷盜。(偷拿人家的東西是很可恥的事情,)偷盜,就是偷取別人的東西,這不論世法佛法,都認為是罪惡的事,所以佛要我們永離偷盜。人類生存在這世間,不唯有了生命就可生存,還要有維持生命生存的資糧,如衣服、飲食、金錢等,都是人生所不可缺少了的,假定缺少了的話,生命就難以維持下去。因此,我們把別人的財物偷去,使別人失去生命所需,乃至喪失生命,於心怎能得安?果真這樣一想,自然不再偷盜。佛法說財物是外命,(藉著外在的東西來維持生命,叫做外命,)盜取了人的財物,等於剝奪人的內命,(這個內命畫×改成外命。盜取了人的財物,等於是剝奪了人的外命,)無論如何是不可以的。佛陀深深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對這限制得特別嚴,(尤其是我們佛弟子來到三寶地,千萬不要盜僧祇物,這個千佛出世不通忏悔,這是非常重的罪,偷盜三寶的東西罪非常地重,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對這限制得特別嚴,)不管什麼東西,如果不是別人給你的,而你自動地有意取去,是即構成偷盜罪。我們任憑自己的環境怎樣惡劣,都不可去做盜竊。(不可去偷盜別人的東西,這個也是一個人格,哪裡說我們學佛的人,去偷盜別人的東西,這個說起來是很可恥的事情,別人的東西不是我們的,我們去偷盜,對不對?這是很可恥的事情,被別人發現我們是學佛的,又是一個小偷,我們就抬不起頭來,羞就羞死了,學佛的人會去偷拿別人的東西,對不對?這個說不過去。) 永離邪行的邪行,有的地方譯為邪淫,是專就世間男女之欲講的。(這是因為十善業針對在家所講,所以有結婚有家庭的,這個注意一點,因為我們有夫妻的關系,有建立家庭,這個比較要注意,)以佛法說:普通社會上的一般人們,不論是學佛的或不學佛的,當然都有男女的結合而為夫婦,夫婦之間的關系正常化,自說不上有什麼罪惡,超出了夫婦的正常關系,就構成了邪行罪。如男方違背妻子做不正當的苟合,或女方違背丈夫做不正當的苟合,都屬邪行。為什麼這就成為罪惡?因現實社會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如欲家庭充滿和樂的氣氛,最主要的便是夫婦相處得融洽無間。(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造端就是開頭、起點,意思是說,君子之道要從哪裡做起呢?要從夫婦,丈夫不要違背妻子,妻子不要違背丈夫,從這個地方做開始,)在這世間做個有道德的君子,就看夫婦是否不做對不起對方的事,假定是的,家庭固然得到和樂,而君子的高尚人格和道德,也就由此養成,所以永離邪行是很要緊的。 諸位經常聽到或看到的,就是一般家庭常常發生糾紛,推其原因,大都是由夫婦之間而來的問題,不是男的不守正常之道,就是女的不守正常之道,最初只是小吵小鬧,後來變成大吵大鬧,終於鬧到離婚而後已。這還算是好的,有的想不開,鬧成悲劇的,在這世間,可說到處皆是。古聖先賢,對於男女問題,都是極為重視的,因它對於社會家庭的關系,實在是太大了,稍微有點差錯,就會形成人生的極大痛苦,(我們一打開報紙就會看到跳樓自殺、喝毒藥自殺,為了感情的問題,家庭鬧得……潑硫酸,潑硫酸,這個都是很嚴重,為了感情的問題,)佛陀是一切智者,對這看得很清楚,亦深知其禍患很大,所以佛陀一接觸到這問題時,總是要人正正當當地做為夫婦,不要超出夫婦的關系之外,否則的話,便會得到很大的罪惡。因此,我們希望現實世間的人群,最好遵守一夫一妻的制度,各各安守本分。 第四永離妄語,(就是會說謊話,會說謊話就不好了,)即遠離不真實的說話。(我們大部分的欺騙,都是為了名為了利而打妄語,)人類的生存在這世間,不特喜歡說話的人要說話,就是沉默寡言的人也要說話,除了啞子,沒有一個人不說話的,因為語言是彼此交換意見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久沒見面一定會以講話為主,哪有人久未見面來就默默的,你坐這裡我坐那裡,對不對?又不是禅師,最高的境界是默默地不說話,對不對?沒有辦法他見面後就很高興,一直講,一直講……講個不停,剎車剎不住,剎車剎不住,人都是這個樣子,所以,)說話是天生的,(尤其是男人,大部分的男人都喜歡講話,就是這樣子,)哪有哪個人可以禁止我們不說話,但說話要真實,有這樣說這樣,不可隨便亂講。然而人類的愛說謊話,似乎亦是與生俱來的,動辄(就是動不動、常常的意思。常常)就說一些妄言。如明明沒有見到的,硬說自己曾經見到,如明明親眼所見的,硬說自己沒有見到,這就是妄語。世人犯這毛病的,可說是很多的。不過佛法所特別重視的是大妄語,(沒有修行說他有修行,這個很可怕,為了供養,這個出家人最常犯,)就是自己沒有證到聖果說是證到了,沒有得到神通說是得到了。(這個在家人也有,在家居士如果讓他接觸到幾年的佛法就胡吹亂蓋了,就胡吹亂蓋了他見到佛什麼的,他有神通,他坐著能見到什麼、什麼的,他如果坐在台北能看到高雄,他如果坐在高雄就能看到美國。我說:奇怪,我坐了這麼久了,什麼都不曾看到,怎麼差那麼多,我都不曾見到過什麼,睜開眼睛就看到藥,睜開眼睛就看到藥,要吃藥,都不曾見到過什麼。所以說我們講話有時候為了要讓人家稱揚贊歎而說謊,我說得不償失,哪裡說我們犯個大妄語戒,說我們很有修行證果,犯了佛的大妄語戒,而得來幾許贊歎說你很有修行,得到更多的供養,你又要做什麼?死後下地獄,對不對?所以傻瓜才會這樣做,這種生意算是賠本的生意,我們如果沒有什麼修行,就平凡地過日子就好了,這樣日子不是很好過嗎?也不用整天編一些故事來欺騙人,你這次說謊,下次不說謊怎麼騙得過人家,對不對?是不是這樣,說謊之後就要常常說謊,對不對?所以)這在佛陀看來,過失是很重的,所以特別要我們永離妄語。 第五記永離兩舌,(兩舌,一個人兩個舌頭,)即是離間語。(東邊講一講……西邊講一講,讓東邊和西邊吵架。離間語,這個有很多、很多,面是背非,面前說對、對、對,背後卻批評人家,背後卻批評人家,這個不好,這個非常地不好,女人就是這個樣子,兩舌,你和我是好朋友,後來感情破裂了,破裂了永遠也不能恢復感情了,你和我本來是好朋友,搞得變成仇人,他們兩個要怎樣才能和好,你知道嗎?再來一個第三者,再來一個第三者和這兩個起沖突,這兩個就會聯合起來,本來是仇人會變成好朋友,兩個再聯合起來攻擊這個,那是一定的,這個有很多,師父如果收第一個女眾比丘尼,收每一個保證都沒事,師父一個而已,女眾徒弟也只有一個,她會慢慢地侍候他,侍候,剃度兩個,剃度兩個就吵架了,意見看法就不一樣了,兩個,師父疼這個也不行,疼那個也不行,所以,中部有一間道場就是這樣子,一個師父帶兩個女眾徒弟,住在木屋,左右鄰居常常聽到那兩個比丘尼在爭吵,吵得左右鄰居都聽到,兩個合不來沒辦法,後來就靜悄悄的,說:奇怪,最近怎麼靜悄悄的,安靜得很。結果是有一個被掃地出門了,只剩下一個而已,所以才靜悄悄地沒有聲音。人很可怕,所以有人得罪我,我就叫他去剃女眾試試看,亂七八糟的,當然並不是每一個都這樣子,大部分的人都不錯,大部分都很好,少部分,我講得都少部分,一點點,一點點,非少之少這樣子,我講的是很少的意思,這一句也是說謊,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就要這樣講,才不會讓人聽得不順耳,所以這種事情要等到剃度第三個來,就不一樣了,兩個本來是仇人,剃度第三個,這個最慢進來,換大師兄、二師兄聯合起來,第三個來,換前兩個聯合起來修理這一個,兩個感情就變得很好了,本來是仇人變好朋友,人是很奇怪的動物,真的有這種事情,你知道嗎?為什麼?聯合起來,就是聯合國,就是聯合狗,聯合的狗就是這樣子,這世間哪有什麼正義、公理,沒有,全世界只有講利害關系,利害關系而已,所以這個兩舌語,人與人之間,或者是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搬弄是非。)它的特色,在於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人類有種最不好的心理,就是看不得(看不得就是看不過去,叫做無法忍受,無法隨喜,)他人的感情融洽,(他人的感情融洽,對我好像是一種傷害,)因為別人和合無間,對他好像是很不利的,(很不利。女眾就是這個樣子,看他們兩個和合內心很不舒服,看他們兩個交頭接耳的在說話,就想把耳朵貼近去聽聽看,不曉得是不是在說我的壞話,不曉得是不是在說我的壞話,疑心疑鬼,疑心疑鬼,這個沒辦法修行,沒辦法修行,沒辦法修行,人家如果說:師父,最新的消息我講給你聽。我說:我不要聽,你不用講給我聽。你怎麼說都是生死的事情,怎麼說都是這個對那個不對,怎麼說都是是非、恩怨、恨、嫉妒,要不然就是你的父親,你的母親、你的姐姐,講這些都與生死沒有關系,世間沒有什麼秘密,世間最大的秘密就是要怎麼克服、突破死亡,一下子聽說那個死了,一下子聽說那個死了,再來就輪到我死,再來就輪到你死,很快的,很快,你知道嗎?實在有夠快的快,聽來聽去,聽來聽去,實在很快,說:師父,怎麼會死?我說:沒氣就死了,懶得呼吸就死了那還用講,一定是這樣子,所以很快,你無須看我,我也無須看你。很快,還沒開《華嚴》。他說:師父,我要來聽《華嚴經》,什麼《華嚴經》還沒開就死了,就回去了,五月二十六要開《華嚴經》,對不對?你有沒有辦法等到五月二十六日,還不知道,所以還是趕緊念佛,所以我們女眾要改,要改,不要看別人好我們就受不了。看人家兩個要好,就好像對自己不利,)於是想出種種辦法,予以破壞挑撥,務必使得雙方感情破裂而後快,(後快就是感覺很舒服,很舒服。這個女眾就有很多、很多,看到人家兩個要好受不了,受不了,沒有向她問好也不行,所以對女眾最簡單了,最簡單了,不要對她太好,也不能對她太壞,遇到了禮貌上一定要向她問好,禮貌上向她問好這樣子,但不要講太多,你對女眾講太多,以後她會說都是你說的,真的,明明是她說的,她也說是你說的。舉一個例子,女眾如果聽到兩個人在講別人的壞話,這個女眾如果傳給第三者就說:整個市場都在講,整個市場。她只是聽到兩個人講,就說整個市場。我去買菜整個市場都在講,哪有,只有兩個而已,她是聽到每一個,再聽到第二個她回來就說整個市場,女眾的毛病就是這樣子,看到那個女眾和一個男的在講話,那個剛好死了丈夫,她就說:你看,你看,**,你看,那一天我在市場上看到……。佛陀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其實她也沒看到什麼,只見到他們兩個在講話而已,這樣一回來就開始制造神秘感。她說:我不要講。然後對方就好奇地說:你看到了什麼?慧律法師講的:我不要造口業。她愈講對方就愈好奇,跟我講沒有關系。我跟你講你不要跟別人講。就講給她聽,講給她聽,講給別人聽,另外那個又是女眾,她又去跟別人講,某人叫我不要講,我現在講給你聽,連那一句“不要聽”都講給你聽。所以這個很可怕,問我們自己,稍微冷靜想想看,稍微想想看,我們人很可怕,錯覺、猜測、疑神疑鬼,所以三種力量,三種力量你沒有辦法修行,每一、嫉妒,嫉妒你沒有辦法修行;第二、傲慢、我慢慢,你沒有平等心;第三、偏見。你如果得到這三種病,你沒辦法修行。再怎麼修你都沒有辦法修行,傲慢、偏見、嫉妒,你只要這三種有一樣,你都沒有辦法修行。見到人家好我們就受不了了,所以要學什麼?要學師父這樣子,學什麼?什麼都好。師父說:你看這樣好嗎?好,OK,什麼都好,都隨喜功德。底下,所以當然語言的搬弄,讓雙方的感情破裂,)最突出的,當然是語言的撥弄,在這邊說這樣的話,在那邊說那樣的話,有的說話技巧高的,別人聽來好像是對自己非常的關心,(其實他在挑撥你不知道,這種人才可怕,這種人才可怕,我不騙你的,他講話講得使你……,其實是在挑撥,他講起來好像很關心你,我跟你講,我跟你講,我是關心你,你覺得文殊講堂怎麼樣?他就說:不錯。我是為你好,你再觀察看看,我不要跟你講太多,你自己稍微冷靜一下,為了你的法身慧命,你再考慮看看,其實我並沒有跟你講什麼,他不跟你明講一些,使你覺得後面有一個問號,讓你一頭霧水。講得好像為你好,其實是在斷你的慧命,在跟你挑撥離間,對不對?如果是我,遇到我,我就不會這樣,我說:你不要跟我講那麼多,你有什麼事情直接明講,你不要跟我講那一些,對不對?你有什麼事情直接明講,眾生都是這樣子,世間沒有什麼秘密,愚癡才有秘密,愚癡的人才有秘密,大智慧他哪有什麼秘密,大智慧就像太陽那樣,他也沒有陰暗的地方,也只有愚癡的人才喜歡聽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事情,這樣他才會中毒,所以會中毒,其實不是別人跟我們講才中毒,是我們本身的問題,沒有智慧才會中毒。底下,別人聽來,好像是對自己非常的關心,)並發現不出他的挑撥離間,殊不知雙方因他的說話,已經互相猜疑起來;(這個有很多,非常地多,)有的說話技巧差的,使人一聽就知他在挑撥,反而不易受他分化。(所以會講話的,有時候造業更厲害,)不管怎樣,斗構兩頭,(就是搬弄口舌制造爭端,)離間分化,都是一種罪惡,因為由此使得人情冷落,社會不安。諸位試想想看:生存在這個互相猜疑的人群社會中,是多麼痛苦的一回事!(“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帕默斯頓勳爵(Lord Palmerston,1855-1865年任英國首相,那時中國把他的名字翻譯成巴麥尊。)) 第六永離惡口,即粗惡語。(學佛的人再講粗惡語、惡口,這個很不應該,)人與人的相處,必然要說話的,但所說的,應是輕言細語,柔和愛語,藉此(輕言細語)增進彼此的感情,果能這樣,整個社會,就充滿了和樂氣氛。然而事實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美滿,社會的每一角落,幾乎無日沒有互相謾罵的(謾罵就是任意相罵,謾罵,謾罵就是任意胡亂地罵,)惡言惡聲。一個很好的鄰居,偶因語言的沖突,形成終身的仇敵,(這個有很多,交朋友交了十年,一句話就成了仇人了,一句話,好兄弟也是一樣,兄弟姐妹也是一樣這樣子,一句話而已就成了仇人了,一句話,再加上對方如果恨心重,聽一句不爽快,就一輩子不跟你講話,兄弟姐妹也都是這樣子。所以)可說所在多是。(太多了,)俗說“想罵沒好言”,一旦互相對罵起來,問題揀那聽不入耳的話來罵,沒有一言半語的好話說出來。這樣,使得對方聽了,傷透了自己心,終身不會忘記你的。(永遠記得你,)佛陀知道這是眾生的大病,人世間的很多不和,都是源此而來,所以特別教誡我們,不要以惡口罵人,否則的話,小則個人與個人之間發生爭執,大則引起國際間的爭端。(國際間的爭端,一句話而已。) 第七永離绮語,(绮語)即是無義語,亦即所謂不三不四的話。我們講話,本來應該說些有意義的話,或者說些有道德的話,或者說些有益人群的話,然而事實不然,每當三五人集合一處閒談時,總是東說說西說說,說些言不及義的話,(就是說話未相應於,相應這個正當的義理,言不及義,所說的話都與正當的義理都不相應,)甚至從他的談話中,引起別人的胡思亂想,誤導他人走上邪道,而永遠不能自拔,所以無意義語,亦是一種罪惡!有很多人本是很純潔的,因為受了無義語的影響,變成鬼(詭)計多端的,(無義語就是邪曲、不正當有害世道人心的語言、文學,)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最明顯的例子,如一般流行的小說,(我這輩子最不喜歡看小說,這輩子。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同學迷小說迷到什麼程度,買武俠小說二十幾本來,書都可以不用讀了,武俠小說都是小本的,他一本一本這樣看,整晚可以不必睡,那一部武俠小說就把它看完,他看完一本入迷了不能自拔,不能自拔,所以小說店,我從小到現在不喜歡看小說,我只喜歡看電影而已,我只喜歡看電影而已,小說我很不喜歡看,)或描寫男女間的愛情,或描寫大盜的勾當,或描寫太保太妹的行為,使得從來不曾有過這種心理的人讀了,心裡慢慢滋生這個念頭,(產生這個念頭。你看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現在暴力的電影就是這樣子,你看飙車族的,摩托車騎過去見人就殺,他跟他無怨無仇就殺他,砍得縫了三十幾針,縫了三十幾針,問他怎麼會這麼做?是看港劇的,看香港片,香港片就是槍戰片,所以人家問卷調查,調查有兩種片最賣錢,色情加暴力,色情加暴力等於賺錢,拍電影最後的答案就是色情加暴力就等於賺錢,就等於賺錢。所以我們現在都受這個影響很大,影響,很可怕,很可怕,因此我們知道要來學佛這條路走對了,走對了,)不知不覺地也向這方面去做,走上墮落之途,這是多麼罪惡!所以應永離绮語。 第八永離貪欲,(貪到最後你什麼也沒有,)即對世間的五欲境界不生貪著。欲樂(世間的五欲六塵乃是)為眾生所共同貪求的,只要你是個眾生,必然對這貪著不捨。姑不論欲樂是否可以為我們求得,即或有時求得亦不會感到滿足的。(暫時不要說欲望我們能不能得到,就是得到了不一定會滿足,)如說:“欲望無窮”;或說“欲壑難填”。(就是欲望的溝壑,壑就是深谷,深的溝是很難填滿的,意思是說,我們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當你得到這個時,又去要求那個,從來沒有止境的,所以貪欲心強的人,那是很苦的。經說:“所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就是被五欲之毒箭所射中,我們的欲望如果未能達到心中的欲望,我們就覺得很煩惱,就像中箭那樣痛苦,我們人如果中了五欲六塵的箭,不要說什麼,就說逛百貨公司好了,女眾她逛百貨公司逛習慣了,那沒辦法,或者是男人酗酒,喝酒,只要他中了一咱,要放,放不下沒有辦法,如果不喝酒會痛苦,或者是說沒有逛百貨公司也會很痛苦,習慣了沒有辦法,有沒有買不管去逛一逛也好,遛一遛,習慣性,習慣性,)如一個人為毒箭所中,其所感受的痛苦,真是所謂苦不可當。(就是承受,)當知一個追求欲樂的人,如其所希望的,沒有達到目的,那他內心中的苦惱,並不亞於(不亞於就是不輸於,)為箭(就是被箭)所中的那個人。(我們的欲望如果沒有達到就像中箭那樣痛苦,被箭射中的人會很痛,相同的,沒有達到我們的欲望,我們也是很苦惱,世間人就是這樣子,)所以做人最好澹泊知足,(澹泊知足就是少欲知足,欲望少一點日子比較好過,)不要妄事貪求。(不要一直虛妄地追求這個世間,)貪求欲樂,個人痛苦,還是小事,如果因此,引起斗爭,才成為重大問題。世間很多爭斗,都從貪欲而來,故應遠離。 第九永離嗔恚,就是不必要的脾氣,最好不發,壞脾氣一旦發作起來,有如洪水泛濫一樣,後果往往是不堪設想的,佛陀深知這點,所以要我們永離嗔恚。人類脾氣的表現,雖說是各各不同,但有一點相似的,就是:當你發脾氣的時候,面上和頸上的血管,全部膨脹起來,心胸好像藏著一團火,渾身神經緊張,身體有點顫抖。(氣得直發抖,氣得直發抖,)有些人氣往上沖,連話都說不出來,有些人氣得眼淚直流,因而訴諸粗暴野蠻的行為。(常常在打老婆,打老婆,家庭問題就是這樣子,夫妻吵架就是這樣子,家庭的暴力,)動嗔恚,發脾氣,實在是一件不好的事,因它帶給身體上的痛苦和害處,遠較其他任何一種情緒毛病為重。所以我們要想過一種平靜安詳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不生嗔恚。(所以我們從現在起要改,改不要發脾氣,如果生氣,脾氣很倔強的人要趕緊降伏,發過脾氣以後,用最短的時候趕快調伏,發脾氣每個人都會,發過以後自己要趕緊回光返照,)動辄生嗔恚的,發脾氣的,不論原因何在,總是人格上的一種缺點,所以應永離嗔恚。 第十永離邪見,就是錯誤的思想,不要讓它在內心滋生起來。思想上的錯誤,必然要引發行為上的顛倒,對於生命前途的影響是很大的。佛法所說邪見的最大過失,就是否定因果。(否定因果,否定因果,所以)因果是世間的事實,任何人都不應否定,否定了這個,社會秩序無以維持,個人生命無法向上,所以佛陀對這毫不留情地予以破斥!邪見,有的譯為愚癡,眾生之所以否定因果,實在是從愚癡無智而來。(所以我們要常常聽經,常常聽經我們就有智慧,)因果是深細最深細的,復雜最復雜的,沒有相當的智慧,很難看出因果的絲毫不爽。(一點都不差,我也常講因果比電腦還准,你輸進去什麼資料,它就跑出什麼答案出來,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一生當中就像電腦一樣,輸進去什麼資料,它就跑出什麼結果出來,你輸進去惡的,它的數字不可能現出善的來,譬如說我欠銀行的錢,輸進去minus,它出來不可能是銀行欠你錢,是你欠銀行的錢,輸進去minus,它出來的一定是minus的,對不對?一定的道理,所以從電腦你就……輸進去什麼資料,它就跑出什麼資料的答案出來,單看電腦,你就了解因果就像這樣子,一點都跑不掉的。)一個否定因果的人,其行為的表現,盡可能的是向惡的方面發展,再也不顧什麼人格道德。能夠對治邪見的唯有正見,正見就是肯定因果的非虛非妄,佛法特別重視正見的原因在此。() 上來所說身三語四意三,總名為十業道,如果趣於惡的方面,便叫十惡業道,如果趨於善的方面,便叫十善業道。在我們做人,特別是做個學佛的人,應毫不遲疑地(一點都不必懷疑地)踏上十善業的大道踴躍前進,至於十惡業的那條道路,我們應想方設法地將其封閉起來,(最重要地是你要有環境,要有好的環境,我們講堂可以聽經聞法,我們有好的環境,我們自然能開智慧,自然不會愚癡,我們就不會去造十惡業,)永遠不再從那條路通過。果能這樣,善法自然一天天地增長,惡法也就不再生了。 乙三 明十善業功德(這一段就講得比較長一點。) 丙一 明離殺生功德 龍王!(佛對龍王這樣講,)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注意!普施無畏不是說我不怕布施不是這個意思,無畏就是普施然後令眾生無畏,令眾生沒有恐懼感,我們如果不殺生,眾生見到我們他就不會恐懼,無畏就是沒有恐懼感,意思是說,眾生如果見到我們就不會恐懼,不是說我不怕布施,不是這個意思,普施無畏,普施於眾生令眾生沒有恐懼感,譬如說雞,我們不殺它,它就不會恐懼,豬,你不殺它,它就不會恐懼,都不會恐懼。)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就是指非人類,就是天龍八部,一般所以講的鬼神,常常被鬼神守護我們,因為你不殺生,不殺生。)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寢覺快樂就是眨眼的時候,或者是白天醒的時候,都覺得很快樂,寢就是眨眼,覺就是白天醒過來,都覺得很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就是所以結的怨恨、冤仇,都滅掉,眾怨自解,很多的冤仇都解除,因為你不殺生。)九、無惡道布;(你不殺生就不會墮入三惡道。,)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就是壽命自在。) 我人果能依照佛所說的十善業道去做,一定會得到很多功德!人類大都是貪著功德的,沒有功德就不大願意去做,佛陀深知眾生的這種心理,所以現在特別說明十善業道的各種功德。首先說明不殺生的功德。佛又叫聲【龍王】說:你知道嗎?【若】有這麼一個眾生,果真能夠永【離殺生】的話,那他【即得成就十離惱法。】惱在這裡,當惱亂講。(我們說煩惱、困擾,)如我們在講經,本來是好好的,但外面的小孩,在吵吵鬧鬧的,影響諸位的聽講,便是惱亂。做人如常殺生,便有很多事情,經常來相惱亂,不能安心用功。若離殺生,便能永離十種惱法。【何等為十?】下面詳答。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畏即恐怖、害怕的意思。如我現在很正常的,既不隨便打人,亦不隨便殺人,任何人見到我,都可安然無畏!設我現在突然著魔,拿起刀來見人便殺,你們就不會安心地坐在這裡,而大起恐慌地奪門而出。不管什麼人,存有不殺害眾生的心,就能普施一切眾生無畏。要知每個眾生,都愛惜自己的生命,誰要威脅到他的生命生存,(對方)當然就要害怕起來。經說:“有生皆畏死,(只要有生命就會畏懼死亡,)莫殺莫行杖”。(千萬不要殺生令眾生恐懼。莫行杖,杖就是以刀杖殺害眾生,千萬不要殺生,也不要拿棍杖等殺害眾生,)一個酷愛殺人的人,不論那類眾生見了,都會對之生起怖畏心來。(怖畏心來,)所以做人最好不要動殺的念頭,動了殺念就要見諸行為。(就是表現,)從事實去觀察,任何地方發生凶殺,行人見了總是避得遠遠的,不敢接近,原因就是恐怕傷害到自己生命。 普施眾生無畏,現在舉例來說:佛在世時,阿難為佛的侍者,佛到那裡阿難就跟佛到那裡,有一天,佛與阿難出外行化,在半路上碰到一只鴿子,那鴿子很奇怪,見到佛的時候,不但沒有害怕,而且很想接近,可是見到阿難,便好像有點害怕的樣子,不敢接近阿難。阿難見這情形,深覺莫名其妙,於是請問於佛。佛告訴他說:“你現在雖然沒有殺害這個眾生的動念,但因你還沒有永離殺心,所以它見到你就有點害怕,而我不怕斷了殺心,殺的習氣都已斷除,所以一切眾生見到我都無怖畏,不僅這只鴿子如此而已”。以此證明要真正地永離殺生,才能普施一切眾生無畏。這個工夫,不是容易得到的,是要好好磨練一番的,所以應時存不殺害眾生之心。(這個故事參考、參考就好了,你如果到意大利去,什麼鴿子會怕你?都在你的頭上停得滿滿的,在你頭上拉屎,鴿子,你如果手上拿東西,它就飛得滿滿的,這個故事參考就可以了,參考說不要殺生,這個故事不一定適用於現在,去到意大利、歐洲,哪一只鴿子會怕你,你會怕它,我不騙你的,實在太多了,把你轉得黑壓壓的一片,停在這裡,停在這裡(頭上),停在這裡停滿了整個身上,所以這個故事參考就可以了,就是說不要殺生。) 再說過去國內有個和尚,或因說法,或為化緣,時常在鄉村中跑來跑去。有次他到一個村莊,遇到很多狗,那些狗見到他,不但不對他吠,而且搖著尾巴,好像很歡迎他。在同一時候,另外有個衣冠齊整的人,亦經過這村莊,那些狗見到他。便狂吠起來,並把他圍困在中心,如不是鄉人出來為之解圍,很可能被群狗咬傷。那人解圍以後,便追上去問那和尚道:“剛才我見你走過這個村莊,沒有一只狗向你吠叫,而我走過的時候,就有那麼多的狗出來吠我,這是什麼道理?”那和尚回答他說:“原因很簡單,我是出家人,具有慈悲心,不想殺害它,你在家人時常歡喜打狗,所以它就先向你下手!”(這樣我可能沒有慈悲心,我到A店去菩提(狗名)向我吠,實在很可惡,我打算找一天修理它,它不知道我是主人,看店看一看就,汪……向我吠,這不知道我是主人,看店看一看就,汪……向我吠,很奇怪我上主人它對我吠,可能沒有拿面包給它吃,看一看,可能我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後來就比較熟了,這種事情僅供參考,真的這樣?我不想信。真的不相信,我覺得這些故事僅供參考。有一次我去吉田耳鼻喉科,吉田耳鼻喉科,我膀胱無力,膀胱無力,那個時候還沒有蓋文殊講堂,喉嚨痛得很厲害,去耳鼻喉科打針,他們牽了一只狗綁在樓梯口,我近視只顧急著找廁所,急著找廁所就自己在哪裡找,我想醫生、護士大家都很忙,廁所的位子大概在後面吧。一走過去,那只狗跳起來從腳咬下去,流血了,馬上流血了,馬上流血。那個護士立刻跑過來,說:師父,你有沒有怎麼樣?掀開,血一直流,流血了,那種不是我們沒有慈悲心,遇到那種骯髒狗,它不跟你講道理的,什麼我們有沒有慈悲心,我說這種參考可以,如果說,出家人被狗吠就沒有慈悲心,馬上漏氣(洩了底),對每個人它都會的,邋遢狗、骯髒狗、瘋狗,那種狗見到什麼都吠,它哪管你出家人有沒有慈悲心,你要它不吠,就拿一枝棍子在那裡等著,比這樣子它就會走開,就不敢吠你了,這種事我認為講故事太過牽強,狗哪會管這個,沒有錯,除了佛那種大慈悲心,他能夠通達眾生的心,佛是沒話講,他是大修行、大慈悲,所有的眾生見到他……,除了佛以外我們哪有辦法,對不對?因此這種東西,不是說你有沒有慈悲心,碰到那種狗你一點辦法都沒有,譬如說遇到蛇,對不對?蛇哪管你那些,畜生之類的眾生,你不要踩到它就好了,它什麼都咬,是不是這樣子,所以這個跟有沒有慈悲心,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問題,是眾生的問題,)這亦足證明沒有殺心,就不會使眾生害怕!(我是覺得佛有辦法做到這樣子,凡夫沒有辦法。) 【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慈心是要給與一切眾生快樂的。具有慈心的人,見到眾生這樣苦惱,已經感到極大不安,怎麼忍心再去打他,以增加眾生的痛苦?如出家人打人,被別人見了,就會指責說:“你們出家人,是大慈大悲的,怎麼還要打人?”可見具有慈悲心腸的人,不但不會殺害眾生,就是打人都不會的。所以我們應於一切眾生,常常生起慈悲心來,充滿慈悲的內容,增長慈悲的力量,自然而然地不去殺害眾生。大乘經中到處曾經說到:佛菩薩在生死中度生,是憑什麼力量?就是憑的慈悲之力,(慈悲是很不簡單做到的,你想想看,慈是與樂,悲是拔苦,我們有辦法去做到這樣嗎?我們有辦法給眾生快樂嗎?眾生痛苦我把他承擔起來,慈是與樂,悲是拔苦,這個一般眾生有辦法做到這樣嗎?對不對?一般都是落井下石,沒讓你先死,已經算是很好的人了,對不對?眾生,你沒有辦法,)假定沒有慈悲支持,決不可能在生死中往來的。無論消極的不殺害眾生,或者積極地去救濟眾生,常於眾生起大慈心,可說是個最主要的動力。 【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人們所以殺害眾生,最大原因由於嗔心。一個嗔恚心重的人,一定易於殺害眾生。不但殺人如此,就是打人亦然。如以母親對子女說:為人母者,本是最慈愛自己子女的,所以在她沒有發脾氣時,絕對不會隨便打自己兒女的,可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受到公婆或丈夫的氣時,便以打兒女來出自己的氣。(這個我相信,這個是真的,她沒有地方出氣就出在兒女身上,被她生到算是很倒霉,這個報紙也常常看到,)所以如常存有嗔恚心,為嗔恚心之所驅使,便往往會殺害眾生。因為如此,要想不殺害眾生,就得永斷一切嗔恚習氣,不容有一絲一毫地存在。現實世間,常常發生戰爭,殺人盈城,殺人遍野,雖說原因很多,嗔恚心可說是最主要的動因。不論為了愛護自己,不論為了愛護眾生,嗔恚心總是要不得的,一定要本於慈悲心來對治嗔恚。 【四、身常無病】:(病,這個大家都體會很深,)病即病痛,人為什麼有病?現在調養不得法,固然是原因之一,而最大的原因,還是由於過去生中,常常殺害眾生而來,因他過去常常傷害其他眾生,所以到現生中,便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與病結了不解之緣。如常聽到人說:我的業障深重,常常都在生病,當知這個業障,就是過去殺害眾生的業障。一個人的身體,如果經常無病,實為人生一大樂事。現在常聽人說:偉大的事業寓(就是寄托,寄托)於健康的身體。(我們現在學佛就是要這樣子,身體要照顧好,說:四大皆空,五蘊無我,任由它去。要死不死,要活不活,又營養不良,站又站不起來,做晚課沒有力氣,做早課《楞嚴咒》念不出來,那叫做修行,修行不是這樣子,修行不是這樣子。所以)身體健康,做什麼事都很容易,身體衰弱,做什麼事都很困難,即或有心要去度化眾生,但因常為病魔所纏,於是變成有心無力。要得身常無病,就得不殺害眾生,唯有不殺害眾生,始能真正獲得身常無病。 【五、壽命長遠】:一個人出現到這世間來,沒有不希望自己壽命長遠的,所以每當一個人家裡生下一個小孩,或者有人做生日時,人們總喜歡說祝你長命百歲這一類的話,可見人們都是喜歡長壽的;但是所謂長壽不是隨便得來的,如你在過去生中常常殺生,現在要想得到長壽是很難的。以因果律說:一個人常常殺生,死後首先墮到地獄裡去受果報,地獄果報受完,再來人間做人,壽命還是很短的,所以說:“殺生短命報”。如有個人,本來可以活到八十歲的,在他三十歲時,就被你殺死了,使他壽命短了五十年,現在你想長命怎麼可得?如你過去沒有殺害眾生,現在不想壽命長遠,亦會獲得延年益壽。所以這是永離殺生所得十離惱法的一種。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是對人講的,如很多經中最後都說有“人非人等皆大歡喜”的這句話。然而非人究竟是指什麼說的?是指天龍八部說的。佛法說的天龍八部,在你做好事時,就會常常保護你,如你做壞事時,就又常常來擾亂你。現在永離殺生,是慈悲心的表現,所以就恆常地得到非人之所守護。其他經中說:在家人所受的五戒,如你如法地嚴持一戒,便有五位護法神,常常在你的左右保護你,使你不受魔鬼之所惱亂。這裡的不殺生,是戒善的一種,所以一定恆為非人之所守護,圍繞在前後左右守護你的非人,雖為肉眼所不見,但確在冥冥中(就是暗中)保護你的。如有很大的危險在前面,因得非人的守護,使你“化險為夷”地平安通過,不受到一點損害。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寢就是睡眠,覺就是清醒,無論在睡覺或者清醒的時候,都很快樂,因為我不殺生,對不對?)世間上的人,可說沒有不做夢的,只是夢多夢少不同而已。真正沒有夢的,唯有佛;(菩薩或者是羅漢,那是功夫夠的,真正沒有夢的,只有佛,)菩薩和羅漢,(功夫淺的,)還不免做夢。中國說的“至人無夢”,(至人就是聖人,至人就是古代理想中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叫做至人,至聖先師就是孔子,)與佛教說的“佛無有夢”,其義是差不多的。雖說普通人都要做夢,但所夢到的是善是惡,便有各各不同。大體說來,夢境如何,與行為有關:如你行為表現得好,你便做好夢,如你行為表現不好,就會做惡夢。現因我們永離殺生,所以常無惡夢。如修佛法的人特別是修淨土的人,因常專心一意念佛的關系,在晚上做夢時,便常夢到觀音、彌陀,這當然是好的現象,因為是屬善夢。如是是個作惡的人,在他正在作惡時,像是忘了自己,甚至不知自己在作惡。然不論他怎樣凶惡,在他做後回想起來,總是覺得不對的,所以內心便常感到不安,而在晚上也就經常夢到很多希奇古怪的事情。如你殺了人,過了幾天,便夢到那被殺的人,來向你要命,使你驚慌怖畏,甚至大叫起來。不說別的,以狗來說,你殺了它,到晚上做夢,就聽見狗吠,而且這吠的聲音,好像在向自己要命,當知這就是惡夢。如人沒有做什麼虧心的事,白天坐在家中固甚安然,晚上睡覺同樣是很安樂。俗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所以(不論晚上睡覺或者是白天覺醒都很安樂,叫做)寢覺安樂。如人做了殺人放火的壞事,白天躲躲藏藏的身心不安,晚上睡覺做夢時,亦會心驚肉跳地難以安枕,(睡不著,)或者偶爾聽到一些聲響,便又害怕起來,(通緝犯就是這樣子,通緝犯就是這樣子,你如果問通緝犯的心聲,他在躲避警察,食不知味,寢食難安,吃一碗飯,吃一碗面,就看看警察有沒有來,那種日子就是這樣子,所以不要做壞事都沒事,)以為有人來捉自己,實在痛苦不堪。很多殺人的人,躲藏三五天後,便出來自首,其原因在此。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亦可倒轉過來說為結怨。通常有句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做人本不應該與人結怨的,設或不幸已成冤家對頭,就得設法將之解消滅除,果能這樣地做,便又親切起來,有怨尚且要解,無怨怎可再結?不結怨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不殺害眾生。不論殺怎樣的眾生,他都要起來反抗掙扎,以求生命繼續生存,不過因為力不敵你,(抵不過你,)被你殺了,只好怨恨在心,永遠不會消除,待機而來報復,這樣怨怨相報了無已時(就是沒有停止)的糾纏下去,實是眾生的一大痛事!有怨解怨,有結釋經,所謂解怨釋結,是很重要的事!無怨不結怨,有怨要解怨,要在彼此不相殺害,所以能不殺害眾生,便能滅除各種怨結,眾怨自然也就解除! 【九、無惡道布;十、命終生天】:一個人如果喜歡殺生,以此殺生之因,將來就要墮入惡道中去受苦報。在你最初殺人的時候,不以為意,後來想想,惡道之苦,不是好受的,於是恐怖害怕起來。如果我們沒有殺生,就不害怕墮入惡道,自信沒有造惡道的因,必然不會受惡道的苦;不但不害怕墮入惡道,而且在臨命終時,以諸善業因緣,立刻上生天堂,受諸天上之樂。(我們佛教講的因果。那一天電視上報導很可怕,一個宗教家就對他的信徒這樣講,說最近彗星要來了,什麼彗星要來,那裡面都有幽浮、外星人,如果彗星來,幾千萬年才有一次機會,我們乘著這個彗星,我們可以上天堂,但是要上天堂之前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擺脫這個色身,要擺脫這個色身,所以就集體自殺,集體自殺,他是怎麼自殺的呢?不是三十九個同時自殺,不是,他分成三批,一次十三個,一次十三個,每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都服毒,服毒,每一批十三個死,死後,第二批十三個,把他們的身體用一條褐色的布蓋著他們的教,服毒以後斷氣以後,每一批死後,第二批十三個人就處理這十三個,第二批處理第一批處理完後,換第二批服毒自殺,服毒自殺,然後第三批的十三個,再處理第二批的十三個屍體,都把他們蓋上布,然後處理完後,換他們十三個躺著,十二個都服毒了,最後一個把這十二個都蓋上布,最後那個服毒,三十九個。說你如果要上天堂,幾千萬年彗星才經過一次,我們的靈就可以跟著彗星到天堂去,三十九個都是二十五歲至四十歲之間,統統死了,統統死了。你看看,看這些邪知邪見的人害人,這樣一剎那之間斷送三十九條命,還很歡喜心隨他去,還很歡喜心的自殺,歡喜心的自殺,沒有善因,你怎麼得到天堂的果呢?你有可能嗎?你沒有行十善怎麼上天堂,彗星一來,服毒自殺就能跟隨它去嗎?所以說惡知見害人是不計其數的,我們是多麼地幸運,我們是多麼地幸運,才來聽到佛陀的正法,依法來修持,真的。今天你如果追隨那一個,整個講堂都死了,活不了了,兩百個,兩百個都死,一批一批地自殺,真的,一批一批地自殺,很可憐,所以說不是……。他拍出來的那個地方是大木屋,是很漂亮的房屋,很漂亮的房屋,所以說那麼好的一個環境,碰到一個邪知邪見的領導者,就全部死光光了,死得很冤枉,又自己覺得很歡喜去接受這個死亡,認為要跟彗星去的時候,靈魂要跟彗星去,只有擺脫這個色身,這個色身一定要去除,去除就一定要自殺,統統自殺,有沒有去誰會知道,沒有人看到,對不對?所以說跟錯了惡知識,你怎麼死的都死得很迷糊,自殺不但不能解脫,而且要墮三惡道,師父跟諸位講過,你千萬不要用自殺來解決事情,傻到了極點才用自殺來解決事情,自殺者死後一點都不清涼,因為自殺是在極端地憤怒或者是極端地愚癡,像我們剛才說的那個邪派,極端地愚癡沒有智慧死亡,你看看,沒有智慧死亡,死後因果無法計算了,殺佛,你是未來佛你把他殺掉了,你本來有機會成道,你本來有機會成道,你有機會修行,你能夠了脫生死,還能夠普度眾生,你把這個工具殺掉,自殺罪過也是很重的,也是犯殺戒的,所以說大家要注意,上天堂是要種十善的因。底下,)造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因果的定律,誰也改變不了的。你沒有造惡的業因,不管什麼人對你不好,用種種方法咒你入地獄,但你盡可放心,絕對不會入地獄的,你造了生天的業因,唯有上生天堂中去,沒有那個可以阻止你不生天的。(所以我就告訴過諸位:這個人沒有那麼壞,你每天罵他下地獄,他不會下地獄。這個人沒有那麼好,你每天叫人家說:你要成佛。他也成不了佛,為什麼?因果自有定律。我們如果相信因果,我們的心就無罣礙,那個人很壞,他一定要負他的因果,你不用干擾他,他一定要負他的因果,這個人很好,他也有他的因果在,簡單講我們對我們自己負責,這個最重要,我們對我們自己負責,這個最重要,別人的好壞他的因果,你沒有辦法改變他的,這個人很可惡,整天要找我的麻煩,你不用擔心,他做違背因果的事情,對不對?他要受果報,你不用批評他也不用毀謗他,毀謗變成我們造口業,對不對?沒有必要,因此我們如果相信因果的人,他一定不會覺得委屈,一定不會覺得委屈,也不會覺得痛苦,他受到一切的逆境,他都能夠坦然地接受,為什麼?最重要他這個時候不能再造惡,不能再起惡念,不能再起惡口,不行的,一個人罵我們,他造了惡口,我們能跟他對罵嗎?不行,他造了業,我們沒有我們默默地就好了。他如果罵你:怎麼死的。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子。他如果一直要欺負你,真的不得已叫警察來處理,叫警察來處理,你也不必和他白費力氣,就是這樣子,所以說相信因果,我們就有正知正見。)如是便是不殺生所有的十離惱法,所以說【是為十。】 上面說的不殺生的善業,是在世間做的好事,如不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有時會喪失掉的,(會喪失,)如以錢財來說,你不放在保險箱裡,隨時都有失去的可能。我們所修的善業,也要放在保險箱裡,才能真正得到保險。善業的保險箱,便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說,你若成佛你的十善業花不完,我們若沒成佛做十善業,有一天會花光的,意思是說若是六道輪回的善業,這不值得贊歎,總有一天你要繼續來輪回,若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十善,就是淨善,無所著的十善,這樣就永遠享受得到。)【若能】將諸善業【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便可【得佛隨心自在壽命】了。(佛的壽命要長要短都有辦法,因為他已經不生不滅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話,中國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換句話說,就是成佛。如你能這樣地回向,到你自己成佛之時,便得佛的(什麼?佛的壽命)隨心自在壽命。(要長就長,要短就短,要度化眾生留長一點,要短,無因緣要回去,生死自在,)自在壽命,顛倒過來,就是壽命自在。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壽命長,但能否如我們所希望,要壽命長就壽命長,在凡夫位上是很難做到的。(你想要長命百歲,可是卻很短,所以你若不覺悟,到殡儀館去看看,一具一具的屍體排在那邊,殡儀館如果在旺季是排不下的,排不下的,殡儀館如果在旺季的時候是排不下的,像我以前去榮總跟人家加持,去榮總跟人家加持,一走進去那個醫生就帶我去,說:去跟那一個加持一下。我說:好啊!佛弟子。去看一看,還沒有到停屍間,整個走廊都停滿了屍體。我說:這是什麼?他說:是屍體。我說:為什麼會放在這裡?放不下了,放不下了。我就拿金光明沙走過去。我說:你們這些亡者,今天碰到我是你們幸運。我走過去每一具都跟他們念,(咒文)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每一具都加持,每一具都加持,後來想:這樣加持太慢了,就觀想整個停屍間全都放光,全都放光,結果在念的時候,榮總那個管理員是外省的,他就說:師父,不要在這裡吵。說我在那裡……,不要在這裡吵死人,後來我跟那個醫生比說:拿兩百元塞給他就好了,他就拿兩百元起來:伯伯,伯伯,這個讓你喝酒。拿兩百元塞給他。他就說:時間不要太長哦。兩百塊,連加持都要花錢,要不然他要趕你走,要趕你走,一具一具都關著。我就跟他說:你是醫生膽子比較大,你都把他們拖出來,臉都向著這邊。拖出來,拖出來……,坐在那裡就開始念了。在榮總的那一次印象最深,印象最深,都加持,拖出來那個小姐很漂亮,小姐穿著都是上班族的,要不然就說這是空中小姐。這是七歲而已,有的八十幾歲,年輕人。人的生命,有一天我們也不一樣會躺在那裡,有一天會躺在那裡,講起來要拼才會贏,真的,這句是在講生死,這首歌是教我們要修行的意思,要拼才會贏。) 人類的生命,隨時隨刻都可結束的,亦即隨時都可以死的。如今天還是活潑潑的一個人,明天也許便成了一個死人,人類壽命的長短,任何人都沒有把握的。什麼時候死,只有聽諸業緣,(聽諸業緣,)不能由自己支配的,所以壽命不得自在。到成佛時就不同了,佛對自己的壽命,已可隨心所欲地得到自在,要壽命長就壽命長,要壽命短就壽命短,而且壽命的長短,不是為了個己的享受,而是為了眾生的利益。如覺得自己所應化度的眾生皆已度訖,(已經度完,)要離開這現實的世間,就可很快地離開,如覺得還有一些眾生需要我化度的,還要在這世間多住一個時期,就可很自然地在這世間住下去。總之,佛的壽命,要長就長,要短就短,而這是由不殺生之因所感的(果),所以最重要的還是不殺害眾生。(不殺害眾生,這個都有因果的,所以我今天怎麼會這麼常感冒,我去彰化才發現原因就是這樣,就是什麼?就是把我的照片貼在車上,就這樣四處跑,那一天剛好遇到大雨,分身淋雨,本尊感冒,我發現這個因果跑不掉,把我的照片都貼滿了,車子開出去就淋雨淋得濕漉漉,我坐在後面看了很難過,說:那個不是慧律法師嗎?照片怎麼淋得這樣子,對不對?也不弄把傘幫我遮住,難怪分身淋雨,本尊感冒,快變成宋七力了,送七粒,這是說笑的你不要當真,這是開玩笑的,因果不是這樣子,我這麼容易感冒是……,可能也是殺生所以感,也是殺生所以感,前世搞不好是殺豬或殺牛的,我常說今生我膀胱這麼無力,可能前世我是醫生,醫生,可能要幫人家開盲腸開錯了,開到尿道把它割斷了,要不然膀胱怎麼會這麼無力,可能是醫生開錯刀了,有的是兩光(蹩腳)醫生,你知道嗎?兩光(蹩腳)醫生,所以整個身體都是病苦,現在比較好了,現在比較好了。 丙二 明離偷盜功德(遠離偷盜功德就很大。)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保信就是保證,值得信賴,不使壞的功德利益,)何等為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非愛子的旁邊寫個“敗家子”,我們所說的敗家子,生到這個敗家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愛念就是敬愛護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贊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善名就是好的名聲,好的名聲,流布就是流通出去。)七、處眾無畏;(在大眾無畏,他沒有偷拿人家的東西,你怎麼說我也不怕,我沒有偷拿你的東西,)八、財命色力(色力就是體力,我們這個身體)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施意就是布施之心,常常有布施之心,布施,像我就有布施之心,我布施什麼?布施經典,我們的經典印了好幾億,算億的,難以計數,我二十四小時都這樣想:佛教要興盛,法要流布出去,就是布施心,布施心,)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若】人能夠永【離偷盜】的話,那他【即得十種可保信法】,(絕對跟你保證,佛跟你保證,)亦即是說,可以得到永離偷盜的十種功德。離偷盜是對偷盜講的:偷盜便是把別人的東西偷取過來,或者運用自己力量搶劫過來。偷盜,在佛法又說為不與取。(偷盜包括用拐的、用騙的,用欺的,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就都是這樣,像記者跟你寫一篇,你要多少錢給我,好不好?不好,明天見報,明天見報,就破壞你的名聲,對不對?當然好的記者比較多,這個都是少數,很糟糕的記者才會這樣子,他跟寫一寫再跟你談價錢,要不要?你一間工廠那麼大,會害怕(被毀謗),會害怕。所以不管你用什麼手段,統統叫做偷盜,)如一把扇子,給你而後拿去,(而後就是然後,允許你然後你拿去,)名為與取。(你拿去沒有關系,我有允許你,我有允許你,當然有的也不必講得那麼束縛,來道場水也不敢喝,東西都不敢用,來道場不須如此,衛生紙放在那裡,就是讓你使用的,肥皂粉、肥皂、水、茶水,你都可以使用的,經典擺在那裡就是要送人的,也沒有關系,有的人來到道場怕犯了因果,處處都不敢,喝一杯水也放錢,拿兩張衛生紙他也放錢,對不對?這個無須如此,不過你如果打長途電話,打電話就要放錢,電話不包括在內,不包括在內,公共設施你都可以使用,電燈、看書那個都沒有關系,無須綁得死死的,不用。譬如說來到這個地方剛好去大便,你怕違背因果,紙在那裡不用,不用,要用什麼擦?用手擦嗎?哪有人這樣子的,對不對?不必如此束縛到這種程度,這樣要學什麼佛呢?對不對?)沒有給你,你看見了,覺得很好,不動聲色地拿去,名為不與取。(意思是說我沒准許你就不能拿,尤其是我們來道場要注意,師父如果沒有准許,那個東西不能拿,就不行。譬如說飯菜,廚房飯菜雖然有很多,只要出家人典座沒有說要給你,你就不能去動,真的,再多你都不能動,剩下的你都不能動,典座如果僧團裁決以後,說可以。你們才一人一包拿回去,這個就是這樣子,沒有准許你就是不能動。)偷盜,不但不能得到十種可保信法,而且還會得到很多過失,所以在佛看來,偷盜是絕對不可做的。不一定要偷別人的東西才叫做偷,就是拿自己家裡的東西也叫做偷。在中國唐朝時,有一位韋慶植,生了一個女兒,那女兒長大了,很喜歡吃東西,時常把家裡東西偷了吃掉,或將父母的東西偷偷地拿出去。不久女兒死後,投生在畜道中,做了一只小羊。在死後二年的某一天,他的父親在家裡請客,中國北方人喜歡吃羊肉,(因為冷,)所以便叫廚子殺羊招待客人。可是在請客前一天的晚上,他的太太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對他說:“我是你的女兒,在世時因常偷吃家裡的東西,所以死後變成一只羊來還債,明天在父親要殺的羊群中,有一只具有黑白毛的,頸上(:脖子。)有些毛好像一枝钗的,那就是女兒的轉身,媽明天起來,最好關照他們,(關照他們)不要殺那只羊,那你對我的恩德就更大了!”(女兒死後轉世為他家裡的羊,現在要宰殺來請客了,這個說起來是很淒慘的事情。)第二天早,韋慶植太太便到羊群中去看,果然有一只如夢中所夢的羊,便去吩咐廚子不要殺那只羊。不久,韋慶植回來,便問廚子准備好菜肴沒有,廚子回答說:“什麼都准備好了,就是那只羊沒有殺”!主人一聽,大發脾氣,命其立刻把羊殺了。做傭人的當然要聽主人的話,所以便將那只羊牽出掛起來想殺,可是正在此時,有幾個客人進來,他們見掛在那裡的,(那只羊不是羊,)是像年輕的女孩子,而不是一只羊,該女孩子,並且穿著白色的衣服,青色的裙子,在那兒喊救命,客人便去要廚子不要殺,說掛在那兒的是人不是羊。但是廚子所見的是羊不是人,雖因聽聞它的淒慘叫聲,不忍下手宰殺,然因主人命令不敢違抗,結果還是把那只羊殺了,當羊肉送到桌上時,客人沒有一個肯吃,韋慶植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們為什麼不吃,客人將所見的情形告知,並說可能是你家裡什麼人。韋慶植聽了,就去問太太,太太便將所夢以告,到此始知所殺的,是自己的女兒,因而氣得一病不起。所以偷人的東西,不要以為沒有關系,一定是要還債的。俗語有說:“順手牽羊不為偷”,這話是不對的,現實社會到處發生偷盜的行為,所以搞得整個社會都不安寧。一個社會,如果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就成為安定的社會了。所以我們做人,無論在任何困難中,都不要做偷盜的勾當。(偷盜的勾當,所以有人來我們這裡受八關齋戒,我們都重復地交代重要的東西收好,我都告訴他們:來這裡受八關齋戒,不一定都是佛教,有的人是混進來的,他要來打佛七要來打八關齋戒,他臉上也沒有寫“我是小偷”,對不對?有時候也不是來打八關齋戒的,有時候出來去打八關齋,人家就進寮房了,就進寮房了,所以沒有辦法,眾生的貪,他知道你在拜佛的時間,早課、晚課的時間,就跑進寮房了,你沒有辦法只好再三地呼吁,再三地一直廣播這樣子而已,只能收到嚇阻的效果,要不然隔壁十幾間你要怎麼……,要不就常常派一個人站在那裡,不然哪有辦法,進進出出的人四、五十個,對不對?一間如果睡三十個,對不對?一下子他進來,一下子他進來,你門又不能鎖起來,只好打開,打開你的錢又放在裡面,我們也沒辦法,常常在那裡幫你看著,所以要做到不偷盜,我認為真正的佛弟子,他一定不會這樣做的,問題是來參加法會的人那麼復雜,我們怎能一個一個拉出來問,你沒有證據能這樣做嗎?等一下告我們誣賴他,這樣事情就更復雜,因此就是說重復地廣播,再來就是服務人員這樣子,所以我都宣布說:我們如果來到講堂參加法會,身上若有帶錢我保證不會丟掉,唯一的辦法就是拿來交給我,我都跟他們講得很清楚了,再三講得很清楚,你拿來交給我保證不會丟掉,丟掉由我負責,是不是?) 可保信法是對不可保信說的:世間有很多東西或很多事情,是不值得我們去依賴和依靠的。即以錢財來說,一般以為是最靠得住的,只要有錢,什麼事情都可做到,俗語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推磨就是石磨,就是石磨,有有錢能使鬼推磨,)就是對錢有最大信賴的表現。殊不知這是不十分可靠的。(沒有十分可靠,)有的(人,這個)果然(改成“固然”。有的人固然)可以運用金錢的力量解決,(有一些事情當然可以用金錢來解決,但是)有的時候金錢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或有以為權力最為可靠,如說“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一朝,有一天權力在他的手中,就把這個令就是他的命令,令,實行下去都要施命令,來行就是下令,處斬,處斬,就是只要權力在他的手中,他就用他的命令,)唯有依靠自己的權力,(世間唯有依靠自己的權力,)得以處理世間各項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迷信權力,爭取權力,殊不知這比金錢更不可靠,因為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昨日還在命令一切的;今日已經成為階下囚了。(韓國總統就是這樣子,韓國總統就是這樣子,金斗煥,對不對?就是這樣子,)世間一切都靠不住,唯有永離偷盜所得的十種可保信法,是最值得保任和信賴的,沒有一點可懷疑的。【何等為十】呢? 【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佛經中常說,世間所有的錢財,是五家所共的,不是任何個人所專有的。你不要以為今天在你身上的金錢,便永遠是屬於你所有的,不說你死後帶不去,就是在你生前,亦為國王、(就是說遇到苛稅重的;)盜賊、水、火、非愛子(即俗說敗家子)所共的。王即國王,古代的國王,有的是很開明而極愛護老百姓的,有的是很暴惡而極虐待老百姓的。一個國家的國民,如遇到了一個惡王,(很惡的國王,)生命固然受到威脅,金錢更是朝不保夕,因王操有生殺大權,在他一天不高興的時候,知道你的家裡有錢,立刻就可下道命令,將你所有的錢財予以沒收,而你一點反抗都不可以,試問到那時候,還有什麼金錢是你的?所以錢財與惡王所共。賊即盜賊或土匪,你家裡的錢財,不為外人所知,或者還可多保一個時期,如被匪徒知道了,就要想盡種種的方法,(像我們現在綁票很流行,)或來暗暗地偷竊,或來明白地劫取,使你所有的金錢盡失,所以與盜賊共有。水即山洪爆發,或霪雨成災,(霪雨,一直大雨,)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房屋財產,卻為大水所漂,再也不為你所有了,所以與大水所共。火即大火燃燒,(火災,電視不是每天都有報導,)如最近的西堤幾次大火,(就是越南,)一般人家的所有,全為火神吞沒,寸草不留為你自己所有,所以與大火共有。非愛子,即是俗說敗家子。如做父母的,辛辛苦苦地積蓄幾個錢,(捨不得用,)這也捨不得用,那也捨不得用,甚至要他做點好事(印些經典、做個梁皇法會,做個水陸、來做個功德)也捨不得,可是一旦錢財落在敗家子的手上,那你的錢財,不說三五十萬,就是千百萬家產,很快地就為敗家子散盡,(花光光,)所以與非愛子共有。因此,佛法說錢財為五家共有。錢財之所以為五家共有,是因我人的錢財,有時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偷盜,不單是偷來或搶來叫做偷,就是用巧妙的方法騙取來的,(都叫做偷盜。像很多風塵女養小白臉,到後來錢被小白臉騙光了,就把她踢開,把她踢開,所以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女眾要跟人家交往,不管是朋友也好,男朋友或者要做丈夫也好,如果有一天到晚都在想你的錢,你要特別注意,那種你就不要嫁給他,真的,如果做朋友,一天到晚都在觊觎你的錢,這種丈夫不能依靠,他知道你有房子,對不對?知道你有錢,像這樣的感情,現在對你很好,有一天錢把你騙光了,就把你踢開去娶別人,對不對?所以學聰明一點,學聰明一點,金錢建立的感情這個很脆弱。)或利用自己的地位貪污來的,都可叫做偷盜。凡是不正當的錢財,便不能為己所有而為五家所共。如不去搶或偷別人的東西,而是用自己的勞力,用自己的精神賺來的,亦即所謂自力更生從勞苦中得來的,那就不論你有多少錢財,惡王固然不會沒收你的,盜賊亦不會偷走你的,水火亦不會侵犯到你,敗家子亦不會生到你的家裡來,(不會生到你的家裡來,你生的都不會是敗家子,都生到好兒子,)所以不為五家之所散滅。當然,一個人的錢財,得到這樣的保障,誰都歡喜的,但這不是偶然的,如你想要得到這個可保信法,首先你得不去偷取別人的錢財,這是最要緊的一個條件。 【二、多人愛念】:人們生存在這社會中,決不是獨自孤立的,總是要在人群中往來,可是同樣在人群中往還,有的得到別人的愛念,有的得到別人的憎惡,(憎惡就是憎惡厭惡,很不喜歡看到這個人,)這是什麼道理?推其原因,當然是很多的,但偷盜與不偷盜,是諸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知道,世間沒有一個人,願意失去自己財物的,你與人家接觸,不管什麼東西,那怕一草一木,絕對(他沒有給我們,我們不要拿,沒有答應,)不與不取,(不與就是不允許,他不允許,與就是給我們,他不給我們,我們就不拿,絕對不與不取,這句白話文就是說,絕對不給就不拿,他不給我們,我們就不拿,)如是往還久了,(來往久了,)得到人家信任,自然得到很多人的愛念,希望常常得以與你來往。反過來說,如你走到這裡,毛手毛腳的,(毛手毛腳就是隨便一樣東西都好,)偷一點東西,走到那裡,一聲不響的,偷一點東西,久而久之,為人發現,(你就糟糕了,)不但處處防范你,而且漸漸遠離你,再也不想與你往還。(今天我叫你來我的客廳,你走了以後,我不知道又會丟掉什麼東西,要搜你的身又不好意思,不搜你的身,丟掉的東西又不知向誰要,所以)一個人到這地步,生存在這世間,還有什麼意義?(叫做人格破產,人格破產、人格破產。你偷東西萬一被搜到,你完了,人格都完了,你走到哪你明明沒有偷東西,只要丟掉東西人家就會誣賴你,因為你有前科,有前科。) 【三、人不欺負】:做人欺負人固然不好,但若為人欺負,亦為弱者表現,或者自己有什麼把柄,(把柄就是可做為要脅、交涉的憑據,)抓在別人的手裡,縱然為人欺負,亦不敢有何反抗。如一個人時常喜歡偷取別人的東西,為別人之所發現,發現的這個人,如果是好人,自不會怎樣來欺負你,如果是個壞人,就常常以這來欺負你,要你做這樣,你就得做這樣,要你做那樣,你就得做那樣,永遠使你抬不起頭來,試想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如你從來沒有偷過人家的東西,得到廣大人群的信任,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不會有人欺負你的。因為你本身人格健全,沒有那個無緣無故的,敢隨便欺負你的。可見一個人的平時做人,是很要緊的,稍微有點差錯,就會為人欺負,能不為人欺負,一定是具有高尚人格的。 【四、十方贊美】:十方,雖是指的四方四維(四維就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四維就是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位,)以及上下,但亦可以說為在在處處,(在在處處就是任何地方,)做人,本是自己本身上的事,(本身就是本分之事,)無所謂需要別人贊美的,不過,你如做人做得像樣,自然會得到他人的贊美。不說別的,如你不偷別人的財物,或於路上撿到的財物,(又還給失去的人,)仍然物歸原主,那你不論走到什麼地方,自然得到廣大人群的贊美,或說這是君子之人,或說他不妄取財物,或說這人極為難得,明明已經為他所有,而他絲毫不苟且取得,(不隨便,不草率,很多計程車司機也有這種了不起的德行,人家坐他的車子,遺失在他車上幾十萬,幾十萬他要賺多久,開計程車要開多久,又拿去還給人家,這個很難得,這種司機實在是很難得,)所以好人好事的贊美之辭,就落到你的頭上。假使你貪便宜,或去偷盜人家的,或拾遺不還人家,或者是巧取豪奪,或者是謀財害命,不僅你良心上會感到不安,就是一般的人們,亦會對你加以譴責,(譴責就是責備,)當然更談不上對你贊美了。所以欲得十方贊美,不可不與取。(一定要做到,不可(不可)不與取。) 【五、不憂損害】:損害,就是損傷殺害。如你偷別人的東西,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要損害你的,如一個小偷或慣賊,(慣賊就是偷拿習慣了,常常犯案的賊屢勸不聽,)一旦為人發現,就會喊打喊殺,不能獲得生活安定。無論走到什麼地方,總是提心吊膽的,或者左顧右盼的,生怕被人看見。這是現實社會中,到處可以見到的現象!不要以為偷了東西,受用時候很舒服的,實在時刻都憂慮著為人損害,(怕被人家損害,)或者不知什麼時候,要受國家法律的所裁!假定你能不偷取別人的東西,(意思是說,假定你能不偷取別人的東西,)心裡坦坦然的,(假定你能夠,你能夠,假定你能不偷取別人的東西,心裡坦蕩蕩就是心安理得,)走到這裡,不怕這裡有人害我,走到那裡,不怕那裡有人害我,無憂無懼,逍遙自在,這是多麼的一大樂事!事實確也如此:你既沒有偷別人的錢財,別人為什麼要損害你?你偷了別人的錢財,別人的生活受到威脅,這才要損害你! 【六、善名流布】:名即名譽,一個人生存在這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希望名譽的,(名譽要好,)但同樣是個名譽,有的人是好名譽,有的人是不好的名譽,一個人的名譽好不好,端(就是根本,根本是在於。端)在(就是根本在於)他所表現的行為好不好,所表現的的行為好,一定得到好的名譽,所表現的行為不好,一定得不到好的名譽。好名譽,就是本經說的善名。人類的嘴巴是很厲害的,(壞心眼沒有人知道,惡口最厲害,這是真的,所以女人死後嘴巴先爛,嘴巴爛,真的這張嘴巴,男人死後眼睛先爛,亂看,亂看,)古代文字沒有發達時,有什麼事情都是口口相傳的,一個人有好名譽,一傳十,十傳百地很快流布出去,使大家知道,所以中國有句俗語說:“人口快如風”(。人的這張嘴巴快起來,就像一陣風一樣,就是很快,如果在鄉下最快,鄉下,早上一只母雞生一顆蛋,下午整村都知道,下午整村都知道,幫你打廣告)。一件事傳出去,其快(速度之快)如風在虛空中奔馳一樣。(所以)我們別以為做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其實不論做什麼事情,很快就被流布出去,使得很多的人知道。 流布,可從兩方面說:一是在空間的流布,如一個人有了好的名譽,不但在某一地方為人知道,而且流布到很遠的地方去,使得很多的人知道。一是在時間的流布,即一個人有了好的名譽,不但在一短時間內為人稱道,而且流布到很久的未來去,使得千百年後的人都知道。這樣,叫做善名流布。一個人的名譽假定不好,走到那裡都好像沒有面目見人一樣。所以有人說:“名譽為第二生命”。名譽好的時候,到處受人歡迎,人人願意親近;名譽不好之時,不論走到那裡,都為人看不起,做人做到這樣,(跟死人一樣,)等於死了一樣。怎樣才能得到好的名譽?如你在社會上,不貪小利,不去偷取,不搶別人的東西;那你的善名,便能永遠地流布世間。這是由永離偷盜而得的果善。 【七、處眾無畏】:畏即恐懼怖畏,無畏就是沒有恐懼怖畏。一個人處在自己的家庭中,不會感到無畏,(就是怖畏,不會感到怖畏,這個“無”改成“怖”,恐怖的怖,)是比較容易的,(住在家裡你哪會有什麼什麼怖畏,)沒有什麼困難。如處在大庭廣眾中,沒有恐怖畏懼,實在較為困難。欲在大庭廣眾中無所怖畏,首先要看自己有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假定曾經做過虧心事的,或者偷過別人東西的,那你在大庭廣眾中,(就忐忑不安,)便會時刻地感到不安和心虛,害怕自己所做的事情給大家知道。不要說全體知道,就是一二人知道,你也會感到難為情的,(這個曾經做過小偷,)甚至怕人在大眾中,為你揭露出來!如果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情,(對,不曾做過,)亦從來沒有偷過他人的一針一線,(都不曾做過,)那你處在大眾之中,便會感到安然無畏,不論發生什麼事情,總覺這與我沒有什麼關系的。如此,還有什麼怖畏可言? 【八、財命色力安樂,(就是財安樂、命安樂、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財命色力(色力是指我們的外表跟體力,)安樂六字,可以讀為(一、)財它樂,(二、)命安樂,(三、)色力安樂。(色力就是體力,體力安樂這是健康的意思。)財即錢財,我們不要以為有了錢財就可安樂,其實很多有錢的人,常常感到不安,終日愁眉苦臉,(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坐即坐不安然,睡也睡不安樂,不是怕錢被人搶去,就是這樣那樣亂想,(就這樣那樣胡思亂想,)所以苦得不得了。人類世界真是古怪,有很多人根本是沒有什麼錢的,但到處表現出自己很有錢的樣子,(打臉子充胖,)或有很多有錢的人,經常在別人面前,(叫窮,叫窮,)說自己經濟困難,(人家叫窮是有目的的,你叫窮是怕被人搶,叫窮是怕被人搶,)深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是即有錢不安樂。如我們的錢財,是由自己的勞力與智慧得來,(如法得來的,)便會覺得安樂,(沒有什麼不安,)沒有什麼不安的表情,所以說財安樂。(二、命安樂,)命是生命,如偷別人的東西,影響他人的生命,這自然是要不得的。因你需要東西維持自己生命,別人同樣需要財物維持他的生命,你偷了別人的生命所需,雖不致立刻會使他死去,但也會使他對於生活問題,感到不安和苦惱;如我們沒有去偷別人的財物,不影響別人的生命生存,自己的生命當然不怕別人謀害,所以說命安樂。色力是約身體健康說的。(這個最重要,最最重要。我平常都跟他們講:你們要把身體照顧好才好修行。說在戒場磨練之下,有的比丘跟比丘尼昏倒,一磨練,受不了就昏倒,說講堂十個都站得很穩,很勇猛,師父把徒弟身體照顧好,來啊!我們這裡的都沒有人倒下去,沒有一個倒的,說一磨練之下就知道,印證了師父所說的:沒有好的身體別想修行。去受三壇大戒,就真正體會到師父所以講的話,所以有人說:師徒如同父子。父親說的話,兒子有時候是不聽的,常跟你們說:健康最重要,健康最重要,對不對?所以說現在就驗證出來了,一磨練有的人就昏倒了,所以健康,也是跟諸位講,很重要。)有的人色力很強壯,有的人色力很衰弱,與有沒有偷盜,有著很大關系。我人的身體是靠生活資具來維持的,如你偷了別人生活所需,別人的身體健康,就受到很大影響。比方一個人吃得好,皮膚就潤澤,色相就好看,設若三五天沒有得吃,皮膚就干枯,色力就很差。偷別人的東西,影響別人的色力,自己的色力,自然也就不會強壯。(因果,)如沒有偷別人的東西,自己的身體就會健康,做起事來便不會感到吃力,所以說色力安樂。 辯才具足無缺,亦是從不偷盜中所得的勝利。辯才,就是通常說的無礙辯才。世間上的人,有的很會說話,有的說話較差。如你有智慧,辯才便好些,如沒有智慧,辯才就差點,這固然是主要的原因,但身體的健康與否,對說話亦有很大關系。如有些人,在身體健康時,說話就很流利的,一到身體衰時,說話就遲鈍得多,(今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波斯尼亞演講,演講,教宗手在發抖、發抖,八十幾歲了手一直抖,在波斯尼亞有很多的種族,信仰也很多,結果教宗要經過一條橋,橋下放了二十二枚炸彈要引爆,要引爆,打算教宗經過的時候要遙控把他炸死,你看若望保祿二世他那麼善良,他等於是天主教的領導者,他祈求世間有愛,把這個愛……,教宗說過一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在世間不認識愛就是不認識自己,說我們來到世間如果不認識愛,就是不認識自己,所以說他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宗教家,以世俗法來講,當然不能與佛法相比,佛法是超世間生滅的,這樣人家也是要置他於死地,也是要置他於死地,八十幾歲了手一直抖,講話手一直抖一直抖,祈求這個世界和平,波斯尼亞內戰,所以說我們老了就沒有辦法了,老了就沒有辦法了,老了我們要像什麼呢?性梵老和尚在四年前我看那張遺書,在四年前,觀世音菩薩就告訴他了,因為性梵老和尚,觀世音菩薩現前,老和尚問:觀世音菩薩,我幾年……,性梵再過幾年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跟他說四年,四年,今年剛好四年,遺書都寫得很清楚,四年前他就知道四年後要往生,那是何等的修行,淨土法門是何等的殊勝,清清楚楚的一年不多也不少,所以有人說:小乘說大乘是迷信,大乘是非佛說,你想想看,達到自知時至,老和尚一生偉大的地方就是辦佛學院培育僧才,極力地弘揚淨土、寫書,因為座下的人力不夠,所以書都送到這裡來,接著經費上也可能有困難,送到這裡來,我們都替他完成這個心願,因為我們這裡徒弟多,所以你想想看,我看到那張遺書感觸很大,我今生沒有走錯路,我從一聽到淨土法門到現在,從來沒有失去過信心,再看到性梵老和尚四年前觀世音菩薩就告訴他,四年後要來接引他,今天想一想要拼了,要拼了,要用功,事實上就是有極樂世界,事實上就是西方三聖,二十四小時都在我們的心中,所以老和尚,他在那一張(遺書)裡頭,又寫了一句話很令人感動,他說對淨土法門如果深具信心,一念回光返照,一念回光返照亦得往生,就是說我們對淨土若有信心,就是臨命終你一念回光返照,深信不疑你照樣往生,就是那一念之間,就是一念之間,他還沒有往生就寫好等著了,寫好等著了,修行的重要,那一了百了,他的癌症擴散,一直擴散一直擴散……,我們現在的人臨命終不得到癌症很困難,吃素食都噴灑農藥,吃葷食卻是打針,雞、豬都打針,如果說魚,海魚是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所以這種東西在我們現在的人要不得癌症還真難,還真難,這是跟諸位勉勵一下,勉勵,就是說雖然是遲鈍,老了遲鈍沒有關系,但是我們心不遲鈍,我們的念力不遲鈍,所以佛陀一直開示我們,包括這些祖師大德,所以有一句話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這句話對我們的修行很重要,它說如果執著割捨不下,我們會把一念,化做無量億劫的生死,如果我們這一念決定放下,可以把無量億劫的生死縮成一念,意思是說我們這一念的執著,如果放得下,無量無邊劫來的生死,就在這一念放下當中,生死就解決了,你放得下,修行到成佛就是放得下便是,放得下,我們若放不下,會將一念具足清淨的本性,化做無量無邊劫來生死的執著,簡單講要不要成道,就在放下二字的功夫而已,所以阿姜查說:放下這份的執著,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是時時刻刻的功課,講得真棒,一百分,放下我們這一念的執著,是我們修行人今生每一分每一秒的功課,每一分每一秒,你統統要回歸當下,你統統要回歸當下,這一念本自具足的無所得的清淨本性,你才有辦法修行,我跟諸位講過,了生死其實一點困難都沒有,是要與不要如此而已。今天性梵老和尚的遺書,我就感觸很大了,你要了生死其實並不困難,就是你要不要放下這樣而已,就這樣子而已太簡單了,不放下,你就留著繼續生死,要放下生死就了了,對不對?所以老和尚那張遺書,可以激發我們的道心,乃至一念回轉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跟佛說的都一樣,所以以前你造得多惡,放下,你造得多善,放下,只要你對淨土有信心,一念回光返照,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老和尚也是這樣寫,這是說老了會遲鈍,但是我們修淨土的人不怕,極樂世界等著我們,不怕。)可見身體好與不好,與說話流利不流利有關。然辯才的具足無缺,與不偷盜有怎樣的關系?如現在有人問我:我東西是不是你偷的?如我沒有偷,我的膽便大,可以說出很多理由,證明不是我所偷的;若是我偷的,我就要心虛,什麼話也說不出來,要辯白也無從辯白,可見偷盜不偷盜,與辯才具足不具足,實有很大的關系。 【九、常懷施意】:(施意就是布施的心,常常懷著布施的心,)施即布施。做人如不貪圖別人的錢財,對自己的錢財就自然看輕,(我告訴諸位,錢財你如果不看輕,臨命終你別想要往生,對娑婆世界所以發生的事情,名、利、色看不開,有一件事情把你綁住了,你就跳脫不了,隨便一件事情,感情綁住了你跳脫不了,錢綁住了你絕對跳脫不了,你稍微想想看一個臭皮囊,到臨命終什麼都沒有,我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知道有這一條路,我們為什麼不下定心,真奇怪,所以祖師大德對淨土法門說:明明清清楚楚一條路,拖伊就是不肯走。說明明白白的一條淨土法門了生死的路,硬拖著他也不肯跟我們走,講起來,就是說眾生實在很可惜,所以我們要了生死,對錢要看得很輕,)不重視自己的錢財,便時常懷抱布施之意。世間的錢財,本是流通的,今天在你的手裡,明天便流到別人的手裡,後天又流到另外一個人的手裡。(所以)金錢既然是流通的,你不將之流通,而將之鎖起來,成為死物一樣,那又有什麼用?如你不想把錢變成死的,就應該拿出來幫助別人,人類本是應該互助的,你有困難的時候,我幫助你,我有困難的時候,你幫助我。這樣的多想想,自然常喜布施。(我常常說:你要把錢帶進棺材裡嗎?那有作用嗎?錢沾醬油能吃嗎?你不把金錢有不形相的東西,化為無形的功德,那才是我們真正的財,所以真正的財產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我們真正的財庫,無量無邊善的因緣,都在其中具足,)一般人不肯布施,就在貪心大和悭吝(的心,悭貪、吝啬)心重。不然的話,必定(二十四小時有因緣,他都)常懷施意。 【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能遠離偷盜,到臨命終時,便往生天上,享受天上的福樂。這就是十大利益。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這和上面不殺生後頭所說的回向,其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所得的,都是屬於世間的,如進一步的回向佛果菩提,那你自己將來成佛的時候,一定得證清淨大菩提智,此智是由遠離所知障(所知障就是指執著於所證之法,而障蔽其真如的根本智,執著自己很有修行,自己知道很多,他不知道本自具足,因為所知被障礙,所以叫做所知障,本性是無所以不知,是由遠離所知障)所得的,所以是最極清淨的,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染污成分在內。 丙三 明離邪行功德 (意思是說:我們若有建立夫妻關系的家庭,這個要稍微注意。)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邪行就是邪淫,超出夫妻以外的關系,)即得四種智所贊法。(就是贊歎。)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喧就是喧嘩、吵鬧的意思,掉就是掉舉,心浮動,你如果不邪淫,心就不會浮動,安住在你的本分,也不怕一切的眾生。)三、世所稱歎;(丈夫做得很好,太太也做得很好,家庭很圓滿,世人很贊歎。)四、妻莫能侵;(妻就是妻女。莫能。侵就是被侵犯。他若不邪行,當然這是指對男人的角度來講,叫做妻莫能侵,如果對女人來講叫做夫莫能侵。莫能侵,所以說妻女莫能被侵犯,不會被侵犯,)是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就是馬上陰藏相,馬平常你看不到它的生殖器,隱藏起來,隱藏起來,表示清淨的意思。) 離邪行是對邪行說的。邪行,在上面已簡單地說過。在世間上最重要的是家庭,在家庭中最主要的是夫婦,不但佛法重視這個(問題),(我們孔子的)儒家亦極重視這個(夫妻的關系)。人類社會一向以男眾為中心,因而關於男女問題,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女眾方面。如女眾中有不守婦道的,便會受到社會上很多人的指責和批評,但男眾方面或有什麼不是,反而會得到社會上很多人的同情和原諒。其實男女是平等的,不應專責那一方面。如現社會中,有的男子擁有三妻四妾,這是絕對不合法的,應該嚴格地遵守一夫一婦的制度,否則的話,就會造成家庭的不和,社會的不安,所以釋迦牟尼佛,特別要我們遠離邪行,但這不是專對女眾說的,男眾也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因為關系男女雙方的相處,偏責那一方面,是不公平的。 邪行,就是欲行,約男女不正常的結合說的,佛法特別將之視為罪惡。(因為會引起很多家庭的風波問題,所以打開報紙,不是先生殺死太太,不然就是太太殺死先生,有第三者出現,嫉妒,就三個統統死。報紙常常有為了情殺,這就是邪淫的果報,)眾生在生死大海中漂流,不能得到生命的解脫,邪行是重要的動力之一。經說:“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而正性命,)如能遠離邪行,不但可在世間做個好人,就是生死解脫,也不致成為問題。在家人,不論學佛不學佛,徹底的離欲,當然做不到,但最低限度,要遠離邪行。(遠離邪行,不過我在此再呼吁就是不但要遠離邪行還要次數減少,慢慢地減,慢慢地減,譬如說你五十歲了,說實在話要有一個准備了,女的如果四十五歲,男的如果五十歲,要慢慢、慢慢地次數減少,這是說正當的夫妻,慢慢地,六十就亮起這個……,亮起黃燈,亮起黃燈,如果七十還沒有斷就亮起紅燈了,亮起紅燈了,如果八十就開始,叭、叭……,如果九十還沒有斷,就是救護車的那種聲音,就沒醫、沒醫……(諧音),九十還沒斷就掛掉了,你不知道有一個洋人八十六歲再娶老婆,八十幾歲再娶,所以這種淫欲,不是說年紀大了就不會,像台灣以前有一個叫做什麼將軍,九十幾歲娶了好幾十個老婆,娶了好幾十個老婆,所以身體好也是有困擾,身體不好也有困擾,身體不好難修行,生病、感冒、腹瀉、腸炎,身體好也很難修行,整晚都睡不著,整晚都睡不著,所以我們自己要發道念、道心,自己要拿捏、自己要調伏,調伏。底下,所以說家庭最低的限度,遠離邪行,)邪行實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大罪惡,我們從歷史上去看,古今來的人群,在這上面的失敗和生命的犧牲,真是不知多少!(你看皇帝為了女色,你看看,敗國,敗國。)可是,愚癡的人們,不接受教訓,仍在這上面,繼續不斷地,表演著身敗名裂的悲劇!我們稍微向社會的各個角落看一看,不難發現很多社會的罪惡,都是緣此而來,所以這是值得我人警惕的! 佛經中說有這樣的一個故事:過去有位獨角仙人,(這一段是出自《大智度論》,這一段他是引用《大智度論》的故事:過去有位獨角仙人,)修行已經得到神通,一次他上山時,剛剛碰到下雨,雨天山路難行,他走得很辛苦,而且跌了一交,所以動了嗔心,就運用其神通,命令龍王說:(我命令你,)十二年內不得下雨!諸位知道,天不下雨,農作物不得生長,人民便沒有飯吃,豈不是全體要餓死?因此,國王很為怖畏,於是下命令說:如有誰能破壞那仙人的計劃,我將國家分一半給他。命令發出之後,全國上下人等,沒有誰敢答應。後來有位極為漂亮的淫女,去接受國王的命令。國王見她是個美麗的女子,便答應讓她去試試。該女上山唱歌跳舞給那仙人看,(他說得比較簡單一些,《大智度論》說的是她先搬到仙人的旁邊,住在他的旁邊,他說得比較簡單一些,她搬到仙人的旁邊住,這是《大智度論》講的,)並親自地侍奉仙人,由於常常接觸的關系,仙人的欲心慢慢生起,終於與那女人發生關系。 仙人原本是有五神通的,因與女人發生關系,所有神通便都失掉,因他沒有神通,龍王便不聽話,乃又繼續下雨。女人最初去時,曾對國王說過,不但可以破壞他的計劃,而且可以騎在仙人頸上回來。當她去時,帶了很多美味的水果,每天供養仙人,後來鮮果吃完,仙人仍然要吃。女人便對他說:“你喜歡吃這樣的果子,但是這個山上沒有,如你一定要吃,我可以帶你去”。仙人為了貪吃,便跟她下山來,快走到都城時,女子對仙人說:“我的肚痛,不能走了,騎在你的頸上走好不好?”仙人說好的,就給她騎在頸上。她又派人暗中去通報國王,到了國王那裡,他已是一個普通的人而不再是仙人了。一個仙人尚因男女關系失去神通,可見我們要遠離邪行。(《大智度論》說這一段,它說這個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是在說他過去的因緣,過去的因緣。)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若】人能夠遠【離邪行,】那他【即得四種智所贊法。】贊即贊歎,普通人的贊歎,沒有什麼了不得,因他根本不知你有什麼功德利益,不知而贊就不能贊得恰到好處;要有智慧的人來贊歎,才是最極希有難得的,因有智慧的人,了解你的功德,贊得恰到好處。同樣是贊歎,贊多了就成為過譽,(這樣就不好,過譽就是名譽超過實質,贊歎太多超過了實質,所以叫做過譽,超過實質的贊歎,)如你只有五種功德,他卻贊成十種功德,這就使你受之有愧;如你有五種功德,我就贊你五種功德,使你受之感到無愧!所以不論贊歎人,或受人贊歎,都要恰如其分,(恰如其分,不要稱贊得實在是……,你是菩薩,我看你的臉已經佛陀的臉了,稱贊得令他起雞皮疙瘩,會嚇到人,所以我們要稱贊人家,恰如其分就好,不要稱贊得過分,稱贊得那個人坐在椅子上立刻摔下來,馬上嚇著,所以贊歎也不可以過分,)既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這實在是最要緊的!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往往過甚其辭(過甚其辭就是言過其實)的贊美,反而使人受不了!所謂四種智所贊法,是哪四種呢?所以說【何等為四?】 【一、諸根調順】:(一聽到諸根就知道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調伏得很好,)調順,是調和安順的意思,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去行邪念,你對外在沒有邪念,眼耳鼻舌身,你也不必看什麼了,對不對?你也無需去欺騙什麼,)六根是外向的,很難予以調伏。如說這不好聽,你不要去聽,但偏偏去聽。如說一般小說不可看,看了會起種種不正當的妄想,你要他不看,他偏偏要看,甚至一直看到天亮。(這個有很多,)若說無事多看看經,但他卻說眼痛;或請他去聽經聞法,但他卻說事忙。人類就是這麼一種古怪的動物,你說希奇不希奇?即以男女之間的關系來說:如見到一個漂亮的男子或女人,如說不要看不要看,(如說不要看不要看,)還要偷偷地看一下。眾生的六根就是這樣難調難伏的。經說調伏六根,要像調馬一樣,必須經過一個長時期,才能如法地調伏好。(我跟諸位講過需要時間,修行是點滴的功夫,一點都假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要這樣想,修行是點點滴滴這樣磨練出來的,沒有一蹴即成的,沒那回事,就六祖來講,他也是生生世世、點滴累積起來的,才有六祖的根器,對不對?我們現在人那有撿便宜的,哪有那種事情,沒有那種事,要慢慢一步一步來,經典說調伏六根就像調馬上一樣,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如法調伏。)當然,以佛法調伏六根,起初是很困難的,但慢慢地調伏下去,還是會聽我們指揮的。(是你肯不肯而已,)如以聽經為例:最初聽時,既沒有什麼興趣,也不知講的什麼,坐在那兒實在難受,但若常常地聽聞,(來到佛堂,)得到佛法的法益,要你不去聽亦非去聽不可,(你知道會得到很大的啟發,你知道這是了生死根本的法門,沒有聽法就像瞎子一樣,人生不知道要走什麼路,所以我們如果聽慣了,)不聽好像有所失的樣子。(這就是善根已經扎下去了,扎下去了。)為人能遠離邪行,諸根便可調伏。能夠引起我人欲行的,主要還是五欲境界。或因見色,或因聞聲,或因嗅香,或因身觸,於是原來平靜無波的一念心,不禁因此而妄起欲念,向欲樂方面奔馳,造成邪行的行為。假定心如止水,不為欲境所轉,自然不會產生欲邪行的行為。但這必須在平時多多調伏六根,(其實可以,夫妻如果都學佛,其實我們可以跟先生好好地討論,次數慢慢減少,慢慢減少,慢慢減少。釋迦牟尼佛在戒律學也是叫居士這樣子做,叫居士這樣做,慢慢一步一步減少減少,乃至使這個欲望自自然然地斷,刻意地斷很困難,從保持通話一個距離,發心為三寶的事情,所以有很多人欲望很強,都會來請教師父:師父,我妄想很重,要如何來調伏這一關?有幾個關卡:每一、遠離。你欲望如果很重,譬如說你遠離俊男,遠離美女,先遠離。第二、你把所有的時間,發心在公益事業,譬如說做義工、清洗廁所、煮飯,做種種的服務,只要三寶的工作他都義不容辭,把你的心,服務的心發揮在公共的慈善事業裡,就就有時間想這種欲望了。再來,如果說這樣子還不夠,第三點,觀死亡、觀無常、觀不淨觀,還是實在抗拒不了到殡儀館去,殡儀館,殡儀館,殡儀館還不夠刺激,什麼最刺激呢?要人死後土葬,經過半年屍體要爛不爛的,打開棺材,打開棺材那個時候,所有的血水、流膿,所有的蟲這樣地啃食,這一招很有效的,降伏欲望。佛陀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每一個,譬如說觀照我們死亡的時候,再來觀照死亡的時候爛掉,爛掉,爛掉之後流血水、蟲啃食,血肉淋漓,這是很漂亮或者是很英俊的人,這樣子美只是一層皮,美不過是一層皮,慢慢我們的欲望就……。再來,忏公教的是每一個睡眠要減少,睡眠減少,第二個晚餐吃得少或者是不吃,過午(不食)最好,早餐要少,午餐要飽,晚餐不吃也很好,忏公教我們持午的口號,所以欲望就會慢慢……,減少食物,減少睡眠,然後全力以赴地服務三寶,這樣欲望很快就抗拒過去了,久而久之就是沒有了,久而久之就是沒有了,方法都已經教諸位了,應該不會很困難,假設說:師父,我還是抗拒不了,抗拒不了你就是多拜佛求忏悔,跪在佛的前面大大的求忏悔,我的業障怎麼那麼重,別人都抗拒得過,我卻抗拒不過,妄想怎麼這麼重?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在修行,欲望都抗拒不了,他就是拿一把刀,要把那個地方割掉。佛陀說要割那個地方,不如割我們的心。割我們的心,如果欲望沒有斷,你割哪裡都沒有用的,這樣說也對,所以還是以心為主,以心為主,這一關很難修行,很難修行。所以生死大關,你叫他不殺生,保證做得到,吃素食,沒問題,你叫他不要偷盜,打死他也不會去偷人家的東西,我身為佛弟子,還去偷人家的東西,對不對?你叫他不要妄語,你不要跟人家說,你阿羅漢果、證聖果,我從來就是不曾說證什麼果,頂多吃蘋果而已。第五、我不飲酒,五戒裡面不飲酒,這個很簡單,我從小就是不曾飲酒了,滴灑不沾唇,唯獨第三點這一點,不是說我不飲酒它就能夠……,它是由內心發出來的,由內心,身體長大了荷爾蒙就是充滿了,男性的精液充滿,女性的荷爾蒙充滿了,欲望是自然的,這種事情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它是先天的,自然的,生死根本的欲望,他長大就是很自然的,很自然的,所以說,為什麼這種事情不容易抗拒?譬如說你們夫妻吵架,怎麼會一直吵架孩子卻一直生,為什麼?欲望沒有辦法,我們中國人想一個很好的理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為什麼要結婚?他說:我為了傳後代。講得很好聽,你結婚我叫你不要傳後代,你有辦法嗎?他說:No,I can not.也是要傳,Why?控制不了,I can not control my mind anytime.我沒有辦法控制,為什麼?欲望的事情非道德、非理性,不是用法一下子,沒有辦法沒有沒那麼簡單,所以這個叫做:修行是點滴的功夫,點點滴滴這樣一直一直來,所以先斷除,先遠離,然後再觀照,然後全力以赴地投入三寶的服務的工作,再來睡眠要少、吃飯要少,這樣自自然然就是沒有力氣了,沒有體力了,像我們在忏公那裡,早上幾點起床?三點多起床,跟他說:師父!我妄想很重,欲望怎麼辦?他說:很簡單,很簡單,你明天起來煮飯。三點多就把他叫起來煮飯,煮到六點多吃飯,吃飽飯,六點十五分吃早餐,然後就是開始洗碗開始整理,然後去水裡買菜再回來,再料理到十一點十五分,接著吃午餐吃一吃,中午十二點又開始整理,洗盤子洗碗筷。師父說:還有什麼念頭嗎?沒有了,躺下去就是不醒人事了,不醒人事了,躺下去就是睡得死死的,不醒人事,三點多操到中午十二點,你還想什麼?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馬、心,那個時候真的心靜如水,何以故?沒有力氣了,no power, no power.操得你根本沒有時間想那個,沒有時間想那個。我說:忏公最厲害,對調伏欲望他真的有一套。來,忙得你無路可逃,還什麼欲望不欲望,沒有時間想那個,沒有時間,所以其實還是我們的方法,方法的問題,不困難。底下,假定心如止水,不為欲境所轉,自然不會產生欲望邪行的行為,但這必須在平時多多調伏六根,)使眼根見色不為色迷,耳根聞聲不為聲轉,鼻根嗅香不為香惑,身根覺觸不為觸動,果能如是,自然就遠離邪行。反過來說,真能遠離邪行,諸根亦即調順,要他不向外跑,他就很聽話地順從你,不再向外跑了。(所以女人如果你有學佛,你的先生沒有學佛,你先生外面有女人,你反而輕松,我認真修行,有人代替真好,你記得,一個月三萬元給你花就好了,對不對?你就丈夫出租,為什麼?才不會在那裡吵你,所以你先生如果沒有學佛,在外面有女人,有時候你反而好修行,當然也是會憤怒受不了,有的六十幾歲還會吃醋,當然這個很難,講歸講,因為我們這種沒家庭的,多少講一些,你參考就好了,當然你不太可能,學佛學那麼久,看到她先生跟女人講幾句話,也是會受不了,別騙了,占有欲還是很強的,明明她先生很沒用,她也是不能讓人跟她先生多講幾句話,跟你講真的,她先生如果是重度的殘障,重度的殘障,他太太照樣站在旁邊,你跟她先生講幾句話,他太太也吃醋。) 【二、永離喧掉】:喧即語言上的喧嘩,(吵雜的意思,)如未講經之前,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就是喧嘩。掉有兩種,就是心掉與身掉。身掉,是約身體的跳動說的,心掉,是約內心的妄想說的。如不學佛的在家人,三五個碰在一起,便說一些不三不四的話,不是說張三家裡的女子好看,就是說李四家裡的男子漂亮;如有一個男子女人走過,立刻就跑出去看看,使得身體隨他所轉;若他喜歡一個什麼人,內心就不斷地在想念著他,不能使心一刻停止下來。如是身語意的三業,總是在那兒喧掉不已。假定一個人能遠離邪行,不論什麼美色當前,既不會對之品頭論足,說個不停,亦不會隨之轉來轉去,忙個不了,更不會為其妄想不息,思念不已,所以能夠永離三業的喧掉。 【三、世所稱歎】:一個人在男女方面的行為表現得正當,便會得到很多人的稱歎。如古代許多貞女烈婦,不但得到當時人的稱歎,以為這是很難得的,而且為之樹立貞節牌坊,使其流芳千世,萬人贊仰!(這是古代的人能夠接受,我們現在的人是反對的,反對的,我們現在的人……,那一天我看到報紙論貞節牌坊,他認為這是很殘忍的事情,現在人的觀感,因為丈夫死了,人當然會有欲望,她不疏導沒有辦法的,有時候她會精神分裂,她精神分裂她會想丈夫,想丈夫。有時候精神分裂,初一、十五月圓時候,她就是到外面去看,會流口水,她會想久了不疏導她會精神分裂,所以現在的人認為這個叫做殘忍,古代的人叫做貞節牌坊,貞節牌坊,打聽起來古代的貞節牌坊,丈夫如果早死,晚上都如何度日呢?都算紅豆,把豆子倒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撿,一粒一粒地撿,她沒學佛要不然就整晚念佛,一、二、三,撿。這樣子。她的媳婦問她:婆婆,你怎麼整晚都在算這個?意思是說等你先生死你就知道了,她先生一死,換她(媳婦)算紅豆,她(婆婆)算黑豆,沒有辦法欲火焚身,欲望太強整晚睡不著,所以這個貞節牌坊,她也是想盡辦法疏導,我們佛教比較有辦法,譬如說念念觀世音菩薩,過午不食、睡眠減少,服務眾生,認真拜佛念佛求忏悔,我們佛教的不淨觀、無常觀、死觀,或者是火化以後白骨觀,都可以降低我們的欲望,因為這是生死的根本。)一個性情溫柔的女子,對丈夫體貼。對兒女愛護,不打牌,不看戲,對家務料理得有條不紊,(不紊就是不紊亂,)別人便會稱贊她是個賢妻良母。(不是,是賢妻良母,不能讀作良母,很難聽,賢妻良母,)一個溫文爾雅的男子,終日做自己所當做的事業,規規矩矩地不尋花問柳,(不要去拈花惹草,)別人便會稱歎他是個老實君子。(老實君子,)社會盡管是萬惡的,人心盡管是險詐的,但一個真正好人,在社會上仍然不會寂寞,仍然為人之所稱道。如近年的自由中國,每年舉行表揚好人好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所以不論何人,只要遠離邪行,一定得到世所稱歎。 【四、妻莫能侵】:侵是侵犯。俗說:“淫人妻女,妻女被淫”。你不要以為侵犯了別人妻女,自己就得到了很大便宜,殊不知自己妻女亦可能為別人侵犯的。(就是這樣子,我們去歐洲的時候,那個導游就是這樣子,就講了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她先生很風流,她家住在四樓,她家住在四樓,她先生很風流,交往到她家樓下二樓的太太,每次去都拿四百元給她而已,四百元給她而已,她先生洋洋得意,她先生是一個厚顏貪心,又愛面子的人,又不怕他太太知道,所以他就是想:你看那麼漂亮的太太,我去跟她睡一次四百元而已,他就是很高興回來跟他太太講,洋洋得意地跟他太太講,他太太說:你吃虧了,她先生來我才收他兩百元而已,你怎麼給她四百元,他太太比他還早,她先生才收兩百元而已,我被她算貴了。當然這是講笑話,哪有那麼離譜的,對不對?當然這是講笑話,表示說你不要高興,你侵犯別人的妻女,有時候就是換成別人侵犯我們的妻女,)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一點不會錯的。過去有位軍閥,見到朋友的女兒很漂亮,於是就帶到酒店去開房間,(現在房間還用攝影機,用小的像針頭的攝影機攝影,這樣給你攝影,要不然就是電話裝竊聽器竊聽,那個汽車旅館那一次……,現在的人就是無所不用其極。有一個人載他太太去汽車旅館,他不知道汽車旅館用攝影機把他攝影起來,這個男的喜歡看黃色的影片,就去租錄影帶,租來一看,怎麼是我自己,那一天是我跟我太太去的,結果被人錄影出來,錄影出來賣到外面去,結果男主角是他,女主角是他太太,就去控告汽車旅館,去控告汽車旅館。我看你們回去天花板、電話線最好全部檢查一下,要不然左右鄰居跑過來跟你裝上。這下子……,你也租一片回來看,怎麼男主角是我,現在的人很糟糕,很糟糕,你要學聰明一點,雖然是夫妻,有時候人家也會惡作劇。他就是帶到酒店去開房間,)那知他正在為此高興時,忽然聽到隔壁房間裡男女談話的聲音,再仔細一聽,談話的男女,正是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女兒。到此,理智清醒過來,知道勾引別人的妻女是要不得的,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去做損人而不利己的行為。如你能夠遠離邪行,自己的妻女就沒有那個敢來侵犯,不特不敢侵犯,就是以邪眼看一看都不敢。以上便是永離邪行的四種智所贊法,所以說【是為四。】() 上面所得的利益,都是屬於世間的,【若】果【能】將這個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侯,便可【得】到【佛】的【丈夫隱密藏相。】平常說佛有三十二相,所謂隱密藏相,就是三十二相的一相。這是指男根說的,因它隱藏而不外露,如馬的生殖器官一樣,所以有的譯為馬陰藏相。(馬陰藏相。) 丙四 明離妄語功德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贊法:稱揚贊歎之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是身三善業;以下所要講的,是屬語四善業方面;(現在是說這張嘴,)現在先講永離妄語。人生在世,除了用口吃飯,還要用口說話,除了啞巴,可說沒有一個人不說話的,(每一個都要講話,)因為這是彼此交換意見不可或缺的工具。(人見面就是一定要講話,)如我現在不把話講出來,諸位不知我是在想什麼,設若從口裡一句一句地把它說出來,諸位就知道我的意思所在了,所以人與人間是不能缺乏語言的。但是同樣一句話,有時說出來,可以令人歡喜,有時聽到了,令人大生煩惱,可知語言是很重要的,平時說話應該多加留意。中國人常說:“三思而後行”;俗語又說:“話到嘴邊留半句”。(就是留德行,話到嘴邊留半句,意思就是要留口德,留半句就是說要留一點口德,不要說到極至,這不行的,說得人家受不了,)世人這樣重視語言,學佛人更應予以重視。 離妄語是對妄語說的,妄語就是不真實的語言,亦即騙人的話,比方明明沒有這樣的事情,硬說有這樣的事情,普通隨便說說,還不至於成為重大過失,如要陷害人,沒有的說成確有其事,那過失就大了。(這個世間很多,明明是白的他也說成是黑的,你跟他有利害關系,你得罪了他,白的他也要說成黑的。沒有他也要說有。)佛在一部經中說:人的口裡含有兩樣東西,一樣是甘露,一樣是毒藥。甘露代表所說的真實語,有這樣就說這樣,老老實實地說,便是甘露。毒藥代表所說的是妄語,沒有的硬說為有,(沒有的事情硬是說有,)便是毒藥。毒藥是能毒死人的,所以我們多說妄語,就會毒害他人;甘露是有益於人的,所以我們多說真話,就會利益眾生。既然如此,在我的口中,應多吐出甘露,不要噴出毒藥。(噴出毒藥,)特別是為人做假見證的妄語,(尤其上法庭叫他做假證據,)更不可隨便地亂說,(要不然會害死很多人,)說了過失是很大的。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若】人能夠永【離妄語,】那他【即】可【得】到【八種天所贊法。】贊法,就是稱揚贊歎之法。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特別是稱贊,更為人之所樂聞。不過,在這世間,要想得到人的稱贊,還是比較容易的,因人與人的感情,比較易於溝通;但要得到天人的稱贊,那就不簡單,更希有難得了。(像這個道宣律師天人贊歎,為什麼?持戒清淨,持戒清淨,)這裡說的天所贊法,意即表示:一個人如能永離妄語,不但能得世間一般人的稱贊,而且還可得到天人的稱贊。天人稱贊我們,或為我們所不聽聞,事實諸天確是在那兒稱贊你的,如說世上有某人,實在是太好了,後來沒有說過一句妄語。不要以為聽不見,便以為沒有其事,實際是有的,所以說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如下分別。 【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世間本有各色各樣的花,而每種花都有它的香氣,有的比較濃,有的比較淡,有的比較清,有的比較濁。(所以濃、淡、清、濁,)現在所說的優缽花,中國譯為青蓮花,不但在諸花中,就是在蓮花中,也是最極清淨最極芬芳的一種香,一點混濁的氣氛亦沒有。一個人的口中,常常有這樣的香氣吐露出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普通一般人的口裡,大都是出臭氣,特別是三五天不刷牙,其臭氣更為令人可怕,人們與之說話,(因為他沒有刷牙,)不免時掩己鼻。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是由多打妄語而來。(所以口臭很重的人,跟打妄語口業有很大關系,)一個人口裡常出青蓮花香,還有誰不歡喜同你說話?(跟他講話是一種享受,能聞到香味,)不但喜歡聽你講話,而更喜歡嗅你口中所出的青蓮花香。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是由說真實語之所招感,不是無因無緣而如此的。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我人無論說什麼話,如能為世間人之所信仰,(信仰,信受敬仰。)並為世間人之所折伏,(折伏就是攝受順從。)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話說出來,立刻得到人們信受,這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做到的,是長時期所建立起來的信用。孔夫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我不知道他如何安身立命,就是可以立身處世。再講一遍: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我不知道他如何可以立身處世,立身處世。所以我們說話要有信用,)所以信用是最要緊的。(譬如說信用卡或者是開支票,一次不兌現、二次不兌現,以後就是拒絕往來了,世間的支票也是這樣子,信用卡也同樣是這樣子,對不對?信用卡辦一辦(銀行)領不到錢,信用卡就會被收回去,)吾人說出一句話,為一二人之所信伏,或為少數人之所信伏,或為某一部分人之所信伏,比較上還是容易的,如要世間上每一個人信伏,那就不簡單了。然而怎樣才能做到?當然要在平時不說妄語,如你常常愛說假話,縱然今天是說真話,亦為別人之所不信,所以妄言假話,不可隨便說的,說慣假話,就不會有人信任你了。現在既然永離妄語,當然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了。(信伏了。)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我們所發的言論,能不能成為證明,端(就是主要,主要)看我們平時說話真實程度如何以為斷。比方有兩個人在爭執一件事情,真是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承認自己的錯,於是互相爭執不下,正在這個時候,有第三者進來,對雙方說:“你們不要爭了,誰對誰不對,我們請某人評斷一下,以這為定”。某人來了說一兩句話,彼此爭執立刻停息下來。那人說話,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就因他平時說話真實,處事大公無私,大家都很信任他,所以他所說的話,就成為鐵證,(鐵證就是鐵定決斷公正的言詞,也就是說,說話算話,很在威德力,)沒有那個表示反對。做人說話到達這個地步,不但可以為人排難解紛,(排除困難,解紛就是解決、調解糾紛,排難解紛就是排除困難,解紛就是解決糾紛。)而且可以得到人及天人的敬愛,所以說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世間上的人,果能不說妄語,(如果真的能夠不說妄語,)就會常用慈愛溫柔的話安慰眾生,使眾生不至感到苦惱。世間上的人,沒有不喜歡聽好話的,特別在人困難的時候。如某某的兒子死了,你能用慈愛的語言去安慰他,或說你的兒子已經生天,(他生前做那麼好你無須煩惱,)或說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不必為此憂愁苦惱;(最重要的你趕緊念佛,就這樣安慰他,)設若他的兒子瘋了,你可對他說不用害怕,(現在醫藥很發達,)這是暫時的現象,(鎮定劑吃下去,)過三五天就會好的。(你無須煩惱,)人能常以這樣的話安慰眾生,眾生將永遠地不會忘記你,終身感激不盡。(會不會好在於其次,不過我們講的話讓他覺得很安慰,)如你愛說妄語,人家兒子好好的,你來恐嚇他,說他的兒子失蹤了,使他感受無限地苦惱,這是非常罪過的。一旦他的兒子回來,知道並未失蹤,那你以後說話,就再也得不到他的信任,所以常以愛語安慰眾生,極為重要。(極為重要。)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意樂,就是一般說的好樂。人類的好樂,本是各各不同的,你有你的好樂,我有我的好樂,不過有殊勝或下劣的差別而已。如好樂世間的五欲之樂,一味地在這方面追求,是即下劣的意樂;如好樂做種種的功德,對於功德事,一點不嫌多,(有他就是做,)是即殊勝的意樂。一個人喜歡打妄語,必然會有他的不正當的企圖,不然的話,他說妄語做什麼?(說妄語就是要騙人,騙人就是有企圖,)所以說妄語的人,其意樂一定是不純正。假定為人不說妄語,沒有不正的想頭,其意樂一定是殊勝的。由於意樂的純正殊勝,所以通過身口意三精的行為,自然都是端端正正,沒有什麼罪惡的行為表現,所以身業的活動,語業的表達,意業的所想,自然都是清淨的,沒有一點染污,所以三業清淨。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不說妄語的人,不論講什麼話,都不會錯誤,亦不會有失,人本來不喜歡說不好的話,(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聽不好的話,)但有時在無意之間說出來,是即言有誤失。一句話說錯了,影響是很大的,即使你發覺了有所後悔,但(是如水覆地,)已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如果要說話稍微想一下,你如果說話太快,講出去)或者想收回來,亦是做不到的。如說:“一言既出,驷馬難追”。(中國的俗語常言:一言既出,驷馬難追。)如有很多人,說了一句得罪人的話,自己覺得很難過,心裡老是不舒服,但是己說出了,又有什麼辦法?(像最近李光耀總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講錯一句話,馬來西亞全國的人民都很憤怒,全國的人民都很憤怒,李光耀公開道歉,馬來西亞還不原諒他,到現在,到現在一句話說錯了,所以一言足以喪邦,一言足以興邦,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一句話而已,李光耀講錯一句話而已,整個馬來西亞都……,因為是最近的電視媒體,一報導出來,整個馬來西亞都罵他,罵李光耀,)所以我人在說話之前,務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說錯話,說錯了亦可說是終身的憾事!假定你能永離妄語,長期不說假話,那你現在就不會說有錯失的話,心裡安安樂樂,不會感到難過,自己歡喜,別人也歡喜,所以說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說話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並且使得大家依之奉行,這也是不容易的。中國人說的“一言九鼎”。(一句話的重就像九個鼎,一個鼎已相當重了還九個鼎,一句話有九個鼎的重,你看有多重,對不對?這是比喻他的言論確實為人所以信受、尊重,叫做一言九鼎。我們常常說大丈夫一言九鼎,說話就算話,說話就算話,)就是這兒說的發言尊重。鼎是寶鼎,一個鼎已相當重,九鼎當然更重。一個人的說話,受到大家尊重,就如九鼎一樣,那實在是值得慶幸的!如有人說:最近西堤發生多次火災,務請大家多多(注意大家要多多)發心救濟。假定大家尊重你的話,立刻就會呼應你的號召,設若大家不尊重你的話,你說你的,我行我素,(我行我素就是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根本不當做一回事,那就不能叫做發言尊重。(你說的沒有人信你,)真的,一個人說話有了份量,受到大家的尊重,不但世間上的人會依照奉行,就是天人亦都會依之奉行。所以我們說話,要特別慎重,不可隨便地亂說,不應說的最好不說,說了就要發生力量。(發生力量。)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說話也要具有相當的智慧。有智慧與沒有智慧的人說話,相差是很遠的。特別是在與人辯論的時候,更要具有高度的殊勝智慧,才不至於為人之所制伏。(你才說服了別人,)如玄奘法師在曲女城舉行的辯論大會,假定沒有智慧,怎敢將自己的論題,懸諸城門十八天?(他說如有人辯得贏他,他寧願用這顆頭跟他打賭。玄奘大師,中國最偉大的留學生,最紅的留學生,中國最紅的留學生,就是玄奘大師,他到印度留學,沒有一個敢和他辯論,十八天沒有人辯得過他,沒有一個敢出來和他辯,因為他太有智慧了,)而且有智慧的人,無論說多久的時間,都是說得頭頭是道,別人要想在你的說話中,找出你的語病,是絕對找不到的。如果沒有智慧,話說多了破綻百出,(以前都讀錯了,讀成破dìng,破zhàn百出,破綻就是漏洞百出,)別人稍微向你挑剔一下,(吹毛求疵,挑剔就是吹毛求疵,苛求責備,此處乃是指問難、質問一下,)你的理論就不能站穩,而為別人之所制伏。但是說話的智慧,從什麼地方得來?是從遠離妄語來,(不要說謊話,千萬不要說謊話,你被抓到一次就是糟糕了,以後沒人肯相信你,)人能永離妄語,自有殊勝智慧,為任何人所不能制伏。(所以一個智慧無量,辯才無礙的人,前世就是不妄語,)如是,像上所說八種,就是天所贊法,所以說【是為八。】() 上面所說及的功德利益,固然極為難得,但如不予回向,還是有限有量。【若能】將這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即】能獲【得如來】的【真實語。】真實請就是不妄語,有一句說一句,一點都不虛假。《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此五句都是真實可信的意思。如從差別的字義說:真是不妄的,實是不虛的,如是一樣的,不诳即是實的,不異即是如的。(如就是相同,不異就是相同,)如來的梵語,本有如法相而說的意思,(如來的梵語是如法相而說,法相就是空間,畢竟空間,)所以佛說是一切可信的。行者在因中不說妄語,到了佛位上,自然也就得到像如來那樣的真實語。因為這是人人可得的,不是屬於哪個專有的,問題在你是不是這樣去做。 丙五 明離兩舌功德 (要離開兩舌,兩舌很可怕,一個團體,如果出一個兩舌的就糟糕了,斗亂僧團。甲講一講,乙講一講,兩個就是起爭執了,團體講一講就起爭執了,所以離間語又叫做兩舌,這個很可怕,很可怕。)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加一個字“四”,四不壞信。什麼叫做四種不壞信呢?就是對佛、法、僧還有戒堅信不疑,堅固不可壞的淨信心。就是說我對三寶和戒律信心百倍,無論怎麼說怎麼破壞,我就是不動搖叫做不壞信。一般人哪有辦法做到這樣,叫做四不壞信。一般人親近三寶聽經一看、兩年、五年了,到外面人家隨便說兩句,不來了,說兩句就是不來了,兩句,他有沒有查清楚?沒有,只聽人家說,這樣他就不來了,說要得到不壞信非常地困難,非常地困難,今天我們對佛、法、僧、戒律,如果沒有相當的道念,不然,你對三寶一下子就是沒信心了,兩句你就倒了,要說堅固不壞不受動搖,太難了,太難了,太難了,不要說學佛五年,學佛十年,十年,只要人家兩句他就倒了,失去信心了,不修行了不往生極樂世界了,念佛念了十年念得很有信心,來這裡參加短期出家很有信心,人家如果說:你一個男人沒有智慧,你念阿彌陀佛念那麼久,你見到極樂世界了嗎?想一想:也對,不曾見過,不曾見過什麼東西,好吧!不要念算了。十年的時間,參加短期出家,兩句話就是倒了,兩句話,所以說信心不退是多麼地困難。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不壞法行就是不壞的法門,)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沮壞就是破壞。) 離兩舌的舌,就是說話的舌頭。誰都知道,一個人只有一條舌,為什麼佛經說有兩舌?舌只一個,這話不錯,但作兩用,就成兩舌。如有一對感情很好的朋友,我們為了要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走到甲的面前說出乙的很多壞話,走到乙的面前又說甲的很多壞話。甲乙雙方受了說兩邊話的影響,彼此見面的時候,態度就有點不自然。甲先很生氣地對乙說:我們做朋友做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什麼對不住你,你為什麼要謀害我?乙亦對甲反唇相譏說:哼!你還好意思來問我?(我對你好像親兄弟,)我對親兄弟都沒有像對你這樣,而你要謀害我,反而先責問我,真是豈有此理!彼此一言不合,於是大吵起來,甚至相互動武,鬧到大家感情破裂而後已。(所以說我們這張嘴巴很可怕,)這都是舌頭闖的禍,亦即是兩舌的過失!(我們人就是情緒化的動物,情緒化的動物,你若給我壞印象,我就不可能說你的好話,你的優點也說成是缺點,人家如果在布施,他就說做表面的,做表面的,人家如果在修行,他就說他如果能往生我頭給你,他如果對人有成見,就不會說一句好話,所以他對別人傳出去,都是不好的話。)俗語說:“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如你現在和一個好,你就盡量地宣說他的好處,似乎天地之間,再沒有第二人,(這個女人最多了,話說女人最多這樣子,我不是說你們是說外面的那些,真的女人最多,兩個如果要好,就好到整晚不睡覺,說得整晚不睡覺,)可以(天下沒有第二個人)與之相比;但是過了三五年後,因你不再和他要好,就又盡量地宣說他的壞處,說得他一個錢不值,世界上再沒有壞過他的了。(奇怪三年前把他說得那麼好,三年後把他說得那麼壞,為什麼?她的名字叫做女人,不相信嗎?人家說的就是這樣子,女人今天聽到人家說一句話,一個人說的,她就加上一句:大家都這麼說。大家喔!對方有沒有這麼說,還是一個問題,她聽到一句話就說:大家都這麼說。女人就是這樣子。如果到市場去買菜,這一攤說某人怎麼樣,隔天說某人怎麼樣,剛好聽到兩個人說,回去就說:整個菜市場都這麼說。整個菜市場,看糟糕不糟糕,整個菜市場,兩個人就是說整個菜市場,聽到一個說就說大家都這麼說。說話,真悲哀,真悲哀。會出生為女人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不像我們這裡聽經的,我們這裡聽經的,出生為女人都是示現的,都是示現,示現,本來她可以出生為男的,她不要,示現為女人,我們這裡都是示現的,所以你看,我沒有說你們的壞話。)說他好的是你,說他壞的也是你,這不是兩舌是什麼? 兩舌的罪惡是很大的,所以佛要我們遠離兩舌,經常保持一個舌頭最好。如兩人感情破裂時,你應想盡種種辦法,使他們和好如初,說服他們不要分離,這便是佛說的和合語,如能常說和合語,自然就遠離兩舌。兩舌在佛經中還有一個名詞,叫做離間語,即專門說些挑撥離間的話,明明沒有的事情,繪影繪聲地(繪聲繪影就是生動而逼真,)說得活像真的,(像親自見到似的,)使得人家不得不信,即是離間語。當今這個世界,為了拉攏異國,到處進行挑撥離間的宣揚,(所以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聯合國就是這樣子,聯合國就是這樣子,)搞得各國眼花缭亂,不知多少國家民族,吃了挑撥離間的大虧!如能洞悉挑撥離間者的真實用意,不為其挑撥所惑,站穩自己的立場,說離間語者,即無從施其技了。(他就是沒有我們的辦法,最重要就是我們有沒有智慧,我們學佛學了三年、五年,聽了這麼多經典,難不成還被洗腦被動搖了,又對三寶失去信心,對淨土法門失去信心,這樣我們跟人家學什麼佛?一點智慧也沒有。)挑撥離間者固然可畏,自己受他挑撥,(中他人毒,)更是愚不可及!(你傻得可以……,阿彌陀佛。對方很可憐來挑撥離間,最可憐的就是我們,我們還聽了別人的話,我們更可憐,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就是這樣子。)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遠【離兩舌】,而不妄挑是非的話,那他【即】可【得】到【五種不可壞法。】壞即破壞,兩舌最大的罪惡,就是破壞別人的的感情,分散別人的和合,阻礙別人的團結。現在常聽人說,團結就是力量,事實的確如此,沒有團結,什麼事情也做不出來。(一貫道團結,基督教團結,難不成我們佛教卻不團結?所以要僧贊僧佛教才會興盛,)要得團結,就是彼此意見的和合,各方感情的融洽,否則,所謂團結,不過是句空的口號而已。世間本有很多人們可以團結一致的,因為受了別人的破壞,居間的挑撥,(離間,)結果總是團結不起來,而遭遇各個擊破的失敗。現在由於遠離兩舌,不再去破壞別人感情的結合,自然也就沒有人來破壞你,且所得的不可壞法共有五種。【何等為五?】下面一一予以分別。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身就是我人的身體,沒有那個人不愛護自己身體的,即使生命結束,亦希望得到一個完整的身體,沒有那個願意被人碎屍萬段的。近來各地常有分屍案發生,雖說分屍者的殘忍暴惡,但以因果律來說,未嘗不是他過去生中多造兩舌的惡業所致!以兩舌破壞別人的關系,有時是不為人所發覺的,甚至還假惺惺地(假惺惺就是假情假意,故意假裝,)為雙方奔走調解,使雙方都對你生起感激之情,殊不知他們的分裂,就是在你惡意的調解下造成的,所以這個罪惡實在是很大的。如你常說和合語,決不於中挑撥離間,那你現在做人的時候,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人來破壞你的身體,即使想要來謀害你,也是不能害到的,因為你沒有造這樣的因,怎樣會得這樣的果?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就世間說,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眷屬。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見到很多人,專門喜歡破壞別人的眷屬,特別喜歡破壞人家夫婦的關系。如見人家夫婦的感情好,為了達到破壞的目的,在女的方面,說其丈夫的壞話,在男的方面,說其妻子的壞話,使得人家的夫妻間常常吵嘴,終於達到感情的破裂。你過去的時候,專以破壞人家的眷屬為能事,到了今生來做人時,你的眷屬自然也就很容易的,為別人之所拆散。如你沒有做過破壞別人眷屬的事情,那你現在就可得到不壞眷屬,不說沒有人來破壞,就是有人想來破壞,也無法破壞得了的。如此,則你在今生中,更應多說和合語,千萬不可在人與人間說挑撥離間的話。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信是信心,不論對人或對事,除非你沒有相信他,信了就要相信得過,不可因別人的破壞,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尤其學佛的人,對三寶對法師的信心。)如商號裡的管賬管得很好,使你業務上蒸蒸日上,其他同行見了生起嫉妒,在你面前說他壞話,一次兩次的話,你或許不相信,但說了五六次,你便對他懷疑起來,不再予以信任,是為壞信。世間的人要想得不壞信,是很不容易的。(這是真的,)這裡說的得不壞信,是約對三寶的信仰說的,而且要到初果以上的聖者,才能真正得(四種)不壞信,(四不壞信,)就是到了這個時候,自己親親切切地體驗到三寶的功德,對三寶再也沒有懷疑,(所以不退轉要到初果,四不壞信就是四種不壞境,或者四正境,用無漏的智慧,如實知四聖谛的道理,藉此自己證到果位,而信心不退,信心清淨,對佛法僧對戒律生起堅固不壞的淨信,叫做四不壞信,佛、法、僧、戒叫做四不壞信,所以要證初果才有辦法,)不論別人對三寶怎樣破壞,而自己總是深信不疑的,(了解我今天能親近三寶是我的福報,這是無量劫來得到的福報,你怎麼說我就是不聽你的,我就是要聽經聞法修行,這樣就是動搖不了你了。)為什麼能如此?順於自己本來所修的善業,所以因煽惑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法行,是指我們所修的法門和道行。修行,如真精進勇猛地修,是會發生種種的魔障,而使所修的法門,不能繼續地修下去,這個便叫做壞法行。單以吃齋來說:有很多人吃了一二十年的長齋,偶因身體上的小病,經過別人的勸誘,就又開齋而吃葷,是為壞法行。推究起來,還是由於兩舌的罪惡感來。如能遠離兩舌,不論修什麼法行,都不會遇到破壞,即使魔鬼要來破壞,也是破壞不了的;因你對於自己所修的法行,修得是很堅固的,深信這是出生死的唯一要道。如我不想解決煩惱,出離生死,當然可以不修法行,然而我學佛的目的正是為此,怎麼可以不修?怎麼因別人的破壞而放棄自己所修的法行?能夠這樣,就真得不壞法行了。(不受人影響聽經聞法修行,絕對不受人家影響。)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學佛修行,親近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課題。如親近到真善知識,那比自己的父親還重要,因為他是長養我們法身慧命的。不過所親近的善知識,有的最初的確是很難得的,不論關於個己的修持,不論是對學人的教導,都是很認真的,十足夠做善知識的資格。可是有時由於環境的變遷,或者由於宿業的來追,善知識本身退了心,不能再如過去那樣地堪為依止,則所是的善知識是就可壞。現在這位行者,由於過去沒有以兩舌欺诳或誘惑別人,所以今生所親近, 到的善知識,是不可破壞的,道心極堅固的,誨人不倦的大善知識。行者親近到這樣一位大善知識,對於自己德行的增進是有很大助益的。如是,是為五種不可壞法,所以說【是為五。】 上面所說的功德利益,都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自己【成佛】的【時】候,便可【得正眷屬,】如隨佛修學的四眾弟子或七眾弟子,皆是佛所得的真正眷屬。天魔最喜歡的,就是魔子魔孫魔眷屬多,一旦佛的正眷屬多了起來,魔王的眷屬就會相對地減少下去,所以魔要來破壞擾亂。外道亦是宗教的團體,凡是以宗教姿態出現的,總希望自己的宗教信徒會多起來,現在見到佛的弟子多,當然也要想方設法地來破壞你。假如你在因中修了遠離兩舌的勝因,到了成佛的時候,不論有多少正眷屬,【諸魔外道】縱然要想破壞,也是【不能沮壞】的,如釋迦牟尼佛的眷屬,盡管提婆達多破壞,但是破壞不了的。 丙六 明離惡口功德 (底下說離惡口。惡口,罵人,惡口。)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女人又咒又罵,男人罵粗話,動不動就是罵粗話,開口就要和他媽媽結婚(罵粗話),這樣講比較好聽,出家人不可以學這些,對不對?開口就是我要和你媽媽結婚(罵粗話),對不對?開口就是這樣,惡口、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我們若能離惡口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乖就是違背,度就是尺度,說話不會違背尺度,尺度就是分寸,講話不違背分寸,就是講話很有分寸。)二、言皆利益;(講出來的話就是對眾生有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承領就是承受、領納,指被人所以接受,言可承教就是說,我所說的話別人可以接受,別人能相信。)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言可譏就是不能批評,譏就是批評,我所說的話因為離惡口,他沒有什麼好批評我的。)八、言盡愛樂;(愛樂就是受人歡迎,愛樂,盡為就是為一切,說話為一切人所以喜歡,叫做言盡愛樂,就是說出來的話都受人歡迎。)是為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離惡口是對惡口說的。世間有很多的人,喜歡用粗惡凶暴的語言罵人,使人聽了承受不了,感到很大的難過,其難過的程度,猶如“三百矛刺心”一般。有形的箭矛,射到人的身上,固然令人極為難過,無形的惡口罵人,使人覺得更加難過,甚至令人三五夜都睡不著。“所以發言一怒沖口燒心,(我們若憤怒,沖口而出燒我們的心,)損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薩之善心,(違背菩薩的善心,)違如來之慈訓”,(所以我重復跟諸位講過,說:你要修行,這張嘴巴你要守住不要亂講話,講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挑撥離間,不要挖苦,要留口德,多多念佛,要講好話不要講別人的壞話,)實在是要不得的。學佛的人較好一點,不致口不擇言地漫罵,社會上的人有時罵起來,真不堪入耳,所以佛要我們遠離惡口。《增一阿含經》說:“寧可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三惡道”。(寧可以刀劍把他的舌頭割下來,也不願以惡口罵人墮三惡道。)《智度論》中說有一鬼,頭似豬頭,雖然身上有金色的光明,但是口中常有臭蟲不斷地吐出。原因就是他在過去生中做比丘的時候,曾以惡口罵詈一個外來的客比丘。(客比丘就是外來的,)因為他能嚴持如來的淨戒,所以身有金色光明;因為他出粗言罵詈客比丘,(就是這個外來的比丘,不能一視同仁,)所以口中有臭蟲吐出。持戒有持戒的果報,罵人有罵人的果報,因果真是分毫不差的。所以出言吐語,務必小心謹慎。不可任意的,要怎樣地罵人,就怎樣地罵人。在你或者是逞一時的口快,但是未來的果報是很長的,(現在罵人會很爽快,不過將來的果報是很可怕的,所以你)不可不懼!(你不要不怕,要時時警告自己。) 再說一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波斯匿王,生個丑陋女兒,(她的女兒很丑陋,丑陋到什麼程度?丑陋到)名字叫做金剛。(金剛護法算很丑了,丑到……,護法都擺在外面,見了就是怕的那種叫做金剛護法,光見到就是怕,女人長成這個樣就是很慘了,)不但一般人覺得她丑陋難看,就是她的父母都不喜歡她。可是後來經她向佛求哀忏悔,卻又變成一個最極漂亮的女兒。大家覺得很奇怪,就去請問於佛。佛說出她過去的因緣:謂於過去迦葉佛出世,有一位辟支佛,常到一個長者家托缽,但這位辟支佛的相貌長得是很丑陋的。一天,辟支佛又來長者家托缽,其女見他丑樣,就以惡口罵道:面貌這樣的丑陋,身皮這樣的粗糙,為什麼長得這樣使人憎惡?辟支佛聽了其女的惡言,欲入涅槃,便現神通力作十八變。其女見了,知道自己錯了,立刻就向辟支佛求哀忏悔。因罵辟支,所以常感丑陋;因還忏悔,所以又得端正,可見一切都有因果關系。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遠【離惡口】而常說柔軟語的話,(這個很重要,柔軟語就像棉墊一樣,躺下去很柔軟,很柔軟,讓人聽了很安慰,)那他【即】可【得】到【成就八種淨業。】清淨業,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普通對於惡口漫罵的人,常常這樣地警告說:“你口裡不要老是這樣不干不淨的!”可見用污穢的話罵人,就是不清淨業;現在既然遠離惡口,當然就得種種淨業了。 【一、言不乖度】:度就是分寸,(乖就是違背,)乖度就是沒有分寸。(有的人講話沒有分寸,)吾人說話,各各都有其一定的分寸,如兒女對父母的說話,(要有分寸)士兵對長官的說話,(也要有分寸,)假定超過分寸,說了不是自己身分所該說的話,是為乖度。遠離惡口的人,不論說什麼話,都有其一定的范圍,決不超過自己所應守的本分,所以說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出言吐語,有的是有益於人群的,有的是無益於人群的,(有的是利益眾生,有的是沒有利益眾生,)看你是個怎樣的講法。如我國說的:“一言興邦,(邦就是國家。一句話能使國家興盛,)一言喪邦”,(能使整個國家滅亡,做皇帝或是做總統,有時一句話就會很慘,)其得失就很大。特別是站在國家的立場,如一句話說得好,可以使國家得到很大的利益,如一句話說錯了,國家就要蒙受很大的不利。即使對人而言,也有這樣大的關系。如你說一句鼓勵人向上的話,就是有益於人的,如你說些引誘的話,誘惑人們走上歧途,就是無益於人的。(無益於人。)不要以為隨便說話沒有關系,說好說不好,對於別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然而如何能使所說的話,皆對大眾有其利益,依據本經的意思,唯有遠離惡言,然後說出來的話,方能不至於對人無益。(方能不至於對人無益,所以)我們說了有益人的話,人們不知要怎樣地感激你! 【三、言必契理】:一般說的“言不及義”,(所講的話於理不合,)就是說些沒有道理的話。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不但溫柔有禮,而且合乎道理。有道理的話,契真理的話,(合理的話,)具有不可抗拒的雄力,(他講得很有道理,)使你不得不五體投地地佩服。說話不講理或不合理,令人聽了乏味,(強詞奪理,硬要強辯,你跟他講不通的,所以講話也要有默契,修養要好,)越聽越不要聽。常以惡口罵人的人,由於有團怒火在內心中燃燒,理智被這忿怒蒙蔽起來,所以說出來的話,很難契合於正理的。如果遠離惡口,要麼他不說話,說了必契於理,(要不他就不說話,講了一定合道理,)使人很樂意地傾聽他談話。實際上講,言必契理,(契理就是合理,)這是很要緊的,假定說的不契於理,與其說了不如不說。(不如不要說,)以佛法說,出言必定契於真理,唯佛與佛乃能如是,佛不論在什麼時候以及什麼處所,從來不說一句沒有道理的話的。 【四、言詞美妙】:說話不但要溫和,而且言詞要美妙,就是一字一句地用詞,都用得非常恰當,並且用得極為自然,使人聽到你的音聲,就得到一種異常美感!多聽人講話就知道:會得說話的人,(就是有善於說話的人,會得就是善於,善於說話的人,)吐露出來的言詞,如像選擇過的樣子,不知多麼悅耳中聽;不會說話的人,言詞既粗俗,聽來又刺耳,很難令人生起好感!(都快死了,他一開口就是要跟你漏氣,一開口就是要刺你的心,你看誰肯跟他說話,每次都是他對,說到最後沒有辦法再說了,你再怎麼樣都不對,沒有辦法溝通,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冷靜聽別人怎麼講,對我們的修養有益無害,)同樣是說話,言詞美妙不美妙,給人影響有著很大的不同。當然,一個人惡口罵慣了的,要他有什麼美妙言詞說出來,自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若你能遠離惡口,除非不說話,(若你能遠離惡口,)說起話來,所用的言詞,一定是很高雅的、動聽的、美妙的,具有吸引力的。(具有吸引力,)言詞美妙,是遠離惡口所得的善果,所以做人不可隨便開口罵人。(不可隨便開口罵人。) 【五、言可承領】:承領,是接受的意思。有的人一說話,別的人立刻就接受,覺得你所說的很有道理,是值得我人接受的;有的人說了話,別的人不但不接受,而且以為你是說大話,根本不值得重視的。原因在那裡?就在你是否以惡口罵人。如你常以惡口罵人,那你說出來的話,好像有刺一樣,使人不敢接受。俗說:你的話我領教得多了,現在再也不敢領教。這樣,你的說話,打了很大的折扣,很難邀得(邀得就是得到,很難得到)人們的信任。在世間做人,說話最要的,是在於信用,信用沒有了,說什麼都沒有用。有人到了什麼地方,專門喜歡高談闊論,但是沒有哪個願意聽他的,做人做到這個地步,(說話沒人肯聽,)可謂毫無意義。(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們要想說話發生力量,令人接受,最主要的是遠離惡口。 【六、言則信用】:信用,在這世間是很要緊的。孔老夫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知其可也就是不知道他怎樣來立身處世。)信用,從什麼地方表現出來?當然是從說話中,顯示你的高度信用。比方人家請求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不答應便罷,答應了就得盡心盡力地去做,至於效果如何在所不計,即使沒有達成承諾人家的任務,人家也不會怪你的。(因為你很有信用,)世間有很多人,不論對什麼人的請求,總是滿口答應,(沒有問題,)但是答應過了,似乎也就算了,根本沒有當作一回事!(一開始人家認為你有信用,)可是經過時間久了,大家知道你只是應酬而已,慢慢便會對你失去信心。信心一旦失去,以後就是說真話,亦沒有人肯相信你。一個不以惡口罵人的人,無論在什麼場所說話,無論在什麼時候說話,都會得到人的信用,相信你所說的話,一定會兌現的。 【七、言無可譏】:譏即諷刺或批評。在這世間,有很多人說話,雜亂無章的,不知說的什麼,所以說了以後,或當面受人批評,或背後為人譏笑,做人說話如此,實在是沒有意思。推其原因,還是由於惡口而來。有的人說話,溫文爾雅的,有條有理的,既有豐富的內容,又有美妙的詞句,不管什麼人聽了,想要在你的說話中,找出什麼缺點,以便批評諷刺你,甚至當面譏笑你,那是絕對找不到的,所以說言無可譏。現實世間的人,沒有哪一個說話,不受人批評的,所以常有“說話難”之歎!不過你能遠離惡口,從不刺耳的(講話不要那麼帶刺,)言論批評人、諷刺人,(就是講話帶刺不怕你死,)那你現在說話,就也不會為人批評、諷刺、譏笑,所以說言無可譏。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得從不惡口做起。(有的是對方自己敏感,不是我們的問題,對方很脆弱,你稍微一句話,他就是覺得你他,這樣我們不算惡口,像那樣就是不要說話,有的不是我們惡口,是對方太過敏感,敏感,你說一他想成十,甚至扭曲你,所以沒有辦法談論,不是我們的問題,這種情形盡量不談,因為你講他認為你在傷害他。) 【八、言盡愛樂】:(就是所說的話都受到一切人的歡喜,就是這個意思。)說話不為人批評,固然是很難得的,若更能為人愛樂的,自更是說話的成功。如有人說話,說不到三言五句,就不為人愛聽,當然更談不上好樂;另有些人說話,使人越聽越愛聽,越聽越想聽。若問原因何在?我想亦在有無惡口。(講話當中都不含有罵人、諷刺,都沒有,大家都喜歡聽,)還有造惡口業的,說話就不會有人愛樂,未造惡口業的,所言自然盡為人之所愛樂了。 上面所說的八種淨業,都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這淨業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便能【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梵音,即清淨音,如來所說的都是梵音。梵音聲相,為如來三十二相中的一相。由在因地中遠離惡口,所以到佛果位上,就得梵音聲相,此之所謂因果相應絲毫不爽。(因為很簡單,所以我們不須什麼解釋,跟大家互相勉勵,讀一遍增加大家的印象,沒什麼好解釋的,這個你們都看得懂。) 丙七 明離绮語功德 復次,龍王!(這一段是說要離绮語。)若離绮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所愛就是所敬愛,就是必定為智人所以尊重、恭敬。)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能夠用智慧如實來回答。)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浪費。不唐捐就是說不會白費功夫。) 離绮語是對绮語說的,绮語就是(說男女的事情,男女)不三不四的話,(譬如說贊歎淫欲,贊歎感情,贊歎束縛的世間法,)一點意義都沒有。一般人見面談話,談些有意義的話比較少,大都喜歡說些笑話,或故意地逗人發笑,這便叫做绮語。或說一些不正當的話,(就是男女,)令人發生種種妄想,這也叫做绮語。一般人聽了也許認為無傷大雅,說說笑話有什麼關系?(像現在電視什麼頻率?打電話進去就會聽到什麼聲音,……,忘記了,常常在報導,說十八歲以上才可以打,打進去就是說一些不三不四的,還寫什麼國際收費,這一點我實在想不透,你打出去的電話,是由電信局收費的,怎麼寫一個國際收費,難道他會到你家裡來收費嗎?你打電話,費用一定是電信局收去,這個我們都想不通,這是弄不清楚他為什麼這樣寫,這個就是绮語,)但真正站在世間做人的立場來講,或站在修學佛法的立場來講,最好還是不要說些(男女當中)無謂的話,(男女)不三不四的話,張三長李四短的話,最好不要講。以學佛的人說:彼此見面的時候,問問近來用什麼功?或問有沒有進步?使得大家(彼此之間)知所策勉,(策就是鞭策,勉就是勉勵,)而不至於懈怠,如是便可離绮語了。 佛又叫聲【龍王】說:【若】人能夠遠【離绮語】的話,那他【即得成就三種決定。】決定,即表示一點猶豫都沒有。如我人一時想這樣,一時想那樣,在這樣那樣之間,心中會生起疑惑,這就叫做不決定。一個人不能決定一樣什麼,(連一樣他都沒有辦法決定,)那他將什麼事都做不成。說绮語的人,一時說這樣的話,一時說那樣的話,使人對你捉摸不定,要想得決定果,那怎麼做得到?如你一向沒有說不三不四的話,自然就可得到三種決定。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這是一定的道理。【何等為三?】這是問,下面一一解說。 【一、定為智人所愛】:所愛(就是所以敬)的愛,(多一個尊敬的敬,意思就是出來,)不是單純的講愛,而含有尊重恭敬的意思在內,亦即所謂敬愛。諸位或許有體驗到或聽人說過:如現在有個人進來,假定他平時喜歡說不三不四的話,我們便說這人又來了,而對他抱有一種輕視的心理;如走進來的一個人,平常從不喜歡說些無謂的話,亦即所謂“不苟言笑”的,(就是說不隨便談笑風生,態度很嚴肅,)我們自然而然地便對他生起恭敬心來,是即為人所愛。一個人為普通人敬愛,這是沒有什麼希奇的,為有智慧的人之所敬愛,這就極為難得了,因他沒有相當的聲望和人格,有智慧的人不會對他敬愛的。普通人看人只看表面,有智慧的人可以深入人的內心去觀察的。如你是個離绮語的人,便能得到有智慧的人敬愛,所以說定為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吾人彼此見面,或在一個集會當中,不免有人提出一些問題來問,我們當然要予以回答。有些人頑皮或歡喜開玩笑,那他便會“王顧左右而言他”,(顧左右而言他就是說,看來看去的言不中意,你問什麼他都答些別的,)不肯如實的答覆。如問從何而來,應該老實回答,我從某某地方來,但他卻說我剛吃完飯,(他答非所問,)或問你現在讀什麼經,《金剛經》還是《地藏經》,你如答覆說,我每天讀《金剛經》一卷,這便是如實答問。拿道理來說:世間的道理很多,我們當然不能每個道理都知道。如有人問這個道理,自己懂得便回答,所謂“知之為知之”。有些人根本不懂這個道理,以為自己是個大通家,(這個有很多,)隨便亂答一陣,(這個有很多,他一知半解卻半桶水晃蕩,不論對錯跟人家亂講胡謅一通亂回答,)所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自己不知當成自己知道,)假定別人問的,自己並不明白,便老實說不知,(我們老實講有什麼關系,不知道並不可恥,不知道,我們跟人家說不知道並不可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老老實實地講,)或說關於這道理,我還不怎麼清楚,等我研究了解以後再答覆你,這便叫做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但世間上的人,都愛自作聰明,作不如實答問,原因在於平時說的笑話太多,對於任何問題都不作切實地答覆。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我們常聽人說某人很威,(就是很有威望,威勢聲望,)僅是很威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威而有德才是最極殊勝的,有威而無德,(人家由外表怕你這個沒有什麼,德是由內心欽佩,所以說你有威沒有德,沒有用的,你只讓人外表怕你,這個沒有用,要從內心裡面佩服,這個就是有德行,外表怕叫做威,內心佩服叫做德,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這樣子,所以有威沒德,)很容易使人對你生起:“敬鬼神而遠之”的心理,所以有威有德,才是我們所須要的。“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使人對你生起敬畏之心而樂予親近,才是最極理想的。如你能離绮語,便會得到威德,而且所得威德,不僅是在人間最為殊勝,即在天上也是最殊勝的。為什麼會如此?因他從來無有虛妄的關系。無有虛妄,所以有此殊勝威德。 上來所得的勝利,還是屬於世間的,【若能】進一步地將此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他【後】來【成佛】的【時】候,【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授記,是佛法中常用的名詞,即對諸大菩薩等,授與未來的懸記,(懸記就是未來的意思,)如說你將來定在什麼時候成佛,國土叫什麼名字,四眾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多少時等,名為授記。授記,在菩薩修行的過程中,不是一次兩次的,你到了怎樣的程度,就可為你授怎樣的記,含有鼓勵的意思,目的在於使你更向佛道前進。如鼓勵小孩用功讀書,告訴他這次可以考第一名,他就認真地用功讀書了。如來為佛法行者授記,是確實如此的,是真實不虛的,決不會不兌現的,所以說皆不唐捐。 丙八 明離貪欲功德 (這個貪,世間人最難斷,世間人最難斷,很難斷,我們說財色名食睡,說吃飯就好,說吃飯,吃飯已經吃得很飽,吃得很飽,實在是飽了,再端一盤出來,那一盤剛好是我們最愛吃的,明明已經很飽了再吃兩口,再吃兩口,中國話很厲害,說:嘴飽眼不飽。眼睛不肯飽,嘴巴已經飽了吃不下了,吃不下了,眼睛不肯飽,眼睛看了覺得不知足,看色香味都俱全就想吃,中國人講話很厲害,真的,嘴飽眼不飽,眼不飽,因此高僧大德吃飯的時候,眼睛不會東瞄西瞄亂看,我們一般人吃飯都是這樣子,眼睛一直轉個不停,看那一盤轉過來,轉到我們的面前,現在都是用轉的,轉到我們的面前,好吃,速度很快,怕再被轉走,怕再被轉走,所以看我們吃飯,就知道這個貪欲很困難,很困難。所以說何況是其他的欲望。)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所以這個要下功夫,這個貪心要斷要離,要下一點功夫,)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你不貪當然身口意束縛不了你,)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我沒貪,)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過本所求的意思是說本來我所求的只有一叫做本所求,可是現在超過你本來所以求的,就是你無所求,已經超過原來所求的,你只求一現在給你一百,叫做過本所求,超過本來你自己想要得到的,)百倍殊勝,(因為你沒有貪,)由於昔時不悭嫉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離貪欲是對貪欲說的,貪欲本是多方面的,但人類最大的貪欲,還是在於金錢的積聚,(金錢的積聚,)以為有了錢,什麼問題都可得到解決。但站在佛法的立場講,貪欲為一切罪惡的根源,(罪惡的根源,)事實的確如此,試看社會每個角落所發生的罪惡之事,有那樣不與貪欲發生關系?(什麼都是為了貪,)所以這是應該遠離的。(世間人貪,我們能體諒,我們說修行人不論是法師,或是在家居士我們還著這個貪,等於一條繩子綁住我們,一條繩子綁住我們,貪名、貪利、貪色、貪財,這個都是,貪睡、貪食,財色名食睡都是叫做貪,貪是最大條的繩子,捆得死死的,有了這個貪苦隨後就到,苦一定隨後就到,這個人貪心有多重,你就會了解這個人痛苦有多深,這是一定的道理,慢慢地去感受,慢慢地去感受。所以如果我們讓它自然美,對不對?自然美,內心美就自然美,我們沒有這個貪欲,但是我們現在不一樣,我們現在貪欲心很大,我已經六、七十歲了,我已經老了細胞在變化,細胞在變化,無常一定會到的會慢慢變丑,對不對?但是我們愛漂亮,貪美,貪美就去美容,美容不是壞事,有時候做得好沒有關系,做得不好……,心針美容之後嘴巴往上翹,一夕之間液體掉下來,下巴腫這麼大,你比較胖哦,做小針美容的不敢說她失敗,注射液掉下來,人家說:你怎麼圓嘟嘟的,她不敢跟人家說:我小針美容失敗。她不敢,說:是水腫,水腫。她不敢說,為什麼?六、七十歲了還做小針美容,當然她會不好意思,世間就是那種……,事實不是這樣卻又不敢說,又不敢說會不好意思,所以光說貪漂亮就好,這種貪愛之病就很難治療了,光是貪漂亮的毛病就很難治療了,所以你看看只要你長期吃素食,認真拜佛、念佛煩惱比較少,煩惱使人家更快老化,煩惱使人更快老化,所以我們的心情很重要,心情很重要。大修行人,他無須化什麼妝就很漂亮了,就算你看起來感覺他很自然,不過他的美就在這自然當中,世間人有時候化妝得很那個,不過從她的眼神,眼神,眼神看起來她就沒有氣質,沒有氣質,人的氣質從眼神看,眼神,眼神,任你怎麼擦粉,那兩顆眼睛你一定擦不到的,眼睛擦粉你會變怎樣,所以一個修行人高僧大德,或者是在家居士很有修行,眼神就很慈祥,他無須化妝你只看他的眼神,就很歡喜親近他,慈眼視眾生,所以最了不起的化妝師就是佛,他把我們的心化妝得好好的,無貪、無嗔、無癡,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佛就是最棒的化妝師,他讓你做一個永遠的美人,心美,心美,所以要學佛。) 貪欲心的罪惡之大,大到有的時候,連手足之情都不認的。(這個有很多,)關於這個,現我說個故事:過去有兄弟二人,同時從外鄉回來,每人身上背有二十斤黃金,在道理上說,親兄弟應該互相照顧,但走到一個荒山野嶺四顧無人的地方,哥哥首先起了一個不好的念頭,如我把弟弟殺了,那我可多得二十斤黃金;但奇怪得很,當哥哥正在這樣想時,弟弟也同樣地生起這個不好的念頭,想殺掉哥哥而自己多得二十斤黃金。雖然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但誰也沒有動手,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有點不太好看而已。(因為貪,貪一起來會不自然,動到貪的念頭,心會不自然講話不會響亮,不會響亮,心不貪講話就會響亮,對不對?心不貪講話就會響亮,你要來就來,不來拉倒,不增也不減,法無來去,對不對?)可是走了沒有多遠,兄弟兩人又覺悟過來,心裡便也和平了些,並且這樣想道:他有錢也好,我有錢也好,為什麼想要謀害對方?於是繼續地向前走,走到一個有水的池塘邊,哥哥心裡這樣想,金錢這東西,是毒物,是不好的,使我生起殺弟的惡念,於是便站在水塘邊,將黃金一塊一塊地丟到水裡去,弟弟看見了便說:“善哉!善哉!”弟弟這樣贊美後,將自己的金錢也一塊一塊地丟到水裡去。哥哥在旁看了說:“善哉!善哉!”兩人都很奇怪地問:我將金丟到水裡,你為什麼在說善哉?到這時,大家很坦白地說出自己所起的念頭,不是覺悟得快,恐怕老早就使我們造下彌天大罪!(彌天大罪。這是一個故事,現在講起來也很愚癡,為什麼動一個念頭後來又丟掉,何必如此,如果是我,我不可能動念頭,我會想:這些拿回去印經不是很好,何必丟到水裡,對不對?不需要這要做,不需要這樣做,我覺得這兩個兄弟很愚癡,很愚癡,起心動念講一講就好了,拿回去做功德不是很好,)這現象,在世間是常有的,如一個家庭父母死去以後,兄弟分家,實際說來,哥哥分多一點,弟弟分少一點;弟弟分多一點,哥哥分少一點,本是沒有什麼關系的,但誰都不肯吃虧,於是對簿公庭,互相爭執起來!(像我們兄弟,世間最好的就是我們兄弟,我們當時分財產的時候,一個都不貪,為什麼?因為分一百多萬的債務,每一個都不貪,我分四十萬,好,給你,給你,我們兄弟都不貪,不過那是因為是債務,差別就在這裡,)為了貪欲,什麼兄弟之情也不顧了!所以佛說貪欲有很大的過失,要我們絕對遠離。(遠離。)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離貪欲,】那他【即得成就五種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亦即所謂自由自在。世間上的人,無論在哪方面,都受種種牽制,不能隨心所欲。原因在於人們,貪欲心太大,(這句話就是根本,貪心很難除去,很難除去,)見到這個想這個,而為這個所縛,見到那個想那個,而為那個所縛,怎麼能夠得到自在?不自在的原因,不是由於有個外在什麼,將你捆縛住了,而是由於內在的貪心,所以貪心就是一根最堅固的繩子。(像出國就是這樣子,我們到泰國去,泰國賣藥的就吹擂這藥有多好多好。師媽很好騙,我不看賣藥的,我都注意看師媽的眼神,賣藥的一直吹擂藥有多好多好,我就看她(師媽)的眼神,我說:買一瓶吧。買一瓶,這樣好嗎?我說:好。我知道她聽人家說那藥,好得不得了,不買她會很難過,買一瓶,然後又載、載……,載到哪裡?載去看紅寶石跟藍寶石,都打三折,被那個導游一說,連天都可以舉起來旋轉了,這個說有多便宜就多便宜,本來一只是十萬都打二折而已,才兩萬元而已什麼什麼的,師媽眼睛瞪得大大的,喜歡又不敢講,後來:喜歡嗎?買一只來戴戴,我是不好意思跟她說:你的手戴這個也沒用,手爛掉剩下一堆白骨,戴這個也沒有比較漂亮,又不能跟她說白骨觀,老人家,現在出國能讓媽媽高興就好,要不要買?要買,買一只,他說:師父,你很孝順。導游就說很孝順,那些泰國的也這麼說,那些人都是中國人、台灣人,都會講台語,兩萬元很便宜、很便宜,就跟你說你很孝順這樣子,就買給師媽,然後再來,再來看人家殺蛇,殺蛇,師媽眼睛瞪得大大的,這蛇的血馬上喝怎樣怎樣,那個藥加進去會怎樣怎樣,我跟她說:這麼老了不需要吃這個。要不然也想喝,她人很單純,老人家很單純很容易受騙,受騙。擺一台電視在前面,整天都廣告藥品,過不了多久,所有廣告過的藥,我們前面這裡就都有,尤其是第四台的,第四台的,如果被他這麼一說,連天都可以舉起來旋轉,你如果看第四台的廣告,你不買會很難過。貪心,人實在是夠用就好了,所以我們人貪心,被外境一引誘就馬上引發了,真的,這種東西很厲害,這種東西很厲害。)你的貪心重,這根繩子就捆緊點,你的貪心輕,這根繩子就捆松點,你如沒有貪心,就可得到自在,而且所得的自在有五種。【何等為五?】下面再為解說: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三業就是身語意三者。前面曾經說過,如果三業不自在,在世間是很苦的。身業,就是身體上的行為;語業,就是口頭上的行為;意業,就是內心上的行為。三業的行為活動,是善還是惡的,有無貪欲心是一大主因。由貪欲而出發的行為活動,必然是不善的,因為以此為基,可以造成殺盜淫妄的罪業,(都是一個“貪”字,)由此罪業,不但招感惡趣的果報,就是再來做人時,也會感到諸根不具的果報,(講到諸根不具,不說什麼,光說眼盲就好,你是否試過眼睛看不到的痛苦,你今天晚上回去把眼睛蒙起來,把眼睛蒙起來當成盲人,你摸索一天看看你會很痛苦,吃三餐你就很痛苦了,如果是盲人他要找什麼工作,除了按摩之外,他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他真的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假設換成我們是盲人,那你怎麼辦呢?諸根不具說眼盲就好了,不要講太多,你能怎麼辦?你要做生意騎摩托車,騎腳踏車、開車,你要找什麼工作,也不知道,眼盲是不能出家的,三百六十五行,照理說我們這一行業最輕松,這一行又不行,六根不具足又不能出家,你看看眼盲最……,六根不具,光是眼盲你就很慘了。)諸根不具,要想三業自在,自是不可能的,遠離貪欲而表現的各種行為活動,一定是善的向上的,以此善因感得人的生命果報體,眼耳鼻舌身意的諸根,一定是圓滿具足無有欠缺的。一個人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身相圓滿,三業便能得到自由自在。(就像大家這樣,你現在能夠坐在這裡聽經,六根具足是何等的因緣,大家要珍惜。)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每一個人生存在這世間,多少都有其財物的,但其所有的財物,能否自在受用,還是個很大的問題。有人沒有財物時,本還較自在的,一旦(有一天中了大家樂、中了六合彩,)有了財物以後,反而不怎麼自在了,不知將財物怎樣存放才好:放在家裡怕盜賊偷了,放在銀行又嫌利息少,存於私人更怕吃倒賬,(放哪裡也不是,放這裡也不是,放那裡也不是,)所以一切不能自在。如果我們遠離貪欲,那你所得的一切財物,便可自由自在的,要怎樣地處理就怎樣地處理,不會發生什麼問題的,因為不論是你的怨家,不論是什麼盜賊,要想奪去你的財物,是都不可能的。如常有些盜賊,洗劫一個村莊,而對大善人家,秋毫不予侵犯,(一點點,秋毫就是一點點也不予侵犯,)原因在這大善人,沒有妄貪別人的財物,而且經常以自己的財物,施與貧苦的大眾。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福德兩個字,常掛在一般人的口頭上講的,(所以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大家都很喜歡拜,土地公,)如說你有很好的福德,或說你的福德很大等。福德,不但是指有財物說的,諸如地位高貴,壽命長遠,都可屬於福德之類。然要怎樣方可算是福德自在?要隨心所欲地,想什麼便有什麼,如現在天氣異常炎熱,(底下說天氣異常地炎熱,)想家裡有個電冰箱,電冰箱就來了,或者想要出門,一輛汽車已在門口等你,送你到達所要去的地方。如是想什麼有什麼的物皆俱備,是為福德自在。有些人雖然家裡很有錢,住的是高樓大廈,用的是世界最新出品,但終日墮在煩惱的深淵中,(這個有很多,多得不勝枚舉,富有到煩惱不知要做什麼,錢太多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不知道要做什麼,車子也開最好的,房子也住最好,太太也娶最漂亮的,再來呢?沒有佛法,沒有佛法,所以活得很痛苦,)不得自由自在。一個具有福德的人,看起來沒有什麼錢,亦不會到處去找錢,但什麼亦不感到缺少,(知足,)當知這是從遠離貪欲常行布施得來。(所以我們如果離貪欲,我們就是最富有的,為什麼?我們不缺錢,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求的很少,對不對?所以古人言之有理,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求的很少,我們若要求的很少,我們就很富有了,學佛的人無所求了,是世間最富有的。)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經中常說,一個人能常行布施,便能得到大富大貴。所謂富貴,不外是金錢、地位、名譽等等,但世間最高的地位,在古代是指國王而言。一個得到王位的國王,是否能夠為王自在,自然是個很大問題。俗說:“皇帝是假,福分是真”。(皇帝是假,是暫時的,有福報才坐得穩,沒有福報也坐不穩,其實當皇帝很倒霉,以我看來最倒霉的就是當皇帝,業障最重的才會做總統,那是很困擾的事情,真的,業障深重才會當皇帝,所以何其不幸生帝王之家,何其不幸生帝王之家,帝王很痛苦的,以前電影上演的,他如果出生在帝王之家,他就在紫禁城裡面,他的活動空間就是一點點而已,連一個太子要拿個東西都有人跟隨著、跟隨著,哪像鄉下小孩,我們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跑東跑西也沒人管你,沒人管你,對不對?像總統如果要吃一顆粽子,就像押犯人似的,你知道嗎?就像押犯人似的,出去身邊就跟隨著一些侍衛,他連要吃一顆粽子或者是菜包,他也很痛苦身邊都是人,身邊都是人,對不對?所以不自在,不自在,皇帝不比做和尚快活,不會的,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命,他有他的命,對不對?)如你沒有福德,縱然做了帝王,在你國內,不是人民造反,就是盜賊遍野,不是天旱,就是水災,使你做國王的,一日不得安寧。(一日不得安寧。)如你是有福德的,那你做了國王,就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不但國內的老百姓很尊重你,就是各方的鄰國亦尊敬你,老百姓以及鄰國,都會拿最極珍奇的妙物來奉獻你,亦即我國所說的進貢。做國王做到這樣,當然便得到自由自在了。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悭嫉故】:(意思不悭貪不嫉妒,有悭貪有嫉妒,這樣沒有辦法修行,若有這兩種習氣,捨,捨不出來,)遠離貪欲而行布施,不要以為是虧本,其實是在投資,(所以我才對你們說,供養三寶這個叫做投資國庫,你投資股票市場不一定賺錢,最近八千多點當然多少賺一些,但是這個不常有,這個不常有的,沒有常常開高走高,開低走高,股票到現在我還搞不清楚,還搞不清楚,整天受到什麼指數震蕩,什麼什麼……很多,術語很多。為什麼說,八千多點成交是一千六百多億,怎麼算的,八千多點是怎麼算的,真的聽不懂,也不需要去懂它,我這輩子也不曾到過股票市場,都是電視上報導的,報……。以前報導的時候都是一個沒有活力的女人在報導,台銀三塊買進,三塊一賣出,聽起來好像要死了似的,那個曾經聽過,台塑十八塊買進十七塊半賣出,都常常說這個,做股票做得很淒慘,我的朋友讀大學的時候,他一面裝個聽股票的,學生就在玩股票了,我們那一班的就在玩股票了,裝個耳機,眼睛看教授上課這樣子,教授也沒講什麼好笑的,他自己一直拍手,結果是股票賺了,股票賺了,他就說:晚上我請客。為什麼?我已經賺了一萬多了,聽一聽,說他已經賺一萬多元了,一萬多元了。所以因為股票好賺,所以整顆心都不在書上,那台收音機常常拿著,好像他的祖宗似的,好像他的祖宗似的,那台收音機常常拿著,股票市場迷人迷到這種程度,我今生不曾接觸到這種東西。遠離貪欲這個很重要,遠離貪欲而行布施,不要以為是虧本,其實是在投資,)如你現在投資一萬,將來可得十萬或二十萬。比方有人希望不大,只望得到很少的日用之物,因你行布施的原故,但結果所得到的東西,超過了自己本來所求,而且比所求的更為殊勝。如以錢財來說:本來你只希望得到五十萬越幣就好了,但結果你卻得到五十萬美金,美金比之越幣,當然百倍殊勝。原因由於你在過去,不曾生起悭吝嫉妒。(不曾。)悭吝與貪求不同,貪是將別人所有的貪取過來屬於自己,悭是已為自己所有的而不肯施捨出去,人類實在是很自私的,從外面拿進來越多越好,從自身拿出去越少越好,進來十萬八萬不嫌多,拿出去十元八元捨不得,這便叫悭貪。佛在世時,印度有個非常悭貪的老太婆,她很喜歡吃餅,每當做餅的時候,便將前後門關緊,(為什麼?)怕別人進來向她討餅吃。迦留陀夷尊者知她悭貪,為了感化她,便到她的門前乞食,(沒乞食便罷一乞食,)門關得緊緊的,沒有人出來供養,尊者(迦留陀夷)就運用神通進入她家,而且一直走進廚房,站在老婦前向她乞化。老婦對尊者說:你不要站在這兒看,就是看到將眼掉下來,我也不會給你餅的。尊者(想要看到眼睛掉下來,)真的便把眼睛掉下來。(他有阿羅漢的神通。)老婦又說:就算你看到兩只眼像兩只碗一樣大,我也不會給你餅的。尊者真的便將兩眼變得像兩只碗一樣大。老婦又說:就算你的身上能夠出火,我也不會給你餅的。聖者真的就從身中發出火來。老婦又說:不行,就算你頭倒地腳朝天,我也不會給你餅的。聖者真的便頭倒地腳朝天。最後老婦更說:不管你怎樣變,那怕你變得死在這兒,我也不會給你餅的。於是尊者便入滅受想定,(暫時的,暫時的涅槃,)入了此定沒有氣息,就好像死了一樣。老婦一看,以為尊者真的死去,不禁害怕起來,因她知道尊者是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所最尊敬的大德,假定死在自己家裡,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於是又對尊者說:你如果活過來,我決定給你餅。(為了要吃一塊餅實在很難過,迦留陀夷實在是證果,如果是我去,她如果說:你看到眼睛掉下來,我也不會給你吃。我說:我才不吃,我要把眼睛留下來看經典,我才不吃,你自己留著吃,對不對?何必看到眼睛掉下來,我連吃都不想吃,但是菩薩不能這樣做,他要度她。)尊者知道她已有轉意,便立刻地出滅盡定。老婦說了要供養餅,當然不好反悔,但因悭貪成性,(說你若活過來就餅給你吃,)捨不得以大餅供養,就以一小塊面,(炒面,這個面就像我們現在的米仔麸,米仔麸,這個在戒律學裡面有講,把五谷磨成粉末狀拌水,一塊一塊就這樣子拿著吃,就像我們現在的米仔麸,或者是麥粉那一類的,)放到鍋裡去煎,尊者以其神通,使所煎餅越變越大,老婦見到餅大,又捨不得供養,(見到餅漲大捨不得供養,)於是便說:這裡有現成的六七個餅,你隨便地拿一個好了。但聖者取一個時,其余的都與之連結起來分不開。老婦看到急得不得了,(她想拿一塊六七塊都黏在一起,這不是她的意思,我叫他拿一塊起來,六七塊都黏在一起,心悭貪。)尊者這時便對她說:你不要怕,我是不要你這些餅的,最好你拿到祇樹給孤獨園去供養眾僧,其功德是不可限量的。大概老婦的善根開發了,就遵照尊者的指示,到祇園去供僧。供僧以後,她見迦留陀夷坐在樹下,便跑去坐在他的隔鄰,尊者知她善根成熟,便對她說法,她聽了之後,立刻證到初果。(這種角色能證初果,我看到這裡打了個問號,貪成這個樣子能證初果,我覺得這個可能是講故事,初果多厲害,初果已經斷見惑,斷見惑就是我見,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都斷了,佛在世,證果不就好像吃飯那麼快,我們現在證初果的沒半個,所以不簡單,不簡單,善根因緣,這種角色,這種角色也會證初果,這太不簡單了,太不簡單了。)所以一個人有了悭心是不好的,有了悭心最好想辦法將之對治掉,不要讓她存在。嫉是嫉妒,(這個很難修,)人類的嫉妒心是很大的,(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家有錢,見不得人家漂亮,見不得人家布施,他都有話說,)而且不論什麼人都有的。當然,這可通於各方面的,就是,凡為別人勝過自己的,都要對之生起嫉妒心來。以做善事來說:自己不做善事,見到別人做了,還要嫉妒,怎麼可以?如離貪欲,這些過失就沒有,而且得到五種功德,所以說【是為五。】 以上得到的功德,都是屬於世間方面的,【若能】進一步地將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便將成為【三界特尊,皆共敬養。】因為佛是人天教主,三界導師,三界之內的眾生,沒有一個不特別尊重你的,不但尊重,而且恭敬供養。你在因中行菩薩道時,以自己所有的一切,施捨給與所有的眾生,到了成佛,當然會得到人天供養。所以佛法常說:不論人們做件什麼善事,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自己的犧牲,事實上你做了的,總是有代價的,雖然你自己不希望有何酬報,但在因果不爽定律下,必然會給予你相當代價的,(譬如說師父講經雖然累了一點,雖然累一點,不過我講經,彼此互相勉勵增加我的印象,講經,我可以得到很多,是不是?我可以積至很多的,智慧、辯才、學習的機會,所以講經得到的搞不好比台下的還多,因為我自己要先看,因此這種事情都是這樣子,肯犧牲的人絕對不吃虧,這是一定的道理,)做人不要太過聰敏,而是需要有點傻勁,(比丘常常三分呆,人家說我們的壞話當做沒聽到,人家要侵損我們,除非有生命危險,要不然稍微侵損當做不知道,知道裝作不知道,他的缺點看也不用看,講也無須對他講,為什麼?有個傻勁兒,什麼事情看自己就好,)多做功德,多行善事,多作利益人群社會的事業! (再來,這一段又很重要。) 丙九 明離嗔恚功德 (嗔恨心,就是脾氣,這個男女都有包括我也有就對了。) 復次,龍王!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就是說不要發脾氣,你能得到八種的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就是沒有損害惱亂的心。)二、無嗔恚心;(無嗔恚心。)三、無诤訟心;(诤訟就是爭論,诤就是爭論,訟就是訴訟。)四、柔和質直心;(質直就是正直,柔和正直的心,因為你沒有嗔恚。)五、得聖者慈心;(聖人都有慈悲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因為你沒有嗔恚,眾生都喜歡親近你,你利益眾生大家都很歡喜,因為你沒有嗔恚。)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所以說前世和今生丑陋的原因和莊嚴的原因也有很大的關系,前世有插花或者是前世脾氣比較好比較慈善的,善事做很多貌相會很莊嚴,所以說你如果沒有嗔恚的人,身相就是端嚴,眾共尊敬,誰都想要長得好看,誰願意長得丑,這是很簡單的事情,很簡單的事情,譬如說一個歌星或是一個影星或者好萊塢影星、影後、影帝,相片一出來,每一個就說這個很漂亮,每一句話一定這樣講的,一定這樣講的,對不對?這個實在夠丑的,不曉得紅些什麼怎麼會這麼紅,這麼丑,這麼丑也當女主角,我們人都是這樣子,照片一刊登出來,美丑,立竿見影,對美丑的分別心很嚴重的,所以這個貌相是宿世修來的,宿世個來的。有的說要不然我去美容,你知道嗎?以前美國有的人鼻子扁扁的,有的人鼻子扁扁的去美容,鼻子不曉得從哪裡割開,把它弄上來,結果只要刮風下雨,鼻子就開始酸蓄膿,鼻水一直流,鼻水一直流,後遺症變得很嚴重,後遺症很大,後遺症,美國人用矽膠去隆乳,從這裡割開,割開之後放進去裡面產生病變,溶和體質病變擴散痛到背後去,痛到背後去,前後都痛,就是整個都痛,就為了要豐滿一些,你看那個後遺症,後遺症。所以自然就是美,創造自然的美是我釋慧律的責任。)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和就是慈和,忍就是忍辱,速生梵世就是梵天清淨的國土。)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觀者,見到的人都非常地贊歎,歡喜心。) 離嗔恚是對嗔恚說的,嗔恚即發脾氣,在這世間做人,個個都有脾氣,只是大小不同。小脾氣只表現出不開心,大脾氣就要暴跳如雷。有了嗔恚是很苦的,因嗔恚多容易得罪人,起到這裡是仇人,走到那裡是仇人,人人都成為你的怨家對頭,那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嗔恚猶如大火,若常發生大火,就將一切燒光,如人常起嗔恚,好像有大火在身心中燃燒一樣,是很不好受的。(所以我們人如果發脾氣就像一塊火炭,好似一團火在心中燃燒,)如今天發了脾氣,就算燒了再好的菜,你也是吃不下去的,(因為發大脾氣菜吃不下,)因內心被火所燒,吃來一點味也沒有,所以嗔恚心,在佛陀看來,其罪惡是很大的,釋尊深深體驗到這點,特別要我們遠離嗔恚,(不要發脾氣,脾氣學好一點,)如你真能遠離嗔恚,那你身心就可得到清涼,《正法念處經》說(這部總共七十卷,元魏般若流支所以翻譯的,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經集部,本經的重點在說三界六道的因果以及出家人的修行,《正法念處經》,在《正法念處經》裡面說):“是故智者捨嗔如火,(有智慧的人捨掉嗔恨心就是捨掉這個火,)知嗔過故能自利益。(因為嗔恨心的罪過很重,所以他能夠自利益,)為欲自利利益他人,應當行忍。”(應當要有忍辱。)《智度論》說:“眾生為煩惱所牽,起諸惡事不得自在。譬如,人為非人所持(人被鬼神所纏住而生病,)而罵辱良醫,(其實不是醫生的問題,)良醫是時但為(一心一意只想)除鬼(而已)不嫌其罵。(因為他是醫生,怎麼醫治他才會好,去除非人附身,他的病就好了,當然他非人附身就會一直罵他,對不對?所以說修行人,)行者亦如是,眾生加惡(就是惡言,眾生如何地罵我們,對我們加諸一切惡言,)向己,不嫌其嗔,(我們不須要見他以嗔恨心對待我們,)但為除結”。(就是說除去煩惱,譬如說我們靜靜地讓他罵,罵一個鐘頭兩個鐘頭,這樣對方的結就打開了,為了要除掉他心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忍辱讓他罵,任由他念(唠叨)、念……,這樣念這樣念,為了要除掉他的煩惱,當然這個要看情形,有的女人念(唠叨)不停的,你讓她念(唠叨)不要理她,她以為我們怕她,對不對?是不是?要看情形要用智慧來排解,要用智慧來排解,你如果讓女人常常念(唠叨),讓女人常常念(唠叨),念久了她會養成習慣,老了會變得很唠叨,跟她生活在一直會很難過,老了加上精神不太正常,又常常忘記,念(唠叨)了再念,念了再念,念了再念,會忘記的。) 所以佛又對【龍王】說:【若】人能遠【離嗔恚,即】可【得】到【八種喜悅心法。】喜悅,即歡喜快樂,沒有嗔恚,當然歡喜。【何等為八?】 【一、無損惱心】:損即損害,惱即惱亂。有嗔恚心的人,在脾氣正發作的時候,見到什麼就要打什麼,如見到狗就打狗,若見到貓就打貓,即或見不到動物,看見地下的小草,也要狠狠地踏一下,設不這樣,好像不能洩心中之憤似的。由於這一因緣,往往為了小小爭執,彼此成為生死冤家。(所以遇到什麼事情,大家都要退一步,)設或自己得勝,但是他怨轉深,設或自己理屈,反而增加憂苦,結果只有走上損惱眾生的一途。可是我們不要以為損惱眾生,只是眾生一方面的痛苦,實際自己也是痛苦不堪的,不說在你想方設法時,會感受到很大苦惱,就是在你惱害眾生後,同樣受良心責備之苦。(因為是你害他的,)假定沒有嗔恚心,不起損惱之想,心裡安安樂樂地會得無限歡喜! 【二、無嗔恚心】:這個嗔恚與離嗔恚的嗔恚有所不同,離嗔恚的嗔恚,是就潛隱於內在的種子說的,還沒有表現出來;無嗔恚的嗔恚,是就表現於外在的現行說的,(表現在於臉上,)即已顯現在面上。因有嗔恚的種子,才有嗔恚的現行。如你遠離嗔恚,自然就沒有嗔恚的樣子表現出來。所以要想不發脾氣,首先還是需要解決嗔恚種子。 【三、無诤訟心】:一個嗔恚心大的人,好勝心一定是很強的,不論遇到什麼事,都要與人诤論一場,(他都要贏,都要贏,這個隨處可見,贏、贏到最後兩個都輸,因為兩個在吵架,兩個在吵吵鬧鬧,他要贏他也要贏,到最後兩個都輸,哪一種情形他才會贏呢?兩個都有智慧,發現在斗爭兩個都有智慧,要停,兩個都退一步,這個兩個都贏,兩個都贏,)就是诤到面紅耳赤,也非诤到底不可,有時為了重大事情,甚至不惜與人訴訟,(互相控告,)以期(就是希望,希望)運用法律解決,是為诤訟。“眾人有诤訟,不報者為勝”;(就是眾人斗诤,沒有回報的人就是說不報仇,不去回報的人那個人就贏了,意思是說你要跟我斗诤,我不跟你斗诤這樣我就贏了,)“見無诤訟者,不謂為愚騃”。(“騃ái”就是愚癡,見到無斗诤的人,不能說他是愚癡,)假使沒有嗔恚心,自然沒有爭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柔即柔軟,各即和善,質即樸素,直即正直。嗔恚心大的人,其性是剛強的,動不動地發怒,態度是不和善的,對人總是橫暴,其心更不質樸,無謂地發脾氣,明明沒有理的,硬說自己是對。可是一個遠離嗔心的人,其心一定很柔和慈善,更是質直無邪,不會想出不正當的理由(不會想出一個不正當的理由)為自己辯護。 【五、得聖者慈心】:慈心就是慈悲心,為對治嗔恚的不二法藥。有了嗔恚心存在,就不容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現前,嗔恚心自歸烏有,二者是敵體對立的。(所以我們要擁有慈悲心,不要有嗔恚心,)這裡所說的聖者,從最高的方面說是指佛陀,從最低方面說是指初地以上,他們慈悲心,都是很大的,得到聖者所有的慈悲心,對於眾生就會起同情心,不致隨便發脾氣了。 【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遠離嗔恚的人,在他的內心中,常常總是想著如何利益眾生,如何安樂眾生,因為在他的觀察中,眾生在生死海中,已經是夠苦了,我不想辦法去利益安樂他們,(還等什麼?)還等待什麼人來做這工作?正因為是這樣,所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決不再存有損害眾生的念頭,眾生就從他那兒,可以得到安全感了。 【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不論什麼人,一旦發脾氣,其面貌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一定是很難看的,所以沒有那個願看發脾氣人的面孔。在發脾氣的人,當然不自覺得,但在別人看來,實在是不好看,因此,將來你所感得的果報,就不會端正莊嚴。但如遠離嗔恚,時時都有一副慈和的面孔,就得端正莊嚴之身,而為人人所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慈和忍辱為人生最大的美德,但這要能遠離嗔恚才可做到。做人如果真正做到和忍,不但在現生中有很好的人緣,而且死後一定會生到梵世去。梵世,即清淨的世界,亦即梵天。如擴大點說,亦是指佛教所說的清淨國土,所以生到清淨世界,亦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淨琉璃世界。以學佛的真正願望說,不是以生梵天為目的,而是以生淨土為目的,在淨土世界的人,沒有哪個還會生嗔恚的,大家都是和和樂樂的相處,以德行相互勉,以解脫為共期。我們現在學佛,如果要生淨土,就得修慈和忍辱行,這個工夫修好了,到了臨命終時,就可很快地往生淨土,即或不能立即生他方淨土,但亦可以上生梵天,(所以不要嗔恚總是好的,如果到梵天,可)享受天上的清淨之福!(所以沒有壞脾氣心就清淨,心淨則國土淨。) 如是像上所得的八種喜悅心法,還是屬於有漏的世間的,(有漏,)【若能】更進一步地將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便可【得無礙心,】令諸【觀者無厭。】礙是阻礙障礙,如心裡污穢的東西多,不論對於什麼觀察,就有很大的阻礙,不能無謬地認識。(無謬就是無誤、沒有正確,無錯誤就是正確的意思,不能夠正確的認識,)且以了解一個人來說,假定你的智慧被嗔恚蒙蔽,便不能立刻地了解一個人,如遠離嗔恚心,(因為他遠離嗔恚心,)以其敏銳智慧透視,就不難正確地了解一個人。(他了解一個人並不困難,)如果心裡任何煩惱都沒有了,(就像佛一樣,佛什麼煩惱都沒有,當然他)對於任何事情的了解認識(都很透徹),也就得到無障無礙,是為得無礙心。由於佛心如虛空的無所障礙,所以所得的相好莊嚴,使得任何一個見到的人,都會百看不厭,而且越看越要看,越看越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尊重心。 丙十 明離邪見功德 (邪見,這個就是佛教講的有正知正見,要有正知正見,邪見害人不但是斷法身慧命,甚至於使整個國家都會敗壞,政策的不對來自於邪見,修行不能成佛,邪見,外道修行不能成就,因為執著邪見,所以這個邪見就像指南針,就是一個指針,羅盤,航行在大海要看羅盤的指針,正不正的方向,善知識就是羅盤指針,我們初學佛的人一定要善知識,我們才不會走錯路,才不會走錯路,所以這個邪見很可怕,非常可怕,邪見不但很可怕,他又自己覺得很對,他自己覺得他很對,譬如說,一貫道他覺得我們很可憐,一貫道他覺得我們很可憐,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得到,我們得不到,基督教覺得我們很可憐,因為他們才是真耶稣基督,他是真子,唯一的真神,回教也覺得我們佛教很可憐,其他都不對,一樣的,每一個人都認為他信仰的宗教是世間無上的真理,每一個眾生都是這樣,當他是宗教的狂熱份子的時候,佛教不一樣,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一個智慧、理性的宗教律宗教,理性的一種哲學,要說是宗教實在是很勉強,因為它不是一種儀式,它是一種智慧之門,解脫之門,遠離邪見之門,能夠成就我們無上的正等正覺,這個不能說它是一個宗教,宗教它的教主、教義、教理,種種的儀式這是人為的因素,佛說的都是叫你觀照以心為主,叫你不要愚癡,叫你放下執著和分別,單刀直入地講我們的心,所以說一個人唱誦唱得很好,不一定會解脫,他不會唱誦,但是他懂得觀照他放得下,他就是統統不會念也沒有關系,他會解脫,佛教以解脫為主,不是以復雜的宗教儀式為主,不是以莊嚴的唱誦為主,是以解脫,所以佛教不是表相的宗教,不是膚淺的宗教,也不是繁瑣宗教儀式的一種宗教,不是,佛教是單刀直入講解脫的,設立這些種種的拜忏、贊佛,宗教的儀式,不過是要藉著外境團結,藉著莊嚴的團體,來攝我們這顆心,攝心並不是代表解脫,解脫需要靠觀照,靠觀照,解脫需要靠觀照,所以你忏拜得多麼莊嚴,心沒有解脫,白費的,白費的,白費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我們今天才不會迷失,和一般眾生一樣迷失,迷失。)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等侶就是同學、朋友、同參道友,就是得到好的朋友。會拉你來解脫、修行,不會拉你去死的、造惡業的。)二、深信因果,(這個很重要,)寧殒身命,終不作惡;(殒就是犧牲。寧願犧牲身命,也不願作違背因果的事情。)三、唯歸依佛,(不歸於其他外道天,)非余天等;(歸依佛不歸於外道天魔。)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意思是說哪裡是吉清清楚楚,哪裡是凶應該避之也清清楚楚,這些吉凶他很清楚不會懷疑,趨吉避凶一點都不懷疑。)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意思是說不會再生於惡道,常常生人道或是天道,不會出生在三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轉轉就是輾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身見就是我見,動念就著一個我,起心動念就著一個我,身見就是我見,就是這個身體是我的,這個身體是我的,到要死了還是我的,對方已經他為骨灰了,他已經捧著骨灰了,他還是執著的心,電影就是常常這樣演的,人已經死了已經火化了,他的那種影相,統統都在他的腦海裡,不但是我執深見,還執著外在的境界是實在的。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因為你有“我”就會造一切惡,“無我”你要造什麼惡,吃虧你也不覺得是吃虧,對不對?犧牲你也不覺得是犧牲,你無我,一切無我。)九、住無礙見;(就是通達無礙。)十、不墮諸難;(意思就是八種難以修學佛法的情況。一般都讀作八難,好像八種地方是一種災難,所以我讀慣了都讀八難,我讀習慣了。)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離邪見是對邪見說的,邪見,有的地方譯為愚癡。(因為你愚癡,所以你看法不正確,你看法不正確。)佛說意業,在善的方面,有不貪(心)、不嗔(心)、不癡(心);(要多加一個心才叫做意,)在惡的方面,是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所以遠離邪見,亦可說為遠離愚癡。愚癡,從名詞上聽來,似乎是糊裡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但這是世間一般人的看法,如站在佛法的立場來說,愚癡並不是糊裡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而且很有一點小聰明的,所以愚癡不是不明白不認識。現在世界上有所謂愚人節,有人便大寫其文章,說愚也有愚的哲學,這也未嘗沒有它的道理。愚不一定不好,愚有愚的哲學。孔子的弟子群中,顏淵是最出色的一個,但《論語》有:“顏淵終日不違(不違就是不反問、不發問,違就是不違背師長的教育,意思是說孔子如果在上課,顏回就聽從來不發問,不違就是不發問、不反問,)如愚”之語。(如愚就是像愚癡的人,但是等他聽完課,私底下和別人討論,都會把孔子的道理發揮出來,說顏回實在是不愚癡,不愚笨。所以說:“顏回終日不違如愚。”顏回整天都聽孔子講課但是不反駁、不反問,看起來他好像都不懂很愚癡,靜靜地坐在那裡,但是他什麼都懂,私底下和師兄北在研究,他都能依照孔子的意思,再發揮出來,所以顏淵終日不違如愚之語。)高柴也屬孔子高足,又有“柴也愚”之語。(高柴也是一個愚癡的人。)天縱之聖,似乎非常獎勵愚的德性。(天縱之聖就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就是孔子,至高無上的好像天那麼高的一個聖人,非常勉勵,好像你不是要很聰明,要不就是很笨,笨得徹底,笨得徹底,如果笨得徹底你就成就了,師父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只要深信切願這樣就會往生,愚癡個徹底,要笨就笨個徹底,佛這樣講,好,師父都這樣講,就拼命地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結果他贏了,大智慧的人經教通達大徹大悟,自性就是彌陀,他絕對要求往生極樂世界,生就是無生,無生就是生,大徹大悟,來無來相,去無去相,不妨礙求生,求生,生就是無生,無生就是生,所以不壞事相,單單無生這是理體,本體是無生不生不滅,這個叫做理體上來說,阿彌陀佛生就是無生,是理事圓融,是理事圓融,雖然無所以生,如是求生,如是求生,本體無所以生,這個叫做理事圓融,所以修淨土法門的是最大智慧的人,最大智慧的人不要改變,不要動搖。)而對智慧過人的子弟,反而不大嘉獎。不過,我們要看深一點,他所獎勵的並非真愚,而只是如愚、(要好像愚人,如愚就)若愚、似愚(很像傻但是他)而實非愚,不愚而假裝愚,所以孔子最後還是稱贊顏淵:“回也不愚”。(這個顏淵其實並不愚癡。)又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換我們現在來講就是不改變,如如不動,只有上上智的智慧跟那種笨得很徹底的人,他的心如如不動而已,意思是說你不是要很有智慧,要不然你就笨個徹底,修行一定會贏的,修行一定會成功的。) 孝子亦曾說過:“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表面好像很愚笨,不把智慧露出來,其實一點也不愚笨。可是另有一部分人,雖說是很聰明,但只是小聰明,因而處處表現自己聰明,在說話中表現聰明,在文字中表現聰明,在他以為是很聰明,但旁人看來,真是愚不可及,亦即所謂愚癡,所以愚癡不是什麼都不知道。(是有小聰明。) 邪見的見,即認識,亦即思想(錯誤)。既稱為見,當有相當的認識與了解,所可惜的,就是他的思想不正確,(所以)認識有錯誤。佛法對於邪見的總評,就是否定因果,不信因果,認為因果是騙人的勾當。殊不知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因果的關系,如否定因果,自然成為邪見。佛對邪見人,是不客氣地予以破斥的! 佛在世時,不信因果的邪見人,常常對人這樣說:設若有人在恆河的這邊殺死很多人,殺了也就算了,根本沒有罪報可言;設或有人在恆河的那邊布施很多人,施了也就算了,根本沒有福報可言!總之,行善沒有善報,作惡沒有惡報,這就是邪見。(這樣誰也敢做壞事,既然作惡沒有惡報,對不對?大不了一死,什麼搶劫、殺人放火他也做,既然不必負因果,來世就不用還了,那就慘了,這個世間,若每一個都不相信因果,這個世間就慘了,就很慘了,對不對?什麼壞事都做大不了一死,)邪見的過失是很重大的,如有經說:“愚癡之人,不識因果,妄起邪見,謗無三寶四谛,無禍無福(就是無因果,)乃至無善無惡,亦無善惡業報,(都沒有,)亦無今代後代眾生受生。(都沒有,)如是之人,破善惡法,名斷善根,決定當墮阿鼻地獄”。(否定因果。)正因為邪見有這樣大的罪惡,所以我們寧可不去行善,但絕對不可生起邪見否定一切。(我們要深信因果,)為愚癡邪見所縛的眾生,不論在現生中,不論是往後世,都不會得到好結果的,因此,沒有邪見的千萬不要生起,已生起的速即除滅。(要深信因果。) 【復次,】佛又叫聲【龍王】說:在這世間上做人,【若】是能夠遠【離】不信因果的【邪見,】那他【即得成就十功德法。】從世間看來,沒有人不想得功德的,因為功德是福樂之源,沒有功德善根,絕對不會得福樂的。然而一般眾生,一方面想得功德,一方面懷疑因果,如何能達目的?不論信佛不信佛,只要你承認是人,對於因果律就得確信,(你一定要相信因果,)不容有一絲一毫的疑念,這是做人的根本,這是修學佛法的根本,如不將這根本(因果的觀念)鞏固起來,不但談不上學佛,就是做人亦說不上的,我們曾一再地說到,全部佛法建立在因果上,(最高的境界本體叫做非因非果,這是指因果的生滅當下,就是不生不滅就是非因非果,)若對因果說產生動搖,那就什麼都不必說了。有人說:什麼是因果?因果是講給老太婆聽的,像這樣否定因果的人,相信他總要受因果律制裁的。 (有十種好處:)【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等侶就是同伴、同參道友。)意樂,前面曾經說過,是吾人內心的好樂。在這世間做人,各有各的好樂,(他喜歡做什麼工作,他高興做什麼事情,他的嗜好,)很難得到彼此一致。如你的好樂是趨向於好的,那你所表現的行為一定是好,如你的好樂是趨向於壞的,那你所表現的行為一定不好。(喜歡飙車就跟那一些在一起,喜歡學佛就跟我們在一起,對不對?看你的心,看我們的心,)然而怎樣始能得到好的意樂?最主要的當然在於遠離邪見,如果真能遠離邪見,其內心的意樂,一定是真是善,不會有不正當的,所以說得真善意樂。真善意樂,當然很好,但要得到,並不簡單,一般人們,終日打冤枉主意的時候多,存心向善的時候少,原因在於有所貪求,對於因果無所畏懼。(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如此,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是如此。)只要有著因果的觀念存在,戰戰兢兢地不致錯亂因果,其意樂一定是屬於真善的,所以深信因果為真善意樂的基因。 等侶,侶即伴侶,亦即一般說的朋友。等侶,是說不論年齡、知識、學問、地位,彼此是差不多的。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但是所謂朋友,有的是有益於吾人的良友,有的是無益於吾人的損友。一個良友,可以引導吾人走上正確的道路。如在學問方面,彼此可以互相切磋;在品格方面,彼此可以互相琢磨;在事業方面,彼此可以互相鼓勵;在學佛方面彼此可以互相策勵,(策發勉勵,)或弘揚佛法,或用功修行,設或你的思想錯誤,能夠給予善意糾正,使你遠離邪見。如你遇到不三不四的朋友,不信因果,不信三寶,引你去打牌喝酒,做種種不法的事情,使你墮入罪惡的深淵,(甚至被抓去關,)不能自拔,這是世間所見到的。如你能真遠離邪見,便能得到真善等侶。 【二、深信因果,寧殒身命,終不作惡】:我人對於善惡因果,不但要信任得過,而且要堅定地深切相信。深信到什麼程度,方算真正信因果?要做到寧殒身命終不作惡的程度。殒,普通叫做死,或說為犧牲,意思是說,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不去作種種的罪惡。要知犧牲生命是件小事,造作罪惡問題就大了,因為由此罪惡之因,將來所受到的苦果,是不堪設想的。(尤其是開地下錢莊,今天電視上有報導看得很難過,說有一位計程車司機,他跟地下錢莊借錢,本金加利息,利息加本金,利滾利,他本來借得不多,不出幾個月,變成欠地下錢莊好幾百萬,欠好幾百萬,欠好幾百萬,他去買一把槍三十萬,五發子彈,准備要做什麼?要搶銀行,准備要搶銀行,准備要搶銀行,開到半路碰到警察臨檢,警察在臨檢,蕭秀雄被臨檢,臨檢的時候攔他下來,他很害怕,害怕身上有槍又有子彈,擁槍自重會被抓去關,他又很害怕,他沒有前科,沒有前科只是跟地下錢莊借錢,利滾利受不了,不到幾個月增加好幾十倍,受不了快瘋了,結果他就要去搶銀行,到了半路被警察攔下來,警察攔下來他嚇到了,警察走近他,本來警察抓到他了,抓到他了,抓到他,警察不知道他身上有槍,他就坐進警車後座,警察開車,結果用槍把手铐打開,警察轉身過來就對警察開三槍,打死了,當場打死,這個蕭秀雄,今天抓到了,出動六百個人次的警察圍捕四十幾天才圍捕到,你看你開地下錢莊這個罪有多重,開賭場、開地下錢莊,你稍微想想看,你吸人家的血,吸人家的血,地下錢莊就說是他自己要滅借的,他會滅借就是很困難,他沒有房契又沒有其他的,去跟銀行借又借不到什麼錢,銀行有時候又不借我們,結果逼不得已,他就是很困難才來跟我們借,借的時候有的三十分,三十分,以天計算,有的一天十分,今天你跟他借一百萬,十天後你要還一百萬,你死定了,有的比較有良心,一個月,以月計算,有的以天計算,以天計算,算幾天幾天這樣子,所以我就說開地下錢莊,將來生兒子沒屁眼,真的沒屁眼,那真是可怕,真是可怕,害死無量無邊的眾生,開賭場也一樣,害死無量無邊的眾生,真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做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做這種事情,到頭來還是自己自食惡果,絕對沒有一點好處,別人開是別人的因果,與我們無關,我們也無須去批評他,你開你的,你的因果自己承擔,我們學佛的人聽師父勸告,千萬不要做這種事情,再沒錯誤都不要開地下錢莊,會害死人的。)我們從現實世間去看,很多人為了貪圖現前的便宜,不顧一切地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到頭來還是自己自食其果,絕對沒有一點好處的。反過來看,經中記載的許多深信因果不願作惡的行者,表面好像是作無謂的犧牲,實際他是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我們應該深信因果。(深信因果。) 【三、唯歸依佛,非余天等】:流行於世間的宗教,本是有各式各樣的,因而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和歸依,自亦各自發心不同,如以印度來說,有的歸依婆羅門教,有的歸信我們佛教。歸依佛教的教徒,當然是以三寶為所歸信的對象,而佛為佛教的教主,惟佛為我們真正歸依處,歸依了大覺佛陀以後,就得盡形壽獻生命的歸依,不得中途改變信仰,更以諸余天魔外道(這些天魔外道)等為所歸依。(都不能究竟解脫,)要知我們歸依佛陀,是要從佛那裡得到救濟的,(只有佛的真理,)且亦惟佛可以救濟我們的生死大苦,解決我們的生死問題,至於所謂梵天、上帝等,對於眾生生死大苦的救濟,實在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去歸依它,有什麼用場?所以一個剛剛踏進佛門歸依三寶的人,我們總是說歸依佛永不歸依天魔外道等。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趣吉避凶為人之常情,(哪裡有吉祥當然我們就去了,哪裡有凶惡,會有誰要去,誰要去?大家都不去,)所以世間上的人,沒有那個喜歡凶惡而不喜歡吉祥的。(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常吉祥,)但凶惡如何避免?吉祥如何來臨?不免是個很大問題。依佛法說,你能直其心正其見,就可永離一切吉凶疑網,如心不直見不正,自然就要墮在吉凶疑網中。疑是疑惑,猶豫不決的意思,如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吉祥呢?抑或是凶惡呢?因為沒有直心正見,於是就疑來疑去,不能作一肯定地判斷,如鳥投在羅網中,或飛到東,或飛到西,總是飛不出去。沒有直心正見的人們,一天到晚想著將來好不好,或者想著明日是吉是凶,是為一切吉凶疑網。有了直心正見的人們,只問自己的所行所為,是不是如法如律,決不去問什麼是吉是凶,(因果守得住就是吉,)自然永離疑網。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你都出生在人天,不會出生在受苦又愚癡的惡道,)遠離邪見而得正見,對於因果深信不疑,則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一定是屬於善的,合乎道德的,依於因果律的判定,我們這個生命結束之後,便可常生人間或在天上,不僅一生兩生是如此的,而且常常都是在人天道上走來走去,決不會再經過惡道,留在三惡趣中受苦。請試想一想,誰願到三惡道中去?(像口蹄疫,現在的豬,你如果出生為豬,說我不讓你宰殺,對不對?能讓你這樣嗎?活生生的豬被電死,被電得哀號不已,所以那一部電影《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現在呢?我很笨所以我沒有話說,沒話說,電得哀號不已,對不對?活生生的豬丟進坑道裡面活埋,活埋,慘不忍睹,慘不忍睹,是不是?問說:師父,你對這個有什麼感想?我說會有什麼感想,吃素的人會有什麼感想,對不對?吃葷的人有什麼感想,有個阿婆三代都養豬,電視在訪問她,TVBS或是台視,我忘了,在訪問她。記者問她:這一次口蹄疫政府這樣撲殺,你有什麼感想?她說:都破產了,三代積蓄一代皆空,都破產了,她養了上千只,養了好幾千只,很多,三代都養豬,這一次全得了口蹄疫,就一次,三代積蓄聚剎那間皆空間,什麼也沒有,真正地大徹大悟,來無來相,去無去相,什麼也沒有。那個阿婆哭得……,那個記者一直問她,她一直哭,破產了,破產了,我什麼都沒有了,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說任你多麼會打算,人算不如天算,是不是?你多會打算?她預算這一些豬養起來,今年就好過年了,沒想到得了口蹄疫,得了口蹄疫之後腳蹄都會爛掉,爛掉,爛掉,那個不會傳染給人類,如果人被傳染頂多嘔吐、頭暈,但不會死,醫生有出來發表,如果是人畜感染,假使很不幸被感染,大不了就是嘔吐,要不然就是頭暈、頭痛,這樣子而已死不了,死不了。這一次台灣省死了好幾百萬只,好幾百萬只,這就是業力。所以不要再墮入三惡道。所以請試想一想,誰願到三惡道中去?)誰不欲在人天中享樂?但這不是想要怎樣就怎樣的,是要實際行為表現的,這即所謂由於業力的牽引,而行為表現的是否合乎道德,就要看支配行為活動的思想是否正確?正確的思想所引發的行為,一定是善的,不正確的思想所引發的行為,一定是不善的,可見問題還是在於思想的邪正。(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我們就要有學佛的心,學佛的心就是有智慧的,有智慧的人他的起心動念都是正的,)所以如能遠離邪見,一定是常生人天不更惡道的。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人生在世,如常修善法,多做好事,其福德便會一天天地輾轉增勝,所謂有一分耕耘,應有一分收獲,即是這個道理。比方初行善作福的時候,你的福德只是很小的一點,如不斷地修善法做好事,那你的福德就不斷地增大,而且一天天地更為殊勝。俗說:“福不唐捐”,(就是說修福修善你不會徒勞無功,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你不會白白地浪費,)也就是這意思。同時,一個人具有正知正見,對於古聖先賢,特別是對佛陀的言教,便會深信不疑,而去積極地追求,從多聞學習中,開發自己的智慧,使智慧也在不斷地輾轉增勝。久而久之,便集成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福智,不但是成佛的資糧,就是在人天中,亦是不可缺少的。試看有大福德智慧的人,在人群中,總是出類拔萃的,(出類拔萃,)所以我們應以增勝福慧為主要任務。 【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道即道路。在人世間所走的道,雖說是很多的,但主要的不出兩條,就是正確的道路和不正確的道路。我們常聽人說,你要在人生正道上走,不要走入歧途,(不要走入歧途,)這實在是個重要的啟示!做人如果走上人生歧途,不僅太過可惜,且要喪失人身,所以做人應該避免走上不正確的邪道,而應始終如一地行於正道上,當知聖道就是正道,如八正道有譯為八聖道的。佛所開示的八正道,不要以為專是出世間,亦有世間的。吾人不論想要做個世間像樣的人,或者做個出世間的行者,都得依八正道去行,能夠行於聖道,不但永離邪道,而且可使生命不斷地向上升華!然而所以如此,主要還是由於遠離邪見,這是十功德法中的第七功德法。 【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身見是中國話,印度叫做薩迦耶見。所謂身見,就是我見,以執著有個實實在在的自我為主。(這樣事情就是麻煩了,這是我的兒子,我的爸爸,我的兒子,這是我的財產,我的車子,什麼人動到我女兒的一根汗毛,我就要他死,什麼侵損到我的財產,我就要讓他沒命,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以前藏鏡人(布袋戲)都是這樣講的,我以前看布袋戲就是這樣講的,順我生,逆我亡,都有一個我,都有一個我,)世間凡夫,沒有不執著有個自我的,原因就是有個我存在。有了實有自我的妄執,為了充實自我,擴大自我,發展自我,我與非我的關涉日大,(非我就是他人,我跟他人,非我就是別人,我跟別人跟一切眾生,非我就是不是我就是一切眾生,關涉就是關系,日大就是愈來愈密切,)自然而然地就要造諸罪惡,如我所需要的權勢地位,假定不能垂手而得,必然就要與人發生爭執,或徹底地解決對方的生命,或相對地破壞對方的聲譽,以足自己的私欲,於是種種罪業,是就由此而生。假定我人在生命體上,不起實有的自我妄見,(了解這個身體是假的,)不為虛假不實的身體,去做奴隸,(不要做欲望的奴隸,要做理性的主人,)應該做的善的道德行為,我們就盡心竭力地去做,不該做的惡的非道德的行為,我們竭力避免去做,就可捨諸惡業。 【九、住無礙見】:見即認識或思想,如能遠離邪見恆生正見,那對什麼就可通達無礙,不致為任何事物之所阻擋,是為無礙見,(什麼事情都無法阻擋我們,)住無礙見,是即安住在無礙見中,不再受任何思想之所擾亂。(譬如說我們來聽經聞法,人家如何地傷害文殊講堂,我就是無礙,我就是一定要聽經聞法,他就是沒有我們的辦法,所以我們就是有智慧,住無礙見,)我們對於萬事萬物,不能如實理解通達,原因就在認識有問題,不論認識到什麼東西,就妄想執著其實有,而為該事物之所障礙。如見色就住著在色上,(表面他就是著於色,)不能無礙地通達聲等。若聞聲就是住著在聲上,不能無礙地通達色等。《法華經》說:“眾生處處著”。(真的,眾生沒有哪個地方不執著的,佛以方便力處處引令其出,)是顯示眾生處處有所礙。現因遠離顛倒邪見,不再在諸法上執有實在自體,對於一切通達無礙,是為無礙見。有所礙即不自在,無所礙即無入而不自得,可見住無礙見,是如何重要的一事! 【十、不墮諸難】:眾生常常墮在諸難中,原因由於邪見所使,假定能夠永離邪見,自然不會再墮在諸難中。諸難如詳細地說來,本來是很多很多的,但經中大體歸納為八難,(意思)就是地獄(學佛)難、餓鬼(學佛)難、畜生難、(就是畜生學佛難;)世智辯聰(要學佛也)難、(修行也難;)生長壽天難、(只有享受學佛也難;)不生中國難、(中國就是文化的中心,有佛學的中心,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生中國難,不生長在有佛教、佛法,為思想中心的國家,你就是沒有佛法可聽;)六根不具難、(六根不具你如何學佛;)佛前佛後難。(佛出世前也沒有佛,佛滅度後佛也不在了,我們現在就是,我們現在就是,沒有善知識在,還好還有經典,)不論那類眾生如墮在八難中,依佛法說,便再也沒有機會修學佛法,(沒有機會修學佛法,完全沒有機會解脫,)不能照佛開示的方法去行就是難,不一定是指生活的不美滿才是難,如長壽天中所過的生活,不能不說是很美滿,但因不能見佛聞法,佛陀將之判為八難之一。一個要求生命向上的人,(你如果生命一層層向前爬,)決不願生到八難的任何一難中去,但這首要的問題,就是遠離邪見。以上所說,就是遠離邪見所得的十功德法,所以說【是為十。】 邪見,在佛法中認為是最要不得的,一個人如墮在邪見中不信因果,不但我們沒有辦法去感化他,就是釋迦世尊再來也沒有辦法感化他。經說佛在世時,有位最極信仰和恭敬尊重三寶的長者,名叫須達多,因他一生喜歡濟孤救貧,所以被當時社會上一般的人,尊為給孤獨長者。長者雖是一位極端信佛的人,但他家裡有個幫忙做事的老太婆,對於長者家裡的事情,雖很盡忠職守,照顧周到,如有益於長者家裡的事,她就很歡喜地去做,如要長者犧牲金錢等事,她便感到非常難過。由於如此,很得長者信任,家中庫藏鑰匙,都交給她管理。可是有一點,長者認為不好的,就是不信因果,不信三寶,如有出家人來托缽化飯,長者在家便供養得很好,長者不在家,比丘來托缽,如遇到這個老太婆,(這個老奴婢,)不但不供養飯,還要被罵一頓。(把比丘罵出去,)這事後來被波斯匿王的末利夫人知道了,夫人是虔信三寶的佛教徒,對這當然感到很大的難過,心裡便想:長者是位很難得的具大善根的人,好像是朵美麗的花朵,在這花朵旁邊生了毒草,那怎麼好?當知毒草是指那個不信三寶的老太婆。末利夫人為此,就想去感化她。一天,波斯匿王要在宮中供佛及僧,夫人特地請她去幫幫忙。說也奇怪,(這老太婆)她不但不喜歡佛,且不願見到佛,於是末利夫人便請求佛去開示她。佛陀慈悲如其所請,就到須達多長者家去,但她一見佛從大門進來,立刻便往後跑,見都不願見佛,佛也就跟在她的後面走,走到沒有地方可走時,剛好那兒有個狗洞,便想從狗洞處走出去,佛陀運用神通,迅速地將狗洞封了。她沒有辦法,就又想從大門出,為了避免見到佛,在她回過頭來走時,特用扇子遮住自己的面孔,(這樣就是見不到佛了。)佛又運用神通,使她手中的扇子變成玻璃,內外透明,讓她可以見佛,但她仍不願見,佛復以五指放光,亦復不願見佛。總之,向前面看,前面有佛,向後面看,後面有佛,向東面看,東面有佛,向西面看,西面有佛,向天空看,上面有佛,向地下看,下面有佛。雖然處處有佛,但她總不願看,那又有什麼辦法。在逼不得已之下,佛只好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去。末利夫人一心要感化她,便去請問佛的所以。佛說:她和我沒有緣,不是我化度得了的,只有羅睺羅可以感化得了她。羅睺羅,在家為佛的兒子,出家為佛弟子;佛派他(羅睺羅)去感化老太婆,他就先用神通,將自己變成轉輪聖王,再將老太婆變成一個很有地位的人。老太婆對轉輪聖王很好感地說:在這世間上,還是轉輪王最好,他一出世,就將我們貧窮的人,變成很有地位的人。羅睺羅知她對自己有了信心,就又一變恢復本來出家人的樣子。老太婆看了知道這是佛陀的慈悲,不肯捨棄我,從此就歸信了三寶。可見一個有邪見的人,是很難改變過來的,(很難改變,)不說邪見,就是普通的風俗習慣,亦不是一下就可改變了的。如要人們不要燒紙錢冥錠,她們會說不燒神不保佑我,所以想想還是要燒。殊不知如你不做功德善事,紙錢冥錠就是燒得再多,也是沒有一點用處的。(所以要行善要做功德,)邪見既是這樣的不易轉變,沒有邪見最好不生起,有了邪見要下最大決心斷除,這是最要緊的工夫,一點馬虎不得。 如是所成就的十功德法,當然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的話,那他其【後成佛】的【時】候,便能【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有些人能很快地證覺一切佛法,有些人則很慢地證覺一切佛法,原因就在因地行菩薩道時,離邪見的時間或遲或早,如早遠離邪見,證覺佛法便快,如遲遠離邪見,證覺佛法便慢。自在神通,通常說有六種,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六通中最重要的是漏盡通,(斷煩惱,)亦為不共世間的神通。(所以只有智慧才能斷煩惱,才能出離生死,所以般若很重要,所以《大智度論》很重要,《大智度論》很重要。)有了這些神通,便可自由自在地到十方世界去,或親近佛,或多聞法,以期學習諸佛度化眾生的方法。但這六種神通,要亦由於因中,遠離邪見而來的功德。(因為這個很簡單,讀一遍和大家互相勉勵。) 乙四 明十善業勝行 丙一 明六度 丁一 廣明布施度 (這一段是講六度,六度,最重要的是講布施。)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生而行施故,(行施就是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夭就是短命,長壽而不短命,)不為一切怨賊損害。(為就是被。不被一切怨賊損害。) 正說分(就是正宗分,正宗分,正宗分,)分為五大段,前已講了三段,現講第四大段,明十善業道的勝行。在這段文中,再分為三段,首先說明依十善業的方法來修行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印度名為六波羅蜜,(這個密,下面那個密應該改成蟲,六波羅蜜是蟲字,)很多人以為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所修的,與十善業沒有什麼關系,那是錯誤的。其實,你能在十善業中而實踐六波羅蜜多,那所修的六波羅蜜多,才更殊勝。於中,先說布施波羅蜜,了解了這個,余五波羅蜜多,便容易了解,所以對於布施波羅蜜,特別詳細廣明。 【爾時,】即在上面把離十惡而行十善所得功德說完之時,釋迦【世尊復】又【告】訴【龍王言:若有】一個發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依此】十【善業】而行,【於修道時,能離殺生而行施故。】依十善業行,是屬於消極的不作惡,依佛法說,這是不究竟的,所以不但要消極不殺生,還要積極地去放生。現從消極的不殺生,更做積極的布施工作。講到布施,通常說有三種:一、在經濟上解救別人的困難,(解救別人的困難,)使人獲得生活上的美滿,名為財布施。(但是就是這個來講你如果一直布施他也要看情形,要看情形,有的人你布施給他卻害了他,每一年過農歷年,農歷年我們這裡就會接到殘障的,困苦的寫信來,要做什麼?要錢,要錢,我們不是沒有慈悲心,不是這樣子,你如果認真去查,他們的生活不一定像他所以寫的那樣苦,他變成靠別人救濟慣了,自己就是偷懶不去賺錢,偷懶不去賺錢,所以都寄到全台灣省的寺廟,宗教的團體,慈善的團體,能化緣多少就算多少,都是這樣子,所以這個要救濟,我認為後面還是要有一個智慧,智慧,智慧。所以這個經濟上解救別人的困難,要使人得到生活上的美滿,又不能害他,長時間讓人救濟他到最後失去他的本能,失去他的本能,就像你養一只老虎一樣,它本身來講是野生動物,它本來就是要去捕捉野生動物,這樣對食物鏈產生一種平衡,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把它養起來,養起來之後你突然把它放出去,它活不下去,沒有謀生能力,一個人如果受人長期性的救濟,他也同樣是如此,他會失去謀生的斗志,失去謀生的能力,謀生的能力,所以這個財布施還是要看情形,你如果要財物布施給他,不如增養他一技之長,一技之長,這樣他才有辦法有永遠的財富,永遠的財富。)二、在知識上為人宣說佛陀正法,使人了解諸法的真理,得到精神的食糧,名為法施。三、在生存上給與眾生的安全感,使眾生不感生存威脅,不懼生死逼迫,名無畏施。(不要讓眾生恐懼。) 離諸殺生而行布施,有什麼好的結果? 一、【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你現生中以很多的金錢去布施別人,這不是虧本而是投資,所以你來生中便常常的富有財寶,而且這些財寶,是沒有人能夠侵犯與奪取的。(我重復再講一遍,這個還是要用智慧,還是要用智慧,要不然你會被騙了,會被騙了。)一般所有的財寶等物,經中常說為五家所共,但離殺生行施得到的財寶,卻非五家之所共有。布施是因,常富財寶是果,因果歷歷分明,絲毫不爽的。(我們稍微想想看,今天以出家人來講,說這個法師他要化緣一千萬,他只要打個噴嚏,登高一呼,一千萬無須三天他就化緣到了,為什麼?他福報夠結緣多,有的法師拼命地化緣,冬天還要蹲在講堂外面,冷得直發抖還化緣不到,算一算幾百元只夠買……,在那裡化緣了老半天倒出來,沒多少錢只能買麥芽糖而已,要叫他化緣一千萬沒有辦法,為什麼?他福報不夠沒有辦法,他登高一呼沒人要響應,相同的,我們在家居士也是這樣子,在家居士有的人不論投資什麼,他都賺錢很行的,我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笑話,說有股市的手印,第一次看到吧,你如果想要投資股市能賺錢,要結手印你就能賺錢,結手印說是……,要讓他發怎麼結呢?我今天看到雙手這樣子,雙手結這樣子十指就這樣,就在那邊喊:發、發、發……。自己在那裡喊:發、發、發……。如果股票漲得太高了,為了不讓它漲太高,就是反過來,這樣喊說:讓它低、低……。用小指頭這樣:低、低……。看了你會想笑,還有昨天說的養小鬼,說養小鬼,幫我們賺錢,但是你如果養小鬼,被小鬼纏住你就是慘了擺脫不了,養小鬼,很早以前我就聽說了,說算命,今天你還沒來,小鬼就告訴他了,今天某某小姐要來算命,她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她有幾個兄弟,父母健在,什麼人往生了,她什麼時候結婚生一個小孩,都事先告訴這個算命的,所以他如果養小鬼,有人要來算命,人還沒來他就知道了,但是超過時間他就說得不准,超過時間他就說得不准,我們學佛的人不搞這個,我們佛法就是按部就班來,布施是因,常富財寶這是果,不要想搞那一些,譬如說股市、養小鬼,什麼股市的手印,沒那回事,你如果沒有那個福報,你多行?我不騙你的,所以因果歷歷分明,絲毫不爽,學佛的人不可以搞迷信。) 二、【長壽無夭。】由於遠離殺害而行布施,不但常富財寶,而且長壽無夭,俗說:有了錢財,還要有命受用,如你剛有了很多財寶,但沒有命受用,死時財寶又帶不去,試問常富財寶又有什麼用?(前兩天,有一個年輕人三十多歲,他家的財產分給他一億兩千多萬,分一億兩千多萬,年輕人分祖產,但是沒多久就被他的親戚害死了,兩個,一個男的一個女人的聯合害死他,他沒有得那一億兩千萬不會死,得到一億兩千萬的財產,過不了多久就被害死,為什麼?沒有那個福報享受,他這輩子沒那筆錢不會死,對不對?還是被自己的人害死的,所以財富到頭來就是有沒有智慧,有沒有智慧?簡單講,智慧才能解決生命的一切問題,如果沒有智慧,錢財有些殺身之禍,不一定好。)現因遠離殺害,獲得長壽無夭,對於自己所有的種種財寶,就能長期享受,不致中途死去,留下大量財寶。一個人為什麼會夭亡,以因果律來說,由於平時殺生太多。殺生,是促短他人或畜生的生命,自己要想長壽怎麼可能?遠離殺生是因,長壽無夭是果,是亦明顯的因果定律。(以前我殺死過很多的螞蟻,不計其數,不計其數,所以我現在很認真地念佛,跟那些亡者螞蟻先生、小姐超度,會擔心,殺不計其數,數不清,數不清,無法算的,螞蟻。) 三、【不為一切怨賊損害。】這是由行無畏施而得的利益。因你常給眾生安全感,使眾生獲得無畏,那你現在所有的,不論是內命外命,(身體叫做內命,手足,身體,就是色身的內命;外命就是指財產,或者是資生用具、物品等等。內命指身體,外債指財產,)也都獲得相當的保障,不特一般人,不會奪取你的外命,損害你的內命,就是一切怨賊,亦不會損害你的內命,奪取你的外命,使你不能生存下去,假定不是這樣,還有什麼因果可言? 離不與取(不與取就是沒有允許不可拿,不與就是不給你,不給你,你就拿叫做不與取,)而行施故,(而行布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就是最殊勝,)悉能備集(備集就是積聚,)諸佛法藏。 十善業道中的第二種,叫做遠離偷盜,亦即離不與取。凡是別人的錢物,別人沒能給與我的,自己私下將之拿走,這叫不與取,如別人善意給與我的,自然不犯什麼過失。(不犯什麼過失,不過我們要了解,要了解……。那天有個人來請教,我不知道她今天有沒有來聽課,說太太存私房錢,她先生拿給她買菜的錢,買菜的錢存私房錢,拿來供養三寶,說這樣犯戒,說有一位法師這樣開示,說這樣犯了因果,犯戒,我說:這是根據什麼說的,我不曾聽過,她先生拿錢給她買菜,她存一些錢起來布施,要不然女人她也沒在賺錢,要去哪裡拿錢,存一些私房錢,這每個人都會的,我如果做人家的太太,我也是會存的,哪有不存私房錢的,少騙我了,一定會存私房錢的,存多和存少而已,私房錢,我也不可能讓我的丈夫知道,以我這種個性,怎麼可能他知道,對不對?是不是?我不會放在口袋,我會放在褲管,他連碰都不敢碰我,這樣怎麼會犯戒,存私房錢來供養三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就問師父看這樣有沒有犯戒。我說:沒有,這樣哪有犯戒,夫妻財產共有,對不對?他可以說要有偷盜心,要有偷盜心才算犯,沒有偷盜心這樣哪算犯,你自己的地方,自己人,自己人,對不對?而且是他拿給你買菜的,又沒有叫你買……,他如果拿兩千元給你,需要兩千元都買完嗎?不一定要這樣子,不會存三、五百元嗎?當女人這一招最厲害的,哪一個不會存,不然你不會存的舉手,真的,沒人敢舉手,存多和存少而已,除非那個傻,傻,偷偷標會,問你有沒有標會還說沒有,隔了幾天在哭,怎麼了,會款被倒了,哭又不敢講怕被先生打,你說沒有標會哭什麼,對不對?所以有時候啞巴吃黃連就是這樣子,偷存私房錢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認為夫妻財產共有,她沒有惡意,我認為這樣沒有所謂的犯戒,我覺得她這樣很了不起,我覺得她很了不起,這們護持三寶,我覺得她很了不起。)離不與取是消極的不作惡,現更進一步的,不但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且將自己所有的施與別人,這麼一來, 自然能夠常富財寶了,所以說【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特沒有人侵奪你的財寶,而且你所得的財寶,是【最】極殊【勝無】有可以與之倫【比】的。如七寶之類,別人所得的,可能是很粗的,而你所得的,是極為殊勝的。僅僅得到世間的財寶,並不算得怎樣稀奇,其最殊勝難得的,是【悉能備集諸佛法藏。】所謂備集諸佛法藏,換句話說,就是積集大量“法財”。我們常說:一個修學佛法的行者,對於世間的錢財,大可不必積集,(有沒有能力都隨緣,)但對佛法的法財,是越集得多越好的。(所以我才勸告諸位,我們如果聽經聞法,我們如果聽經聞法來到這個地方,久沒來講堂,來到這個地方一聽,說:這個太淺了,藐視正法,譬如他說這個太淺了,這種人無法學佛,佛法沒有所謂的深淺,這些都佛說的法,他就是重法,深淺,你都要端正,恭恭敬敬地坐著接納佛的開示,祖師大德的開示,沒有所謂的深淺,你又不是聖人,所以我們人都有我慢,看到淺一點的就不來聽,看到深一點,這個夠水准,才要來,所以前幾天遇到信徒哪裡來的我不認識:慧律法師,聽說要開《華嚴》?我說:對,對。我說:有什麼事?說:幾月幾號?我說:五月二十四。他說:最近在講什麼?說:《十善業道經》。他說:那個太淺了,太淺了,我等《華嚴》才來。這樣子,沒有辦法他要等《華嚴》才要來。所以開《華嚴經》,五月二十四日那一天,一定會有很多人,為什麼?開課第一天因為要來領課本,三本一千元,一定會來領的,又是贈送的,對不對?第一天來領回去,第二天就不見人影了,為什麼?拿回去做大藏(cáng)經,不是大藏(zàng)經,是大藏(cáng)經,拿回去藏(cáng)起來,他看不懂,保證看不懂,《華嚴經》怎麼看得懂,二乘人都如聾如啞了,你是凡夫怎麼看得懂,不可能,所以他的大藏(cáng)經拿回去就藏(cáng)起來,法師你其為大藏(zàng)經,如果在家居士看不懂,叫做大藏(cáng)經,藏(cáng)起來,拿了藏(cáng)起來,藏(cáng)起來,大藏(cáng)經,大藏(cáng)經,他拿這三本也好,拿這三本也好,為什麼?他走起路來……,他明明不識字拿這一本那麼厚來在過耳沒洞這裡,腋下:師姑,你要去哪裡?我要到文殊講堂聽經,你夾著的那一本那麼厚《華嚴經》耶!《華嚴經》耶!你看這麼厚,這麼厚,面子,不好意思死了,學佛的人死要面子,其實是看不懂,卻夾那一本那麼厚,這樣翻這樣翻。他說:師姑,你不識字看得懂嗎?她說:看不懂,可是慧律法師說結緣,看不懂,我坐在那裡都念阿彌陀佛。我告訴你:這個還算不錯,還算不錯,愛面子,算不錯了,至少她還要來坐在台下聽講,算不錯了,真的,有的十分自大,說:慧律法師要開《華嚴經》。說:嗯。那個聽過了,聽過了,聽過了,那《華嚴經》在講什麼?那個太淺了,那個太淺了,他自己看不懂,那人又問他說:《華嚴經》在講什麼?那些我都聽過了,答非所問,他根本不懂,根本不懂,所以這個人很可怕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何等的胸懷。孔子說的: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何等修養的人才有辦法這樣講,那麼老實,我知道就跟你說我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所以學佛的人就是偉大,其實道理很簡單,存在我們一念的良心當中而已,你就照你的能力來講話,我告訴你什麼都很得體,照你的能力來講話,你講話就很得體了,懂,我就跟你說我懂,不懂,我就跟你說不懂,對不對?是不是?他說:慧律法師,你幫我看看,我的肚子尖尖的可能要生男孩。我說:對不起,我真的不懂,我真的不懂,尖尖不一定是……,搞不好是長瘤還是生什麼……。真的,很難講。不懂,我就說:我不是醫生你還問我,你還問我,對不對?還打電話來說:她女兒很嚴重好像發瘋似的。我說:我沒辦法你去請教醫生,你去請教醫生。不是做法師就什麼都懂,不可能的,沒有辦法,我也有很多不懂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法師本應如此,不懂不要怕人家笑,最怕的是不懂裝懂。底下說,我們這個法財愈多愈好,)離不與取而行布施,為什麼能夠備集諸佛法藏?當知布施中有法施,在你以法施與人時,如果自己不懂得法,如何以法而施與人?菩薩行者要“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認真聽經,認真親近善知識,一天一天地熏習,就一天一天地開悟,就一天一天地成長,這樣我們才是佛的弟子,對不對?哪有說淺的就不來聽,深的才要來聽,拜托,你是多有水准,說出這句話,我就覺得你很沒水准。)亦即備集諸佛法藏之意。(備集諸佛法藏之意,)就以財施來說:能離世間之財,便能得到法財。如以左手代表錢財,而以右手代表法財,一旦我們的錢財少了,是即表示我們的法財增多。(這比喻說不貪心,比喻,我們對世間的金錢很看得開,)修學佛法的人,以積集法財為主,世間錢財的有無,是無足輕重的。(我常說你存那麼多錢來做什麼,要帶進棺材裡面用嗎?我們人就是活在一種觀念,活在一種觀念,譬如說這疊是五千元,這五張是衛生紙,我們就覺得這個沒有價值,這五張是五千元,我們就覺得這個不得了,有的說這五張是股票,一張是十萬股,五張就五十萬股,不得了了,這個就是一個觀念,生命是一種觀念,我現在點火把它燒掉,我點火把它燒掉,五千元化為黑煙,沾醬油也不能吃,錢,自小因為它很好運用,變成我們非這個不行,但是錢是相對重要,不是絕對重要,所以生命是一種觀念,觀念轉不過來,我們會活得很痛苦,所以懂得觀照的人,就了解處處有菩提,不懂得觀照的人處處就有障礙和煩惱,所以,阿姜查說過一句話,說:觀念跟超越是同時的,你也可以擁有他的觀念,但是,但莫執著。說觀念跟超越可以同時的,你擁有什麼觀念這不為過,錢很重要,我也知道錢很重要,但是它綁不住我,當下就超越它,所以有了觀念這不為過,但是它可以超越的,看我們各人的運用。)諸如聽聞佛法,修習智慧等,都是積集法財的方法。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其家就是妻子,妻子)貞順(就是守貞操);母(就是母親,)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就是外人也不會用欲心來看他的妻子。) 非梵行,是不清淨行,即前面所說的邪行,這是佛弟子所必須避免的。【離非梵行】,是屬消極地不作惡,【而行施故,】是屬積極地行善。(積極地行善。)【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是由行施所得的結果。(講到這裡,今天TVBS報導,電視有報導,他調查國中的國三生,調查好幾百對,國三、國二就交女朋友,國三、高一,國三就交女朋友,就去調查,調查:你們交往了超過一年或者是兩年的舉手,就有很多人舉手,有過性關系的舉手,統統舉手,百分之百,現在的人你看,百分之百,算說現在交男女朋友,沒有一個沒有性關系的,等於像吃飯,一個老師在朝會,他們在朝會,朝會的時候外面在升旗,是國中的,國中的,色心包天,在教室裡面就跟那個女同學,就共修念起大悲咒來,朝會外面在唱國歌,裡面在共修、打佛七,你看有多可怕,現在的人嚇死人了,我們是一個佛教、佛法裡面說,我們要保守不非梵行什麼的。現在外面是一團糟一團糟,你看國中而已,國中而已,你知道嗎?報紙刊登的,說有一次有一個年輕的老師去教導小學生的女同學,這小學的女同學在日記裡面寫,說她已經愛上她的老師,結果她的家長發現很驚訝的時候,去同班同學開家長會,一坐下,調查起來有二十幾個同時愛上這個男老師,小學五年級,五年級而已,情窦初開,該大的也還沒有大,該小的也還沒有小,統統不行,這樣就是情窦初開,你想想看,人那個無量劫來的欲望,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在……,對不對?所以說要出家,小女孩跟我說:師父,我以後要出家。我說:慢一點,慢一點。這樣子,她說:等到什麼時候?等到你有那個定力,定力,就是說她二十幾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對不對?精神很好的時候,看看能不能突破不會迷惑,這樣才有辦法,沒有那麼簡單,講到這個,今天電視一直在報導這種東西,我跟諸位講像我們佛弟子,一直在談論不非梵行,一夫一妻制怎麼樣子,在西洋人,尤其在日本,在日本,對不對?很可怕,但是那是他們,我們學佛的人,還是做我們的工作。)【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是由離非梵行所得的結果。其家,就是指的妻子,如你不去侵犯別人的妻女,那你自己的妻子,一定是很貞操或貞節的,絕對不會做出違背丈夫的事,不特不會做出使自己丈夫難堪或羞辱的事,而且很順從自己的丈夫,如古代女子所遵循的三從四德。(三從四德,三從,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四德,大家比較不清楚。三從就是在家從父,就是在家的時候以父親意見為意見;出嫁從夫,嫁人之後要聽眾丈夫的,要聽從丈夫的,不可以抗拒不是男女平等;夫死從子:丈夫如果死了,就以兒子的意思為意見,現在女權高漲,沒有人信這一套,現在是反過來,說現代的男子所以必須遵從的三從,在家從母,結婚從妻,妻死從女,這是現在的三從,三從。如果學佛就多加一個叫做到處亂闖(台語諧音),三從。四德,一般人比較不清楚,一般人比較不清楚,四德,講一下,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婦女要有德,要有德,所謂德就是一大早起來端洗臉水給她的長輩盥(guàn)洗,然後就吃飯……,爸爸吃飯,婆婆吃飯,公公吃飯,大家都吃飽了,做媳婦的才可以去吃,以前的人男女沒有一起吃飯的,我們家就這樣子了,我們這一家是大家族,我們如果吃飯,是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女人才可以去吃,我們這一家族是說林厝(cuò)寮,不是說台北,在林厝寮我們是大家族,一定要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女人才可以去吃,婦人的這個德行是美德,美德。現在的人哪有可能,聽說有一個媳婦,婆婆把魚煎好了打算晚上要吃,轉個身她的媳婦把魚都吃光了,她的媳婦,這個人我認識但不方便說,婦德,婦德,這哪有德?沒有德,所以現在大不相同了。再來第二就是婦言,婦人說話要注意要保守,保守,不能像機關槍或是不能像老母雞似的咕咕叫,老一輩的人才會這樣子,老一輩的,老一輩的就像師媽那一輩的,或是六、七十歲,還稍微有一點,婦人在說話要保守一點,怕人家笑,現在的人沒有這樣子了,現在的人女權高漲,都講求男女平等,有時候你說話說不過她的,你說話說不過她的,為什麼?她這招不講理你就受不了,還跟她說什麼,對不對?她說不過你就耍賴,沒有辦法,婦言。再來就是婦容,婦容就是我們身為一個女人,出動要打扮,化妝,不只是我在講而已,符合美德要化妝,要化妝,有的人一修行以後,整個臉就任它蓬頭垢面的,好像得了腎髒病,要不然就像熊貓,婦容這樣看起來很難過,學佛不是這樣學的,學佛就是照樣要化妝,頭發要梳得……這樣,照樣要保持整潔,婦容。再來就是婦功,婦功就是要有一技之長,以前是刺繡樣樣會,盥(guàn)洗、養兒育女、教育孩子,樣樣都會,煮飯沒有一樣不會,現在工商精神時代沒辦法了,包括女眾她們每一個都在上班,以前農業時代都在家裡,對不對?足不出戶,所以現在說三從四德,好像不太可能,也不曾看過這種婦人,不曾看過,不曾看過這樣的。)為什麼能如此?主要還是由於丈夫的遠離非梵行,沒有做對不起自己妻子的事情。不但你的妻子本身貞順,而且別人對你的妻子以及母親,不敢存有一念的輕視心,甚至想以欲心來看你的母親及妻子,都不敢這樣看。別人對你的母親及妻,有沒有存著欲心,問題本來在你自己本身,如你沒有以欲心去看別人的妻女,更不去做不正當的邪行,別人看你的妻母,自亦是以清淨心來看,不敢存有一念欲心。不但你的妻母丑陋如此,就是你的妻母生得極為美麗,外人亦不會以欲心來看你的妻母。這樣說來,離非梵行,是多麼地重要。其家貞順,是說妻子的本身好,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是說別人對於他們的尊重。這都是由修離非梵行之因而得的結果,所以為人在世,不論是男是女,對這應該特別重視,不可妄行非梵行。 離虛诳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必果就是必定能達到目的。必果就是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以身三善業而行布施的道理,在前已經講過,下面繼續所要講的,是語四善業而行布施的情形。 語業中第一是虛诳語,亦即前面所說的妄語。妄即虛妄,诳為诳惑。如人說話是虛假不真實的,其中便含有欺诳的成份在內。如不想欺诳他人,所說的話,一定是很老實的,不含有一點虛假成分。虛妄欺诳的話,不論怎樣,在社會上是不會得到人們歡迎的,所以佛要我們離虛诳語。人是很奇怪的,盡管自己有時對別人說假話,但總不願別人對自己說假話,如發現別人所說的話是假的,則對他的印象一定是不會好的。(意思是說自己說謊沒關系,別人不可以對我們說謊的意思,這也是自私。) 【離虛诳語,】只是消極的不作惡,不能表現佛法的精神,必須進一步【而行施故,】始得稱為積極地行善。假定真的能夠如此,便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特如此,而且在世間上,能夠【離眾毀謗,】毀謗,是我們所常聽到的,如別人沒有做過不如法的事情,而我們卻用種種方法去毀謗他,說他曾經做過這樣的事。當然,假定自己曾經做過,別人這樣說你,你就不能怪人,若自己實未做過,給人予以無根據的妄說,便是毀謗。受毀謗的人,雖然一時蒙不白之冤,(不白之冤就是不欲自我辯白的冤屈,不白就是沒有辦法辯論,不白,沒辦法辯白叫做不白之冤,)毀謗人的人,亦將造成很大的罪惡。眾毀謗,表示是很多的毀謗,如有時用一方法不能毀謗到你,便接二連三地用種種方法來毀謗你,務必使你的聲譽破產而後已,是為眾毀謗。(就這一點而言,我們一般人比較沒有這種能力,記者,記者就很厲害,假使他在報社上班,你這間公司得罪了他那你慘了,一個記者一天他就能讓六十萬人看到那份報紙,嚇死人了,所以說我們自己要小心,有時候不是我們小心得了的,你如果是知名度高的人,你都逃不掉的,知名度高的人你都逃不掉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你想成名嗎?很簡單,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你就很出名,你想成名嗎?很簡單,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你就很出名。所以出名的人要很注意,要不然這種人很會捕風捉影,聞風就是雨。其罪過很大,)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毀謗,經中稱為“無根謗”,其罪過是很大的。但世間的人,很多喜歡說捕風捉影、沒有一點根據的話,這實在是要不得的。現因一向不說虛诳語,與眾生結了深切的因緣,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然就離一切毀謗,任何人亦找不出話來毀謗你。所以離虛诳與不受毀謗,有著因果的連鎖關系。不唯如此,就是【攝持】如來的【正法,】亦不致成為問題。很多人對正法的攝持,發生很大的困難,不能如法地奉持,或者遺漏,或者忘失。原因正法與虛诳語是不相應的,(你說假話騙人你就與法不相應,)一個人如常說假話,自然很難攝持正法。現因離虛诳語而行布施,對於正法的攝持,自能如法地做到。 【如其誓願,所作必果。】者,生存在這世間的人,各各有他的志願,有的志願成佛作祖,有的志願弘法利生,有的志願修行辦道,有的願在社會上做番頂天立地的偉大事業,有的志願發一筆大財。盡管人類志願各有不同,但既有了志願,就得本著自己的志願去做,依照志願實踐,那你所做的一切一切,一定能夠達到目的,所以說其誓願所作必果。原因在你平時不說假話,現在不論發了什麼大願,別人聽了就會相信,而且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使你達成自己的本願。有的人發的誓願等於零,一點都不能實現,即因平時說慣假話,現在縱然發的真願,但得不到人的相信,所以你照自己志願去做時,也就得不到別人的助力,做起來處處感到困難,不能完成自己的志願,由此可見,虛诳語是能影響願心的,設若你能離虛诳語而行布施,所發的志願必能得到完成。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離開離間語就是兩舌,)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诤。(乖就是違逆,诤就是诤論,都不會互相違逆、诤論。) 這是語業中的第二種,叫做離間語,亦即上面說的兩舌,挑撥離間,播弄是非,破壞別人很好的關系,這是離間語的最大罪惡。(人家夫妻、母子感情很好,師徒感情很好,就跟人家挑撥離間,挑撥離間,出家人也是這樣子,想要自己的道場有人,就說:你那個師父怎樣怎樣,你來我這裡住,我一個月給你多少多少,挑撥離間,挑撥離間。)【離離間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乃是積極地去行善。由於這種因緣,不但【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而且【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诤。】眷屬,就世俗說,是家庭裡的人,如父子、母女、夫婦、兄弟、姊妹等。彼此同處在一家庭中,大家和和樂樂地不吵嘴,不爭執,自然就能夠和睦相處。志樂的樂,就是好樂,亦即志趣。本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志趣好樂,很難達於一致的,但一家庭裡的成員,大體要有“同一志樂”才好。不說別人,單以夫婦來說,假定志趣不同,那就相當麻煩。且以宗教信仰方面講:如丈夫是信仰佛教的,太太是信仰基督教的,(信耶稣的,)二人的志趣自然就不同。比方晚上妙法精捨講經,丈夫就想拉太太去聽經,太太便說,我又不信佛,為什麼要聽經?到了星期天,基督堂做禮拜,太太想要拉先生去做禱告,先生便說,我是佛教徒,怎可跪在十字架前?由於二人志趣不同,彼此之間便常有乖诤,動不動就吵嘴。(宗教信仰不同就是這樣子,就會很糟糕,)再以父母與子女來說:父母年紀老大,多數信奉佛教,子女比較年輕,要學洋派時髦,多數去信天主、基督。父母想要子女去拜佛,子女就說父母是迷信,子女想要父母去做禮拜,父母就說青年人喜歡耍洋派,互相爭執不已。如能同一志趣,自然恆無乖诤。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歸依就是親近,大家都很喜歡親近我們,這裡的歸依不是歸依三寶。一切眾會就是一切大眾的集會,歡喜歸依就是大家很歡喜的,親近那個沒有出惡語的人,說起話來就口出惡言,人家怎樣會喜歡,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連學都不行,也不能說這些,這樣誰願意信仰三寶,)言皆信受,無違拒者。】(說起話來別人都能夠信用我們也沒有違逆也沒有拒絕我們。) 這是語業中的第三種,即前說的惡口。凡是用惡語罵人,所說的話一定是很粗的,不但大人罵人如此,就是小孩罵人亦然。中國有句俗語說:“相罵沒好言”,真是一點不錯,所以佛法說的粗惡語,就是粗暴凶惡的話,使人聽了有點受不了,世人大都犯有這個毛病,佛法認為這是罪惡,所以要我們離粗惡語。【離粗惡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是積極的行諸善。果能這樣做去,便能【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但如此,而且【一切眾會,歡喜歸依。】眾會,就是大眾集會,如某地方舉行什麼集會,一定是有很多人參加的。一切眾會,是示各式各樣的大眾集會。在大眾集會中,有些人為人見了就很歡喜,有些人為人見了(不高興,心情不好,)便不高興,(人家見到他就很討厭,)甚而至於討厭,這是什麼道理?(真的,學佛也是這樣子,你在學佛當中見到這個就很歡喜心,有的人見到他就很討厭,很奇怪,見到他就很討厭,就是說不上來,說不上來,就是這樣子。)探究其原因,便要看你有沒有粗惡語,如你過去生中沒有說過粗惡語,對任何人說話都是輕言細語,則你在現生中,不論參加什麼集會,必然會有好人緣,得到大眾的歡迎;反之,就為大眾所鄙視、遺棄,根本不願和你來往。歸依,本是歸投依靠的意思,在此當做親近或接近的意思講。如在集會中,有些人不用去接近人,而人自然會來接近你,有些人想去接近人,而人卻離得遠遠的,不願意與你親近,這就是有無粗惡語的原因。再說,凡是大眾集會,定要討論事項(,討論一些事情):有的人發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贊成,歸投他的這邊來,有的人發言根本不為人重視,你要拉人過去,人亦不肯倒了過去。(人家也不一定會靠過去你那一邊,倒了過去就是靠過去你那一邊,)得到大家贊成歸投的,由於他所發表的意見好,是為利益大眾的,加以平時不說惡語,所以便得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如同樣的是講話,有的人一句話說出來,不論是怎樣的婉轉動聽,但得不到人的信崇接受,有些人話一說出來,馬上便得到人信崇(信崇,信仰跟崇拜,)接受。這個原因,亦在平時做人有沒有粗惡語。在這現實世間,兩人面對面地或在大庭廣眾中說話,總希望自己所說的,能得到別人的信受,而不至於違逆拒絕,假使沒有人信受而遭違拒,便會悶悶不樂不高興了。人人都是這樣的,不只某人如此。但要做到這點首先還是需要自己不說粗惡語言,否則的話,要想言皆信受無違拒者,是絕對做不到的。(絕對做不到的。)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這是語業中的第四種,即前說的绮語。所謂無義語,就是說些不三不四的話,一點意義都沒有。人與人說話,本應有點道理或意義,使人聽了,能得一點利益,明白一點道理,假如整天說張三長李四短,甚至說些啟人邪思的話,與其信口而說,不如不說為妙。在我國的大叢林中,往往在門上貼有“少說閒話”的字條,警覺人們不要隨便亂說。但世間的人們,幾個人在一起,如你對他講正經話談道理,他聽了就想跑,或者呼呼欲睡;設若對他天南地北地亂說一陣,他便聚精會神地傾聽,聽得忘記時間。(一切眾生都喜歡聽是非,都喜歡聽那些是是非非,如果說到正經的沒人肯聽,和現在的孩子一樣,開那個演唱會嚇死人了,國中生好幾萬人,開佛學講座打死也不肯來,意思相同,現在國中的孩子就是這樣子,哪裡有演唱會,哪裡有什麼演唱會,不得了,還有什麼辣妹合唱團,來,很風行,風行,不得了,眾生,如果講佛法沒人肯來,要有善根的才會來。)其實,所說不三不四無意義的話,不但對別人沒有利益,亦復浪費自己的光陰,所以佛要我們離無義語。【離無義語】,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是積極地行諸善。果能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同時,因你不喜歡說空話,所以【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要麼不說話,(要麼不說話,)如說出話來,一定是能使人得大利益的,所以得到人人恭敬,大家都很樂意地來接近你。【能善方便,斷諸疑惑】者,疑惑,猶豫不決。如一個人信佛,就來勸你信佛,說信佛可以解除煩惱,可得身心解脫,但是說得唇焦舌敝,(敝就是干,說得嘴唇焦了舌頭干了,敝就是干燥,干了的意思,)而你仍是疑疑惑惑,不肯立即信受。於是進一步地再對你說:這沒有什麼可疑惑的,說信佛一定是能得到好處的。如還不能斷除你的疑惑,是即顯示他所說不三不四的話太多,一時不能令你信受。設若換個不說空話的人來對你說:某人所說的話,的確是不錯的,信佛一定可以得到身心解脫的利益。你聽了以後,不再有疑惑,恭敬地歸信三寶,誠摯地尊重佛陀。勸人信仰三寶,要用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很重要,譬如說二十五日下午兩點我要去文化中心演講,至德堂演講,針對台灣省政府那些官員,你能說拜佛很好你要來皈依,你要念阿彌陀佛,這些話都不能說,因為台下的人也有一貫道,也有基督教、天主教都有,這些話都不能說,總統要講心靈的改革,所以禮拜一沒有上課,我要冷靜想想演講稿要怎麼講,要先擬一張演講稿,什麼話該講什麼話不應該講,響應總統的心靈改革,所以要善巧方便,不可使他反感,)要以誠懇態度,要說柔和愛語,不可粗裡粗氣的,以強迫的口吻,令人相信。(你如果以強迫的口吻,再好的道理人家也不相信,)如說世間上的宗教,本都是勸人為善、向上的,不過,有的宗教是徹底的,有的是不徹底的,吾人應以究竟而徹底的宗教,為所歸信的對象,(當然是佛教,佛教是究竟和徹底的宗教,為所以歸信的對象,)你能用這種善巧勸化世人,便是能善方便斷諸疑惑。不僅勸人信仰宗教是如此,就是對於任何諸疑惑事,只要我們不曾說過無意義語,就可運用善巧方便,斷除別人諸疑惑事,無義語,不特是沒有意義,而且是不誠實的,常說這樣的話,當然不能以善方便斷諸疑惑。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捨;(惠施就是施捨的意思,)信解堅固,(所謂信解就是對因果深信不已。信解堅固,如果中間加兩個字意思更清楚,叫做信解因果堅固,這樣意思更清楚了。信解因果堅固就是深信因果,一點都不敢做違逆因果的事情,)具大威力。(就是大威德力,為眾人恭敬、尊重、擁戴、護持。) 語業的四種,已在上面講完,現在繼續所要講的,是意業的三種,先說貪求心,貪即貪愛,不是屬於自己所有的,硬想把它貪求過來。如貪求名,或貪求利,貪求兩字是常放在一起的。人類的貪求心,永遠不得滿足。(這是真的,打開報紙你就知道,)如過去所住的是茅屋,看見別人住的瓦房,便說假若我有瓦房住,我便心滿意足了。等到自己住進瓦房,看見別人住的高樓大廈,便說我若有座鋼骨水泥的樓房,我便心滿意足了,等到真的有了高樓大廈,一座不夠,更想兩座,所以人類的貪求心,永遠沒有滿足停止的時候。現在佛要我們【離貪求心】,(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欲則剛,人到無求品自高,)是屬消極的不作惡,(不作惡,)如果進一步地【而行施故,】即屬積極的行諸善。果能真的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不唯如此,而且自己【一切所有,悉以惠捨。】(一切所有都布施。)一切所有,是指自己所有的東西,包括的范圍很廣,如飲食、衣服、臥具、金銀財寶等。是諸所有,當然是屬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除了家庭及自己所用之外,凡是自己可以做得主的,可以自由分配運用的,完全地拿去惠施別人,不但沒有貪求心,而且沒有悭吝心。(悭吝就是不肯施捨,貪心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悭是我們自己有東西不肯布施出去,)有些人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或公家的東西去做人情,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作風,是沒有什麼意思的,(拿別人的東西來做自己的面子,對不對?別人桌上挾肉喂婆婆,就是這樣子,)亦不算得稀奇的,更談不上有什麼功德的。自己有的拿去布施,越多越好,自己沒有不必勉強,(打臉子充胖,)苦充門面,毫無意義。(毫無意義。)“助人為快樂之本”,佛法說布施,就是以助人為目的的,但所施捨的,一定是要自己所有的。【信解堅固,】就是對於因果深信不疑。相信拿自己所有的東西去布施,不是布施出去就完了的,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中國民間勸人做好事時常這樣說:“一錢不落虛空地”。 (這個錢不可能放在虛空,它一定會掉下來,意思就是說,)不要以為一個錢用去就沒有了,老實說,你的這一個錢,等於放在泥土裡的種子,將來會開花結果的。但這要有信心,沒有信心是做不到的。(叫他拿錢出來,好像要割他的肉似的,布施不出來,)如有人說,做功德是有好處的,不信的人就說,你說有好處,可是我看不見,看不見的事要我去做,那是不干的,可見信心的重要。還要有所了解,比方我們拿一百元去救濟災黎,(災黎就是災民,)自己相信這是有功德的。但另一人來對你說:你這個人真傻!為什麼要拿一百元去救濟?如將這錢買東西來吃,不但你一人,就是你一家,都會吃得飽飽的。假定你對布施沒有正確地認識,聽了這話以為不錯,(沒錯,)那你的信心便動搖了!(你的信心便動搖了,)假定你對布施,是有正確認識的,聽了別人這樣說後,你就可以這樣回答:要知我的一百元是不會白用的,將來一定會得好處的,你這樣說是有罪過的。這就顯示你的信解堅固,(我們的信心要堅定不要被動搖了,)不為邪說之所動搖。再如有人來妙法精捨聽經,聽了以後,覺得佛法很有道理,於是便對佛法生起信心,可是等到他去禮拜堂聽牧師講道時,又覺佛教道理並不怎樣高妙,因而就又動搖了佛法的信念。所以我們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但要具有堅定信心,還要具有堅定認識,(像愚公移山,以前的愚公移山,前面有一座山,一天移一些移一些,有人說:你頭殼壞掉了,那座山那麼高你要如何移。他說:我若移不完就留給子孫來移,總有一天這座山會被移走的,愚公移山,讀小學的時候就會講到這個故事,不過,說歸說也要有那種頭腦,對不對?要有那種頭腦,譬如說那個小孩不會讀書,你硬要他堅定地認真讀書,讀不好就是讀不好,真的,有的孩子他書讀不好,但是他很會打電動玩具,他電動玩具每次一打都會贏錢,壞掉還會自己修理,有的孩子很厲害,有的孩子書讀不好,卻很會玩電腦,很會玩電腦,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一定要讀書,不一定要讀書,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在,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在,我們看這個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有我們心目中的佛菩薩,每一個都比我們行,這樣我們學佛才能成功,假使我們都瞧不起每一個人,他書讀不好你就瞧不起他,這樣我們就無法修行,第一步你就……,會輕視別人的,他就沒有平等心,沒有平等心就不是佛的心,要有平等心,讀大學也好,讀小學也好,乖乖的就好了,乖乖的就好了,)才不至於跟著別人腳跟亂轉。(你如果有堅定你的理念,你就不會團團轉,)一個人有了堅固信解,則在世界上,就【具大威力】,而為人人之所恭敬尊重。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就是說我們的態度不能忿怒,)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無礙心智就是看什麼都了解,都通達無障無礙,無障無礙,了解一切都是觀念,觀念當下就是無所以著就是超越,智慧就產生,歇即是菩提,)諸根嚴好,(就是六根具足端正莊嚴,經典都處處告訴我們,如果有好的具足清淨的六根,就是)見皆敬愛。(每一個見到他都是:這麼莊嚴。大家都很敬愛他,所以貌相也要照顧好,不要邋邋遢遢的,不要邋邋遢遢的,穿著也是一種禮貌。) 這是意業中的第二種,亦即前面說的嗔恚。不過依照唯識學嚴格說來:嗔恚是屬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等等根本煩惱,)忿怒是屬小隨煩惱,(小隨煩惱,根本煩惱就像樹木的根,小隨煩惱就像樹木的枝,樹枝,這是樹根,根本煩惱就像樹木的根,忿怒是屬小隨煩惱,)為根本煩惱的流勢。(流勢就是流變衍生的力用,意思就是說,這是指隨煩惱,是跟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作用,意思就是說這小隨煩惱的忿怒,離不開貪嗔癡,)如人與人間的爭執,(這個處處都是,爭執,爭得有意義嗎?能不能了生死,我如果說爭這個可以了生死的,你就要爭,譬如說你吃得太多,這要稍微跟自己的習性爭一下,你睡眠太長,重試的昏沉往生會有障礙,你的睡眠要稍微自己控制一下,自己控制一下,這個要爭,你說兩個人在那裡爭吵了老半天,對生死一點助益都沒有,這就無聊了,爭這個一點意義都沒有,誰贏也是無常,誰輸也是無常,贏了也不能了生死,輸了心情又不快樂,所以我們爭實在是很傷身心,身體疲憊不堪,心又煩惱,所以我們如果能學這個絕招,無诤,叢林無诤就是福,這句話你要牢牢地記住,叢林,叢林就是團結的意思,團結如果沒有斗爭,就是這個團體的福報,叢林無诤就是福,一個團體如果沒有斗爭,這個團結就有福報了,所以我們寧願犧牲我們個人,人家如果要和我們斗爭,我們寧願犧牲我們個人,讓你贏,完成這個無诤的和合的團體,這個人不要說有沒有修行,這個人如果和大家都合不來,我不相信他多麼有修行,真的,這個人如果和這個也合不來,跟那個也合不來,你不要和我說他多麼有修行,連做人基本的和合都沒辦法了,他如何說修行,真的,這個人一天到晚和這個吵架,和這個相罵和這個斗爭,和這個堅持意見,不得了了和這個也合不來,和那個也合不來,你想想看你說他多有修行,基本上的和合他都沒有辦法,六和合的最基本上的口和無诤都沒辦法,你怎樣修行呢?是不是?所以說我們修行人每一個要無诤,無诤,我們輕松對方也輕松,對方也輕松,要理性一點不要這樣死執。上次,我去忏公那裡參加佛學講座,開會當中每一個大專生都有意見,我是解門學員長,我就廚房忏公交代我負責,對不對?看開會的意見這麼多,忏公就說了一句話,兩種力量解決紛爭的辦法,第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第二個當你們爭執不下的時候,由師父裁決,師父如果簽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就解決了,對不對?哪像現在這樣子,現在,師父已經說完了還在爭,師父說了還在爭,真是奇怪,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可見那個煩惱之重,煩惱之重,沒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就不行,對不對?某些東西我們應當堅持,譬如說忍辱,我們應當堅持,爭執你怎麼可以堅持,堅持要爭執那就糟糕了,別想要修行,人與人之間這個生活是很大的學問很大的藝術,藝術。)爭到不得解決時,便大起忿怒,如忿忿不已,或怒形於色。(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都告訴他們,冷靜一下,休息一下,不要再說,再說不會有結果的,兩個人在極端的憤怒之下,最好大家都不要談,電話掛斷不要談,冷靜休息一下使火氣消一下,使火氣消一下,真的,)在這世間,有很多人,見到不合理的事情,便忿忿不平地大發其怒。忿怒的現象,在眾生心中,是常常現起的。人一發起忿怒心時,其樣子是很難看的,假定沒有忿怒心的發作,則面貌就很和善慈藹,人人見了都很歡喜。盡管有人常以難堪面色給人看,但自己卻不願見到別人不好的面色,所以我們應該如佛說的遠離忿怒。(不要單說忿怒,你們來我這個地方,我板個臉孔給你們看,你們就受不了,來,我就默不作聲一個臉孔,你們就受不了,不要說我在忿怒,你叫了我老半天我不理你,你就受不了了,對不對?所以說臉上無嗔真供養,千供養、萬供養,臉上無嗔是真供養,千百萬的供養,不如你不要忿怒的供養,你如果供養金錢,不如你態度溫和來供養三寶,對不對?你沒有錢沒關系,但是對三寶要誠懇,你用不生氣和合來供養三寶,在三寶門中,待人處事都是要用一片和氣,什麼事情你如果都要斤斤計較,你會什麼事情都無法做的,我不騙你的,過得去就好,真的,就更這樣子,意思是說對這個世間的假相,不要什麼都計較,這樣是無法修行的。) 【離忿怒心】,這是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才是積極的行諸善。果能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而且很快地【速自成就無礙心智】。原來一個人在忿怒心起時,其理智完全喪失,你說什麼話也沒有用的,(兩個人在大聲爭吵時,你說什麼話有用?)最好是走開不要理他,等他忿怒心過後,你才去對他說什麼,始能獲得他的相信,因為他已恢復他的理智。有了理智,對於任何事物的觀察,(比較放得下他心情比較快樂,心情快樂你對他講什麼,他都說:好、好……,心情不快樂,他什麼都:不好,不好……。對不對?不要得罪我,得罪到我就給你好看,還跟你恐嚇一下,)便可通達無礙,不再受到任何限制,所以離忿怒心,速自成就無礙心智。(所以我們盡量不暴怒,不要發脾氣。)上面已經說過,不起忿怒心的,相貌一定和善,所以【諸根嚴好,見皆敬愛】。諸根,就是指六根,嚴好,意謂莊嚴。莊嚴端正的相貌,不管什麼人見了,是都敬愛不已的,不會遭人討厭,設若常發脾氣,便會給人討厭,這是很要緊的。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恆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這是意業的第三種,亦即前面說的邪見,或叫做不正見。邪見,(這很可怕,)是顛倒的心理,不信因果,否定道德,(否定傳統,)對於做人有極不好的影響,所以佛要我們遠離邪見。【離邪倒心】,是屬消極的不作惡;【而行施故,】乃屬積極的行諸善。果能這樣做去,自然【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而且生生世世【恆生正見敬信之家。】(不要再有生生世世了,今生就要拼往生了,要極樂世界了哪還要再來,誰對我們好,誰對我們不好,已經不重要了。說:師父,你對我有恩,要做什麼?來世報答你。我說:千萬不要,來世你自己來就好了,你自己來就好了,我不來了,等我如果有阿彌陀佛那種能力,我就來,示現的可以,不再來了,不再來了。)一個人出現到這世間來,家庭對於自己的影響是很大的,因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正義高張的青年時期,都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家庭中每個成員思想行為活動,都對青少年有著啟發性和模仿性,(和模仿性,不要說青少年,小孩子他都會模仿我們大人了。美國有一對夫婦,美國的夫婦,你知道嗎?美國的夫婦,他們晚上睡覺沒有關房門,沒有關房門,他們的孩子不懂,半夜醒來,都會要找爸爸,他們把弟弟和妹妹關在另一個房間,另一個房間,弟弟看了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回房間就把他的妹妹壓倒在地上,把他的妹妹壓倒在地上,常常把她壓倒,媽媽說:你怎麼可以欺負妹妹呢?小孩子模仿也不知道在做什麼,你看那種模仿能力有多強,對不對?說:你怎麼可以欺負妹妹?等到有一天他媽媽很大聲地罵他,你怎麼可以欺負妹妹,小孩子跟她說爸爸也欺負你,他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他說爸爸也是欺負你,他不懂,他不懂,所以說這個模仿性不只是青少年,小孩子也很厲害。)是以生在怎樣一個家庭中,對於自己的思想見解,有著很大的關系。如出生正見敬信之家,換句話說,你若生在佛化家庭中之中,受佛化思想的熏陶,因佛化行為的感染,你便自然而然地生起正見,敬信三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如你生在不信三寶的邪見之家,要想信仰三寶就很困難。這問題還是在於我人能否離邪倒心:能離邪倒心的,便會恆生正見之家,願意見佛,喜歡聞法,更高興地供養出家僧眾,認為這是人天的福田!如小孩生在正信之家,父母到寺院聽經將之帶來,走入寺院門內就見到佛,且見到出家人,見到父母禮佛奉僧,(小孩子也會學。上次有一對父母帶一個妹妹來,她的父母頂禮完後,頂禮師父,這樣子,妹妹說話大舌頭,還很小看起來很可愛,很像外國人,我也不敢問她爸爸是不是美國人。很可愛,她媽媽說頂禮師父,妹妹:頂禮師父,好像說頂禮魚脯,魚脯,肉脯。頂禮師父,說話大舌頭實在很可愛,你看她媽媽拜女兒就跟著拜,就跟著拜,對不對?她能了解頂禮師父是什麼嗎?對不對?就會學習,一次一次地看,熏習,)小孩子對於佛僧,也就恭敬尊重。小孩能否信佛,歸敬三寶,做父母的將之帶來寺廟,使其受到佛法的熏習,久而久之,便會信敬三寶。所以我望每個信佛的人,應從佛化家庭做起。 敬信三寶,更要想到三寶的出現世間,是由佛陀過去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來,我們要想紹隆三寶,(紹隆三寶就是紹續興隆三寶,)發揚佛教,就得, 如佛菩薩一樣地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當然不免有很多的困難,或者會遇到很多的魔障,但這是必然的現象,困難來了予以克服,魔障來了予以擊退,決不因此退墮下來,是為【常不忘失大菩提心。】經中有說:“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假使熱鐵輪在你的頭上轉來轉去,你不會因為這種苦而退失菩提心,)發了菩提心而又退失菩提心,是即名為敗壞菩薩,要想紹隆三寶是做不到的。從諸經典去看,佛陀所告訴我們的,凡是由行菩薩道而成佛的,沒有不堅定大菩提心而完成的,所以常不忘失大菩提心,便成為菩薩行者最重要的一部分。 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以施就是以布施。) 這是上文的總結。大士,即菩薩的別名,為發大心的人,如觀音大士、地藏大士等。像上所說的種種,【是為】發心【大士】,在【修菩薩道時,】離十惡業,【行十善業,以】布【施】波羅蜜【莊嚴所獲大利。】通常一般講布施的,似乎布施只是布施,殊不知在行布施時,可以與十善業同時並行的,並不是孤立的。同樣是布施,依十善業而行布施,所獲利益就大,不依十善業而行布施,所獲利益就小,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今日如果發心布施,亦應依十善業去行,不可孤立地只行布施。() 丁二 略明余五度 如是,龍王!舉要言之(就是簡單講):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依十善業而行六波羅蜜,前面已很詳細地說明如何行布施,其余的五波羅蜜,本亦應該這樣詳細分別的,但這麼一來,未免太過煩瑣,所以佛只簡單的一說,科文也就判為略明余五度。(前面的布施說的比較詳細,後面的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後面這些講得比較少,)【如是】像上所說,【龍王!】我再對你【舉要言之:】 六度中的第二是持戒度,你如發心嚴持戒行,就得在奉行十善業道下如法持戒,假定你能【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便【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戒是佛法中的重要一法:以小乘說,“戒是正順解脫之本”; (就是說你持戒,順著持戒就直接解脫。)以大乘說,“戒是無上菩提之本”。(菩提就是我們的覺性,)不論你做個怎樣的佛教徒,不能不如法地持戒,因為一切佛法義利,各式各樣廣大志願,都是以戒為基礎而圓滿完成的,反過來說,沒有戒行的莊嚴,一切佛法義利不得成就,一切大願不得完成,由此可以想見戒行的重要。因為持戒之人,不但在今世中,為人之所恭敬尊重,就是生命結束以後,上生天國固然沒有問題,後得佛道亦復沒有問題,可說持戒之人,無事不成辦的,所以說能生一切佛法義利。至於滿足大願,《智度論》說:“譬如有人常供養天,其人貧窮,一心供養滿十二歲,(就是經過十二年,)求索富貴。(希望他能夠富貴,)天愍此人,自現其身而問之曰:汝求何等?(你有什麼要求?)答言:(這兩個字是……,答言:回答說)我求富貴,欲令心之所願一切皆得。天與一器(天上就給他一個寶瓶,)名曰德瓶,(像聚寶盆那樣的你要什麼就有,)而語之言:所須之物(你需要什麼東西)從此瓶出。其人得已,應意所欲無所不得(按照他的心所想的都跑出來,)……持戒之人亦復如是,種種妙樂無願不得”。真正發心修行戒法,持戒清淨,不但能滿足你解脫生老病死的大願,就是你求證無上菩提的大願,亦能使你獲得滿足。所以若人欲求一切佛法義利,應當堅持淨戒,如惜重寶,如護生命。為什麼?“譬如大地,一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為一切善法住處”。 (這個《華嚴經》講很多,《華嚴經》裡面講到戒的問題講得很多,我們如果讀《華嚴經》,我們就會看到,)如一方面欲求一切佛法義利,而另方面對於戒行加以忽視,怎能所願皆得?不但如此,假使毀犯戒行,種種無量罪惡,說是說不盡的,將來所受苦果,亦是無盡期的。如有偈說:“持戒之人而毀戒,今世後世一切衰”。(就是慢慢地一切衰弱,)因為如此,所以行者應當一心護持淨戒。戒為黑暗中的明燈,戒為惡病中的良藥,戒為恐怖中的守護,戒為惡道中的橋梁,以是之故應持淨戒。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這是說修忍辱波羅蜜所得利益。在這現實世間,一般人們大概是這樣的:遇到侵害來時,內心就生起嗔恚,碰到利益來時,內心就生起歡喜,到達恐怖之處,內心就生起畏懼。一個修忍辱行的菩薩應當怎樣?惱害逆境現前,不生嗔恚,敬養順境來臨,不生喜悅,眾苦艱難之處,不生怖畏,能夠這樣地觀察,就是實行忍辱。特別在見眾生來惱亂時,更是以忍克制嗔恚,不可因此而大發雷霆,(大發雷霆就是大怒,)應當深深地這樣作想:來惱亂我的,不是我的敵人,而是我的善士,(就是善知識,)假定不是他惱亂我,怎麼能夠成就我的忍辱?(常常這樣想:他在成就我,他不是在對我發脾氣這樣子。)這麼一想,天大的脾氣,亦發不出來了。再說,眾生是有眾苦的,我若對之大發脾氣,增加他的痛苦,豈是大悲拔苦的菩薩所應為?還有,眾生對我加諸嗔惱,固然是很不對的事,但他還有其他的種種功德,我為了念其諸余功德,怎麼可以對他生嗔?總之,如能處處從眾生好的方面去想,要你去嗔眾生,亦不願這樣做了。以此忍辱莊嚴,究有什麼利益?一可得佛圓音,二可具足相好。(所以你如果要貌相莊嚴,忍辱很重要,你如果起嗔恨心臉就不好看,我們如果要得到好的貌相,我們要把嗔恨心放下,就是沒有恨,)圓音亦可說為一音,如我現在所講,從我口中發出的聲音,只有一個,但聽眾中,有的是福建人,有的是潮州人,(潮州人,)有的是廣東人,假使不經過一種翻譯,便有很多人聽不懂我的話。(因為語言不同,不同。)但佛不然,所說雖也是一音,可是說出來的話,任何種類的眾生都聽得懂,如福建人聽了是福建話,潮州人聽了是潮州話,廣東人聽了是廣東話,如果擴大來講,天人聽了是天人的話,畜生聽了亦懂得所講是什麼。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說出來每一個眾生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的語言,)就是此意。而這圓音,由修忍辱波羅蜜得來的。這話怎講?如我們以嗔報嗔,以罵報罵,(他嗔恨我,我嗔恨他,他罵我,我回報他,就是罵他,)所發出的言音,一定是粗暴的,不堪入耳的,為人所不願聞,因而就為方言之所障礙,(方言就是地方的語言,單單台灣就有好多種,台灣有國語、台語、客家語,還有山地同胞原住發的語言,對不對?還有一個九族,九族什麼布農族、阿美族……,現在有第十族,我去盧醫師那裡有第十族,第十族,我說:你們是什麼?他說:我們是第十族,我們住在九族文化村的旁邊,第十族,我說:第十族是什麼?叫做不滿足。什麼事情都不滿足,我們是第十族,不滿足,不滿足。)不能使每一地方的人,都能聽得懂自己的話。(我們聽不懂,所以說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語言都不同,)假定我們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不為感情之所激動,不為嗔恚之所驅使,所言所語,柔和悅耳,使人不覺刺激,樂意聽你講話,那你將來就可得佛圓音,隨類都能聽得懂你的話了。具眾相好,就是普通說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莊嚴,這是人人所喜愛的,但這要從忍辱行中來,如不能忍辱而常發脾氣,要想具眾相好,是絕對不可能。我常常說,你要相好圓滿,得先從不嗔恚做起,能夠忍辱無嗔,一定具眾相好。 【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這是說的修精進波羅蜜所得利益。精進,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們今天說要修學佛道,又懶惰得要命那怎麼可能,既不聽經聞法,也不念佛,他說他是佛教徒卻不精進,這樣生死還很久遠,看這人如果不精進,你就知道他離了生死還很遠,)果真照著精進做去,不但能出生一切諸善法,乃至無上菩提之法,亦從精進而得生起。如《毗尼》中說:“一切諸善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精進不放逸生”。(你一定要精進,精進是不可免的,精進看經典,精進聽經聞法,精進參禅,精進念佛,精進拜佛,你什麼都要用到精進,哪有那種懈怠佛的,我不曾聽說懈怠可以成佛的,哪有那種懶惰佛,對不對?沒那回事,什麼事情就是要精進,不然我們的習氣、煩惱要怎麼斷?)《智度論》說:“問曰:菩薩觀精進有何利益而勤修不懈?(所以我就跟你們說很多經典都引用《大智度論》,)答曰:一切今世後世道德利益皆由精進得。復次,若人欲自度身,尚當勤急精進,何況菩薩誓願欲度一切?”當然更須精進。其實,不論做什麼,世間的出世間的諸事,都有賴於精進,沒有精進,什麼事都做不成的,(這個世間要賺錢也是一樣的,要想多賺一些錢,白天上班晚上還得兼家教,對不對?要不然還要擺地攤,不然怎麼賺得到錢,世間的……世俗就是這樣子,要賺一些錢或者要看一些書,你都要精進,)所以佛在經中,曾以種種方法,贊歎精進修學,勸勿懶惰懈怠,如法而行精進,所求沒有不成就的。 如有一次,阿難為諸比丘,開示七覺支義,當說到精進覺支時,佛就起而告訴阿難說:假定行者愛樂修行精進,無有一事不可得的,(你如果精進什麼事情都可以完成,)乃至得成無上佛道,亦終不會是虛假的。然而如何始能精進而不懈廢?(始能就是才能夠。)這要常作三種思惟:一、不論什麼事情,假定我不去作,絕對不得果報。(你沒去做怎麼得到果報。譬如說我今天如果不上台講經,沒有這個因緣,對不對?制造眾生覺悟的因緣,對我自己好對眾生也好,要去做。)二、不論什麼事情,若我自己不認真地去做,絕對不會從他人得到什麼。(我要從他人得到什麼東西,我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什麼事情也都要自己來,連小便也都要自己來,何況是做一切三寶的工作,什麼都要自己來。)三、不論什麼事情,假定我自己努力地做了,一定終歸不會喪失的。(為什麼?因果絕對跑不掉的,)如是思惟,必然就會精進起來。然而怎樣才算精進?《智度論》說:(他所以引用的《大智度論》,別的注解引用《大智度論》不計其數,因為《大智度論》的資料是非常好,所以幾乎所有的注解都引用《大智度論》,幾乎。)“於事必能,起發無難,志意堅強,心無疲倦,所作究竟:以此五事為精進相”。(以這五事為精進相。上面再讀一遍:於事必能,起發無難,志意堅強,心無疲倦,所作究竟。就是什麼事情他都有辦法,動到這個起點,起發無難就是起動不困難,意志的堅定,心無疲倦,所以作究竟,所以說要成就都是這樣,就像以前師父在看《大藏經》,就是這樣子,一天睡不到三、四個小時,就是這樣一直看,所以說任何的成就都是要吃過苦頭,)如以勤求佛道來說:精進勇猛不休不息的一心而求佛道,是為精進波羅蜜。(精進波羅蜜。) 如能真正這樣以精進為莊嚴,便能破除魔怨,入佛法藏。所以《智度論》說:“菩薩一人獨無等侶,(沒有其他的,)以精進福德力故,能破魔軍及結使賊,(煩惱,)得成佛道。”魔即魔王,是專門擾亂行者修道的,特別是菩薩行者,向無上佛道前進時,魔軍常以種種方法,阻礙行者進入佛道,因而菩薩在菩提道上,也就常常與魔軍展開激烈地斗爭,掃除前進的障礙,痛剿魔軍的瘋狂,務期克敵制勝而後已!(克制這個敵人制勝,)怨是怨家對頭,見不得你的向上向善,一發現你要向上向善,他就來擾亂你,使你不能達到目的。若以身心不息的精進,繼續不斷地前進,就可破除怨家的作對,達到自己所要求的目的。佛法是無量無邊的,我們要想入佛法藏,獲得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佛法,亦非精進不辦。 【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這是說明禅定波羅蜜所得的利益。如何名定?心一境性名之為定,(就是說對這個境界都沒有動念,能所一如,心一就是心專注,境性,境界達到平等,都不起心動念,沒有顛倒、妄想、執著、分別,統統沒有,)就是將心專注在一個境界上,不讓它東馳西散,就可得到靜定。菩薩行者為什麼要修禅定?因為菩薩欲度一切眾生,皆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無余涅槃就是把這個色身灰身泯志,斷煩惱以後又把異熟果報,五蘊所成的色身完全無所依處,叫做無余涅槃,就是毀掉這個色身進入淨土,滅度。)但是無余涅槃,是從真實智慧而證得的,真實智慧,又是從一心禅定所生,所以不能不修禅定。定修好了,便得念等。念是明記不忘的意思,(明記不忘的意思。)心多散亂的人,對於所曾經驗過的事,很快會忘失。所謂患健忘症的,就是由於未能從定得念,假使從定得念,健忘症就被對治,而能明記一切了。智慧是定生的,所謂從定發慧,就是這個意思。修定最要的是诃五欲,(就是除去色聲香味觸法,)如一味的在五欲方面追求,只知獲得五欲的享受,那就很難生起慚愧心來。(一個人整天追求五欲六塵,他的心怎麼會定。)現因勤修禅定,不再貪著五欲,慚愧心便油然而生。慚是對自己的,即覺得自己一切不如人;愧是對他人的,即覺得他人的道德高尚,愧我不如。(我不如他。所以)慚在崇重賢善,(這個崇跟第三個字崇賢,然後重是重善是這個意思,崇拜賢能的人重視十善的業,崇重賢善就是崇賢重善的意思,第一個字配第三個字,第二個字配第四個字,)就是對於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該予以崇敬尊重;愧在輕拒暴惡,(輕拒暴惡,)就是對於不道德的暴惡之事,應該設法予以避免,不要與它多所親近。為人如要在內心中,時時保持慚愧觀念,須仗三大力量,(第一)就是自力、(自己的力量;第二就是)法力、(就是真理,依法修行;第三就是)世間力。(世間力就是輿論,輿論,要世間每個人都認同,這樣才有力量,世間力就是大家要認同。)自力,約尊重自己說;法力,約尊重真理說;世間力,約尊重輿論說。能夠這樣地尊重三大方面,慚愧心沒有不現前的。輕安,亦是修定所得的境界,不修定的人不會有的。散心位上的人,身心都是很粗重的,不能擔當什麼,一旦修定,到了相當工夫,就可獲得輕安,(所以定很重要,)而有所堪能了。 【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我們眾生都是落入觀念,觀念就是分別、妄見,你如果看《楞伽經》就知道,看《楞伽經》就知道,《楞伽經》到最後人家問佛,問:一切法自然。佛說:這是戲論。馬上開門見山跟他講這是戲論。再講:大梵天所生。佛說:戲論。然後就問:萬法因緣生。佛說:是戲論。大家都很驚訝,因緣法是世尊講的,世尊為什麼自己說這個是戲論?他說二乘人那個也是戲論,凡是不究竟的統統叫做戲論,佛陀就說……,譬如說我們一般講小乘講觀身不淨,對不對?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不是這樣講的,是觀身如虛空,對不對?大、小乘的修持差距很大,差距很大,我們說觀身不淨,小乘所以修持的就是觀照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佛在大乘經典不是這種說法,佛在究竟大乘經典裡是:觀身如虛空,觀受是苦,小乘說觀受是苦,佛在大乘經典不二法門不是這樣講,釋迦牟尼佛說觀受,一切法受與不受皆不取,不可取,何以故?皆是分別、妄見,都是分別心的東西,取跟不取都是顛倒,因緣法也是不究竟,方便說,方便說。為什麼?一切法本自不生,哪有什麼因什麼緣什麼果的,非因緣非自然,所以說非莊嚴故,能斷一切的分別、妄見。簡單講我們現在眼睛所以看的,統統叫做分別、妄見,都是戲論,戲論,放下。)這是明修智慧波羅蜜所得利益。以慧莊嚴,這是最要的一法,因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佛智,)就是以得了知諸法實相智慧(以得了知諸法實相智慧,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實相叫做無相,什麼叫做無相呢?無相就是空不可得,任何法都必須回歸到當下,何以故?本不生本不滅,任何一個法不回歸到當下,就不是正法就不是究竟法,當下一念具足,)為目的的(意思)。智慧是從勤學中得來,(我們說學智慧是從勤學,認真來學習,)你能學一切法,就可得一切智慧,如法了知諸法真相,(真相,真相就是真實相,)不再為一切分別妄見之所惑亂,(要記住一切法都是我們的分別、妄見,但是分別、妄見當體即空,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本來的面目,也不離分別、妄見,)所以能夠斷除。(並不離當下。)妄見,即虛妄之見,(本來這個就是假相,假相所以建立的觀念會束縛我們,束縛,我們眾生就是建立再破除,建立、破除這個就是輪回相,譬如說我們建立了錢的觀念,錢的觀念,商業的行為,貿易,之後我們對金錢變成一種執著,執著之後再來學佛再破除它,再破除它,這個永遠破除不了,佛告訴我們:錢是一種觀念你要去超越它,那倒是真的,不來不去,一切法本自不生,本自不滅,這樣子,你不必建立觀念再去破除它,你不必立一切法,就不必除一切法,你無一切心本自具足,你都無須起心動念,事情就解決了,事情就解決了,所以妄見就是虛妄之見,)本來不是這樣的,硬要說是這樣的。如不是常住的,虛妄分別以為是常;不是快樂的,虛妄分別以為是樂,不是自我的,虛妄分別以為是我,不是清淨的,虛妄分別以為清淨。眾生的分別妄見,雖說是很多的,但若得到智慧,一切分別妄見,都可辨別出來,予以徹底破除,不容讓其存在。智慧是破妄見,(妄見,簡單講我們在心中建立什麼相,只要我們在心中建立一個相,假相的對與不對,是與非,這個都叫做妄見,本來就沒有,我們一直建立這種觀念,這種觀念又困擾著我們自己,所以根深蒂固習性難斷,)二者絕對不能同時存在。(智慧現前妄見就消失,我們的分別、妄見愈強,我們就失去智慧,沒有智慧。) 丙二 明眾行 丁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慈莊嚴故,(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於諸眾生不起惱害,這個很難,這個很難,你說眾生一直要害我們,一直要找我們算帳,你還不起惱害,這個要有相當的功夫,我們一般學佛的人,人家不欺負我們,我們不會去反擊人家,這個我們做得到,尊重,但問題是你若碰到不講理的,硬要傷害我們,你還不起惱害那很難,佛有辦法有這種能力,所以要學佛你要從無常下手,從空性下手,這樣才有辦法,根本治療這一切的煩惱,你若了解這是緣生緣滅的事情,你沒有辦法,有的忍耐接受,我這是業力是果報,他能夠拉這樣就沒有苦惱,所以這個不起惱害,這是說眾生沒有傷害我們,我們才有辦法這樣子,他如果真的傷害我們,你有辦法做到不起惱害嗎?不簡單,不簡單。他如果要挖你一顆眼睛,你不起惱害,你要挖我一顆眼睛,我就先讓你死,對不對?所以要做到佛陀這種大犧牲,又沒有埋怨,很難,菩薩很難做,說捐贈骨髓就好了,明明抽他的骨骼,可以救人,幾千百萬人裡面,配一配才配到他,他就是不想捐贈,他就沒有那種慈悲心,所以不簡單,要行菩薩道確實不簡單,要犧牲自己,)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悲愍眾生拔眾生種種的苦,常不厭離,他不厭捨,)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見人行善都隨喜贊歎,心無嫉妒,這種功夫確實不簡單,確實不簡單,在座諸位,你稍微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嫉妒心,見到人家好我們受得了嗎?受不了,做師父的剃度兩個徒弟,剃兩個女眾徒弟,每天都:吃飯了,今天叫這個明天叫那個,有一天你只叫這個,你突然沒叫那個,那個就不是味道了,為什麼?為什麼師父只疼她,有叫她吃飯沒叫我吃飯,單單吃飯就好了,心情就不爽快了,整天就板著個臉不說話了,你問他:你在生氣什麼?沒有,我哪有生氣,沒有。你有什麼事情?沒有,沒有事情,板著個臉,沒事是沒錯可是板著個臉,對不對?所以我們人要達到沒有嫉妒心,那真的是很難,很難,別人好我也替他高興,這樣子,別人的成就、美貌,他得到別人的重視,我的內心都很自在,不會起心動念,不簡單。)捨莊嚴故,(這個捨莊嚴,)於順違境,無愛恚心。(這個捨不是布施,在這裡要特別注意,這個捨不是布施,這個捨的旁邊要寫“平等心”,這個很重要,慈悲喜捨的這個捨,不是布施的意思是平等心。為什麼?從它的解釋我們就能了解,說於順違境,順就是順境,違就是違境,無愛恨心,可見這不是布施的意思,一般人,慈悲喜捨把它解釋為布施,這捨解釋做布施,這個比較不合宜,意義不是這樣子,所以這個捨是平等心,於順違境無愛恚心,安住在平等的境界。) 以十善業而六度,已如上說;以十善業而修眾行,今當再說。六波羅蜜,雖為菩薩所修的主行,除此還有很多法門需要修學的,如四無量心、四攝法、三十七道品等。現在先來說明如何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為什麼說為無量?無量,顯示沒有限量的意思。世間諸法,有的是有限量的,有的是無限量的,現在菩薩所修的慈、悲、喜、捨,就是沒有限量的,名四無量心。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這是菩薩所修的慈無量心。發廣大心的行者,(修行者,)時刻這樣地想到:生存在這世間的有情,不論是屬那一類的,總是苦多樂少,或者樂盡苦來,所以見到眾生沒有快樂時,就要想辦法給眾生的快樂,而且這樣的給與眾生樂,不只是給一個眾生快樂,或者是給少數眾生快樂,而是給與無量無邊眾生的快樂。這樣的將一念心擴大普遍到一切上去,名慈無量。所謂“廣大無量,善修慈心,得解遍滿”,正是這一慈無量心的寫照,在這樣地用心下,想給與眾生的快樂還來不及,哪裡還會去惱亂或傷害眾生,(你不必說給眾生快樂,也不要說惱害不惱害,就以最基本的說,那個人走出去他整天都跟著你,你就苦惱無邊了,他都不要講話,你走到哪裡他跟到哪裡,你走到講堂他跟到講堂,他那種跟是整天都跟在你身邊的,他什麼也沒說,也沒打你也沒罵你,就是整天跟蹤你,你就煩死了,跟蹤你,你就煩死了,所以我們不要說給眾生快樂、不快樂,最重要的是要他能接受,對方要能夠接受,每一個人都要人家尊重,尊重,英文叫做respectable, respectable尊重的,形容詞“adj.”,尊重的,你需要去尊重一切人的方式,這樣對方就快樂了,)以增加眾生的痛苦?不但不給與惱害,而且要給與安全感,(這是菩薩,一般的菩薩就是要這樣做,)使獲得生命安全,快快樂樂地生存下去,名為與眾生樂。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這是菩薩所修的悲無量心。修此悲心的主要目的,在撥眾生的種種痛苦。(就像觀世音那樣,像觀世音那樣,像觀世音都在拔眾生的痛苦,)一個真正行菩薩道的人,看見眾生的痛苦,總是悲不能已的,(已就是停止。他的悲心都一直發出來,悲心一直發出來,)要想辦法替他撥除。對諸眾生的痛苦,懷有悲愍心,不是短時期的,而是常不厭捨的。(就是一直要幫助他,)原來眾生,常時陷溺在苦痛深淵中,這個痛苦剛剛拔除,那個痛苦繼續又來,(因為揚湯止沸,沒有辦法停止痛苦,眾生是每天一直造惡業,一直想要離苦,不可能,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所做的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現在要做以前,你要稍微冷靜想一下,這樣做下去是不是有後遺症,痛苦是不是隨後就到,對不對?既然隨後就到那就不需要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停了,就可以停了,是不是?譬如說我要出國,我都第一個跟旅行社說:安全第一,吃好、吃好不重要,安全第一,凡是有危險的地方都不可以去,如果說我慧律法師帶團出去,去到國外死了兩個、三個,對不對?如果是意外就沒有辦法了,像今天印尼航空發生空難,印尼、雅加達,雙洞輪引擎飛、飛、飛,飛到一半他要停在機場爆炸了,航空,爆炸,死了十五個,那架飛機是國內線的,坐四十八個死了十五個,整個雅加達的機場都在哭,那個你沒有辦法控制,要旅游你就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坐飛機,那一種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誰都沒有辦法,要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如果知道我們要去旅游,我們就是平安,快快樂樂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所以說要給眾生有一個安全感,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第一個人為因素可以控制的,我們都要事先安排好。)如你對這感到不勝其煩地難以拔除,那你就會厭棄捨離眾生而去,再也不會過問眾生痛苦不痛苦了,可是悲心徹骨髓的菩薩,不論眾生如何在長時期中受苦,總是常不厭離捨棄眾生,隨時隨刻都在設法為眾生拔苦,沒有一時一刻忘掉眾生在苦痛中的。(這個確實不簡單,不要講太多講看護就好了,譬如說有一個人他的身體都發臭潰爛,你去做他的……,不要說賺錢,特別護士那種的,那是有賺錢的,叫一個病人你來照顧看看,那種身體都發臭肉都潰爛的,還有傳染病的,你敢去看顧他嗎?不要說長期性要解決眾生的痛苦,你去看護看看,你自己就開始先怕了,我去不曉得會不會傳染到我,這個味道這麼臭,你看看,所以說世間並不是我們學佛的人最偉大,你不要常說我們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有時候一點都不偉大,你去看基督教的,你不能跟他比的,你不能跟他比的,他有神的愛就比你厲害多了,怎麼樣?你去門諾醫院看看,我們說起來慚愧,花蓮的門諾醫院,美國人,美國人來台灣犧牲,對不對?對病苦的人,他就慢慢地跟他說,他只信上帝那種愛心,我常說有時候佛陀的慈悲,勝不了上帝的愛就是這樣子,佛教徒說到慈悲,具慈悲沒有錯,問題是你看人家基督教的愛,你不能跟他比,你不能跟他比,上次播一出《殘酷大帝》,我那個時候已經學佛了,我去看《殘酷大帝》,它描寫一個修女,一群修女去非洲傳教,還被非洲的土著強暴,再去,再去,去的那一幕每個個看了都會流淚,她們坐飛機,這些修女每一個都穿得很潔白,帽子戴起來實在很莊嚴很莊嚴,修女下飛機,下飛機車子開到半路,見到一個小孩坐在地上哭,非洲的小孩,蒼蠅,地上都是雨水都髒兮兮的,就這樣子沒有父母在旁邊,那個修女說停車,停車就馬上下車,把那個小孩抱上來,整個都爛泥巴,都是泥土髒兮兮的,那個修女一走過去,就把那個小孩抱起來,抱起來靠在胸前,整個身上都很髒,她把他抱起來就這樣靠著,我想上帝的愛也是很偉大,這個我們哪做得到,哪有辦法這樣子,那一幕令人感動,你不是說世間……,我們佛教徒常有我慢,自忖我出家人最偉大,或是說我在家學佛究竟的道理,其實我們在行為上的慈悲,有時候跟不上外道的,一點都跟不上,一點都跟不上,有的看到:髒鬼,髒鬼。修女她不但沒有討厭,還把他抱起來,抱起來,太感動了,不管他是干淨或是骯髒,她就是當做她的兒子,後來那個修女死掉,有一個修女死掉,修女都沒有報復的心,都沒有報復的心,後來她的家屬去,另外一個修女就告訴他,說上帝已經征召她回去了,她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她不是說她死了,她已經去見上帝了,她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已經回到上帝的身旁了,你就不需要哭泣,她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她把死當做……,還是被害死的,還是被土著害死的,她就說人遲早要死,為上帝而死這樣也很光榮,她們那種雖然是不究竟的,但是也是很灑脫,當然她們那種不能了生死,都是以上帝為主導,我們不要認為我們學佛是最偉大的,有時候你跟那些外道比較起來,你比不上他的一根寒毛,真的,我們的慈悲心比不上他的愛。)所謂“廣大無量,善修悲心,得解遍滿”,正是這一悲無量心的寫照。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這是菩薩所修的喜無量心。喜,就是一般常說的歡喜。在前講到嫉妒心時曾說,人類的心理是很奇怪的,自己既不願意做什麼好事,又不願意別人做什麼好事,如果看見別人做了好事,自己心裡就老大地(不是老大,這個大要畫叉,老是)放不下,(就是“老大的放不下”不是這樣,“老是放不下”,見到別人做好事自己也放不下,人很奇怪,)或者討嫌他,(就是討厭他,)或者嫉妒他,(嫉妒他,)或者憎恨他,或者破壞他,使他的好事做不成。(這個都是酸葡萄的心理,人類那個酸葡萄的心理,一定要徹底地改過,就是所謂的嫉妒,什麼事情他都看不慣,)可是菩薩不是這樣,見到修善做好事的人,在自己的內心中,只有隨喜贊歎,絕對無有嫌嫉。(不會嫉妒他,)因在菩薩的感覺上,一個人能發心做好事,是即顯示他已能向上向善,(所以我都盡量給眾生機會,我不會看這個眾生今天有缺點,我就去責備他什麼,我給他機會,我給他時間,慢慢來急不得,)如世間的父母,見到自己的子女向上向善,豈有不喜歡的道理?所以菩薩行者,見到眾生修善,無有不歡喜的。(我們也要有這種心,)所謂“廣大無量,善修喜心,得解遍滿”,正是這一喜無量心的寫照。(你單就那個歡喜心是佛陀的心,你體會看看,那顆歡喜心即是佛陀的心,你有辦法碰到每一樣事情,都起隨喜的心嗎?我們自己稍微冷靜看看。) 【捨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對於順境沒有貪愛,對於逆境沒有嗔恚,意思就是說,你如果有捨平等的莊嚴,這個境界對你都沒有作用,)這是菩薩所修的捨無量心。這裡的捨與前所說施捨的捨不同,與犧牲一切的捨也不同,是表示自己的一念心安住在平等境上,名之為捨。講到世間的境界,大概不出順違兩種:順是美好的境界,普通人對於順境,總是貪著不捨的,菩薩在順境上,一點貪著心也沒有。違是違逆的境界,普通人對於不對的境界,很容易生起嗔恚心,或大發脾氣,但行菩薩道的人,不論遇到怎樣違逆的境界,知道發脾氣,生忿恨,是沒有一點用場的,可能會得到更不好的結果,(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所以於彼不生一念嗔恚。修捨心時,如能做到於順違境無愛恚心,是即捨無量心的完成。所謂“廣大無量,善修捨心,得解遍滿”,正是這一捨無量心的寫照。 丁二 四攝事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四攝,是菩薩化他中最重要的法門之一。攝是攝受,比方有些眾生,向來不為菩薩之所教化的,菩薩因為不捨一個眾生不度,所以就用種種的方法去感化他,使他逐漸地來接近菩薩,而為菩薩之所攝受,歸敬三寶,見佛聞法。雖說度生的善巧方便是很多的,但是歸納起來,不出現在所說布施、(要布施;)愛語、(要講安慰的話;)利行、(利益眾生;)同事(就是站在他的崗位來替他講話,你要度眾生這四種權巧方便你做不到,你不可能,說起話來都站在我們的立場那沒辦法說,菩薩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的四攝事。菩薩以【四攝莊嚴故,】因而【常】能精【勤攝化一切眾生。】我們要看一位菩薩能不能普度眾生,就看他能不能運用四攝事,如本(就是如果,本就是本著,本著)四攝事去行,(如本四攝事去行,如果我們本著四攝事去弘法,善巧度眾生,)一定可以攝化一切眾生的。現在將四攝事,簡單敘說如下:(底下這個都很重要,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些對一個修行人,不要說修行人,說世間人的修養都很重要,非常重要,我們基本上的修養都很重要。) 一、(要有)布施(心):怎樣以布施攝取眾生?以財施說:人生在世,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生存,(你要生存,他也要生存,)如果生存受到威脅,你要他來信佛法,這是千難萬難的!菩薩深知這點,廣以財物施與,(布施給他,)先與眾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然後從彼此的相互接觸中,有意無意間對他說些佛法,使他了解世間的物質生活,是不究竟不美滿的,(所以,我們如果追求穿上世間的物質,你追到死去活來你都不快樂,都不快樂,)應更進一步地修學佛法,以求得身心的自由解脫,由於眾生得到你的物質的供給,對你有了很好的印象,他對你說的話,也就易於接受。(容易接受。)我們常說,財施是攝化眾生的最大方便。(所以我們要有布施心,一個人我們如果買幾條念珠和他結個緣,買幾瓶零非零和你結緣一下,都這樣先和他結個緣,要有就個施捨心,有的人沒有辦法,有的人沒有辦法,他沒有布施心,要他的錢財就像要割他的肉似的,這是生生世世所修的,)因為一般眾生,不管究竟利益如何,現實利益最為要緊,只要你能給他現前利益,他就會對你五體投地地相信,你要他做什麼,他也就無條件的,(因為你肯犧牲,)照著你所指示地去做,是為布施攝。(就是說運用布施的方便來攝受眾生,攝受眾生。) 二、愛語:(這個說話很重要,要如何說話?)怎樣以愛語攝取眾生?這是屬於語言方面的。生存在這個世間,人與人的來往,意見的交換,思想的交流,都有賴於語言的傳遞,可是同樣是說話,如用粗暴的語言,或以命令的口吻,(你去給我做什麼,所以我就告訴諸位,那個禮貌不可避免,禮貌,禮貌不可免,再好的朋友乃至夫妻就是要有禮貌,要謝謝,謝謝,謝謝、謝謝。種種的語言都要,也不要太過分,太過分。譬如說他來,我們已經和他打過招呼了,我們也無須一直叫他,譬如說我們端一碗冰要給他吃,吃冰了,他說:謝謝。放著,他沒吃,你就無須再三地一直叫他吃,一直叫他吃,一直勉強他,不需要,禮貌要恰到好處,禮貌如果不恰到好處,就是有時候太過禮貌他會受不了,太過禮貌對方會受不了,簡單說要使他能接受的禮貌才叫做恰到好處。我們如用粗暴的語言或以命令的口吻,)不但不會使人接受,而且令人生起反感;反之,你以客氣的態度,柔和的言音,吐露出你的心聲,就可博得人的共鳴。(會相應,)菩薩行者深知這點,所以在化度眾生時,對眾生的談話,總是以體貼的語句,(體貼就是替對方考慮一下,他的立場是什麼,所以講起話來就不會那麼尖銳,這個世間有很多事情,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的,我們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話事情就好辦了,對方的立場是什麼?他的身份、地位,他的時間、空間,你如果拿捏得准,啊!他的立場就應該說這些話,沒有錯,像這樣替他考慮你講話就很貼心了,你有考慮到他的立場、時間、空間、他的身份該說什麼話,對不對?要不然我們所說的話會很尖銳,每一句話都是會懷疑,會有攻擊性,)關心的言詞,輕言細語,柔和愛語,使眾生聽了,覺得菩薩是愛護我的,而感激地接受菩薩的勸告,這樣,你就達到以愛語攝化眾生的目的了。(所以你如果不懂得說話,你度不到眾生,我們不會說愛語,我們度不了眾生,他連聽都不想聽你說話,你怎能度得了他呢?對不對?)在這現實世間,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們親近某善知識,往往因了聽到一句半句的刺激話而離去,由此可以想見愛語攝化眾生的重要性。(十幾年的好朋友因為一句話成了仇人,也有可能,有可能,為什麼?說話,因此我們這個說話,如果要能永久得到好的朋友,乃至於親戚、親情,說話要很注意,不要沖口就出,沖口就出,不繳稅金地沖口就出,稍微冷靜一下這句話能說嗎?) 三、利行:怎樣以利行攝取眾生?就是多做實際有利益眾生的事。(這個很重要,我們如果發心都是為了這個團體,我們就沒有私心,沒有私心我們的快樂就來臨了,簡單講犧牲就是享受,享受就是犧牲,貪求就是痛苦,占有就是痛苦就是隨著而來,這是一定的道理,你處處都是為了眾生犧牲,很簡單,你一定會享受我們的生命,因為你無我,我們無我,我們四處貪求我好就好,不管別人的死活,你的苦一定在後面,為什麼?別人就唾棄你了,見到你就倒胃口了,見到你就倒胃口了,像我們在讀逢甲大學一樣,有一個同學他買什麼東西,你別想去吃到他的水果,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他的水果買來是遮遮掩掩的,遮遮掩掩的,你知道嗎?如果吃飯的時候,如果在吃素食桌,對不對?別人還沒吃他就吃很多了,接著他吃水果吃得特別多,吃得特別多,特別多,不曾聽他布施一樣東西,結果整個團體對他的看法都投以奇異的眼光,因為大家都有學佛,大家都有學佛,你看他貪吃那幾塊水果,人家切出來的柳丁或者……,貪吃那幾塊水果,他天生的習慣,他悭貪,一看就知道不施捨,結果不得善緣,就是都沒有善緣,都不肯施捨,譬如說好吃的東西,來,手伸出來,辦不到,他辦不到,常常買水果就像頑皮豹那樣藏起來,早就被人家看到了,早就被人家看到了,他就是不拿出來,不拿出來,不拿出來就不一樣,像我這種叫做慷慨型的,慷慨型的,我這種的就不怕人家吃,來,再多也拿給你,再多也拿給你,我吃也不過兩口而已,再多也拿給你,沒有關系看你怎麼吃,對不對?我們的福報就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就不是我們的,對不對?何況吃素食是大眾的東西,都給你,所以我保持一個原則,好的都給你,不好的我自己承擔,對不對?這個社團如果需要做什麼,就趕快:我來。如果好吃的東西,給你。如果要搶功勞我都默默的,一句話我都不曾說,我們明明做得汗流浃背,我們也默默地就好,為什麼?人家有眼睛在看,無須你自吹自擂,自己稱贊自己,本來他要稱贊卻稱贊不出來,本來他的內心已經很欽佩你了,碰到你的時候,你深怕人家不知道你的辛苦,你開始說:我很贊歎我自己,我早上是如何如何地做,對方實在想欽佩你,欽佩不出來,他准備要欽佩你的時候,你卻自己說完了,你自己都說完了無須我再說,欽佩不起來,你記住,眾生的眼睛是雪亮的,眾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默默地做認真地做,我告訴你,一天、兩天人家早就知道了,久了人家就知道了,你都無須自我宣傳,無須自我宣傳,做也不是要自我宣傳,這就是了不起的德行,好的都給別人,有辛苦的我們自己承擔,不必吹擂自己有多偉大,你在做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如現在有很多團體,或武裝部隊中,或最高學府中,或其他的各種社團中,都辦有福利社,為各該團體的成員謀福利,是即利行的一種。世間所有的利行,其范圍是很小的,只知為自己團體的成員謀取福利而已。菩薩度化眾生,為廣大的社會群以及一切眾生類,謀取最大的利益,是為利行攝取眾生。 四、同事:怎樣以同事攝取眾生?簡單而扼要地說,就是與眾生站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也就是說,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如眾生是做什麼事的,我們跟他一樣地去做。雖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但菩薩做事認真,工作勤勞,使得懶惰懈怠的眾生見了,受其影響,久而久之,為其所化,是為同事攝取眾生。 丁三 三十七菩提分 念處莊嚴故,(多一個“四”,四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正勤莊嚴故,(四正勤)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四)神足莊嚴故,(就是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恆令身心輕安、快樂;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神匪懈,(匪懈就是不懈怠,)常無迷妄,寂然調順,斷諸煩惱;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正道莊嚴故,(就是八正道,剛才那個力就是五力莊嚴,覺支就是七菩提分叫做覺支,覺支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上來已說十善業,修四無量,修四攝事,今當續說以十善業,修學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亦名三十七道品,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者所共修的法門。三十七菩提分法,分為七大類,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就是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就是八聖道分,)如本十善業來修此,則所修的道品,就更為莊嚴了。現在分別如下: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四念處就是時時刻刻要觀照,使我們的心安住在四念處,這樣我們的道業自然就會精進,這個我執、分別、顛倒的念頭就放得下,)這是所修的四念處。所謂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看我們這個身體不清淨,不清淨,這樣我們對欲望或是夫妻的感情,男女的感情慢慢就比較放得下,為什麼?著也是不淨,得到也是不淨,大、小便慢慢地觀照,慢慢觀照,我們的貪著心就慢慢、慢慢地清淡;)觀受是苦、(觀察一切的感受,就是說面對這個世間的觸感,它就是給我們痛苦,我們要趕快有出離心,有出離的心,觀受是苦最重要的就是激發我們的出離心,我們如果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世間沒有痛苦,我們就一直要住在六道輪回裡面了,我們如果一直覺得這個世間確實是苦,你就會拼命地用功了,你就會拼命地念佛了,知道有一天會死會消逝,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要記住你臨命終最重要,你臨命終要用什麼儀式來走完你的人生,譬如說我,我很清楚,我臨命終一定是助念阿彌陀佛,助念阿彌陀佛,所以四字佛號變成我現在最重要的功課,為什麼?我臨命終就要聽佛號而走,四字佛號,譬如說我們現在念咒,《金剛經》,《地藏經》,這個很好,不過你要記住臨命終你無法誦經典,臨命終是提起正念,臨命終提起正念,最重要的就是四字佛號,所以你現在就要培養四字佛號,讓它很習慣,很習慣,譬如說你誦經的時間很長,念佛的時間很短,這樣剛好顛倒,你持咒的時間很長,念佛的時間很短,剛好顛倒,你臨命終再爬起來念咒,哪來得及,不可能的,對不對?所以我們那一天在說《淨土聖賢錄》,說我們如果臨命終沒有辦法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沒有辦法念阿彌陀佛,都沒有辦法念,你只要觀想一個“佛”,一個“佛”就往生了,我們如果有參加共修的人就知道了,我們那一天在共修說到的《淨土聖賢錄》裡面其中一個,四字佛號如果無法念,旁邊的善知識告訴他說:你念一句佛就好了,佛,佛,你只要記住一個佛字,就一樣可以往生,所以生處不熟,熟處不生,我們平常佛號要用比較長的時間這樣才正確,有的人我看他在修行,咒念得很多,佛號念得很少,就剛好顛倒,剛好顛倒,佛號要多念,熏習,要念到記得住,念到你自己有辦法掌握,有輕安的感覺有定力的感覺,就是說什麼境界來,我佛號照常這樣念,我再怎麼傷心的事情來,我佛號就是不顛倒,我再怎麼貪的境界現前,再怎麼高興的事情,照樣這樣念佛不受影響,簡單講,請問師父:念佛要念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肯定自己能夠往生,有什麼預感、征兆?有,絕對有。第一點,你如果念佛念到你家裡有人過世又發生火災,你照樣這樣做功課,乃至於你的會款被倒了,你佛號還念得清清楚楚,一心一意,我就是要求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於我今天病苦,病得實在連醫生都看不好,你照樣提起正念,沒有受到病苦的影響,沒有受到金錢的影響,也沒有受到愛情的影響,感情的影響,都沒有,我現在就跟你蓋章,保證往生。接下來第二點:你如果在晚上做夢,常常夢到升天,夢到西方三聖,夢到出家人,我跟你保證也是往生的征兆,你如果晚上常常夢到考試不及格,開車撞到山谷下去,跑、跑、跑到山上的時候,跌到山谷下去,這樣子你沒辦法,或是跌到海裡要游,游不上來,要死,死不了,那就不好了,或是說你晚上做夢,夢見看到月亮,很亮的月亮,此是見道的預感,這是要見道,夢到月亮,《阿含經》裡面說,《阿含經》裡面:佛的徒弟夢到月亮。佛告訴他:此是見道的開始,這個就是要開悟了,所以這個夢也可以代表一個人白天心性的表征,因此我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你要時時准備你臨命終要用什麼方式結束你的生命,像我的話,安詳當中四字佛號都准備好了,這樣觀受是苦就不怕了,我們絕對不怕它,一心一意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死反而早一點解脫,不必再和這些黑毒蟲攪和,快活,真的。)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觀,是佛法中的重要行門之一,為對治眾生的四顛倒而立的。凡夫未入道時,於四法中起四顛倒:謂於諸不淨法中,生起清淨的顛倒,(譬如說我們的身體會流血水、流膿、生病,他把它當做清淨的,清淨的他就會追求,)於諸苦痛法中,生起快樂的顛倒,於諸無常法中,生起常恆的顛倒,(認為世間是永久的,他不知道很快就輪到我們死了,知道很快就輪到我們死了,)於諸無我法中,生起自我的顛倒。(我們這個色身本來就無我,生起一個我的顛倒,)為了破這四種顛倒,所以佛說四念處觀。為了破除淨倒,(把不淨變成清淨,)所以說身念處;(我們要觀身不淨,)為了破除樂倒,(世間沒有什麼快樂可得,我深深地體會世間到現在,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快樂,我唯一的快樂就是講經弘法,看到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樣學佛,知道世間生命的意義,了解人生與宇宙的真理。再來,我最高興的就是看到佛教蒸蒸日上,蒸蒸日上,無量無邊的眾生有福了,懂得要念佛,懂得要了生死,懂得要聽正法,種善根,這是我一生最安慰的,要不然吃也是這樣吃,睡也是那一張床,病苦種種的,我對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執著,身體常常生病、重感冒,吃也是吃那一碗,吃完飯就大便,對不對?睡也是這樣睡,活了四十五歲,差不多什麼都了解了,世間也沒有什麼稀奇、秘密,有什麼的……。我常說世間有什麼叫做秘密,世間有什麼叫做快樂的,我想到現在想不透,如果出國叫做快樂,我已經去過三十幾國了,我出國回來也是臉變黑,對不對?就這樣子,到現在就是我不曉得這個世間什麼叫做快樂,就這樣子,真正的快樂就是見到佛教興盛,見到眾生有善根,見我出家的徒弟有成長,見到這些在家一天天地護法、有正念,這個是我最高興最安慰的,所以為了破除樂倒,)所以說受念處;(觀受是苦,)為了破除常倒,所以說心念處;(觀心無常,)為了破除我倒,(無我,我們一般說執著有我,)所以說法念處。(就觀法無我,法念處,觀法無我,確實沒有一個我,火化以後剩下幾根骨頭而已,我們如果能夠常常這樣想,燒了我,我在哪裡,世間你什麼都看得開,沒有什麼好計較的,)處為所觀察的境界,即身受心法;念即能觀察的智慧。但以能觀觀於所觀時,不是馬馬虎虎地觀,而是要不忘失地觀,方為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四正勤:)【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這是所修的四正勤,亦有譯為四正斷的。一、未生惡令不生;(還沒有產生的惡不要令它產生。)二、已生惡令斷;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長。(譬如說你聽經這就是善,你就要堅持到底,堅持到底,我們從上一次一樓、二樓、三樓聽經聽到現在,剩下不到兩層樓,如果說到開《華嚴》樓上再沒人,樓上樓下加起來,樓下坐得滿樓上所有的電燈、電視就要關起來,因為浪費常住的電,我不知道樓上幾個人,我不知道,所以,我叫錄音的人稍微調查一下,樓上如果不到二十個,就到樓下來,不要浪費常住的電,全部關起來開一樓就好了,《華嚴經》就是這樣子,要觀察看看,人數如果很少一律都坐樓下,樓上不要……我們替常住省錢,還要開冷氣、電視、電燈,這是十方的錢,血汗的錢,我們還是要珍惜,懂得因果,都到樓下來坐就好了,樓下的位子還有剩,對不對?如果人多再開二樓。)把這四法歸納來說,便是一切惡法需要斷除的,應該拿出最大的勇氣來斷除,至於還未生起的惡法,同樣要以大無畏的精神予以遏止;在另一方面,還未生起的功德善法,要想辦法使之生起,已經生起的功德善法,要繼續不斷地使之增加。不論斷惡生善,都要精進勇猛地去做,不是馬虎可以完成的。但在這裡,有一個字須要注意的,就是正字。(要正,)因為勤勞,是通於善惡的,如不是如法如律的精勤,不持不可以說為善,相反的,還是極大的罪惡,(極大的罪惡,所以有的傷害到佛教,還認為他為了正義,這是極大的罪惡,他自己認為他在為善,他不知道他是在傷害,傷害佛教,)所以修學佛法的人,定要以四正勤為斷惡生善的動力。 (再來,)【神足(就是四如意足,)莊嚴故,恆令身心輕安、快樂。】這是所修的四神足,亦有譯為四如意足的,(這是修禅、定的一種重要的,)即欲、(這個欲不是欲望的欲,這個欲是希望的,進入一個定的開始,欲,欲,欲神足,就是堅定自己的想法,我們要修定,欲,欲神足;)勤、(就是精進修定;)心、(觀照;)觀四者。(欲、勤、心、觀四者,)這是側重在定方面修學的,如能依此修去,就可得到神通。神通是果,四法是因,所以此中有著因果關系。為什麼修此才得如意足?《智度論》說:在行者修習四正勤時,由於內心小小散亂,現以欲等(這是表示是個欲等就是包括四個,欲、勤、心、觀等)定法攝心,(定心攝心,)所以名為如意足。譬如美妙飲食,放少少鹽是沒有味的,得到恰到好處的鹽量,則其味足而如意了。有人這樣說道:講到定,在四念處及四正勤中已有,為什麼不名如意足?當知彼二行門雖已有定,因為智慧及精進力強,而定力極為薄弱,行者不得如意願,所以不名如意足。(譬如說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你要不要學佛?要。要不要了生死?要。為什麼?所受有沒有如意呢?不如意。為什麼?定力不夠伏不下那個煩惱,心情七上八下,不服、不滿、不能相應,他想要了生死很想要用功,為什麼所行不如意呢?因為沒有辦法降伏那顆心,他沒有定力伏住那個不滿,所以克服不了,克服不了,有智慧、精進力強沒有用,他沒有定力,所以定力是很重要的一環,臨命終你要念佛,你一定要念到能定,你才有辦法一心不亂,這個就是定,對不對?任何事情要在定力裡面定,他才有辦法成就世出世間法,所以我們要有定力,要有定力,你有定力所做如意,為什麼?動搖不了你,它才不會動搖我們,我們才不會跟著情緒修行,情緒高漲,情緒低落,修行人用情緒來修行,他沒有辦法修行,所以要用定力,)以此神足莊嚴,便能恆令身心,獲得輕安快樂,且其輕安快樂,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 【五根莊嚴故,】此下是明所修的五根:一、【深信堅固,】是信根。(這個最重要,)謂我們所起的信念,要深刻誠懇,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很堅定地而不動搖自己的信念。(對三寶不要有成見,不要有成見,要放下,放下,哪一間道場好壞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常跟他們說:你沒有那種體力,你一個人要跑幾間道場。我常常跟他們說:你如果看這間道場很妥當,看這個善知識很妥當,你就是跟著他,一個人一生,如果跟隨一個善知識始終不變,那個人保證解脫,一個人一生如果跟隨一個善知識始終不變,保證解脫。為什麼?最大的善知識到最後就是他自己,他對師父有信心什麼人最好?他本身最好。《金剛經》講的:信心清淨,即生實相。他本身就是得到最大的利益,你對我有信心於我有何助益?沒有。對誰有幫助?對你有幫助。信心清淨,我對三寶信心清淨,堅固不壞,我就是接近實相了,即生實相,就是這樣子,你對師父沒有信心,是傷害到你的法身慧命,不是傷害到我,我對你們是很有信心的,對不對?為什麼?不增也不減,簡單講你的生死與我無關,是不是?所以我們的信心清淨、堅固,對每一個修行人都是有好處的,有好處的。)二、【精神匪懈】是精進根。謂我們對於所修的道法,要精進勇猛的,勤求不息的,努力行去,絕對不可有一時一刻地懈怠。三、【常無迷妄】是念根。謂我們對於所修的道法,要念茲在茲的(念茲在茲就是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唯此一念,更沒有其他的念頭夾雜在裡面,以免忘失自己所修的道法。四、【寂然調順】是定根。謂我們從一心不亂中,使身心寂然不動,令諸根安然調順。五、【斷諸煩惱】是慧根。謂我們雖修如上諸行,假定沒有智慧,煩惱還是不能斷的,現因進一步地從定發慧,所以便能以智慧力斷除一切煩惱。(斷除一切煩惱。) 【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這是所修的五力,力是力量,其內容就是五根所說的信、進、念、定、慧。五根五力的內容既是一個,為什麼要分開來說?《婆沙》(就是《婆沙論》,這個《婆沙論》叫做《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略稱為《大毘婆沙論》或者叫做《婆沙》,或者叫做《婆沙論》,總共有兩百卷,唐朝的玄奘大師翻譯的,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七冊,是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部派佛教,就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再來就是大乘的思想,最後就是密宗的思想,是分四個階段,部派佛教分裂狀態,部派。它裡面有說,在《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百四十一(上面加一個字,加“卷”,《婆沙》卷百四十一,就是一百四十一卷這樣子,不然你突然看到《婆沙》百四十一,你會看不懂,所以《婆沙》加一個卷,就是《婆沙論》第一百四十一卷,)這樣分別地告訴我們:“能生善法故名為根,(能生善法這個叫做根,)能破惡法故名為力。(增加力量,)有說:不可傾倒(這個倒畫叉,這個“倒”畫叉,檔可傾動)名(叫做)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說,勢用增上義是根,不可屈伏義是力。(勢用增上義這是根,勢用增上,不可屈伏義是力。)若以位別: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實義,一一位中,皆具二種”。如簡單地說: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名之為力。如所種樹,經過澆水施肥,而於土中生根,雖說根已發生,但還沒有力量,一經大風吹襲,很快便被吹倒,設若年久根深,於中發生力量,大風就不易吹倒。對於上面的五根,如果繼續地去修,(就會產生定力,)發生強大的力量,就可眾怨盡滅,無有能破壞的了。佛法行者,如果真實修行,有了相當工夫,天魔外道以及過去怨敵,便會來破壞你,擾亂你,打擊你,使你不能安心地修行,這時就要看你本身修行的力量如何了?如你修持的力量強,便可對付他,使諸眾怨盡滅,不能破壞你的修持,是即從五根中所發生出來的力量。假定自己的工夫不夠,那就要為魔怨所擾,再也不能如法修行了。由於這樣的關系,所以別說五力。(個別、另外來說五力,五力。) 【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這是所修的七覺支。(七覺支。)一、擇法覺支,(選擇這個好的,選擇好的。)謂於一切法中,分別抉擇善法、不善法、無記法,(無記就是非善非惡名為無記。譬如說我們順手拿著這個杯子起來,你不能說是善是惡,我們這樣看過去這個牆壁,無意義地看過這個牆壁,你不能說這是善是惡,在沒有很特意的舉動之下,這個統統叫做無記。這個統統叫做無記。我到公園走一走,這個也是無記,不是說有什麼善什麼惡,他在公園看到一只狗,拿棍子起來打它這是惡,惡的觀念,這就是惡,那只狗和你無怨無仇,你拿棍子打它做什麼?惡的念頭就是上來了,那個叫做惡的念頭,接下來看一看很對不起它,買一塊面包補償它,這個算是善的念頭,善的念頭,對不對?所以說:擇善法、不善法、無記法,)並且了達諸法自性的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就是說,沒有一種永恆的體性,就像《俱捨論》裡面講的一句話,就是說所有的緣起都是無量的顆粒微塵所構成的,所以本無自性一切法不可得,意思是說所有的法都是由微塵,極微塵顆粒所構成的一個假相,包括我們這個色身,包括我們這個色身,也是顆粒微塵化學的元素,所造成的假相而已,不是真實的東西。)名為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謂於所應修學的諸法,精進勇猛,不懈不廢地去修。三、喜覺支,謂於如法修行中,獲得真實智慧,從真智慧中生喜,名為喜覺支。四、輕安覺支,謂於禅定的實踐中,所發出的身心輕安。五、念覺支,謂對於所修善法,憶念不忘。六、定覺支,謂於所修定法,不散不亂,名之為定。七、行捨覺支,謂於一切法,不著不依止,(不依止就是沒有能所,不著就是沒有顛倒沒有執著,不依止就是絕對的意思,不依止就是沒有能沒有所,沒有能依靠沒有所依靠的東西,沒有能所叫做不依止,)亦不見是捨心,(是不著,不見,沒有著捨心,亦不見是捨心,也沒有說看到一個這樣的東西,沒有,當體即空,)是名行捨覺支。這七者為什麼都叫覺支?當知覺即菩提,所以有時稱為七菩提分。支與分都是條件的意思,或者說為因素。謂諸行者,若要證到菩提,獲得覺悟,必須依照這七個條件去做,由這七大因素,一定可以獲得覺悟,證入菩提,所以名為七覺支。既然證悟菩提,對一切法無不通達,當然便能常善覺悟一切諸法。吾人現在所以不能覺悟一切諸法,原因就在未能依照七覺支去如法實踐。 【正道(就是八正道,如果多一個“八”那就是很清楚了,八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這是所修的八正道。(八正道當然是對八邪道所講的,也不能著有一個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站在修學佛法的立場說,八正道確是最極重要的法門。佛曾對須跋陀羅說過:一個人能否證到四沙門果,(就是四果阿羅漢,)就看他是否依照八正道去修。依八正道行的,便得四沙門果,不依八正道行的,就不得四沙門果。經中又將八正道分為世間的與出世間的兩種,如不能修出世間的八正道,依世間的八正道去行也好。於(其當)中,最重要的是正見,修好世間的正見,那你在百生、千生中,總在天上人間走來走去,(你如果有正知正見,)再也不會墮落到惡道中去。(所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簡單說就是說,今天我是有正念的法師,今天我到基督教、天主教,無論是回教乃至乩童,我走到哪裡就是和他們混在一起,我都不會迷失,因為我有正念,我所用的方法都叫做方便善巧,我有正念。一個沒有正念的人來到佛教,他雖然身穿出家衣服,受三壇大戒也是邪魔外道,那就是佛門的外道。為什麼?他沒有正見,沒有正見。他說的不是正法,只是穿出家衣服那種是可怕。為什麼?會迷惑人,會迷惑人,所以你看他如果對佛法的體驗不是很深,所講的不是法叫做故事,你注意看統統是故事,人家如果寫信來問,都講故事。回答人家都是現實當中母子如何、神位如何,地理風水如何,種種的家庭環境如何、煩惱……,說來說去說不到法,你摸不著頭緒,你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如果講就是在回答人家的問題,世間法,世間法。道本無形,何假言說。道本來就是無形的,哪裡是你用嘴巴可以說的,對不對?講得出來就不是道,因此我們要了解,你說他穿著出家衣服在講經,那也只能說勸善,叫做勸善。哪有講到這個道。道是無形的,本自不生滅的那才叫做道,所以說法有很多,問題是跟錯了人走錯了路,怎麼死你都不知道,你又自己沒有那種智慧,所以說,其實我們現在講話也是有矛盾,說你要親近善知識,你要有正知正見,其實這一句問題很大,對於一個初學者,他知道什麼叫做善知識,我問你:他知道什麼?是什麼東西?他知道什麼?他知道什麼是正知正見?他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對不對?你如果講到他說得不好,他說你嫉妒人家,對不對?是不是?他說你嫉妒人家,其實明眼人知道,什麼是正知正見?對於初學者他說什麼叫做正知正見?他根本搞不清楚什麼叫正知正見,他完全不知道什麼叫正知正見是什麼東西?他不知道。所以說起來也很困難。說你要親近善知識要有正見,我告訴你這兩句就是很難了,這兩句就是很難了,所以說佛法急不得,第一就是要久,要很長的時間,內行的看六道,外行的看熱鬧,你如果有正見,保證你不會墮入三惡道,因為你所做的統統有正知正見,你了解什麼是因果法。)所以經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這句話你注意看,“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他有正知正見,增上就是你給他的外緣,譬如說我們現在大家聽經聞法,打死不退,我們現在的共修也是很感人,我們現在的共修有三、四百人,可以說整年度都這樣子,有增加沒有減少,)縱經百千生,不墮於惡道。”(你有正知正見,你經過百千生都不墮於惡道,)不但世間以正見為主,就是出世亦以正見為宗。正見修成功了,便可得正智慧常現在前。正見或智慧,是佛法的眼目,得到了這個,就可在佛法的大道上前進,不致有墮坑落塹(這個念qiàn,塹就是深坑)的危險!所以正見是八正道的領導者,一旦見正,(知見正確,)其余一切皆正,如見不正,一切自也不正。(所以我告訴諸位:這個法師有沒有修行,你暫時放下,你要聽聽看他所講的法正不正,依法不依人這就對了,人家如果跟你講你師父的好話和壞話,這個都不重要,你就是依據他……,告訴他一句話,依法不依人。一句話就是解決了,他講的法正不正?正,你就必須依他。譬如說一個人看起來很善良,老實、過午不食乃至修苦行,說出來的都是邪知邪見,能跑你都要趕緊跑,深更半夜都得逃走,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把你牽往地獄去,表面看起來很有修行,講出來的知見都有偏差,你跟著他就糟糕了,修行不是看表面的,看他的知見,看他的知見正不正。)本於正見而作正思惟,端正其意志,直向解脫道前進。正語,就是不說虛诳語等,了知這些皆從不實顛倒取相分別生。正業,就是身體上的行為活動,合於規律,不再造作殺盜淫等的罪業。正命,就是如法地獲得生活的所需,不以不正當的方法,謀取生命的生存。正精進,就是努力於斷惡修善。正念,就是沒有不正當的念頭存在,一心一意的正念現前。(正念現前。我們人的念頭很容易受人影響,很容易受人影響,非常地容易受人影響。)正定,就是於定不著(不執著一個頓點,)不味(不味也是執著的一種,)不作依止,(就沒有能所,)而常安住在靜定中。行者依此八正道行,便可得真解脫,得正智慧現前。 丁四 止觀、方便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就是掃除,洗淨叫做滌,滌除,)一切結使;(結使就是煩惱的別名,打結,打結,結使,你的頭腦打結就是結使,煩惱的別名。)觀莊嚴故,(能觀照,)能如實知諸法自性;(諸法自性就是無自性。)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為、無為樂。(這個為就是有為,無為底下加一個之,速得成滿有為、無為之樂。這樣意思更清楚。為就是有為、無為,有為、無為之樂,統統用種種的止跟觀。) 佛法行者,不但要修三十七菩提分法,還要修止觀、方便諸行門。止為止息,一般人們,內心總是具有妄想,終日東想西想的,不是想這個,就是想那個,從來沒有停息過,(所以我們常常說:)所謂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就是指此。(一顆心好像猴子,意好像馬,妄想就紛飛就是指這個,)為什麼會如此?問題在於沒有止的工夫。(心定不下來那沒有辦法,你看現在的年輕人你就知道,他們一時一刻都定不下來,國家要他們不要飙車,他們就拼命地飙車,飙車,飙車,也是在飙車,叫他不要吸毒,他還是吸毒,他的心只叫他止住就沒辦法了,所以人的一生當中沒有佛法實在是很可憐也很悲哀,這一生如果來世間,沒聽到正法、佛法,這一生是白活的,白白地來到這個世間,為什麼?也是一抷(póu)黃土,人來自於塵土回歸塵土,沒有留下什麼東西,佛陀告訴我們:你來到這個世間,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東西。佛陀說: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東西,為什麼?你不曾帶任何東西來,你也不曾帶任何東西走,就這樣,起點、終點都不可得。)現在所謂修止,就是用一種方便,將不息(沒有辦法停止,)向外奔馳的一念心停止下來,使它不再向外活動,名之為止。真正把止工夫修好,定能發生這種作用。然而如何修法?謂集中全部精神力量系於一境,(綁在一個境界上,)如將心念系於無常相上,一旦發現它跑開了,便立刻把它捉回來。最初修的時候,當然相當困難,(但是修行要久,)但若久久修習,(你看久久那兩個字就是告訴你,我們一切都要時間,修行,它就是要時間,)使得心意調柔,自然就聽招呼,你要它安住在這境上,它便安住在這境上,決不會再向外馳放的。到了這個時候,便可【悉能滌除一切結使】。(就像演培法師這樣往生就很自在,新加坡的信徒來講,說:農歷年有人去跟演培法師拜年,演培法師就當面告訴他:明年不用來拜年了,明年不用來拜年了,一年前他就知道明年不在了,他就跟信徒說:我能夠活到跟佛陀的年齡,我已經很滿足了。他說:我如果活到跟佛陀的年齡八十歲,我就很滿足了,真的,八十歲就往生了,聽說往生的時候很自在,自知時至。今年來拜年他就跟你說了,明年不用再來拜了,明年不用再來拜年了,他時間……,活到佛陀的年齡,所說的都有兌現,所以不簡單,因為什麼?他的心定得住,所以自知時至。)結使,在此都指煩惱而言。煩惱本來是很活躍的,現在由於止的力量,逐漸將其壓制下去,甚而予以滌除。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這是明所修觀。止是不分別的,觀是有分別的,即以如實觀慧,觀察一切諸法,知其無實自性,無自性即是空。眾生不了諸法本空,以為各各有實自性,所以於中妄生執著。現因善巧修觀慧故,了達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性,不可得,沒有一樣真實的東西,譬如說毛巾,沒有實在一樣這種毛巾,永遠的這種東西,它不過是短暫的連續性的存在,你現在說它是毛巾,這是假設的名字,)再也不在上面,妄起實有執著,是為觀莊嚴的功用。(我們如果了解一切法不可得。這個世間你就是佛,你會活得很快活,怎麼會不快活?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真的,如夢幻泡影,你想想看這個世間,我們透視、觀照無常、無自性,你看哪一樣……,他執著、痛苦、顛倒,你放不下,哪有這樣,什麼你都看得開。)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為、無為樂】,(就是有為、無為之樂,)這是明修方便所得的利益。不論做什麼事,都不能離開方便,有適當的方便,其事就可順利地完成,沒有適當的方便,其事就很難得到成功。世間法如是,修出世法亦然,此中所說方便,就是通常說的善巧方便,亦即以無所得為方便,(記住!這幾個字很重要,無所得就是心中很清楚空性,體悟空性相應,做什麼統統叫做方便,沒有什麼叫做對,絕對的對,沒有什麼叫做絕對的不對,內心不起煩惱,處理一切事情這樣就叫做圓滿。不是說,我處理得所有的人都滿意,那是不可能的,釋迦牟尼佛他都沒有辦法處理得大家都滿意,提婆達多每天都要他死,佛陀以無所得的心領導僧團,領導僧團,該做的他都做完了,其他不滿的就不是佛陀的事情了。我們這這樣就好了,做我們該做的工作,你要做得大家都滿意,不可能,拼死了你也不可能。)如是方便,實即智慧的別名。將這方便修好,就可很快地成滿為無為樂。有為樂,即世間的快樂;無為樂,即出世的快樂。不論你想成就世間的有為樂,或者你想成就出世的無為樂,都得依照方便去修,假定沒有方便,所謂為無為樂,皆難得以成滿。不過方便要能善用,才能從中得到利益,假定不善運用方便,反而可能產生流弊,所以善巧方便,就成為行者最重要的行門。 丙三 結廣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十力加一個智,十智力,佛的十種智慧的力量,這個我們在《十四講表》都講得很清楚了,以經典裡也都有解釋過了,)無畏、(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就是佛跟菩薩,不同於二乘人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這是總結指廣的一段文。依十善業而行六度乃至方便的道理說明以後,佛陀又對【龍王】說:你應【當知】道:【此】中所說的【十善業,】不但可以完成上面所說的種種,【乃至能】夠使【令】佛果位上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因為這樣的關系,【是故汝等】對此十善業道【應勤修學!】十力、四無所畏等,是佛的無上法,不特一般人所不能得,就是出世的三乘聖者亦不能得,唯佛與佛乃能獲得的,所以說為佛果位上所有的。 十力:一、處非處智力;(這個因為我們已經講過,所以就讀一遍,需要解釋的簡單講一下就好。處非處就是哪裡是善處,哪裡不是善處,三善道是好的。非處,三惡道是壞的不應該去,這是處非處。)二、業(無量眾生的業,)異熟智力;(就是果報,他的果報。)三、靜慮等至智力;(這個靜慮解脫等持,靜慮就是定力的意思,定力,他有種種的定力。)四、根上下智力;(了知一切眾生的根器,上下。)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宿住死生智力;(他這裡是寫死生,)十、漏盡智力。(斷煩惱,這個因為都已經講過了,我們今天不在名相上一直解釋,如果在名相上一直解釋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也沒有時間,念一遍,如果你忘記了,可以去查《佛學大辭典》,我們不在這個地方再打轉,再浪費時間,因為這個以前都講過了。)如是十種,為什麼都稱力?我在《俱捨論頌講記》中說:“謂佛的大智,對於一切的所知境,已經獲得無礙,要想知道什麼,就能知道什麼,甚而至於極久之時,極遠之處,(也沒有說不知道的,)也沒有說是不了知的,所以名之為力。諸余聖者,雖亦能知境界,但不能夠無礙,所以不名為力。”《智度論》說:“是十力皆以無礙解脫為根本,無礙解脫為增上”。與《俱捨論》說的“於境無礙故”的意思差不多。本此可知,力名能有所辦,用是十種力,增益智慧故,可以破論議師,可以摧伏不順,於諸法中而得自在。 四無所畏:一、正等覺無畏。如佛自言:“我於諸法正等覺者,若有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難,(立難就是問難,依法來問難,就是故意刁難,)言佛如來於如是法非正等覺,無有是處,(他絕對說法,讓他們每一個都能安穩、了解,)設當有者,(如果有這種人要問難,刻意的問佛陀之難,)我於是事,正見無畏,(因為他是大徹大悟的聖者,佛是究竟的覺者他當然是無畏,對不對?他說什麼他也不怕,他是真正的不是假冒的,如果佛是冒牌的他當然會害怕,他是真正的怎麼會怕,)故得安隱無怖無畏”。二、漏永盡無畏。(漏就是煩惱,煩惱都盡了,)如佛自言:“我於諸漏(一切煩惱我法二執,)已得永盡,若沙門等,依法立難,(就是問難,)言佛於漏未得永盡,佛為通釋,無怖畏故”。(無怖畏故。)三、說障法無畏。“佛說染法必能為障,(佛說染法一定會障礙,)若外道難言,染非能障,佛為通釋,無怖畏故”。四、說出苦道(怎麼樣能夠脫離這個苦)無畏。“佛說修道必能出苦,(我們今天學佛做什麼?就是要離苦得樂,我常常這樣講,今天不要說跳出六道輪回,我今天如果沒有在大學時代聽到佛法,今天日子不知道怎麼過,也不知道該怎麼過,就傻傻地坐著看電視,看TVBS新聞報導,然後再煮個點心吃,整天就是這樣子,白天上班賺錢、娶妻、生子,接著要做什麼?生命沒有目的,沒有目標,都不知道,對不對?沒有學佛貪嗔癡去除得了嗎?五欲六塵放得下嗎?不要說六道輪回,說我現在受到佛的恩就無量無邊了,現在就很快活了,很快活,真的,有學佛聽經聞法了解人生宇宙,萬象皆空,緣生緣滅,緣起性空的道理,體悟到這一點就受用不盡了,受用不盡了。以前一直執著的,現在放得下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不必說六道輪回,說現在學佛就使我們很快活了。)若外難言,道非出苦,佛為通釋,無怖畏故”。此四無畏,主要是為顯示自利利他:前二是有關於自利的,後二(後面兩個)是有關於利他的。如《智度論》說:“初二無畏為自功德具足故,後二無畏為具足利益眾生故”。 十八不共法:(是十八種不共通之法,意思就是不共通於聲聞跟緣覺,唯有佛、菩薩,特有的十八種功德法,簡單講二乘人沒有,二乘人沒有叫做十八不共法,佛、菩薩不與二乘人共,總共有十八種二乘人望塵莫及。)一、諸佛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己捨。(底下加一個心,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佛很清楚知道什麼都可以捨。所以無不知己捨心,這個是自己的己,無不知己捨底下加一個心,意思就是佛知道他這個捨心,平等已經達到究竟,世間沒有一樣佛陀放不下的,包括他要犧牲他的生命,佛陀就是如如不動,所以佛陀找到真正的道場,不動名道場,心性如如不動名為真道場,你要找道場嗎?找這個道場,如如不動才是真正的道場,不是離開講堂跑去那裡,跑去那裡,跑來跑去你找不到的,心如果不安,你走到天涯海角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七、欲無減。八、精進無間。(無間就是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間。(無間就是無減的意思。)十一、解脫無間。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就是身口意都運用智慧。)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本來前面所說的十力、四無所畏,再加大悲及三念住,(等十八法。三念住是小乘的十八不共法,三念住就是說對於恭敬聽法的人,我們安住於平等心對待他,這是第一點,於恭敬聽聞者住平等心,第一念住。第二念就更於不恭敬聽聞者住平等心,他在聽經聞法沒有恭敬聽我們開示,我們也是安住平等心。第三念:對於恭敬聽聞與不恭敬聽聞住平等心,統統安住平等心,就是不要去管對方恭敬不恭敬,我們自己要平等心,學佛就是從我們自己的問題,所以什麼問題你都把它歸咎於這是我內心的問題,我們內心如果有分別、有我執、顛倒,這個世間事情就會產生,要記住!世間事情的產生,就是我們的功夫不夠,所有的生生滅滅的是是非非、善善惡惡,都是因為我們的不夠,今天我們如果是六祖,今天我們如果是佛祖,安住在空性、無相,世間沒有這種東西,恩恩怨怨、扯來扯去,統統沒有,應念化為無上的正覺,何以故?能所、畢竟空寂,無量無邊的世界化為唯心所造,無量無邊的眾生化為同體大悲,你看他會煩惱什麼東西,他也不覺得他是犧牲,他也不覺得他是委屈,為什麼?不可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學佛學到最高的究竟的極處,就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沒有分別,沒有煩惱。)在小乘佛法中,亦說名為十八不共法,但以大乘佛法看,這不是真不共法,因聲聞、辟支佛亦有分的,現在說的十八法是真不共法,獨佛能盡遍知,三乘聖者不能盡知遍知,始終沒有其少分的,所以名為真不共法。 乙五 明十善業殊勝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正說分中共分五段,前面已經講了四段,現在來講最後一段,顯示十善業的最極殊勝。十善業行,一般以為是世間行,是很容易修學的,沒有什麼了不起,殊不知這種看法,完全是大錯特錯。前面說過,此十善業,看來簡單,行來不易,真能將這做得清淨,什麼功德都可出生,所以我們常說:“十善為五乘之基”。現在這段文,正是開顯這一深義。 佛為使我人了解其真義,特舉喻對【龍王】說:【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城邑,就是大的城市,如南京城,北平城,西安城,開封城等。聚落,就是小的村莊,如管家莊,王家莊,張家莊,李家莊等。我們試看,是諸城邑聚落,有那一座是建立在虛空中的?有那一座不是依於大地而得安住的?誰都知道,城邑聚落,都是依於大地而成立的,假使沒有大地,根本就沒有城邑聚落可得,這是世間的事實,不容吾人否認的。再如:【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宇宙間的一切藥材、花卉、草木、叢林,乃至各式各樣的植物之類,我們試看:有那一樣不是依於大地而得生長的?從來就沒有見到一種植物是生在虛空中的,(那怎麼活得了,)假定沒有大地,可說一切藥草卉木叢林,沒有一樣得以生長的。 當知現在所說的【此十善道】,亦如大地一樣,所以說【亦復如是】。如說我們為什麼會來做人的?將來為什麼又得生於天上的?推究起來,還不是由於行十善業所得的結果,所以說【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不修戒善而得生於人天者,無有是處。 世間人天的有漏之果,固然是由於十善業行,出世的三乘聖者之果,乃至最高的無上佛果,同樣是由十善業所成就,所以說【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這些道理,在前面都已說過了,如依十善業而修菩薩六度行,乃至說此十善業能令一切佛法圓滿,是最大明證。 甲三 流通 佛說此經已,娑竭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流通,就是使這部經,在這世界上流傳不絕,此為每部經所有的。一個思想學說,是否需要為之流通,就看他對人類有無利益,假定是有利益的,就應予以流通,假定是沒有利益的,自無需乎流通。佛說的經典,不論那一部,(每一部都是對世間有很大的利益,)沒有對人無益的道理,所以應該為之流通。像本經,不說出世三乘,依之而得成就,就拿人類來說,唯有依此十善行,始得做個像樣的人。(做個像樣的人,我們是人嘛,要做個像樣的人,所以以前師媽如果罵我們:你要像個人樣。我現在才發現,師媽也是個懂佛經的人。以前小時候都這樣罵我們:你要像個人樣。就是叫我們做一個像個人樣,)不妨強調一句:生存在這世間,不想做人不談,如還想要做人,本經所說的十善業,就得作為我人做人的准繩,並且使它不斷地流通下去! 【佛】在娑竭羅龍宮【說此】十善業道【經已,】該龍宮中的主人【娑竭龍王及諸】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诃薩【大眾】,還有【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並大海中的一切眾生,大眾聽了以後,個個【皆大歡喜,】人人【信受奉行。】阿修羅是三善道中的一類,中國譯為非天,(非天)意謂此類眾生,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他的嗔恨心重,)所以名為非天。(非天。所以有的人自己不懂得說錯了,有一個人寫信來,有一個妹妹寫信來,是女眾,她的佛法可能懂得不深,她說:我的脾氣很壞,我可能是阿羅漢再來的。很可怕,脾氣壞還會是阿羅漢再來,她不知道要改為阿修羅,她寫信給我,說她可能是阿羅漢再來的,我嚇了一跳,她不知道阿羅漢是聖人,寫錯了,她是阿修羅再來的,不是阿羅漢再來的。所以名為非天。)此是等於其余迦樓那、緊那羅、乾闼娑、摩睺羅伽等。(這個我們在《普門品》都講過了,《法華經》的第二十八品——《普門品》)總之,是即指的天龍八部說的。聽經得到法喜充滿,是為皆大歡喜,而且不但信受,並依照十善業道切實去行。唯有如此,才不辜負佛說此經的慈意。我們現在聽了此經,亦望本十善業去行,以此為基,由人天而聲聞而緣覺乃至圓滿一切佛法,這是我們這次講本經的意思。 (我們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簡單讀一遍,因為我們這裡都很有水准,提到文殊講堂的水准,大家都很高。) (全輯圓滿)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這道。 高雄文殊講堂 普為出資及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 回向偈曰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自刀兵劫 及與饑馑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鹹安樂 先亡獲超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印造佛經佛像之十大利益 一、從前所作各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 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盜賊、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對,鹹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 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為害。 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身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祿綿長。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誠愛戴,恭敬禮拜。 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不願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 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見超越,福祿殊勝。 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聞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印造經像,既有如此殊勝功德,故凡遇到祝壽、賀喜、免災、祈求、忏悔、超薦之時,皆宜歡喜施捨,努力行之。 印經說法有五種福 講經說法和印經送人,這種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種福報: 一、長壽——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長壽的果報。 二、大富——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會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大富的果報。 三、端正——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長相端莊的果報。 四、尊貴——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仰佛法,歸依三寶,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 五、聰明——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領悟力會增長,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聰明的果報。 見《陰鹫文廣義節錄》卷下和《教乘法數》 回向偈 一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三 一 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二 回向無上佛果,念念圓滿。 三 回向法界一切界眾生,同生淨土。 參考資料: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诏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大海中娑伽羅龍王宮莊嚴道場。與大比丘眾七千五百人俱。並諸得大智慧菩薩摩诃薩。自十方世界皆來集會。復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釋及護世等。天龍夜叉干闼婆阿修羅誐噜拏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亦來集會。 爾時 世尊見彼一切大眾來集會已。告娑伽羅龍王言。龍主。觀此世間種種行業皆從妄起。種種心法當感種種果報。若彼不了當生種種之趣。 龍主。汝當觀此大海之眾。見作種種士夫色相。龍主而彼一切色相。由於一切善惡身口意業。各各之心種種變化。然此心法雖雲色相。由如幻化無可取故。 龍主。此之色相一切諸法。本無所生亦無主宰。復無有我亦無礙故。如是種種所作之業。諸法自性皆幻化相不可思議。 龍主。若有菩薩知一切法無生無滅無色無相。如實知已所作所修一切善業而無修作。所有色相及蘊處界。一切生法悉無所見。彼若如實得是見已。當復觀察殊妙色相。龍主。殊妙色相雲何觀察。當觀如來身相如來身者。皆從百千俱胝那由他福德之所生故。又如是之相。雲何嚴持雲何恭信。當得如是之相。復得人間天上無老無死。復得十百千他化自在天身。乃至大梵天身。此由心不散亂專注觀想。瞻仰如來最妙之身。實知此身一切色相殊妙莊嚴。皆從善業所集而得。 龍主。如汝住宮一切莊嚴亦福所生。至於梵王帝釋及護世等。乃至天龍夜叉干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曩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有一切莊嚴皆福所生。 龍主。又此大海之中。所有 眾生種種。或有廣大或復微細多住丑陋。彼一切身皆由種種心之所化。龍主。是故說言。隨身口意業之所得。龍主。如是之報。以業為因業為主宰。汝當令諸眾生起智慧心。所作所修隨學善業。於諸邪見不作不住。知彼邪見非為究竟。如是知已一切眾生當求為師鹹來供養。並得天上人間歸信供養。龍主。而有一法。能令眾生斷於一切惡趣之業。雲何一法。所謂觀察善法。而彼善法雲何觀察。當觀自身。我於日夜行住坐臥。所興心意無不是過。如是覺察。令四威儀中諸不善法不得發生。如是斷盡諸不善法。當令善法而得具足。復使一切同善眾生。悉皆當得聲聞辟支及菩薩等。乃至無上正等正覺之位。 龍主。雲何善法。我今說之。所謂十善之業是為一切根本安住。是生天上人間根本安住世間出世間殊勝善法根本安住。聲聞辟支佛菩薩根本安住。無上正等正覺根本安住。雲何為彼根本安住。所謂十善業道。若能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绮語惡口兩舌乃至貪嗔邪見等若能如是遠離。是為十善業道。乃是世間出世間根本安住。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殺生獲得十種善法雲何十法。所謂得無畏施。他一切眾生得住慈心。得正行得不起一切眾生過失之念。得少病樂得壽命長。得種種非人而作擁護。於眠睡覺寤皆悉安隱。又得賢聖守護心不厭捨。於睡夢中不見惡業苦惱之事。自得不怖一切惡趣。命終之後得生天上。龍主士夫補特伽羅。獲得如是十種善法。行菩薩道得善心住善根成熟。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偷盜。獲得十依止法。雲何為十。所謂得大富自在。得免王難得免水火賊盜冤家之難。得多眷屬善順和睦得多人愛樂不相苦惱。凡所言說一切谛信。得無量財寶皆悉集聚。得此方他方一切稱贊。於一切行處無怖無畏。得他稱善名贊於智慧。又得色力壽命辭辯相應。於親非親心無分別不生惱害。命終之後得生天界。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偷盜獲得如是十依止法。以彼善根於諸佛法自能證知。當得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邪淫獲得四智善法。雲何為四。所謂降伏諸根。離於散亂。得世間一切稱贊。復得無量營從。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邪淫。獲得如是四智善法。以此善根當得無上正等正覺。復證大丈夫陰藏隱密之相。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妄語獲得天上人間八種善法。雲何為八。所謂得口處清淨常如青蓮華香。又得世間一切正見。得天上人間一切愛樂。得身口意清淨。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業清淨之行。得清淨已鹹皆歡喜。得真實語言必誠信。得過人辯所出言辭鹹有方便。於天上人間離諸過失。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妄語。獲得如是天上人間八種善法。而彼善根獲得口業清淨誠實正行。當得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绮語。當得三種一向之法。雲何三種。所謂得知法者一向愛樂。得一向真實。復生智慧得一向。為人天師天上人間一切信樂。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绮語。獲得如是三種一向之法。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得一切如來授記。當證無上正等正覺。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惡口。獲得八種口過清淨。而得八種善法。雲何為八。所謂實語愛語依義語軟語離取語多人愛樂語善語有義利語。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惡口。獲得如是八種清淨口業。以此善根回向菩提。當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復得最上清淨梵音。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兩舌。當得五種堅固。雲何五種堅固。所謂得身堅固。當得遠離一切怖畏之難故。得眷屬堅固。不為他人之所貪故。得信堅固。獲得信業果報故。得法堅固。獲得果證堅牢故。得善友堅固。常得愛語攝受故。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兩舌。獲得如是五種堅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當證無上正等正覺。使彼一切外道魔王等。鹹不能破壞故。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貪毒。獲得八種善法。雲何為八。所謂得貪心消除。得殺心不生。得嫉妒心不生。得樂生聖族心為聖人尊重。得慈心以善業利益一切眾生。得身端正。得多人尊重。得生於梵世。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貪毒。獲得如是八種善法。以此善法回向菩提心不退轉。當證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嗔毒。當得五種勝願圓滿。雲何為五。所謂修身口意不退諸根不亂。當得一切廣大富貴圓滿。得冤家降伏。得一切廣大福德圓滿。得受人天最上供養。得一切廣大功德圓滿。於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圓滿。如為富貴發百千最上勝願如願圓滿。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嗔毒。獲得如是五種圓滿。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為三界之所尊故。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邪見獲得十種功德之法。雲何為十。所謂得自心安善及同行善友深信因果。得不為身命作於罪業。不久獲得賢聖之位。得不迷善法修人天行。不墮傍生及焰魔界。行於聖道得最上福。得離一切邪法。得離身見。得見一切罪性皆空。得天上人間正行不阙。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邪見。獲得如是十種功德。以此善根回向菩提。速能證了一切佛法當得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復次觀於十不善法微細之行。多墮地獄餓鬼畜生之趣。龍主。觀彼眾生。若復殺生。當墮地獄畜生焰魔等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短命。二者苦惱。若復偷盜。當墮地獄畜生焰魔等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自居貧賤。二者不得他人財寶。若復邪染。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愚癡。二者妻不貞正。若復妄語。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言不誠實。二者人不信奉。若復绮語。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無定。若復惡口。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聞不重。若復兩舌。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得下劣眷屬。二者感親屬分離。若復多貪。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復多嗔。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稱意。若復邪見。當墮地獄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間以余業故得二種報。一者邪見。二者懈怠龍主。若有行於如是十不善法。決定獲得如是果報。復更別得無邊諸大苦蘊。 龍主。若復菩薩遠離殺生。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長壽及無量福。得離一切他侵之怖。 龍主。若復菩薩遠離偷盜。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及無量福。而於一切心無吝惜。證得深智諸佛所說無上法義。 龍主。若復菩薩遠離邪染。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感善眷屬父母妻男悉無惡見。 龍主。若復菩薩遠離妄語。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當感所有語言一切善軟。凡起誠願堅固不退。 龍主。若復菩薩遠離绮語。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所言真實聞者信受。凡有所說斷一切疑。龍主。若復菩薩遠離惡口。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所言可取聞無背捨。於諸眾中無有其過。龍主。若復菩薩遠離兩舌。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於諸眷屬心住平等。愛之如一無有離散。龍主。若復菩薩遠離貪毒。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得端正身諸根具足。見者愛樂心無厭捨。龍主。若復菩薩遠離嗔毒。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得於仇仇心無所起。聞佛法要能生深信。龍主。若復菩薩遠離邪見。修菩薩道行於布施。得大富貴獲無量福。於三寶所而具正見。常近於佛得聞妙法。供養眾 僧常無懈退。教化眾生令發菩提之心。 龍主。若能修此十善之業行菩薩道。初以布施而為莊嚴。果報圓滿得大富貴。若以持戒而為莊嚴。果報圓滿得一切佛法願滿具足。若以忍辱而為莊嚴。果報圓滿得佛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復得梵音具足。若以精進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能降伏天魔外道。以諸佛法而救度之。若以禅定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正念清淨法行具足。若以智慧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永斷一切邪見。若以大慈而為莊嚴。果報圓滿能令一切眾生降伏一切微細煩惱。若以大悲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一切眾生心不厭捨。若以大喜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一心而無散亂。若以大捨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微細煩惱皆悉除滅。 龍主。乃至以四攝法而為莊嚴。果報圓滿當得一切眾生隨順化導。若以四念處而為莊嚴。於身受心法悉能解了。若以四正斷而為莊嚴。能使一切不善之法皆悉斷滅。得一切善法圓滿。若以四神足而為莊嚴。能得身心皆獲輕利。若以五根而為莊嚴。當得信進不退心無迷惑。了諸業因永滅煩惱。若以五力而為莊嚴當得不愚不癡。及得永斷貧窮過失。若以七覺支而為莊嚴。當得覺悟一切如實之法。若以八正道而為莊嚴。當能證得正智。若以奢摩他而為莊嚴。當得斷於一切煩惱。若以尾缽捨曩莊嚴。當得了悟一切法之智慧。若以正道而為莊嚴。當於有為無為一切方便悉能了知。 龍主。我今略說十善之法而有莊嚴。至於 十力四智及十八不共之法。乃至如來一切法分。皆得圓滿。 龍主。乃至廣大解說此十善業道莊嚴之事。當令修學。龍主。譬如大地。能與人界一切國城聚落乃至林樹及藥草等而為安住。又復諸業皆有種子。種子既有四大而成。由如種谷初生芽莖乃至成熟。皆依於地。龍主。此十善業道。能為天上人間一切有情勝妙安住。能令一切有為無為得智果報。一切聲聞及辟支佛。乃至菩薩無上正等正覺而為安住。亦復為一切佛法根本安住。龍主。我此所說。汝等一切當以正心而生信解。 爾時娑伽羅龍王。並在會諸菩薩摩诃薩。一切聲聞及 天人阿修羅干闼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阿姜查: 阿姜查(Achaan Chaa,1918年-1992年),南傳佛教大師,泰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僧侶,建立巴蓬寺。  出生於泰國北部老撾人區烏汶Rajathani鎮的農村,9歲出家,受沙彌戒,後還俗幫助父母務農。20歲正式受具足戒成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托缽行腳。在阿姜曼(Achaan Mun》門下的短暫時間,豁然開悟,改變了他修行的方法,他依循佛教森林比丘的傳統,進入森林地區獨自修行。  1954年,他受邀返回故鄉的村子,在一處熱病橫行、鬼魅出沒,稱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來。隨著追隨他的弟子越來越多,於是建立了巴蓬寺。 1981年,因為糖尿病,接受手術之後,逐漸失去對四肢的控制力而癱瘓。 1992年1月16日,上午5時20分,過逝於巴蓬寺。
 

上一篇:慧律法師:百法明門論表解
下一篇: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