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廣結善緣 功德無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結善緣.功德無量

       ──西方寺彌陀佛七法會過堂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看到大家出錢、出力地護持道場,我心裡頭實在非常的高與。我們佛教非常主張「廣結善緣」,但是怎樣才能廣結善緣呢?其實布施就是最好的結緣,你布施多了,這個緣自然地就會越結越多。所以,佛教裡有財施、法施、無畏施,無論是金錢、物質、佛法,乃至是精神上的安慰,能夠幫助別人,讓別人得到好處,這些都是結緣。我們都知道,在「六度」裡頭,所強調的是,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在「四攝法」中的第一度還是布施。當然,佛教還有比布施更好的,那就是供養;因為這個布施總是有一點我高你低的感覺,我同情你才會施捨給你。但供養就不一樣,供養就是我供奉給你;你是在上面的,就是說,你高我低,你尊我卑。因為我們佛家處處講求內心的謙下,唯有內心謙下,我們才不容易貢高我慢,才不會起分別心,因計較我多你少,我有你無,我長你短而起煩惱;又或者心裡頭總覺得人不如我,我比別人優勝,這些都是驕傲心,都會對我們的修行造成障礙。

  我們布施的時候會有優越或驕傲的感覺,但供養就沒有這種想法了。所以,常做供養,對袪除我們的貢高我慢心很有幫助。可是我們要行布施,有的時候仍然不捨得,心想這是我的,為什麼要給你?我辛辛苦苦累積了這麼久,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用,為什麼要拿出來給你?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大家要知道,這個布施呀主要是出於我們的心,而不是布施的金錢或物品有多少,因為我們佛教講求「三輪體空」,就是:沒有布施的對象,沒有布施的中間物,沒有布施的自己,要做到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德。我們為什要布施行善呢?就是為了做功德,而這個功德是可以累積的,可以保留到下一世。所以,我們說儲資量。這人呀,剛才說的,不捨得的東西很多。

  說到「布施」,以前有這麼的一個笑話。從前有一個人,他生前非常的吝啬,可謂一毛不拔,從來沒想過要布施;生前就只會占人家的便宜,所有的好處都拿走了,也就是說,一生裡頭什麼便宜都占盡了。一般人都總會捨一點,施一點,他真的一點都沒有。最終死後見到閻羅王了;閻王就問他兩句話,他說:你喜歡吃人家的?還是歡喜給人家吃?他依然是本性難移,想了一想就說了:「我喜歡吃人家,不喜歡給人家吃」。說完就投胎去了,這麼一轉世呀,轉到哪裡去呢?轉到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去,他的父親是個佃戶;什麼是佃戶呀?就是沒有一分田一分地的,就叫佃戶。投生到這個家庭,他終於明白了,當時回答閻王的時,說錯了話,原來是「吃人家的」,就是要投胎轉世到佃戶人家,窮到什麼也沒有,要給人家去做工、做勞役、去賺錢。而大戶人家都是「給人家吃的」,如果當時回答的是喜歡「給人家吃的」,那麼就會投胎到大戶人家去了!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

  佛教講的「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布施就是培養我們的捨心,把我們的心量放大,我們心量放大了,財富自然就會來到。我們經常說,世間財富都是五家所有:一者,官府所有。官府把我們的財富拿走,我們就沒有了;二者,不孝子孫所有。不孝子孫會把我們的財富敗掉;三者,盜賊所有,小偷、盜賊會把我們的財富搶走、奪走;你看,最近國內的反日示威游行,那些憤怒的民眾,一下子就把許多的店鋪給砸了,這個財產一下子就沒有了;四者,水災。前一陣子北京的豪雨成災,把許多的地方都淹了,許多人的財富也被沖走了;五者,火災。火災之可怕,更是驚心可怖,一場大火可以令人家園盡毀,什麼都沒有了;此外還有地震、海嘯,種種的財富都會把我們的財富奪走。

  所以說,這個人生無論你怎樣的苦心積累也是徒勞的。所謂「子孫好過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干什麼?」意思就是說,如果子孫不如我,他們也會把錢敗掉;但是如果他們好過我,能力自然就強,就能夠創業興家,那麼又何需我將財產留給他們?當然了,你們有家庭用心培養子女,讓他們讀書,讓他們有道德,讓他們變得高尚,他們將來的成就會更大。如果你只是累積了很多的財富留給他們,其實只會培養了他們的貪心。

  你看現在爭產案呀,真的不知有多少,大有大爭,小有小爭,父輩留下了百億、千億給子女,他們還是不滿足,還是在爭,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欲望是沒辦法滿足的。以前我們老和尚說,這個欲望好彩是無形無相的,如果有形有相的話,那比原子彈的威力還要大,爆炸起來就不得了啦!所以,我們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布施心、供養心,今天不夠,明天再努力,一步一步的慢慢養成;人家說啦,施比受更有福。我們學佛修行就是培福修慧;培福是要慢慢地培的。

  說到培福,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從前有兩個和尚去講經,他們辯才無礙,其實已經講得很好了,可就是怎麼講都沒有人聽。於是其中的一位就跟他的同伴說了:「我講經講得這麼好,怎麼沒有人聽呢?」同伴回答說:「你以前就是沒跟人家結緣呀。」他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好,就把自己的財物全部變賣,做什麼呢?買了很多的小米,布施給那些小鳥去吃。後來他死去了,很快就投胎轉世,又做了法師,這一次講經說法跟上次就完全不同了。怎麼不同呀?法筵大開呀,為什麼呢?因為以前受過他布施的、結緣的小鳥,今天都來了,成了他的法親眷屬、成了他的信徒。如果沒有法親眷屬、沒有信眾,人家聽你講經以後就,會起煩惱;你一開口,人家就已經覺得煩厭:不要講啦!不要講啦!那麼你還能講下去嗎?當然是沒有辦法講下去了。

  記得以前本煥老和尚,他一百歲講開示的時候就說了:「我要帶大家一起成佛!」如果我說,我帶大家一起成佛,大家信不信呀?大家可能是半信半疑。但是這話老和尚一講,台下掌聲雷動!那你想一想,就這樣普通的一句話,老和尚一講,下面的人就興高采烈,多麼感人啊!所以說就是結緣。由於本老結緣結得多,所以他今生福報大。而我們今天法緣為什麼這麼少呢?就是因為我們前生今世結的緣不多,造的業不夠好。所以,我們不要怨天尤人呀!埋怨我這裡的信眾少呀,我的供養少呀。其實都是自己的結緣不夠多,自己的人緣不夠好呀。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善緣廣結,如此才會功德無量。

     好了,我們結齋。

 

上一篇:寬運法師:一句佛號一塊金——西方寺彌陀佛七法會開示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