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智隨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略注 後跋(蕅益大師跋)
後 跋(蕅益大師跋) 【要解】 後跋 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嗚呼!今正是其時矣。捨此不思議法門,其何能淑吐心吐膽? 【略注】 「後跋」是大師自述其著《要解》因緣。初引經證,明淨土一法最應末法時機,所謂「捨此不思議法門,其何能淑」也。後敘《要解》緣起,因友人(去病)所請而述一經大旨,亦應眾生所需而開甘露之門,欲普與法界有情,同生極樂。並自述其修學經歷,以身說法,導人死盡偷心,老實念佛。最後以此功德回向法界,同階不退,等歸解脫。九日成書,豈可思議! 大師初以宗乘自負,藐視教下,更不屑於淨土,後因大病而不能作主,始知業力不可思議;並深感無常迅速,遂發意西歸,窮研淨宗(機深信)。待深明淨宗心要,方知持名一法,至簡至易,至頓至圓;乃最勝方便,無上寶王,是出離之津要(法深信)。故棄捨一生修學,死心執持名號,萬牛不能挽回﹝信願堅固﹞。《要解》可謂其心之流露,辭簡而理暢,言約而義豐。以真佛眼,徹彰佛智;以大悲心,傳佛心印。人中芬陀利花,令人敬仰。 大師處於諸宗融混的時代,故於《要解》中,處處涉他宗之理,又一一消歸淨土,別彰淨土圓收圓超一切法門之義。雖圓攝種種義理,卻融而不混,聖淨分明。於法衰微之際,大悲於苦者,故不惜眉毛拖地,種種教?,別彰淨土宗旨,開顯彌陀本願,可謂用心良苦。深沐慈恩,感悅徹髓。 「一句彌陀無注腳,歸依即是大慈航。」今於《要解》妄加注釋,畫蛇添足;唯念佛恩深,不恥人倫嘲。雖千言萬語,亦覺意猶未盡;而一言佛名,猶感美善兼備。著筆於此,彌感佛力難思,佛恩廣大,縱出廣長舌,窮劫贊揚,亦難道其萬一。唯願一句一字,鹹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信疑皆植道種,贊謗等歸極樂。
上一篇:智隨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略注 流通分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30003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