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菩提眷屬 和樂家庭——佛化婚禮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提眷屬.和樂家庭

——佛化婚禮的意義             

  近年佛化婚禮日漸流行並普及,以下兩個有關佛化婚禮的問題,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報.文化東方周刊》訪問時所作之回答,感覺頗有意思,現特別刊出,期與諸網友、讀者們分享:

(一)、目前兩岸四地都有佛化婚禮出現,台灣和香港相對較多,之間佛化婚禮各有不同的儀式,可是,佛化婚禮應該有什麼樣的儀式禮節才合乎佛陀的教義?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何謂「佛化婚禮」?

  佛化婚禮就是以佛教徒的立場來定位夫妻的關系,並由出家法師為新人福證,強調婚姻本身是責任和義務的肯定與承擔,而不僅僅只是形式上的婚禮。

  很多人可能都會提出疑問:儀式中要有怎麼樣的禮節才合乎佛陀的教義?而佛教徒是否就必須要行佛化婚禮嗎?

  佛化婚禮,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根據。所以,佛教並不強調佛化婚禮是在家佛弟子必須奉行的儀式;只要是合法的、公開的婚姻,佛教都會認可與接受。

   不過,佛化婚禮,在佛化家庭的建設上來說,卻是有必要的。因為莊嚴、簡約的婚禮儀式,意義在於證明男女雙方都是三寶弟子,結婚之後所組成的家庭,也必然是佛化家庭;所謂佛化家庭,是信奉三寶並實踐佛法、奉行五戒十善的家庭,是一個和樂慈愛的家庭。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應該舉行佛化婚禮,並且鼓勵親友們舉行佛化婚禮。

  由於佛化婚禮在佛典中沒有明確的根據,所以對於婚禮的儀節,迄今尚沒有統一的規定。不過,主要的儀節,應該是皈依三寶及宣誓相敬相愛,在三寶的光照之下,結為夫婦,以愛情相助,以道情相勉。

  而根據比丘戒的規定,出家人不得作婚姻的介紹人。但是,卻沒有說出家人不能作證婚人,也沒有說出家人可以作證婚人。若以解脫道的觀點衡量,出家人最好不做證婚人。若以菩薩道的觀點衡量,為了佛化社會的理由,出家菩薩為人證婚,當可視為接引的方便。

  現時在中國大陸舉辦的佛化婚禮,比較少見。但在台灣等地舉辦的佛化婚禮,已成為普遍習俗。佛教居士結婚往往請出家高僧、社會名流擔任祝福、證婚人。

  一般來說,佛化婚禮都不會大事鋪張或大排筵席,而且婚禮中遵守素食,禁忌葷酒,亦不希望讓親友有致送厚禮的額外負擔;更有些人以「禮儀環保」的觀念為原則,基本上不發喜帖、不收紅包、不設筵席,僅在儀式過後以素食茶點或甜湯圓招待親友響應禮儀環保的觀念。

(二)、在現今婚姻的神聖性和責任心淡漠的當下,佛化婚禮是否有提升人們對婚姻的信心?佛陀加持下的祝福是否會增加人們對彼此的責任?

  俗語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的結合是人生大事,從兩個單獨的個體結合成為一對夫婦,彼此之間必須共同遵守信諾、責任、義務;因此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之後,是建立另一代人倫關系的開始,所以對於人生的體驗和責任的承擔,應該是完全不同的。

  佛化婚禮的舉行,可使參加婚禮的男女新人,在隆重、莊嚴、祥和、喜悅的氣氛中,感受到婚姻是一樁神聖的責任和崇高的義務。同時,也能讓新人的父母親友們,在佛化婚禮的參與過程中,分享到新人的喜悅和幸福。所以,不但是個別的佛化婚禮,最好更是佛化的聯合婚禮;這樣的婚禮儀式,無疑具有淨化人心、淨化家庭與淨化社會的多重功能。

  在家的佛弟子應和社會上一般人不同,因為既然已歸依了三寶,就必須以佛、法、僧,作為人生方向的指歸;應該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乃至不飲酒(包括不吸毒)等的五戒並奉行十善(五戒的前四戒,再加上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實際上這就是是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即使無法將五戒、十善全部守持得清淨,至少也要通過佛化婚禮,從此知道要學習遵守五戒,特別是「不邪YIN戒」,更是必須終身守持。佛教嚴禁私通,強調這是犯罪的行為;因此,「不邪YIN」就成為婚姻責任的保障。所以,佛化婚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對婚姻的信心與責任心。

  在佛化婚禮中,在佛陀的祝福與法師的證明下,勸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禮讓、互相關懷、互相諒解。要將夫婦中的另一半視為共同修行菩薩道的伴侶,所以佛教徒稱呼自己的配偶為「同修」;

對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當做是成就自己修學菩薩道的「我家老菩薩」。如果能透過此種認識,彼此相待,則在遇到種種的家庭問題時,自然會運用佛法的慈悲和包容來化解。

  佛教是一個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宗教,其終極目標為出塵解脫;什麼是「塵」?「塵」就是煩惱;而煩惱的根本就是「愛」(「貪愛」)或「愛欲」;是故《維摩經》說:「從癡有愛,是我病生。」因為無明愚癡的關系,所以我們有愛;由於有愛的關系,所以一切煩惱便由此而生。佛法就是教導我們看清楚這個愛、捨棄這個愛,也就是從狹隘的愛到寬容的愛;從小愛到大愛;從有限的愛到無限的愛,我們不但愛自己的親人,而且還要愛一切的眾生。這就是菩薩道的精神。但是以世間法來說,不可能令一切眾生都出家修行,如此社會、國家就無法成立;所以佛教對愛情婚姻的看法,是鼓勵在家弟子結成菩提眷屬,建立佛化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正如維摩居士一樣,菩薩在家示現妻子兒女,而不染五欲之樂。是以,佛陀的教化無疑為世間男女指示出幸福婚姻、美滿家庭的正確方向。

  記得近年有位大師曾說過:「人世間最完美的是愛情,愛情要互相諒解與贊美,兩個人一起互動,最重要的便是贊美;世間雖然多變,但愛情不可改變;未結婚前,要雙眼看;要結婚了,用一只眼看;結婚以後,就不要再看,而是用心去欣賞。」

  懂得互相欣賞,這就是美滿幸福的婚姻。

 

上一篇:繼程法師:慧心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