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白雲禅師:好好開拓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好好開拓自己
  
   適逢台灣新聞報五十二周年報慶,舉辦一系列講座,承蒙張董事長跟洪董事長的邀約,希望我來這裡,跟大家講佛法。
   今天所講的,如果說不是佛法,那也不一定對,為什麼?因為佛法的本身,是從現實的生活中,關系到人與事,去發現問題,再從問題中去發現佛法,可見佛法不是另外的東西。所以我今天並不用佛教的專有名詞、經文……,來跟大家談問題,今天所介紹的主題是「好好開拓自己」。
      「開拓」這兩個字,我們知道開是開發、拓是拓展;如果以現代商業管理學來看這標題,「自己」就是產品。我們知道一樣產品,從設計到開發,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也必須在時間、空間裡面,不斷去提升;再者,東西擺在商店裡,要有人來買,這就涉及到拓展的問題。可能大家聽了會說,為什麼把「自己」當成「產品」呢?!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引用這麼一句話,大家就不會認為,好像把人當成物了,其實我材就是產品,問題在於是不是能把你的才能表現出來?在未表現之前,有沒有刻意的去培養你的才能?開發,不一定說已經擁有多少才能;我們知道,人人都有不同的根基、或不同的潛能,如果不能把你的潛能發揮出來,即使樣子長得像佛教裡所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也沒有用,所以,樣子長得怎麼樣,不是問題,畢竟人需要的是內涵,因此,我說要「好好開拓自己」。
      每個人都有潛能,這種潛能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是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社會慢慢地培養起來的。不管你是在民營單位,或公家單位,從事各階層的工作,不管職務大小,每個人都有必備的專長、專業,這些專長、專業,也是從小慢慢培養而成的。所以說開拓自己,還是要從培養上去著手。
   譬如目前失業的人口比例太高,可是我們發現,有很多的行業,必須具備某些專業、專長,可能這類的人才還不夠用,我們也知道最近很多學者、專家提出來,現在的失業不是問題,而你為什麼失業?那才是問題。
   所以我們通常面對問題,只是去找個答案,絕不會說,很冷靜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就像走在街上,莫名其妙被人捅一刀,好像社會治安很亂,自認沒有惹人家,為什麼要捅我一刀?就歸咎於別人。可是,當治安單位抓到行凶的人,問他:為什麼你要捅他一刀?行凶的人說:為什麼他要斜著眼睛,用鄙視的眼光看我?我這麼一講,大家就知道,為什麼人家要捅你?往往我們的眼睛,都往外看,可是在佛法裡,除了往外看,還要往內看。
      往內、往外,看的是什麼?外,是看別人的我;內,是要反過來看自己的我。因此任何問題的發生,絕不是以自我意識去認定;很多的事,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所反應出來的,都只是自我意識,有的比較感性、有的比較理性,它的差別如此而已。
   我們曉得,自我意識往往忽略了別人的我,只把自己的自我擺在前面,我們常會說:「為什麼?」甚至於現在很多歌曲,都在喊「為什麼?」我們看,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也在喊「為什麼?」;哪怕在家庭裡面,不管那個份子,或是賺錢的人,也是動不動就「為什麼?」
   然而,這「為什麼」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我究竟為什麼?這是我們經常在家裡面發現的;另一個是普遍性的為什麼?這種就是人與人相處時,最平常的問題。我們只要談到「為什麼」這句話,必然就關系到人與人、人與事的問題,這些人與人、人與事,如果從來不發生關系,就不會有「為什麼」;可是,在我們一生中,往往把自己寶貴的生命擺在那上面,浪費太多時間。
   「為什麼」如果只是以自我去表現,真的是浪費;如把這個「為什麼」換個環境,改變它的內涵,像科學家、發明家或思想家,甚至於政治家、教育家,把「為什麼」擺在這些事物上,我想他的價值、成就,以及對人的利益就完全不同了。
   同樣一個「為什麼」,如果把「我」放在前面,只是把自己的缺點完完整整顯現出來,告訴別人;如擺在人人所看到的各種專業、事物上,絕不會說,你怎麼都把自己擺到那裡面去。
   所以「我為什麼?」看起來是很平常的事,像在家庭裡,丈夫在外面忙碌、賺錢,只要有點不如意,回到家裡,發現一點點不順心,馬上就冒出一句話「我為什麼?」當然,男主人有權利說「為什麼」,可是他忘了,如果女主人也在外面工作、賺錢,她也有權利說「為什麼」,這是我們站在主外的立場來說。
   可是,談到家庭之內呢?不管你是男主人、女主人,在外工作、忙碌、賺錢,有權利說「為什麼」,但在家裡面的人,難道就沒有權利說「我為什麼」嗎?所以,我們常常表現「為什麼」,說出這句話的人,很少考慮你有權利說,別人同樣也有權利;如果能夠懂得,除了自己的我,還有別人的我,那麼「好好開拓自己」,「好好」兩個字,就建立起來了。
      當然,開拓需要時間、空間。過去我常在外面演講,時常會聽到,那位和尚在說什麼?有什麼好聽的?不都是些迷信嗎?這種事情,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把我意識擺在自己的立場;如果把「我」,擺在學習、讀的心態,去面對環境,這個「我」就不會太過於感性、或理性了。如此,你將會去調和它,使自我意識慢慢淡化,就像一般所說的,會冷靜、客觀些;佛教所談的,也是那個「我」,為什麼?打開始我就講過,佛教的佛法,是現實生活裡,關系到人、關系到事,從中去發現佛法。
      所謂佛法,絕不是放在廟裡的那部大藏經,因為那部大藏經,只是一大堆的印刷品,跟四庫全書差不多;如果不去看它、認識它、理解它的內容,對你沒有一點好處。事實上,人在任何的時刻,所講的話、或行為,分別對的也好、錯的也好,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都離不開這些。
   中國的佛教,所表現的佛法,已融合了中國儒家的思想,也迎合我們的民族性、文化背景,可以說,中國的佛教是屬於中國的,而不是印度的;可是,佛教來自於印度,往往印度本土的一些色彩,也會隨著加入佛教的內容,可以說佛教變了、亂了,它並不是多元化,而是亂。
      以佛教而言,兩千多年以前的印度,可說是貧窮、落後、骯髒,而釋迦牟尼佛談佛法,談的是清淨、莊嚴,就是針對這些貧窮、落後、骯髒而說的,其實在中國大陸西北地區,像西藏、新疆、內蒙這些地方,跟印度的環境差不多;因此,依於印度環境所形成的佛教,到達中國以後,有兩個分段,一個是流布在比較貧窮、落後的地方;一個是分布在中原地帶,比較富裕的地方。因為佛法的本身,是針對人的我而說法,依於人的我所處環境、教育、文化、經濟種種的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就完全不同。
      我們現在看台灣的宗教型態,不管道教、佛教、民間信仰都是依賴神、佛祖,有什麼事,就去求他;做錯了,為表示忏悔,「我錯了」然後就交給他。最後變成,「我」本來很迷惑,結果反而愈來愈迷惑了。為什麼?這就是我剛剛所說的,時代背景、環境,以及它的歷史、文化等等所造成的。
   以佛教而言,如果在座有很多是學佛的佛教徒,我可以說,你們很少在修養自己,很少照顧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你的身體行為、言語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幾乎都在參加誦經、禮忏、做法會、布施、供養,其實那不是修行。如果談到修養,只是告訴你一個方法,去依賴它,不讓自己犯錯,甚至於給你一個很遙遠、很遙遠未來的理想,但是擺在眼前的該怎麼辦?沒有辦法的,就去求佛、求菩薩,很少說自己發生什麼問題,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自己去認識、去了解而化解問題。
      因此,我把它分成兩大類:一是佛教徒、一是學佛的人;當然,學佛的人也是佛教徒,可是佛教徒不一定是學佛的人。在這裡講句不該講的話,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有沒有想過,去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麼?雖然,經典上講極樂世界的眾生,像吃飯,想一想就有了;穿衣服,想一想就有了;甚至於想用鮮花供佛,都有天女散花,連花都不需要買;在極樂世界只有樂,沒有苦。但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那是什麼樣的日子?如果你真的去了,究竟在那裡做什麼?佛法的本身,強調現實生活中的我,要怎麼樣活在現實的環境中,而且要活得很好。我們常聽到解脫、自在,那是什麼?就是活得很好,究竟怎麼樣才叫活得很好呢?
      以一般人而言,不做虧心事、不做壞事,就心安理得了;可是有沒有想過,什麼叫壞事?什麼叫虧心事?如果以善、惡來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今天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是善,那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如果都是惡,又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事實上,以人而言,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的我,他所接受的環境,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包括自己自修所下的工夫、吸取的知識經驗,所形成的智慧就有差別。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善或惡;所以佛法對世間的一切,認為都是相對的,怎麼說呢?
      我們曉得,人有善惡、美丑,事情有好壞,道理有對錯,還涉及到是非;總是在相對的中間去分別人、去認識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現實,去認識問題、了解問題、發現問題的話,那永遠只是個自我而已,而且會愈來愈強烈,所表現的往往都是傷害、都是缺失。
   所以,佛法中談修行,很多人都擺在念佛號、持咒語、念經、拜忏、或打坐,認為這些方法就是修行,完全錯了;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談到修行,是針對我們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而說的。
      剛說過每個人都不一樣,所表現出來,都有些不理想的地方,才會提到要修行,就是修正我們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佛法或者佛教,不可以說修個什麼法門就叫修行,佛法之所以有法門,主要的目的,是當自己還不能做主的時刻,暫時告訴你有個方法,可以去依賴它,至少你不會做壞事、不會犯錯,如此而已。
   當沒有行持這些法門的時刻,絕大多數的時間,活在現實生活中,必然會跟人與事打交道,如你用不上那些方法,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就有缺失,會造成傷害;所以,佛法的重點是告訴你,在行為上的修養才叫修行,不是那些方法。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這些都只在自己不能自主,或唯恐做錯事,造成傷害時,所依賴的東西而已;如以現代心理學而言,也是一種心理目標的轉移。只是照那樣去做,你不可能成佛、成菩薩,唯有從身、口、意的行為去著手,犯錯的機會愈來愈少,傷害別人的機會也會愈來愈少,甚至可做到,不僅僅沒有缺失,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得到利益。事實上,不只佛教談這些,在中國儒家的思想裡,同樣也談這些,只是各家各派所表現的有所差別。
      佛法的本身,就是在世間的相對法裡,去認識、了解、突破它;認識、了解、突破什麼?先對自己的「我」著手;這些年我常對很多學佛的人,講這麼一句不好聽的話,很多人學了一點點東西,就在修理別人,而不是修行自己。我們常看到有些懂得一點點佛教東西的人,看到對方有某些不好或錯誤,就說:「你看,你學佛,還這個樣子!」講的是別人的我,可是有沒有想過?當你看到、聽到別人的我有些問題,有沒有反過來,看看自己的我,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所以,我常說學佛盡學些,動不動就修理別人;我認為這還算不錯,為什麼?他還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最悲哀的是,自己是學佛的人,面對其他學佛的人,都希望他們是佛菩薩,不能有任何的缺點,自己卻心甘情願做個凡夫眾生,為什麼?都在要求別人,當然你要求他,希望他好,希望他是佛、是菩薩,那自己是什麼呢?
   學佛的對象是自己,不是別人;以前有些家庭裡的子女,要跟我出家,有的父母會反對,甚至於有的父母到寺院來對我說,他的兒子或者女兒,做人都做不好,還想做佛,不要以為,他這句話說錯了,他說得很對,為什麼?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做佛、做菩薩?
   人,至少我們還有些公定的尺度,可依於那些范疇去做;可是做佛、做菩薩,不容許有自我。因此,談這個主題「好好開拓自己」,就是在「我」上去培養;此種培養,是從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上去著手。以做人而言,人人都以為很了解自己,其實,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為什麼?
      我們常看別人,看得很清楚,輪到自己就迷糊了,比如有兩人在爭吵,如果你是第三者,很容易去發現,好像誰有理、誰沒有理。我曾說過,不管是學佛、不學佛,為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參與是非;明辨是非是一種修養,參與是非是出賣自己,為什麼?
   別人在談是論非,已辯得不可開交,你和爭吵的兩人,本來沒有關系,你卻插上一腳,跟人家評理、去做老大,最後那兩人可能反過來對付你一個,為什麼?他們本來爭論的是「是非」,你參與的也是「是非」,你還是在「是非」的圈子裡。可是,如果你去明辨是非,就可以從這些辯論中學習,所以明辨是非,是學習;參與是非,就是出賣自己。
   以佛法而言,沒有什麼「是非」,天底下以自我而言,只有一個「是」,沒有「非」,即使有的時候認錯,並不表示承認你是「非」,同樣還是以「是」做為你的理由。我們看兩個人爭論是非的時候,都說對方「非」,自己「是」,那表示在人的我裡面沒有「非」,只有「是」,只是每個人都強調自己是「是」,別人是「非」,才有是非的分別。如果你是第三者,從這上面去認識、了解,的確能學習很多,得到很多利益;如果你參與,那是出賣自己。
      可是,人很喜歡出賣自己,我常跟親近我的人提到,當你認為別人所顯現的是缺點,不要以為那剛好是你的優點,此話怎麼說?因為當你看到別人的是缺點時,就已經認為自己是優點了,為什麼?好像他有這個缺點,自己沒有。因此學習、修行中的人,當發現別人的缺點,千萬不要表現是自己的優點;當發現別人的優點,要好好檢討自己的缺點。
   所謂「開拓自己」,絕不是人雲亦雲,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是要去開發、拓展。所以,我們常常會講,某人說……、誰說……,可能我比較叛逆,即使說是佛說的,我也想知道佛是什麼時候說的?在什麼地方說的?有什麼證據,提出來是他說的?通常人都會引用「他們說」,像某些名人、專家、學者、或智者,可是自己說什麼?
      再者,我們看論文,不管是博士論文或其它論文,一定要引用很多的參考書,參考的書籍越多,表示你的論文越好;現在全世界的論文,好像餐館裡面的大拼盤,怎麼說?既然是論文,應該是從自己所學的科系裡,所擁有的、認識的、得到的一份心得表現出來,才能叫論文。可是,全世界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怕去開拓自己;有沒有想過?寫書的人,如果也引用某些人的文章、論點,他還是像切了各式各樣的菜食,把它擺成大拼盤。如果要探討真正某人說的,你理解多少?我們常以自己的意識、智慧,去诠釋別人所說,也因為這樣,人往往很容易藉此機會,表現自己的聰明,而不是智慧。
   最後,聰明表現得太久、太多,可能反被聰明誤,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從看到、聽到,慢慢收集資料,其實都是別人的,你認識了多少、深入了多少?能不能知道,他真正說什麼?否則都是人雲亦雲,就等於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果我們還能舉出,某人他說什麼?還比較容易去探討問題之所在;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都這麼說,這是最悲哀的事。
      大家都這麼說,「大家」的比例是多少?現在的「民調」,我是百分之百不相信,為什麼?譬如說電視CALL-IN的節目,我們曉得有CALL-IN部隊,只要哪個節目有CALL-IN,這些人一定都到。我們看很多民意調查機構,像年齡層、學歷、區域……,如果多用一點心,可能客觀一點;可是有多少人是翻電話簿,一個個打來的,甚至世界上有名的民意調查機構,連他們自己發表的數字,他們自己的內心都在笑,為什麼?就是剛剛說的「我」,每個人的「我」,表現的真、假,不同的表現,你究竟選擇哪個我?自己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甚至同一個時間、空間裡,所表現的自我都那麼復雜,怎麼能夠論定他說的就是這一種?!
     可能大家會說,照你這麼說都沒有用,就像一個國家,它的法律、法規只是一些約束力而已,究竟能做到什麼?真的那麼有效,監獄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問題出在哪裡?因為這些人,是看別人的我,不會把「自己的我」融合到「別人的我」,尤其「人、我」的分析,在佛法裡面是非常微細的,
   經典上常有些形容詞,像「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說的是什麼?是說它的數目字非常非常的大、非常微細,可是我們通常是以概念去看,即使有分析之學,此種分析也可能是以自我為前提,再不然,是以某些學者、專家的自我做為重點,在這裡不是取笑某些人,像很多學財經的買股票,賠得最慘,不要以為學財經的就會做生意,就會買股票,看那些股票分析師,都發財了嗎?是有很多人發財,為什麼?用他的方法、手段操作股票,而使他得到利益,他並不是根據真正的資訊做分析,要不然為什麼有很多分析師,出那麼大的事?其實買股票被套牢、賠了,怪誰?要怪證交稅太高嗎?要不然就是怪政府出來拉盤,怪來怪去都是別人。如果你在股票上得到了利益,有沒有人說,我很感謝政府、我很感謝誰?沒有,問題在哪裡?只是個自我而已,而且是沒有經過修行的自我,不是依於感性,就是理性的自我在表現,如此而已。
      人的世界,關系到人的問題,還是要用人的方法去面對、去化解,不可以用佛法的方式,例如:佛法裡面談「忍」,所謂忍波羅蜜,就是忍的方法,如果我們用此方法去面對人的問題,你想去化解它,暫時可以,就像「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不要說百日,就說一年好了,以後的日子,能不能繼續忍?可能大家也會思考一個問題,佛法講忍的方法做什麼呢?
   佛法所說的忍,不是佛教徒所說的忍,佛教徒所說的忍,是壓迫自己、勉強自己;佛法所說的忍,是叫你去面對問題、認識問題、了解問題,最後化解問題。忍,目的是化解,當你面對問題的時候,先以忍的方法,在修行上面有多少本錢,先表現出來,也就是說修行,你的境界愈高,修養愈高,你所表現的忍,化解問題就愈快,修養不夠,化解問題就愈慢。
   如果你不了解行忍的方法,它的大前提是化解問題的話,你只是勉強自己、抑制自己,最後變成什麼?忍無可忍,後果是什麼?表現出來的又是什麼?所以,同樣是佛法,如果不了解「法」的真義、宗旨,以及利益之所在;搞錯了方向,或照著文字去解釋,最後都不是佛法,甚至於還會對佛教產生反感。
      舉個例子,假使自己平常的運氣很好,一直都過得很順當,比較不會去思考,可能會糊裡糊塗的過一輩子;如果運氣不好,什麼都不順,就會怨天尤人,或常生病,甚至於車禍意外,那會說什麼?一輩子沒做過傷害別人的事,也沒做過昧良心的事,為什麼這些不好的都降臨在我身上?甚至於還會說,那些做盡壞事的人,反而過得很好,都是用這種埋怨的方式去面對問題,他的問題究竟在哪裡?
   因為他從來沒有去開拓自己,只是把自己擺在我就是這個樣,可是有沒有想過?你生下來,從嬰兒到幼兒,那時候的我,是怎麼樣?慢慢成長,從兒童到少年,那時候的我,又是什麼?慢慢到青少年,那時候,又是什麼?等到進入中年,甚至於老年,那時候的我,又是什麼?它絕不是同一個我,雖然自我的本體是相同的,可是經過調理、修養,知識經驗完成的智慧,不一樣了!
      有很多的家庭,常對子女,作出些錯誤的判斷,什麼是錯誤的判斷?像到達國中二年級,甚至於國三、高一、高二這種年齡,很多家長會跟我說,我這孩子小時候很乖、很聽話,可是現在完全變了,問我是不是要誦經、拜忏、做功德?我說句很大不敬的話,佛教的生意很好,就是在這些地方。可是,很多跟我講這些話的人,並不是沒有受過教育,有的還受過高等教育,問題出在哪裡?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的我。
   譬如對外所接收的資訊、吸收的知識經驗、形成的智慧都不一樣,小的時候叫他來就來,給他什麼就吃什麼,給他穿什麼就穿,叫他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們曉得,在台灣亞熱帶的環境比較早熟,國中二年級以上,男孩、女孩,生理上慢慢由未成熟轉變為成人,在生理、心理上,他的資訊都在改變。所以,很多專家說,國二到高二的年齡,是個叛逆的年齡,事實上,不是叛逆,在此時,他的空間裡,整個的內涵都變了,如果老是把他,擺在小時候很乖、很聽話,只有洋娃娃才會如此,人是不可能這樣。
   佛法談我,絕不是規范在一個范圍,或一個層級,因為人的我,時時刻刻都會起變化,所產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果說家長對兒女產生煩惱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回過來想一想,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年齡層的兒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因為做父母的,本身所形成的智慧,跟不同年齡層兒女的智慧,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
   譬如說,畫畫比賽,有幼稚園、小學生、中學生畫的畫,有初中、高中,甚至於大學、或專業畫出來的畫,可不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評論他的畫?我們一定會分幼兒組、中小學組、大專組,或成人組、社會組,一定去分組別來評論;可是做父親、母親的看到小兒女,拿著蠟筆或簽字筆在紙上亂塗鴉,根本不知道他在塗什麼,會不會罵他?不會的,你會稱贊他,為什麼?因為你此時,以相同的智慧、立場去看待小孩。我之所以會出那麼多的問題,在於只把「我」擺在自我的某個時間、空間,或形成某種智慧的境界裡;也就因為這樣,人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當然也關系到事。所以,我們活在人的世間,喜怒哀樂、好惡,這些並沒有錯,這種分別也是很自然的。 如果你只認為這是很自然的,本來就是這樣,你就這樣過日子,對自我從來沒有去開發,也沒有去拓展;如此的話,別人升官比你升得快、書讀得比你好、錢賺得也比你多。我們常用忌妒或自卑的方式去看別人,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羨慕,永遠是人家的;忌妒也是人家的;你自己是什麼?我們常知道的我,經常使用的我,可是從來不去修養我,怎麼會有機會開發?怎麼會有機會去推銷自己?
   我們現在看求職的各行各業,叫你填履歷表,假使你認為自己會什麼,就填什麼,而不去注意對方的需求,結果會如何?像我開創的廣播公司招考一些人才,也有很多人,說得頭頭是道,經歷也很多,可是一上班,問題就來了,因為他並不知道征求人才的單位,需要的是什麼?他自己本身具備了多少?最近電視上常看到這些新聞,過去當過大老板的,因經營不善,開計程車或賣小吃,有各式各樣的改變,可是他還是活得很好,甚至於收入比以前還好。真正找不到事情做的,大部份是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再不然就說,我過去拿多少薪水,我過去……,都用這種方式,當然,你就沒有機會跟別人一樣,找到一個可以維持正常生活的工作。
   其實,平常一些很普通的言語,很值得去思考的,為什麼?我不偷、我不搶,正正當當做生意,沒有什麼好不好,哪怕你是在清潔隊裡掃馬路,不要以為那是下賤的工作;要了解,你想去掃馬路,還要考慮能不能夠跟他們一樣,那麼早起床。但是,通常我們只以自己認定的方式去面對,所以在人群中間,會造成很多問題,這是因為自我沒有去修養;要曉得開發自我,是修養而來的,人有任何的長處,也是經過修養而來,自己的長處也是如此。
   記得過去在台北有位佛教徒,他從事貿易,開頭賺了一點錢,因愈做愈大,最後周轉不靈,沒有多久就垮了,他什麼都賣了,只留了一部自己開的賓士車不賣,留下賓士車做什麼?還是要養家活口,最後,他把賓士車噴上黃的顏色,申請計程車的執照,一樣可以過日子。這說明什麼?如果只是怨天尤人,家裡面的老婆孩子,還要不要過日子? 可見開發並沒有高低,拓展也沒有范圍,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的才在那裡,就可以做多少。我們常說量力而為,不要好高骛遠,這都是老生常談的事,但現實也是如此;在這裡講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人活著,千萬不要人比人。我們說,人比人氣死人。我記得過去蔣介石在上海當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當地有一個拉黃包車的人也叫蔣介石,而且兩人同年同月生,一個拉黃包車,一個當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如果是以看相、算命、排八字、排紫微斗數的人,那又怎麼說呢?
   所以,對自我而言,第一,千萬不要把自己定位在某一個上面;第二,一定要知道時代經常在變,你要能跟著變,不是變壞,而是要跟得上時代,不是去享受、揮霍,你要能適應當時的環境,而且在這環境中,讓自己過得順順當當、安安樂樂,也就是說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後,把自己推銷出去。 我剛說過,人的問題要用人的方法,千萬不要用佛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問題。譬如,佛法講要慈悲、喜捨,要為別人著想,在此,我不是說那個不對,畢竟我們還是人,除非你已經是佛菩薩了,否則要用人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問題。 最後我再強調,認識自己最好的方法,當我們發現別人的缺點,不要以為那就是你的優點,如果能把握這點,你那個「我」時時刻刻都在修養,時時刻刻都在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以「讀」的心態,去面對人、面對事,那麼「我」就會愈來愈好;如果都用「教」(ㄐㄧㄠ)的心態去面對別人,最後你被搾干了,人家還得不到好處。 今天晚上在這裡,我只是把一些比較現實的,大家也知道、能體會的,當面對人與事時,不一定想得到的,來提醒大家。
   只不過畢竟我年紀大了,今天晚上還算不錯,為什麼呢?我剛開始進到這裡時,還在咳嗽,因為我從八十三年開始起,喉嚨長繭,經常咳嗽,所以不公開演講,在我們的寺院裡面,也幾乎不上課,當然還是沒有辦法叫我不講話,每天還是要講很多的話,譬如有很多人問我,今晚要講些什麼?我說我也不知道要講些什麼,只能說把平常我跟很多的人相處,一些現實生活中所發現,那個「我」的問題,在這裡跟大家做個介紹,如此而已,最後,謝謝各位。

90年7月8日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

 

上一篇:白雲禅師:大般若經要解——不垢不淨義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