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二十)~A2 修習念身的十八種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接上文(《念身經》)——

  二、修習念身的十八種功德

  為了更好地說明修習念身的好處,佛陀在此列舉了修習念身的十八種功德,它們分別是:

  1、“比丘者,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此處說明比丘在修習念身時,必須要克服各種艱難困苦,培養自己的忍力與耐力。

  2、“比丘堪耐不樂,若生不樂,心終不著。”指比丘心中不要被不快樂的、令人厭煩的事情而膠著與糾纏。

  3、“比丘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終不著。”——此處即是“無有恐怖”,絲毫不留意於任何恐怖的情狀,做到心態自若泰然。

  4、“比丘生三惡念──欲念、恚念、害念,若生三惡念,心終不著。”——心中杜絕生起三惡念,即使偶爾生起,也快速地將之滅除,使身心始終住止於善念之中。

  5~8、“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第五德到第八德,分別是成就一禅、二禅、三禅和四禅。修習四禅並取得成就的前提,就是要“離欲”,並“離惡不善之法”,如此才能見效。

  9、“比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三結”是指三種煩惱,即見、戒取、疑。聲聞行者證入初果須陀洹,如實徹見寂滅法性時,必須要斷除此三種煩惱,三結未斷,便是凡夫;三結已斷,即步入解脫道的第一階位。(1)有身見結,即身見、我見;(2)戒禁取結,指對邪戒的執著與信仰;(3)疑結,即對佛法所產生的懷疑不信。證得須陀洹果後,需要再來人間七間,方可證道。

  10、“比丘三結已盡,YIN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當斷除三結後,若自身的貪瞋癡都非常稀薄,則會再來人間一次,即可抵達苦際,而得見道,即證悟二果斯陀含。

  11、“比丘五下分結盡,生於彼間,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所謂“五下分結”,是指貪結、嗔結、身見結、戒取結和疑結。具體來說,(1)貪結,是指各種貪欲;(2)嗔結,指種種嗔恚;(3)身見結,指我見;(4)戒取結,指取執非理無道邪戒的煩惱;(5)疑結,指懷疑谛理的煩惱。其中,欲貪、嗔恚二結如守獄卒,令愚夫異生禁锢於欲界的牢獄中。比丘當以不淨觀破除欲貪,以慈悲觀破除嗔恚,並破除身見、戒取以及疑結,並可證得三果阿那含,華譯為“不來”,即不再返回欲界。因此五種煩惱皆起源於欲界,故稱“下分結”。

  12、“比丘若有息解脫,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身作證成就游,而以慧觀知漏、斷漏。”——這裡的“息解脫”,是指滅除痛苦後,證得無色界定,包含從“空無邊處”到“非想非非想處”。此時由於其禅定功夫,已經開始具備一定的神通,但並不究竟。根據我的理解,此時應該是處於三果到四果之間的一個過渡修行層面,再往上走一步,就開始證得四果阿羅漢的各種奇異神通了。

  13~18、“比丘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從十三德開始,至十八德,就是六種神通的分解。六通就是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即經中的“生死智”)、他心通、宿命通及漏盡通。說起神通,鬼神等眾也是有神通的,但是他們的神通並不究竟,是低層次的,只能擁有五種神通。唯獨只有聖人,才能真正證得漏盡通。向所謂漏盡,也就是將漏盡智煩惱盡除、得解脫、威德具足的境界。據說漏盡通也分為兩種,,比如《大智度論》說應有漏習俱盡與漏盡習未盡二種,前者是佛,後者是菩薩。若按如此說,阿羅漢又是處於何種漏盡層次呢?若是菩薩與羅漢均是漏盡而習未盡,那麼二者並無什麼根本差別。然持大乘論者卻稱從羅漢到菩薩路途尚為遙遠,倒是令人費解十分了。

  (界定,09.04.3於南海)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十九)~C 三、迦絺那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