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經:本經為釋提桓因向佛請教人類肉體生命之形成過程。
釋提桓因即天帝釋,乃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在佛陀住世期間,居家的護法弟子中,人間以須達長者(給孤獨)為第一,天上護法第一非天帝釋莫屬。這次天帝釋向佛陀請教一事:“何法命不知?何法命不覺?何法鎖於命?何法為命縛?”這裡的“命”,是指人的生命,亦即“我”的代名詞。天帝釋所問的核心便是人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會執著於有我。流傳甚廣的《順治皇帝出家偈》中有這樣四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誰?”也同樣提出了“我是誰”這樣一個古老卻至今懸而未決的哲學命題。
佛陀對這個問題回答是:“色者命不知,諸命命不覺,身鎖於其命,受縛於命者。”
色身乃是物質或肉體方面的“我”,諸行乃是受想行識等方面的精神作用。無論是肉體的“我”還是精神上的“我”,都不能稱之為真實的“我”,此即四大因緣和合的“假我”。既然不真實,那眾生為什麼還要執著於這個假有的“我”呢?佛陀很好地回答了二者的辯證關系,即色行非我,但卻離不開色行。倘若人一旦離開色身,離開了受想行識等精神作用,就更加沒有“我”可以找尋了。
天帝釋繼問:“色者非為命,諸佛之所說,雲何而得熟,於彼甚深藏?”既然色身非命我,然色身是如何漸次長大並最後發育成熟的呢?如何又知道這個“我”的存在呢?
佛陀回答:“迦羅邏為初,迦羅邏生胞;胞生於肉段,肉段生堅厚;堅厚生枝節,及諸毛發等;色等諸情根,漸次成形體;因母飲食等,長養彼胎身。”
佛陀所說,實際上是人類生命誕生的全過程的縮版,佛教稱之為“結胎五位”。
1、迦羅邏:譯為凝滑,卵黃,大約是受精卵之類。為受生之初,謂人於胎位中一七日內受質之相。
2、胞:謂人於胎位中二七日內形成之相,狀如瘡疱。
3、肉段:華言凝結,谡於胎位中三七日內形成之相,狀如厚肉。
4、堅厚:謂人於胎位中四七日內形成之相,狀漸堅硬。
5、枝節與毛發:華言形位,謂人於胎位中五七日之後所形之狀。此時四肢(手足)諸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形分具足。
當五七日過後,人形皆具,此時靠母體的滋養,人類生命即告緩慢誕生。(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