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三)~N 1177經:本經由佛陀所說的一個譬喻而來,這個譬喻的重點是描述名叫“灰河”的種種惡劣的生存環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177經:本經由佛陀所說的一個譬喻而來,這個譬喻的重點是描述名叫“灰河”的種種惡劣的生存環境。關於灰河這個詞,我們在《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中見過,它是指灰河地獄。而此處的灰河,則是佛陀說法中的權巧譬喻,比喻我們現在所處的五濁惡世。在此惡世之中,諸多眾生皆有不同的表現。

  佛陀對弟子們說:“譬如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在於闇處,眾多罪人,在於河中隨流漂沒。”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就很聰明黠慧,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中有一人,不愚不癡,聰明黠慧,樂樂厭苦,樂生厭死”,於是想種種方法意欲出離此灰河。接照這種意願,此人便“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漸見小明”,終於依稀看見到微弱的燈光;後來看見平地,看見大石山,登上大石山後,看到“清涼八分之水”,於是便飲水解渴,“飲已安身”,並到水中沐浴。接著,他又進登大山之上,見到七種華,“聞花香已,復上石山,見四層階堂”,又見“五柱帳”,看到裡面設施相當豪華,“種種枕褥,散花遍布,莊嚴妙好”,最後“而於其中自恣坐臥,涼風四湊,令身安隱,坐高臨下”。不僅自己獲得了灰河解脫,而且也開始向那些尚未脫離灰河之苦的眾生演說解脫之道。

  佛陀以此譬喻的用意是:“灰者,謂三惡不善覺。雲何為三?欲覺、恚覺、害覺。河者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綜合起來,便是三界皆為河;在三界之中,我們都時時為欲、恚、害三覺所束縛而不能自拔。那麼經中這位“不愚不癡,聰明黠慧,樂樂厭苦,樂生厭死”的高人是誰呢?佛陀在經中說是“菩薩摩诃薩”。我們知道,原始佛教一般不太會出現“菩薩”這個詞,即使出現了,這與大乘菩薩是有很大區別的。原始經典中的“菩薩”,一般是指佛陀在因地時(未成佛之前)的專稱。所以從經中內容看,此處的“菩薩摩诃薩”,乃確指釋迦釋尊無疑。(12.24.)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經(緊獸喻經):本經以緊獸為喻,告誡比丘不要為表象所惑,而要擁有正知正見與正觀,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實觀察,如此方得清淨無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