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經(緊獸喻經):本經以緊獸為喻,告誡比丘不要為表象所惑,而要擁有正知正見與正觀,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實觀察,如此方得清淨無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175(緊獸喻經):本經以緊獸為喻,告誡比丘不要為表象所惑,而要擁有正知正見與正觀,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實觀察,如此方得清淨無染。

  佛教自傳入中國,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間,禅宗異軍突起,湧現了一大批禅家祖師。我們發現,祖師們在開悟之前,有時會四處行腳參訪,請高僧們予以印證。在佛陀時代,這種情況也自然是存在的,比如本經中有位比丘在靜處坐禅之時曾作此思惟:“比丘雲何知、雲何見,得見清淨?”

  對於比丘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見地根性及修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結論肯定不一樣。此比丘便向大家請教,得出三種答案:

  1、“於六觸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正知。”

  2、“於六界(地、水、火、風、空、識)集、滅、味、患、離如實正知。”

  3、“於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以上三種回答,應該說都沒有什麼錯,原因很簡單,大家修持法門不一樣嘛,所以得出的結論也肯定不盡相同。然而這位比丘聽了心裡不滿意,並且不開心,最後直接到佛陀那裡去請教。

  佛陀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緊獸作譬: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一種名叫“緊獸”的樹開花是什麼顏色。於是只好向那些見過緊獸樹開花的人打聽:請問一下,你第道緊獸樹開花是什麼樣子啊(“汝知緊獸不?答言:知。復問:其狀雲何?”)?於是他得到了如下四種答案:

  1、“其色黑如火燒柱。”

  2、“其色赤而開敷,狀似肉段。”

  3、“毵毵(長毛之貌)下垂,如屍利沙果(合歡樹果)。”

  4、“其葉青、其葉滑、其葉長廣,如尼拘婁陀樹。”

  上面四種答案並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徑庭。為什麼?因為大家看到緊獸樹的時候,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而且也未必是同一棵樹。但是我們可以將這些散亂的特征進行歸納推理,便可以大致得出一個結論:緊獸樹的果實一開始是赤紅色,當果實成熟時,便變成黑紫色;這種樹樹葉為青色,樹葉很光滑,而且既寬又長。經過這種歸納,我們只能大體上了解這種樹的刍形,但是要徹底搞清楚這種樹是什麼樣子,方法很簡單:自己親眼去看一看,便會真相大白。佛陀接下來又作一譬:

  “譬如有邊國王,善治城壁,門下堅固,交道平正,於四城門置四守護,悉皆聰慧,知其來去。當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東方使來,問守門者: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六道頭,床上而坐。彼使聞已,往詣城主,受其教令,復道而還。南、西、北方遠使來人,問守門者:城主何在?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頭。彼使聞之,悉詣城主,受其教令,各還本處。”

  佛陀所作的譬喻之中,各有所指:城者,譬人身粗色;善治城壁者,謂之正見;交道平正者,謂內六入處;四門者,謂四識住(識所安住、生長及增廣的四個基地,即“色、受、想、行”);四守門者,謂四念處;城主者,謂識受陰;使者,謂正觀;如實言者,謂四真谛;復道還者,以八聖道。

  其實佛陀已經把答案告訴了該比丘。該比丘的問題是“雲何知、雲何見,得見清淨”,佛陀回答是把握好我們自己,讓身識皆能不放逸,守護好四門,持有正見,擁有正觀,修之以八正道,如此一來,豈能不得清淨?(12.21.)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經:本經主旨是教導我們應認清一切苦的真相,從而不著五欲,善護律儀。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