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崇·賢宗法師:行住坐臥悟禅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行住坐臥悟禅機

賢崇法師講於寧波天童寺禅七夏令營

楊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下午好。為了防止大家聽課打瞌睡,我先給大家發了一些書。另外,如果有實在覺得困倦要打呼噜的同修,可以自覺往後坐。否則坐在前排睡著了,別人看到了我以為是師父在發功。你們睡著了也沒關系,只要不影響別人就好。

  我們能夠到這裡禅修,首先要感謝天童寺的常住和為我們忙前忙後的師父和義工們,感謝他們為我們提供了那麼好的一個修習環境。

  我們大家來到這個世界,每天經歷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然後吃飯、上班或者學習,晚上吃完飯還是休息。實際上,從某個角度來講,我們活著,也就是做這幾件事情。說得不雅馴一些,人活著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如此而已嗎?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來寺院裡面學佛?其實學佛的過程就是讓我們在行住坐臥的過程裡面去提升自身的境界、高度,建立與眾不同的認識。

  佛法所能夠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智慧,或者說是對人生、對事物理解的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不管我們追求成佛也好,追求成菩薩道也好,我們做任何事情,實際上都要求是在我們的行住坐臥中來提升自己。很多人把學佛想得很復雜,甚至於非常神秘,認為學佛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它和生活永遠脫離。這些想法都是有些片面的。我們今天來到這裡,就是希望把佛法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去。

  所以,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如何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感悟人生的境界。

  一、誦經的意義——以經典的智慧修證自己

  學佛不在於每天念多少經,也不在於做了多少晚功課,更不在於每天晚上給佛供一杯水,第二天起來給佛燒一炷香。把學佛等同於焚香沐浴、吃齋念佛的形式,這還是不究竟的。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在這個過程當中去感悟一些東西。禅宗要求我們“明心見性”,可見心性的改變才是學佛中最為關鍵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要誦經?那是因為經文通過高僧大德的演繹,教我們去感受人生的至理。我們為什麼要去沐水?因為水是清淨之物,人依靠水為活命的根本,我們身體的70%都是水。水的性質當中存在著很多人性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比如《誰知道答案》這本書,就向我們揭示了人際相處之法則。對水贊美,它會形成美麗的結晶體;對它唾罵,它的結晶形狀不完整;對它不加理會,水就根本無法形成結晶。這就正如佛陀所告訴我們的,對於一個人最大的懲罰,就是“以默置之”。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對適時進行自我肯定、自我贊美,也不能夠欣賞他人,那麼問題就會接踵而來,身體、事業、家庭可能會危機重重,那最後會使你“度秒如年”。我們學佛,就要感悟這些東西,我們要學會“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我們要學會從佛陀的言談舉止之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我們要從萬事萬物和諧共通的一面來認識我們的人生。我們看到桌子、椅子、房子似乎覺得物物都不相同,但是它們實際上都有共通的一面。

  大家聽了這麼多天的課,可不可以說說這共通的一面是什麼呢?

  生答:無常。

  還有呢?

  生答:空性,活在當下,惜緣。

  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這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老師向你灌輸的時候,你是沒有感覺的。只有在自己思考的時候,問題才能稱其為問題,也才具有價值。只有經過思考的問題才能進入我們的心靈,才有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否則,你的生活狀態是不會改變的。你是想永遠在三惡道裡掙扎呢,還是想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呢?

  有人發短信給我說:“師父你的手機號碼那麼好,看來你也喜歡這些啊,你是花多少錢買來的呢?”我就跟他說:“當你用什麼思想狀態來看待世間萬物的時候,它們就自然會按照你想象的那個樣子展現開來。”蘇東坡和佛印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學佛。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時候像什麼?”佛印說:“像菩薩。那麼你覺得我打坐像什麼呢?”蘇東坡為了將他一軍,就說:“像一坨屎。”說完以後,佛印沒有辯解,蘇東坡就覺得十分得意,認為佛印吃了啞巴虧。回去以後他就洋洋自得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妹妹。他的妹妹想了一下,反而嘲笑他說:“佛印是菩薩,因此他看你就像菩薩。那麼哥哥你是什麼是不是也很清楚了呢?”這也就是唯識宗所講的,“萬法唯識”。你自己起什麼念,觀照到的就是什麼。你想什麼問題,你的未來就會如何顯現。

  因此,學佛就要求我們不斷地轉變。要轉凡夫為聖人,要轉染污為清淨,轉有相為無相,轉俗利為真谛。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會時刻地轉變自己。我在太陽下曬,要轉變自己的內心為清涼;我在冬天冷水裡洗衣服,要轉變自己的內心為溫潤。我今天把滿滿一箱書搬上樓的時候感到非常累,搬到最後,覺得自己幾乎支持不住了。當時我就觀照自己:“我要堅持,堅持搬到就是勝利。”當我集中了自己的念力的時候,我就不再覺得它很沉,反而覺得很舒服。為什麼呢?因為我把排斥的心情轉換為接受,當我能夠接受一種狀態的時候,這個狀態就可以是平和的,你自己的心也就完全打開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會侮辱你,有的人會責罵的,有的人會用輕蔑的眼神看你,有的人會陷害你,各種各樣的狀態都會來沖擊你。八面來風,種種不同。如果有個人說你長得像西施一樣美貌,說你像潘安一樣俊俏,你會有什麼感覺呢?肯定非常高興吧。如果你出去的時候,就像《世說新語》裡的左思出門一樣,一群女人認為你相貌實在過於丑陋而朝你吐口水,你會怎麼樣呢?是不是也會像他一樣“委頓而返”呢?我們為什麼會被別人的話所左右,為什麼會感到一會兒天上一會兒地下?如果別人罵你一句,你就怒發沖冠,那麼狗咬了你一口,你是不是也要趴下去咬回來呢?反復地問問自己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多問自己為什麼這就是最好的禅修。從凡夫轉變為聖人就是要從不斷地覺察和感知中開始的。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中,常常會看見別人的舉動,會去評價別人的舉動,總會說這個人太沒有佛學修養了,那個人太膚淺了等等。那你有沒有在禅修的過程中好好去評判、覺察你自己呢?

  當別人拿著一個幾萬塊的名牌包的時候你會不會心動,當別人開著幾百萬的跑車從你身邊經過時你會不會露出羨慕的眼神,當別人享受著幾千萬的豪宅時你會不會感到不舒服,當別人在幾千人的會場上坐在主席的位置上時你會不會有所幻想?我們想要學佛、修禅,就要在碰到各種狀況的時候不斷覺察自己的心,看住自己無妄的念頭。沒有反思的人,將永遠在這個世界裡輪回,無法得到解脫;你將永遠執迷於世間的名聞利養,做了它們的奴隸。

  回到之前討論的問題上,再來思考一次,我們為什麼要誦經?所有的佛經都要求我們根據佛所講的道理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金剛經》說到了空性,用它來看待我們的一席生命,用它來對治我們生活中所犯的種種愚癡。當我們誦一部經,能夠將經文裡所講述的內容貫徹到我們的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修經”。誦哪部經就把經文的內容好好地做起來,我對父母的孝順,對同事的友好,對師長的尊敬,對眾人的感恩,都應該在誦《地藏經》的時候做起來。很多人認為《地藏經》僅僅是孝的思想,而我則認為它是願的思想,有大願力,必有大成就。為什麼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有那麼多人信仰呢?這裡就體現了“願力”的思想。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有人說,學佛的人很消極,很頹廢,他們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我覺得,學佛的人應該比其他眾生都更加積極才對。一個對世界產生厭離心的人是無法成佛的,如果你都不愛這個世界,那麼怎麼會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思想呢?怎麼能夠用自己來度化其他眾生呢?學佛應該更無私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學佛應該完全忘我地全身心地為眾生服務。所以《地藏經》才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學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質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付出、奉獻、寬容、布施。我們常說的“為人民服務”,體現的不也正是這個精神品質嗎?

  很多人學佛,越學越自私,為什麼會這樣呢?

  上次有一個居士到我們寺院來,跟我說,他學佛以後就一直在對比,是誦《地藏經》的功德大呢,還是誦《普門品》的功德大;是修阿彌陀佛的福報大呢,還是修藥師佛的福報會更大一些。他總是不斷在對比,哪一點對我有好處,我就修行哪一個法門。他有一天到一個寺院裡面聽說繞塔轉的功德最大,於是就天天去繞塔。他養了一只貓,他覺得自己繞塔的功德還不夠,於是讓貓也跟著他一起繞塔。這樣,他覺得自己和貓有了兩份功德,才略略安心。

  有一個老太太跟我說她吃的是全素。有一次她的女兒請她到家裡去做客,她就跟她女兒說,去做客可以,但是我過去你要買一個新鍋,還要買新碟子、新碗,煮全素的菜我才去。

  還有些居士,每天堅持做早晚課,每天都拿一個木魚,敲得左鄰右捨不得安寧;或者整天在家裡燒高香,熏得周圍的鄰居都受不了。你們覺得這是什麼狀態?

  生答:自私。

  那麼,學佛真正的內涵體現在哪裡?如果大家學佛以後,只是形式上做到位了,但是自己的性格、品德還是跟原來一模一樣,甚至還變本加厲;原來自己的性格就比較狹隘,學佛了以後還用另外一個套子把自己套起來,然後總是跟別人說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學佛之後,反而周圍的人認為跟他在一起交往更加累了。

  學佛究竟是為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放開自己,還是讓自己處在神神叨叨的狀態裡面呢?我們走入佛門,我們閱讀書籍,我們聽聞思想,如果我們不能以此提升自己的話,那麼還不如不學。學得越多,你的“所知障”就越嚴重。學了一輩子也只能是恍恍惚惚,無法自救,更不用說要度他了。

  如果早上敲木魚、燒香,給左鄰右捨增添了很多煩惱的話,那麼你不僅沒有功德,而且還造了很多業。如果一個人為了吃素而給家裡人造成了很多負擔的時候,那麼也是一樣沒有多少功德的。

  二、學佛的意義——借論師之智做一個達觀的人

  你們有沒有了解過佛教史?佛教在這個世界上的展現形態真的是千姿百態的。日本的僧侶可以結婚,西藏的喇嘛可以吃肉,東南亞國家的佛教可以托砵乞食,只有漢傳佛教茹素而已。所以什麼東西是主要的,什麼東西是次要的,什麼東西是要我們好好去把握的,什麼東西是可以方便隨順去面對的?

  學佛應當是最為達觀的。釋迦牟尼是一個發現宇宙真理的人,他把世上最好的思想、對事物最好的诠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學啊學,學得神叨叨的,學得什麼都不是,就進入了邪道,它會讓我們不得安寧,不知道自己的手腳應該如何放,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講話,最後反而毀滅了自己。

  我們在學校裡面學習,你跟同學們的關系怎麼樣?在公司裡工作,和同事的關系怎麼樣?為什麼別人會不喜歡我?大家有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內省呢?為什麼我會有那麼多的東西放不下?為什麼我的生活品質一直得不到提升?為什麼我到現在拼命做事,卻一事無成?追問自己,才能夠得到切實的進步。

  當時釋迦牟尼佛為了出家,連王位都捨掉了,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是個王子,我能不能夠捨棄自己的權位呢?如果我是個富家公子,我有億萬資產在手,能不能夠捨掉呢?

  給你十塊錢,沒感覺;給你一千塊,還是沒感覺;你們給你十個億,你會呈現出什麼狀態呢?會不會跟范進中舉一樣呢?很多的貪官就是因為這種貪念作怪,搭進了自己的一生。他也是這樣,可能你給他二十萬,他都沒感覺;一直要等到自己不知不覺成為巨貪的時候,才會開始有感覺。我們都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有人把一千萬資金放在面前,讓你去做一件違心的事情時,你會有怎麼樣的反應呢?

  我常常會進行這樣的觀照。我想,如果我今天晚上睡著了,明天不再能夠醒來,我會怎麼樣?如果明天我所愛的家人全部離我而去我會怎麼樣?如果我一會兒開車出去,出了車禍,手腳都被鋸掉了,我變成了一個只有兩個眼睛會轉的易拉罐,我又會怎麼樣?我會埋怨嗎?我會自殺嗎?我時刻都這樣問自己。我們現在四肢發達,能吃能喝,能說能笑,那當然沒有問題了,如果眼瞎耳聾呢,你會怎麼樣?可能以前所有的人贊美你,羨慕你,敬仰你,但是從明天起,所有人都對著你吐口水,唾棄你,辱罵你,你又會怎麼樣?

  以前有一個白雲禅師住在山上的廟裡,山下村莊裡所有的人都非常敬佩他。有一天山下有一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突然之間懷孕了,她父母逼她說出誰讓她懷了孕。她就說,是白雲禅師讓她懷孕的。孩子生下來以後,那個女孩子的父母就把孩子扔給了禅師,臨走還吐了一口口水。從此開始,白雲禅師就每天抱著孩子去乞食,艱難地喂養這個孩子。最後,那個女孩子實在忍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就跟所有人澄清說,其實那個孩子的父親是一個賣魚的年輕人。於是她的父母又抱著歉意來找白雲禅師,把孩子抱回來,跟他說對不起。白雲禅師只是很淡然地說了一句:“是這樣嗎?”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碰到了像白雲禅師一樣的冤屈,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會用怎麼樣的心來面對呢?可能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據理力爭,咒罵那個女的,拋棄那個孩子。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把問題接受下來,別人罵你就接受下來,生活碰到問題也接受下來,心情不好、遇到逆境也接受下來。如果你不斷地抵觸,問題就會被無限放大,但是如果你能夠接受下來,它就會在你面前慢慢縮小了,最後就變成了無。所以說,覺察、接納、理解、放下,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這也就是我們誦經的原因,只有把經書裡的思想,像照妖鏡一樣用來照見我們自己的過失時,誦經才真正地能夠發揮作用。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內觀禅”,它就啟示我們要從自我的反思來感悟自己,這樣才能夠了脫。我們學佛,就是為了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是嗎?不能覺醒的人,只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過客而已,這個世界能讓我們墮落,沉淪於三界之中的,也就是“才色名食睡”這五欲而已。

  為什麼我們到了外太空,就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常態中存活?每一個宇航員的衣服都是非常非常重的。為什麼我們在太空能夠飄起來,而在地球上就不行呢?是否可以觀想成是你自身的欲望、業緣把你綁在了世間呢?

  佛教說,宇宙中充斥著痛苦。但是很多人難以理解。你們覺得現在痛苦嗎?你們現在有覺得自己生不如死嗎?

  生答:沒有。

  是啊。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現在生活得很好。身體康健,衣食無虞,有什麼可痛苦的呢?阿彌陀佛的世界又看不見、摸不著,為什麼還要修行呢?這種想法非常普遍的。但是當你仔細地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痛苦真的是尋常的,而快樂卻是那樣難得。

  古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有人一生平坦,不禁要問:“人生中哪有那麼多的苦痛呢?都是騙人的吧?”那麼請想一想,你吃飽了,又餓了,餓是不是一種痛苦呢?有東西吃的時候不會有感覺的,但是看看非常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讀讀雨果的《悲慘世界》,饑餓難道不是痛苦嗎?就算你有東西吃,給你一碗飯,是正好吃飽;那麼如果要讓你吃十碗八碗呢?那麼飽足也成為一種痛苦。有些官員總是抱怨飯局如何如何多,看來吃飯吃多了也是痛苦啊!吃撐了,胃不舒服,是痛苦;是油膩了,得了“三高”,也是痛苦。

  我們生活在中國的東南,這裡歷來被稱為是魚米之鄉,魏晉以後,江南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很多詩人都曾經詠歌過這裡:“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這樣的水鄉裡,我們甚至忽略了水的重要性,認為它唾手可得。你為什麼覺得幸福?因為現在你的面前有一瓶水,你知道自己喝完了,還會有師父來給你下一瓶。但是這個世界就是像你想象地那麼美好的嗎?就在中國的西北,有多少人一個月都洗不上一次澡?多少人為了水辛勞地掘井,卻絕望地發現他們所在的地方早已經連地下水都耗盡了。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時代,生活在這裡,覺得水根本沒有什麼稀罕的。但是殊不知這裡的地下水開采也已經使得地面沉降了許多。你能不能保證西北缺水的現狀不會是浙江的明天呢?站得高遠一些看一看,真的痛苦無處不在啊!當你沉湎於個體人生轉瞬即逝的快樂中時,你的觀念真是不究竟的,所以無法理解佛所說的人生之痛苦到底體現在哪裡。

  你們之中有很多小姑娘、小伙子,跟你們說一句話,你們現在覺得自己的男女朋友很帥很漂亮,跟他在一起時間過得非常快。但是當你們結婚了,終於發現自己生活在殘酷的現實當中,時間摧毀人的青春和容顏,摧毀距離所帶來的無限美感,你必須要和他在一起呆一輩子,你會有什麼感覺?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在婚姻中從頭到尾、恩恩愛愛的夫妻們。我每晚入睡之前都會想,如果我身邊躺著一個女人,她想睡了我不想睡,我要看書她不要看,那會怎麼樣?一生一世面前同一個面孔,而且必須接受對方各種各樣的習性。我想我是真的沒辦法忍受這個束縛。這不是詛咒大家不要結婚,鼓勵大家出家,只是想說,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需要我們安靜下來好好去思考,思考你究竟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看清楚自己的心。

  這個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圓滿具足的東西,任何東西總是瑕瑜互見的。所以當你選擇事業,選擇朋友,選擇伴侶時,都要叩問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就可以了,不要總是想著去求全。那些年輕的女孩子,你問她們想找什麼樣的男朋友時,是個有九個會告訴你,要有車有房、事業穩定、出身良好,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孝順長輩,有上進心等等。當你要求別人這樣的時候,你最好也問一問自己,你是不是也具有同樣的基礎和美德。磁場相同的人才有可能走在一起,不要總是認為婚姻就一定是重新投胎的機會,一個女孩子,不管漂亮不漂亮,都要努力完善自己、自力更生,對別人則應該要寬容一點。因為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寬容。當你什麼都要要求最好的時候,那麼處處都是不美好;反之,當你可以打開自己的心,承認現實的好與不好,把它們全部接受下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你的生命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作為一個學佛者,你們還要記住一點,每一個人來到你身邊,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你的夙世因緣把他吸引過來的。當你沒辦法擺脫他的時候,就要接受他,要還清以前的債務。前段時間余姚有一個老板跟我抱怨說,她丈夫簡直一無是處,可是她的孩子偏偏那麼愛他的爸爸,還告訴她說:“如果你要跟爸爸離婚,我就跳樓。”她沒有辦法,只能痛苦地接受。這還有什麼好解釋的呢?他們的業緣還沒有盡,怎麼也不能夠結束這段關系。我就對她說:“你現在就當你的丈夫是一尊佛,每天供奉他,好言好語、好吃好喝,趕緊把這債務給還掉吧。他自然而然會離你而去的。”這就是生活。我們不要去抵觸生活,相反的,要去接納它。

  有些同學在大學裡學習,就跟我抱怨說:“我非常不喜歡某個老師上課,他說話的方式,他的表情、肢體語言,我全部都不喜歡。真的沒法忍受啦。”還有一次我去上海交大講課,講完聽說有一個同學在自己的博客裡面寫,他本來以為講課的師父是一個仙風道骨、鶴發童顏的胖老頭,但是沒想到卻是一個瘦瘦長長的小師父,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個樣子。結果他整堂課都安心不下來,因為我的形象與他的想象不相吻合,他沒有辦法接受,那就很痛苦了。

  生活本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包括我在佛教的管理之中,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人活著,就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世界上到最後受挫折的往往都是理想主義者。

  大家學佛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佛所思、佛所行的,的確能夠給我們自己的生命如何繼續,如何智慧地活著,提供有益的借鑒。就算你今天來到這裡,覺得什麼都沒有學到,你至少你要記住“內察”、“內省”,那麼你今天就沒有白來。

  三、品牌的意義——經人生的修持成為一粒珍珠

  讓我們來想一想,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同樣赤條條地來,絕大多數的人智商都是相似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同樣都是讀書,然後畢業、工作,為什麼有一些人一年有一千萬的薪水,另一些人卻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為什麼有一些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另一些人卻總是被所有的團隊所不容?原因當然是多種多樣的。失敗的人會怪罪這個社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家庭不好而拖累了自己。那麼大家有沒有向內反思過自己的原因呢?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品牌。你平常怎樣穿衣,怎樣吃飯,怎樣待人,怎樣做事?你是不是一個誠信的品牌?是不是一個樂觀、喜歡付出的品牌呢?如果你穿衣服邋裡邋遢,吃飯的時候總是發出聲音,和別人交談的時候總結不看著對方的眼睛,談吐悲觀,做事情總是不積極,不願意以更優的方法面對問題等等等等,那麼你不成功,就不要責怪這個社會了。我們寺院裡有一個小姑娘,是一個義工,她住在我們的一間客房裡面,有一天,我帶著市裡的領導來參觀我們的寺院,他們說想去看看我們的客房,我就領著他們去了。當去到一間客房的時候,我就發現他們的眼神都盯著對面的哪一間。我自己也轉過頭去看,結果我發現就是那個小姑娘住的那一間,她所有的衣服全部攤在床上,房間裡面亂七八糟,我從來沒有進過她的房間,不知道是這副樣子,頓時感到非常臉紅,連忙把客人往對面的房間拉。後來,我就勸了那個小姑娘要好好經營自己這個品牌。

  有一個年輕人,他大學畢業,長相英俊,成績也不錯,可是進入社會以後,一連換了六七份工作都得不到認可。它就感到非常絕望,覺得沒有人能夠像伯樂一樣發現他的才華。灰心喪氣之下,他決定去跳海。他慢慢地向大海深處走去,感覺自己的悲傷與不幸全部都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之中,這時候,突然有一個老人出現在海邊,叫住了他。他把年輕人喊回來,並讓他抓沙灘上的一把沙子,問他:“你認識你手上的沙子嗎?”年輕人不假思索說:“認識啊。”然後老人讓年輕人松開手,沙子回到了海灘上。風很快就吹平了沙子,它們看起來一模一樣。老人跟年輕人說:“你現在把剛才那一把沙子找回來。”年輕人疑惑了:“這怎麼可能呢?它們看起來都一樣。”“可是它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重要,是構成沙灘的重要組成部分呢!”老人又拿出一顆珍珠,扔到了沙灘上:“你能找到珍珠嗎?”“當然,”年輕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她撿了起來還給老人。老人露出了笑容:“孩子,你不明白嗎?當你是一粒沙子,別人是沒有辦法在茫茫沙灘上發現你的,只有你經歷千辛萬苦,進入蚌的體內,又經歷無數劫難,化為了一粒珍珠,才能夠發出耀眼的光芒,叫每一個人都能夠發現你,欣賞你啊。”年輕人頓時明白了,他感謝了老人,從此開始不懈地拼搏,而不再抱怨。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價值兩百萬的關於人我關系的箴言作為今天的結束語:“當你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那麼你最終也能夠得到你想要的。”

  謝謝大家。

 

上一篇:賢崇·賢宗法師:佛陀智,菩提心,笑伴人生路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