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崇·賢宗法師:禅修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修人生

  大家晚上好!今天能來到這裡跟大家分享,首先要感謝我們名人會所的趙總,借助大家的手給趙總一點掌聲好嗎?謝謝!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靈修,實際上靈修這一塊一般來講是不容易感覺得到的一個方面。佛教裡面講到的靈修,是說我們人怎麼樣去了解和挖掘自己內心當中靈性的層面。一個詩人,如果他沒有靈感,或者說沒有靈性,那寫出來詩就只是文字的堆積;一個雕刻家,如果他沒有給他所雕刻的對象賦予靈性的時候,那只不過是一塊木頭,或者是一堆石頭。可能表面看上去像某一個東西,但實際上沒有靈魂。如果你在哪一個人心目當中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你肯定是以心換心才能產生那樣的一種共鳴。所以大家想想,從古至今什麼樣的東西可以千古流傳,什麼樣的東西就像泡沫一樣的一閃而過?這裡面關鍵的一個點就是有沒有靈性,有沒有賦予它生命的力量。

  我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如何去挖掘自己內在靈性層面的潛在能量。晚上的課跟平常不一樣,所以我希望大家把手機設成靜音,最好是不接電話,因為你打電話也會影響到別人。放心,這一個多小時沒事的,天大的事情也會過去。

  因為今天講的是禅修,我覺得我們應該首先來實踐一下什麼是禅修,那就要大家一起來配合。你們投入多少就會收獲多少,你如果沒有投入就不會有收獲,這是一種互動的。實際上任何學習也是這樣,你如果沒有把心放在這裡,一個多小時過去沒什麼感覺的。反過來講,你如果投入的越多,你在這裡會得到越大的收獲。

  接下來請大家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著,一定要把手機設成靜音,不然的話影響別人。你們可以把腿輕輕交叉著,如果會盤的也可以盤起來,但不一定要跟我一樣盤,不用學我,不重要,然後把兩只手握在一起。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全身放松,全身放松,把心安下來,關注自己的身體、呼吸,以及此時此刻身體與心靈的對接,深深地吸一口氣,吸得滿滿的,再慢慢地吐出來,全身放松,眼睛微閉,深深地吸一口氣,慢慢地吐出來,思想專注,全身放松,從頭皮放松,一直到腳底放松。在做的過程當中你就關注自己的呼吸,把心收回來,放下,放下,再放下,此時此刻,讓自己的心跟身體在一起,此時此刻,你感覺到很舒服、很自在、很平和、很安定,不要緊張,不要掛礙,不要分別,不管我們聽到什麼聲音,左耳聽進來,右耳放走,右耳聽進來,左耳放走,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你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像空氣一樣沒有滯礙,安住、覺察、觀照此時此刻的身體,把所有的思想專注在呼吸上,感覺自己很慈悲,感覺自己很安定,感覺自己很柔軟,感覺自己非常平和,不跟外在的任何東西產生抗拒、抗爭,我只是安靜地坐著,我只不過是平和地覺察安詳,我只是感覺我的身體、感覺呼吸、感覺此時此刻的身體狀態,不要受外在的東西所感染,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狀態,不管別人講話、接電話,甚至有其它聲音,我們都不要去分別,我不跟任何東西抗爭,只是安住地坐著,當你接受,你的心量就會無限的寬廣和開闊,當你抗爭的時候,你的煩惱和憎恨就會成倍地增長,我只是接受,用心去感受,不用耳朵來聽,安住當下、接受當下、覺察當下,深深地吸氣,感受自己的身體,覺察自己的呼吸,不跟任何東西產生抗爭,接受自己的此時此刻,當你的心能安靜下來,你就能感受到此時坐在這裡,當你的心如果抗拒的時候,你此時坐在這裡如坐針氈,坐立不寧,心浮氣燥,寧靜、平和、喜樂,還是浮躁、不寧,在於你自己選擇,當你選擇安靜,你就有心,當你選擇浮躁,你就無心。請接受自己,請欣賞自己,請接納自己,請包容自己,放下一切的執著和抗拒,接納自己的身體,接納此時此刻的自己,接納我處在環境當中的感受,用心。

  現在大家把手伸出來互相搓,搓得熱熱的,用熱熱的手捂在眼睛上,你會感覺到兩股熱流通過你的手掌注入了你的眼球,然後用中指壓住上眼眶,重重地壓下去,再從裡面緩緩地往外拉,從裡面重重壓下去往外拉,拉五六下之後,用中指壓住下眼眶重重壓下去,往外拉,我們人最疲勞的就是眼睛,讓眼睛放松,然後兩個手搭住頭頂,大拇指朝下,在耳朵和眼睛中間有一塊軟軟的地方,壓住它,左按右按,右按左按,我們一起來感覺,按好之後兩個手敲自己的頭。頭的每一個部位都能敲到,敲自己的頭,輕輕地敲,把疲勞,把難受,把困惑通通敲走。然後回到臉部,耳朵,頸部,有沒有感覺到短短的七八分鐘,就會讓自己感覺到煥然一新,精神抖擻。

  接下來我教大家做一個放松拍打,你們可以站起來,你們看到我了嗎?右手敲左手這裡,左手拍右手這裡,你要站起來,不然拍不好的,然後反過來,右手拍左手這裡,左手拍右手這裡,大家重重地拍。然後這樣敲自己的腎部,這個拍打要有勁的,不是這樣,這樣沒用的,冬天我們衣服穿得多沒有拍下去。如果真正拍到肌肉,整個身上像觸電一樣的感覺,很舒服。還有一個動作,你前面找一個直線,找一個定位,手這樣過來,就是要讓自己的全身打開,然後反過來。

  這就是教大家“動”和“靜”的結合,當我們靜的時候,我們就能找到一個很寧靜的狀態。當我們動起來的時候,就像蛟龍騰飛一樣的活躍。大家請坐,不好意思!

  剛才跟大家講的是禅修的一個基本程序,如果你回去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每天能保持十到二十分鐘靜靜地坐著,接下來你人生的各種困擾都會遠離你,所有好的東西就會來到你身上。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人困擾自己的,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綁住。比如說你要一個什麼東西,就會把這個東西拿來綁住自己。你要名,名就綁住你;你要錢,錢就綁住你;你要房子,房子就綁住你;你要愛情,愛情就綁住你;你要家庭,家庭就綁住你。當被這些東西綁住的時候,你就變成一個柱子,手腳放不開,你生命真正的喜樂就會遠離你,所以禅修就要求我們把心靈最深處的困惑解開。

  我們佛教裡面講,禅有兩種,一種是靜中禅,一種是動中禅。什麼是靜中禅?就是我們靜靜的坐在這裡,讓整個身體平靜下來,保持一顆非常平和的心,去享受心靈跟身體有機合而為一的境界。如果坐在這裡的時候,你眼睛還不斷在掃射,耳朵在不斷探聽別人所講的話,鼻子在聞這是什麼味道,舌頭還在回味昨天吃到什麼好東西,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六根不淨。大家知道什麼是六根嗎?眼、耳、鼻、舌、身、意。當我們六根不淨的時候,我們在干什麼事情?不該看我還看,這就是眼根不淨;不該聽的話你去聽,那就是耳根不淨。實際上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六根不淨,那六根不淨的時候就會不該聽的東西聽進來,不該說的話你說出去了,不該嘗的東西你去嘗了。比如這個東西你該吃一杯,但你喝十杯,結果第二天就起不來,鬧病了,這是因為你貪吃吃多了。所以我們人身上很多的毛病都是因為我們的六根不淨而產生的危害。所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看你怎麼樣去調服你自己的六根很重要。

  靜中禅首先就是要讓我們的身體處於靜止的狀態。如果你坐在這裡不停在動,身體動、手動、頭動、腳動,最後思想也在動,內心就像奔騰的野馬一樣,各種各樣的妄想在你頭腦當中狂奔,所以我們的心永遠安定不下來。當你的心安定不下的時候,你做事情永遠找不到一個最理智的方法。所以我們經常覺得我很累,我很苦惱,我做事情怎麼做不出一個很好的效果呢?就是因為你的心神不寧。心神不寧就會讓我們的頭腦失去理智。請大家記住,智慧永遠是產生在寧靜的土壤裡的。你的心情浮躁、奔騰,妄想紛飛的時候,不可能產生智慧。所以當你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千萬不要在自己心神不寧的狀態裡面做出決策。那種決策往往都是不理智的。

  所以禅修就要讓自己好好的安定下來,去尋找一個很理智的方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每天都在十字路口,隨時隨地都在做決擇。就像今天雪下這麼多,我們是抉擇來呢,還是不來?當我回去的時候,我是走這條路,還是走那條路?我是坐公交車回去,還是走路回去?各種各樣的抉擇決定著我們人生的未來。當然這些走什麼路,來不來聽課都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人生最重大的決定,你如果貿然做出抉擇,這種抉擇會影響你的一生。

  禅修,就是要時時刻刻跟自己的心靈深處溝通,能自我調服它,自我駕馭它,自我找到一個高度去了解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不然的話,你就很難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一個明智的選擇。當你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去了解人的一席生命,你將永遠是人生當中的智者。否則的話,就算你在這個世界當中活到90歲,100歲,甚至更長,你的人生還是渾濁的。所以人生的高度決定人的智慧,人生思維的寬度決定你的格局,你的事業要想做到自己理想的境界,那你就要能時刻降服自己的內心。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有相同的弱點,相同的弊端,相同的不足,所以佛教裡面把這個世間叫做“五欲雜居地”,“五欲”是什麼?就是財、色、名、食、睡。錢財,男女欲望,名望,地位,吃飯,睡覺。你說某某人很貪財,某某人很貪名,某某人很貪吃,某某人很貪睡,難道你不要財嗎?難道你不要吃飯嗎?難道你不要睡覺嗎?我經常講,你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僅此而已。當我們不能去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和弱點的時候,我們就永遠在睜著眼睛去指責別人的不對。那你活得真的很痛苦,因為你不會反思自己,不會檢查自己。

  如果我們真正想降服自己的內心,首先就要讓自己的心平和下來。實際上平和的境界是一種人世間最快樂的狀態。為什麼佛教的僧人都不結婚?從古至今所有的出家人都不結婚,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在禅定當中得到的喜樂,比男女欲望、比食物、比在繁華都市裡面的掌聲、歌聲,什麼都不如那種狀態愉悅,那是最美的!所以他們不再需要這些。如果一個畫家,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這個畫的境界裡面去的時候,他也不覺得一定要有婚姻才能得到生命的圓滿。當然,我不是在這裡呼喚你們不要有家庭,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說解讀生命的真谛不是只有我們大部分人所認為的一種方式,這不是唯一的道路。

  當我們內心當中得到圓滿的境界時,不一定要每天跟朋友去喝酒,每天要唱卡拉OK,每天要打牌,每天要聊天。對於很多人而言,好像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感覺。那是一種什麼狀態?那是因為我們心裡浮躁,所以才需要這些更浮躁的東西來填塞自己。就像你的口味很重,今天吃一個辣椒,明天要吃兩個辣椒,後天要吃三個辣椒,或者要吃口味更重的東西,這樣不斷增強,你吃起來才有味道,才能找到感覺。實際上我們人的欲望就是這樣。

  所以真正的喜樂就是來自於你對自己內心的降服。在靜的狀態裡面去感受生命的真谛,那種境界不是我簡單告訴大家你就能感受到的,只有你自己去體驗它才有感覺。我這幾年當中感受最多的就是隨時隨地覺察自己處在什麼樣一個狀態裡,坐禅也好,喝茶也好,講課也好,跟別人聊天也好,永遠你的身體在哪裡,你的心就要在哪裡,心在哪裡,快樂就在哪裡找到。我們站在台上,不是說人家給我們鮮花、掌聲就能找到快樂,不是的。站在台上的鮮花掌聲只不過是幾秒鐘而已,真正的生活是在隨時隨地的行住坐臥,點點滴滴當中。為什麼我們倒在床上會睡不著覺?為什麼我們吃多了還不知道自己肚子飽了?為什麼我們每天跟同事在一起,卻不了解他?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放在那裡。沒有把心放在那裡,你就沒辦法欣賞到生活各個方面的美好。你如果能把心放在那裡,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面,你都能找到一個很美妙的境界。

  我前幾天看到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它說“佛陀是慈悲的,他不跟任何東西產生抗爭,他只是慈悲地安住當下”。你們知道這句話的內涵嗎?不跟任何東西抗爭。大家想想看,生活當中所有讓我們受挫,所有讓我們難受的東西是怎麼樣來的?就是我們不斷在指責,不斷在抱怨,不斷跟外在的世界產生抗拒。當你抗拒,你會變成刺猬,你刺了別人,別人就會反過來刺你。當你接受的時候,那是一種包容,像大地一樣的包容萬物,像天空一樣的接納一切,那種狀態你就發現任何矛盾在你身上全部都能消解掉。

  我經常打一個比喻,我說大海當中有兩艘船,如果兩艘船都沒有人碰在一起你們說有沒有事情?沒事,如果一艘船有人一艘船沒人還是沒事,因為他找不到指責的對象。但是當兩艘船都有人的時候碰在一起會怎麼樣?就是你指責他,他指責你。你說誰對誰錯呢?況且大海當中不像馬路有斑馬線。我們生活當中是不是處處都是這樣?再怎麼樣,你也可以找出千萬般理由;你再對,他也可以找出你的不足。當你跟別人鬧別扭,產生矛盾的時候,無論如何你都會首先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去指責對方,是不是這樣?一個巴掌能拍得響嗎?一定要有一個對接口才能拍響。

  我經常跟他們講,我說你走在馬路上,突然間被狗咬了一口,你會趴下去把狗咬一口回來嗎?有沒有這麼蠢的人?沒有吧。但實際上我們經常干這樣的事情,就因為別人罵你,你要還他,別人打你,我要報仇,要把他殺掉,是不是這樣的對接現象?就相當於被狗咬一口,又趴下去把狗咬一口回來。我們經常充當這種角色!所以有人說,我們人活著就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己欺騙自己,欺騙別人,最後被人欺負。

  真正的智者,能降服自己的內心,永遠能保持一個寧靜祥和的狀態。那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首先知見要正確。我們為什麼會有迷惑和困擾?因為我們不了解事物的真相,不了解事物存在的規律。因為不了解,所以產生不正確的見解,產生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認識就會引導我們錯誤地看待人的一席生命。那事物存在的規律到底是什麼?一切事物都是因緣組合而成。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東西都是由各種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的,一個種子種到地裡面去要發芽需要水、土壤、陽光、空氣,四個條件是缺一不可。只有四個條件具備了,那個種子才能發芽。只要四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行。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每一樣事物的生起都是由眾多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的。

  所以我們要去思考,我想人生幸福要具備什麼樣的因緣條件?我想事業成功要具備什麼樣的因緣條件?我想身體健康要具備什麼樣的因緣條件?每一樣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來到我們身邊,都是我們自己種下了因,才結出來今天的果。你如果想未來得到什麼果,就要看現在種的什麼因。佛教裡面講的因果關系,很多人都覺得是一種迷信,實際上這就是事物的規律。你違背了這種規律,種了不好的因,得到不好的果,你不能去抱怨別人,只能去接受它。同時,當你去接受,就會把這個果化小,當你不能接受的時候,它就會不斷再放大,最後遮住你的雙眼,讓你無法面對。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一種規則,你不相信都不行。

  佛教裡面講到的因果規律,就告訴我們人生當中的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我們了解之後,就知道如何去規劃自己的未來。這種智慧如何去產生?我們要先降服自己的內心,能夠冷靜地思考我們存在的規律,然後看清問題發展的方向,該如何去把握它。你如果不能從這樣的一種思維裡面解脫出來,那你永遠活在迷惑之中。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規則。你背離了這種規則,最後得到了報應就只能怨自己。

  所以禅定當中的第一個修法,叫做“靜中禅”,就是將自己的六根封住,好好地安定下來,去降服你自己的身心,你就能找到自己未來想要的東西。實際上這樣的一種身心靈的降服,就能讓我們人生在各種各樣的十字路口,你都能抉擇一個最佳的方案去面對它。

  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不管你今天在什麼樣的位置,叱咤風雲,呼風喚雨,你有多大的權力,那只是一個過程;不管你今天多麼卑微,多麼不起眼,還是一個過程。我們今天長得再莊嚴,我或者長得再丑陋,都會過去。明白這種思想之後,我們就不會因為今天我得到了,就為之狂喜,明天失去了,就為之憔悴,因為一切的存在都會隨著時間過去。當明白這個理之後,我們就能非常自在灑脫地立足於天地之間,不然的話,我們每天都會活得患得患失。今天領導要來,我要怎麼樣准備讓領導對我誇獎多一點,明天那個領導來了,我怎麼樣去巴結他,以後讓我升官。

  當你追求名的時候,你就成為名的奴隸;當你追求錢的時候,你就成為錢的奴隸。被名利、錢財所驅趕著走,你永遠不是你自己的主人。所以我們活得很累,我們活得很苦,我們做什麼都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就是因為我們內在的欲望太強大了,驅趕著我們的身體沒有了自己。所以要活出自己,要成為自己靈性的主人,就必須要時刻反省自己每做一件事到底為了什麼。

  我就是經常這樣去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你今天做得再好,隨著時間它都可以過去。不管你今天做得再不好,隨著時間也會過去。真的,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今天讓你升官,你就在那個位置上好好把事情做好;今天如果你不能上去,那你也在這個位置安心下來把它做好。當你的心安住下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時候,接下來有更多位置等著你。

  做生意也一樣的,你如果隨時隨地都能讓你的客戶得到更好的服務,更多驚喜的時候,他就成為你忠實的客戶。實際上在生意場上真的就是這麼回事。我們平常都在想,我錢投進去如何才能得到更多。這裡一個最基本的方面,只要把你的服務對象服務好之後,你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來到你身邊。

  我在五年前來到桐鄉濮院香海禅寺,當時我們叫三輪車到香海禅寺,連濮院鎮的三輪車司機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但在短短的五年內,我們投放了六千多萬的資金把香海禅寺的第一期工程完成,我們又沒有產品賣,沒有銷售,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實際上就是不斷用心去服務,去付出。對我們的服務對象,我們不斷地滿足他們,給予他們的東西不斷超出他們的期待。可能他來到這裡想得到兩分的收獲,但我們給他五分的驚喜。所以他們一個人回去就會帶十個人過來,十個人回去就會帶一百個人過來。2007年,我們舉辦了一次亞布力佛商論壇,當時全國各地來了有1500多個企業家。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就是靠不斷去付出。我們平常都會產生一種誤解,總覺得付出就是失去,不是的。當你在不斷付出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會來到你身邊。

  有這麼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陰間有兩個小鬼要來到人間投胎,閻羅王就把它們叫到面前,他說人世間有兩個重要的崗位,第一個崗位,你不用付出就可以不斷得到東西。第二個崗位,你永遠在付出。你們知道第一個崗位是什麼嗎?在這個世間只有拿到沒有付出得是什麼人?就是窮得一無所有的人,所以他只能得到不可能付出。第一個小鬼就跳起來,說我要永遠得到,結果他來到這個世間就當乞丐。第二個崗位是什麼?就是富翁,他東西多到不能再多了,他不需要得到了,所以就不斷地施捨。你要知道,當你能夠施捨的時候,你不但是一個物質的富翁,也是一個精神的富翁。只有能施捨的人他才能得到更多。一個貪婪,永遠要想得到的這種人,即使他物質上很富有,他的內心也是很貧窮的。你們仔細想想看,在這個世間能把企業做到很大的集團公司,他都是不斷地給予。只有這樣的人,他的名望,他的事業才能遍布全球,這是一個事物最基本的規律。

  我記得有一期的《讀者》上有一篇文章,裡面說你如果想變成世界級的富翁,第一個要修煉的是什麼知道嗎?布施。就算今天你窮得一無所有的時候,你還是可以布施。用什麼東西布施你知道嗎?微笑!你可以把你的座位讓給別人坐,也是布施。當別人提一個東西提不起來的時候,你可以幫他提,也是一個布施。只要我們有布施的心,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如果我們企業的老總有一顆布施的心,並帶動大家布施,財富就會匯集到你這裡,你們相信不相信?只要你不斷地付出,所有的東西都會回到你身邊,你的產品質量、品質也是一個布施,你知道嗎?你超出消費者的期待就是一個布施。你給予別人最好的服務,那種微笑,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是一個布施。你對你的工人真正做到把他當作你的父母一樣對待,也是布施。你們看過《喬家大院》嗎?那個喬致庸對他的掌櫃,到年終的時候,把他請到最重要的椅子說,然後給他磕三個頭,那是磕什麼?祖宗才能這樣磕的。他把他最重要的,業績做得最好的掌櫃當成祖宗來跪拜,那也是一種布施知道嗎?

  很多人經常講,企業做不好,企業沒有人才,產品研發不起來,什麼東西做不好,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布施的心。別人給我們創造財富,我們卻希望所有的錢都裝在自己的口袋裡,買別墅、買好車、買金銀項鏈、買LV的包,什麼東西都要把它裝在自己的身上,不願意對你的員工做一點點的付出,他們能誠心誠意的在你這裡幫你做事情嗎?不行的。

  我前幾年去學BSE,在學游泳的時候我發現一個道理,當你想把水湧到你身上的時候,那個水是往外流的;當你把水推出去的時候,水卻是往內湧的。真的是這樣,我們人世間的很多規律就是這樣背離的。當你把錢財撒出去的時候,人才就會匯集在你身邊,幫你創造更多更多的財富,這也是企業文化的一個核心的理念。你讀透了這個道理,你就能大富。所以人生的道路上,所有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抉擇。你事情做不好,你家庭不幸福,你人際關系不和諧,你身體不健康,你所碰到所有不幸都是誰把它們吸引來的?我們第一個要反思的就是自己。不是師父在這裡說教,實際上我每天每時每刻,當我們寺院碰到問題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是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好。只有反思,你才能找到根源,只有反思,你才能更好地成長。你不能反思自己的問題,你永遠找不到根源。

  雖然我們講人生是一個過程,不管你現在多年輕,不管你現在多漂亮,不管你現在過得生不如死,都是一個過程。但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走好,就像今天我在這裡跟大家上課,可能在無數次的課程裡面,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點。當我專注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的時候,不但你們得到收獲,同時在跟大家分享的過程當中,我自己也能找到一種快。這種快樂來自於此時此刻我的心有沒有跟我的身體在一起,把身心放下來跟大家進行沒有約束的分享。只有這樣你的身體才處於解放的狀態,佛教裡面叫做“解脫”的狀態。當你在生活,工作,每時每刻都能處於解脫狀態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只有解脫,你晚上才能睡得好;只有解脫,你才能欣賞生命的品質;只有解脫,你每天才能活在天堂裡面;只有解脫,我們才能欣賞生命存在的價值。

  你如果每天把自己綁得死死的,你就成為一個柱子,成為一個僵屍,手腳放不開,那就很難受。當一個人難受的時候,會吸引什麼樣的環境?吸引難受的人,吸引難受的事情,吸引難受的事業,難受的一切的一切,都會跟著來。負面的人就會吸引負面的東西,正向的人就會吸引陽光的東西。成功的人大都是正向的人,不成功的人大都是負面的人。這個世間永遠是這樣,正面和反面永遠是相輔相成。當我站在你們面前,你們看到的是我的前面,但你知道嗎?當你看到我前面的時候,我的背後是不是跟著來了?當我的手伸到前面的時候,你們看到我的手心,手心下面是手背;當你坐在凳子的上面,凳子翻過來是不是凳子的背面?任何東西都是這樣的,你不要認為你選擇了正面就沒有負面,負面是跟著正面來的,就看你正面的力量夠不夠大。今天看到大雪紛飛,有人會想,我明天不能去干活了。但你想想看,很快雪會融化,冬天來臨春天就即將不遠。所以人生就是這樣一種抉擇,你積極樂觀,就能看到正面的東西。

  我們如何調服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人生想要的境界?不是別人給我們,是我們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我們禅修中的第一個“靜中禅”,首先就要我們從這樣的一種思想狀態裡面去覺醒生命真正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從什麼樣一個角度去進行思考呢?我們普通人只看我的職務如何能升一級。我覺得那個眼界太低了;今天賺一千萬,明天如果能賺到兩千萬,那我就能心滿意足了。我說這種思維還是太局限了。站在這裡的這個和尚,可能你們會認為他只是在管一個寺廟。當初我來到桐鄉,設計我們大殿的時候,我到台灣去考察了很多寺院。因為台灣的寺院走在我們大陸的前面,他們的弘法很現代。到那以後我頭腦裡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假如我的寺院在台灣,我如何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模式?雖然現在兩岸還沒有統一,我們還不會碰在一起。但我想十年之後,很可能就會碰在一起。如果我沒有自己獨特的模式,那就沒有立足之地。

  所以我在探尋的時候不是只看佛教,我看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甚至我們中國革命史,西方哲學,都在了解。西方心理學我也在讀,我現在還是上海交大EMBA的學生。為什麼我要了解這麼多東西呢?實際上就是要打開自己的思維局限,不斷從更高、更遠、更大的角度去思考。你如果沒有站在一千步的那個位置,你就很難了解五百步的狀態;沒有站在五百步,就很難了解到一百步。未來願景的實現與否,永遠是跟你方向遠大與否息息相關的。

  所以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你的思想格局要遠遠超越這個行業的現狀。我經常推薦他們去看一本書,叫做《2050年》,推到50年之後,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當人類歷史跨入50年之後,我們這個行業會變成什麼樣?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遠大的願景的時候,你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好今天的事情。

  作為佛教,很多人都覺得佛教的思想是最好的,只要了解這個就已經足夠了。我說不行,除了了解佛教,你還要了解其它宗教,還要了解各種各樣的人文知識,科學知識。我發現現在管理思想最優秀的就是企業文化,所以我們看《基業常青》,我們看《卓越的領導人》,我們讀各種各樣的企業管理。所以我們成立了讀書會,讀書會讀各種各樣的書,這個月我們就在讀《日本最優秀的三個企業》這本書。這裡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方向,你現在就不知道如何去走。

  所以我們要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是誰?第二個問題是:我在哪裡?第三個問題是:我往哪裡去?當一個人不了解自己的思想,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處於什麼樣狀態的時候,你就很難知道你現在在什麼位置;當你不知道現在在什麼位置的時候,你就不知道你的未來該往哪個方向去走。企業也是一樣的,你不了解你的企業,你就不知道你企業現在的位置;不知道現在的位置,你就不知道如何規劃未來的願景。一個人也像一個品牌,一個企業也像一個人。

  今天早上,我跟幾個老師在那裡聊什麼叫平衡,我說平衡就是一種制衡。就是這個世間任何事物存在的一種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狀態。有個老板跟我講,他下面的員工很難管理,有的人心態很不好,有的人這樣那樣。我就跟他講,你不能糾結於“好”和“不好”,也不能糾結於“善”和“惡”,不能糾結於這樣的一種是非觀念裡面,不能糾結於你對某一個角色的感覺。我說你的公司這麼大,你就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大家仔細想想看,這個社會的生態如果失去平衡,就會災禍連連。我上次在海口,有個公司開年會的時候,他們的一個營養師跟我講,他說如果生產出來的洗面奶會把我們臉上所有壞的細菌都洗掉的時候,好的細菌也無法存活,因為沒有壞的細菌跟它抗衡,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養藏獒,但其實藏獒離開了西藏,沒有了它的天敵狼和豹,它就不叫藏獒了。

  古代那些王朝出現暴動,大都是因為失去制衡,要麼是奸的太突出了,要麼就是忠的太突出了,所以失去制衡,失去制衡就會產生暴亂。

  你看清朝末年的時候為什麼出現那種狀態呢?就是因為所有的錢財,所有的土地都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上。很多人沒有土地,沒有飯吃,他們就會起來鬧革命。我們現在也是一樣的,如果將來走下去,所有的資金、所有的錢財、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在極個別人手上的時候,社會不安定就會產生。

  所以如果我們手上擁有很多財富,那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學會如何把它施捨出去,讓這個世間保持一個平衡,我們才有能力享受這個財富。這種思想我們平常很少去想,但是在生活當中它處處存在。

  接下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內容,叫“動中禅”。禅修是讓我們通過六根去了解自己的內心,去解讀生命真谛的存在規律。而動中禅就是讓我們在行住坐臥、飲食起居、言談舉止,時時處處都處在禅定當中去感受它。就像我們現在坐在這裡聽課,等一下回去睡覺,吃飯等等都能感受那個過程。當你在吃一根蘿卜的時候,你有沒有聞到蘿卜的香味。當那個蘿卜放到嘴裡,你的上牙齒跟下牙齒咬住它的時候,它所流出來的汁我們有沒有感覺到?如果你沒有感覺到,即使到現在你吃了無數個蘿卜,你還是沒有真正品味到那個蘿卜的味道。我們很多人活了這麼久還是白活,因為我們沒有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

  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你每天也只能睡一個床,不管你擁有多少的產業,你只能每天吃三餐飯,甚至有時候什麼都不吃。也有人只有一碗稀飯,一碟鹹菜,就覺得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能消費多少東西?這個理念明白之後,你就知道如何去定位自己的人生。我們很多東西都是被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所推動著走,最後我們就失去了自己。

  有個朋友打了一個比方,他說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就像一個很大很大的缸,有人拿著一根棍子推著缸不斷往一個方向在轉,裡面所有的水也都跟著一個方向轉動。如果哪一天我們從整個社會格局這一主體意識的價值觀當中跳出來,看看自己在什麼位置,看看自己活在什麼樣的角色裡面,你就能去了解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智慧。

  所以活在這個世界上很不容易,能作為一個智者更不容易。能在生活的行住坐臥當中欣賞到身邊的野花,能欣賞到自己活著的價值,那也很難。因為我們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今天有一千萬,我明天還想一個億,明天有一個億,我還要擁有更多。當然了,也有很多人是被自己推著走的。當你被自己推著走的時候,雖然身上挑著很多東西,但你的心永遠處於空靈的狀態。那這時你產生出來的能量就會乘以倍數地增加。

  所以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活著真正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欣賞喜樂,接受這樣一種存在的價值,我們的人生就隨時隨地都能找到一個很圓滿的狀態。

  我們寺院最近經常提出幾個觀念來修行,第一個是慈悲。我們經常會把“慈悲”跟我們現在所說的“愛”聯系在一起。當我仔細去品位這兩個詞的內涵的時候,就發現慈悲跟愛是不一樣的。慈悲是一種很柔美的境界,是一種接納和沒有抗拒的心理活動。愛就不是那麼回事,很多時候,愛是自私的,愛是占有的,愛是要得到的。

   所以我們要用慈悲的精神去修煉自己,那是什麼慈悲?“慈”是給予快樂,“悲”是拔除痛苦,如果我們處在慈悲的狀態裡面,就能把我們僵硬的心修煉成柔軟的境界,就像水一樣的。我們把水裝在瓶子裡就像瓶子,裝在杯子裡就像杯子,放在壇子裡,它就像壇子,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活動狀態修煉成像水一樣的時候,它就具有慈悲真正的內涵。

  我上一次在海口就跟他們講,作為一個女孩子,我們就應該把自己的性格修得像水一樣,水冷凍了就變成冰,被燒開了就變成蒸汽,在天空中碰到冷空氣了,它就變成水,碰到再冷的空氣它就變成雪飄下來。在各種各樣的環境裡面,它總是能不斷改變自己外在的形態來展現它的存在。如果我們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用這樣的一個思想來要求自己,你就發現你永遠能活得很自在。就是因為我們不斷把自己變成僵硬的東西,而不會去改變自己的形態,所以我們就會在各種場合跟別人碰得頭破血流。所以真正的人生最高修養就把自己修成一個慈悲體。

  佛教裡面有一個菩薩叫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什麼境界?就是尋聲救苦,哪裡有苦難他就會在哪裡出現,哪裡有問題他就會跑到哪裡去解決。所以你看,我們中國人只要講到觀音菩薩,連三歲的小孩都認識,但是釋迦牟尼佛很多人就不知道。那是因為觀音菩薩的思想,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精神,在我們內心深處烙下很深刻的烙印。修行就要把自己修成這樣一種境界,你是一個農民,我會用農民的身份跟你交談;你是一個老板,我就會用老板的身份跟你交談;你是一個官員,我就用官員的身份跟你交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你想你的智商、你的情商能得到有機圓滿的結合,那就要修觀音菩薩慈悲的境界。不管人家碰到什麼困難,你都能在他身邊出現,都能站在他的角度為他去考慮,自然而然的,你就能得到他的擁護,得到他的理解。觀音菩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歡,就是因為她具有慈悲的精神境界。

  我經常跟很多來到寺院裡面學佛的朋友講一句話,我說你來到寺院不是為了燒香,也不是念經,更不是理佛,而是應該體現修行的境界。修行的境界就是把自己不圓滿的狀態,不足的一面不斷修成圓滿,去升華自己。我們在生活當中處處會碰到很多很多問題,如果你的心念、你的思維、你的觀念改變,你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反過來講,你如果在原有的觀念裡面不進行改變的時候,你就會碰得頭破血流。

  什麼是慈悲?就是不和任何東西抗爭,只接受當下,當你接受的時候,你就能包容。你能包容的時候,就會得到喜樂。你如果抗爭你就找不到自己。我們所謂的掛礙,晚上睡不著覺,內心充滿憎恨,生活當中找不到快樂,實際上這種狀態產生於哪裡?就是產生於我們不斷的在用仇恨的精神,或者是用抗拒的精神,用自私的精神跟外在的東西產生對抗。當我們產生對抗,我們就會有苦惱,產生對抗,它就成為一個枷鎖綁住我們的身心。如果我們打開枷鎖,一切矛盾在我們身上就會化成無形。所以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我如何去修慈悲之心。當你有了慈悲之心,你生活當中碰到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記得老干媽的老總,有一個記者去采訪他。記者問他,你是如何把你的企業做得這麼好、這麼大的?他說每一個員工來到這裡,我都把他當作我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我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母親。你們有沒有想到,當一個企業變成一個家庭,家庭的凝聚力是什麼樣的?不管你的孩子再不孝,不管你的孩子到外面去做了多少壞事情,那個母親會不會把門關上不讓他回家?不會吧。所以我們經常提出企業的四化,第一是家庭化,家庭的凝聚力;第二是學校化,學校的改變和提升;第三是軍隊化,就是讓它跟軍隊一樣的,我的旗插到哪裡,所有的人就不顧一切往哪裡沖;第四個是宗教化,為什麼要把企業做成宗教化?哪一種組織存在於這個世間最長?就是宗教。所以現在很多企業都在了解宗教的智慧,了解宗教為什麼幾千年來,不管在哪一個朝代,不管哪一個民族,不管哪一個地域,它都能存在下去。這是靠什麼?你們如果要把企業做得很長久,就應該去研究宗教。

  宗教每天都在干什麼?像伊斯蘭教,每天吃飯要禱告。我一個朋友到阿拉伯去坐出租車,那個出租車司機開開開,突然就把車停在馬路旁邊,把他扔在一旁,自己拿一塊布往地上一鋪就跪在那裡做禱告。連開出租車的司機,都能在同一個時間把客人扔在一邊,自己在那裡做禱告,你說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我們寺院裡面,每天吃飯前都要唱供、念咒,要感謝創立佛教的教主,要感謝國家給我們安定的氛圍,要感謝一切眾生給我們織布,我們有衣服穿,感謝農民給我們種田,我們有糧食吃,感謝環衛工人掃地,讓我們有這麼美好的環境,然後要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要感謝市長給我們支持,要感謝朋友給我們友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去感恩,我們吃飯的時候都要這樣去感恩大家。

  很多傳統的寺院,每天早上三點多就起來做早課。早課是什麼?就像有的企業做晨會和夕會,我們寺院每天就這樣做。寺院還有一套很強有力的制度:戒律。戒律規范到什麼程度?你到別人家裡去作客,你該怎麼坐,坐在哪裡,喝什麼茶,跟老師出去如何定位自己,都有很多很多明文規定。你進一個門是踏左腳還是踏右腳,你的衣服要怎麼穿,你見到誰說什麼話,對長輩你應該站什麼位置,等等等等,都有明文規定。我們不要認為戒律是約束我們的,實際上戒律最關鍵的就是保護我們。

  我記得有篇文章講到,我們中國人都想讓自己達到君子的那種境界,但卻不知道什麼是君子,就更不知道如何去達到了。但是佛教裡面就很清楚,你修成了哪些戒條,修到什麼樣的狀態,就能得到“初果”,然後是“二果”、“三果”、“四果”,修到什麼樣一個圓滿境界,你就成為菩薩。每一步,每達到一種境界,都有各種各樣非常詳細的明文規定。所以說佛教的思想是非常圓滿化的。我們中國的儒家思想裡面,它所描述的“君子”的境界,就沒辦法用具體的條文去了解它,只是一個很泛泛的概念,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佛教之所以能幾千年流傳下來,很大的原因就是它有一套很圓滿的字典。所以我們的企業,如果你在文化,制度,人事等各方面能用這樣一個思想不斷去完善的時候,就更容易做長久。

  我今天晚上所說的只不過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後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到我們寺院去禅修,也可以到我們的網站、博客上去了解更多的內容,只要你在百度或者其它任何搜索網站搜索“香海禅寺”,我們所做的所有東西都會跳出來。

  最後我想做個互動,大家手上有沒有拿到一本小冊子,把它拿出來好嗎?都不在手上那就算了。但我還是要教大家幾句,那個小冊子上有十句話。第一句是:我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今天,我贊美敵人,我在心裡默默的為每一個人祝福,我愛自己,我用清潔與節制來珍惜我的身體,我用智慧和知識來充實我的頭腦。第二句:贊美敵人,敵人於是成為朋友,鼓勵朋友,朋友於是成為手足。常想理由贊美別人,絕不搬弄是非,道人長短,要批評人時咬住舌頭,贊美人時要高聲表達。最後一句是:我要把身心培養得像月光一樣慈悲柔和,寬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每個人與我相處都像沐浴在清涼的月光之中,這是愛的真谛,人格的升華。每一句話都非常經典,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後把這十句話每天念一遍,並每天用這些思想來要求自己。

  還要跟大家叮囑一句,如果你每天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拿十分鐘去禅修,今後你的人生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來自於你不斷觀照,不斷覺醒,不斷升華你自己內在的靈性。

  最後,我要感謝趙總給我這麼好的機會跟大家分享!謝謝大家!

  2011/1/2 講於浙江諸暨名人會所

  香海慧雲整理

 

上一篇:賢崇·賢宗法師:行住坐臥悟禅機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