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面的事已經圓滿完成了,想成辦後面更為殊勝之事的時候,這時應當捨棄前面的事。
比如境界是有高低層次的,小乘大乘、顯宗密宗,九乘次第都是以境界而分的,各不相同。當見解、境界越高時,前面那些見解、境界可能就要放捨。
再如,修行的方法也是有次第的。當前一個修法學完接著學修下一個修法時,不能對前一個修法放不下。
無論是境界還是一些修持的方法,當自己很熟悉時往往會很執著,這個時候很難放下。現在我們很多人可能還沒有這個感覺,到時候會有的。
提高境界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通過精進刻苦的修行最後才能突破和超越,否則很難啊!同樣修持方法也是如此,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這個方法不行,以這個方法很難讓自己有所提高,但還是放不下。
現在我們的學修計劃安排得非常緊,不容易完成,有些人卻還執著以前念的某部經不放,結果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其實如果你的心真正到位了,念一個就等於念了一切,修一尊就等於修了一切,為什麼還那麼執著呢?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自己給自己制造障礙,難道你沒有壓力嗎?你心靈上沒有障礙嗎?這都是自找的!
所謂的一些境界都是我們修道過程中的台階,前前接後後,一級一級的像階梯一樣。你要順著這些台階一級一級地往上走,如果不捨掉腳下的台階怎麼能登上更高的呢?再如借船過河,你過了河以後就要把船放下,不然你怎麼繼續前進呢?很多人放不下,覺得這條船太好了,但是自己又背不動,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制造障礙嗎?應該放下,沒事兒,下一條河還有船,再坐那條船過河就行了。
如果該放的時候放不下,該捨的時候不肯捨,這都是修行的障礙,這不叫精進。也許你自認為自己學修沒有間斷過,這應該是精進,其實這不是精進。該放的時候放得下,這本身就是精進的助緣,這才是精進。放捨是精進的助緣,精進是成就的根本。可見明理很重要,有智慧很重要。若是有智慧,一切都是方便,都是成就的助緣;若是沒有智慧,一切都可能是造業。
精進的四個助緣是信解、毅力、歡喜、放捨,若具有這四個助緣就能精進,如果能精進就能證得菩提果,就能解脫成佛,如果不具備這四個助緣肯定精進不起來。
——摘自《入菩薩行論》講記(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