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業有善惡之分,解脫有好幾種,想要解脫,必須先了解如何捨取因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業有善惡之分

  解脫有好幾種。從三惡趣解脫,得到人與天人的福報,或得到聲聞緣覺的果位脫離輪回,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都是短暫的解脫;永久解脫的果位,只有成佛。

  想要解脫,必須先了解如何捨取因果。如果只知道有個美好的、沒有憂愁的、不再輪回的目標,卻不知道如何達到目的地,那麼談解脫的意義就不大。知道如何捨取因果,可以讓我們逐漸淨除煩惱,得到解脫。

  需捨除的惡業可歸納為十種,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十不善”。

  包括身體所造的身惡業三種(殺生、偷盜和邪淫)、語言所造作的語惡業四種(妄語、離間語、惡口和绮語)、由意所造作的意惡業三種(貪心、嗔心和邪見)。

  在論部裡,對所有因果罪業的形成有很清楚的解釋。

  論部提到構成完整的殺業,是具備四支分罪業。以殺生來說,第一,認定將殺害的對象;第二,心中生起殺死對方的意念;第三,殺死對方的工具和方法;第四,真正斷絕了對方的性命。具足這四項,便構成了完整的殺業。如果只具備其中一至三項,雖然沒有構成完全的殺業,但在心性中也已經被殺業所污染,一樣有罪。其他的惡業也是如此。

  殺生,是佛教徒的第一大罪業。皈依佛門之後,不能傷害別的生命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戒律。

  人們殺生的原因很多,貪念、嗔恨、傲慢、無明等都有可能。古時候有殺人祭天的情形,這表面上是為了信仰而奉獻,其實是因信仰而犧牲其他生命。這些都是因為無明而殺生,但在自己的認知上卻認為是在修行,這類殺生的情形非常多。

  當別人殺生時,自己在一旁隨喜,都有同樣的罪業,何況是唆使別人去造業。而且,凡是參與殺生的人,都會得到殺生同等的罪業,而不是一個殺生的罪業由大家平均分擔來承受。

  殺生的罪業果報,是短命、折壽,以及罹患疾病等痛苦。

  偷盜,或說不予取,就是將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占為己有。

  靠暴力取得財富,是最嚴重的偷盜。

  有權力的人通過發動戰爭恐嚇別的國家或民族,把對方的財富占為己有。另一種比較嚴重的偷盜,就是靠虛偽奸詐的方式取得別人的財物。比如,很多人逃漏稅或貪污,用一些明目張膽的取巧方式,把別人的財富據為己有。這些都是偷盜,即使是偷一些小東西,都是佛教所講的不予取。

  佛教提倡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或者是一夫多妻,未成年人、婦女受孕期間、身體不適、對方不樂意等情況下發生性行為,都稱為邪淫。

  妄語,是指對人說不真實的謊話。大妄語指帶有邪見的謊言,看不到鬼、天人,卻騙別人說自己看得見;沒有神通,卻對別人自誇有神通;修行沒有成就,卻宣稱有成就。這樣說,就是為了招搖撞騙,如果是出家人,就馬上破戒了,這是比較嚴重的謊言。一般而言,這種情形容易發生在宗教信徒之間,因為沒有信仰的人想用這種方式欺騙別人,機會是不多的。世界上為了名利等等欺騙別人、誇大其詞的事舉不勝舉。

  挑撥離間,大到挑撥區域與區域之間或種族與種族之間的關系,小到在朋友與朋友之間挑撥是非,謠言惑眾,讓區域之間或人與人之間不得安寧。

  惡口傷人,不一定只是粗口罵人。例如,雖然某件事情是事實,但你直言不諱,直言並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出於一種傷害別人的想法,這也是一種惡口。像有些人有精神疾病或身體殘缺,如果你直接挑明這點來說,讓別人的心靈受到傷害,也算是惡口。

  很多人以為不罵人就不叫惡口,事實上,有時候雖然我講的是忠言,但如果直接傷害到別人,所謂言語不帶刀,卻會讓人心碎,也是一種罪業。

  绮語是什麼?一般來講,談話內容沒有牽涉到嚴重的欺騙,但是講一些無聊的事或閒聊八卦、說黃色笑話、在各種場合傳播是非,就是绮語。

  對於不屬於自己的人事物,包括財物、非財物、物質、非物質性的種種東西,雖然還沒有付諸行動,只要在意念上產生占為己有的心,就算是有了貪心。

  對他人的所作所為和擁有的一切,心中不滿,想傷害他人,讓對方受到痛苦,這些對他人生起損惱心,都是嗔心。

  邪見大致可分為無因果論、斷見及常見。例如,否定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否定輪回六道的痛苦與究竟的解脫,甚至否定佛陀的功德。持邪見的人,不但自己迷亂了本性,還影響他人無法學習到正法,阻斷他人的慧命,障礙他人進入佛道。

  十不善中,邪見罪業極為嚴重。


 

上一篇:勸人放生救人救己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心中有慈心的人,看誰都高興,這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好,而是他自己修得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