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佛陀的本來面目0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星雲大師佛陀的本來面目01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想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們做人兒女,一定認識自己的父母,身為一個佛弟子,對佛陀能不認識嗎?也許你們會說,對佛陀怎麼不認識呢,這裡不是有佛像嗎?看到佛像就算認識佛陀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做一個佛弟子,對真正的佛陀不認識,這是很遺憾的。有一首偈子:“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忏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真是末法時代我們佛弟子共同的心情。

  我親近佛陀已經五十多年,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也下過很多功夫,可以說,我是一個比較認識佛陀的人,所以;今天我想向各位介紹,我所認識的佛陀的真實風范。

  你們大家可能想到:佛,是一位來無影,去無蹤,神通廣大,本領高強的神仙,假如你們以為我要講這樣的佛陀,可能會失望。你們或許也想: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向他祈求什麼就有什麼,這也不盡然。我覺得一般人比較喜歡佛陀趺坐在蓮台上,沉靜安祥,不多言語,也不活動。假如現在佛陀也講話,指示我們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是這樣’,可能大家就不會喜歡佛陀了。現在我們見到佛陀就要禮拜,可能是因為他對我們不批評,不計較,也不責備,我們大家覺得他很好,就心悅誠服的頂禮他。

  現在,我要以十個問題來形容佛陀,讓我們大家也認識佛陀的本來面目:

  一、佛陀會生氣嗎?

  人常常會生氣,佛陀是不是也會生氣呢?當然了!佛陀當然會生氣,只是佛陀的生氣,跟一般人的生氣不一樣。

  我們生氣,是因為別人欺負我,障礙我,為了要保衛自己,所以才會生氣;佛陀不是這樣子的。你對佛陀不好,佛陀不會計較;但是你待別人不好,佛陀會生氣。我舉經典的事例跟大家說明: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弟子中,有性情急躁的,也有遲緩的;那些急性子的搶先把床位占了去:‘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滿了,首座弟子捨利弗沒有地方睡,只好在屋外經行。佛陀看見時,上前垂詢道:‘捨利弗,你這麼晚不睡覺,在庭院間走來走去做什麼呢?’捨利弗據實回答:‘人多,床位少,初學比丘都想找個床位休息,我就讓他們。’佛陀聽後非常生氣,連夜集合大眾,開示對於長老應有的尊敬。

  今天社會秩序混亂,長幼倫理脫節,就是因為不尊敬長輩的關系。過去,父母對兒女教訓:‘你們怎麼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呢?’現在,兒女對父母抱怨:‘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不聽我的話呢?’甚至年幼的小孩子跟父母要東西時都會撒賴:‘你們如果不買給我,我就再也不替你們念書了!’過去,老師教導學生,學生一定虛心接受;現在學生卻時興批評老師:‘某某老師不好,每次我建議什麼,他都不聽。’過去,老板指導員工事情如何如何做;現在的員工反過來要求老板:‘下次飯要煮軟一點,比較好吃。’‘薪水應該提高到這個數目,才夠家用。’過去在軍隊裡是長官命令,部下遵循,現在部下可以開會批評長官。上下沒有標准,社會的倫理不能維持,社會秩序自然會混亂。

  對於只知謀一己之利,漠視他人的辛苦、困難,佛陀會生氣;就是一個出於童心的戲言,只要侵犯到他人,佛陀都會生氣。舉一個例子:佛陀未出家前有個孩子叫羅睺羅,小小年紀就跟佛陀出家了,因為年紀小,頑皮,愛說一些不當的話,有人遇到羅睺羅,就問他道:‘羅睺羅,知道佛陀在哪裡裡嗎?’佛陀本來在左邊房子裡,他就偏偏指著右邊告訴對方:‘那邊,那邊。’等到對方撲了空折返,羅睺羅就很開心。佛陀知道後,把羅睺羅找來,羅睺羅一看到佛陀嚴肅的樣子,不敢講什麼話,默默端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好讓佛陀趕快登座說法。洗過腳後,佛陀吩咐羅睺羅:‘把這盆水喝下去!’羅睺羅一聽,驚訝的回答說;‘佛陀!洗過腳的水很髒,不能喝的呀!’

  佛陀開示道:‘你說謊妄語,你的嘴就像盆裡的污水一樣髒,人家也不要你啊!’

  倒掉水,佛陀又說道:‘將這個木盆拿去盛飯吃!’

  羅睺羅顯得很為難,說道:‘佛陀!洗過腳的盆很髒,不能把飯菜裝到裡面去呀!’

  佛陀責備道:‘你的嘴時常說謊騙人,就像這骯髒的盆一樣,好的東西永遠裝不進去。’

  話剛說完,佛陀一腳朝盆子踢了過去,盆子咚咚地滾了好遠,羅睺羅嚇了一跳。佛陀問道:

  ‘你怕我把盆踢壞嗎?’

  ‘不是的,盆很賤,踢壞了可以再買一個,沒關系!’

  佛陀再一次呵斥道:

  ‘說謊的孩子,就像這壞盆子一樣不值錢,踢壞了也不可惜。’

  從這段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佛陀無私無我,對說謊欺騙別人,佛陀是會生氣的!佛陀教導羅睺羅的方式,正是天下父母對於孩子“愛之深,責之切”的寄望。佛陀的生氣,是從慈悲心出發,不是從瞋恨心出發,所以佛心和天下父母心一樣啊!

 

上一篇:宣化上人:真實不虛的四種清淨明誨
下一篇: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五十二章)0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