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摘自《安士全書白話解》
勸求壽的人(以下說疾病不宜殺生)
人既然貪生怕死,就應當知道趨吉避凶。我與物類同禀天地之氣,我愛天所生,天也愛我生。我願物不死,物也願我不死。今人從少到壯,從壯到老,無時不在殺生。當人剛離母腹時,即稱慶而殺生。沒有多久滿月了,又殺生。沒有多久滿周歲了,又殺生。長大讀書,因為招待老師而殺生。接著議婚,因納吉而殺生,請期而殺生,成婚而殺生。兒子又生兒子,兒子的兒子又滿周歲,再讀書,再議婚,輾轉無不是殺生。有女的家,女出嫁而殺生。信邪的人,祀神靈而殺生。好客的人,宴賓客而殺生。多病的人,貪口味的人,為口腹而殺生。加上步履殺,樹藝①殺,隨喜殺,贊歎殺,積累一生,被我殺的生命不會小於百千萬數。如此來求長壽,可以嗎?普勸世人,想要延年益壽,先持殺戒,殺戒既持,長壽就必可求了。
注:
①種植。《孟子》滕文公上:“後稷教民稼穑,樹藝五谷。”注:“樹,種;藝,植也。”《漢書》食貨志下:“城郭中宅不樹藝者為不毛,出三夫之布。”注:“樹藝,謂種植果木及菜蔬。”
案例一:
救蟻延壽(見《經律異相》)
一位比丘①修行得六神通②,一位沙彌③隨侍,比丘入定看見沙彌七日後會命盡,就叫他回家探親,告訴他八天後再來,想要他死在家裡。到第八天,沙彌又來了。比丘再入定觀察,才知道沙彌在回家路上,看見流水將進入蟻窩,急忙脫下袈裟擋住。因為這一善事,享壽到八十歲,後來又修成阿羅漢。經上說,人不殺生就會得到長壽的善報。從沙彌這件事情來看就應當更加相信了。
注:
①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義,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資長養法身。二、破惡,此惡是指心中的種種煩惱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學,撲滅貪嗔癡等煩惱,以便達到了生脫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卻在跳出三界,以解脫為期,大家都很認真修行,不為天魔外道所擾亂,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故謂之怖魔。
②三乘聖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③華譯息慈,即息惡和行慈的意思,又譯作勤策,即為大僧勤加策勵的對象。沙彌有三類:七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謂其只能驅逐烏鳥。十四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謂正合沙彌的地位。二十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謂在此年齡內,本來應居比丘位,但以緣未及,故尚稱沙彌的名字。沙彌與沙彌尼,皆應受持十戒。
案例二:
救魚免死(出《法苑珠林》)
唐魏郡馬嘉運,貞觀六年春,忽見兩騎來迎接,就倒地而亡。前往拜見主人,是東海公,想要請他做記室①。馬推辭說自己知見淺陋。一定要他擔任,他就推舉文人陳子良代替。馬就蘇醒了,陳暴亡。有一天,馬與他的朋友同行,向空中望去,顯出恐懼的樣子。朋友詢問,他說看見東海公的使者,要往益州抓人。說陳子良控告你,你本來難以免死。但你在蜀之日,看見池塘裡的魚將被取出,捐出數十匹絹救了它們的命,故得免死。後來馬嘉運以國子博士終。當時唐太宗在九成宮,聽到這件事,派侍郎岑文本調查,故得知詳情。
注:①官名。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有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後代因之,或稱記室督、記室參軍等。元後廢。
案例三:
戒殺延壽(見《竹窗三筆》)
華亭趙素,到青浦,看見死了的僕人站在船上,驚奇地問他,他說:“在陰間做事,今天正在追取三人。一個是湖廣人,一個正是你所探之親。”第三個沒有說,趙已猜測到就是自己。到親戚家,已經聽到了哭聲。趙急忙回去,又遇上了亡僕,說:“您不用擔心,到晚上我不到就免死了。”趙問原故,僕人回答說:“在路上聽到有替您說話的人,說您全家戒殺。”等到晚上,果然沒有來,趙從此安然無恙。這就是所謂神靈保佑啊!
案例四:
膳減齡增(見《感應篇圓說》)
寺丞①蕭震,年少時夢見有人告訴他只有十八年壽命,跟從父親率軍赴蜀,蜀官認為主帥來臨,大擺宴席,震偶然走到廚房,看見捆來一頭牛,問是為何,有人說:“酒過三行,例進玉箸羹。做法是取來母牛,烙鐵鑽乳,凝固在筷子上作為食物。”震急忙告訴父親,索回食牌,宣布永免此味。此年十七歲,又夢見神告訴他說:“你有陰德,不但可以免除夭折,而且將會健康高壽。”後來果然享年九十多歲。一塊肉既可以延壽,一塊肉也可以削壽。
注:①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