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傳入中國至唐朝,達到鼎盛時期。唐朝國力強盛,著實建了不少寺廟,和佛陀、菩薩雕像。
相信很多去過寺院的人都見過韋陀菩薩,或以嚴肅的表情立於咧嘴大笑的彌勒佛背後,手持降魔杵面向大雄寶殿;或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胄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或雙手合十,將杵置於肘間肩上。
韋陀菩薩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32員神將之首。因從邪教手中奮力奪回釋迦佛的遺骨,被佛教奉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是最著名的護法神。頭戴鳳翅兜鍪盔,足穿烏雲皂履,身披黃鎖子甲,手持八萬四千斤金剛杵守護佛法道。
現在露天廣場也越來越多菩薩,韋陀菩薩也依然守護在道場旁。
金剛杵,又叫做寶杵、降魔杵等。原是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又叫金剛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剛杵象征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為密教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在寺院門口的韋陀菩薩,降魔杵的方向也代表所處寺廟的規模和對待外賓的態度 ,尤其是告訴游方掛單的僧侶,本寺廟能接待的程度 :
1.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說明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 歡迎五湖四海一切信眾眾生,開設齋堂和住宿,為大眾方;亦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2.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 歡迎眾生聞法,寺廟不定時短期歡迎大眾前來;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3.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歡迎眾生逗留,拜完請及時離開;不能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然而,是否有依據? 我只能說實際操作中未必是這樣,比如蘇州靈巖寺,韋馱菩薩降魔杵是駐在地上的,但是也接受各路法師掛。是否有依據只能問韋陀菩薩自己了,佛無定法,既有此說法,且遵循便是,世人都依循也就是“法”了。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