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創的嗎,最​早出家的佛弟子是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家人,也稱為僧人,指出離家庭潛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則指遁入空門潛心修佛之人。翻開字典,其中對“僧”字的解釋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見,在一般世人的眼中,“僧”與“尼”相對,分別是佛教的出家男女二眾。

  僧,乃梵語音譯“僧伽”的略稱,意為大眾、和合,在佛教指出家人組成的團體,即僧團。因而,佛弟子又稱作僧人或僧侶。佛教的出家男女二眾稱作“比丘”和“比丘尼”,此二者皆可稱之為僧,僧並不專指男性出家人。

  僧與佛和法一道組成了佛教三寶。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人間特指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法,指佛陀至善之言教、普度眾生之教法;僧,指出家佛弟子組成的僧團。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為圓滿覺悟的佛陀;佛陀在鹿野苑首先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講四聖谛等法,佛法與僧團由此皆出現於世。佛、法、僧三寶至此具足,標志著佛教的正式創立。

  作為出家佛弟子的僧人根據修行程度的深淺可分為凡夫僧和聖僧。提起聖僧,想必許多人並不陌生,在影視作品中,人們將游戲人間扶危濟困的濟公就稱為聖僧。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僧人才能稱為聖僧呢?

  聖僧,顧名思義就是已登聖位的僧人。聲聞乘共有四種果位,從低到高依次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只要證得須陀洹及以上果位,就已超凡入聖,可稱為聖僧了。菩薩乘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從低到高依次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要證得十地中的初地及以上階位,即做到登地菩薩,出家的才可稱為聖僧,在家的才能稱作聖人。須陀洹果位和初地階位以下的僧人稱為凡夫僧。

  下面,非凡就具體闡釋一下聲聞乘四種果位的含義。

  一、須陀洹

  須陀洹,為聲聞乘初果,意為入流,即已入聖流,指凡夫僧經過精進修行斷除了見惑,已然脫胎換骨、超凡入聖,不再墮入三惡道,但尚需在人天道中往返七次。

  二、斯陀含

  斯陀含,為聲聞乘二果,意為一往來,指在初果斷除見惑的基礎上進一步斷除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只需再來欲界受生一次。

  三、阿那含

  阿那含,為聲聞乘三果,意為不來,指斷除見惑和欲界九品思惑,不再來欲界受生。

  四、阿羅漢

  阿羅漢,為聲聞乘四果,意為無學,指已斷盡見思二惑,證得涅槃,堪受人天供養,因而有“應供”之意,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

  聲聞乘為了證得現法涅槃、成就阿羅漢果位之目的,必須出家修行。因為在家修行障礙多,難以專心致志;出家修行不受俗事干擾,更為易於成就。

  一提起出家人,人們大都會首先想到佛教。其實,出家制度並不是佛教最早創立的。在佛陀成道之前,出家修行在天竺早已蔚然成風。佛陀就是捨棄王位而出家修道的,為佛弟子樹立了榜樣,使出家修行的制度在佛教中得到了確立與弘揚。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宏圓法師:佛光攝受,罪業消滅
下一篇:韋陀菩薩為什麼知道的人​不多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