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3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行捨」:捨有兩種:「受蘊」中之捨與「行蘊」中之捨;受蘊中之捨,稱為「捨受」(即不苦不樂受);行蘊中之捨,稱為「行捨」。但捨受是無記性,而行捨則是善性。行捨心所的體性是:「依於精進及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而令心得平等、正直、無功用住。」(成唯識論)。其業用為:一、對治掉舉,二、令心靜住。謂這四法(精進與三善根),能令心遠離掉舉等障礙,令心靜住,稱之為捨;以其能捨粗重的昏忱及掉舉,故心才能得靜住。據成唯識論,這「捨」又有三位(三階段:初、中、後)的差別:初捨(第一階段之捨)為:首先由不放逸除去雜染,然後修初捨(初心捨):即捨去「掉舉」之行,令心得平等。中捨(第二階段之捨)為捨邪曲之行,令心得正直。後心捨(第三階段之捨)即是捨有功用之行,令心得無功用住。這就是「行捨」的三位差別。又,此行捨即是四禅之「捨定」(捨念清淨地),故是善性攝,不是無記。再者,最初捨的掉舉,是由於眾生依貪瞋癡,而念念攀緣,故令心掉舉,今既已捨貪瞋癡,依於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及精進,故心能得不掉舉,因而心得平等住,復以「精進」力故,增至正直,乃至無功用行。「無功用行」之義為:不藉加行功用,而得安住禅定。亦即類似所謂「安而行之」。(參考:明•廣益法師,百法明門論纂注)。

  「行捨」心所,簡言之,即是於禅定中,以三善根及精進力,捨去昏忱、掉舉,令心寂靜而住。此為四禅境界所生之善法。

  「不害」:其義為不殺害、不傷害、不損害、不惱害。不害心所的體性為:「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瞋為性。」對有情眾生,不作損傷、惱害之事。這是十一個善心所的最後一個,但它卻是菩薩道的根本,因為「無瞋與樂,不害拔苦」(成唯識論),謂唯有無瞋之人,才能真正於諸眾生,施與利樂;唯有心中不害之人,才能拔眾生苦;又,與樂為「慈」,拔苦為「悲」,故不害(不惱害一切眾生)實為慈悲之本。反之,殺害眾生、傷害眾生、惱害眾生,即是心不慈悲。以上為解釋不害心所之體性。不害的業用為:一、能對治害,二、能起悲愍心。故修行不惱害眾生,即能令生菩薩悲愍一切有情的心。

  以上為解釋十一個善心所。

 

上一篇:淨空法師:什麼時候你這個水泡破了,破了就跟大海融成一體
下一篇:淨空法師:沒有高下,沒有遠近,沒有去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