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2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6.空無邊處地:這是無色界天人的境界。此天天人由於厭患色界天的「色質」為有障礙(質礙),不得自在,因此加功用行,滅一切色相,而入於虛空定;住於此定中,其心明淨,無礙自在,猶如虛空,無有邊畔,稱為無色界第一天天人的「空無邊處地」。

  7.識無邊處地:這是無色界第二天天人的境界。因為此天之天人,厭患第一天之「空無邊處地」,以其相為粗,轉緣於識,與識相應,達心定不動,並觀識無有邊畔,其所得之自在更勝,故稱「識無邊處地」。

  8.無所有處地:這是無色界第三天天人的境界。此天之天人,又厭患第二天之「識無邊處地」,以其相為粗,故入於無所有處定;住於此定中,恬然寂靜,諸想不生,故此天又稱為「無想天」。此天多為外道或凡夫所修境界;佛法中賢聖,除了鈍根羅漢,極少住於此天。以「無想」不能增善、進修聖道,純粹是沉空滯寂,故賢聖不居。

  9.非想非非想處地:這是無色界第四天天人的境界。「非想」,即非有想, 指非如第二天「識無邊處」之有想;「非非想」,即非無想,指亦非如第三天「無所有處」之無想:所以是「既非有想、亦非無想」,而稱「非想非非想」。以此天天人,既厭患第二天「識無邊處」之有想,又厭患第三天「無所有處」之無想,所以再加功用行,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定」;住於此定中,不見有無之相貌,泯然寂絕,清淨無為。然此「無為」,非真無為,非聖教之所謂無為,而是壓伏色心、令不起現行而已,其種子仍在,故報盡還生。此天亦多為外道所住,以耽於沉寂,不能生善,如水牛入於泥淖,不能自出,是故賢聖不住。又,聖教之聖人(阿那含),多寄居於第四禅之「五淨居天」中。

 

上一篇: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三十一章)03
下一篇:慧僧法師:施主供養飲食,應與大眾僧共食,不得私取,不得轉移易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