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師:改過的方法: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再來什麼叫修慝?修慝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改過。因為慝是邪惡的意思。就是把邪惡改過來,那就是改過,改過遷善。孔老夫子也是用很簡單的話,就把改過的方法跟我們講。他告訴我們“攻其惡,無攻人之惡”,什麼叫做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這個其指的是誰?指的是自己,翻成現在的白話是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各位朋友,不見別人過那不就變得很愚蠢嗎?連別人犯錯你都看不到,意思是不是這樣?不是!意思是不要把別人的過錯放在心上。一個做老板的人、一個當老師的人,看到員工犯錯,看到學生犯錯,我們的心境是什麼?攻其惡,不攻人之惡。這是對每個人都有效的,不是說只對某個行業有效,對某個行業無效。那我們看到學生犯錯,學生犯錯就是我教他的機會出現了,那個教育機會點就出現了,應該生氣還是應該覺得很欣慰?不應該生氣,應該要把握時機來輔導學生。一樣的道理,看到員工犯錯不是氣得半死,不是!不是去批評他、指責他,有沒有用?沒用。應該怎麼樣?

    《孝經》裡面講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匡救,去救他!我們有沒有去救的心境?今天我們把別人的過錯放在心上,我們有沒有可能有救的心境?沒有!就只有指責的心境,哪裡會覺得我去補救他的過失,我怎麼去挽救他的過失?這個心境確實是很重要的心境。我們看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就是時時想到怎麼救他。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有一次“季氏旅於泰山”,大家去看看“八佾篇,季氏旅於泰山”,他不是去泰山旅游,是去祭祀泰山的,為什麼?因為他有野心想要篡位。結果孔老夫子對他的學生講,他的學生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對他講“女弗能救與”,你能不能救救他?孔老夫子有沒有去批評,沒有。他第一個心境你能不能夠救救他?他如果是真干的話他會怎麼樣?他會喪家亡身。孔老夫子對這樣子的一個惡人,心裡面一點痕跡都沒有,只是想著怎麼樣去幫助他。你能不能救他?女弗能救與?你要不要救救他?我們跟孔老夫子學習,學習什麼?就是學習這些心境,我怎麼去幫助他。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事實上別人有沒有過錯?沒有。一個人學了中國文化之後只有一個人是學生,自己,所有人統統變老師,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一個是自己,就是這三個人。善人、惡人統統是我的老師,因為一個是做正確的示范,一個是在告訴我們錯誤的路不能走,都是老師。這種心境,真的我們應該細細去體會。很多人都講有什麼小人,怎麼處大眾還要戴尾戒防小人。我就講在一本書裡面都寫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像是邵康節先生講的。他說玉是被誰攻出來的?被石頭磨出來的,有沒有聽說他山之玉可以攻玉?沒有。因為玉跟玉之間都是一樣的軟,你能拿玉來攻玉嗎?不行!一定拿石頭來攻玉。所以邵康節先生就講,這段話告訴我們什麼啟發?君子是被磨出來的。被誰磨出來的?被小人磨出來的,所以小人是君子的恩人。我們今天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偏差,才會產生小人,哪裡有小人!那是君子的老師,這才是事實的真相。這絕對不是阿Q精神,就是我們今天要德行增長,那確實是應該要有這樣子的磨難才對,這叫修慝。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說清淨心經》講記
下一篇:蔡禮旭:學會拒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